《外臺秘要》~ 卷第四十 (10)
卷第四十 (10)
1. 溪毒方二十一首
肘後中溪毒論,葛氏云,水毒中人,一名中水,一名中溪,一名中灑,一名水病,似射工而無物,其診法,初得之,惡寒頭微痛,目眶疼,心中煩懊,四肢振焮,腰背骨節皆強,筋急兩膝疼,或熻熻而熱但欲睡,旦醒暮劇,手足逆冷至肘膝,二三日則腹中生蟲,食人下部,肛中有瘡,不痛不癢,不令人覺。
視之乃知耳,不即療,過六七日下部膿潰,蟲上食五臟,熱盛煩毒,汪下不禁,八九日良醫所不能療之,覺得之,急當早視下部,若有瘡正赤如截肉者為陽毒,最急,若瘡如蠡魚齒者,為陰毒,猶小緩,要皆殺人,不過二十日也,欲知是中水,當作數斗湯。以小蒜五升㕮咀,投湯中,莫令太熱,熱即無力。
去滓,消息適寒溫以浴,若身體發赤斑文者是也。其無者非也,當作他病療之。(文仲千金翼備急同)
又療中水毒方。
取梅若桃葉搗,絞取汁三升許,為二服,或干,以水絞取汁極佳。(集驗文仲備急千金同姚云小兒不能飲以汁敷乳頭與之)
又方
取常思草搗,絞汁三升飲之妙,並以綿裹導下部中,日三瘥。(文仲備急同)
又方
搗藍青汁,以少水和,塗頭面遍身令匝。(文仲千金翼備急同)
又方
取蓼一把搗,以酒一升和,絞服之不過三服。(文仲千金翼備急云肘後用梨葉)
又方
取大莓連根
上一味搗作屑服之,亦可投水搗,絞汁飲一二升,並導下部生蟲者,夏月常行,多齎此屑,欲入水浴,先以少屑投水上流,便無所畏,又闢射工,家中雖以器盛水浴,亦常以此屑投水中大佳。(文仲千金翼備急同)
又今東間諸山州縣人,無不病溪毒,每春月多得,亦如京都傷寒之狀,呼為溪溫,未必皆是射工輩爾,亦盡患瘡痢,但寒熱煩疼,不解便死耳,方家療此,用藥與傷寒溫疾頗相似,今復疏其單療於此方。
東向三兩步,即以手左一攪取水,將蒜一把熟搗,以酒漬之,去滓,可飲兩杯當吐,得吐便瘥,此方甚效。
備急療溪毒方。
取五加根燒末,以酒若漿服方寸匕。(肘後文仲備急同)
又方
燒鮫魚皮,以飲服方寸匕,立瘥。
又方
荊葉搗汁飲之佳。(肘後同)
又方
搗柒姑以塗之腰背諸處,柒姑生東間,細葉如蒜狀。
又方
烏蒜一枚搗,以酒和服半升,得吐即瘥,又名烏韭,山中甚多。
又若下部生瘡已決洞者方。
取秫米一升,鹽五升,水一石,煮作麋,坐中即愈。(文仲備急同肘後並同)
又方
取桃葉艾葉搗熟,以水漬之,縱取濃汁,去滓,著盤中坐,有白蟲出瘥。(文仲備急同肘後云取桃皮葉無艾葉)
又方
燒皂莢搗末,以綿裹導之。
又方
以鹽和皂莢末,搗之,綿裹導之。
又方
末牡丹屑,以飲服方寸匕,日三。
又其土俗有療之術方。
初覺,便取溪蒜莃薟桃葉銼一斤,蒸使遍熱,出布席上,解衣臥上,厚覆衣被,大汗良久。出拭之,勿見風則瘥,已五六日恐毒入腹,不可救爾。應先服藥,東間諸山有大木名埋檀,枝葉上似梨,冬不凋,剝取白皮,皮重疊如紙,捶破,煮服一升,日夜六七遍,無生者,預取干之,亦單用茜根白蘘荷根藍青汁並佳若卒無根皮,亦可單用藍汁。
白話文:
溪毒的論述
葛氏說,水毒侵入人體,也稱為中水、中溪或中灑,或稱水病。這種病症類似射工(一種水中生物)的毒害,但實際上並無生物存在。它的症狀是,剛開始會感到怕冷、頭部稍微疼痛、眼眶疼痛、心中煩躁不安、四肢發熱,腰背和關節都感到僵硬,筋脈抽緊、兩膝疼痛,有時會感到發熱,但又只想睡覺,早上醒來時症狀較輕,傍晚則加重,手腳冰冷直到手肘和膝蓋。過兩三天,肚子裡會生蟲,啃食人體下部,肛門會有瘡,但不痛不癢,讓人難以察覺。
必須仔細觀察才會發現。如果不及時治療,六七天後下部會化膿潰爛,蟲會向上啃食五臟,導致發高燒、煩躁不安,腹瀉不止,到了八九天,即使良醫也無法醫治。如果發現自己得了這種病,一定要儘早檢查下部,若有瘡呈現鮮紅色,像割開的肉一樣,這是陽毒,最為危急;若瘡像蠡魚的牙齒,則是陰毒,病情稍緩,但最終都會致死,活不過二十天。
