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臺秘要》~ 卷第三十五 (10)
卷第三十五 (10)
1. 上六畜癇證候
又凡小兒有熱,不欲哺乳,臥不安,又數驚,此癇之初也,服紫丸便愈,不瘥更服之,兒立夏後有病,療之慎勿妄灸。不欲吐下,但以除熱湯浴之,除熱散粉之,除熱赤膏摩之,又臍中以膏塗之,令兒在涼處,勿禁水漿,常以新水飲之。
又凡小兒屎黃而臭者,此腹中有熱,宜微將服龍膽湯,若白而酢者,此寒不消也,當服紫丸,微者少與藥令內消,甚者小增令小下,皆須節乳哺數日,令胃氣平和,若不節乳哺,則病易複復下之則傷其胃氣,令腹脹滿,再三下之尚可,過此傷矣。(並出第十一卷中)
備急療少小百二十種癇病,胸中病,蛇蛻皮湯方。
蛇蛻皮(三寸炙),細辛,甘草(炙),鉤藤,黃耆(各二分),大黃(四分),蚱蟬(四枚炙),牛黃(五大豆許)
上八味切,以水二升半,煮取一升一合,百日兒一服二合,甚良,窮地無藥物,可一二味亦合,不可備用,然大黃一味不得常用效。
又療少小二十五癇,大黃湯方。
甘草(炙),大黃,甘皮,當歸(各一兩),細辛(半兩)
上五味搗篩,以指撮著水一升,煮取二合,一歲兒服一合,日二。
古今錄驗赤湯療二十五種癇,吐痢,寒熱百病,不乳哺方。
大黃(五兩),當歸,芍藥,黃芩,栝蔞,甘草(炙),桂心,人參,赤石脂,牡蠣(熬),紫石英,麻黃(去節各二兩)
上十二味搗篩令調,盛以韋囊,八歲兒以干棗五枚,用水八合煮棗,取五合,兩指撮藥入湯中煮,取三沸,去滓與兒服之,取利,微汗自除,十歲用棗十枚,三指撮藥,水一升煮三沸服之,此湯療小兒百病及癇,神驗。
又療未滿月及出月兒壯熱發癇,鉤藤湯方鉤藤(一分),蚱蟬(一枚去翅),柴胡,升麻,黃芩(各二分),蛇蛻皮(二寸炙),甘草(炙),大黃(各二分),竹瀝(三合),石膏(三分碎)
上十味切,以水一升,煮取三合半,和竹瀝服一合,得利,見湯色出停,後服至五十六十日,兒一服一合,乳母忌海藻,菘菜等。(崔氏云若連發不醒加麻黃一分去節)
又療百日及過百日兒發癇,連發不醒,及胎中帶風,體冷麵青反張,宜服麻黃五癇湯方。
麻黃(去節),羌活,乾葛,甘草(炙),枳實(各二分炙),杏仁(二十枚),升麻,黃芩,大黃(各四分),柴胡,芍藥(各三分),鉤藤皮(一分),蛇蛻(三寸炙),蚱蟬(二枚炙去羽),石膏(六分碎)
上十五味切,以水二升並竹瀝五合,煎取六合,每服一合佳。
白話文:
[上六畜癇證候]
再說,如果小孩發燒,不想喝奶,睡不安穩,又常常受到驚嚇,這是癲癇剛開始的徵兆。服用紫丸就能痊癒,如果沒好,就繼續服用。小孩在立夏之後生病,治療時要小心,不要隨便用艾灸。如果不想吐,也不想拉肚子,只要用退熱的藥湯幫他洗澡,擦退熱散粉,塗退熱的紅色藥膏,也可以在肚臍上塗抹藥膏,讓小孩待在涼爽的地方,不要限制他喝水,常常給他喝新鮮的水。
再說,如果小孩大便黃色而且臭,這是肚子裡有熱,應該稍微服用龍膽湯;如果大便白色而且有酸味,這是寒氣沒有消除,應該服用紫丸。症狀輕微的,少量給藥,讓他慢慢消化;症狀嚴重的,稍微增加藥量,讓他稍微拉肚子。這期間都要控制他喝奶的次數,讓腸胃的氣平和。如果不好好控制喝奶,病很容易復發,拉肚子會損傷他的腸胃氣,造成腹脹。拉肚子兩三次還可以,超過這個次數就會傷身了。(以上出自第十一卷中)
《備急療少小百二十種癇病》
治療小孩癲癇的方子,還有胸腔疾病,蛇蛻皮湯:
蛇蛻皮(三寸,烤過),細辛、甘草(烤過)、鉤藤、黃耆(各二分),大黃(四分),蚱蟬(四隻,烤過),牛黃(像五個黃豆那麼大)。
以上八味藥切碎,用水兩升半煮,煮到剩一升一合。一百天大的嬰兒,一次喝二合。效果很好。如果偏遠地區沒有藥材,一兩味也可以,不一定要全部備齊,但是大黃不能長期使用。
《又療少小二十五癇》
另一個治療小孩二十五種癲癇的方子,大黃湯:
甘草(烤過)、大黃、甘皮、當歸(各一兩),細辛(半兩)。
以上五味藥搗碎過篩,用手指捏一點,放入一升水中煮,煮到剩二合。一歲的嬰兒一次喝一合,一天兩次。
《古今錄驗赤湯》
《古今錄驗》中的赤湯,治療二十五種癲癇,吐瀉,發冷發熱等各種疾病,以及不喝奶的情況。
大黃(五兩),當歸、芍藥、黃芩、栝蔞、甘草(烤過)、桂心、人參、赤石脂、牡蠣(熬過)、紫石英、麻黃(去節,各二兩)。
以上十二味藥搗碎過篩,混合均勻,裝入皮袋中。八歲的小孩,用五個乾棗,加八合水煮,煮到剩五合,用兩根手指捏一點藥粉放入棗湯中煮,煮開三次,去掉藥渣,給小孩喝,讓小孩拉肚子,稍微出汗就會好。十歲的小孩,用十個棗,用三根手指捏藥粉,加入一升水煮開三次服用。這個湯藥治療小孩各種疾病和癲癇,效果神奇。
《又療未滿月及出月兒壯熱發癇》
另一個治療未滿月或剛滿月的小孩高燒癲癇的方子,鉤藤湯:
鉤藤(一分),蚱蟬(一隻,去翅膀),柴胡、升麻、黃芩(各二分),蛇蛻皮(二寸,烤過),甘草(烤過)、大黃(各二分),竹瀝(三合),石膏(三分,敲碎)。
以上十味藥切碎,加一升水煮,煮到剩三合半,加入竹瀝一起服用一合,讓小孩拉肚子,等到湯的顏色出來就停止服用,之後到五六十天,嬰兒一次服用一合,哺乳的母親忌吃海藻、白菜等。(崔氏說,如果連續發作昏迷不醒,可以加麻黃一分,去掉節)
《又療百日及過百日兒發癇》
另一個治療一百天或超過一百天的嬰兒癲癇發作,連續發作昏迷不醒,以及胎裡帶風,身體發冷、臉色發青、身體反弓的方子,可以服用麻黃五癇湯:
麻黃(去節)、羌活、葛根、甘草(烤過)、枳實(烤過,各二分),杏仁(二十枚),升麻、黃芩、大黃(各四分),柴胡、芍藥(各三分),鉤藤皮(一分),蛇蛻(三寸,烤過),蚱蟬(二隻,烤過,去翅膀),石膏(六分,敲碎)。
以上十五味藥切碎,加水兩升和竹瀝五合,煎煮到剩六合,每次服用一合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