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燾

《外臺秘要》~ 卷第二十七 (7)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七 (7)

1. 勞淋方三首

病源勞淋者,謂勞傷腎氣而生熱成淋也,腎氣通於陰,其狀尿留莖內,數起不出,引少腹痛,小便不利,勞倦即發也。(出第十四卷中)

千金夫勞淋之為病,勞倦即發,痛引氣衝,灸之方。

灸足太陰百壯,在內踝上三寸,三報之,療與氣淋同。

又療五勞七傷,八風十二痹以為淋,勞結為血淋,熱結為肉淋,小便不通,莖中痛,及少腹急痛,不可忍者方。

滑石(三分),王不留行,冬葵子,車前子,桂心,甘遂,通草(各二分),石葦(四分去毛)

上八味搗篩為散,以麻子粥五合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尿清瘥。(並出第二十一卷中)

古今錄驗療石淋勞淋熱淋,小便不利,胞中滿急痛,石葦散方。

通草(二兩),石葦(二兩去毛),王不留行(一兩),滑石(二兩),甘草炙,當歸(各二兩),白朮,瞿麥,芍藥,葵子(各三兩)

上十味搗篩為散,先食以麥粥清服方寸匕,日三服。(出第二十六卷中)

白話文:

勞淋的病因 所謂的「勞淋」,是因為過度勞累損傷腎氣,導致體內生熱而形成的淋症。腎氣與陰部相通,這種病症的表現是尿液滯留在陰莖內,頻繁想尿卻尿不出來,並牽引著小腹疼痛,小便不順暢,只要勞累就會發作。

治療勞淋的方法 「千金方」認為,勞淋這種病,勞累就會發作,疼痛會牽引著氣往上衝,用艾灸來治療的方法如下: 在足太陰經的穴位(內踝上三寸處)艾灸一百壯,分三次進行,這個方法可以治療與氣淋相同的症狀。

其他治療方法 另外,對於因五勞七傷、八風十二痺而引起的淋症,以及因過勞導致血淋、因熱導致肉淋,小便不通暢,陰莖中疼痛,以及小腹急痛到無法忍受的症狀,有以下藥方:

滑石(三分)、王不留行、冬葵子、車前子、桂心、甘遂、通草(各二分)、石葦(四分,去除毛)。 將以上八味藥材搗碎篩成散劑,用五合的麻子粥調和服用一勺(方寸匕),每天服用三次,小便清澈後就會痊癒。

石淋、勞淋、熱淋的治療 古代和現代的驗方記載,對於治療石淋、勞淋、熱淋,小便不順暢,膀胱脹滿、疼痛的症狀,有以下「石葦散」的藥方: 通草(二兩)、石葦(二兩,去除毛)、王不留行(一兩)、滑石(二兩)、炙甘草、當歸(各二兩)、白朮、瞿麥、芍藥、葵子(各三兩)。 將以上十味藥材搗碎篩成散劑,先吃飯,再用麥粥送服一勺(方寸匕),每天服用三次。

2. 氣淋方五首

病源氣淋者,腎虛膀胱熱氣脹所為也,膀胱與腎為表裡,膀胱熱,熱氣流入胞,熱則生實,令胞內氣脹,則少腹滿,腎氣不能制其小便,故成淋耳,其狀膀胱小便皆滿,尿澀常有餘瀝是也,亦曰氣癃,診其少陰脈數者,男子則氣淋。(出第十四卷中)

千金療氣淋方。

灸關元五十壯。

又方

挾玉泉相去一寸半,灸三十壯。

又方

水三升,煮豉一升,一沸去滓,納鹽一合,頓服之。

又方

搗葵子末,湯和服方寸匕。

又方

空腹單茹蜀葵一滿口。

白話文:

氣淋這種病,病因是腎虛和膀胱有熱氣腫脹所造成的。膀胱和腎臟是互為表裡的關係,當膀胱有熱,熱氣就會流入膀胱,熱就會產生實邪,使得膀胱內氣體脹滿,導致下腹部脹滿。腎氣如果無法控制小便,就會形成淋病。這種病症的表現是膀胱和小便都脹滿,排尿不順暢,常常會有尿液殘留,也叫做「氣癃」。診斷時如果發現少陰脈搏數快,如果是男性,就是氣淋。

