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臺秘要》~ 卷第三十七 (11)
卷第三十七 (11)
1. 銓擇薛侍郎等服石後將息補餌法一十五條
薛侍郎曰,服石之後,一二百日內須吃精細飲食羹粥酒等,使血脈通利,羹法。
取獐鹿兔雉鵝鴨肉等,以水淨洗,切如指大,於鐺中炒令欲熟,即多下蔥白,少下椒鹽,熬令香,即下少水煮,次下粳米糝,次下豉清醬汁,調鹹酸適口,每欲食,先須歠十數口羹汁,令胃口開通。皮膚津潤,然後進諸食,縱啖炙肉亦無所慮,作此將養,食多且健,縱啖餺飩,亦須多啜臛汁。
又若覺體氣沉滯,石勢不行,慎勿吃麵,若覺虛惙,任餌薯蕷餺飥方。
取大薯蕷刮去皮,薄切日曝乾,承潤挼作粉,不粉者更曝,依前挼粉訖,下篩,以暖湯及鹽和麵細切作餺飥肉,造臛如前羹法,用澆餺飥,任食,此肉補益,強筋骨,止渴。
又若覺渴及熱盛,慎勿食炙肉,羊獐尤惡,自外肉性平冷者通食,仍勿熱進,恐成消渴。
又若欲知體實而壅者,先看腳𧿹趾甲肉滿及肉色赤是實也,實即畏熱,發當須服藥微瀉。
又若覺四肢筋強,背脊重,或頭痛如刺,眼睛欲脫者,宜以香湯浴,須虛靜大屋內適寒溫,先以湯淋大椎及囟上三五十碗,然後乃浴,勿令見風。浴訖,覆被安臥,擬取汗,仍須吃蔥根葛豉粥法。
蔥根(三大握),乾葛(六兩切),豉(三合),蔥白(一大握劈),生薑(少許切),椒(十五顆)
上六味,先以水五大升煮蔥根,減半,去滓下葛及豉煮,取二大升,去滓,細研少米作稀粥,並著蔥白等煮熟。承熱啜服之,訖,依前覆被取汗訖,令婦人以粉遍身揩摩。使孔合半日許,始可出外,其病立瘥,如不損,可重為之,又若覺大熱者,可服紫雪或金石凌或絳雪或白雪等。
但溫半大升水,取次研一大兩香湯浴後,頓服之,候一兩行利,熱乃退矣,凡此救急,紫雪為上,如不得通泄,宜服黃芩飲子法。
黃芩(二大兩),梔子仁(二七枚),乾葛(二大兩),芒硝(半大兩)
上四味切,以水三大升,煮取軟一大升,絞去滓,下芒硝調之,分溫兩服,快利即瘥止。
又若發熱,但依法次第將息,及服藥後得微汗微利為佳。不要多利,利多即反損石勢,又加虛人。
又若覺體氣昏昏,不痛不癢,小便赤澀,即搗茅根汁服之,又若口乾,即搗蔗汁服之。(其甘蔗能利大小腸如先利即勿吃甘蔗在下卷口乾法中)又若少覺不下食,服生薑汁酒等法。
生薑汁(一合),白蜜(一匙),清酒(倍生薑汁)
上三味相和,溫頓服之半日乃效甚佳。
又若覺食不下兼嘔,宜服麥門冬飲子法
麥門冬(一大兩去心),甜竹葉(一大握),生薑(半大兩切),小麥(四合淘去土秕)
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溫兩服。
又若不下食,體弱乏氣力,即宜食鮮鯽鱠法。
取鮮鯽魚剝去鱗,破去腸血,勿洗之,但用新布一二尺淨拭,令血脈斷,名曰上鱠,余依常鱠法,美作蒜齏。仍食瓜姜等醬,尤益人下食,亦療氣痢赤痢。
白話文:
薛侍郎說,服用藥石之後,一兩個月內必須吃精緻的飲食,像是羹湯、稀粥和酒等,以幫助血液循環暢通。關於羹湯的做法:
取獐、鹿、兔、雉、鵝、鴨等肉,用水洗淨,切成指頭大小,在鍋中稍微翻炒至半熟,加入大量蔥白、少量椒鹽,熬煮至香氣四溢,再加少許水煮滾,接著放入粳米粉,最後加入豆豉醬油調味,使其鹹淡適中。每次要吃飯時,先喝十幾口羹湯,讓腸胃打開,皮膚滋潤,然後再吃其他食物,就算吃烤肉也不用擔心。這樣調理身體,能吃得多而且身體健康。即使吃麵條,也必須多喝肉湯。
