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燾

《外臺秘要》~ 卷第六 (11)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六 (11)

1. 許仁則療嘔吐方四首

許仁則,療嘔吐病有兩種,一者積熱在胃,嘔逆不下食,一者積冷在胃,亦嘔逆不下食,二事正反,須細察之,必其食飲寢處將息傷熱,又素無冷病,年壯力強,膚肉充滿,此則是積熱在胃,致此嘔逆,如將息食飲寢處不熱,又素有冷病,年衰力弱,膚肉瘦悴,此則積冷在胄,生此嘔逆,若是積冷,嘔逆經久,急須救之,不爾,甚成反胃病,積熱在胃,嘔逆不下食,宜合生蘆根五味飲,服方。

白話文:

許仁則治療嘔吐有兩種方法:

一是積熱在胃,嘔吐不能進食;二是積冷在胃,也嘔吐不能進食。這兩種情況相反,必須仔細辨別:

如果飲食、居住環境、作息容易導致熱氣,且過去沒有冷病,身體健康強壯,肌肉結實,那麼就是積熱在胃,導致嘔吐。

如果飲食、居住環境、作息不熱,且過去有冷病,身體衰弱,肌肉消瘦,那麼就是積冷在胃,導致嘔吐。

如果是積冷,嘔吐持續很久,必須緊急治療,否則會變成反胃病。

積熱在胃,嘔吐不能進食,可以使用生蘆根五味飲治療,方子如下:

蘆根(切一升),生麥門冬(一升去心),青竹茹(一升),生薑汁(五合),茯苓(五兩)

白話文:

新鮮蘆根,切成一升份 新鮮麥門冬,一升,去除中心 新鮮竹茹,一升 新鮮生薑汁,五合 茯苓,五兩

右藥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加竹瀝六大合,攪調,分三服,相去如人行十里久,始服一劑。忌醋物。

白話文:

先將藥材切好,加入八升水煎煮,取二升半藥汁,濾去渣滓,加入六大合的竹瀝,攪拌均勻,分成三劑服用。每服藥後,間隔一段時間,就像人走了十里路那麼久,再服下一劑。服用期間忌食醋類食物。

又依前生蘆根等五味,飲服之雖可,然未能全除者,宜合茯苓等五味丸服之方。

白話文:

先前的蘆根等五種藥材,服用後雖然能有效果,但無法完全根除問題。建議搭配茯苓等五種藥材製成丸劑服用。

茯苓(五兩),人參(三兩),麥門冬(一升去心),生薑(屑六兩),青竹茹(一升)

白話文:

茯苓(250 克),人參(150 克),麥門冬(500 克,去核),生薑(300 克,切片),青竹茹(500 克)

右藥搗篩,蜜和為丸,煎蘆根飲下之,初服十五丸,日二服,稍稍加至三十丸,丸如梧子大。忌醋物。

白話文:

把上述藥材研磨成粉,用蜂蜜調和成丸狀。煎煮蘆根水,將藥丸服用。一開始服用 15 丸,一天兩次,逐漸增加至 30 丸,藥丸的大小與梧桐樹的果實相當。服用期間應避免食用醋類食物。

又積冷在胃,嘔逆不下食,宜合半夏等二味丸服之方。

半夏(一升制),小麥面(一升)

右搗半夏為散,以水泄面丸如彈子大,以水煮,令面熟則是藥成,初吞四五丸,日二服,稍稍加至十四五丸,旋煮旋服,服此覺病減,欲更重合服亦佳。忌羊肉餳。(救急同)

白話文:

將半夏搗碎成粉末,用洗面水搓成如彈珠大小的丸子,用水煮沸,煮熟變軟藥就做好了。一開始服用四到五丸,每天兩次,逐漸增加到十四到十五丸,邊煮邊服用。服用後感覺症狀減輕,可以繼續服用。忌諱吃羊肉和餳(一種用糯米粉製成的糕點)。(摘自「救急同」)

又依前半夏等二味丸,雖覺漸損,然病根不除,欲多合前丸,又慮毒藥不可久服,欲不服藥,又恐病滋蔓,宜合人參等七味丸服之方。

白話文:

再根據前兩種藥丸的效用,雖然效果逐漸減弱,但病根卻沒有去除。想增加前兩種藥丸的劑量,又擔心毒藥不能長期服用。如果不服藥,又害怕病情蔓延。因此,建議同時服用人參等七種藥物的藥丸。

人參(五兩),白朮(五兩),生薑屑(八兩),厚朴(四兩炙),細辛(四兩),橘皮(三兩),桂心(二兩)

白話文:

人參(250 克),白朮(250 克),生薑片(400 克),厚朴(200 克,經炙烤),細辛(200 克),橘皮(150 克),桂心(100 克)

右藥搗篩為末,蜜和為丸,如梧子。飲下之,初服十丸,日二服,稍稍加至二十丸,欲與前半夏丸間服亦得。忌桃李雀肉生蔥生菜。(吳升同並出第一卷中)

