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燾

《外臺秘要》~ 卷第七 (11)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七 (11)

1. 寒疝心痛方三首

《病源》夫疝者,痛也,陰氣積結所生也,陰氣不散則寒氣盛,寒氣盛則痛,上下無常處,冷氣上衝於心,故令心痛也。(出第二十卷中)

白話文:

疝氣是一種疼痛症狀,是由陰氣積聚結塊造成的。陰氣不能散發,則寒氣就會旺盛,寒氣旺盛就會導致疼痛。疼痛的部位不定,寒氣上衝到心臟,就會引起心痛。

《範汪》大茱萸丸,療心腹寒疝,胸中有逆氣,時上搶心痛,煩滿不得臥,面目惡風,悸掉,惕惕時驚,不欲飲食而嘔,變發寒熱方。

白話文:

《範汪》的大茱萸丸,用於治療心腹的寒性疝氣,胸中有逆氣,時而上衝導致心痛,煩躁憋悶無法入睡,面部怕風,出現心悸和抽搐,時常驚恐,不想進食並嘔吐,以及寒熱交替的情況。

吳茱萸(半升),細辛,芍藥,柴胡(一方用前胡),旋覆花黃芩紫菀人參白朮茯苓乾薑,桂心,附子(炮),甘草(炙),半夏(洗),當歸(各半兩)

白話文:

吳茱萸(半斤) 細辛 芍藥 柴胡(另一種藥方使用前胡) 旋覆花 黃芩 紫菀 人參 白朮 茯苓 乾薑 桂心 附子(炮製過) 甘草(炙烤過) 半夏(清洗過) 當歸(各半兩)

上十六味,搗篩,以蜜和為丸,如梧子。先食服三丸,日三,不知稍加。忌生蔥、羊肉、餳、酢物、桃、李、雀肉、豬肉、生菜、海藻菘菜,除此更無所忌。(一方有蜀椒、無桂心,又一方有乾地黃、無黃芩,《深師》同,出第十四卷中)

白話文:

以上十六種藥材研磨過篩,用蜂蜜調和成丸,如梧桐子大小。初次服用時,每天服用三丸,分三次服用。隨著耐受性逐漸增加,可適當增加用量。服藥期間忌食生蔥、羊肉、大蒜、醋漬物、桃子、李子、麻雀肉、豬肉、生菜、海帶、菠菜。除此之外,沒有其他飲食禁忌。(一方配方中有蜀椒,但無桂心;另一方配方中有乾地黃,但無黃芩。兩種配方內容略有不同,均出自第十四卷)

《小品》解急蜀椒湯,主寒疝氣,心痛如刺,繞臍腹中盡痛,白汗出,欲絕方。

白話文:

《小品》中的「解急蜀椒湯」方劑,用於治療寒疝氣,症狀為心臟疼痛如針刺般,繞著肚臍周圍劇烈疼痛,冒出冷汗,危急至極。

蜀椒(二百枚汗),附子(一枚炮),粳米(半升),乾薑(半兩),半夏(十二枚洗),大棗(二十枚),甘草(一兩炙)

白話文:

  • 花椒(200 顆,出汗)
  • 附子(1 顆,炮製過)
  • 粳米(半升)
  • 乾薑(半兩)
  • 半夏(12 顆,清洗過)
  • 大棗(20 顆)
  • 甘草(1 兩,炙烤過)

上七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澄清,熱服一升。不瘥,更服一升,數用療心腹痛困急欲死,解結逐寒,上下痛,良。忌豬羊肉、餳、海藻、菘菜。(《肘後》、《古今錄驗》、《範汪方》無甘草,余同,《經心錄》同,出第一卷中)

白話文:

以上七味藥材切碎,用七升水煮,煎取三升藥液,澄清後趁熱喝一升。如果還是不好,再喝一升。反覆使用,可以治療心腹疼痛、困急欲死、解除結氣、驅逐寒氣,以及上下疼痛。使用期間忌諱食用豬肉、羊肉、糯米、海帶、大白菜。(《肘後方》、《古今錄驗》、《範汪方》的方劑中沒有甘草,其他成分與此相同。《經心錄》中的方劑與此相同,收錄於第一卷中)

《古今錄驗》療心痛寒疝。牡丹丸方。

牡丹(去心),桂心(各二兩),烏頭(炮二枚)

上三味,末之,合蜜和為丸如大豆。旦起未食服三丸,日二,不知稍增之。藥少急,寧少服。並治遁屍發動,無烏頭、附子亦可用,炮之。忌胡荽、豬肉、冷水、生蔥等。(出第八卷中)

白話文:

將上敘述的三味藥材磨成細粉,添加蜂蜜製成黃豆大小的藥丸。黎明起牀時空腹服用三丸,一天服用兩次,數量可逐漸增加。用藥不宜過急,寧可服用較少的劑量。可用於治療屍體復活症狀發作,若沒有烏頭、附子也可使用,但必須先炮製。忌食香菜、豬肉、冷水、生蔥等。

2. 卒疝方三首

《集驗》療卒疝暴痛方。

灸大敦,男左女右,三壯立已。穴在灸經圖上。(出第六卷中)

文仲療卒得諸疝,少腹及陰中相引絞痛,白汗出,欲死方。

沙參下篩。酒服方寸匕,立愈。(《肘後》、《備急》同)

又若不瘥,服諸利丸下之,走馬湯亦佳,此名寒疝,亦名陰疝,張仲景飛屍走馬湯方。

白話文:

如果症狀未好,服用利丸通便排出。走馬湯也是不錯的選擇。這是寒疝,也叫陰疝,出自張仲景的《飛屍走馬湯方》。

巴豆(二枚去心、皮,熬),杏仁(一枚去尖、皮)

