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臺秘要》~ 卷第三十七 (20)
卷第三十七 (20)
1. 癰疽發背證候等論並法五十四首
馬齒礬石(燒研),䕡茹,麝香(研),丹砂(研),雄黃(研),雌黃(研),白礬(各三分燒汁盡研),硫黃(三分研)
上八味細作散敷之,先蝕惡肉令盡,即封生肌膏。
又癰疽蝕惡肉膏方。
大黃,附子(去皮),莽草,芎藭,雄黃(研),雌黃(研),真珠(研各一兩),白蘞,礬石(燒研),黃芩,䕡茹(各二兩)
上十一味,先以豬膏一升半煎六種草,去滓內䕡茹礬石末,絞之塗瘡中,惡肉盡即止。
又散方。
䕡茹(膝頭者),礬石(燒研),雄黃(研),硫黃(研各二分)
上四味為散,內瘡孔中,惡肉盡止,勿使過好肉也。
又療癰疽發十指,或起膀胱,及發背,去惡肉方。
豬蹄(一具治如食法),當歸,大黃,芎藭,芍藥,黃芩,獨活,莽草(各一兩)
上八味,以水三斗煮豬蹄,取八升汁,內藥,煮取四升,去滓洗瘡,兩食頃拭令燥以後,麝香膏封之。
又麝香膏,主諸惡瘡及癰疽發背,去惡肉方。
麝香,礬石(燒),雄黃,真珠(各一兩研作末)
上四味,以豬脂攪令如泥,塗惡肉盡即止,更敷生肌膏。
又生肌膏,主癰疽發背已潰方。
甘草,當歸,白芷,椒(去目),乾地黃,細辛,續斷(各三兩一法無續斷),烏啄(六枚去皮),肉蓯蓉(三兩),薤白(二十莖),蛇銜(一兩)
上十一味切,以好酢半升和漬一宿取豬膏三斤微火煎之,令魚眼沸,三上三下,候白芷黃膏成,用塗之佳。
又療胸背遊腫癰,黃耆湯方。
黃耆,人參,麥門冬(去心),石膏(碎),芎藭,當歸(各二兩),生地黃(八兩),甘草(炙),芍藥(各三兩),生薑(五兩切),大棗(三十枚擘),半夏(四兩洗去滑),竹葉(一握)
上十三味切,以水一斗煮竹葉,取九升,去滓內藥煮,取三升,分四服,日三夜一。
又療服石之人患瘡腫等,單服牛蒡方,每吞三撮。
又方
每食訖,含生乾地黃丸如胡桃大,除熱補益也。
又療年四十以上,強壯常熱,發癰無定處,大小便不通,大黃湯方。
大黃,黃芩(各三兩),升麻(二兩),梔子(五枚),芒硝(一兩湯成下)
上五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四合,去滓下芒硝,攪令調,分三服,得利為度,不過三劑即瘥。
又療散發生瘡腫赤焮方。
取赤石臼一片,燒令赤,置酢中,搗作末敷之,如燥更易,以瘥為度,又取糞中蠐螬蟲搗如泥塗腫上,不過三度即合口,甚妙。
又主腹內癰方。
大黃(四兩),牡丹(三兩),芥子(半升),硝石(三合),桃仁(五十枚去尖皮碎切)
上五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一升五合,分再服,膿即下,無膿者下血。
又若大熱背腫身多生瘡,下諸石方。
露蜂房(六兩),木緋帛(一尺),亂髮(二兩),升麻(三兩)
白話文:
癰疽發背等病症的治療方法共五十四種
藥粉敷料一
將馬齒莧燒過研磨成粉,再將硫磺、麝香、丹砂、雄黃、雌黃分別研磨成粉,白礬燒過後研磨(每種三份),最後加入硫黃粉(三份)。
