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臺秘要》~ 卷第三十二 (19)
卷第三十二 (19)
1. 手膏方三首
千金翼手膏方。
桃仁,杏仁(各二兩去皮),橘仁(一合),赤匏(十枚),辛夷仁,芎藭,當歸(各一兩),大棗(二十枚),牛腦,羊腦,白狗腦(各二兩無白狗各狗亦得)
上十一味搗,先以酒漬腦,又別以酒六升煮赤匏以上藥令沸,待冷,乃和諸腦等勻,然後碎辛夷等三味,以綿裹之,棗去皮核,合納酒中,以瓷器貯之,五日以後,先洗手訖,取塗手,甚光潤而忌火炙手。
備急作手脂法。
豬胰(一具),白芷,桃仁(去皮),細辛(各兩),辛夷,冬瓜仁,黃瓜蔞仁(各二兩末),酒(二升)
上八味煮白芷沸,去滓,膏成,以塗手面光潤妙。
古今錄驗手膏方。
白芷(四兩),芎藭,藁本,葳蕤,冬瓜仁,棟仁(各三兩),桃仁(一升去皮),棗肉(二十枚),豬胰(四具),冬瓜瓤汁(一升),橘肉(十枚),栝蔞子(十枚)
上十二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酒三升,挼豬胰取汁,桃仁研入,以洗手面。
白話文:
手膏方三首
千金翼手膏方
將桃仁、杏仁(各二兩,去皮)、橘仁(一合)、赤匏(十枚)、辛夷仁、芎藭、當歸(各一兩)、大棗(二十枚)、牛腦、羊腦、白狗腦(各二兩,沒有白狗腦,用其他狗腦也可以),共十一種藥材搗碎。先用酒浸泡腦髓,另外用六升酒煮赤匏和其他藥材至沸騰,待冷卻後,將腦髓等一同均勻混合,然後將辛夷等三味藥材搗碎,用棉布包好,棗子去皮核,一起放入酒中,用瓷器盛裝,五天後,先洗淨雙手,取出藥膏塗抹,能使手部非常光滑滋潤,但要避免用火烘烤手。
備急作手脂法
將豬胰(一具)、白芷、桃仁(去皮)、細辛(各二兩)、辛夷、冬瓜仁、黃瓜蔞仁(各二兩,研成末),以及二升酒。以上八味藥材,先煮白芷至沸騰,去除藥渣,藥膏製成後,用來塗抹手和臉,能使皮膚光滑潤澤,效果非常好。
古今錄驗手膏方
將白芷(四兩)、芎藭、藁本、葳蕤、冬瓜仁、楝仁(各三兩)、桃仁(一升,去皮)、棗肉(二十枚)、豬胰(四具)、冬瓜瓤汁(一升)、橘肉(十枚)、栝蔞子(十枚)。以上十二味藥材,用水六升煮,取二升汁液,加入三升酒,將豬胰揉碎取汁,桃仁研碎加入,用來洗手和臉。
2. 口脂方三首
千金翼口脂方。
熟朱(二兩),紫草末(五兩),丁香(二兩),麝香(一兩)
上四味,以甲煎和為膏,盛於匣內,即是甲煎口脂,如無甲煎,即名唇脂,非口脂也。
備急作唇脂法。
蠟(二分),羊脂(二分),甲煎(一合須別作自有方),紫草(半分),硃砂(二分)
上五味,於銅鍋中微火煎蠟一沸,下羊脂一沸,又下甲煎一沸,又納紫草一沸,次硃砂一沸,瀉著筒內,候凝任用之。
古今錄驗合口脂法。
好熟硃砂(三兩),紫草(五兩),丁香末(二兩),麝香末(一兩),口脂(五十挺武德六年十月內供奉尚藥直長蔣合進),沉香(三升),五藥,上蘇合(四兩半),麝香(二兩),甲香(五兩),白膠香(七兩),雀頭香(三兩),丁香(一兩),蜜(一升)
上十四味並大秤大兩,粗搗碎,以蜜㧾和,分為兩分,一分納瓷器瓶內,其瓶受大四升,內訖,以薄綿幕口,以竹篾交絡蔽瓶口。
藿香(二兩),苜蓿香(一兩),零陵香(四兩),茅香(一兩),甘松香(一兩半)
