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臺秘要》~ 卷第三十九 (19)
卷第三十九 (19)
1. 孔穴主對法
太一
(在關門下一寸足陽明脈氣所發灸五壯主狂癲疾吐舌)
滑肉門
(在太一下一寸足陽明脈氣所發灸五壯主狂癲疾吐舌)
天樞
(一名長谿一名谷門去盲俞一寸半在俠臍二寸陷者中足陽明脈氣所發灸三壯主臍疝繞臍而痛時上衝心共子胞絡中痛月水不以時休止腹脹腸鳴氣上衝胸不能久立腸中痛濯濯冬月重感於寒則泄當臍而痛腸胃間遊氣切痛食不化不嗜食身重夾臍急瘧振寒熱盛狂言脾脹四肢重不能勝氣疝煩嘔面腫大腸脹)
外陵
(在長谿下五寸太巨上足陽明脈氣所發灸五壯主腹中盡痛)
大巨
(一名掖門在長谿下二寸足陽明脈氣所發灸五壯主腹滿痛善煩㿗疝偏枯四肢不用善驚)
水道
(在大巨下三寸足陽明脈氣所發灸五壯主少腹脹滿痛引陰中腰背中痛腹中瘕子門有寒引髕髀三焦約小便不通)
歸來
(一名谿穴在水道下五寸灸五壯主少腹痛賁豚卯上入痛引莖中女人陰中寒)
氣衝
(在歸來下一寸鼠鼷上一寸動應手足陽明脈氣所發灸三壯主腸中大熱不安腹有逆氣女子月水不利或閉塞暴腹脹滿癃淫濼身熱腹中絞痛㿗疝陰腫乳難子上搶心若胞不出眾氣盡亂腹滿不得反息腰痛控睪少腹及股卒俯不得仰脫下石水無子少腹痛陰疝莖中痛兩丸騫痛不可仰臥甄權千金楊操同)
心人,心者臟也,兩傍一十六穴。
甲乙經
心出於少衝,少衝者木也。
(一名經始在手小指內廉之端去爪甲如韭葉手少陰脈之所出也為井冬三月宜灸之)
流於少府,少府者火也。
(在手小指本節後陷者中直勞宮手少陰脈之所留也為榮春三月宜灸之)
注於神門,神門者土也。
(一名兌沖一名中都在掌後兌骨之端陷者中手少陰脈之所注也為輸夏三月宜灸之)
過於通里
(手少陰絡在腕後一寸)
行於靈道,靈道者金也。
(在掌後一寸半或一寸手少陰脈之所行也為經)
入於少海,少海者水也。
(一名曲節在肘內廉節後手少陰脈之所入也為合秋三月宜灸之出第三卷中甄權千金楊操同)
少衝
(一名經始在手小指內廉之端去爪甲如韭葉灸一壯主熱病煩心上氣心痛而冷煩滿少氣悲恐善驚掌中熱肘腋胸中痛口中熱咽喉中酸乍寒乍熱手卷不伸掌痛引肘腋)
少府
(在手小指本節後陷者中直勞宮灸三壯主煩滿少氣悲恐畏人臂酸掌中熱手卷不伸)
神門
(一名兌沖一名中都在掌後兌骨之端陷者中灸三壯主瘧心煩甚欲得冷水寒則欲處熱熱中咽乾不嗜食心痛數噫恐悸悸氣不足喘逆身熱狂悲哭嘔血上氣遺溺手及臂寒)
少陰郄
(在掌後脈中去腕半寸灸三壯主十二癇失喑不能言悽悽寒咳吐血氣驚心痛)
通里
(手少陰絡在腕後一寸灸三壯主熱病先不樂數日熱熱則卒心中懊憹數欠頻伸悲恐頭眩痛面赤而熱無汗及癲心下悸臂臑肘痛實則支滿虛則不能言苦嘔喉痹少氣遺溺)
白話文:
孔穴主對法
太一:位於關門穴下約一寸,足陽明經脈氣所發之處。灸五壯,主治狂癲、吐舌等症。
滑肉門:位於太一穴下約一寸,足陽明經脈氣所發之處。灸五壯,主治狂癲、吐舌等症。
