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燾

《外臺秘要》~ 卷第六 (11)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六 (11)

1. 許仁則療嘔吐方四首

許仁則,療嘔吐病有兩種,一者積熱在胃,嘔逆不下食,一者積冷在胃,亦嘔逆不下食,二事正反,須細察之,必其食飲寢處將息傷熱,又素無冷病,年壯力強,膚肉充滿,此則是積熱在胃,致此嘔逆,如將息食飲寢處不熱,又素有冷病,年衰力弱,膚肉瘦悴,此則積冷在胄,生此嘔逆,若是積冷,嘔逆經久,急須救之,不爾,甚成反胃病,積熱在胃,嘔逆不下食,宜合生蘆根五味飲,服方。

生蘆根(切一升),生麥門冬(一升去心),青竹茹(一升),生薑汁(五合),茯苓(五兩)

右藥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加竹瀝六大合,攪調,分三服,相去如人行十里久,始服一劑。忌醋物。

又依前生蘆根等五味,飲服之雖可,然未能全除者,宜合茯苓等五味丸服之方。

茯苓(五兩),人參(三兩),麥門冬(一升去心),生薑(屑六兩),青竹茹(一升)

右藥搗篩,蜜和為丸,煎蘆根飲下之,初服十五丸,日二服,稍稍加至三十丸,丸如梧子大。忌醋物。

又積冷在胃,嘔逆不下食,宜合半夏等二味丸服之方。

半夏(一升制),小麥面(一升)

右搗半夏為散,以水泄面丸如彈子大,以水煮,令面熟則是藥成,初吞四五丸,日二服,稍稍加至十四五丸,旋煮旋服,服此覺病減,欲更重合服亦佳。忌羊肉餳。(救急同)

又依前半夏等二味丸,雖覺漸損,然病根不除,欲多合前丸,又慮毒藥不可久服,欲不服藥,又恐病滋蔓,宜合人參等七味丸服之方。

人參(五兩),白朮(五兩),生薑屑(八兩),厚朴(四兩炙),細辛(四兩),橘皮(三兩),桂心(二兩)

右藥搗篩為末,蜜和為丸,如梧子。飲下之,初服十丸,日二服,稍稍加至二十丸,欲與前半夏丸間服亦得。忌桃李雀肉生蔥生菜。(吳升同並出第一卷中)

白話文:

許仁則認為嘔吐這種病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胃裡積了熱,導致想吐又吃不下東西;另一種則是胃裡積了寒,也會想吐吃不下東西。這兩種情況正好相反,必須仔細分辨。如果病人是因為飲食、作息不當而受熱,而且本來就沒有寒症,加上年輕力壯、肌肉飽滿,那這種嘔吐就是因為胃裡積熱造成的。反之,如果病人作息飲食正常沒有受熱,而且本來就有寒症,加上年老體衰、肌肉消瘦,那這種嘔吐就是因為胃裡積寒造成的。如果是因為積寒引起的嘔吐,而且持續很久,一定要趕快治療,不然很可能會變成反胃病。

如果是因為胃裡積熱而想吐又吃不下東西,可以服用生蘆根五味飲:

把切好的生蘆根一升、去心的生麥門冬一升、青竹茹一升、生薑汁五合、茯苓五兩,加八升水煮成二升半,濾掉藥渣,再加入六大合的竹瀝攪拌均勻。分成三次服用,每次間隔大約走十里的路程的時間。服用期間要忌食醋類食物。

如果服用生蘆根等五味飲後,症狀有所改善但還沒完全好,可以改服茯苓等五味丸:

把茯苓五兩、人參三兩、去心的麥門冬一升、生薑屑六兩、青竹茹一升,搗碎成粉末,用蜂蜜調和製成丸子,搭配蘆根湯服用。開始先服用十五丸,一天服用兩次,之後可以慢慢增加到三十丸,丸子大小像梧桐子一樣。服用期間要忌食醋類食物。

如果是因為胃裡積寒而想吐又吃不下東西,可以服用半夏等二味丸:

