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燾

《外臺秘要》~ 卷第八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八 (2)

1. 懸飲方二首

病源懸飲,謂飲水過多,留在脅下,令脅間懸痛,咳唾引脅痛,故云懸飲。(出第二十二卷中)

範汪大甘遂丸,療久澼留水澼飲方。

芫花(熬),甘遂,葶藶子(熬),大黃,苦參,大戟,芒硝,貝母,桂心(各一兩),杏仁(三十枚),巴豆(三十枚去心皮熬),烏喙(三分炮令折)

上十二味搗篩,其巴豆杏仁搗如膏,合以蜜和丸,如大豆許。服二丸,日三服,不知稍加,以意將息之,大佳,療大水飲病。忌食蘆筍豬肉生蔥等。(出第十六卷中)

千金療懸飲十棗湯方。

芫花,甘遂,大戟

上三味等分搗篩,以水一升五合,煮大棗十枚,取八合,絞去滓,納藥末,強人取一錢匕,羸人半錢匕,頓服之,平旦不下者,益藥半錢,下後以糜粥自養。(此本仲景傷寒論方出第十八卷中)

白話文:

懸飲的兩種治療方

懸飲這種病,是因為喝太多水,水停留在脅肋下方,導致脅肋部位懸著疼痛,咳嗽或吐口水時會牽引到脅肋疼痛,所以稱作懸飲。

範汪大甘遂丸,治療久積的澼飲和水澼

藥方組成:芫花(炒過)、甘遂、葶藶子(炒過)、大黃、苦參、大戟、芒硝、貝母、桂心(各一兩)、杏仁(三十枚)、巴豆(三十枚,去心皮炒過)、烏喙(三分,炮製到折斷)

製法:以上十二味藥材搗碎過篩,將巴豆和杏仁搗成膏狀,與蜂蜜混合製成丸子,大小如大豆。

用法:每次服用兩丸,一天三次。如果效果不顯著,可以稍微增加劑量,並根據情況調整,效果會很好。主要治療嚴重的水飲病。

禁忌:服用此藥期間,忌食蘆筍、豬肉、生蔥等。

《千金方》治療懸飲的十棗湯方

藥方組成:芫花、甘遂、大戟(以上三味藥材等量)

製法:將以上三味藥材搗碎過篩,用水一升五合(約300毫升)煮十枚大棗,煮到剩八合(約160毫升)時,濾掉藥渣,加入藥末。

用法:身體強壯的人服用一錢匕(約3克),身體虛弱的人服用半錢匕(約1.5克),一次性服下。如果早上還沒排便,可以再加半錢藥。排便後用粥來調養身體。

(此方出自仲景《傷寒論》)

2. 溢飲方三首

病源溢飲,謂因大渴而暴飲水,水氣溢於腸胃之外,在於皮膚之間,故言溢飲,令人身體疼重而多汗,是其候也。(出第二十卷中)

範汪溢飲者當發其汗,大青龍湯主之方。

麻黃(六兩去節),桂心(二兩),甘草(炙二兩),生薑(三兩),石膏(如雞子一枚),杏仁(四十枚去尖皮),大棗(十枚)

上七味㕮咀,以水九升,先煮麻黃減二升,乃納諸藥,煮取三升,絞去滓,適寒溫,服一升,溫覆令汗,汗出多者,溫粉粉之,一服汗出者,勿復服,汗出多亡陽,逆虛惡風,煩躁不得眠,脈微弱,汗出惡風不可服,服之則厥逆,筋惕肉瞤,此為逆也。忌海藻菘菜生蔥。(此本仲景傷寒論方出第十六卷中)

千金溢飲者當發其汗,宜青龍湯方。

麻黃(去節),芍藥,細辛,桂心,乾薑,甘草(炙各三兩),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

上八味切,以水一斗,先煮麻黃減二升,乃納余藥煮三升,去滓,溫服一升。忌海藻菘菜羊肉餳生菜生蔥。(此仲景傷寒論小青龍湯也出第十八卷中)

千金翼大五飲丸,主五種飲,一曰留飲,停水在心下,二曰澼飲,水澼在兩脅下,三曰痰飲水在胃中,四曰溢飲,水溢在膈上五臟間,五曰流飲,水在腸間,動搖有聲,夫五飲者,由飲後傷寒,飲冷水過多所致方。

