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燾

《外臺秘要》~ 卷第七 (9)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七 (9)

1. 灸諸脹滿及結氣法二十二首

《千金》療臚脹脅腹滿法

灸膈俞百壯三報,穴在第七椎下兩旁各一寸半。(《翼》同)

又療脹滿水腫法

灸脾俞隨年壯,穴在第十一椎下兩旁各一寸半。(《翼》同)

又療脹滿雷鳴酒沸法

灸大腸俞百壯三報,穴在第十六椎下兩傍各一寸半。(《翼》同)

又療脹滿氣聚寒冷法

灸胃管,穴在心鳩尾下三寸,灸百壯三報之。(《翼》同)

又療脹滿繞臍結痛,堅不能食法

灸中管百壯,穴在臍上一寸,一名水分。(《翼》同)

又療脹滿瘕聚,帶下疼痛法

灸氣海百壯,穴在臍下一寸半。忌不可針。(《翼》同)

又療脹滿結氣如水腫狀,小腹堅如石法

灸膀胱募百壯,穴在中極臍下四寸。(《翼》同)

又療脹滿腎冷,瘕聚泄痢法

灸天樞百壯。(通按,《銅人經》天樞二穴俠臍二寸,《翼》同)

又療冷脹胸滿,心腹積聚痞疼痛法

灸肝俞百壯,穴在第九椎下兩旁各一寸半。(《翼》同)

又療五臟六腑積聚脹滿,羸瘦不能飲食法

灸三焦俞隨年壯,穴在第十三椎下兩旁各一寸半。(《翼》同,並出第十六卷中)

又療結氣法

扁鵲曰,第四椎下兩旁各一寸半,名闕俞,主胸中膈氣,灸隨年壯。(通按,關當作闕,四椎兩旁一寸半,乃厥陰俞也)

白話文:

扁鵲說:第四椎骨的下兩側,各一寸半遠的地方,名稱是闕俞穴,主治胸中膈氣,灸療應根據年齡和體質而定。(一般而言,「關」字應為「闕」,第四椎骨兩旁一寸半遠的地方,是指厥陰俞穴)

又主心腹諸病,堅滿煩痛,憂思結氣,寒冷霍亂,心痛吐下,食不消,腸鳴泄痢法。

灸太倉穴,一名胃募,在心下四寸、胃管下一寸,灸百壯。

又主結氣囊裹,針藥所不及法。

灸肓募二,穴在從乳頭邪度至臍中,屈去半從乳下行度頭是,灸隨年壯。(通按,銅人腧穴依法量度,乃得日月膽募之穴,然主療別。肝募期門穴在此穴上五分,然主療與此頗同)

白話文:

灸肓募二穴

此穴位置:從乳頭斜側量度至肚臍,屈曲後再從乳頭下緣量度至頭部,即是此穴。施灸的深淺要根據年齡和身體狀況。

注釋:

  • 銅人腧穴:古代銅製人體穴位模型,用於準確測量穴位位置。
  • 日月膽募:另兩個穴位,位於肓募穴的周圍。
  • 期門穴:肝臟的募穴,位於肓募穴上方約 5 分處。雖然主治病症與肓募穴類似,但位置略有不同。

又凡臍下絞痛,流入陰中,發作無時,此冷氣療之法。

灸臍下三寸,名關元,百壯。

又療短氣不語法

灸肘後兩筋間,名天井,百壯。

又方

灸大椎,隨年壯。

又方

灸肺俞,穴在第三椎兩旁各一寸半,百壯。

又方

灸肝俞,第九椎,百壯。

又方

灸尺澤百壯。

又方

灸手十指頭各十壯。

又方

灸小指第四指間交脈上,七壯。

又少年房室多短氣者法

灸鳩尾頭五十壯。(並出第十七卷中)

2. 胸脅痛及妨悶方四首

《病源》胸脅痛者,由膽與肝及腎之支脈虛,為寒氣所乘故也。足少陽,膽之經也,其支脈從目銳眥,貫目下行,至胸循脅裡。足厥陰,肝之經也,其支脈起足大指聚毛上,循入腹,貫膈布脅肋。足少陰,腎之經也,其支脈起肺,出絡心,注胸中。此三經之支脈,並循行胸脅,邪氣乘於胸脅,故傷其經脈,邪氣之與正氣交擊,故令胸脅相引而急痛也。

白話文:

胸脅疼痛,是由於膽、肝、腎的經脈虛弱,受到寒邪侵襲引起的。足少陽膽經的支脈從眼睛外眥開始,貫通眼睛向下運行,到達胸部沿脅肋內側經過。足厥陰肝經的支脈起始於大腳趾根部的毛穴,沿腹部上行,貫通橫膈,分佈在脅肋。足少陰腎經的支脈起源於肺部,經過心部,注入胸中。這三條經脈的支脈都分佈在胸脅部,當邪氣侵襲胸脅時,就會損傷這些經脈,邪氣與正氣交戰,就會引起胸脅疼痛絞急。

