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燾

《外臺秘要》~ 卷第七 (6)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七 (6)

1. 腹痛方四首

《病源》腹痛者,由腑臟虛,寒冷之氣,客於腸胃募原之間,結聚不散,正氣與邪氣交爭相擊,故痛。其有冷氣搏於陰經者,則腹痛而腸鳴,謂之寒中,是陽氣不足、陰氣有餘者也。診其寸口脈沉而緊,則腹痛;尺脈緊,臍下痛;脈沉遲,腹痛;脈來觸觸者,少腹痛;脈陰弦則腹痛。

白話文:

病因:

腹痛是由於內臟虛弱,導致寒氣入侵腸胃間,積聚不散。正氣和邪氣相爭搏鬥,所以產生疼痛。

症狀:

  • 寒氣侵犯陰經的,會腹痛伴隨腸鳴,稱為「寒中」,這是因為陽氣不足、陰氣過剩所致。

脈象:

  • 寸口脈沉而緊:腹痛
  • 尺脈緊:臍下疼痛
  • 脈沉遲:腹痛
  • 脈來觸觸:小腹疼痛
  • 脈陰弦:腹痛

凡腹急痛,此里之有病,其脈當沉,若細而反浮大,故當愈矣,其人不即愈者,必當死,以其病與脈相反故也。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於後。《養生方·導引法》云:股脛手臂痛,法屈一脛臂中所痛者,正偃臥,口鼻閉氣腹痛,以意推之,想氣往至痛上俱熱即愈。又云,偃臥展兩脛兩手,仰足指,以鼻納氣自極七息,除腹中弦急切痛。

白話文:

對於腹部急痛的人,其內部必定有疾病。而脈象應該是沉脈,但現在卻是細小且反常地浮大,這種情況下預後良好。如果患者沒有很快好轉,那麼預後一定會很差,這是因為病情與脈象變化相反。針對此類疾病的湯藥、熨敷、針灸等治療方法,另有專門的方劑進行補充和宣導,現附錄如下。《養生方·導引法》中提到:股脛手臂疼痛,方法是屈曲疼痛的一側小腿或手臂,仰臥閉口閉鼻,意念集中於腹部疼痛處,想像氣息到達疼痛部位,同時感到疼痛部位發熱,即可痊癒。另外,仰臥,伸展雙腿雙手,腳尖朝上,用鼻子吸氣達到極限後再呼出,共七次,可以緩解腹中的緊繃急痛。

又云,偃臥,口納氣,鼻出之,除裡急,飽嚥氣數十,令溫中寒,干吐嘔腹痛,口納氣七十所大振腹,嚥氣數十,兩手相摩,令熱以摩腹,令氣下。(出第十六卷中)

白話文:

又說:躺平,口吸氣,從鼻子呼出,可消除消化不良;連續大口吸氣數十次,可以溫暖中寒;嘔吐腹痛時,口吸氣七十次,可以大振腹部;吞嚥空氣數十次,然後用雙手相互摩擦發熱,再用熱手按摩腹部,幫助氣往下運。

張文仲當歸大黃,療冷氣牽引腰背肋下,腹內痛方。

白話文:

張仲景的當歸大黃湯,用來治療寒氣導致的腰背肋下疼痛,以及腹內疼痛等症狀。

當歸(三兩),芍藥(八分),桂心(三分),乾薑(六分),茱萸(五分),人參(一兩),大黃(一兩),甘草(二兩炙)

白話文:

當歸(60公克) 芍藥(16公克) 桂心(6公克) 乾薑(12公克) 茱萸(10公克) 人參(20公克) 大黃(20公克) 甘草(40公克,經炙)

上八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忌海藻菘菜、生蔥。(出第三卷中)

白話文:

將前面提到的八種中藥切碎,用六升水煮,煮到剩三升,濾去渣滓,溫服一升,每天三次。忌食海藻、白菜、生蔥。(出自第三卷)

《範汪》四味當歸湯,主寒腹痛方。

當歸,桂心,乾薑(各三兩),甘草(二兩炙)

上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一服一升,日三服。虛冷激痛甚者,加黃耆、芍藥各二兩。忌海藻、菘菜、生蔥。(《千金》無甘草,有附子一兩,出第十五卷中)

