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臺秘要》~ 卷第三 (5)
卷第三 (5)
1. 天行病發汗等方四十二首
於時枳實乃為之貴,難者曰,傷寒熱病,理中溫藥,今不解之以冷,而救之以溫,其可論乎?余應之曰,夫今診時行,始於項強敕色,次於失眠發熱,中於煩躁思水,終於生瘡下痢,大齊於此耳。忌海藻、菘菜、酢物、桃、李、雀肉等。(《深師方》同)
又阮河南療天行七八日,熱盛不解。艾湯方。
苦酒(三升),葶藶子(二合熬,搗),生艾(汁取一升,無生艾,熟艾、干艾亦可用,無艾,可艾根搗取汁)
上三味,煎得一升,頓服,愈。若有牛黃,納一刀圭尤良。此宜療內有大熱也。阮河南曰:療天行,凡除熱解毒,無過苦醋之物,故多用苦參、青葙、艾、葶藶、苦酒、烏梅之屬,此其要也。夫熱盛,非苦醋之物則不能愈,熱在身中,既不時治,治之又不用苦酢之藥,如救火不以水,必不可得脫免也。
又曰,今諸療多用辛甜薑桂人參之屬,此皆貴价,難得常有,比行求之,轉以失時,而苦參、青葙、葶藶子、艾之屬,所在盡有,除熱解毒最良,勝於向貴价藥也。前後數參並用之,得病內熱者,不必按常藥次也,便以青葙、苦參、艾、苦酒療之,但稍與,促其間耳,無不解。(《千金》、《集驗》同,並出於第一卷中)
又茵陳丸,療瘴氣、時氣及黃病、痎瘧等方。
茵陳(二兩),大黃(五兩),豉(五合熬令香),常山(三兩),梔子仁(二兩),鱉甲(二兩炙),芒硝(二兩),杏仁(三兩去尖、皮,熬),巴豆(一兩去心、皮,熬)
上九味搗篩,蜜和為丸,初得時氣三日內,平旦飲服,每服一丸,丸如梧子大,如人行十里久,或吐、或利、或汗。如不吐及不利、不汗,更服一丸,五里久,不吐利汗,則以熱飲投之。老小以意量減。黃病、痰澼、時氣、傷寒、痎瘧、小兒驚熱欲發癇,服之無不瘥者,療瘴特神驗。
有人患赤白痢者,服之亦瘥。春初有宿熱,依上法服之,取吐利,當年不憂熱病。忌莧菜、蘆筍、野豬肉、生蔥、生菜。(出第二卷中,《千金》同)
張文仲療天行,若已五六日不解,頭痛壯熱,四肢煩疼,不得飲食。大黃湯方。
大黃(半兩),黃連(半兩去毛),黃柏(半兩),梔子(半兩擘)
上四味,切,以水八升,煮取六七沸,納豉一升,蔥白七莖,煮取三升,分三服。此許推然方,神良。又療傷寒已五六日,頭痛壯熱,四肢煩疼,取汗並宜老小。忌豬肉、冷水。(《小品》、《備急》同)
又支太醫桃葉湯熏身法
水一石,煮桃葉,取七斗,以薦席自圍,衣被蓋上,安桃湯於床簀下,取熱自熏,停少時當雨汗。汗遍去湯,待歇速粉之,並灸大椎則愈。
又廩丘蒸法
經云,連發汗,汗不出者死,可蒸之,如中風法。後以問張苗,苗云,曾有人疲極汗出,臥單簟中冷,但苦寒蜷,四日凡八過發汗,汗不出,苗燒地排葉蒸之,則得大汗,被中敷粉極燥便瘥。後用此法發汗得出療之。(《備急方》同)
白話文:
當時枳實這種藥材非常珍貴。有人質疑說,傷寒熱病應該用理氣溫熱的藥,現在不用寒涼藥來解熱,反而用溫藥來治療,這合理嗎?我回答說,現在流行的疾病,剛開始是脖子僵硬、臉色發紅,接著是失眠發燒,中間會煩躁想喝水,最後會長瘡、拉肚子,大概就是這樣。要忌吃海藻、白菜、醋類食物、桃子、李子、麻雀肉等。(《深師方》的記載也是這樣)
另外,阮河南治療天行病,病了七八天,高燒不退。用艾草湯的配方:
苦酒(三升),葶藶子(二合,炒過搗碎),新鮮艾草汁(取一升,沒有新鮮艾草,可以用熟艾草或乾艾草代替,如果連艾草都沒有,可以用艾草根搗碎取汁)。
以上三種藥材,煎煮成一升,一次喝完,病就會好。如果能加入一點牛黃,效果更好。這個方子適合治療體內有大熱的人。阮河南說:治療天行病,凡是清除熱毒,沒有比苦味、酸味的藥物更好的了,所以多用苦參、青葙、艾草、葶藶子、苦酒、烏梅等藥材,這是重點。如果熱邪很盛,不用苦味、酸味的藥物就無法治癒。熱邪在身體裡,如果不及時治療,治療又不使用苦酸的藥物,就像救火不用水一樣,一定無法脫離病痛。
他又說,現在很多治療都用辛辣甘甜的薑、桂、人參等藥材,這些藥材都很貴,平時很難得到,臨時去尋找,反而會錯過治療時機。而苦參、青葙、葶藶子、艾草等藥材,到處都有,清除熱毒的效果最好,勝過那些昂貴的藥材。前後多次使用這些藥材,對於得病發熱的病人,不必按照一般的用藥順序,直接用青葙、苦參、艾草、苦酒來治療,只要稍微間隔一下,沒有不能治好的。(《千金方》、《集驗方》的記載也是這樣,而且都出自第一卷中)
還有茵陳丸,可以治療瘴氣、時氣病(指流行病)、黃疸病、瘧疾等疾病的配方:
茵陳(二兩),大黃(五兩),豆豉(五合,炒香),常山(三兩),梔子仁(二兩),鱉甲(二兩,炙),芒硝(二兩),杏仁(三兩,去尖皮,炒過),巴豆(一兩,去心皮,炒過)
以上九種藥材,搗碎過篩,用蜂蜜調和製成藥丸。剛得時氣病三天內,早上空腹服用,每次服用一丸,藥丸如梧桐子大小。服藥後,如果走十里路的時間,會出現嘔吐、腹瀉、或出汗等情況。如果沒有出現嘔吐、腹瀉、出汗,就再服一丸,走五里路的時間,如果還是沒有吐利汗,就用熱水送服。老人小孩要根據情況酌情減量。黃疸病、痰多積液、時氣病、傷寒、瘧疾、小兒驚嚇發熱將要癲癇發作,服用此藥沒有不痊癒的,治療瘴氣的效果特別好。
有人患了紅痢、白痢,服用此藥也能治好。春天剛開始,如果體內有殘留的熱邪,按照上面的方法服用,促使吐利,當年就不會擔心發熱的疾病。要忌吃莧菜、蘆筍、野豬肉、生蔥、生菜。(出自第二卷中,《千金方》的記載也是這樣)
張文仲治療天行病,如果已經五六天沒有好轉,出現頭痛、高燒、四肢疼痛、無法進食。用大黃湯的配方:
大黃(半兩),黃連(半兩,去毛),黃柏(半兩),梔子(半兩,掰開)
以上四種藥材,切碎,加水八升,煮到水開六七次,放入豆豉一升,蔥白七根,煮成三升,分三次服用。這是許推然的藥方,效果非常好。這個方子也適用於治療傷寒五六天,出現頭痛、高燒、四肢疼痛,需要發汗的病人,老人小孩都適用。要忌吃豬肉、冷水。(《小品方》、《備急方》的記載也是這樣)
還有支太醫用桃葉湯熏蒸身體的方法:
用水一石,煮桃葉,取七斗桃葉水,用草席把自己圍住,蓋上被子,把桃葉湯放在床下,利用熱氣熏蒸身體,過一會兒就會出汗。等汗出透後,把湯拿走,休息一下,趕緊擦上爽身粉。同時在背後的大椎穴施灸,病就會好。
還有廩丘的蒸法:
醫書上說,連續發汗,如果汗出不來,就會死,可以用蒸的方法,像治療中風的方法一樣。後來問張苗,張苗說,曾經有人疲憊不堪,出了汗,躺在竹蓆上受涼,覺得很冷,身體蜷縮,四天內發汗了八次,汗都出不來。張苗就燒熱地面,鋪上樹葉讓他蒸,就出了大汗,在被子裡擦上爽身粉,身體乾燥後病就好了。後來用這種方法發汗治療疾病,都能治好。(《備急方》的記載也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