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燾

《外臺秘要》~ 卷第七 (10)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七 (10)

1. 脅肋痛方二首

《小品》療脅下偏痛發熱,其脈緊弦,此寒也,當以溫藥下之。大黃附子湯方。

大黃(三兩),附子(三枚炮),細辛(二兩)

上三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若強盛人煮取三升半,分為三服,服別如人行四五里進一服。忌豬肉、冷水、生菜等。(仲景同)

又半夏茯苓湯,療胸膈心腹中痰水冷氣,心下汪洋,嘈煩,或水鳴多唾,口清水自出,脅肋急脹,痛不欲食,此皆胃氣弱,受冷故也,其脈喜沉弦細遲,悉主之方。

半夏(五兩洗),生薑(五兩),茯苓(三兩),旋覆花(一兩),陳橘皮,人參,桔梗,芍藥甘草(炙各二兩),桂心(一兩)

上十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欲得利者,加大黃;須微調者,用乾地黃;病有先時喜水,下者,加白朮三兩,除旋覆花;若大便不調,宜加大黃及乾地黃,並用三兩。忌羊肉、餳、酢物、生蔥、豬肉、海藻、菘菜。(《集驗》同,出第一卷中)

白話文:

脅肋痛的兩個處方

處方一:大黃附子湯

《小品方》記載,治療脅肋下方單側疼痛,並伴隨發燒,脈象緊繃如琴弦的,這是因為寒邪引起的,應當用溫熱的藥物來攻下。

藥方如下: 大黃(三兩)、炮製過的附子(三枚)、細辛(二兩)

將以上三味藥切碎,用水五升煮成二升,分三次服用。如果體質強壯的人,可以煮成三升半,分三次服用,每次服用後,大約走四五里路再服用下一次。服藥期間忌食豬肉、冷水、生菜等。(張仲景的用法相同)

處方二:半夏茯苓湯

另一個處方是半夏茯苓湯,治療胸腔、心窩、腹部有痰水冷氣,感覺心下空虛,煩躁,或者腸胃有水聲,多口水,口中流出清稀的唾液,脅肋部感覺脹痛,不想吃東西。這些都是因為胃氣虛弱,受到寒冷引起的,這種情況的脈象多為沉、弦、細、遲。此方都能夠治療這些症狀。

藥方如下: 洗過的半夏(五兩)、生薑(五兩)、茯苓(三兩)、旋覆花(一兩)、陳皮、人參、桔梗、芍藥、炙甘草(各二兩)、桂心(一兩)

將以上十味藥切碎,用水九升煮成三升,分三次服用。如果想要排便通暢,可以加入大黃;如果需要稍微調補,可以使用乾地黃;如果病人平時喜歡喝水,而且經常腹瀉,可以加入白朮三兩,並去除旋覆花;如果大便不正常,可以加大黃和乾地黃,都用三兩。服藥期間忌食羊肉、麥芽糖、醋、生蔥、豬肉、海藻、白菜。(出自《集驗方》,內容與第一卷相同)

2. 胸膈氣方三首

《廣濟》療胸膈氣脹滿,吃食心下妨,虛熱,腳手煩疼,漸羸瘦不能食,四肢無力。枳實丸方。

枳實(六分),犀角(四分),前胡(四分),青木香(八分),麥門冬(去心八分),赤茯苓(八分),苦參(六分),芍藥(六分)

上八味,搗篩為末,蜜和丸如梧子。以飲空腹下二十丸,漸加至三十丸,日二服,不利。忌生菜、熱面、油膩、炙肉、酢、蒜。

又療胸膈滿塞,心背撮痛,走注氣悶。宜服此柴胡湯方。

柴胡(六分),當歸(六分),青木香(六分),犀角(屑六分),檳榔(十個),甘草(二分炙)

上六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絞去滓,納麝香末。分溫三服,如人行四五里,微利為度。忌海藻、菘菜、生菜、熱面、蕎麥、豬、魚、蒜。

