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燾

《外臺秘要》~ 卷第六 (6)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六 (6)

1. 三焦脈病論二首

刪繁論曰:夫三焦者,一名三關也,上焦名三管,反射中焦名霍亂。下焦名走哺,合而為一,有名無形,主五臟六腑往還神道,周身貫體,可聞不可見,和利精氣決通水道息氣脾胃之間,不可不知也,凡上焦三管反射者,通三焦名中清之腑也,別號玉海水道出屬膀胱合者雖合而不同,上中下三焦同號為孤之腑也,而營出中焦,衛出上焦。

(營者是絡脈之氣道衛者是經脈之氣道也)上焦如霧,(霧者霏霏起上也)起於胃上管並咽以上,貫膈布胸中,走腋,循足太陰之分而行還注手陽明,上至舌,下注足陽明,常以營衛俱行於陽二十五度,行陰亦二十五度為一周,日夜五十周身,周而復始,大會於手太陰,手少陽也,主心肺之病,內而不出,人有熱則飲食下胃,其氣未定,汗則出,或出於面,或出於背,或出於身手,皆不循衛氣之道而出,蓋外傷於風內開腠理,毛蒸理泄,衛氣走之,故不得循其道,此氣剽悍滑疾,見開而出,故不得其道,名曰:漏泄。

其病則肘掌痛,食先吐而後下,氣不續胸膈間厭悶,所以飲食先吐而後下也,寒則精神不守,泄下便利,語聲不出,若實則上絕於心若虛則引氣於肺。(出第四卷中千金同)

千金論曰:三焦病者腹脹氣滿,少腹尤堅,不得小便窘急,溢則為水,留則為脹,候在足太陽之外,大絡在太陽少陽之間,亦見於脈,取委陽少腹病腫痛,不得小便,邪在三焦,約取太陽大絡,視其結脈,與厥陰小絡結而血者,三焦脹者,氣滿在皮膚,殼殼然而不堅手少陽之脈,是動則病耳聾,煇煇焞焞,嗌腫喉痹是主氣所生病者,汗出,目銳眥痛,頰痛,耳後肩臑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用為此諸病。

寒則留之,熱則疾之陷下則灸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盛者人迎一倍於寸口虛者人迎反小於寸口。(出第二十卷中)

白話文:

三焦這個概念,又稱為三關,上焦叫做三管,它對應中焦時會產生霍亂的現象,下焦則叫做走哺。這三者合起來為一體,是個有名無形的系統,主管五臟六腑的氣機運行,就像神經通道一樣貫穿全身,可以感受到它的作用但看不見。它負責協調精氣的運作、疏通水道、調節呼吸,以及維持脾胃的功能,這是不可不知的。凡是上焦的三管發生異常而影響到其他地方時,這都屬於三焦,可以說是人體內一個清淨的「腑」。它還有個別名叫玉海,是水道的出處,與膀胱相連,但它們的運行方式不同。雖然上中下三焦都叫做「腑」,但它們的功能各有側重。營氣出自中焦,衛氣則出自上焦。

(營氣是絡脈的氣,衛氣是經脈的氣)上焦就像霧氣一樣,(霧氣是向上飄散的)它從胃的上口開始,向上通過咽喉,穿過橫膈膜,散布在胸腔中,並延伸到腋下,沿著足太陰經的路線運行,再回到手陽明經,上至舌頭,下至足陽明經。營氣和衛氣通常一起在陽經運行二十五度,在陰經也運行二十五度,這樣循環一周,晝夜共循環五十周,周而復始,最後會合於手太陰經和手少陽經。上焦主要掌管心肺疾病,其病症多為內發而不外顯。當人體發熱時,吃進去的食物雖然進入胃裡,但氣機尚未穩定,如果出汗,可能會從臉部、背部,或是身體和手腳等處冒出,這些都不是循著衛氣正常的路線排出的。這是因為外感風邪導致毛孔張開,使汗液過度蒸發,衛氣也因此離開正常軌道。這種氣剽悍且滑動快速,一旦毛孔張開就會外洩,因此不能循正常路徑運行,這種情況稱為「漏泄」。

這種病症的表現包括:肘關節和手掌疼痛、進食後先吐後洩、氣息不順暢、胸膈間感到悶脹。這是因為飲食進去後先吐出,然後才下行的緣故。如果體內虛寒,則會精神不振、腹瀉、小便頻繁、說不出話;如果體內實熱,則會導致心臟功能衰竭;如果體內虛弱,則會導致肺部呼吸困難。(以上出自《千金方》第四卷)

《千金方》中提到:三焦有病時,會出現腹脹、氣滿,特別是小腹更加堅硬,小便不暢或頻尿,嚴重時可能造成水腫。如果水分滯留體內,則會導致腹脹。這種病症的病位在足太陽經之外,而主要脈絡則在太陽和少陽經之間,也可以在脈象上觀察到。治療時可以取委陽穴。若小腹腫痛、小便困難,則表示邪氣在三焦。可以取足太陽經的大絡脈,觀察是否有脈結的現象。如果脈絡與足厥陰經的小絡脈交錯而有血結,則表示三焦脹滿,這是因為氣積聚在皮膚表面,摸起來雖然脹,但不堅硬。手少陽經出現異常,則會導致耳聾,以及出現耳鳴、喉嚨腫痛等症狀。這些症狀都是因為氣機不順所引起的。三焦疾病還可能導致出汗、眼角疼痛、臉頰疼痛、耳朵後面、肩膀、手臂、手肘外側等部位疼痛,以及小指和無名指功能受限。