如果感覺身體沉重、氣滯,藥力沒有發揮作用,就不要吃麵食。如果感覺虛弱無力,可以吃山藥麵條。製作方法是:取大山藥,削去外皮,切成薄片曬乾,使其受潮後磨成粉。如果磨不夠細,就再曬乾繼續磨粉,然後過篩。用溫水和鹽將麵粉調成麵團,切成細麵條。再按照之前的羹湯做法煮成肉湯,用來澆在麵條上食用。這種肉湯能補益身體,強壯筋骨,止渴。
如果感覺口渴、發熱,就不要吃烤肉,尤其是羊肉和獐肉更不好。其他的肉類,只要性質平和偏冷的都可以吃,但不要趁熱吃,以免引起消渴症。
如果想知道身體是屬於實證還是壅塞,先看腳趾甲和趾甲周圍的肌肉是否飽滿,以及肉色是否呈現紅色,如果是,就表示屬於實證。實證體質的人怕熱,應該服用藥物稍微瀉火。
如果感覺四肢筋骨僵硬,背部沉重,或頭痛如針刺般,眼睛像要脫出一樣,應該用香湯洗澡。要選擇安靜寬敞、溫度適宜的房間,先用熱湯沖淋後頸的大椎穴和頭頂的囟門穴三五十次,然後再洗澡,不要吹到風。洗完澡,蓋上被子靜臥,準備出汗。之後要吃蔥根葛根豆豉粥。
做法是:取蔥根(三大把)、乾葛(六兩切片)、豆豉(三合)、蔥白(一大把劈開)、生薑(少許切片)、花椒(十五顆)。先用水五大碗煮蔥根,煮到剩一半時,撈出蔥根,加入葛根和豆豉繼續煮,煮到剩兩大碗時,撈出藥渣,將少量米磨成稀粥,加入蔥白等煮熟。趁熱喝下,然後像之前一樣蓋被子出汗。再請婦人以粉末擦拭全身,使毛孔閉合半天左右,然後才能外出。這樣病很快就會好。如果沒有好轉,可以再做一次。如果感覺發高燒,可以服用紫雪、金石凌、絳雪或白雪等藥物。
用半碗溫水,取約一兩的藥粉,在洗完香湯浴後一次服下,等一兩次排泄後,熱就會退去。這些都是急救方法,其中以紫雪效果最好。如果無法通便,應該服用黃芩飲子。
做法是:取黃芩(二兩)、梔子仁(二十七枚)、乾葛(二兩)、芒硝(半兩)。將以上四味藥材切碎,用水三大碗煮至剩下一大碗,濾去藥渣,加入芒硝調勻,分兩次溫服,腹瀉後病情就會好轉。
如果發熱,只要按照以上方法調理身體,服藥後能微微出汗、稍微排泄,就是最好的。不要過度腹瀉,腹瀉過多反而會損害藥力,加重虛弱。
如果感覺身體昏沉,不痛不癢,小便赤澀,就搗碎茅根取汁服用。如果口渴,就搗碎甘蔗取汁服用。(甘蔗能幫助大小腸蠕動,如果已經排泄,就不要吃甘蔗。在後面的章節有口乾的治療方法。)如果感覺食慾不振,可以服用生薑汁酒。
做法是:取生薑汁(一合)、白蜜(一匙)、清酒(生薑汁的兩倍)。將以上三味調和,溫熱後一次服下,半天後就會見效。
如果感覺食慾不振並伴有嘔吐,應該服用麥門冬飲子。
做法是:取麥門冬(一兩去心)、甜竹葉(一大把)、生薑(半兩切片)、小麥(四合淘洗乾淨)。將以上四味藥材加水三碗煮至剩下一碗半,分兩次溫服。
如果食慾不振,身體虛弱乏力,可以吃新鮮的鯽魚生魚片。
做法是:取新鮮的鯽魚,刮去魚鱗,去除內臟和血,不要清洗,用乾淨的新布擦拭一兩次,直到血跡不再流出,這叫做「上鱠」。剩下的部分按照一般的生魚片做法,配上蒜泥,再吃些瓜、薑等醬菜,能幫助消化,也能治療氣痢和赤痢。
如果長了瘡或腫包,不論是否有根,都可以服用五香連翹等湯藥或丸藥。具體方法在本卷末的癰疽篇中有詳細介紹。
應該忌吃豬肉、大蒜、生菜等,只能吃兔肉,而且一定要煮熟再吃,這樣最好。
如果腫包有根,堅硬如鐵石,呈紫紅色,服用湯藥後,可以用小小的艾炷在腫包上灸一灸,每天一兩炷就好,然後像平常一樣調理身體。
如果接觸到不乾淨的東西,身體感到不適,飲食沒有味道,可以含服香丸,如果沒有好轉,可以服用一碗五香湯,讓身體稍微排泄一下就好,不必洗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