天樞:又名長谿、谷門,位於盲俞穴上一寸半,距肚臍二寸的凹陷處,足陽明經脈氣所發之處。灸三壯,主治臍疝、繞臍疼痛、疼痛向上衝擊心臟及子宮胞絡、月經不調、腹脹、腸鳴、氣上衝胸、不能久立、腸胃疼痛、消化不良、食慾不振、身體沉重、腹部絞痛、瘧疾、寒熱往來、狂言、脾臟腫脹、四肢沉重無力、氣疝、噁心嘔吐、面部腫脹、大腸脹滿等症。冬季受寒則臍部疼痛加劇。
外陵:位於長谿穴下五寸,太巨穴上,足陽明經脈氣所發之處。灸五壯,主治腹部劇痛。
大巨:又名掖門,位於長谿穴下二寸,足陽明經脈氣所發之處。灸五壯,主治腹脹痛、善煩躁、疝氣、半身不遂、四肢無力、易驚恐。
水道:位於大巨穴下三寸,足陽明經脈氣所發之處。灸五壯,主治少腹脹滿疼痛、疼痛牽涉至陰部、腰部、背部、腹部腫塊、腹部寒冷、疼痛牽涉至膝蓋、大腿、三焦不通、小便不通。
歸來:又名谿穴,位於水道穴下五寸。灸五壯,主治少腹疼痛、胃部及胸部上方疼痛、疼痛牽涉至陰莖(男性)或陰部(女性)、陰部寒冷。
氣衝:位於歸來穴下一寸,鼠蹊部上一寸,足陽明經脈氣所發之處。灸三壯,主治腸道熱盛不安、腹內逆氣、女性月經不調或閉經、腹部脹滿、尿頻、身體發熱、腹部絞痛、疝氣、陰部腫脹、乳房脹痛、心悸、氣血運行紊亂、腹脹不能呼吸、腰痛、睾丸疼痛、少腹及大腿疼痛、不能仰臥、滑精、不孕不育、少腹痛、陰疝、陰莖疼痛、睾丸疼痛難以仰臥。
心經穴位:心,臟器也,其兩旁有十六個穴位。
甲乙經:
心經起於少衝穴,少衝屬木。(少衝穴位於手小指內側指甲角旁,距指甲約如韭菜葉寬,為手少陰心經的井穴,冬季宜灸。)
經氣循行至少府穴,少府屬火。(少府穴位於手小指掌節後方,勞宮穴直上處凹陷中,為手少陰心經的榮穴,春季宜灸。)
經氣循行至神門穴,神門屬土。(神門穴又名兌沖、中都,位於手掌後尺側腕橫紋上,豌豆骨與尺骨之間的凹陷中,為手少陰心經的輸穴,夏季宜灸。)
經氣循行至通里穴。(通里穴為手少陰心經的絡穴,位於腕後橫紋上約一寸。)
經氣循行至靈道穴,靈道屬金。(靈道穴位於手掌後,腕後橫紋上約一寸或一寸半處,為手少陰心經的經穴。)
經氣循行至少海穴,少海屬水。(少海穴又名曲節,位於肘內側橫紋,尺骨鷹嘴端的凹陷中,為手少陰心經的合穴,秋季宜灸。) 少衝、少府、神門、少海等穴位的灸法及主治詳見古籍。
少衝:灸一壯,主治熱病、煩躁不安、心痛、心寒、胸悶、氣短、悲恐、易驚、掌心熱、肘腋疼痛、胸痛、口乾舌燥、咽喉酸痛、寒熱交替、手指屈伸不利、手掌疼痛、疼痛牽涉至肘腋。
少府:灸三壯,主治煩躁不安、胸悶、氣短、悲恐、畏懼、臂酸、掌心熱、手指屈伸不利。
神門:灸三壯,主治瘧疾、心煩、口渴欲飲冷水、畏寒喜暖、口乾舌燥、食慾不振、心痛、呃逆、心悸、氣短、呼吸困難、發熱、狂躁悲傷、嘔血、氣逆、尿失禁、手腳冰冷。
少陰郄:灸三壯,主治癲癇、失語、寒咳、吐血、驚恐、心痛。
通里:灸三壯,主治熱病初期不適、數日高熱、心煩意亂、呼吸急促、悲恐、頭暈頭痛、面紅發熱、無汗、癲癇、心悸、臂肘疼痛、胸悶、氣短、失語、嘔吐、咽喉腫痛、尿失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