寒症要讓它慢慢消散,熱症要趕快疏洩,如果邪氣下陷則可以針灸來治療。若情況不嚴重也不虛弱,則可以按照經絡取穴來治療;如果脈象強盛,則人迎脈的跳動比寸口脈強一倍;如果脈象虛弱,則人迎脈的跳動比寸口脈微弱。(以上出自《千金方》第二十卷)

2. 上焦熱及寒吐痢腸鳴短氣方九首

刪繁療上焦實熱,飲食下胃,其氣未定,汗出面背身中皆熱,名曰漏氣,通脈瀉熱,澤瀉湯方。

澤瀉(二兩),生地骨皮(五兩),甘草(一兩炙),半夏(二兩洗),石膏(八兩),柴胡(三兩),茯苓(三兩),生薑(三兩),竹葉(切五合),人參(二兩),桂心(一兩),蓴心(一升)

上十二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忌海藻菘菜羊肉餳醋生蔥。(千金同)

又療上焦熱,腹滿而不欲食,或食先吐而後下肘脅攣痛,麥門冬理中湯方。

生麥門冬(一升),生薑(四兩),白朮(五兩),甘草(二兩炙),人參(三兩),茯苓(二兩),橘皮(三兩),竹茹(一升),生薑根(一升),蓴心(五合),葳蕤(三兩),廩粟(一升)

上十二味切,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忌海藻菘菜大醋桃李雀肉等。(千金同)

又療上焦氣不續,胸膈間厭悶,所以飲食先吐而後下,半夏理中續膈破寒湯方。

半夏(半升制),生薑(四兩),麻黃(三兩去節),前胡(三兩),澤瀉(三兩),竹葉(一升),細辛(三兩),枳實(三兩炙),杏仁(三兩去皮尖)

上九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忌羊肉餳生菜等物。

又療上焦熱,牽肘攣心痛,喘咳短氣,動而好唾潤肺止心痛大棗湯方。

大棗(三十枚),杏仁(三兩去皮尖),人參(三兩),紫菀(二兩),葳蕤(三兩),麥門冬(三兩去心),百部(三兩),通草(三兩),石膏(八兩),五味子(一兩),羊腎(三枚去膏),麻黃(三兩去節)

上十二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二升五合,去滓,下蜜三合,生薑汁三合,淡竹瀝三合,更上火煎取三升,分三服。

又療上焦虛寒,精神不守,泄下便利,語聲不出,茯苓安心湯方。

茯苓(三兩),人參(三兩),乾薑(三兩),桂心(一兩),遠志皮(三兩),甘草(二兩炙)

上六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忌生蔥醋物海藻菘菜等物。

又療上焦虛寒,腸鳴下利,心下痞堅,半夏瀉心湯方。

半夏(五兩洗),黃芩(三兩),甘草(三兩炙),人參(三兩),乾薑(三兩),黃連(一兩),桂心(三兩)

上七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忌海藻菘菜餳羊肉生蔥豬肉冷水。(此仲景半夏瀉心湯方本無桂心有大棗十二枚出第四卷中)

千金療上焦虛寒,短氣語聲不出,黃耆理中湯方。

黃耆(二兩),桂心(二兩),丹參(四兩一作人參),桔梗(三兩),乾薑(三兩),五味子(三兩),茯苓(三兩),甘草(三兩炙),杏仁(四兩去皮尖),芎藭(二兩)

上十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絞去滓,溫分三服。忌海藻菘菜豬肉生蔥大醋。(刪繁同)

又療上焦冷,下痢,腹內不安,食好注下,黃連丸方。

黃連(八兩),乾薑(四兩),櫸皮(三兩),烏梅肉(八兩),附子(四兩炮),桂心(一兩),芎藭(三兩),黃柏(三兩),阿膠(四兩炙)

上九味末之,白蜜和為丸,如梧子大,飲下二十丸,加至三十丸。忌豬肉冷水生蔥等。(刪繁同)

又療上焦閉塞乾嘔,嘔而不出,熱少冷多,好吐白沫清涎吞酸,厚朴湯方。

厚朴(四兩炙),吳茱萸(五合),人參(三兩),茯苓(四兩),桔梗(三兩),生薑(八兩),玄參(三兩),芎藭(四兩),白朮(四兩),附子(三兩),橘皮(三兩去赤脈)

上十一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絞去滓,分三服。忌豬肉桃李雀肉大醋。(刪繁同出第二十卷中)

白話文:

上焦熱及寒導致嘔吐、腹瀉、腸鳴、呼吸短促的九個方劑

針對上焦實熱,飲食進入胃部後,氣機尚未穩定,出現汗出、面部、背部、身體都發熱的情況,稱作「漏氣」。治療此症,應疏通血脈、瀉除熱邪,使用澤瀉湯。

澤瀉二兩,生地骨皮五兩,炙甘草一兩,洗半夏二兩,石膏八兩,柴胡三兩,茯苓三兩,生薑三兩,切碎的竹葉五合,人參二兩,桂心一兩,蓴菜嫩葉一升。

以上十二味藥切碎,用水一斗煎煮,取三升,分三次服用。忌食海藻、菘菜、羊肉、飴糖、醋、生蔥。(與《千金方》相同)

又一治療上焦熱的方劑,症狀為腹脹不想吃東西,或吃東西後先吐再瀉,肘脅處抽痛,使用麥門冬理中湯。

生麥門冬一升,生薑四兩,白朮五兩,炙甘草二兩,人參三兩,茯苓二兩,橘皮三兩,竹茹一升,生薑根一升,蓴菜嫩葉五合,葳蕤三兩,小米一升。

以上十二味藥切碎,用水一斗五升煎煮,取三升,分三次服用。忌食海藻、菘菜、大醋、桃子、李子、雀肉等。(與《千金方》相同)

又一治療上焦氣息不順暢,胸膈間感到悶悶不樂,所以飲食後會先吐再瀉的方劑,使用半夏理中續膈破寒湯。

製半夏半升,生薑四兩,去節的麻黃三兩,前胡三兩,澤瀉三兩,竹葉一升,細辛三兩,炙枳實三兩,去皮尖的杏仁三兩。

以上九味藥切碎,用水九升煎煮,取三升,去藥渣,分三次服用。忌食羊肉、飴糖、生菜等物。

又一治療上焦熱,導致牽引肘部、心痛、喘咳、呼吸短促,活動時喜歡吐唾液的方劑,可以潤肺止心痛,使用大棗湯。

大棗三十枚,去皮尖的杏仁三兩,人參三兩,紫菀二兩,葳蕤三兩,去心的麥門冬三兩,百部三兩,通草三兩,石膏八兩,五味子一兩,去油的羊腎三枚,去節的麻黃三兩。

以上十二味藥切碎,用水一斗煎煮,取二升五合,去藥渣,加入蜂蜜三合、生薑汁三合、淡竹瀝三合,再用火煎煮,取三升,分三次服用。

又一治療上焦虛寒,精神不振,大便泄瀉,說話聲音微弱的方劑,使用茯苓安心湯。

茯苓三兩,人參三兩,乾薑三兩,桂心一兩,遠志皮三兩,炙甘草二兩。

以上六味藥切碎,用水九升煎煮,取三升,去藥渣,分三次服用。忌食生蔥、醋、海藻、菘菜等物。

又一治療上焦虛寒,腸鳴腹瀉,心下痞滿堅硬的方劑,使用半夏瀉心湯。

洗半夏五兩,黃芩三兩,炙甘草三兩,人參三兩,乾薑三兩,黃連一兩,桂心三兩。

以上七味藥,用水九升煎煮,取三升,去藥渣,分三次服用。忌食海藻、菘菜、飴糖、羊肉、生蔥、豬肉、冷水。(此為仲景《半夏瀉心湯》,原方無桂心,有大棗十二枚,出自第四卷中。)

《千金方》記載治療上焦虛寒,呼吸短促、說話聲音微弱的方劑,使用黃耆理中湯。

黃耆二兩,桂心二兩,丹參四兩(一說用人參),桔梗三兩,乾薑三兩,五味子三兩,茯苓三兩,炙甘草三兩,去皮尖的杏仁四兩,芎藭二兩。

以上十味藥切碎,用水九升煎煮,取三升,濾去藥渣,溫服,分三次服用。忌食海藻、菘菜、豬肉、生蔥、大醋。(與《刪繁方》相同)

又一治療上焦寒冷,導致腹瀉,腹內不安,吃東西後容易腹瀉的方劑,使用黃連丸。

黃連八兩,乾薑四兩,櫸樹皮三兩,烏梅肉八兩,炮附子四兩,桂心一兩,芎藭三兩,黃柏三兩,炙阿膠四兩。

以上九味藥研磨成粉末,用白蜜調和製成藥丸,如梧桐子般大小,每次用飲水送服二十丸,可加至三十丸。忌食豬肉、冷水、生蔥等。(與《刪繁方》相同)

又一治療上焦閉塞乾嘔,想吐卻吐不出來,熱象少、寒象多,喜歡吐出白沫清涎,吞酸的方劑,使用厚朴湯。

炙厚朴四兩,吳茱萸五合,人參三兩,茯苓四兩,桔梗三兩,生薑八兩,玄參三兩,芎藭四兩,白朮四兩,附子三兩,去赤脈的橘皮三兩。

以上十一味藥切碎,用水九升煎煮,取三升,濾去藥渣,分三次服用。忌食豬肉、桃子、李子、雀肉、大醋。(與《刪繁方》相同,出自第二十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