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燾

《外臺秘要》~ 卷第三十二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十二 (2)

1. 面膏面脂兼療面病方一十三首

上二十九味細切,酢漬,密封一宿,明旦以豬膏煎,三上三下,白芷色黃為藥成,去滓,攪數萬遍,令色白以敷面,慎風日良。

又方

防風,芎藭,白芷,白殭蠶,蜀水花,白蘞,細辛,茯苓,藁本,葳蕤,青木香,辛夷仁,當歸,土瓜根,栝蔞仁(各三分),桃仁(去皮尖),豬脂(二升),鵝脂(一升),羊腎脂(一升)

上十九味細切,綿裹酒二升,浸一日一夜,便納脂中急火煎之,三上三下,然後緩火,一夜藥成,去滓,以寒水石粉三分,內脂中以柳木篦熟攪。任用之。(並出第五卷中)

千金面膏去風寒令面光悅,耐老去皺方。

青木香,白附子,芎藭,白蠟,零陵香,白芷,香附子(各二兩),茯苓,甘松(各一兩),羊髓(一升半煉之)

上十味,以酒水各半升,漬藥經宿,煎三上三下,候酒水氣盡,膏成,去滓,收貯任用,塗面作妝皯𪒟皆落。

又方

玉屑,芎藭,土瓜根,白芷,冬瓜仁,木蘭皮,葳蕤,桃仁(去皮),白附子(各四兩),商陸根(五分),辛夷,菟絲子,藁本,白殭蠶,當歸,黃耆,藿香,細辛,防風,麝香,青木香(各三分),豬胰(三具),蜀水花(一合),鷹屎白(一合),白狗脂(一升),鵝脂(一升),熊脂(二升)

上二十七味細切,以清酒漬一宿,微火煎一日以新布絞去滓,以塗面,切慎風,任用之。(出第六卷中)

崔氏蠟脂方。

白蠟(十兩煉令白),桃花,菟絲子,白芷,木蘭皮,細辛,辛夷仁,白茯苓,土瓜根,栝蔞根,白附子,杜蘅,桃仁(去皮),杏仁(去皮各三分),蔓菁子油(二升半),羊髓,牛髓,鹿髓脂(各合)

上十八味並細切,以苦酒漬一宿,用上件臘油髓脂等,煎如面脂法,其蔓菁油酒在前,煎令煙出後,始下蠟髓訖,納諸藥,候白芷色黃膏成,任用,每以澡豆洗面後以塗之。

又常用臘脂方。

蔓菁油(三升),甘松香(一兩),零陵香(一兩),辛夷仁(五分),白朮(二升),細辛(五分),竹茹(一升),竹葉(切五合),白茯苓(三分),蘼蕪花(三分),羊髓(半升以水浸去赤脈煉之),麝香(任炙)

上十二味切,以綿裹酒浸經再宿,絞去酒以脂中煎緩火令沸,三日許香氣極盛,膏成,乃煉蠟令白。看臨熟下臘調,瓷硬得所貯用之。(出第九卷中)

文仲療人面無光潤,黑及皺常敷面脂方。

細辛,葳蕤,黃耆,白附子,薯蕷,辛夷,芎藭,白芷(各一分),栝蔞,木蘭皮(各二分),豬脂(二十煉成)

上十一味切,以綿裹。用少酒漬一宿,納脂膏煎之。七上七下,別出一斤白芷煎,色黃藥成,去滓,攪凝以敷面,任用之,亦主金瘡止血良。

延年面脂方。

白朮,茯苓,杜蘅(各六分),葳蕤,藁本,芎藭,土瓜根,栝蔞(各五分),木蘭皮,白殭蠶,蜀水花,辛夷仁,零陵香,藿香(各四兩),菟絲子(八分),梔子花,麝香(酒浸綿裹),鷹屎白(各三分),冬瓜仁(五分),桃仁(五合併令碎),白蠟(三兩),羊脂(腎邊者一升),豬脂(三升水浸七日日別易水),豬胰(一具),白附子(四分)

白話文:

將以上二十九種藥材切碎,用醋浸泡,密封過夜。隔天早上用豬油煎煮,反覆加熱三次、冷卻三次,直到白芷的顏色變成黃色,就表示藥膏完成了。過濾掉藥渣,不斷攪拌數萬次,讓顏色變白,就可以用來敷臉了。使用時要小心避開風和陽光,效果會很好。

另一個配方:

防風、川芎、白芷、白殭蠶、蜀葵花、白蘞、細辛、茯苓、藁本、葳蕤、青木香、辛夷仁、當歸、土瓜根、栝樓仁(各取三分)、桃仁(去皮尖)、豬油(二升)、鵝油(一升)、羊腎油(一升)。

