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臺秘要》~ 卷第四 (2)
卷第四 (2)
1. 闢溫方二十首
《千金翼》老君神明白散方
白朮(二兩),桔梗(一兩),細辛(一兩),附子(二兩炮),烏頭(四兩去黑皮)
上五味,搗篩,絳囊盛,帶之,所居閭里皆無病。若有得疫癘者,溫酒服一方寸匕。覆取汗,得吐則瘥。若經三四日者,以三方寸匕,納五升水中,煮令大沸,分三服。
又度瘴散方
麻黃(去節),升麻,附子(炮),白朮(各一兩),細辛,防己,乾薑,桂心,防風,烏頭(炮),蜀椒(出汗,去目),桔梗(各二分)
上十二味,搗篩為末,蜜封貯之,山中所在有瘴氣之處,旦空腹服一錢匕。覆取汗,病重稍加之。(並出第十卷中)
《古今錄驗》許季山所撰干敷散,主闢溫疫疾惡,令不相染著氣方。(《肘後》作「敷干」,《抱朴子》作「敷干」)
附子(一枚炮),細辛(一分),乾薑(一分),麻子(一分研),柏實(一分)
上五味,搗篩為散,正旦舉家以井花水各服方寸匕。服藥一日,十年不病;二日,二十年不病;三日,三十年不病,受師法但應三日服,歲多病,三日一服之。(《肘後》、《胡洽》、《延年》、《範汪》、《刪繁》、同出第二卷中)
又殺鬼丸,去惡毒方。
雄黃(五兩研),硃砂(五兩研),鬼臼(五兩),鬼督郵(五兩),雌黃(五兩研),馬兜鈴(五兩),皂莢(五兩炙),虎骨(五兩炙),阿魏(五兩),甲香(一兩),羚羊角(一枚屑),桃白皮(五兩),白膠香(一兩),菖蒲(五兩),羖羊角(一枚屑),臘蜜(八斤煉),石硫黃(五兩研)
上十七味,搗篩十六味,臘蜜和之,丸如杏子。將往闢溫處燒之,殺鬼去惡毒氣。若大疫家可燒,並帶行。(與《胡洽方》七味不同,出第三卷中)
《延年秘錄》闢溫方。
正旦取東行桑根大如指,長七寸,以丹塗之,懸著門戶上,又令人帶之。(出第十卷中)
白話文:
老君神明白散
白朮二兩,桔梗一兩,細辛一兩,炮製過的附子二兩,去掉黑皮的烏頭四兩。
將以上五種藥材搗碎過篩,用絳色的袋子裝起來,隨身佩戴,住的地方附近就不會有人生病。如果有人得了傳染病,就用溫酒送服一小勺的藥粉,蓋上被子取汗,如果能吐出來病就會好。如果過了三四天,就用三小勺藥粉加入五升水中煮沸,分成三次服用。
度瘴散
麻黃(去掉節),升麻,炮製過的附子,白朮各一兩,細辛,防己,乾薑,桂心,防風,炮製過的烏頭,去除汗液和眼睛的蜀椒,桔梗各二分。
將以上十二種藥材搗碎成粉末,用蜂蜜密封保存。在山裡有瘴氣的地方,早上空腹服用一小錢匕的藥粉,蓋上被子取汗,病情嚴重可以稍微增加劑量。 (出自第十卷)
許季山干敷散(又稱「敷干散」)
炮製過的附子一枚,細辛一分,乾薑一分,研磨過的麻子一分,柏實一分。
將以上五種藥材搗碎成粉末,正月初一全家用井水各服一小勺。如果服用一天,十年不生病;服用兩天,二十年不生病;服用三天,三十年不生病。師父傳授的方法是應該服用三天。如果一年多病,就三天服用一次。(出自第二卷)
殺鬼丸
研磨過的雄黃五兩,研磨過的硃砂五兩,鬼臼五兩,鬼督郵五兩,研磨過的雌黃五兩,馬兜鈴五兩,炙過的皂莢五兩,炙過的虎骨五兩,阿魏五兩,甲香一兩,羚羊角磨成的粉末一枚,桃樹白皮五兩,白膠香一兩,菖蒲五兩,羖羊角磨成的粉末一枚,煉製過的蜂蜜八斤,研磨過的硫磺五兩。
將以上十七味藥材中除了蜂蜜外的十六味搗碎過篩,然後用蜂蜜混合,製成杏子大小的藥丸。將藥丸拿到疫病流行的地方焚燒,可以驅除鬼怪和惡毒之氣。如果家裡發生大疫病可以燒,也可以隨身攜帶。(與胡洽方的七味藥不同,出自第三卷)
辟瘟方
正月初一取向東生長的桑樹根,大約手指粗細,長七寸,用丹砂塗抹後,掛在門上,也可以讓人隨身佩戴。(出自第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