診其寸口脈弦而滑,弦則為痛,滑則為實,痛則為急,實則為躍,弦滑相搏,則胸脅搶息痛也。

又卒苦煩滿,又胸脅痛欲死候,此由手少陽之絡脈虛,為風邪所乘故也。手少陽之脈,起小指次指之端,上循入缺盆。布膻中,散絡心包,風邪在其經,邪氣迫於心絡,心氣不得宣暢,故煩滿。乍上攻於胸或下引於脅,故煩滿而又胸脅痛也。若經久邪氣留連,搏於臟則成積,搏於腑則成聚也。(並出第十六卷中)

白話文:

病人發作時經常煩躁鬱悶,還有胸部和肋骨疼痛劇烈的症狀,這主要是由於手少陽經的絡脈氣血虛弱,被風邪入侵所致。手少陽經的經脈起源於小指和無名指的末端,向上沿著手臂內側延伸,進入缺盆穴。它分佈在膻中穴,並散佈於心包絡。風邪侵犯了這條經脈後,邪氣就會壓迫心絡,導致心氣無法舒暢,因此感到煩躁鬱悶。如果風邪時而上攻到胸部,時而引發到肋骨,就會導致煩躁鬱悶,還伴有胸部和肋骨疼痛。如果邪氣長期滯留,就會與臟腑相搏結,在臟腑中形成積聚。

《廣濟》療氣結築心,胸脅悶痛,不能吃食。訶黎勒散方。

訶黎勒(四顆炮,去核),人參(二分)

上二味,搗篩為散,以牛乳二升,煮三四沸,頓服之。分為二服亦得,如人行三二里進一服。無所忌。

白話文:

將上述兩味藥材搗碎、過篩成細粉,用兩升牛奶煮沸三四次,然後一口氣服用。也可以分成兩次服用,每次服用的間隔時間為走路三、四里路的時間。服用後沒有任何飲食禁忌。

又療胸脅不利,腹中脹,氣急妨悶。半夏湯方。

半夏(一升洗),生薑(一斤),桂心(六兩),檳榔(二兩末)

白話文:

半夏(一升,洗淨) 生薑(一斤) 桂心(六兩) 檳榔(二兩,研磨成末)

上四味,細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四合,絞去滓,分溫五服,服別相去如人行六七里進一服,快利為度。忌羊肉、餳、生蔥、油膩。《小品》有吳茱萸三十顆,無檳榔,余並同。

白話文:

將上列四味藥材細細切碎,加入八升水煮沸後,收集兩升四合的藥液,過濾去渣滓,分五次溫服,每次服用的間隔時間,相當於散步走六七里路程後再服下一劑,以排便順暢為基準。服藥期間忌食羊肉、糯米、生蔥及油膩食物。在《小品方》中有記載,可以使用吳茱萸三十顆,不使用檳榔,其他藥材的配方和做法與上文相同。

又療胸脅妨悶,胃中客氣,大便苦難。大黃丸方。

大黃(十二分),厚朴(四分炙),枳實(四分炙),芒硝(八分),杏仁(六分去皮、尖),葶藶子(四分熬)

白話文:

大黃:12 錢 厚朴:4 錢,炙用 枳實:4 錢,炙用 芒硝:8 錢 杏仁:6 錢,去皮去尖 葶藶子:4 錢,熬製

上六味,搗篩,蜜和丸。空腹以飲服如梧子十丸,日二服,稍稍加,以大便微調為度。忌生冷、油膩、黏食。(出第二卷中)

白話文:

將以上六種藥材研磨成粉,加入蜂蜜製成丸狀。空腹時服用,每次十丸,一日兩次,逐漸增加劑量,以達到微調大便為準。忌食生冷、油膩、黏稠的食物。(出自第二卷中)

《千金》療冷氣脅下往來,胸膈痛引脅背悶。當歸湯方。

當歸,芍藥,吳茱萸,桂心,人參,大黃,甘草(各二兩),茯苓,枳實(各一兩),乾薑(三兩)

白話文:

當歸、芍藥、吳茱萸、桂心、人參、大黃、甘草(各 60 克) 茯苓、枳實(各 30 克) 乾薑(90 克)

上十味,細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一服八合,日三服。治屍注亦佳。忌海藻菘菜、生蔥、酢物等。(出第十六卷中)

白話文:

將上述十種藥材切碎,加入八升水煮,煮到剩兩升半,每次服用八合(約 160 毫升),一天服用三次。此方劑對治療屍蹩(中毒)也有效。服用時須忌食海藻、白菜、生蔥、醋等食物。(出自第十六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