以下是《千金方》中治療氣淋的方子:

灸關元穴五十壯。

另一個方子:

在玉泉穴旁邊一寸半的地方,灸三十壯。

另一個方子:

用水三升,煮豆豉一升,煮滾一次後去除豆豉渣,加入鹽一合,一次全部喝下。

另一個方子:

把葵子搗成粉末,用湯調和後服用,每次服用一方寸匕(古代量具)。

另一個方子:

空腹的時候,直接吃蜀葵一滿口。

3. 膏淋方二首

病源膏淋者,淋而有肥狀如膏,故謂之膏淋,亦曰肉淋,此腎虛不能制於肥液,故與小便俱出也。(出第十四卷中)

千金療膏淋方。

搗葎草汁三升,醋三合和,空腹頓服,當如大豆汁下,一名葛葎也。

又膏淋之為病,尿似膏自出,療之一如氣淋也。(並出第二十一卷中)

白話文:

膏淋這種病,是因為小便時排出像油脂一樣肥厚的東西,所以叫做膏淋,也叫做肉淋。這是因為腎虛,無法控制體內的脂液,導致它隨著小便一起排出。(出自第十四卷中)

《千金方》治療膏淋的藥方:

將葎草搗爛取汁三升,加入醋三合調和,在空腹時一次喝完,喝下後會像大豆汁一樣排出。葎草又名葛葎。

另外,膏淋這種病,小便像油脂一樣自行流出,治療方法和氣淋一樣。(出自第二十一卷中)

4. 許仁則淋方二首

許仁則療小便淋澀方,此病有數種,有石淋,有熱淋,有氣淋,氣淋者,氣壅塞,小便不通,遂成氣淋,此病自須依前療水氣法,石淋者,緣先服石,石氣不散,壅遏生熱,故成石淋,熱淋者,體氣生熱,更緣食飲將息傷熱,熱氣灼灼,遂成熱淋,更無餘候,但若體氣熱,小便澀,出處酸灑,宜依後瞿麥等六味湯,大蟲魄等五味散,三淋俱服之方。

瞿麥穗(三兩),冬葵子(一升),榆白皮(切一升),桑根皮(六兩),白茅根(切一升),石葦(四兩去毛)

上藥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每服如人行十里久,服三五劑後,宜合大蟲魄五味散服佳。

又方

大蟲魄(六兩),石葦(三兩去毛),瞿麥穗(四兩),冬葵子(一升),茯苓(六兩)

上藥搗篩為散,煮桑白皮作飲子,初服一方寸匕,日再服,稍加至三匕。忌酢物。(吳升同出下卷中)

白話文:

許仁則治療小便淋澀的藥方,這種病有好幾種,有石淋、熱淋和氣淋。氣淋是因為氣不順暢,小便排不出來,因而形成氣淋。這種病需要按照之前治療水腫的方法處理。石淋是因為之前服用了含有礦物成分的藥物,礦物氣滯留在體內無法散去,鬱積產生熱,所以形成石淋。熱淋則是因為體內產生熱氣,加上飲食和生活習慣不注意,導致熱氣旺盛,灼熱小便,因此形成熱淋。除了這些,沒有其他的症狀。但如果體內有熱氣,小便不順暢,排尿時感到酸痛,就應該服用後面的瞿麥等六味湯,以及大蟲魄等五味散,這兩種藥方可以同時治療三種淋病。

瞿麥穗(三兩),冬葵子(一升),榆樹白皮(切碎一升),桑樹根皮(六兩),白茅根(切碎一升),石葦(四兩,去除毛)

以上藥材切碎,加水一斗(約十升)煮,取三升藥汁,去除藥渣,分三次溫服。每次服用後,大約走十里路的時間才再服用。服用三到五劑後,可以配合服用大蟲魄五味散,效果更好。

另一個藥方:

大蟲魄(六兩),石葦(三兩,去除毛),瞿麥穗(四兩),冬葵子(一升),茯苓(六兩)

以上藥材搗成粉末,用煮過的桑白皮水送服。開始時服用一小匙,每天服用兩次,之後可以稍微增加到三小匙。服用期間忌食酸性食物。(這個藥方在《吳升》的下卷中也有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