白話文:

上方的藥方,用八升水熬煮,取三升藥液,每次服用一升,每天服用三次。如果虛寒、疼痛嚴重,可以添加黃耆和芍藥,各兩量。服用期間忌食海藻、大白菜、生蔥。(《千金》方中不包含甘草,但包含一兩的附子,記載在第十五卷中)

《小品》療寒冷腹痛。茱萸湯方。

吳茱萸(二兩),甘草(炙),人參,桂心(各一兩),生薑(五兩),半夏(一升),小麥(一升),當歸(二兩)

白話文:

吳茱萸:2 兩 炙甘草:1 兩 人參:1 兩 桂心:1 兩 生薑:5 兩 半夏:1 升 小麥:1 升 當歸:2 兩

上八味,切,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三升,分溫服一升,日三服。忌海藻、菘菜、羊肉餳、生蔥。(《千金》桂二兩,生薑切一升,出第一卷中)

白話文:

將上列八味藥材切好,用一斗五升水煮取三升藥液,分三次溫服,一天服用三次。忌食海藻、芥菜、羊肉湯和生蔥。(《千金方》桂皮二兩,生薑一升,出自第一卷)

《古今錄驗》芎藭湯,療卒寒腹中拘急痛方。

芎藭,當歸,桂心,芍藥,甘草(炙各一兩),黃芩(半兩),乾薑(半兩),杏仁(三十枚去皮、尖)

白話文:

川芎、當歸、桂枝、芍藥、甘草(各一兩,炙用),黃芩(半兩),乾薑(半兩),杏仁(30顆,去皮尖)

上八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再服。忌海藻、菘菜、生蔥。(出第八卷中)

2. 卒腹痛方七首

《肘後》療卒腹痛方

粳米(二升)

上一味,以水六升,煮取六七沸,飲之。

又方

掘土作小坎,以水滿坎中,熟攪取汁,飲之瘥。(並出第一卷中)

張文仲療卒腹痛方

令病人臥高枕一尺許,柱膝,使腹皮踧氣入胸,令人爪其臍上三寸,便愈。能幹咽吞氣數十過者彌佳。亦療心痛。(《肘後》、《備急》同)

白話文:

讓病人靠臥在約一尺高的枕頭上,屈膝,讓腹部皮膚收縮,將氣導入胸中,再讓人在病人肚臍上方三寸處撓一撓,這樣就能治好病。如果病人能通過吞嚥將氣吸入數十次,效果會更好。此法也能治療心痛。(《肘後方》、《備急千金要方》中的記載相同)

又方

灸兩足指頭各十四壯,使火俱下,良。(《備急》、《肘後》同,並出第一卷中)

《千金》療胸腹中卒痛。生薑湯方。

生薑(一斤搗取汁),食蜜(八兩),醍醐(四兩)

上三味,微火上熬令相得,適寒溫。服三合,日三。(出第十六卷中)

《集驗》療卒腹痛,葛氏方。

桂末三匕,酒服。人參、上好乾姜亦佳。忌生蔥。(《肘後》、文仲同)

又方

食鹽一大把,多飲水送,取吐。(《肘後》、張文仲同,並出第一卷中)

3. 心腹痛及脹滿痛方一十首

《病源》心腹痛者,由腑臟虛弱,風寒客於其間故也。邪氣發作,與正氣相擊,上衝於心,則心痛,下攻於腹,則腹痛,上下相攻,故心腹絞痛,氣不得息。診其脈,左手寸口人迎以前,脈手少陰經也,沉者為陰,陰虛者病苦心腹痛,難以言,心如寒狀,心腹痛,痛不得息,脈細小者生,大堅疾者死。心腹痛脈沉細小者生,浮大而疾者死。

白話文:

心腹疼痛是臟腑虛弱,風寒侵犯導致的。邪氣發作時與正氣互相衝擊,向上攻心,就會造成心痛;向下攻腹,就會導致腹痛。邪氣上下交迫,所以心腹絞痛,疼痛難以緩解。

診斷的脈象:左手寸口脈、人迎穴旁的脈象,就是手少陰經的脈象。脈象沉穩表示陰虛,陰虛容易導致心腹疼痛,患者難以言語,心臟會有寒冷的感覺,心腹疼痛難以止息。脈象細小的人能活下來,脈象大而堅硬的人會死亡。心腹痛脈象沉細小的能活下來,浮大而急促的會死亡。

