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燾

《外臺秘要》~ 卷第三 (10)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 (10)

1. 天行病方七首

上藥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納蜜瀝等攪令調。細細飲,不限遍數冷暖,亦不限食前後服。此飲子,雖不能頓除熱病,然於諸候,不覺有加體氣,安穩心腹不冷意。又欲得此飲,任重合,但依前服之。如熱勢不退,心腹妨滿,飲食漸少,心上痞結,則不可重服之。

又依前生蘆根等八味飲子,飲之諸狀不歇,漸不下食,心腹結硬,不得手近,有時觸著痛不可忍,既是熱病,體氣合熱,骨肉疼痛,脈合洪數,口合苦爽,食合嘔逆,體氣反涼,脈反沉細,飯食反下,反不知痛惱,大小便秘塞,心上如石,痛不可近,視唇急鼻張,手眼尋繹,狂言妄語,此由熱極,將息酷冷,飲食寢寐,唯冷是求,熱結在心,無因通泄,如有此者,十不救二三,更不可以常途守之,當須作成敗計耳。

此非半夏等十味湯,無奈之何,其中有諸狀與此無別,但加身體黃,眼白睛色如黃柏,此是急黃,如有,亦不可守常法,還宜合後湯救之方。

半夏(五兩熊州者,湯洗去滑,汁盡疑熊宇),乾薑(三兩),吳茱萸(二兩),桂心(一兩),白朮(三兩),細辛(三兩),柴胡(三兩),牡丹皮(三兩),大黃(五兩),芒硝(二兩)

上藥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納芒硝,攪令消盡,分溫三服,每服如人行十里久。若服一服利後,須伺候將息,勿更進湯藥,但研好粟米作汁飲,細細與之。如覺利傷多,可以酢飯止,稠酢漿粥亦得。忌羊肉、餳、生蔥、生菜、桃、李、雀肉、胡荽等。

又依前成敗計,服半夏等十味湯後,雖得毒熱勢退,利尚不休,體力漸弱。宜合人參等五味散細細服之方。

人參(五兩),生犀角(末二兩),烏梅肉(三兩熬),生薑屑(三兩),黃連(三兩去毛,無,亦可以龍骨四兩代之)

上藥搗篩為散。以飲服一方寸匕,日三服,稍加至二匕。忌豬肉、冷水等。(吳升同)

白話文:

將藥材切好,加入八升水煮到剩下三升,過濾掉藥渣,加入蜂蜜攪拌均勻。慢慢喝,不限制次數,冷熱皆可,飯前飯後也沒關係。這個飲品雖然不能立刻去除熱病,但對於各種症狀,可以讓人感覺身體沒有更不舒服,心腹平穩,不會感到寒冷。如果需要,可以多煮一些,按照之前的方式服用。如果發熱情況沒有改善,心腹脹滿,食慾漸漸下降,胸口悶結,就不能再多喝這個飲品了。

如果依照之前的蘆根等八味藥飲服用後,各種症狀沒有減輕,反而漸漸不吃東西,心腹結硬,不能讓人觸碰,有時碰到會痛到無法忍受。如果確定是熱病,身體發熱,骨肉疼痛,脈搏洪大且快,口中感到苦澀,吃東西就想嘔吐,但身體反而感覺涼冷,脈搏反而沉細,卻又可以開始吃飯,反而不知道疼痛,大小便不通暢,胸口像石頭一樣,痛到不能靠近,嘴唇發乾,鼻孔張大,手眼不停地動,胡言亂語,這是因為熱邪到了極點,卻用太寒涼的方式來調養,飲食和睡眠都只求寒涼,導致熱邪結在心中,無法排出。如果有這種情況,十個人中大概會死掉七八個,不能再用常規的方法治療,必須要有破釜沉舟的決心。

這不是用半夏等十味藥湯就可以解決的,因為其中有些症狀與此相似,但如果加上身體發黃,眼白像黃柏的顏色,這就是急黃,如果有這種情況,也不能用常規的方法治療,應該用後面的藥方來救治。

(半夏五兩,用熊州產的,用湯洗去黏液,汁液乾淨;乾薑三兩;吳茱萸二兩;桂心一兩;白朮三兩;細辛三兩;柴胡三兩;牡丹皮三兩;大黃五兩;芒硝二兩)

將上述藥材切好,加入一斗水煮到剩下三升,過濾掉藥渣,加入芒硝攪拌到溶解,分三次溫服,每次服用後,如同步行十里路的時間。如果服用一劑後,大便通暢,就必須小心靜養,不要再繼續服藥,可以將好的粟米磨成汁慢慢喝。如果覺得拉肚子太多,可以用酸飯來止瀉,稠的酸漿粥也可以。忌吃羊肉、麥芽糖、生蔥、生菜、桃子、李子、麻雀肉、胡荽等。

依照之前破釜沉舟的治療方法,服用半夏等十味藥湯後,雖然毒熱的勢頭減退,但腹瀉仍然不止,體力漸漸虛弱。應該服用人參等五味藥粉,慢慢服用。

(人參五兩;犀角粉二兩;烏梅肉三兩,熬過;生薑屑三兩;黃連三兩,去除毛鬚,如果沒有,可以用龍骨四兩代替)

將上述藥材搗碎過篩成散劑。用溫開水送服一小匙,一天三次,可以慢慢增加到兩小匙。忌吃豬肉、喝冷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