上五味,以水一斗酒一升漬一宿,於胡麻油一斗二升納煎之為澤,去滓,均分著二坩,各受一斗,掘地著坩令坩口與地平,土塞坩四畔令實,即以上甲煎瓶器覆中間一尺,以糠火燒之,常令著火糠作火即散著糠,三日三夜,燒十石糠即好,冷出之,綿濾即成甲煎蠟七斤,上硃砂一斤五兩,研令精細,紫草十一兩,於蠟內煎紫草令色好,綿濾出停冷,先於灰火上消蠟,納甲煎,及攪看色好,以甲煎調,硬即加煎,軟即加蠟,取點刀子刃上看硬軟,著紫草於銅鐺內消之,取竹筒合面,紙裹繩纏,以熔脂注滿,停冷即成口脂,模法取干竹徑頭一寸半,一尺二寸鋸截下兩頭,並不得節堅頭,三分破之,去中,分前兩相著合令蜜,先以冷甲煎塗摸中合之,以四重紙裹筒底,又以紙裹筒,令縫上不得漏,以繩子牢纏,消口脂瀉中令滿,停冷解開,就模出四分,以竹刀子約筒截割令齊整,所以約筒者,筒口齊故也。(前有麝香末一兩後又有麝二兩未詳)
白話文:
口脂配方三種
第一個配方來自《千金翼方》:
將熟朱砂(二兩)、紫草末(五兩)、丁香(二兩)、麝香(一兩)這四種藥材混合,用甲煎(一種動物膠)熬煮成膏狀,裝在盒子裡。這種用甲煎製成的口脂,才稱得上是真正的口脂。如果沒有用甲煎,則只能叫做唇脂,不能稱為口脂。
第二個配方是應急用的唇脂做法:
取蠟(二分)、羊脂(二分)、甲煎(一合,需另行製作,有專門的方法)、紫草(半分)、朱砂(二分)。將這五種材料放入銅鍋中,用小火加熱。先讓蠟煮開一次,再放入羊脂煮開一次,接著放入甲煎煮開一次,然後放入紫草煮開一次,最後放入朱砂煮開一次。將煮好的膏狀物倒入筒狀容器中,等它凝固後就可以使用了。
第三個配方是《古今錄驗》中記載的口脂做法:
取高品質的熟朱砂(三兩)、紫草(五兩)、丁香末(二兩)、麝香末(一兩),以及五十支口脂(這是武德六年十月供奉給宮廷的,由尚藥局的蔣合進獻)。另外,還要準備沉香(三升)、五種藥材、上蘇合(四兩半)、麝香(二兩)、甲香(五兩)、白膠香(七兩)、雀頭香(三兩)、丁香(一兩)、蜂蜜(一升)。
將以上十四種藥材,用大秤大兩來量取,粗略搗碎後,用蜂蜜攪拌均勻,分成兩份。一份放入瓷瓶中,這個瓶子要能裝四升。放入後,用薄棉布遮蓋瓶口,再用竹篾交叉覆蓋在瓶口上。
另外準備藿香(二兩)、苜蓿香(一兩)、零陵香(四兩)、茅香(一兩)、甘松香(一兩)。將這五種香料,用一斗水和一升酒浸泡一晚。然後用一斗二升胡麻油來煎煮,直到香料的精華融入油中,去掉殘渣。將油平均分成兩份,放入兩個坩堝中,每個坩堝能裝一斗。在地上挖坑,把坩堝放入坑中,讓坩堝口與地面齊平。用土將坩堝四周填實,然後將裝有甲煎的瓶子倒扣在兩個坩堝中間,瓶口距離地面一尺。用糠火加熱,讓糠燃燒,但要隨時撥散,防止火勢過大。燒三天三夜,大概用十石糠就足夠了。等冷卻後取出,用棉布過濾,就能得到七斤甲煎蠟。
將一斤五兩的熟朱砂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另外取十一兩紫草,在蠟中煎煮,使蠟的顏色變好。用棉布過濾後放涼。先在灰火上將蠟融化,然後加入甲煎,攪拌觀察顏色是否合適。如果太硬就再加甲煎,太軟就加蠟。用刀刃蘸取一點,觀察軟硬程度。
將紫草放入銅鍋中融化,取一截兩端削平的竹筒,用紙包裹並用繩子纏緊。將融化的油脂倒入竹筒中,等它冷卻凝固後取出,就成了口脂。
製作口脂的模具,取一段直徑一寸半、長一尺二寸的干竹筒,兩端不要留竹節。從竹筒的三分之處剖開,去掉中間部分,將剖開的兩部分對合,使其密合。先在中間塗上冷甲煎,再用四層紙包裹竹筒底部,再用紙包裹整個竹筒,讓縫隙不漏油。用繩子牢牢纏緊。將融化的口脂倒入筒中,直到填滿。等冷卻後解開竹筒,將口脂從模具中取出,分成四份。用竹刀在竹筒上劃出印記,將口脂切得整齊,因為竹筒的開口是齊平的。
(原文中,前面寫麝香末一兩,後面又寫麝香二兩,原因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