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臺秘要》~ 卷第八 (4)
卷第八 (4)
1. 痰飲方二首
病源痰澼者,由飲水未散,在於胸府之間,因遇寒熱之氣相搏,沉滯而成痰也,痰之停聚,流移於脅肋之間,有時而痛,則謂之痰澼。(出第二十卷中)
白話文:
痰飲導致的疾病,是由於飲水不能消散,滯留在胸腔內,遇到寒熱之氣相互激盪,凝聚形成痰液。痰液聚集停留,流動到脅肋部位,時常疼痛,就叫做痰飲。
延年療左肋下停痰澼飲結在兩脅,脹滿羸瘦不能食,食不消化,喜唾乾嘔,大便或澀或利,或赤或黃,腹中有時水聲,腹內熱,口乾好飲水漿,卒起頭眩欲倒,脅下痛,旋覆花丸方。
白話文:
延年療法的目標是治療左肋下方積聚的痰和津液,這些痰和津液會結成腫塊卡在兩側肋骨下,導致脹滿、消瘦、不能進食。進食也會消化不良,經常流口水和乾嘔。大便時而便祕時而腹瀉,顏色時而暗紅時而黃色。腹部有時發出水聲,腹中灼熱,口乾,喜歡喝水。突然感到頭暈目眩,彷彿要昏倒,肋骨下疼痛。使用旋覆花丸方治療。
旋覆花(五分),大黃(七分蒸),茯苓(三分),澤瀉(四分),人參,桂心,皂莢(去皮子炙),附子(炮去皮各二分),芍藥(四兩),蜀椒(三分去目汗),乾地黃(四兩),防葵(取水中浮者),乾薑,枳實(炙),杏仁(去皮尖),葶藶子(四分熬)
白話文:
旋覆花(2.5克) 大黃(3.5克,蒸熟) 茯苓(1.5克) 澤瀉(2克) 人參(0.5克) 桂心(0.5克) 皁莢(去殼後烘烤,2克) 附子(炮製去殼,各1克) 芍藥(20克) 蜀椒(1.5克,去蒂和汗毛) 乾地黃(20克) 防葵(取水中漂浮的部份) 乾薑(1克) 枳實(烘烤,1克) 杏仁(去皮頭,1克) 葶藶子(2克,熬製)
上十六味搗篩為末,納杏仁葶藶脂中碎研調篩,度蜜和為丸,每食後少時,白飲服三丸如梧子。日二服,稍增,以微利為度,禁食豬肉魚面蒜生蔥酢,今既在肋下,有澼氣水飲結聚不散,數發則悶刺心痛,又未魯服如此破澼飲藥,雖服補藥,癖氣不除,終是不損,恐久積聚更急,飲食減少,此方正與癖氣相當,更有三兩種毒藥,今商量除訖,其方內有附子,及別本續命丸有烏頭,此並破癖疾,不得不用,復聽臨時不如服烏頭,丸癖氣得減,亦未必須服旋覆花丸。忌酢物生蔥豬肉蕪荑。
(出第十六卷中)
集驗療痰澼心腹痛兼冷方。
白話文:
將這 16 種藥材搗碎並篩過,放入杏仁和葶藶的脂膏中研磨,再篩過。用蜂蜜和成丸劑,每次飯後服用 3 顆梧桐子大小的藥丸。一天服用兩次,逐漸增加劑量,直到排便通暢為止。忌食豬肉、魚、麵條、大蒜、生蔥和醋。目前你的狀況是肋骨下有氣水停滯,無法散去。反覆發作時會感覺悶痛,刺痛心臟。雖然服用了補藥,但體內的積滯之氣沒有去除,最終還是會損害身體。恐怕長久積聚後會更加嚴重,飲食也會減少。這個方子正好針對這種積滯之氣。另外還有三、四種毒藥,現在已經協商決定去除它們。方子中含有附子,還有其他本草續命丸中含有烏頭。這些藥物都能去除積滯之疾,不得不使用。再次聽取意見,與其服用烏頭,不如服用旋覆花丸。積滯之氣消除後,也不必再服用旋覆花丸。忌食醋類、生蔥、豬肉和蕪荑。
鱉甲(炙),柴胡,赤芍藥(各八分),甘草(炙),枳實(炙),生薑,白朮(各六分),檳榔(七個)
白話文:
鱉甲(烤)、柴胡、赤芍藥(各1.6克)、甘草(烤)、枳實(烤)、生薑、白朮(各1.2克)、檳榔(7顆)
上八味切,以水六升,煮七味,取二升半,去滓,納檳榔末,分服八合,當利。忌海藻菘菜莧菜桃李雀肉等。(出第五卷中)
白話文:
將以上八味藥切碎,用六升水煮出七味藥的藥液,取兩升半的藥液,去掉藥渣,加入檳榔末,分八次服用,應該會有效果。服用此藥時忌諱食用海藻、小白菜、莧菜、桃、李、雀肉等食物。(出自第五卷中)
2. 飲澼方二首
病源飲癖者,由飲水過多,在於脅下不散,又遇冷氣相觸而痛,呼為飲癖也。其狀脅下弦急,時有水聲。(出第二十卷中)
深師附子湯,療氣分心下堅,如盤邊如旋杯,水飲所作,此湯主之方。
白話文:
飲癖是由於喝水過多,導致水分堆積在肋骨下方,遇上冷氣後會引起疼痛。症狀是肋骨下方脹痛緊繃,有時還會發出水聲。(出自卷二十)
