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臺秘要》~ 卷第三十六 (16)
卷第三十六 (16)
1. 小兒䘌蟲食下部方四首
千金療小兒蟲食下部方。
胡粉(熬),雄黃(末各等分)
上二味以著下部穀道中,即瘥。
又除熱結腸丸,斷小兒熱下黃赤汁沫,及魚腦雜血,肛中瘡爛生䘌蟲方。
黃連,柏皮,苦參,鬼臼,獨活,橘皮,芍藥,阿膠(炙各二分)
上八味搗篩,以藍汁及蜜丸如小豆,日服五丸,冬天無藍汁,可用藍子一合舂,蜜和丸。(凡三歲以下服三丸三歲以上服五丸五歲服十丸)
又杏仁湯方。
杏仁(五十枚去皮尖),鹽(一合)
上二味,以苦酒一升,煮取一半量與服之。
又療小兒下部被蟲食,大腸赤瘡爛方。
水銀一兩,以漿水煮之取少許以唾研,安著竹筒中吹入下部中,三度瘥。
白話文:
治療小兒下部蟲咬的四個藥方
第一個藥方:
將熬製過的胡粉和研磨成粉的雄黃,各取等量混合。將這兩種藥粉塗抹在小兒肛門及直腸部位,病症就能痊癒。
第二個藥方:
這個方子叫做「除熱結腸丸」,可以用來治療小兒因熱引起的腹瀉,排出黃色或紅色的黏液、泡沫,甚至混雜魚腦狀的雜物或血液,以及肛門因潰爛而滋生蟲子的問題。
藥方組成:黃連、柏樹皮、苦參、鬼臼、獨活、橘皮、芍藥、炙過的阿膠,每種藥材各取二分。
將以上八種藥材搗碎過篩,用藍汁和蜂蜜將藥粉製成如小豆般大小的藥丸。每天服用五丸。冬天如果沒有藍汁,可以用一合藍子的籽搗碎,用蜂蜜調和製丸。 (凡是三歲以下的兒童服用三丸,三歲以上的兒童服用五丸,五歲的兒童服用十丸)
第三個藥方:
這個方子叫做「杏仁湯」。
藥方組成:杏仁五十枚(去皮尖),鹽一合。
將以上兩種藥材放入一升苦酒中煎煮,煮至剩下一半的量,給小孩服用。
第四個藥方:
這個方子用來治療小兒下部被蟲咬,導致大腸出現紅色潰爛的狀況。
將一兩水銀放入米漿水中煮,取少量煮過的水銀,用唾液研磨後,放入竹筒中吹入肛門。如此三次即可治癒。
2. 小兒疳濕瘡方六首
備急療小兒疳濕瘡方。
以鐵上衣少許內下部中,即瘥。(千金同)
又方
自大椎數至第十五椎,夾骨兩旁灸七壯,不瘥,加七壯。(千金同)
又方
艾葉一兩,水一升,煮取四合,分三服瘥。(千金云艾葉切五升以米一斗煮取一升半分三服)
又小兒疳瘡方。
胡粉熬八分,豬脂和塗之,瘥為度,油亦得。(千金同)
又方
嚼栗子塗之瘥。(千金云嚼麻子敷之日六七度)
又方
羊膽二枚,以醬汁和灌下部中,豬膽亦得。(千金同)
白話文:
處方一:
取一些鐵屑,放在患部(下體)裡面,就會痊癒。(此方與《千金方》相同)
處方二:
從頸椎下的大椎穴開始,往下數到第十五椎,在脊椎兩旁的骨頭旁邊,灸七壯。如果沒有好轉,就再灸七壯。(此方與《千金方》相同)
處方三:
取艾葉一兩,加水一升煮,煮到剩下四合。分成三次服用,就會痊癒。(《千金方》記載:將切碎的艾葉五升,與米一斗一起煮,煮到剩下一升半,分成三次服用。)
處方四:
取胡粉(氧化鋅)加熱熬煮到八分熟,用豬油調和後塗在患處,塗到好為止。也可以用其他油脂代替。(此方與《千金方》相同)
處方五:
把栗子嚼爛後塗在患處,就會痊癒。(《千金方》記載:嚼碎麻子後塗在患處,一天塗六七次。)
處方六:
取兩個羊膽,用醬汁調和後,灌入患部(下體),也可以用豬膽代替。(此方與《千金方》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