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臺秘要》~ 卷第八 (7)
卷第八 (7)
1. 脾胃弱不能食方三首
病源脾者,臟也,胃者,腑也,脾胃二氣,相為表裡,胃為水穀之海,主受盛飲食者也,脾氣磨而消之則能食,今脾胃二氣俱虛弱,故不能食也,尺脈浮滑速疾者,食不消,脾不磨也。(出第二十一卷中)
廣濟療脾胃氣微不能下食,五內中冷,時微下痢方。
白話文:
病的根源在於脾臟,它是臟腑中的臟。胃是臟腑中的腑,脾胃二氣,互相為表裡。胃是水穀(食物)的海洋,主要負責攝取和容納食物。脾氣研磨食物,幫助消化,才能進食。現在脾胃二氣都虛弱,所以無法進食。尺脈浮滑、速度快,說明食物沒有消化,脾臟沒有研磨食物。
白朮(八兩),神麯(末五兩),甘草(二兩炙),乾薑(二兩),枳實(二兩炙)
白話文:
白朮(八兩) 麥芽(磨成粉末,五兩) 甘草(二兩,炒過) 乾薑(二兩) 枳實(二兩,炒過)
上五味,搗篩蜜和丸,空腹溫酒服如梧子二十丸。日二服,漸加至三十丸,腹中有痛,加當歸二兩。忌熱面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出第一卷中)
延年人參飲,主虛客熱,不能食,噁心方。
白話文:
把五種藥材一起搗碎,過篩後加入蜂蜜製成丸狀。空腹時用溫酒送服,每次服用 20 丸,每日服兩次。逐漸增加丸數到 30 丸。如果腹部有疼痛,再加入當歸二兩。服用時應忌食熱性食物、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出自第一卷中)
人參,麥門冬(去心),橘皮,白朮,厚朴(各二兩炙),茯苓(四兩),生薑(三兩切),甘草(一兩炙)
白話文:
- 人參:2 兩
- 麥門冬(去核):2 兩
- 陳皮:2 兩
- 白術:2 兩
- 厚朴(炙):2 兩
- 茯苓:4 兩
- 生薑(切片):3 兩
- 甘草(炙):1 兩
上八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為三服,日三。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蔣孝瑜處大效)
又厚朴湯,療不能食,腹內冷氣方。
厚朴(三兩炙),白朮,人參(各一兩),茯苓(三兩),生薑(五兩),橘皮(二兩)
上六味切,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分為三服。忌桃李雀肉酢物。(蔣孝瑜處出第六卷中)
白話文:
將八味藥材切碎,用八升水煮,煮至三升,分三次服用,每天三次。忌食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
厚朴湯可用於治療不能進食、腹內寒氣的病症。
取厚朴(三兩,炙過)、白朮、人參(各一兩)、茯苓(三兩)、生薑(五兩)、橘皮(二兩)六味藥材切碎,用四升水煮,煮至一升二合,分三次服用。忌食桃李、雀肉、醋製食物。
2. 脾胃病日漸瘦因不食方三首
廣濟主脾胃中熱,消渴,小便數,骨肉日漸消瘦方。
白話文:
這方主要用於治療脾胃有熱的情況,改善口渴多飲、頻尿以及身體骨肉逐漸消瘦的問題。
黃連,麥門冬(各十二分去心),苦參,栝蔞,知母,茯神,土瓜根(各八分),人參,甘草(炙各六分)
白話文:
黃連、麥門冬(各12克,去除芯),苦參、栝蔞根、知母、茯神、土瓜根(各8克),人參、炙甘草(各6克)
上九味搗篩,蜜和丸,每食後少時,煮蘆根大麥飲,服如梧子二十丸。日二服,漸加至四十丸,不利。忌海藻菘菜豬肉冷水酢等物。
白話文:
將上九味藥材搗碎篩過,用蜂蜜和成丸子狀。每次用餐後不久,將蘆根和大麥煮成湯汁,服用像梧桐子那麼大小的二十顆丸子。每天服用兩次,逐漸增加到四十顆,但不要過度。避免食用海藻、大白菜、豬肉、冷水和醋等食物。