把半夏一升(處理過)搗碎成粉末,用水調和小麥面一升,搓成彈珠大小的丸子,用水煮到麵熟就完成了。開始先吞服四五丸,一天服用兩次,之後可以慢慢增加到十四五丸,要邊煮邊服用。如果服用後覺得病情減輕,想繼續服用也是可以的。服用期間要忌食羊肉和麥芽糖。

如果服用半夏等二味丸後,覺得病情逐漸好轉,但病根還沒去除,想要多服用前面的藥丸,又擔心藥性有毒不能長期服用,不吃藥又怕病情加重,可以改服人參等七味丸:

把人參五兩、白朮五兩、生薑屑八兩、炙過的厚朴四兩、細辛四兩、橘皮三兩、桂心二兩,搗碎成粉末,用蜂蜜調和製成丸子,大小像梧桐子一樣,搭配開水服用。開始先服用十丸,一天服用兩次,之後可以慢慢增加到二十丸。也可以和前面的半夏丸交替服用。服用期間要忌食桃李、麻雀肉、生蔥和生菜。

2. 雜療嘔吐噦方三首

仲景傷寒論,夫嘔家有癰膿者,不可療也,其嘔膿儘自愈,若先嘔後渴者,為欲解也,先渴後嘔者,為水停在心下,此屬飲家。

嘔家本渴,今反不渴者,以心下有支飲故也,此屬支飲。(張仲景雜方此證當用小半夏加茯苓湯方在支飲門中)

嘔脈弱,小便複利,身有微熱,見厥者難療。四逆湯主之方。

甘草(二兩炙),附子(一枚),乾薑(一兩半)

上三物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溫分再服,強人用大附子一枚,乾薑三兩。忌海藻菘菜豬肉。

又嘔心下痞堅者,大半夏湯主之方。

半夏(三升洗),人參(三兩切),白蜜(一升)

上三味,以泉水一斗二升,並蜜和揚之二百四十遍,煮藥取二升半,溫服一升,日再服。忌羊肉餳。(本論治反胃支飲)

又幹嘔下利,黃芩湯主之方。

黃芩(三兩),人參(三兩),桂心(二兩),大棗(十二枚),半夏(半升洗),乾薑(三兩)

上六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溫分三服。忌羊肉餳生蔥。(出第十六卷中)

白話文:

雜療嘔吐噦方三首

張仲景在《傷寒論》中提到,如果嘔吐的人是因為體內有膿瘍,那這種嘔吐是無法治療的,因為膿排完嘔吐自然會停止。如果先嘔吐後感到口渴,表示病正在好轉;如果先口渴後嘔吐,表示是水液停留在胃部,這種情況屬於飲邪(體內水液停滯的病症)。

一般來說,嘔吐的人應該會感到口渴,但如果反而不渴,是因為胃部有支飲(體內水液停滯在胃部的病症)的緣故,這也是屬於支飲的範疇。(張仲景其他方劑中提到,這種情況應該使用小半夏加茯苓湯,相關方劑在支飲門中)

如果嘔吐的人脈象虛弱,小便卻很多,身體微微發熱,並且出現四肢冰冷,這是很難治好的。可以用四逆湯來治療。

四逆湯的組成是:炙甘草(二兩)、附子(一枚)、乾薑(一兩半)。將這三味藥切碎,用水三升煮成一升二合,去藥渣,溫服,分兩次服用。體質強壯的人可以用大附子一枚,乾薑三兩。服用此方時忌食海藻、菘菜、豬肉。

另一種情況,如果嘔吐並且感到胃部脹滿堅硬,可以用大半夏湯來治療。

大半夏湯的組成是:半夏(三升,洗淨)、人參(三兩,切片)、白蜜(一升)。將這三味藥加入泉水一斗二升,並將蜜調勻攪拌二百四十下,然後煮藥至二升半,溫服一升,一天服用兩次。服用此方時忌食羊肉和麥芽糖。(本方出自《傷寒論》,用來治療反胃和支飲)