想知道是否中了水毒,可以準備數斗湯水,將五升小蒜搗碎,放入湯中,水溫不要太熱,太熱就失去藥效。將湯渣濾掉,調整水溫適中,用來沐浴。如果身體出現紅色斑紋,就表示是中了水毒。如果沒有,就不是中了水毒,應按其他疾病治療。(此方出自《文仲千金翼》與《備急方》)
治療水毒的藥方
- 取梅或桃葉搗爛,擠出約三升汁液,分兩次服用;若用乾葉,則加水擠汁,效果更好。(此方出自《集驗方》、《文仲》、《備急方》、《千金方》,姚氏說,小孩不能喝,可用汁液塗在乳頭上餵食)
- 取常思草搗爛,擠出三升汁液飲用,效果很好。同時用棉花包裹藥渣塞入下部,一天三次,即可痊癒。(此方出自《文仲》、《備急方》)
- 將藍青搗爛,加少許水調和,塗抹於頭面和全身。(此方出自《文仲》、《千金翼》、《備急方》)
- 取一把蓼草搗爛,加一升酒調和,擠汁服用,不超過三次。(此方出自《文仲》、《千金翼》、《備急方》,《肘後方》則用梨葉)
- 取大莓連根一起搗碎成末服用,也可加水搗爛,擠汁飲用一二升,同時用來治療下部生蟲。夏季時常攜帶此藥末,準備入水沐浴前,先將少量藥末投入水上游,就能避開水毒,也能防止射工的侵害。即使在家中用容器裝水沐浴,也常將此藥末投入水中,效果很好。(此方出自《文仲》、《千金翼》、《備急方》)
溪毒的流行與治療
現在東部山區各州縣的人民,幾乎都患有溪毒。每年春季多發,症狀類似京都的傷寒,被稱為「溪溫」。但並非都是射工之類的毒害,他們也經常患瘡痢,只是寒熱疼痛,若不解毒便會死亡。醫生治療這種病,用藥與傷寒溫病頗為相似,現在特別列出一些單方供大家參考。
- 向東走三兩步,用左手攪動水,取水。將一把蒜搗爛,用酒浸泡,濾去渣滓,飲用兩杯,應會嘔吐,吐了就會痊癒。此方非常有效。
《備急方》治療溪毒的藥方
- 取五加根燒成灰,用酒或米湯送服一小匙。(此方出自《肘後方》、《文仲》、《備急方》)
- 將鮫魚皮燒成灰,用酒送服一小匙,立即痊癒。
- 搗爛荊葉,擠汁飲用,效果很好。(此方出自《肘後方》)
- 將柒姑搗爛,塗抹於腰背等處,柒姑生長在東部,葉子細小,像蒜苗。
- 將烏蒜一枚搗爛,加半升酒調和服用,若能嘔吐就表示有效。烏蒜又名烏韭,山中很多。
治療下部生瘡潰爛的藥方
- 取一升秫米、五升鹽、一石水,煮成粥,坐在粥中即可痊癒。(此方出自《文仲》、《備急方》、《肘後方》)
- 取桃葉和艾葉搗爛,用水浸泡,取濃汁,濾去渣滓,倒入盤中,坐在盤中,會有白蟲跑出,即可痊癒。(此方出自《文仲》、《備急方》,《肘後方》說取桃皮葉,無艾葉)
- 燒皂莢成灰,搗成末,用棉花包裹塞入下部。
- 將鹽和皂莢末混合搗爛,用棉花包裹塞入下部。
- 將牡丹屑磨成粉,用酒送服一小匙,一天三次。
民間治療溪毒的方法
- 剛感覺不舒服時,就取溪蒜、莃薟、桃葉各一斤,切碎後蒸熱,鋪在布席上,脫衣躺在上面,蓋上厚厚的被子,大汗一陣子。出汗後擦乾身體,不要吹到風,就會痊癒。如果過了五六天,恐怕毒已經進入腹部,就難以救治了。應該先服藥。東部山區有一種大樹叫埋檀,枝葉像梨子,冬天不凋謝,剝取白色的樹皮,樹皮重疊如紙,搗碎後,煮一升服用,一天服用六七次。沒有患病的人,可以先取乾樹皮備用。也可單獨使用茜根、白蘘荷根、藍青汁,效果都很好。如果臨時找不到樹根和樹皮,也可以單獨使用藍汁。可以服用,也可以將藥汁煮好浸泡患處。如果腹痛,恐怕轉成蠱病,啃食內臟,就取豬油二升,熬乾後加一斗水,擠出汁液,慢慢服用。(以上皆出自第八卷)
《千金方》治療溪毒的藥方
- 取大蒜十枚,連皮放在熱灰中煨熱,用刀切開頭部,敷在中毒的部位。(此方出自《文仲》、《備急方》、《崔氏方》)
- 雄黃、硃砂、常山各等分,於五月五日午時,讓童子搗成粉末混合。(出自第二十六卷)
張文仲治療溪毒的藥方
- 將蓼草搗爛取汁,服用一二升,同時將藥渣塗抹於患處,即可痊癒。
- 取一把雄牛膝根搗爛,用水酒各一升浸泡,擠汁飲用,一天三次,雄牛膝莖呈白色帶紫色。(出自第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