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燾

《外臺秘要》~ 卷第三十六 (15)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十六 (15)

1. 小兒疝氣陰㿗方八首

小品療少小陰㿗,白頭翁敷之,神效方。

生白頭翁根,不問多少搗之,隨病處以敷之,一宿當作瘡,二十日愈。(一方三日上除日取之)

千金療小兒狐疝,傷損生㿗方。

半夏(洗),芍藥,茯苓(各三分),防風(一作防葵),大黃(各二分),桂心,椒(各一兩汗)

上七味搗散,蜜丸如大豆,以湯飲下一丸至二丸三丸,日五服,以瘥為度。

又方

桂心(三分),地膚子(一分),白朮(五分)

上三味搗,蜜丸如小豆,白酒服七丸,日三服亦治大人。

千金翼療小兒氣㿗方。

土瓜根,芍藥,當歸(各一兩)

上三味切,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服五合,日三。

備急療小兒㿗方。

以蜥蜴一枚燒灰末,以酒服之。

又方

灸足厥陰大敦,左患灸右,右患灸左,各一壯,即當瘥。(千金同)

古今錄驗療小兒陰㿗方。

狐陰(一具炙),飛生蟲(十四枚),桂心,附子(炮),乾薑,蒺藜,硝石(一作滑石),細辛(各二分),卷柏,桃仁(去尖各六分)

上十味搗散,蜜丸大豆許,以飲下五丸至七丸,再服瘥止。

劉氏療小兒疝氣,陰囊核腫痛,灸法。

如一歲兒患,向陰下縫子下有穴灸三壯瘥,五歲以上,即從陰上有穴灸之,即愈。

白話文:

小兒疝氣陰㿗方八首

第一方:

用白頭翁根,不論多少,搗爛後敷在患處,效果神奇。敷一晚,患處會像長瘡一樣,約二十天會痊癒。(另一個說法是三天換藥,在除日取藥。)

第二方:

治療小兒狐疝,因外傷導致的陰㿗的藥方。

使用半夏(洗過)、芍藥、茯苓(各三分)、防風(或用防葵)、大黃(各二分)、桂心、花椒(各一兩,汗出)。將以上七味藥材搗成粉末,用蜂蜜做成如大豆大小的藥丸。用溫水服用,每次一到三丸,一天服用五次,直到痊癒為止。

第三方:

桂心(三分)、地膚子(一分)、白朮(五分)。將以上三味藥材搗碎,用蜂蜜做成如小豆大小的藥丸,用白酒服用七丸,一天服用三次,此方也適用於治療成年人。

第四方:

治療小兒氣㿗的藥方。

土瓜根、芍藥、當歸(各一兩)。將以上三味藥材切碎,加水兩升煮成一升,去渣,分次服用,每次五合,一天三次。

第五方:

治療小兒㿗的急救方。

將蜥蜴燒成灰末,用酒服用。

第六方:

針灸療法:

灸足厥陰經的大敦穴,左邊患病灸右邊,右邊患病灸左邊,各灸一壯,即可痊癒。(此法與《千金方》相同)

第七方:

治療小兒陰㿗的藥方。

烤過的狐狸陰部(一具)、飛生蟲(十四枚)、桂心、炮製過的附子、乾薑、蒺藜、硝石(或用滑石)、細辛(各二分)、卷柏、桃仁(去尖,各六分)。將以上十味藥材搗成粉末,用蜂蜜做成如大豆大小的藥丸,用溫水服用五到七丸,再次服用就能痊癒。

第八方:

劉氏治療小兒疝氣,陰囊腫痛的灸法。

如果是一歲的小孩患病,在陰囊下方縫隙處的穴位灸三壯即可痊癒。如果是五歲以上的小孩患病,在陰囊上方的穴位灸治,即可痊癒。

2. 小兒陰瘡及腫方八首

千金療小兒陰瘡及腫方。

取狼牙濃煮汁洗之。

又方

黃連,胡粉(等分)

上二味末和,以香脂油敷之瘥。

備急療小兒陰瘡方。

人屎燒作灰以敷之,即瘥。(千金同)