還有一種情況,如果嘔吐並且伴隨腹瀉,可以用黃芩湯來治療。

黃芩湯的組成是:黃芩(三兩)、人參(三兩)、桂心(二兩)、大棗(十二枚)、半夏(半升,洗淨)、乾薑(三兩)。將這六味藥切碎,用水七升煮成三升,溫服,分三次服用。服用此方時忌食羊肉、麥芽糖和生蔥。(出自第十六卷)

3. 噫醋方七首

病源噫醋者,由上焦有停痰,脾胃有宿冷,故不能消穀,谷不消,脹滿而氣逆,所以好噫而吞酸,氣息酸臭也。(出第二十一卷中)

廣濟療吐酸水,每食則變作醋水吐出,檳榔散方。

檳榔(十六分),人參(六分),茯苓(八分),橘皮(六分),蓽茇(六分)

上五味搗篩為散,平晨空腹,取生薑五大兩合皮搗,絞取汁,溫內散方寸匕,攪調,頓服之,日一服,漸加至一匕半,若利多減,以微通泄為度。忌酢物生冷油膩豬魚等。

又療常吐酸水,脾胃中冷,茯苓湯方。

茯苓(十二分),橘皮(十二分),白朮(八分),人參(六分),桂心(六分),甘草(八分炙),紫蘇(十分),生薑(十二分),檳榔(七枚)

上九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二升半,絞去滓,分溫三服,每服如人行七八里,未好瘥,三兩日更服一劑,老小取微利。忌生蔥酢物桃李雀肉海藻菘菜。

又療嘔吐酸水結氣築心,白朮散方。

白朮(八分),茯苓(八分),吳茱萸(四分),橘皮(六分),蓽茇(四分),厚朴(八分炙)檳榔(十分),人參(六分),大黃(十分)

上九味搗篩為散,空腹煮薑棗湯服方寸匕,日二服,漸加至二匕半,覺熱服少,飲食三兩口壓之。忌酢物桃李雀肉等。

又療心頭結氣連胸背痛,及吐酸水日夜不止,茯苓湯方。

茯苓(四兩),厚朴(四兩炙),橘皮(二兩),白朮(二兩),生薑(十兩)

上五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二升七合,絞去滓,分溫三服,每服相去如人行七八里,須利加檳榔末一兩半,湯欲熟時納之,甚安穩,三日服一劑,頻服五六劑可則停。忌酢物桃李雀肉等。(一方有吳茱萸人參各二兩並出第一卷中)

延年療食訖醋咽多噫,吳茱萸湯方。

吳茱萸(五合),生薑(三兩),人參(二兩),大棗(十二枚)

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絞去滓,分為三服,每服相去十里久。(肘後集驗文仲備急千金並同肘後分兩小別)

又增損承氣丸,療胸脅支滿,背上時有一答熱則痛,腹脹多噫,醋嚥氣逆,兩脅滿,並主之方。

前胡(七分),枳實(七分炙),桂心(五分),乾薑(五分),吳茱萸(五分),茯苓(四分),芍藥(六分),厚朴(十分炙),橘皮(十分),大黃(七分),杏仁(七十枚去皮尖)

上十一味搗篩為末,納杏仁脂中研調篩,度蜜和丸,每服食後少時,酒飲任性,初服七丸如梧子,以氣宣下泄為度。忌生蔥大醋。(並出第十七卷中)

必效理中散,主食後吐酸水,食羹粥酪劇方。

乾薑(二兩),食茱萸(二兩)

上二味作散,酒服方寸匕,日三溫服,勿冷服之,常醋水瘥。(千金同出第二卷中)

白話文:

[噫醋方七首]

會打嗝並感到胃酸的原因,是因為上焦(大概指胸腔以上部位)有痰液停滯,脾胃又有長期的寒冷,導致消化功能不好。食物不能被好好消化,就會造成腹脹、氣往上衝,所以會頻繁打嗝,並感到胃酸,打嗝出來的氣味也是酸臭的。(出自第二十一卷中)

《廣濟方》治療吐酸水的方法:每次吃東西,食物就會變成酸水吐出來。用檳榔散這個方子。

檳榔(十六分)、人參(六分)、茯苓(八分)、橘皮(六分)、蓽茇(六分)