遠志(去心),苦參,烏賊魚骨,藜蘆,白朮,甘遂,五味子,大黃,石膏,桔梗,半夏(洗),紫菀,前胡,芒硝,栝蔞,桂心,蓯蓉,貝母,芫花,當歸,人參,茯苓,芍藥,大戟,葶藶,黃芩(各一兩),常山,甘草(炙),山藥,厚朴,細辛(各三分),附子(三分炮),巴豆(三十枚去皮心)

上三十三味搗篩,蜜和為丸,如梧子大。酒服三丸,日三,稍加之。忌貍肉桃李雀肉豬肉羊肉餳生蔥酢物生菜野豬肉蘆筍等。(胡洽同出第十九卷中)

白話文:

溢飲的病因

溢飲這種病,是因為口渴難耐而大量喝水,水氣溢出腸胃之外,停留在皮膚之間,所以稱作溢飲。這種病會讓人身體感到沉重疼痛,並且容易出汗,這就是它的症狀。(出自《諸病源候論》第二十卷)

范汪的溢飲治療方法

范汪認為治療溢飲應該要發汗,可以使用大青龍湯。

大青龍湯的藥方:麻黃(六兩,去除節),桂心(二兩),炙甘草(二兩),生薑(三兩),石膏(像雞蛋一樣大),杏仁(四十枚,去除尖皮),大棗(十枚)。

將以上七味藥材搗碎,加入九升水煮,先煮麻黃,讓水減少兩升,再加入其他藥材,煮到剩下三升,過濾掉藥渣。調整溫度後服用一升,然後蓋上被子讓身體發汗。如果出汗太多,就用溫的粉撲撲身體。服用一劑後如果已經出汗,就不要再服用。如果出汗過多導致陽氣耗損,出現虛弱、怕風、煩躁、失眠、脈搏微弱等症狀,或者出汗後畏風,就不可以再服用,否則會導致手腳冰冷、抽筋、肌肉顫動等嚴重情況,這都是錯誤的治療方式。忌吃海藻、菘菜、生蔥。(此方出自仲景《傷寒論》第十六卷)

《千金方》的溢飲治療方法

《千金方》認為治療溢飲應該發汗,可以使用青龍湯。

青龍湯的藥方:麻黃(去除節),芍藥,細辛,桂心,乾薑,炙甘草(各三兩),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

將以上八味藥材切碎,加入一斗水煮,先煮麻黃,讓水減少兩升,再加入其他藥材,煮到剩下三升,過濾掉藥渣,溫服一升。忌吃海藻、菘菜、羊肉、麥芽糖、生菜、生蔥。(此方是仲景《傷寒論》中的小青龍湯,出自第十八卷)

《千金翼》的大五飲丸

《千金翼》中的大五飲丸,主要治療五種不同類型的飲症:第一種是留飲,指水停留在心下;第二種是澼飲,指水積在兩脅下;第三種是痰飲,指水積在胃中;第四種是溢飲,指水溢出到膈膜以上及五臟之間;第五種是流飲,指水在腸道中,移動時會發出聲音。這五種飲症,都是因為喝水後又感受風寒,或者飲用過多的冷水所導致。

大五飲丸的藥方:遠志(去心),苦參,烏賊骨,藜蘆,白朮,甘遂,五味子,大黃,石膏,桔梗,半夏(洗過),紫菀,前胡,芒硝,栝蔞,桂心,蓯蓉,貝母,芫花,當歸,人參,茯苓,芍藥,大戟,葶藶,黃芩(各一兩),常山,炙甘草,山藥,厚朴,細辛(各三分),炮附子(三分),巴豆(三十枚,去皮心)。

將以上三十三味藥材搗碎,過篩,用蜂蜜調和製成丸狀,像梧桐子般大小。每次用酒送服三丸,一天三次,可以逐漸增加劑量。忌吃狸肉、桃子、李子、麻雀肉、豬肉、羊肉、麥芽糖、生蔥、酸味食物、生菜、野豬肉、蘆筍等。(此方出自胡洽《肘後備急方》第十九卷)

3. 支飲方九首

病源支飲,謂水飲停於胸膈之間支乘於心,故云支飲,其病令人咳逆喘息,身體如腫之狀謂之支飲。(出第二十卷中)