桂心(三兩),生薑(三兩),麻黃(去節三兩),甘草(炙二兩),細辛(三兩),大附子(一枚炮),大棗(十二枚)
白話文:
桂皮(150克),生薑(150克),麻黃(去掉節的150克),甘草(炒過的100克),細辛(150克),附子(1個,炮製過的),大棗(12枚)
上七味切,以水七升,先煮麻黃再沸,掠去沫,乃下諸藥,煮取二升,去滓,分服七合,當汁出如蟲行皮中,即愈,神驗。忌海藻菘菜生蔥豬肉冷水生菜等。(仲景傷寒論名桂枝去芍藥加麻黃細辛附子湯並出第二十二卷中)
白話文:
將上七味藥切碎,用七升水,先煮麻黃,等到水沸騰後,撈掉浮沫,再加入其他藥材,煮到剩下二升,過濾掉藥渣,分七份服用。當藥汁滲透到皮膚,像蟲子在皮膚中爬行一樣,就表示病好了,效果神奇。忌食海藻、菘菜、生蔥、豬肉、冷水生菜等。(出自《傷寒論》第二十二卷,方名「桂枝去芍藥加麻黃細辛附子湯」)
備急療心下堅,大如盤邊如旋盤,水飲所作,枳實白朮湯方。
枳實(七枚炙),白朮(三兩)
白話文:
快速治療胃痛,疼痛範圍大如盤子,疼痛像漩渦旋轉,是由水濕所引起。使用枳實白朮湯治療。
上二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腹中軟即散,此出姚大夫方。忌桃李雀肉等物。(此本仲景傷寒論方出第三卷中)
白話文:
將上述兩味藥切碎,用一斗水煮成三升湯,分三次服用。服用後腹中通軟即可停止服用。此方出自姚大夫。服用期間忌食桃、李、雀肉等食物。(此方源自仲景《傷寒論》第三卷)
3. 癖飲方七首
病源此由飲水多,水氣停聚兩脅之間,遇寒氣相搏,則結聚而成塊,謂之癖飲,在於兩脅下弦旦起,按之作水聲也。(出第二十卷中)
白話文:
這個病的根源是喝太多水,水氣停留在兩肋之間,遇到寒氣交互作用,就會逐漸凝結成一塊,稱為「癖飲」。它在兩肋下緣,早上起牀時按壓,會發出水聲。
深師朱雀湯,療久病癖飲,停痰不消,在胸膈上,液液時頭眩痛,苦攣,眼睛身體手足十指甲盡黃,亦療脅下支滿飲,輒引脅下痛方。
白話文:
深師朱雀湯,用於治療長期患有癖飲(一種因飲酒過度導致的疾病),導致痰液停滯不消,積於胸膈之上,感覺胸中漉漉作響,時常頭暈目眩,疼痛難忍,身體抽搐,眼睛、身體和手腳的十個指甲都發黃。此方也可治療脅下(肋骨下)脹滿飲水,經常誘發脅下疼痛的疾病。
甘遂,芫花(各一分),大戟(三分)
白話文:
甘遂、芫花(各 1 錢),大戟(3 錢)
上三味為散,以大棗十二枚擘破,以水六升,先煎棗,取二升,納藥三方寸匕,更煎取一升一合,分再服,以吐下為知,未知重服,其良無比。(出第二十三卷中通按此即前十棗湯)
千金中候黑丸,療癖飲停結,悶滿目暗方。
白話文:
上述三味藥材研成散劑,取 12 顆大棗剝開,用 6 升水先煮大棗,取 2 升湯液,加入藥材(約三方寸匕),繼續煮至剩 1 升 1 合。分兩次服下,以嘔吐後當作知曉藥效(服用後應當嘔吐),不知道(嘔吐)時可再服用多次,其功效異常好。(見第 23 卷中通,此即前面所述的「十棗湯」)
巴豆(八分去皮心熬),芫花(三兩熬),桂心(四分),桔梗(四分),杏仁(五分去皮尖)
白話文:
**巴豆:**八分,去除皮和心,熬煮後使用。
芫花: 三兩,熬煮後使用。
桂心: 四分。
桔梗: 四分。
杏仁: 五分,去除皮和尖端。
上五味搗篩,蜜和丸,飲服如胡豆三丸,日一稍增,得快下為度。忌豬肉蘆筍生蔥等。(肘後同)
千金半夏湯,療痰冷癖飲胸膈中不理方。
白話文:
將所有中藥材搗碎過篩,加入蜂蜜搓成小丸子,每次服下胡豆般大小的三丸,每天逐漸增加一丸,直到服用後大便通暢為止。服用時忌食豬肉、蘆筍、生蔥等。
白朮(三兩),半夏(一升洗),生薑(八兩),茯苓(二兩),人參,桂心,甘草,附子(炮各二兩)
白話文:
白朮(300 克),半夏(1 升,洗淨),生薑(800 克),茯苓(200 克),人參、桂心、甘草、附子(炮製,各 200 克)
上八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絞去滓,分溫三服。忌羊肉餳桃李雀肉大酢生蔥海藻菘菜豬肉冷水。