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於後。《養生方·導引法》云,行大道常度日月星辰,清靜以雞鳴,安身臥,漱口三咽之,調五臟,殺蠱蟲,令人長生,療心腹痛。(出第十六卷中)

白話文:

此外,《養生方·導引法》還提到,遵循大自然的規律,日出而起,日落而眠。清早起來漱口三口,並將漱口水嚥下,能夠調節五臟,消滅體內的寄生蟲,讓人長壽健康,還能治療心腹疼痛。

《廣濟》療心腹中氣時時痛,食冷物則不安穩,及惡水。桔梗散方。

桔梗茯苓(各八分),枳實(炙),人參厚朴(炙),芍藥,橘皮(各六分),桂心(五分)檳榔(八分),麥門冬(去心八分)

白話文:

桔梗:0.8兩 茯苓:0.8兩 枳實(烤過的):0.6兩 人參:0.6兩 厚朴(烤過的):0.6兩 芍藥:0.6兩 橘皮:0.6兩 桂心:0.5兩 檳榔:0.8兩 麥門冬(去掉內核):0.8兩

上十味,搗篩為散。空肚煮薑棗飲服方寸匕,日三服,漸加至一匕半,熱以茶飲下,不利。忌豬肉、酢物、生蔥、生冷、油膩、小豆、黏食、熱面、炙肉等物。

白話文:

上述十味藥材研磨成粉末,空腹時用薑棗煮水送服一湯匙的藥粉,每天服用三次,逐漸增加至一湯匙半,用熱茶送服。如果服藥後出現不適,應暫停服用。服藥期間忌食豬肉、醋製品、生蔥、生冷食物、油膩食物、小豆、黏食、熱麵、烤肉等。

又療卒心腹痛,氣脹滿,不下食,欲得瀉三兩行佳。當歸湯方。

當歸,茯苓,桔梗,橘皮,高良薑,檳榔(各八分),生薑(八分)

白話文:

當歸 8 分 茯苓 8 分 桔梗 8 分 橘皮 8 分 高良薑 8 分 檳榔 8 分 生薑 8 分

上七味,細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三合,絞去滓,分溫三服,服別相去如人行六七里,服訖,利三兩行,宜停後服。忌豬肉、酢物、生冷、油膩、魚、蒜、黏食、小豆。(並出第十五卷中)

白話文:

上述七種藥材切細,用七升水煎煮,剩兩升三合,過濾去渣,分成溫熱的三碗,每碗服用後休息約莫走六七里路的時間,服用完後會排便兩三次,此時宜暫停服用。忌諱食用豬肉、酸菜、生冷食物、油膩食物、魚、蒜、黏稠食物、小豆。(出自第十五卷)

《肘後》療心腹俱脹痛煩滿,短氣欲死,或已絕方。

梔子(十四枚),豉(七合)

上二味,以水二升,先煮豉,取一升二合,去滓,納梔子,更煎取八合,絞去滓,服半升,不愈者,盡服之。(《備急》、文仲同)

白話文:

這兩種藥材(豉子和梔子)加水兩升,先煮豉子,取其湯汁一升二合,去掉渣滓,加入梔子,再煎煮取八合,絞去渣滓,服下一半,如果症狀未好,全部服完即可。(根據《備急千金要方》和文仲的說法)

又方

烏梅二七枚,水五升,煮一沸,納青大錢二七文,煮取一升半,強人可頓服,羸人分再服,當下愈。(文仲同)

白話文:

用 27 枚烏梅,加 5 升水,煮沸一次。放進 27 枚青銅錢,繼續煮,直到剩 1.5 升。體力強的人可以一次喝完,體力弱的人可以分兩次喝。服後即可痊癒。(文仲同記載)

又方

茱萸(二兩),生薑(四兩切),豉(三合)

上三味,酒四升,煮取二升,分三服,即瘥。

又療心腹相連常脹痛。狼毒丸方。

狼毒(二兩炙),附子(半兩炮)

