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燾

《外臺秘要》~ 卷第三十七 (22)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十七 (22)

1. 癰疽發背證候等論並法五十四首

上十五味搗篩為散,酒服一方寸匕,日三,瘡大困者,夜再,有人發背骨出十餘節,服此即瘥。

又主癰瘡發背方。

蜀椒(汗),黃芩,人參(各二兩),乾薑,附子(炮),白蘞,防風,桂心,甘草(炙各一兩),芎藭(二兩),赤小豆(一合半)

上十一味為散,酒服一方寸匕,日三夜再服之。

又內補散,療癰疽發背,已潰未潰,排膿生肉方。

當歸,人參(各二兩),桂心,芎藭,厚朴(炙),防風,白芷,桔梗,甘草(炙各一兩)

上九味為散,以酒服一方寸匕,日三夜再,瘡未合,服勿停。

又瞿麥散,主諸癰未潰,瘡中疼痛,膿血不絕法。

瞿麥,白芷,黃耆,當歸,細辛,芍藥,芎藭,薏苡仁,赤小豆(末各一兩)

上九味,先以清酒一升漬小豆,出銅器中熬之,干復漬,漬復熬,五遍止,然後搗諸藥下篩,酒服一方寸匕,日三夜二,服三五日後,痛者癢,肌肉生,一法以春酒漬小豆。多痛倍瞿麥,痛未開倍白芷,多膿倍黃耆薏苡仁芍藥,甚妙。

又黃耆散,主癰疽撮膿方。

黃耆(五分多膿倍),赤小豆(一分熱口乾倍),芎藭(二分肉不生倍),芍藥(三分痛不止倍),白蘞(三分),栝蔞(三分小便多倍之)

上六味搗散,酒服方寸匕,日三服之。(一方有甘草三分)

又療發背及癰腫熱焮,已熟者即膿出,未熟者自然消除,神驗方。

牛蒡根(嫩者洗去土勿令見風細切一大升)

上一味,以水三大升煮令爛,絞去滓,更盛於瓷器中,重湯煎之,使如稀糊,以塗爛帛貼腫上熱則易之驗。

白話文:

主要治療癰疽、發背等瘡瘍的處方及用法

第一個處方:

將十五種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小匙(約一方寸匕),用酒送服,一天三次。如果瘡瘍嚴重,晚上可以再服用兩次。據說有人背部長了癰疽,甚至露出十多節骨頭,服用這個藥方後就痊癒了。

第二個處方(也是治療癰瘡發背):

將蜀椒(用汗液浸泡過)、黃芩、人參(各二兩)、乾薑、附子(炮製過)、白蘞、防風、桂心、甘草(炙過,各一兩)、芎藭(二兩)、赤小豆(一合半)等十一味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小匙,用酒送服,一天三次,晚上再服用兩次。

第三個處方(內服補養散,治療癰疽發背,無論潰破與否,都有助於排膿生肌):

將當歸、人參(各二兩)、桂心、芎藭、厚朴(炙過)、防風、白芷、桔梗、甘草(炙過,各一兩)等九味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小匙,用酒送服,一天三次,晚上再服用兩次。如果瘡瘍尚未癒合,要持續服用不要停藥。

第四個處方(瞿麥散,主要治療各種尚未潰破的癰腫,瘡中疼痛,膿血不止):

將瞿麥、白芷、黃耆、當歸、細辛、芍藥、芎藭、薏苡仁、赤小豆(各一兩)等九味藥材磨成粉末。先用清酒一升浸泡赤小豆,然後取出放入銅器中熬煮,曬乾後再浸泡,反覆五次,然後將其他藥材一起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小匙,用酒送服,一天三次,晚上兩次。服用三五天後,疼痛會轉為搔癢,肌肉開始生長。另一種做法是用春酒浸泡赤小豆。若疼痛劇烈,瞿麥用量加倍;如果疼痛尚未消退,白芷用量加倍;如果膿液較多,黃耆、薏苡仁和芍藥用量加倍,效果很好。

第五個處方(黃耆散,主要治療癰疽已經化膿的):

將黃耆(五分,膿多時加倍)、赤小豆(一分,瘡口乾燥發熱時加倍)、芎藭(二分,肌肉不生長時加倍)、芍藥(三分,疼痛不止時加倍)、白蘞(三分)、栝蔞(三分,小便多時加倍)等六味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小匙,用酒送服,一天三次。(另有一種做法加入甘草三分)

第六個處方(治療發背和癰腫,無論發熱紅腫,已成熟的會出膿,未成熟的會自然消退,效果顯著):

將牛蒡根(嫩的,洗淨泥土,切勿見風,切成細末,約一大升),加水三大升煮爛,絞汁去渣,放入瓷器中,再隔水加熱濃縮成稀糊狀,塗在軟布上,敷在腫脹處,藥膏變熱就要更換,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