又方

貓兒骨燒作灰,敷之即瘥。(千金云狗骨灰敷之)

又療小兒歧股間連陰囊生瘡汁出,先癢後痛,十日五日自瘥,一月二十日復發,連年不瘥者方。

灸瘡,搔去痂,以綿拭令乾,以蜜敷面作燒餅熟,即以餳塗餅上熨之,冷即止,再度瘥。(千金同)

又治小兒陰腫方。

豬屎五升,水煮沸布裹安腫上。(千金同)

又方

灸大敦七壯瘥。(千金同)

又方

搗蕪菁菜葉根敷之。

白話文:

以下提供八個治療小兒陰部生瘡及腫脹的藥方:

藥方一:

取狼牙草濃煮成汁液,用來清洗患處。

藥方二:

將黃連和胡粉等量磨成粉末,混合香脂油後塗抹在患處,即可痊癒。

藥方三:

將人的糞便燒成灰,直接敷在患處,就能痊癒。

藥方四:

將貓的骨頭燒成灰,敷在患處即可痊癒。(也有說法是用狗骨灰敷)

藥方五:

治療小兒大腿內側連接陰囊處生瘡,流出汁液,先癢後痛,可能十天半個月會自己好,但一兩個月後又復發,甚至連年不癒的病症。 先用艾灸在瘡上,把結痂刮去,再用棉布擦乾,然後塗上蜂蜜,將蜂蜜塗抹處做成燒餅的樣子烤熟,再將麥芽糖塗在烤熟的餅上,趁熱敷在患處,冷卻後就停止,如果沒好可再重複一次就會痊癒。

藥方六:

治療小兒陰部腫脹,用五升的豬糞加水煮沸,用布包裹後放在腫脹處。

藥方七:

艾灸大敦穴七次即可痊癒。

藥方八:

搗爛蕪菁菜的葉子和根,敷在患處。

3. 小兒脫肛方六首

備急鱉頭丸,療少小積痢久下,下後余脫肛不瘥,腹中冷肛中疼痛,不得入者方。

死鱉頭(一枚炙令焦),小形蝟皮(一枚炙焦),磁石(四兩),桂心(三兩)

上四味搗篩,蜜丸如大豆。三歲至五歲,服五丸至十丸,日三,兒漸大以意加之。(千金同)

又療小兒脫肛方。

灸頂上旋毛中三壯,即入。

又方

灸尾翠三壯愈。(千金同)

又方

灸臍中三壯愈。(千金云隨年壯)

古今錄驗療小兒久痢脫肛方。

東壁土(五分),鱉頭(一枚炙焦),五色龍骨(五分),卷柏(四分)

上四味搗散,以粉敷之,按內之,即瘥。

又方

取鐵精粉敷內之瘥。

白話文:

鱉頭丸,治療幼兒長期腹瀉不止,腹瀉後仍有脫肛且無法痊癒,腹中發冷、肛門疼痛,無法將脫出肛門推回的情況。

藥材: 炙烤至焦的死鱉頭(一個),炙烤至焦的小型刺蝟皮(一個),磁石(四兩),桂心(三兩)。

製法: 將以上四味藥材搗碎篩成粉末,用蜂蜜調製成如大豆大小的藥丸。

用法: 三歲至五歲的幼兒,每次服用五到十丸,每日三次。隨著孩童年紀增長,可酌情增加用量。

另一治療小兒脫肛的辦法。

用艾灸在頭頂旋渦處灸三壯,脫肛即可復位。

又一方法

在尾椎骨處灸三壯,即可痊癒。

又一方

在肚臍處灸三壯,即可痊癒。(千金方記載,可隨年齡增長調整艾灸的強度)

古今驗方記載治療小兒長期腹瀉導致脫肛的方法。

藥材: 東牆上的土(五分),炙烤至焦的鱉頭(一個),五色龍骨(五分),卷柏(四分)。

製法: 將以上四味藥材搗成散劑。

用法: 將藥粉敷在脫肛處,並將其推回,即可痊癒。

另一方法

取鐵精粉敷在脫肛處,即可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