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臺秘要》~ 卷第四 (4)
卷第四 (4)
1. 溫病發斑方七首
《病源》夫人冬月觸冒寒毒者,至春始發病,病初在表,或已發汗吐下,而表證未罷,毒氣不散,故發斑瘡。又冬月天時溫暖,人感乖候之氣,未即發病,至春又被積寒所折,毒氣不得泄,至夏遇熱,其春寒解,冬溫毒始發出於肌膚,斑爛隱疹如錦文也。(出第十卷中)
《肘後》療溫毒發斑,大疫難救。黑膏方。
生地黃(半斤),好豉(一升)
上二味,以豬膏二斤合露之,煎五六沸,令三分減一,絞去滓,末雄黃、麝香如大豆者,內中攪和。盡服之,毒便從皮中出則愈。忌蕪荑。(出第二卷中)
《小品》葛根橘皮湯,療冬溫未即病,至春被積寒所折,不得發,至夏得熱,其春寒解,冬溫毒始發出,肌中斑爛隱疹如錦文,壯熱而咳,心悶,嘔,但吐清汁,宜服此湯則靜方。(大效)
葛根(二兩),橘皮(二兩),杏仁(二兩去尖、皮),麻黃(二兩去節),知母(二兩),黃芩(二兩),甘草(二兩炙),
上七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嘔悶吐當先定,便且消息。(《古今錄驗》同,出第六卷中)
《刪繁》療肺腑藏熱,暴氣斑點。香豉湯方。
香豉(一升綿裹),蔥須(切四兩),石膏(八兩),梔子仁(三兩),生薑(八兩),大青(二兩),升麻(三兩),芒硝(三兩)
上八味,切,以水六升,煮七味,取二升五合,去滓,然後下芒硝,分三服。(出第十卷中)
《備急》療溫毒發斑,赤斑者五死一生,黑斑者十死一生,大疫難救。黑奴丸方。
麻黃(三兩去節),大黃(二兩),芒硝(一兩),黃芩(一兩),釜底墨(一兩研),灶尾墨(一兩研),屋梁上塵(二兩研)
上七味,搗末,用蜜和如彈子大。新汲水五合,研一丸服之。若渴但與水,須臾當寒,寒訖便汗則解,日移五丈不覺,更服一丸。此療六日胸中常大熱,口噤,名壞病,醫所不療,服此丸多瘥。(《胡洽》、《小品》同,一名水解丸。又一方加小麥、黑勃一兩,名為麥奴丸,《範汪方》同)
《古今錄驗》黃連橘皮湯,療冬溫未即病,至春被積寒所折,不得發,至夏得熱,其春寒解,冬溫毒始發出肌中,斑爛隱疹如錦文而咳,心悶嘔吐清汁,眼赤口瘡,下部亦生瘡,已自得下痢,宜服此方。
黃連(四兩去毛),橘皮(二兩),杏仁(二兩去尖、皮),枳實(一兩炙),麻黃(二兩去節),葛根(二兩),厚朴(一兩炙),甘草(一兩炙)
上八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令盡,且消息,下當先止。
又漏蘆橘皮湯,療冬溫未即病,至春被積寒所折,不得發,至夏熱,其春寒解,冬溫毒始發出肌中,斑爛隱疹如錦文而咳,心悶嘔吐清汁,眼赤口瘡,下部亦生瘡方。
白話文:
溫病發斑的七個處方
《病源》:婦女在冬天感染寒邪毒氣,到了春天開始發病。疾病初期在體表,可能已經發汗、催吐或腹瀉,但體表的症狀沒有完全消除,毒氣沒有散去,因此會出現斑疹。另外,冬天天氣溫暖,人感受到不合時令的氣候,不會立刻發病,到了春天又被積存的寒氣所抑制,毒氣無法發洩。等到夏天遇到熱氣,春天的寒氣解除,冬天的溫熱毒氣才從皮膚發出來,出現像錦繡花紋一樣的斑疹和隱藏的疹子。(出自第十卷中)
《肘後》:治療溫毒引起的發斑,這種病在大疫流行時很難救治。黑膏的處方如下:
- 生地黃(半斤),好豉(一升) 將以上兩味藥材,加入二斤豬油一起放在露天熬煮,煮沸五六次後,讓藥汁減少三分之一,然後過濾去除藥渣。將雄黃、麝香磨成如大豆大小的粉末,加入藥汁中攪拌均勻。全部服用,毒素會從皮膚排出,病就會好轉。忌吃蕪荑。(出自第二卷中)
《小品》:葛根橘皮湯,治療冬天感染溫邪,當時沒有發病,到了春天被積寒抑制而無法發作,等到夏天遇到熱氣,春天的寒氣解除,冬天的溫熱毒氣才從肌肉裡發出來,出現像錦繡花紋一樣的斑疹和隱藏的疹子,同時伴有高熱、咳嗽、胸悶、嘔吐,但只吐出清水。服用此湯可以使病情平靜。(效果很好)
- 葛根(二兩),橘皮(二兩),杏仁(二兩,去皮尖),麻黃(二兩,去節),知母(二兩),黃芩(二兩),甘草(二兩,炙) 將以上七味藥材切碎,用水七升煎煮,取三升藥汁,分三次溫服。嘔吐胸悶的情況應該先處理,然後再觀察病情。(《古今錄驗》也有相同記載,出自第六卷中)
《刪繁》:治療肺腑內有熱邪,導致突然出現斑點。香豉湯的處方如下:
- 香豉(一升,用棉布包裹),蔥鬚(切四兩),石膏(八兩),梔子仁(三兩),生薑(八兩),大青(二兩),升麻(三兩),芒硝(三兩) 將以上八味藥材切碎,用水六升煎煮七味藥材,取二升五合藥汁,去除藥渣,然後加入芒硝,分三次服用。(出自第十卷中)
《備急》:治療溫毒引起的發斑,出現紅斑的,十個人裡有五個會死,出現黑斑的,十個人裡有九個會死,這種病在大疫流行時很難救治。黑奴丸的處方如下:
- 麻黃(三兩,去節),大黃(二兩),芒硝(一兩),黃芩(一兩),鍋底墨(一兩,研磨),灶尾墨(一兩,研磨),屋梁上的灰塵(二兩,研磨) 將以上七味藥材搗成粉末,用蜂蜜調和成彈珠大小的藥丸。用新汲的清水五合研開一丸服用。如果口渴,就給他喝水。過一會兒病人會感到寒冷,寒冷之後就會發汗,病就會好轉。一天之內,病情會好轉很多,如果沒有好,再服一丸。這個藥方可以治療六天胸中持續高熱,口噤的壞病。醫生通常無法治療,服用此藥丸大多可以痊癒。(《胡洽》、《小品》也有相同記載,又名水解丸。另一個處方加入小麥、黑勃各一兩,名為麥奴丸,《範汪方》也有相同記載)
《古今錄驗》:黃連橘皮湯,治療冬天感染溫邪,當時沒有發病,到了春天被積寒抑制而無法發作,等到夏天遇到熱氣,春天的寒氣解除,冬天的溫熱毒氣才從肌肉裡發出來,出現像錦繡花紋一樣的斑疹和隱藏的疹子,同時伴有咳嗽、胸悶、嘔吐清水、眼睛發紅、口腔潰瘍,下身也生瘡,並且已經腹瀉。服用此方。
- 黃連(四兩,去毛),橘皮(二兩),杏仁(二兩,去皮尖),枳實(一兩,炙),麻黃(二兩,去節),葛根(二兩),厚朴(一兩,炙),甘草(一兩,炙) 將以上八味藥材切碎,用水八升煎煮,取三升藥汁,分三次全部服完,並觀察病情。腹瀉應先停止。
另一處方,漏蘆橘皮湯,治療冬天感染溫邪,當時沒有發病,到了春天被積寒抑制而無法發作,等到夏天遇到熱氣,春天的寒氣解除,冬天的溫熱毒氣才從肌肉裡發出來,出現像錦繡花紋一樣的斑疹和隱藏的疹子,同時伴有咳嗽、胸悶、嘔吐清水、眼睛發紅、口腔潰瘍,下身也生瘡。
- 漏蘆,橘皮,甘遂,麻黃(去節),杏仁(去皮尖),黃芩(各二兩) 將以上六味藥材切碎,用水九升煎煮,取三升藥汁,分四次服用,如果腹瀉效果更好。腹瀉後如果其他症狀沒有消除,繼續服用前面的《小品方》中的葛根橘皮湯。(另一處方加入知母、枳實、白薇、升麻、大黃、甘草,共十二味,出自第三卷中)
另一個發斑瘡的處方:
- 黃連(切碎三兩,去毛) 將以上一味藥材,用水二升煎煮,取八合藥汁,一次全部服下。忌食豬肉、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