又療胸膈間伏氣不下食,臍下滿,柴胡湯方。

柴胡(三兩),枳實(三兩),生薑(三兩),白朮(三兩),甘草(炙一兩),檳榔(七個)

上六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絞去滓,分溫二服,服別如人行六七里進一服,小弱人微利。禁生冷、蒜、腥、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並出第一卷中)

白話文:

枳實丸

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胸口和隔膜部位脹滿不舒服,吃東西後覺得心口堵塞,還會有虛熱、手腳煩躁疼痛,慢慢變得虛弱消瘦、吃不下飯、四肢無力的情況。

藥方組成:枳實六分、犀角四分、前胡四分、青木香八分、麥門冬(去心)八分、赤茯苓八分、苦參六分、芍藥六分。

將以上八味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用蜂蜜調和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天空腹用溫水服用二十丸,然後逐漸增加到三十丸,每天服用兩次。服藥後不會有腹瀉的情況。服藥期間,忌食生冷蔬菜、熱麵食、油膩食物、烤肉、醋和蒜。

柴胡湯(一)

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胸口和隔膜部位脹滿堵塞、心臟和背部有抽痛感,以及氣體竄動造成胸悶等症狀。

藥方組成:柴胡六分、當歸六分、青木香六分、犀角(磨成粉末)六分、檳榔十個、甘草(炙)二分。

將以上六味藥材切碎,加入七升水煮至剩二升半,濾掉藥渣,再加入麝香末。將藥液分三次溫服,每次服藥後,大約行走四五里路後,若有輕微腹瀉為宜。服藥期間,忌食海藻、菘菜、生冷蔬菜、熱麵食、蕎麥、豬肉、魚肉和蒜。

柴胡湯(二)

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胸口和隔膜之間有氣體堵塞,導致食物無法下嚥,以及肚臍以下部位脹滿的情況。

藥方組成:柴胡三兩、枳實三兩、生薑三兩、白朮三兩、甘草(炙)一兩、檳榔七個。

將以上六味藥材切碎,加入六升水煮至剩二升,濾掉藥渣。將藥液分兩次溫服,每次服藥後,大約行走六七里路後再服第二次,身體較虛弱的人,服藥後有輕微腹瀉為宜。服藥期間,禁食生冷食物、蒜、腥味食物、海藻、菘菜、桃子、李子、麻雀肉等。

3. 寒疝腹痛方一十三首

《病源》疝者,痛也,此由陰氣積於內,寒氣結搏而不散,腑臟虛弱,風冷邪氣相擊,則腹痛裡急,故云寒疝腹痛也。(出第二十卷中)

《廣濟》療丈夫虛勞,寒疝腹痛,並主產後方。

生乾地黃(三兩),甘草(炙二兩),茯苓(二兩),人參(二兩),當歸(二兩),大棗(十四枚),白羊肉(去脂三斤)

上七味,切,以水三斗,先煮羊肉取一斗,去羊肉,納諸藥,煮取五升,納蔥白一把,煮取四升,絞去滓,分溫五服,服別相去如人行十二三里後藥消,進少食,食消服藥。忌蕪荑、海藻、菘菜、酢物,余無忌。(出第四卷中)

仲景《傷寒論》,寒疝繞臍苦痛,若發則白汗出,手足厥寒,若脈沉弦者。二物大烏頭煎主之方。

大烏頭(十五枚),白蜜(二斤)

上藥以水三升,煮烏頭取二升,去烏頭,納蜜煎令水氣盡,得二升,強人服七合,弱人五合,一服不瘥,明日更服,日止一服,不可再也。忌豬肉、冷水。(《千金》同)

又寒疝腹滿逆冷,手足不仁,若一身盡痛,灸刺、諸藥所不能治者。抵當烏頭桂枝湯主之方。

秋烏頭(實中大者十枚),白蜜(二斤一方一斤),桂心(四兩)