白話文:

將藥材搗碎篩成藥粉,用蜂蜜和成丸藥,每個丸藥的大小像梧桐子。服用時,用酒送服。剛服用時,每次服用十丸,每天服用兩次。逐漸增加劑量,增至每次服用二十丸。也可以與前文中的半夏丸交替服用。服用期間忌食桃李、雀肉、生蔥、生菜。(此藥方出自吳升之合著的《第一卷中》)

2. 雜療嘔吐噦方三首

仲景傷寒論,夫嘔家有癰膿者,不可療也,其嘔膿儘自愈,若先嘔後渴者,為欲解也,先渴後嘔者,為水停在心下,此屬飲家。

白話文:

根據《傷寒論》的說法:

對於有嘔吐膿液的人來說,是不適合治療的,他們的嘔吐物自然就會痊癒。如果先嘔吐再口渴,表示身體正在逐漸康復。如果先口渴後嘔吐,則說明水停留在心臟下方,這種情況屬於水飲證。

嘔家本渴,今反不渴者,以心下有支飲故也,此屬支飲。(張仲景雜方此證當用小半夏加茯苓湯方在支飲門中)

白話文:

嘔吐的人原本口渴,現在反而不渴了,這是因為心臟以下有積飲而導致的,這屬於積飲證。

嘔脈弱,小便複利,身有微熱,見厥者難療。四逆湯主之方。

甘草(二兩炙),附子(一枚),乾薑(一兩半)

白話文:

甘草(兩個單位,烘焙過)

附子(一個單位)

乾薑(一個半單位)

上三物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溫分再服,強人用大附子一枚,乾薑三兩。忌海藻菘菜豬肉

白話文:

將上記三味藥材(茯苓、白朮、澤瀉)搗碎,用三升水熬煮,煎取一升二合(約 600 毫升)的藥液,濾去渣滓,溫服兩次。體強壯者可加入大附子一顆(約 30 克),乾薑三兩(約 90 克)。服藥期間忌食海藻、菘菜和豬肉。

又嘔心下痞堅者,大半夏湯主之方。

半夏(三升洗),人參(三兩切),白蜜(一升)

上三味,以泉水一斗二升,並蜜和揚之二百四十遍,煮藥取二升半,溫服一升,日再服。忌羊肉餳。(本論治反胃支飲)

白話文:

上述三種藥材,用泉水 1200 毫升,加入蜂蜜,攪拌 240 次。煮沸後取 500 毫升藥液,溫服 200 毫升,每日服用 2 次。忌食羊肉和餳(發酵麵食)。(此處用於治療反胃、食飲積滯。)

又幹嘔下利,黃芩湯主之方。

黃芩(三兩),人參(三兩),桂心(二兩),大棗(十二枚),半夏(半升洗),乾薑(三兩)

白話文:

黃芩 三兩 人參 三兩 桂心 二兩 紅棗 十二顆 半夏 半斤 (洗淨) 乾薑 三兩

上六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溫分三服。忌羊肉餳生蔥。(出第十六卷中)

3. 噫醋方七首

病源噫醋者,由上焦有停痰,脾胃有宿冷,故不能消穀,谷不消,脹滿而氣逆,所以好噫而吞酸,氣息酸臭也。(出第二十一卷中)

白話文:

打嗝和反酸的原因,是因為上焦有痰液積滯、脾胃有寒氣積存,所以不能消化食物。食物未消化,就會腹脹氣逆,因此容易打嗝和反酸,氣息也會酸臭。(出自第21卷中部)

廣濟療吐酸水,每食則變作醋水吐出,檳榔散方。

檳榔(十六分),人參(六分),茯苓(八分),橘皮(六分),蓽茇(六分)

白話文:

檳榔(16 克),人參(6 克),茯苓(8 克),橘皮(6 克),蓽茇(6 克)

上五味搗篩為散,平晨空腹,取生薑五大兩合皮搗,絞取汁,溫內散方寸匕,攪調,頓服之,日一服,漸加至一匕半,若利多減,以微通泄為度。忌酢物生冷油膩豬魚等。

白話文:

將五種味道(酸、苦、甘、辛、鹹)的藥材一起搗碎成粉末。在清晨空腹時,將新鮮生薑 250 克連皮搗碎,榨出汁液,溫熱並加入方寸匙的藥物粉末,攪拌均勻,一口服下。每天服用一次,逐漸增加藥量至方寸匙半。如果服用後腹瀉頻繁,則減少藥量,以輕微通便為宜。服用期間忌食醋類、生冷食物、油膩食物、豬肉和魚。

又療常吐酸水,脾胃中冷,茯苓湯方。

茯苓(十二分),橘皮(十二分),白朮(八分),人參(六分),桂心(六分),甘草(八分炙),紫蘇(十分),生薑(十二分),檳榔(七枚)

白話文:

茯苓(12 克),橘皮(12 克),白朮(8 克),人參(6 克),桂心(6 克),甘草(8 克,炙用),紫蘇(10 克),生薑(12 克),檳榔(7 粒)

上九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二升半,絞去滓,分溫三服,每服如人行七八里,未好瘥,三兩日更服一劑,老小取微利。忌生蔥酢物桃李雀肉海藻菘菜

白話文:

將九種藥材切好,用九升水煮,熬煮後取二升半藥液,過濾掉渣滓,分三次溫服。每次服用後,步行七八里路。如果症狀還沒有痊癒,兩三天後再服用一劑。根據年齡和體質情況,老年人和體質較弱者服用較少的量。服藥期間忌食生蔥、醋類食物、桃李、雀肉、海藻、菘菜。

又療嘔吐酸水結氣築心,白朮散方。

白朮(八分),茯苓(八分),吳茱萸(四分),橘皮(六分),蓽茇(四分),厚朴(八分炙)檳榔(十分),人參(六分),大黃(十分)

白話文:

白朮(5克),茯苓(5克),吳茱萸(2.5克),橘皮(3.75克),蓽茇(2.5克),厚朴(5克,炒製),檳榔(6.25克),人參(3.75克),大黃(6.25克)

上九味搗篩為散,空腹煮薑棗湯服方寸匕,日二服,漸加至二匕半,覺熱服少,飲食三兩口壓之。忌酢物桃李雀肉等。

白話文:

將上九味藥材搗碎成粉末,空腹時煮薑棗湯,每次服用方寸匕(約一湯匙)的藥粉,每天服用兩次,逐漸增加到兩匕半。感覺到身體有熱意時,可以減少藥量,並用少量飲食壓制熱氣。避免食用醋、桃李、雀肉等食物。

又療心頭結氣連胸背痛,及吐酸水日夜不止,茯苓湯方。

茯苓(四兩),厚朴(四兩炙),橘皮(二兩),白朮(二兩),生薑(十兩)

上五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二升七合,絞去滓,分溫三服,每服相去如人行七八里,須利加檳榔末一兩半,湯欲熟時納之,甚安穩,三日服一劑,頻服五六劑可則停。忌酢物桃李雀肉等。(一方有吳茱萸人參各二兩並出第一卷中)

白話文:

取上好的五味子,用九升水煮,煮到剩二升七合,濾去渣滓,藥湯分三次服用,每次服用之間隔相當於走七八里路的時間,若要通便利便,可加一兩半的檳榔末,在藥湯快煮好時放入,藥效很溫和。三日服用一劑,連續服用五六劑即可停止。忌食醋類食物、桃子、李子、雀肉等。

(另有一種藥方含有二兩吳茱萸和二兩人參,這兩種材料在第一卷中介紹)

延年療食訖醋咽多噫,吳茱萸湯方。

吳茱萸(五合),生薑(三兩),人參(二兩),大棗(十二枚)

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絞去滓,分為三服,每服相去十里久。(肘後集驗文仲備急千金並同肘後分兩小別)

白話文:

把以上四種藥材切好,加入六升水煮,煮到只剩兩升,過濾掉渣滓,分成三份服用。每次服用的間隔距離為十里路。

增損承氣丸,療胸脅支滿,背上時有一答熱則痛,腹脹多噫,醋嚥氣逆,兩脅滿,並主之方。

白話文:

另外,還增加了「承氣丸」這個方劑,用於治療:胸脅脹滿,背部時常有發熱的疼痛,腹部脹氣多嗝氣,食醋反酸,噁心嘔吐,兩脅脹滿。

前胡(七分),枳實(七分炙),桂心(五分),乾薑(五分),吳茱萸(五分),茯苓(四分),芍藥(六分),厚朴(十分炙),橘皮(十分),大黃(七分),杏仁(七十枚去皮尖)

白話文:

前胡(7 錢) 枳實(7 錢,炒焦) 桂心(5 錢) 乾薑(5 錢) 吳茱萸(5 錢) 茯苓(4 錢) 芍藥(6 錢) 厚朴(10 錢,炒焦) 橘皮(10 錢) 大黃(7 錢) 杏仁(70 枚,去皮尖)

上十一味搗篩為末,納杏仁脂中研調篩,度蜜和丸,每服食後少時,酒飲任性,初服七丸如梧子,以氣宣下泄為度。忌生蔥大醋。(並出第十七卷中)

白話文:

將上面十一味藥材搗碎篩成粉末,加入杏仁脂中研磨調勻後再篩過,再加入適量的蜂蜜和成丸子。服用後稍過一段時間,可隨意飲酒。初次服用時,服用七顆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子,以藥物能通氣下瀉為準。忌食生蔥和大醋。(這段文字出自第十七卷)

必效理中散,主食後吐酸水,食羹粥酪劇方。

乾薑(二兩),食茱萸(二兩)

上二味作散,酒服方寸匕,日三溫服,勿冷服之,常醋水瘥。(千金同出第二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