白話文:
將以上八種藥材切碎,用八升水熬煮,煮到剩三升,濾去渣滓,分為三碗溫服。忌食羊肉、水餃、桃子、李子、雀肉、醋、生蔥、海帶、小白菜、豬肉和冷水。
又旋覆花丸,療停痰癖飲,結在兩脅,腹脹滿,羸瘦不能食,食不消化,喜唾乾嘔,大小便或澀或痢,水在腸胃動搖作水聲方。
白話文:
此外,旋覆花丸用於治療痰液鬱積,積聚在兩側脅部,導致腹脹滿悶,身體瘦弱消瘦,食慾不振,食物消化不良,經常口乾噁心嘔吐,大小便時而乾燥時而腹瀉,腸胃內有水液搖動,發出水聲。
旋覆花,桂心,枳實(炙),人參(各五分),乾薑,芍藥,白朮(各六分),茯苓,狼毒(炙),烏頭炮,礜石(燒各八分),細辛,大黃,黃芩,葶藶子(熬),厚朴(炙),芫花(熬),吳茱萸,橘皮(各四分),甘遂(二分)
白話文:
- 旋覆花、桂枝、枳實(烘烤過的)、人參(各 5 分)
- 乾薑、芍藥、白朮(各 6 分)
- 茯苓、狼毒(烘烤過的)、烏頭粉、礜石(煅燒過的,各 8 分)
- 細辛、大黃、黃芩、葶藶子(熬製過的)、厚朴(烘烤過的)、芫花(熬製過的)、吳茱萸、橘皮(各 4 分)
- 甘遂(2 分)
上二十味搗篩,蜜和丸,酒服,如梧子五丸。日再服,加之,以知為度。忌桃李雀肉大酢豬肉生菜生薑等,大驗。(並出第十八卷中)
白話文:
將上述 20 味藥材搗碎過篩後,加入蜂蜜製成丸劑。每次服用 5 顆,似梧桐子的大小。每日服 2 次,逐漸增加服用數量,依個人體質狀況調整。忌食桃子、李子、麻雀肉、大酢、豬肉、生菜、生薑等。藥效顯著。(出處:第十八卷中)
千金翼前胡湯,主胸中久寒,癖實宿痰,膈塞胸痛,不通利二焦,冷熱不調,飲食損少無味,或寒熱體重,臥不欲起方。
白話文:
千金翼前胡湯,用於治療胸中受寒已久,長期痰液堆積、消化不良,導致胸部疼痛、膈肌阻塞,導致上下焦不通暢、飲食減少、味道寡淡,或寒熱交替、身體沉重、不想起牀等情況。
前胡(三兩),生薑(四兩),黃芩(一兩),人參(二兩),吳茱萸(一兩),大黃(二兩),防風(一兩),杏仁(三十枚去皮尖),當歸,甘草(各二兩炙),半夏(三兩洗),麥門冬(一兩去心)
白話文:
前胡(120 克),生薑(160 克),黃芩(40 克),人參(80 克),吳茱萸(40 克),大黃(80 克),防風(40 克),杏仁(30 枚,去皮去尖),當歸(80 克),甘草(80 克,炙用),半夏(120 克,洗淨),麥門冬(40 克,去心)
上十二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日三服,三劑良,深師云,若脅下滿,加大棗二枚,利水亦佳。忌海藻菘菜羊肉餳等。
白話文:
將上面列出的十二種藥材切好,用水一斗(約兩公升)熬煮,熬取三升藥液(約 1.5 公升),過濾掉藥渣,分成三份溫熱服用,一天服用三次。連服三天可以痊癒。
根據深師的說法,如果脇肋下方有脹滿感,可以加入兩顆大棗,有幫助利水的作用。
服用期間,要避免食用海藻、菘菜、羊肉、餳(一種麵製品)等食物。
又半夏湯,主痰飲癖氣吞酸方。
半夏(三兩洗),生薑(六兩切),附子(一枚燒),吳茱萸(三百粒炒)
上四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溫三服,老小服半合,日三。忌豬肉羊肉餳。
又姜附湯主痰癖氣方。
生薑(八兩切),附子(四枚)
上二味,水五升,煮取二升,分再服,亦主卒風大良。忌豬肉冷水。(深師同出第十九卷中)
白話文:
半夏湯用來治療痰飲、癖氣、吞酸等症狀。藥方包括半夏三兩洗淨,生薑六兩切片,附子一枚燒制,吳茱萸三百粒炒制。將四味藥切碎,用水五升煮至二升半,去渣,溫服三劑,老幼各服半合,每日三次。忌食豬肉、羊肉和餳。
另外,姜附湯也用於治療痰癖氣,藥方包括生薑八兩切片,附子四枚。將二味藥用水五升煮至二升,分兩次服用,也可治療卒風,效果顯著。忌食豬肉和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