上三味,先以蜜微火煎烏頭減半,去烏頭,別一處,以水二升半,煮桂,取一升,去滓,以桂汁和前蜜合煎之,得一升許,初服二合,不知更服,至三合又不復知,更加至五合,其知如醉狀,得吐者,為中病也。忌豬肉、冷水、生蔥等。(《範汪方》同)

桂心(三兩),芍藥(三兩),甘草(二兩炙),生薑(三兩切),大棗(十二枚)

上五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取五合,和前烏頭蜜,令得一升余,並同前法服。(仲景《傷寒論》、《千金》同)

又療寒疝腹中痛,引脅痛及腹裡急者。當歸生薑羊肉湯主之方。

當歸(三兩),生薑(五兩),肥羊肉(一斤去脂)

上三味,切,以水一斗合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七合,日三,痛即當止。若寒多者,加生薑,足前成一斤;若痛多而嘔者,加橘皮二兩、術一兩,合前物煮取三升。加生薑者,亦加水五升,煮取三升二合,服之依前。(《經心錄》、《範汪》同,無忌)

又療寒疝腹中痛者。柴胡桂枝湯方。

柴胡(四兩),大棗(六枚),黃芩(一兩半),人參(一兩半),甘草(一兩炙),半夏(二合半),桂心,生薑(各一兩半),芍藥(一兩半)

上九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又云,人參湯作如桂枝法,加半夏、柴胡、黃芩,復如柴胡湯法。今著人參作半劑。忌海藻、菘菜、羊肉、餳、生蔥。(並出第十五卷中)

《小品》寒疝氣,腹中虛痛,及諸脅痛,裡急。當歸生薑等四味主之方。

當歸,生薑,芍藥(各三兩),羊肉(三斤)

上藥,切,以水一斗二升,煮肉爛熟,出肉,納諸藥,煎取三升,分溫服七合,日三,數有效。(《古今錄驗》、《經心錄》、《範汪》同,出第一卷中)

《集驗》療寒疝氣來往,衝心腹痛。桂心湯方。

桂心(四兩),生薑(三兩),吳茱萸(二兩)

上三味,切,以酒一大升,煎至三合,去滓,分溫三服,如人行六七里一服。忌生蔥。

又療寒疝下牽少腹痛。附子丸方。

附子(二兩炮),桃仁(三兩去皮、尖),蒺藜子(一升去角、尖,熬)

上三味,搗篩末,蜜和丸梧子大。空腹酒下十丸,漸加至十五丸及二十丸,日再服。忌生菜、熱面、炙肉、筍、蒜、豬、魚。(出第六卷中)

又療積年腹內宿結疝冷氣,及諸癖症等。香豉丸方。

香美爛豉曝乾,微熬,令香即止,小芥子去土石,微熬,令赤即止(各一升)

上二味,搗篩,蜜和丸梧子大。空腹酒服二十丸,漸加至三十丸,日二服。初服半劑以來,腹中微絞痛,勿怪之,是此藥攻病之候。

又療疝瘕冷氣方

採鼠李子日乾,九蒸九曝,酒浸。服三合,日兩服。漸加至三服,能下血及碎肉積滯物。

《古今錄驗》楚王瓜子丸,療心腹寒疝,胸脅支滿,食飲不化,寒中腹痛,及嘔痢風痙,頸項強急,不得俯仰方。

桂心(五分),茱萸(三兩),白薇(一分),乾薑(四分),烏頭(二分炮),蜀椒(五分汗),芎藭(四分),防葵(二分),白芷(三分)

上九味,末之,合蜜和為丸如梧子。先食服一丸,日三。不知,稍稍增之,以腹中溫、身中憹憹為度。忌生蔥、豬肉、冷水。(方中無瓜子,未詳方名,《範汪》等同,出第八卷中)

白話文:

寒疝腹痛的十三個藥方

《病源》說,所謂的「疝」,其實就是疼痛的意思。這種疼痛是因為體內陰氣積聚,寒氣凝結不散,加上臟腑虛弱,風邪寒氣侵入互相衝擊,導致腹部疼痛、腹部肌肉痙攣收縮,所以才叫做「寒疝腹痛」。(出自第二十卷中)

《廣濟》記載,這個藥方可以治療男子因虛勞引起的寒疝腹痛,也可用於產後婦女的調理。

藥方組成: 生乾地黃(約113克),炙甘草(約75克),茯苓(約75克),人參(約75克),當歸(約75克),大棗(14枚),去脂的白羊肉(約1.5公斤)

做法: 將以上七種藥材切碎,加入約30公升的水,先煮羊肉,取約10公升的肉湯,去除羊肉,再將其他藥材放入湯中,煮至約5公升,加入蔥白一把,再煮至約4公升,過濾藥渣,分五次溫服。每次服藥間隔的時間,約為一般人行走12-13里路後藥效消失。服藥後稍稍進食,等食物消化後再服藥。忌食蕪荑、海藻、菘菜、醋等酸性食物,其他沒有禁忌。(出自第四卷中)

仲景《傷寒論》提到,寒疝會導致繞著肚臍周圍的劇烈疼痛,發作時會出冷汗、手腳冰冷,如果脈象是沉而弦的,可以用大烏頭煎來治療。

藥方組成: 大烏頭(15枚),白蜜(約1公斤)

做法: 將藥材加入約3公升的水中煮,烏頭煮至約2公升時取出,加入白蜜繼續煎煮,直到水分蒸發,剩下約2公升。體質強壯的人服用約150毫升,體質虛弱的人服用約100毫升。如果服用一次沒有效果,隔天再服一次,每天只能服用一次,不可重複服用。忌食豬肉、冷水。(《千金方》也有記載)

另外,對於寒疝引起的腹部脹滿、冰冷、手腳麻木,甚至全身疼痛,一般針灸和藥物都無法治療的情況,可以使用抵當烏頭桂枝湯。

藥方組成: 秋烏頭(個頭大的約10枚),白蜜(約1公斤,另有方子用約500克),桂心(約150克)

做法: 先用少量火將蜂蜜稍微煎煮,加入烏頭煎煮至一半量,取出烏頭。另外用約2.5公升的水煮桂心,取約1公升藥汁,過濾藥渣,將桂心藥汁與之前的蜜汁混合煎煮,直到剩約1公升。第一次服用約40毫升,如果沒有感覺再服40毫升,若還沒有感覺再加到約100毫升,如果感覺像喝醉酒一樣,甚至出現嘔吐,就表示藥效發揮作用了。忌食豬肉、冷水、生蔥等。(《範汪方》也有記載)

藥方組成: 桂心(約113克),芍藥(約113克),炙甘草(約75克),生薑(約113克,切片),大棗(12枚)

做法: 將以上五種藥材切碎,加入約7公升的水煮至約3公升,過濾藥渣,取約100毫升藥汁,與之前的烏頭蜜汁混合,總共約250毫升,服用方法同上。(仲景《傷寒論》、《千金方》也有記載)

另外,對於寒疝引起的腹部疼痛、牽引至脅肋的疼痛,以及腹部肌肉痙攣收縮,可以使用當歸生薑羊肉湯。

藥方組成: 當歸(約113克),生薑(約188克),去脂的肥羊肉(約500克)

做法: 將以上三種藥材切碎,加入約10公升的水一起煮至約3公升,過濾藥渣,溫服約180毫升,每天三次,疼痛就會停止。如果寒症嚴重,可以增加生薑的用量,總量達到約500克。如果疼痛嚴重且有嘔吐,可以加入橘皮約75克和白朮約38克,一起煮至約3公升。若加生薑,則須加入約5公升的水煮至約3公升多一點,服用方法同前。(《經心錄》、《範汪方》也有記載,無禁忌)

