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臺秘要》~ 卷第三十四 (18)
卷第三十四 (18)
1. 八瘕方一十二首
恍惚善夢,手足腫,面目黃,大小便難,其候月水不通利,或不復禁,狀如崩中,此自過所致,令人少子,療之當刺胃管,行以毒藥,有法瘕當下即愈矣。
又療青瘕導藥方。
戎鹽(一升),皂莢(半兩去皮子炙),細辛(一兩六銖)
上三味搗散,以三角囊大如指長三寸貯之,納陰中,但臥瘕當下青如葵汁,養之如產法。
三曰燥瘕,燥瘕者,婦人月水下,惡血未盡,其人虛憊。而以夏月熱行疾步,若舉重移輕,汗出交流,氣力未平,而卒以恚怒,致腹中猥咽不泄,經脈攣急,內結不舒,煩滿少力,氣上達膈中背膂。
少腹壅急,月水與氣俱不通利,而反以飲清水快心,月水橫流,溢入他臟不去有熱,則生燥瘕之聚,大如半杯,上下腹中苦痛在兩脅下,上引心而煩害飲食,食欲嘔吐,胸及腹中不得太息,腰背重,喜臥盜汗,足酸削,久立而痛,小便失時,忽然自出若失精,月水閉塞。大便澀難,有此病者,令人少子,療之以長針按而刺之法度,行以毒藥,瘕當下即愈矣。
又療燥瘕方。
大黃(如雞子許),乾薑(二兩),雞䏶胵中黃膜(一枚炙),黃連(二兩),桂心(一尺),䗪蟲(三枚熬),厚朴(十銖炙),郁李仁(一兩去皮尖熬)
上八味搗散,早朝空腹,以溫酒一盞和三錢匕頓服,瘕當下,下畢,養之如產婦法,三月無子者,當有子,三日勿合陰陽。
四曰血瘕,血瘕者婦人月水新下,未滿日數而中止,因飲食過度,五穀氣盛,溢入他臟,若大肌寒,吸吸不足,呼吸未調,而自勞動,血下走腸胃之間,流落不去,內有寒熱,與月水合會,則生血瘕之聚,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橫脅下有積氣。牢如石,少腹裹急苦痛,背膂疼,腰股下痛,陰裹若生子風冷,子門僻,月水不時,乍來乍去,有此病者令人無子。療之,瘕當下即愈矣。
(方缺)
崔氏療婦人血瘕痛方。
乾薑,烏賊魚骨(各一兩炙),桃仁(一兩去皮尖熬)
上三味搗散,酒服二方寸匕,日二。
又方
取古鐵秤錘,或大斧頭,或鐵杵,以炭火燒令赤,投好酒三升中,稍稍飲之。
又方
桂末,溫酒服方寸匕佳,日二。(並出第十下卷中)
古今錄驗療婦人血瘕攻刺腹脅時痛,導藥方。
大黃,當歸(各半分),山茱萸(一兩),皂莢(一兩去皮子炙),細辛,戎鹽(二六銖)
上六味搗,以香脂丸如指大,每以綿裹納陰中,正坐良久,瘕當下,養如乳婦之法。
五曰脂瘕,脂瘕者,婦人月水新下,若生未滿三十日,其人未復,以合陰陽,絡脈分,胞門傷,子戶失禁,關節散,五臟六腑津液流行,陰道瞤動,百脈關樞四解,外不見其形,子精與血氣相遇,犯禁子精化,不足成子,則生脂瘕之聚,令人支滿裹急痛痹,引少腹重,腰背如刺,四肢不舉,飲食不甘。
白話文:
八瘕方一十二首
第一種瘕:
症狀是精神恍惚、容易做夢、手腳腫脹、臉色發黃、大小便困難。這種情況通常伴隨月經不順,可能完全停經,或經血不正常大量流出,像崩漏一樣。這是因為過度勞累所導致,會使女性難以懷孕。治療時,應針刺胃管部位,並配合使用藥性較強的藥物,這樣瘕塊自然就能消除。
第二種瘕,青瘕:
治療青瘕的導藥方:
需要戎鹽(一升)、皂莢(半兩,去皮籽並烤過)、細辛(一兩六銖)這三味藥。將它們搗成散末,用三角形的小布袋裝起來,大小約像手指,長約三寸。將布袋塞入陰道,讓患者平躺。很快瘕塊就會排出,顏色像葵菜汁一樣青綠。之後的護理方式要像產婦一樣。
第三種瘕,燥瘕:
燥瘕的成因是,婦女月經來潮,惡血尚未完全排盡時,身體虛弱。如果此時在夏天過度勞累,或行走過快,或搬動重物,導致汗流不止、氣力不足。又突然生氣,導致腹部悶脹、無法排洩,經脈攣縮緊繃、內結不舒,感到煩躁、體力不支,氣向上衝到胸膈和背部。
少腹脹痛,月經和氣血都不通暢,反而喜歡喝冷水來尋求舒適。月經血橫流,滲入其他臟器,久而久之產生熱,就會形成燥瘕,大約有半個杯子大小,在上下腹部感到疼痛,位置在兩側肋下,向上牽引到心臟,讓人心煩、影響食慾,吃東西想吐,胸腹部喘不過氣,腰背沉重,喜歡躺臥,容易盜汗,腳部酸軟無力,久站會痛,小便失禁,有時會突然像遺精一樣流出,月經也會停閉,大便乾澀難解。患有這種病會導致婦女難以懷孕。治療時,需要用長針按壓並針刺,並配合使用藥性較強的藥物,瘕塊就會消散。
治療燥瘕的藥方:
需要大黃(如雞蛋大小)、乾薑(二兩)、雞內金中的黃色內膜(一枚,烤過)、黃連(二兩)、桂心(一尺)、䗪蟲(三枚,熬過)、厚朴(十銖,烤過)、郁李仁(一兩,去皮尖並烤過)這八味藥。將它們搗成散末,在早上空腹時,用溫酒送服三錢匕,很快瘕塊就會排出。排出後,護理方式要像產婦一樣。如果三個月沒有懷孕,就應該能懷孕了。三天內不要行房事。
第四種瘕,血瘕:
血瘕的成因是,婦女月經剛來潮,還沒到經期結束就突然停止了。又因為飲食過量,導致腸胃氣盛,溢入其他臟器。或因體質虛寒,氣血不足,呼吸不順,卻又過度勞累,導致經血下流到腸胃之間,無法正常排出。體內有寒熱交雜,與月經血混合在一起,就形成血瘕。患者會感到腰痛,無法彎腰或後仰,兩側肋下有積氣,堅硬如石頭,少腹緊繃疼痛,背部疼痛,腰腿疼痛,陰部像有風寒,子宮位置不正,月經不規律,時來時不來。患有這種病會導致婦女不孕。治療時,瘕塊自然能排出。
(血瘕的藥方缺失)
崔氏治療婦女血瘕疼痛的藥方:
需要乾薑、烏賊骨(各一兩,烤過)、桃仁(一兩,去皮尖並烤過)這三味藥。將它們搗成散末,用酒送服二方寸匕,一天服用兩次。
另一個藥方:
取古老的鐵秤砣、大斧頭或鐵杵,用炭火燒紅,投入三升好酒中,然後慢慢飲用。
另一個藥方:
用桂末,用溫酒送服一方寸匕,一天服用兩次。
以上內容出自《第十下卷》中。
古今驗方中記載的,治療婦女血瘕,攻刺腹脅疼痛的導藥方:
需要大黃、當歸(各半分)、山茱萸(一兩)、皂莢(一兩,去皮籽並烤過)、細辛、戎鹽(二六銖)這六味藥。將它們搗成散末,用香脂做成指頭大小的藥丸,用棉花包裹後塞入陰道。正坐一段時間,瘕塊就會排出。排出後,護理方式要像哺乳期的婦女一樣。
第五種瘕,脂瘕:
脂瘕的成因是,婦女月經剛結束,或剛結束還不到三十天,身體尚未恢復時,就進行房事。導致經絡損傷、子宮門戶鬆弛,關節鬆散,五臟六腑的津液運行失常,陰道痙攣,身體各處的樞紐解開。這種情況在外觀上看不出來,子精與血氣相遇,觸犯禁忌,子精無法發育成胎兒,就會產生脂瘕。患者會感到肢體脹滿、緊繃疼痛、麻痺,牽引到少腹感到沉重,腰背像被針刺一樣疼痛,四肢無力,食慾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