以上五味藥材搗碎過篩成散劑,每天早上空腹,取新鮮生薑五大兩(連皮)搗爛,擠出汁液,用溫熱的薑汁送服一小匙(約方寸匕)的藥散,攪拌均勻後一次服下。每天服用一次,劑量可以慢慢增加到一匙半。如果腹瀉太嚴重,就減少藥量,以能稍微通便為度。忌吃酸味食物、生冷食物、油膩食物,還有豬肉和魚肉等。

另一個治療經常吐酸水,因為脾胃虛寒的方子:茯苓湯。

茯苓(十二分)、橘皮(十二分)、白朮(八分)、人參(六分)、桂心(六分)、炙甘草(八分)、紫蘇(十分)、生薑(十二分)、檳榔(七枚)

以上九味藥材切碎,用水九升煮到剩二升半,濾掉藥渣,分三次溫服。每次服用後大約走七八里路的時間再服下一次。如果還沒好,就過三兩天再服用一劑。老人小孩可以服用到稍微腹瀉的程度。忌吃生蔥、酸味食物、桃子李子、麻雀肉、海藻和白菜。

又一個治療嘔吐酸水、胸口悶脹、心口不舒服的方子:白朮散。

白朮(八分)、茯苓(八分)、吳茱萸(四分)、橘皮(六分)、蓽茇(四分)、炙厚朴(八分)、檳榔(十分)、人參(六分)、大黃(十分)

以上九味藥材搗碎過篩成散劑,空腹用薑棗湯送服一小匙(約方寸匕),一天服用兩次。劑量可以慢慢增加到兩匙半。如果覺得身體發熱,就減少藥量。吃三兩口食物壓一下。忌吃酸味食物、桃子李子、麻雀肉等。

又一個治療胸口悶脹連帶胸背疼痛,以及日夜不停吐酸水的方子:茯苓湯。

茯苓(四兩)、炙厚朴(四兩)、橘皮(二兩)、白朮(二兩)、生薑(十兩)

以上五味藥材切碎,用水九升煮到剩二升七合,濾掉藥渣,分三次溫服。每次服用後大約走七八里路的時間再服下一次。如果需要通便,可以加入檳榔末一兩半,在湯快煮好時加入,效果會很好。三天服用一劑,可以連續服用五六劑,有效就停藥。忌吃酸味食物、桃子李子、麻雀肉等。(另一個版本有吳茱萸和人參各二兩,出自第一卷中)

《延年方》治療吃完東西後打嗝、常常胃酸的方子:吳茱萸湯。

吳茱萸(五合)、生薑(三兩)、人參(二兩)、大棗(十二枚)

以上四味藥材切碎,用水六升煮到剩二升,濾掉藥渣,分三次服用,每次服用間隔大約走十里路的時間。(《肘後備急方》、《千金方》與此方相同,只是劑量稍有不同)

另一個增減過的承氣丸,治療胸脅脹滿,背部有時感到發熱疼痛,腹脹、頻繁打嗝、胃酸逆流、兩側脅肋脹滿等症狀,都可以用這個方子。

前胡(七分)、炙枳實(七分)、桂心(五分)、乾薑(五分)、吳茱萸(五分)、茯苓(四分)、芍藥(六分)、炙厚朴(十分)、橘皮(十分)、大黃(七分)、杏仁(七十枚,去皮尖)

以上十一味藥材搗碎過篩成末,加入杏仁油中研磨均勻,再過篩,用蜂蜜調和做成藥丸,每次飯後不久用酒送服,初服七丸(如梧桐子大小),以藥力發揮、排泄順暢為度。忌吃生蔥和大醋。(出自第十七卷中)

《必效方》中的理中散,主要治療飯後吐酸水,尤其吃了羹、粥、奶酪等食物後症狀更嚴重。

乾薑(二兩)、食茱萸(二兩)

以上兩味藥材磨成粉末,用酒送服一小匙(約方寸匕),每天溫服三次,不要冷服,常常有胃酸的問題會痊癒。(《千金方》也有此方,出自第二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