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燾

《外臺秘要》~ 卷第六 (7)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六 (7)

1. 中焦熱及寒泄痢方三首

刪繁論曰:中焦如漚,(漚者在胃中如漚也)起於胃中管,在上焦之後此受氣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於肺脈,乃化而為血,奉以生身,莫貴於此,故獨得行於經隧,名曰營氣,主足陽明,陽明別號曰豐隆,在外踝上,去踝八寸,別走太陰絡諸經之脈,上下絡太倉,主熱五穀,不吐不下,實則生熱,熱則閉塞不通,上下隔絕,虛則生寒,寒則洞泄便痢霍亂,主脾胃之病,夫血與氣異形而同類,衛是精氣,營是神氣,故血與氣異形而同類焉,奪血無汗,(此是神氣)奪汗無血,(此是精氣)故人有一死而無再生也。猶精神之氣隔絕也。

若虛則補於胃,實則瀉於脾調其中和,其源萬不遺一也。(千金同)

白話文:

《刪繁》中記載:中焦就像漂浮的酒糟(漚),起於胃中管道,在膈以上。它負責接收食物中的精華,蒸發津液,化生出精微物質,上達肺脈,再轉化為血液,滋養身體。這是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血液可以單獨運行在經絡中,稱為營氣。營氣主宰足陽明經,陽明經又稱豐隆,位於外踝上方,距離踝骨八寸。它與太陰經相絡,貫通其他經脈,上下連通太倉。營氣負責溫熱五穀,如果它不通暢,就會生熱,導致閉塞不通,上下隔絕。如果營氣虛弱,就會生寒,導致腹瀉、霍亂。陽明經主要治療脾胃疾病。

血液和氣雖然形態不同,但性質相同。衛氣是精氣,營氣是神氣。因此,血液和氣雖然形態不同,但性質相同。如果耗傷氣血,就會出汗而不流血(這是神氣不足);如果耗傷汗液,就會流血而不發汗(這是精氣不足)。所以人只有一死,不會再生,就像精神之氣隔絕了一樣。

又療中焦實熱閉塞,上下不通,隔絕關格,不吐不下,腹滿彭彭,喘急,大黃瀉熱,開關格通隔絕湯方。

白話文:

另外治療中焦實熱不通,上下氣機無法流通,導致阻隔不通,不吐不瀉,肚子脹得像鼓一樣,呼吸急促。使用大黃瀉去熱氣,打開阻隔,疏通不通暢的關格,湯方如下:

大黃(三兩切別漬),黃芩(三兩),澤瀉(三兩),升麻(三兩),羚羊角(四兩),梔子仁(四兩),生地黃汁(一升),玄參(八兩),芒硝(三兩)

白話文:

大黃(180 克,切片後另行浸泡) 黃芩(180 克) 澤瀉(180 克) 升麻(180 克) 羚羊角(240 克) 梔子仁(240 克) 生地黃汁(500 毫升) 玄參(480 克) 芒硝(180 克)

上九味切,以水七升,先煮七味,取二升三合,下大黃更煎數沸,絞去滓,下消,分三服。忌蕪荑。(千金同)

千金療中焦熱,水穀下痢,藍青丸方。

白話文:

將九味藥材切片後,加入七升水,先將七味藥材煮沸約 45 分鐘,取兩升三合左右的藥液。然後加入大黃繼續煎煮沸騰幾次,取出藥液並去除藥渣。再加入消炎藥,分三次服用。忌食蕪荑子。

藍青汁(三升),黃連(八兩),黃柏(四兩),白朮(三兩),地榆(二兩),地膚子(二兩),阿膠(五分炙),烏梅肉(三兩)

白話文:

藍靛汁(三升) 黃連(400克) 黃柏(200克) 白朮(150克) 地榆(100克) 地膚子(100克) 阿膠(25克,炙用) 烏梅肉(150克)

上八味下篩,用藍汁和微火上煎,為丸如杏仁大,飲服三丸,日再,七月七日合之良,當並手丸之。忌豬肉冷水桃李雀肉等。

白話文:

將上方的八種藥材過篩後,用藍靛汁和在藥粉中,用小火煎煮製成杏仁大小的丸劑。每天服用三次,每次三丸。最好在農曆七月七日當天開始服藥,同時要握著藥丸服用。服用期間禁止食用豬肉、冷水、桃子、李子、雀肉等。

又療中焦虛寒,四肢不可舉動,多汗洞痢方。

灸大橫隨年壯大橫俠臍旁行相去兩邊各兩寸五分(刪繁同出第二七卷中)

白話文:

這也治療中焦虛寒,導致四肢無力,多汗和腹瀉的症狀。

灸法是在大橫穴施灸,這個穴位位於肚臍兩側各兩寸五分的位置,按照患者的年齡來確定灸的壯數。

2. 下焦熱方六首

刪繁論曰:下焦如瀆,(瀆者如溝水決泄也)起胃下管,別迴腸,注於膀胱而滲入焉,故水穀常並居於胃中,成糟粕而俱下於大腸,主足陽明,灌滲津液,合膀胱主出不主入,別於清濁,主肝腎之病也,若實則大小便不通利,氣逆不續,吐嘔不禁,故曰走哺,若虛則大小便不止,津液氣絕,人飲酒亦入胃,谷未熟而小便獨先下者,何也,蓋酒者熟谷之液也,其氣悍以滑,故後谷入而先谷出也,所以熱則瀉於肝,寒則補於腎。(千金同)

又療下焦熱,大小便俱不通,柴胡通塞湯方。

白話文:

《刪繁論》中說:下焦就像一條水溝,從胃部以下,分開了小腸和大腸,連接著膀胱並滲入其中。因此,水和食物總是同時存在於胃中,形成糟粕後同時排入大腸。下焦主控足陽明經,負責灌溉和滲透津液。它與膀胱相配合,主導排泄而不是吸收,區別清澈和混濁,主治肝腎疾病。

