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燾

《外臺秘要》~ 卷第三 (4)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 (4)

1. 天行病發汗等方四十二首

上十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日三。忌生蔥、生菜、鯉魚、海藻、菘菜、莧菜、蕪荑。(一方有生天門冬、生地黃各切一升)

《千金》療天行熱病五六日以上。宜服苦參湯方。

苦參(三兩),黃芩(二兩),生地黃(八兩)

上三味,切,以水八升,煎至二升,去滓,溫服半升,日再。忌蕪荑。(出第九卷中)

又凝雪湯,療天行毒病七八日,熱積胸中,煩亂欲死,起死㩉湯方。

芫花(一升)

上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漬故布薄胸上,不過再三薄,熱則除,當溫四肢護厥逆也。(張文仲、《備急》、《古今錄驗》、《深師》、《範汪》並同。出第十卷中。通按:㩉音臘,折也,推也,又折也。以故布折方,漬而答胸上也)

《千金翼》療天行脈浮緊,無汗而發熱,其身疼痛,八九日不解,其表證續在,此當發其汗,服藥已微除,發煩目瞑,劇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陽氣重故也。宜服麻黃湯方。(《千金翼》不療天行)

麻黃(三兩去節),桂心(二兩),甘草(一兩炙),杏仁(七十枚去尖、皮、兩仁)

上四味,切,以水九升,先煎麻黃減二升,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二升半,分服八合,取汗,不須飲粥,投此湯易得汗。忌菘菜、海藻、生蔥。(《深師》同。出第九卷中,此張仲景《傷寒論》方)

崔氏療時行數日而大下,熱痢時作,白通諸藥多不得止,吾思舊方多療傷寒後下痢耳,未有尚在數日,便兼除熱止下者也,四順湯熱,白通苦溫,故吾思作此湯,以救數十人,兼主傷寒。黃連龍骨湯方。

黃連(三兩止利除熱),黃柏(三兩止利除熱),熟艾(如雞子一枚除熱毒止利),龍骨(二兩止利除熱)

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無不斷者。忌豬肉、冷水。

又其年時行四五日,大下後或不下,皆患心中結滿,兩脅痞塞,胸中氣急,厥逆欲絕,心胸高起,手不得近,不過二三日,輒便死歿,諸醫用瀉心湯,余用大小陷胸湯,並不得療。重思此或是下後虛逆,而氣已不理,而毒復上攻,毒氣相搏,結於胸中,縱不下者,毒已入胃,胃中不通,毒還衝上,復搏於氣,氣毒相激,故致此病。療之當先理其氣,次下諸疾,思與增損理中丸方。

人參(二兩),白朮(二兩),甘草(二兩炙),乾薑(六分炮),栝蔞根(二兩),枳實(四枚),茯苓(二兩),牡蠣(二兩熬)

上八味,末之,以蜜和為丸。服如彈子一丸,熟水下,不歇復服。余時用此,效的神速,下喉即折,續復與之,不過服五六丸,胸中豁然矣,用藥之速,未嘗見此。然渴者當加栝蔞,不渴除之;下者當加牡蠣,不下勿用。余因以告領軍韓康伯,右衛毛仲祖,光祿王道豫,靈臺郎顧君苗,著作商仲堪諸人,並悉用之,咸嘆其應速。

白話文:

天行病發汗等方四十二首

這個方子用十種藥材切碎後,加入九升水煮到剩三升,分成三次溫服,每天三次。服用期間忌吃生蔥、生菜、鯉魚、海藻、菘菜、莧菜、蕪荑。(另一個方子會加入切碎的一升生天門冬和生地黃)

《千金方》記載,治療天行熱病五六天以上的病症,適合服用苦參湯。

苦參三兩、黃芩二兩、生地黃八兩。

將這三種藥材切碎,加入八升水煮到剩二升,去除藥渣後,溫服半升,一天兩次。忌吃蕪荑。

另外,凝雪湯可以用來治療天行毒病七八天,熱邪積聚在胸中,導致煩躁不安、瀕臨死亡的病症,這是一個起死回生的方子。

芫花一升。

將一升芫花加入三升水煮到剩一升半,用布浸泡藥液後敷在胸口,敷兩三次,熱就會消退,同時要注意溫暖四肢,防止手腳冰冷。

《千金翼方》記載,治療天行病脈象浮緊、無汗發熱、身體疼痛,八九天無法痊癒,表證還在的情況,應該發汗。如果服用其他藥物後病情稍微減輕,但又出現煩躁、眼睛昏花的症狀,嚴重時會流鼻血,流鼻血後病情就會好轉。這是因為體內陽氣太盛的緣故。此時適合服用麻黃湯。

麻黃三兩(去節)、桂心二兩、炙甘草一兩、杏仁七十枚(去尖和皮,用裡面的兩仁)。

將這四種藥材切碎,加入九升水,先煮麻黃到水量減少二升,撈出上面的泡沫,再加入其他藥材煮到剩二升半,分兩次服用,每次八合,服用後會出汗,不需要喝粥。服用此湯容易出汗。忌吃菘菜、海藻、生蔥。

崔氏治療時行病幾天後出現嚴重腹瀉,時常發熱拉痢疾,用白通湯等藥物都無法止瀉。我考慮到以前的方子大多是治療傷寒後腹瀉的,沒有治療正在發病且能同時退熱止瀉的方子。白通湯性苦溫,而我現在要做的這個方子能同時退熱止瀉,用來救治了不少人,也可以治療傷寒。這個方子是黃連龍骨湯。

黃連三兩(止瀉除熱)、黃柏三兩(止瀉除熱)、熟艾如雞蛋大小(除熱毒止瀉)、龍骨二兩(止瀉除熱)。

將這四種藥材切碎,加入六升水煮到剩二升半,分三次服用,大多都能痊癒。忌吃豬肉、冷水。

此外,還有一種時行病,發病四五天後,出現嚴重腹瀉,或者腹瀉後不再拉,都會感到胸口脹滿,兩脅脹痛,胸悶氣急,氣血逆亂、快要昏厥,胸部高聳、不能讓人靠近,病情往往在兩三天內就導致死亡。很多醫生用瀉心湯治療,我用了大陷胸湯和小陷胸湯也沒有效果。我仔細思考,認為這可能是腹瀉後體虛導致氣機逆亂,毒邪上攻,毒氣與氣相搏,積聚在胸中,即使不腹瀉,毒邪也已經進入胃,胃氣不通,毒邪又往上衝,再次與氣相搏,導致這種疾病。治療時應該先理順氣機,再治療其他疾病,考慮後決定用加減理中丸。

人參二兩、白朮二兩、炙甘草二兩、炮乾薑六分、栝蔞根二兩、枳實四枚、茯苓二兩、熬牡蠣二兩。

將這八種藥材研成粉末,用蜂蜜調成丸子,像彈珠大小。每次服用一丸,用熱水送服,不停地服用。我曾經用這個方子,效果非常快,藥丸一下肚,病情就有所好轉,接著繼續服用,不超過五六丸,胸中的不適感就消失了,用藥見效之快,從未見過。如果口渴,可以加栝蔞,不渴就去掉;如果腹瀉,可以加牡蠣,不腹瀉就不用加。我把這個方子告訴領軍韓康伯、右衛毛仲祖、光祿王道豫、靈臺郎顧君苗、著作商仲堪等人,他們用了之後都驚嘆於它的快速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