以上十九種藥材切碎,用棉布包起來,浸泡在二升酒中一天一夜。然後將藥材放入油脂中,用大火快速煎煮,反覆加熱三次、冷卻三次,再用小火慢煎過夜。藥膏完成後,過濾掉藥渣,加入三分寒水石粉,用柳木刮刀充分攪拌。可以隨時使用。(以上內容出自第五卷)

《千金方》中的面膏,可以去除風寒,使面部光澤潤滑,延緩衰老,去除皺紋。配方如下:

青木香、白附子、川芎、白蠟、零陵香、白芷、香附子(各二兩)、茯苓、甘松(各一兩)、煉製過的羊髓(一升半)。

以上十種藥材,用酒和水各半升浸泡過夜。煎煮時反覆加熱三次、冷卻三次,直到酒水蒸發完畢,藥膏就完成了。過濾掉藥渣,收存備用。塗在臉上當作化妝品,可以去除臉上的黑斑、雀斑等。

另一個配方:

玉屑、川芎、土瓜根、白芷、冬瓜仁、木蘭皮、葳蕤、桃仁(去皮)、白附子(各四兩)、商陸根(五分)、辛夷、菟絲子、藁本、白殭蠶、當歸、黃耆、藿香、細辛、防風、麝香、青木香(各三分)、豬胰(三具)、蜀葵花(一合)、鷹屎白(一合)、白狗油(一升)、鵝油(一升)、熊油(二升)。

以上二十七種藥材切碎,用清酒浸泡過夜。用小火煎煮一天,用新布過濾掉藥渣,就可以用來塗臉了。使用時要小心避開風,可以隨時使用。(出自第六卷)

崔氏蠟脂的配方:

白蠟(十兩,煉製成白色)、桃花、菟絲子、白芷、木蘭皮、細辛、辛夷仁、白茯苓、土瓜根、栝樓根、白附子、杜蘅、桃仁(去皮)、杏仁(去皮,各三分)、蔓菁子油(二升半)、羊髓、牛髓、鹿髓脂(各一合)。

以上十八種藥材都切碎,用苦酒浸泡過夜。將上述的蠟、油、髓、脂等混合在一起,用製作面脂的方法煎煮。先將蔓菁油和酒放入鍋中,煎煮到冒煙後,再放入蠟和髓脂,接著放入其他藥材,等到白芷的顏色變成黃色,藥膏就完成了。可以隨時使用,每次用澡豆洗臉後再塗上。

另一個常用的蠟脂配方:

蔓菁油(三升)、甘松香(一兩)、零陵香(一兩)、辛夷仁(五分)、白朮(二升)、細辛(五分)、竹茹(一升)、切碎的竹葉(五合)、白茯苓(三分)、蘼蕪花(三分)、羊髓(半升,用水浸泡去除血絲後煉製)、麝香(適量烤炙)。

以上十二種藥材切碎,用棉布包起來,浸泡在酒中兩天。過濾掉酒,將藥材放入油脂中,用小火慢煎到沸騰,約三天左右,等到香氣達到最濃郁時,藥膏就完成了。然後將蠟煉製成白色。看著藥膏快要完成時再放入蠟調和,放入瓷器中儲存。(出自第九卷)

文仲用來治療面色無光澤、黝黑、有皺紋的常用面脂配方:

細辛、葳蕤、黃耆、白附子、薯蕷、辛夷、川芎、白芷(各一分)、栝樓、木蘭皮(各二分)、煉製過的豬油(二十)。

以上十一種藥材切碎,用棉布包起來。用少量酒浸泡過夜,然後放入豬油中煎煮。反覆加熱冷卻七次,另外再用一斤白芷煎煮,等到顏色變成黃色,藥膏就完成了。過濾掉藥渣,攪拌均勻,用來敷臉。這個配方也可以用來治療外傷止血,效果很好。

延年面脂配方:

白朮、茯苓、杜蘅(各六分)、葳蕤、藁本、川芎、土瓜根、栝樓(各五分)、木蘭皮、白殭蠶、蜀葵花、辛夷仁、零陵香、藿香(各四兩)、菟絲子(八分)、梔子花、麝香(用酒浸泡,用棉布包起來)、鷹屎白(各三分)、冬瓜仁(五分)、桃仁(五分,搗碎)、白蠟(三兩)、羊脂(腎臟附近的,一升)、豬油(三升,用水浸泡七天,每天換水)、豬胰(一具)、白附子(四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