深師療心下有支飲,其人喜眩,(一作苦冒)澤瀉湯方。

白朮(二兩),澤瀉(五兩)

上二味切,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又以水一升,煮取五合,合此二汁,分為再服。忌桃李雀肉等。(此本仲景傷寒論方)

千金療支飲不得息,葶藶大棗瀉肺湯方。

葶藶子(熬令紫色搗為丸如彈丸大),大棗(十二枚)

上二味,先以水三升煮大棗,得汁二升,納葶藶,煎取一升,頓服三日一劑,可服三四劑。(此本仲景傷寒論方)

又嘔家不渴者為欲解,本渴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飲故也,小半夏湯主之,加茯苓者是也,先渴卻嘔,此為水停心下,小半夏加茯苓湯主之,卒嘔吐,心下痞,膈間有水,目眩悸,小半夏加茯苓湯方。

半夏(二斗),生薑(半斤),茯苓(四兩)

上三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再服。忌羊肉餳大醋。(仲景傷寒論茯苓三兩餘並同)

又假令瘦人臍下有悸者,吐涎沫而癲眩,水也,五苓散主之方。

豬苓(去皮),白朮,茯苓(各三分),桂心(去皮二分),澤瀉(五分)

上五味下篩,水服方寸匕,日三,多飲水汗出愈。忌桃李雀肉生蔥醋物等。(此本仲景傷寒論方)

又心下有痰飲,胸脅支滿,目眩,甘草湯主之方。

甘草(二兩炙),桂心,白朮(各三兩),茯苓(四兩)

上四味細切,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服一升,日三,小便當利。忌海藻菘菜生蔥桃李醋物等。(此本仲景傷寒論方)

又夫酒客咳者,必致吐血,此坐以極飲過多所致也,其脈虛者必冒,其人本有支飲在胸中也,支飲胸滿,厚朴大黃湯主之方。

厚朴(一兩炙),大黃(六兩),枳實(四兩炙)

上三味細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溫再服之。(此本仲景傷寒論方)

又夫上氣汗出而咳者,此為飲也,干棗湯主之,若下後不可與也,干棗湯主腫,及支滿澼飲方。

大黃,大戟(各一兩),芫花(炒),蕘花(各半兩),甘草(炙),甘遂,黃芩(各一兩),干棗(十枚)

上八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六合,分四服,空心服,以快下為佳。忌海藻菘菜。

又膈間支飲,其人喘滿,心下痞堅,面黧黑,其脈沉緊,得之數十日,醫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湯主之方。

木防己(三兩),石膏(雞子大三枚),桂心(二兩),人參(四兩切)

上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再服,虛者即愈,實者三日復發,則復與,不愈者,宜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湯方。

木防己(三兩),桂心(二兩),人參,茯苓(各四兩),芒硝(三合)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內芒硝,分溫再服,取微下利則愈。忌生蔥。(此本仲景傷寒論方深師同並出第十八卷中)

白話文:

支飲的病因

支飲是指體內的水液停留在胸腔和橫膈膜之間,向上影響到心臟,所以稱為支飲。這種病會導致患者咳嗽、呼吸急促、身體出現腫脹的現象。

深師治療心下支飲的澤瀉湯

如果患者心下有支飲,常常感到頭暈目眩(或昏冒),可以使用澤瀉湯。

  • 藥方組成:白朮二兩、澤瀉五兩。
  • 煎煮方法:將藥材切碎,加水兩升煎煮至一升,再加水一升煎煮至五合。將兩次煎出的藥汁混合,分兩次服用。
  • 注意事項:忌食桃子、李子、麻雀肉等。

(此方出自張仲景《傷寒論》)

千金治療支飲導致呼吸困難的葶藶大棗瀉肺湯

如果患者因支飲導致呼吸困難,無法平躺,可以使用葶藶大棗瀉肺湯。

  • 藥方組成:葶藶子(炒至紫色,搗成彈丸大小的丸劑)、大棗十二枚。
  • 煎煮方法:先用水三升煎煮大棗,取得藥汁兩升,再加入葶藶子,煎煮至一升,一次性頓服,三天服用一劑,可服用三到四劑。

(此方出自張仲景《傷寒論》)