將以上八種藥粉混合均勻,敷在患處,先讓藥粉腐蝕掉壞死的組織,然後再敷上生肌膏。
腐蝕惡肉膏藥
用大黃、炮製過的附子、莽草、川芎、雄黃粉、雌黃粉、珍珠粉(各一兩)、白蘞、燒過的礬石粉、黃芩、䕡茹(各二兩)。
將以上十一味藥,先用豬油一升半煎煮六種草藥,濾去藥渣,加入䕡茹和礬石的粉末,攪拌後擠出汁液塗抹在患處,直到壞死的組織被清除乾淨。
散劑藥粉
用䕡茹(選取根莖部位)、燒過的礬石粉、雄黃粉、硫黃粉(各二分)。
將以上四味藥研磨成粉,放入瘡口中,直到壞死的組織清除乾淨為止,不要讓藥粉腐蝕到好的組織。
治療癰疽長在手指、膀胱或背部,清除惡肉的方法
用豬蹄(一個,處理方法如同食用),當歸、大黃、川芎、芍藥、黃芩、獨活、莽草(各一兩)。
將以上八味藥,用水三斗煮豬蹄,煮取八升湯汁,放入其他藥材,再煮到四升,濾去藥渣,用藥汁清洗患處,兩餐飯的時間後擦乾,再塗上麝香膏。
麝香膏
此膏藥主要治療各種惡瘡、癰疽、發背,清除壞死組織。
用麝香、燒過的礬石、雄黃、珍珠(各一兩,研磨成粉)。
將以上四味藥,用豬油攪拌成泥狀,塗抹在壞死的組織上,直到壞死組織清除乾淨,然後再塗上生肌膏。
生肌膏
此膏藥主要治療癰疽、發背潰爛後的傷口。
用甘草、當歸、白芷、花椒(去籽)、乾地黃、細辛、續斷(各三兩,另一種方法不用續斷)、烏啄(六枚,去皮)、肉蓯蓉(三兩)、薤白(二十莖)、蛇銜(一兩)。
將以上十一味藥切碎,用好醋半升浸泡一晚,然後用豬油三斤用小火煎煮,直到膏藥出現魚眼泡,反覆提煉三次,等到白芷呈現黃色時,膏藥就製成了,用來塗抹傷口效果很好。
治療胸背遊走性腫痛癰瘡,黃耆湯
用黃耆、人參、麥門冬(去心)、石膏(打碎)、川芎、當歸(各二兩),生地黃(八兩)、炙甘草、芍藥(各三兩)、生薑(五兩,切片)、大棗(三十枚,掰開)、半夏(四兩,洗去滑膩)、竹葉(一把)。
將以上十三味藥切碎,先用水一斗煮竹葉,取九升湯汁,濾去藥渣,再放入其他藥材煮,煮到三升,分四次服用,白天三次,晚上一次。
治療服用礦石藥物導致瘡腫等症狀,單用牛蒡的治療方法
每次吞服牛蒡粉三撮。
另一種方法
每次飯後含服生乾地黃丸,大小如胡桃,可以除熱補益。
治療四十歲以上,身體強壯但經常發熱,長癰瘡沒有固定部位,大小便不通暢的患者,用大黃湯
用大黃、黃芩(各三兩)、升麻(二兩)、梔子(五枚)、芒硝(一兩,湯藥煮好後加入)。
將以上五味藥切碎,用水五升煮取二升四合,濾去藥渣,加入芒硝,攪拌均勻,分三次服用,以排便為標準,一般不超過三劑即可痊癒。
治療散發性瘡腫紅腫熱痛的方法
取一塊紅色的石臼碎片,燒紅後放入醋中,搗成粉末敷在患處,乾燥了就更換,直到痊癒。也可以將糞便中的蠐螬蟲搗成泥狀塗在腫脹部位,一般不超過三次即可癒合,效果非常好。
治療腹腔內癰腫的方法
用大黃(四兩)、牡丹(三兩)、芥子(半升)、硝石(三合)、桃仁(五十枚,去皮尖,搗碎)。
將以上五味藥切碎,用水六升煮取一升五合,分兩次服用,膿液會排出,如果沒有膿液則會排出血。
治療身體發熱、背部腫脹、全身多處長瘡的方法
用露蜂房(六兩)、木緋帛(一尺)、亂髮(二兩)、升麻(三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