如果下焦實熱,就會導致小便和大便不通暢,氣息逆亂,嘔吐不止。因此,稱為「走哺」。如果下焦虛寒,就會導致小便和大便失禁,津液氣絕。

人喝了酒後,酒會進入胃中。但如果穀物還沒有完全消化,而小便卻先排出,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酒是經過發酵的穀物液體,它的氣味辛辣而流暢,所以後進入的穀物會推動先進入的穀物排出。因此,熱症會導致瀉泄入肝,寒症會導致補益入腎。(引用自《千金要方》)

柴胡(三兩),黃芩(三兩),橘皮(三兩),澤瀉(三兩),梔子仁(四兩),石膏(六兩),羚羊角(三兩炙),生地黃(一升),芒硝(三兩),香豉(一升)

白話文:

柴胡(150克),黃芩(150克),橘皮(150克),澤瀉(150克),梔子仁(200克),石膏(300克),羚羊角(150克,炙用),生地黃(500克),芒硝(150克),香豉(500克)

上十味切,以水一斗,煮九味,取三升,去滓,下芒硝,分三服。忌蕪荑。(千金同)

又療下焦熱,氣逆不續,吐嘔不禁,名曰走哺,止嘔人參湯方。

白話文:

將前面十味藥材切片,用水一斗煮其中九味,直到水量剩三升,過濾去除渣滓,加入芒硝,分成三份服用。忌食蕪荑果。

人參,生蘆根,梔子仁,葳蕤,黃芩,知母,茯苓(各三兩),白朮(四兩),石膏(八兩)橘皮(四兩)

白話文:

人參、生蘆根、梔子仁、葳蕤、黃芩、知母、茯苓(各120克) 白朮(160克) 石膏(320克) 橘皮(160克)

上十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忌桃李雀肉醋等。(千金同)

又療走哺不止,或嘔噎,熱氣衝心滿悶,香豉湯方。

白話文:

將以下的藥材十味切好,用九升水煎煮,煎至剩三升藥汁,過濾掉藥渣,分三次服用。忌食桃子、李子、麻雀肉和醋等。

另外治療不停打嗝,或者嘔吐、噎住,以及熱氣上沖導致心胸滿悶,使用香豉湯方。

香豉(一升),生地黃(一升),白朮(三兩),甘草(二兩炙),竹葉(一升),石膏(八兩),茯苓(三兩),蔥白(一升)

白話文:

香菜(一升) 生地黃(一升) 白朮(三兩) 炙甘草(二兩) 竹葉(一升) 石膏(八兩) 茯苓(三兩) 蔥白(一升)

上八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五合,去滓,分三服,須利下,如芒硝三兩。忌蕪荑海藻菘菜桃李雀肉酢物等。

又療下焦熱,毒痢血如鵝鴨肝不止,升麻湯方。

白話文:

將上述八種藥材切片,用七升水煮沸,取二升半藥液,去除藥渣,分三次服用。服用時需要喝瀉藥,例如服用三兩芒硝。忌食蕪荑、海藻、菘菜、桃李果、雀肉和酸醋等食物。

升麻(三兩),犀角(三兩屑),地榆(四兩炙),絳草(三兩),蘘荷根(四兩),黃芩(三兩),芭蕉根(切一升),桔梗(三兩),梔子仁(三七枚)

白話文:

升麻(150 克),犀角(150 克粉末),地榆(200 克烘烤過),絳草(150 克),蘘荷根(200 克),黃芩(150 克),芭蕉根(切碎,約 1 升),桔梗(150 克),梔子仁(37 枚)

上九物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忌豬肉。(出第四卷中)

千金療下焦熱,或痢下膿血,煩悶恍惚,赤石脂湯方。

白話文:

將藥材切成細小的九種,用九升水煎煮,直到剩下三升藥汁,過濾掉藥渣,分三次服用。忌食豬肉。

這是一個治療下焦熱症,或者痢疾伴有膿血、心煩意亂、精神恍惚的處方,名為赤石脂湯。

赤石脂(八兩),烏梅肉(二十枚),梔子仁(十四枚),白朮(三兩),乾薑(二兩),廩米(一升),升麻(三兩)

白話文:

赤石脂(400 克) 烏梅肉(20 枚) 梔子仁(14 枚) 白朮(150 克) 乾薑(100 克) 糙米(1 公升) 升麻(150 克)

上七味切,以水一斗,煮米取熟,去米取七升,下諸藥,煮取二升五合,去滓,分三服。忌桃李雀肉等。(刪繁同)

白話文:

將上述七味藥材切片,加入一斗水,放入米煮熟,取出七升的米湯,再放入藥材,煮到剩二升五合,去除藥渣,分三份服用。忌食桃子、李子、麻雀肉等。

又療下焦熱,毒痢魚腦,雜痢鮮血,臍下少腹絞痛不可忍,欲痢不出,香豉湯方。

白話文:

還能治療下半身發熱,中毒引起的痢疾、由各種原因引起的痢疾,導致鮮血排出,臍下和小腹疼痛難耐,想要排便卻排不出來,香豉湯的藥方如下:

香豉(一升),梔子(四兩),薤白(一升),黃連(三兩),黃柏(三兩),黃芩(四兩),地榆(四兩炙),白朮(三兩),茜根(三兩)

上九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忌豬肉冷水桃李雀肉等。(刪繁同出第二十卷中)

白話文:

香豉(一公斤) 梔子(200 克) 薤白(一公斤) 黃連(150 克) 黃柏(150 克) 黃芩(200 克) 地榆(200 克,烤焦) 白朮(150 克) 茜根(150 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