嘔吐但不口渴的支飲,小半夏加茯苓湯

如果患者嘔吐但不口渴,是因為體內的水液停留在心下,可以使用小半夏湯治療,如果加入茯苓效果更好。如果患者先口渴後嘔吐,也是因為水液停留在心下,使用小半夏加茯苓湯。如果突然嘔吐、心下痞塞、胸膈之間有水液、頭暈目眩、心悸,也適用小半夏加茯苓湯。

  • 藥方組成:半夏二斗、生薑半斤、茯苓四兩。
  • 煎煮方法:將藥材切碎,加水七升煎煮至一升五合,分兩次服用。
  • 注意事項:忌食羊肉、麥芽糖、大量醋等。

(此方中茯苓劑量,張仲景《傷寒論》使用三兩,其餘相同)

瘦人臍下有悸動,吐涎沫、頭暈的五苓散

如果體型瘦弱的人臍下有悸動,吐出涎沫,並且感到頭暈,是因為體內有水液停留,可以使用五苓散治療。

  • 藥方組成:豬苓(去皮)、白朮、茯苓(各三分)、桂心(去皮二分)、澤瀉(五分)。
  • 服用方法:將藥材磨成粉末,用水送服一錢,每日三次,多喝水,出汗後症狀會緩解。
  • 注意事項:忌食桃子、李子、麻雀肉、生蔥、醋等。

(此方出自張仲景《傷寒論》)

心下有痰飲,胸脅脹滿、頭暈的甘草湯

如果患者心下有痰飲,胸脅脹滿,感到頭暈,可以使用甘草湯治療。

  • 藥方組成:甘草(炙)二兩、桂心三兩、白朮三兩、茯苓四兩。
  • 煎煮方法:將藥材切碎,加水六升煎煮至三升,去除藥渣,每次服用一升,每日三次,小便會通暢。
  • 注意事項:忌食海藻、菘菜、生蔥、桃子、李子、醋等。

(此方出自張仲景《傷寒論》)

酒客咳嗽、吐血、胸滿的厚朴大黃湯

如果飲酒過多導致咳嗽,甚至吐血,並且脈象虛弱,常常會感到昏冒,這是因為患者本來胸中就有支飲。如果支飲導致胸滿,可以使用厚朴大黃湯治療。

  • 藥方組成:厚朴(炙)一兩、大黃六兩、枳實(炙)四兩。
  • 煎煮方法:將藥材切碎,加水五升煎煮至兩升,去除藥渣,分兩次溫服。

(此方出自張仲景《傷寒論》)

上氣、出汗、咳嗽的干棗湯

如果患者出現上氣、出汗、咳嗽等症狀,是因為體內有水液停滯,可以使用干棗湯治療。這種情況不適用於服用瀉藥後。干棗湯也能治療腫脹、支飲、腹部積水等症狀。

  • 藥方組成:大黃一兩、大戟一兩、芫花(炒)半兩、蕘花半兩、甘草(炙)一兩、甘遂一兩、黃芩一兩、干棗十枚。
  • 煎煮方法:將藥材切碎,加水五升煎煮至一升六合,分四次空腹服用,以達到快速瀉下的效果為佳。
  • 注意事項:忌食海藻、菘菜。

胸膈間有支飲,呼吸困難、心下痞堅、面色發黑的木防己湯

如果患者胸膈間有支飲,導致呼吸困難、胸悶、心下痞堅、面色發黑,並且脈象沉緊,病程持續數十日,經醫生使用吐、瀉方法治療無效,可以使用木防己湯。

  • 藥方組成:木防己三兩、石膏(雞蛋大小)三枚、桂心二兩、人參(切)四兩。
  • 煎煮方法:將藥材加水四升煎煮至兩升,去除藥渣,分兩次服用。體質虛弱的患者服用後會立即見效,體質強壯的患者服用三日後症狀可能會復發,可以再次服用,若仍無效,則應去除石膏,加入茯苓和芒硝,使用下方的藥方。
  • 木防己(三兩),桂心(二兩),人參、茯苓(各四兩),芒硝(三合)
  • 煎煮方法:將藥材加水六升煎煮,取藥汁二升,去除藥渣,加入芒硝分兩次溫服,取微瀉即可。
  • 注意事項:忌食生蔥。

(此方出自張仲景《傷寒論》,深師的用法相同,皆出自第十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