上二味搗篩,蜜和丸,服如梧子。一日服一丸,二日二丸,三日三丸,自一至三,以為常服,即瘥。忌豬肉、冷水。

白話文:

將以上兩味藥搗碎過篩,用蜂蜜混和捏成丸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第一天服用一丸,第二天服用兩丸,第三天服用三丸,以此類推,從一丸到三丸,作為日常服用劑量,病症就會痊癒。服用期間忌食豬肉、冷水。

又方

吳茱萸(一合),乾薑(四分),附子(二分炮),細辛(二分),人參(二分)

白話文:

吳茱萸 (1 份) 乾薑 (4 份) 附子 (2 份,已炮製) 細辛 (2 份) 人參 (2 份)

上五味,搗末,蜜和丸如梧子。服五丸,酒飲並得,日三。忌豬肉、生菜等。(並出第一卷中)

《深師》療久寒冷,胸膈滿,心腹絞痛,不能食,忽氣吸吸不足。前胡湯方。

白話文:

《深師方》治療長時間的虛寒,胸口和橫膈膜感覺飽脹,心窩和腹部絞痛,不能吃東西,突然感到呼吸困難。可用前胡湯方。

前胡(一兩),羊脂(二兩),大棗(二十枚),當歸(一兩),茯苓(一兩),白朮(一兩),芍藥(六分),桂心(一兩),半夏(二兩),乾薑(一兩),麥門冬(六分去心),吳茱萸(三百粒)

白話文:

前胡(6克) 羊脂(12克) 大棗(20枚) 當歸(6克) 茯苓(6克) 白朮(6克) 芍藥(4克) 桂心(6克) 半夏(12克) 乾薑(6克) 麥門冬(4克,去籽) 吳茱萸(300顆)

上十二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相去如人行十里進一服。忌酢物、生蔥、羊肉、餳、桃、李、雀肉等。(出第十六卷中)

白話文:

將以上十二味藥材切片,用八升水煎煮,取三升藥液,分三次服用,每次服用之間隔時間,如同步行十里路程。服用藥物期間忌食醋製品、生蔥、羊肉、糯米、桃子、李子、雀肉等。

《小品》當歸湯,療心腹絞痛,諸虛冷氣滿方。

當歸(三兩),乾薑(四兩),甘草(三兩炙),芍藥(二兩),厚朴(三兩炙),黃耆(二兩),蜀椒(一兩汗),半夏(三兩洗),肉桂(三兩),人參(三兩)

白話文:

當歸(180克),乾薑(240克),甘草(180克,炙製),芍藥(120克),厚朴(180克,炙製),黃耆(120克),蜀椒(60克,炒汗),半夏(180克,洗),肉桂(180克),人參(180克)

上十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二合,強人可一升,羸人服八合。大冷者,加附子一枚炮。忌海藻菘菜、羊肉、餳、生蔥。(《古今錄驗》、《千金》同)

白話文:

將上述十味藥材切碎,加入一斗水煮,取三升二合的藥湯,強壯的人可服一升,虛弱的人可服八合。體質極寒的人,可加入一枚炮製過的附子。服用藥湯後,忌食海藻、大白菜、羊肉、糯米和生蔥。(引自《古今錄驗》和《千金要方》)

《古今錄驗》通命丸療心腹積聚,寒中絞痛,又心迫滿,脅下脹痛方。

大黃遠志(去心),黃芩麻黃(去節),甘草(炙以上各四兩),芒硝(三兩),杏仁(六十枚去皮、尖),豉(二合),巴豆(五十枚去心、皮,熬,別為脂)

白話文:

大黃、遠志(去除種子)、黃芩、麻黃(去除節點)、甘草(上述各四兩,先炙乾)、芒硝(三兩)、杏仁(六十枚,去除皮和尖)、大豆(二合)、巴豆(五十枚,去除種子和皮,熬製成膏,另製)

上九味,搗,合下篩,蜜和丸如梧子大。先食飲服三丸,日三。忌野豬肉蘆筍、海藻、菘菜。(出第八卷中)

白話文:

將前九味中藥搗碎,與後面的中藥混合並過篩,加入蜂蜜製成梧桐子般大小的丸劑。

先用餐飲服用三顆,每日三次。忌食野豬肉、蘆筍、海藻、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