上二味,取綿纏,捶令極碎,投熱湯二合,捻取白汁服之,須臾瘥。未瘥更一服,老小量之。通療鬼擊有屍疹者,常蓄此藥,用驗。忌野豬肉蘆筍。(《備急》同,出第十卷中)

白話文:

這兩種藥材,取棉花包裹,錘打成極細的粉末,加入兩合熱湯,攪拌取其白濁的汁液服用,不久就能痊癒。如果沒有痊癒,再服一次,老少酌量服用。可以治療被鬼擊中而生有疹子的人,平時可以備好這種藥,以備不時之需。忌諱食用野豬肉和蘆筍。(《備急》中記載相同,出自第十卷)

3. 七疝方三首

《病源》七疝候,七疝者,厥疝,症疝,寒疝,氣疝,盤疝,胕疝,狼疝也。厥逆心痛,足寒,諸飲食吐不下,名曰厥疝也;腹中氣乍滿,心下盡痛,氣積如臂,名曰症疝也;寒飲食則脅下腹中盡痛,名曰寒疝也;腹中乍滿乍減而痛,名曰氣疝也;腹中痛在臍旁,名曰盤疝也;腹中臍下有積聚,名曰胕疝也;少腹與陰相引而痛,大便難,名曰狼疝也。凡七疝,皆由血氣虛弱,飲食寒溫不調之所生也。

白話文:

《病因》中的七種疝氣:厥疝、症疝、寒疝、氣疝、盤疝、胕疝和狼疝。

  • **厥疝:**心痛逆亂,腳冰冷,各種食物吞不下去。
  • **症疝:**腹部突然脹滿,心下劇痛,積氣如手臂般腫大。
  • **寒疝:**食入寒涼食物後,脅下和腹部劇痛。
  • **氣疝:**腹部忽脹忽消,並伴有疼痛。
  • **盤疝:**臍旁腹部疼痛。
  • **胕疝:**臍下腹部有腫塊。
  • **狼疝:**小腹和陰部牽引疼痛,大便困難。

這七種疝氣都由血氣虛弱、飲食寒熱不調引起。

(出第二十卷中)

文仲小器七疝丸,主暴心腹厥逆,不得氣息,痛達背膂,名曰屍疝;心下堅痛,不可手迫,名曰石疝;臍下堅痛,得寒冷食輒劇,名曰寒疝;脅下堅痛大如手,痛時出見,若不痛不見,名曰盤疝;臍下結痛,女人月事不時,名曰血疝;少腹脹滿引膀胱急痛,名曰脈疝;悉主之方。(臣等看詳七疝,已載前序)

白話文:

文仲的小器七疝丸,主要治療以下七種疝氣:

  • **屍疝:**心腹劇痛,呼吸困難,疼痛延伸至背脊
  • **石疝:**心下堅硬疼痛,按壓加重
  • **寒疝:**臍下堅硬疼痛,遇寒涼飲食或冷空氣加重
  • **盤疝:**脅下有如手掌大小的堅硬疼痛,疼痛時突起,不痛時則消失
  • **血疝:**臍下疼痛,女性月經不規律
  • **脈疝:**小腹脹滿,牽引膀胱,導致尿急尿痛
  • 以上七種疝氣,都適用此方治療。(臣等已經查閱過前序,七疝症狀已載明)

椒(四分汗),桔梗,芍藥,乾薑厚朴(炙),細辛附子(炮各二分),烏頭(一分炮)

白話文:

椒(發汗作用四分),桔梗,芍藥,乾薑,厚朴(烤過),細辛,附子(炮製約二分),烏頭(炮製約一分)

上八味,末之,蜜和丸。服如大豆三丸,加至七八丸,日三服。忌豬肉、冷水、生菜。(出第一卷中)

白話文:

將以上八種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和成丸狀。服用時一次三丸,逐漸增加到七八丸。每天服用三次。服藥期間忌食豬肉、冷水和生菜。(出自第一卷中)

《古今錄驗》七疝丸,療疝諸寒,臍旁痛,上支胸中滿,少氣。太醫丞樊之方。

蜀椒(五分汗),乾薑,厚朴(炙),黃芩,細辛,芍藥,桂心(各四分),桔梗(二分),烏喙(一分炮),柴胡(一分),茯苓(一分),牡丹皮(一分)

白話文:

川椒(五分出汗),乾薑,炙厚朴,黃芩,細辛,芍藥,桂心(各四分),桔梗(二分),炮烏喙(一分),柴胡(一分),茯苓(一分),牡丹皮(一分)

上十二味,搗篩,蜜和丸梧子大。先餔以酒服七丸,日三,不知漸加,以知為度。忌豬肉、冷水、生蔥、生菜、酢物、胡荽。(《範汪》同,出第十卷中)

白話文:

將以上十二種藥材研碎過篩,用蜂蜜和成梧桐子般大小的丸子。一開始用酒送服七丸,一天三次,不知不覺逐漸增加,以身體感覺為準。忌食豬肉、冷水、生蔥、生菜、醋製品和香菜。(《範汪》與此相同,見第十大卷)

《集驗》疝氣。桃仁湯方。

桃仁(去皮、尖),吳茱萸橘皮海藻(各三兩),生薑,茯苓,羌活,蒺藜子(去角各三兩)

白話文:

  • 桃仁(去掉表皮和尖端)
  • 吳茱萸
  • 橘皮
  • 海藻(各三兩)
  • 生薑
  • 茯苓
  • 羌活
  • 蒺藜子(去掉角,各三兩)

上八味,切,以水三大升,煮取九合,分為三服,空心服。忌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