又主胃氣冷弱,食則吐逆,從朝至夜不得食,食入腹則脹氣滿急,大便出,飯粒如故,帶酸氣而羸,計日漸困者方。
白話文:
此外,它還能治療胃氣虛弱,吃了東西就會嘔吐,從早上到晚上都不能進食。食物進入肚子後會腹脹且急促,大便排出後,飯粒仍然完整無缺,還伴有酸味,體重逐漸下降,情況日益嚴重。
吳茱萸(二兩),白朮(三兩),人參,乾薑,甘草(炙),五味子(各二兩),曲末,麥櫱(末各五合),厚朴(一兩半),桂心(一兩)
白話文:
吳茱萸(80 克),白朮(120 克),人參(80 克),乾薑(80 克),炙甘草(80 克),五味子(各 80 克),曲末(200 克),麥櫱粉(各 200 克),厚朴(60 克),桂心(40 克)
上十味搗篩為散,空腹煮生薑湯服方寸匕,一日三服,漸加至二匕。忌生蔥桃李雀肉海藻菘菜。(出第一卷中)
延年白朮丸,療噁心,數吐水不多,能食少心力者方。
白話文:
將以上十味藥材搗碎篩成細粉,空腹時用煮好的生薑湯服用一湯匙的量,一天服用三次,逐漸增加到兩湯匙。服藥期間忌食生蔥、桃子、李子、雀肉、海藻和菘菜。
白朮,乾薑,人參,厚朴(炙),桂心(各六分),細辛,茯苓,當歸,茯神,枳實(炙)五味子,附子(各六分炮),吳茱萸(六分),遠志(五分去心),旋覆花(四分),澤瀉(五分)
白話文:
白朮、乾薑、人參、厚朴(炒過)、桂心(各六分) 細辛、茯苓、當歸、茯神、枳實(炒過)五味子、附子(各六分,炮製過) 吳茱萸(六分)、遠志(五分,去心)、旋覆花(四分)、澤瀉(五分)
上十六味搗篩,蜜和為丸,如梧子。酒服二十丸,日再服,加至三十五丸。忌桃李雀肉大酢生菜生蔥豬肉冷水。(出第十七卷中)
白話文:
以上這 16 種藥材研磨過篩,用蜂蜜和在一起製成藥丸,大小像梧桐子。用酒送服 20 顆藥丸,一天服用兩次,逐漸增加到 35 顆。忌食桃、李、雀肉、大酢、生菜、生蔥、豬肉和冷水。(出自第十七卷)
3. 胃實熱方二首
千金凡右手關上脈陽實者,足陽明經也,病苦頭痛,(脈經雲陽中堅痛而熱)汗不出,如溫瘧,唇口乾,善噦,乳癰缺盆腋下腫,名曰胃實熱也。
療胃實瀉胃熱湯方。
白話文:
如果右手關脈出現強而有力的陽脈,表示足陽明經有熱症:
症狀:
- 頭痛(脈經中記載:陽脈中的堅脈會引起疼痛和發熱)
- 不出汗,類似溫瘧
- 脣口乾燥
- 容易嘔吐
- 乳腺發炎、腋下腫脹,稱為「胃實熱」
梔子仁(二兩),芍藥(四兩),白朮(五兩),茯苓(三兩),生地黃(汁一升),射干(三兩),赤蜜(一兩),升麻(三兩)
白話文:
梔子仁(120 克) 芍藥(240 克) 白朮(300 克) 茯苓(180 克) 生地黃(汁 600 毫升) 射干(180 克) 赤蜜(60 克) 升麻(180 克)
上八味切,以水七升,煮六味,取一升五合,去滓,下地黃汁兩沸,次下蜜,煎取二升,分三服,老小以意服之。忌桃李雀肉酢物蕪荑等。
又方
灸膝下三寸兩腳三里穴各三十壯,主胃中熱病。
白話文:
將以上八種材料切好,加入七升水煮沸,取出一升五合的藥液,去掉藥渣,加入地黃汁煮沸兩次,然後再加入蜂蜜,煎煮至取兩升藥液,分三次服下。老人和小孩可以根據情況服用。服用期間禁止食用桃子、李子、雀肉、酢醬、蕪荑等食物。
4. 胃虛寒方七首
千金右手關上脈陽虛者,足陽明經也,病苦脛寒不得臥,惡風寒,洒洒自急,腹中痛耳虛鳴,時寒時熱,唇口乾,面浮腫,名曰胃虛冷也,又療胃虛冷,少氣口苦,身體無澤,補胃湯方。
白話文:
千金方記載,右手關脈上脈象陽氣虛弱,屬於足陽明經。患者常見症狀有:小腿冰冷無法入眠、怕冷怕風、容易著急、腹痛且有虛鳴聲、時而寒冷時而發熱、嘴脣口乾、臉部浮腫,這被稱為「胃虛寒」證。
另外,治療胃虛寒,症狀包括氣短、口苦、身體皮膚乾燥,補胃湯方如下:
防風,柏子仁,細辛,桂心,橘皮(各二兩),芎藭,吳茱萸,人參(各三兩),甘草(一兩炙)
白話文:
防風、柏子仁、細辛、桂心、橘皮(各 40 克) 芎藭、吳茱萸、人參(各 60 克) 甘草(20 克,烤炙過)
上九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溫三服。忌海藻菘菜生蔥生菜等物。
又補胃虛寒,身枯絕骨,諸節皆痛,人參散方。
白話文:
將九種中藥材切片,放入一斗水裡煮,煮到只剩三升,分三次趁溫熱時服用。服藥期間避免食用海藻、菠菜、生蔥、生菜等食物。
人參,細辛,甘草(炙各六分),桂心,當歸(各七分),麥門冬(七分去心),乾薑(八分),遠志肉(四分),蜀椒(三分汗),吳茱萸(二分)
白話文:
人參、細辛、炙甘草(各6克),桂心、當歸(各7克),去心的麥門冬(7克),乾薑(8克),遠志肉(4克),炮蜀椒(3克),吳茱萸(2克)
上十味為散,食後服方寸匕,溫清酒進之。忌海藻菘菜生蔥生菜。(並出第十六卷中)
範汪療胃氣虛,不欲食,四肢重短氣,調和五臟,並療諸病調中湯方。
白話文:
將以上十種藥材研磨成散劑,飯後服用,每次用量約一方寸匕,用溫熱的清酒送服。忌食海藻、菘菜、生蔥及生菜。
範汪用於治療胃氣虛弱、食欲不振、四肢沉重且呼吸短促的調中湯方,能調和五臟功能,並可用於各種疾病的治療。
薤白(切一升),枳實(六枚炙),橘皮(三枚),大棗(十二枚),粳米(三合),香豉(六合)
白話文:
薤白(切約一公斤) 枳實(六顆,烤過) 橘皮(三片) 大棗(十二顆) 粳米(約三碗) 香豉(約六碗)
上六味切,枳實橘皮棗,以水六升先煮薤,得四升,納諸藥,煮取一升半,適寒溫服,中分服之,良。(一方生薑四分出第二十一卷中)
刪繁療胃虛,苦飢寒痛,人參補虛湯方。
白話文:
將六味藥材(枳實、橘皮、棗子)切塊,用六升水先煮薤白,煮到剩四升,然後放入藥材,煮到剩一升半。趁溫熱時服用,分成兩次服用,能有效緩解不適。(另一個方子:用四分生薑,記載在第二十一卷中)
人參,當歸,茯苓,桔梗,芎藭,橘皮,厚朴(炙各三兩),桂心,甘草(炙各二兩),白朮(五兩),吳茱萸(二兩),大麥櫱(二升炒)
白話文:
人參、當歸、茯苓、桔梗、川芎、橘皮、厚朴(各取三兩,經過烘烤),桂心、甘草(各取二兩,經過烘烤),白朮(五兩),吳茱萸(二兩),炒大麥芽(二升)
上十二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生蔥豬肉酢等物。(出第十一卷中)
白話文:
將上述十二種藥材切碎,加入約 1.2 公升的水煎煮,煎至剩餘約 300 毫升的藥液,濾除藥渣,分三次服用。服藥期間,應避免食用海藻、白菜、桃子、李子、麻雀肉、生蔥、豬肉、醋等食物。(摘自第十一卷中部)
又白朮八味等散方。(與前療同)
白朮,厚朴(炙),人參,吳茱萸,麥櫱(炒),茯苓,芎藭,橘皮(各三兩)
右藥搗篩為散,食前服方寸匕,暖酒進之,隨性服。忌桃李雀肉大酢。(出第四卷中)
延年補胃飲,主胃氣虛熱不能食,兼渴引飲方。
白話文:
這個方子叫八味等散,和之前的治療方法一樣,用白朮、炙厚朴、人參、吳茱萸、炒麥芽、茯苓、川芎、橘皮各三兩,搗碎過篩成粉末,飯前用小勺服用,溫酒送服,依個人情況服用。忌食桃、李、雀肉和酸性食物。這個方子出自《延年補胃飲》,主治胃氣虛熱,食慾不振,口渴引飲。
茯苓(四兩),人參(三兩),橘皮(二兩),生薑(三兩),薤白(切一升),豉(五合綿裹),糯米(二合)
上七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溫六服,中間任食,一日令盡。忌酢物。(張文仲處出第一卷中)
白話文:
茯苓(120 克),人參(90 克),橘皮(60 克),生薑(90 克),薤白(切成 500 毫升),豆豉(250 毫升),糯米(60 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