另外,對於寒疝引起的腹部疼痛,可以使用柴胡桂枝湯。

藥方組成: 柴胡(約150克),大棗(6枚),黃芩(約56克),人參(約56克),炙甘草(約38克),半夏(約47克),桂心、生薑(各約56克),芍藥(約56克)

做法: 將以上九種藥材,加入約8公升的水煮至約3公升,過濾藥渣,溫服約250毫升,每天三次。也有說法,將人參湯的做法比照桂枝湯,加入半夏、柴胡、黃芩,再比照柴胡湯的做法。這裡列出的是人參用量減半的版本。忌食海藻、菘菜、羊肉、麥芽糖、生蔥。(出自第十五卷中)

《小品》記載,寒疝引起的腹部虛痛、脅肋疼痛、腹部肌肉痙攣收縮,可以用當歸生薑等四味藥方。

藥方組成: 當歸、生薑、芍藥(各約113克),羊肉(約1.5公斤)

做法: 將藥材切碎,加入約12公升的水煮,直到羊肉煮爛,取出羊肉,放入其他藥材煎煮至約3公升,分溫服約180毫升,每天三次,效果顯著。(《古今錄驗》、《經心錄》、《範汪方》都有記載,出自第一卷中)

《集驗》記載,對於寒疝引起的疼痛來回發作、衝擊心腹的疼痛,可以使用桂心湯。

藥方組成: 桂心(約150克),生薑(約113克),吳茱萸(約75克)

做法: 將以上三味藥材切碎,加入約1公升的酒煎煮至約150毫升,過濾藥渣,分溫三次服用,每次服藥間隔約為一般人行走六七里路的時間。忌食生蔥。

另外,對於寒疝引起的下腹部疼痛,可以使用附子丸。

藥方組成: 炮附子(約75克),桃仁(約113克,去皮、尖),蒺藜子(約1公升,去角、尖,炒過)

做法: 將以上三味藥材搗碎成粉末,用蜂蜜調和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空腹時用酒送服10顆藥丸,逐漸增加到15顆和20顆,每日兩次。忌食生菜、熱麵、烤肉、竹筍、蒜、豬肉、魚肉。(出自第六卷中)

另外,對於積年腹內有宿疾、寒冷之氣,以及各種腫塊等疾病,可以使用香豉丸。

藥方組成: 香美發酵豆豉曬乾,稍微炒過,聞到香味即可,小芥子去除土石,稍微炒過,使其顏色變紅即可(各約1公升)

做法: 將以上兩味藥材搗碎成粉末,用蜂蜜調和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空腹時用酒送服20顆藥丸,逐漸增加到30顆,每日兩次。初次服用,腹中會出現輕微絞痛,不必驚慌,這是藥效開始發揮作用的徵兆。

另外,對於疝氣引起的腹部脹痛和寒冷之氣,可以服用鼠李子方。

做法: 採摘鼠李子曬乾,經過九次蒸煮和九次曝曬後,用酒浸泡。服用約150毫升,每日兩次。逐漸增加到450毫升,能排出血和碎肉等積滯物。

《古今錄驗》記載的楚王瓜子丸,可以治療心腹寒疝、胸脅脹滿、飲食不消化、寒冷引起的腹痛,以及嘔吐、腹瀉、風痙、頸項僵硬無法低頭或仰頭等症狀。

藥方組成: 桂心(約2克),吳茱萸(約113克),白薇(約0.4克),乾薑(約1.5克),炮烏頭(約0.75克),蜀椒(約2克,取汗),芎藭(約1.5克),防葵(約0.75克),白芷(約1克)

做法: 將以上九味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調和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飯前服用一顆,每日三次。如果沒有感覺,可以逐漸增加用量,以腹中溫熱、身體輕微發熱為度。忌食生蔥、豬肉、冷水。(方中沒有瓜子,具體名稱來源不明,《範汪方》等也有記載,出自第八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