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臺秘要》~ 卷第二十四 (18)
卷第二十四 (18)
1. 癰疽發背雜療方二十六首
又凡發背為癰疽,已潰未潰者方。
以香豉三升,少與水和,熟搗成強泥,可腫作餅,厚三分,已有孔勿覆孔,可腫上布豉餅,艾列其上灸其豉,使溫溫熱而已,勿令破肉也其熱痛急易之,癰疽當減便得安,或一日二日灸之。若先有瘡孔,孔中汁出即差。(備急文仲並翼同)
又癰腫發背初作,及經十日以上,腫勢焮熱,毒氣猛盛,日夜疼痛,百藥不治者方。
毈叚雞子(一枚),新出狗屎(如雞子大)
上二味攪令調和,微火熬之,今稀稠得所,捻作餅子,腫頭堅處貼之,以紙貼上,以綿抹之,時時看之,覺餅子熱即易,勿令動轉及歇氣,經一夜定,其多日患者,三日貼一度瘥止。(謹按千金論曰此方穢惡不可施於貴勝然其愈疾一切諸方皆不及又自外諸方還復備員作儀注而已學者常當曉斯以備諸急云耳並出第二十三卷中)
千金翼諸癰腫發背,及癰癤已潰爛疼痛方。
蒸糜谷更遞熨之,當即愈。(一云薔薇谷更炙熨之)
又連翹五香湯,主一切惡核瘡腫方。
連翹,射干,升麻,獨活(各二兩),桑寄生(二兩),通草(二兩),大黃(三兩),丁香(一兩),青木香(二兩),沉香(二兩),薰陸香(二兩),麝香(三兩)
上十二味㕮咀,以水九升,煮減半,內竹瀝二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未瘥,中間常服佳。
又五香湯,主惡氣毒腫方。
沉香,青木香,丁香(各一兩),薰陸香(一兩),麝香(半兩)
上五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半,分三服。(集驗方用雞舌香一兩不用丁香出第二十四卷中)
崔氏療發背及諸瘡,久不瘥有效方。
先以甘草湯洗瘡,拭極干,乃嚼胡麻敷上,干即易,從旦至日西,去胡麻,乃取黃連末滑石末,中半相和,以敷瘡上,數數易,明日又依前敷胡麻及黃連等末,更不須洗瘡,不過六七日。即瘥。(必效備急同)
又連翹湯,療患瘡腫而渴方。
連翹,蜀升麻(各二兩),黃芩(三兩),枳實(二兩炙),干藍(三兩),芍藥(二兩),玄參(二兩),白蘞(二兩),甘草(二兩炙),羚羊角(屑二兩),通草(二兩),黃耆(二兩),大黃(三兩)
上十三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利一兩行後,更服去大黃干藍,即不利。忌海藻、菘菜。
又犀角飲子方。
犀角(三兩屑),羚羊角(三兩屑)
上二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渴即飲,盡更作之,時熱恐壞,懸著井底,甚妙。
又五香連翹湯,療惡瘡熱毒腫,恐惡毒氣入腹,兼取利以泄毒氣方。
連翹(三兩),蜀升麻(二兩),薰陸香(二兩),淡竹瀝(一升),麝香(一分研),青木香(二兩),丁香(一兩),獨活(二兩),寄生(三兩),射干(二兩),甘草(二兩),沉香(一兩),大黃(四兩水一升別漬),朴硝(二兩熬干別內)
白話文:
好的,
癰疽發背雜療方二十六首
針對已化膿或尚未化膿的背部癰疽
取三升豆豉,加少量水調和,搗爛成濃稠泥狀,做成厚約三分的餅狀。若患處已有孔洞,不要蓋住孔洞。將豆豉餅敷在患處腫脹的地方,再在豆豉餅上放艾草條,點燃艾草灸烤,保持溫熱即可,不要燙傷皮膚。當患處感到熱痛時就更換豆豉餅。癰疽會因此減輕,病痛得以緩解,可每日灸一到二次。如果患處已有瘡孔,孔中流出膿液,病就會好轉。(此方出自《備急文仲》和《翼》)
針對初期或發病十天以上,腫脹發熱、毒性強烈、日夜疼痛、各種藥物都無效的背部癰腫
取一個雞蛋(最好是剛產下的),以及一團如雞蛋大小的新鮮狗屎。
將兩者混合攪勻,用小火熬煮,直到濃稠度適中。將其捏成餅狀,貼在癰腫最硬的地方,再用紙覆蓋在藥餅上,用棉花輕輕抹平。不時觀察,當藥餅感到發熱時就更換,不要移動藥餅或讓它冷卻。這樣敷一夜,通常可以見效。對於病程較長的患者,可以三天敷一次,直到痊癒。(《千金要方》提到此方雖然不雅,但療效勝過其他藥方。其他藥方僅是備用,學者應了解此點以應對緊急情況,此方出自第二十三卷)
《千金翼》中治療各種癰腫發背以及已潰爛疼痛的癰癤的方子
將煮熟的稀粥,輪流交替地熨燙患處,很快就能痊癒。(一說是用薔薇的葉子烤熱熨燙)
連翹五香湯,治療各種惡性腫塊瘡腫的方子
連翹、射干、升麻、獨活(各二兩)、桑寄生(二兩)、通草(二兩)、大黃(三兩)、丁香(一兩)、青木香(二兩)、沉香(二兩)、薰陸香(二兩)、麝香(三兩)
將以上十二味藥材搗碎,加九升水煮至剩一半,加入竹瀝二升,再煮至剩三升,分三次服用。如果沒有痊癒,可以持續服用。
五香湯,治療惡性毒性腫塊的方子
沉香、青木香、丁香(各一兩)、薰陸香(一兩)、麝香(半兩)
將以上五味藥材切碎,加五升水煮至剩一升半,分三次服用。(《集驗方》使用雞舌香一兩,不使用丁香,出自第二十四卷)
崔氏治療背部癰瘡及其他久治不癒的瘡,效果顯著的方子
先用甘草湯清洗患處,徹底擦乾,然後將嚼爛的芝麻敷在患處,乾燥後更換。從早上到傍晚,去除芝麻。再將黃連粉和滑石粉以一半一半的比例混合,敷在患處,頻繁更換。第二天重複敷芝麻和黃連、滑石粉,不需要再清洗患處。通常六七天就能痊癒。(此方有效,出自《備急》)
連翹湯,治療瘡腫伴隨口渴的方子
連翹、蜀升麻(各二兩)、黃芩(三兩)、枳實(二兩,炙過)、干藍(三兩)、芍藥(二兩)、玄參(二兩)、白蘞(二兩)、甘草(二兩,炙過)、羚羊角(屑二兩)、通草(二兩)、黃耆(二兩)、大黃(三兩)
將以上十三味藥材切碎,加八升水煮至剩二升半,分三次服用。服用後如果腹瀉一次,可以繼續服用。如果不再腹瀉,就去除方中的大黃和干藍。忌食海藻和白菜。
犀角飲子方
犀角(屑三兩)、羚羊角(屑三兩)
將以上兩味藥材加入八升水煮至剩三升,口渴時飲用,喝完再煮。天氣熱時,藥液容易變質,可以將其懸掛在井底保存,效果更佳。
五香連翹湯,治療惡性瘡腫、熱毒,預防毒氣入腹,兼具瀉毒作用的方子
連翹(三兩)、蜀升麻(二兩)、薰陸香(二兩)、淡竹瀝(一升)、麝香(一分,研磨)、青木香(二兩)、丁香(一兩)、獨活(二兩)、寄生(三兩)、射干(二兩)、甘草(二兩)、沉香(一兩)、大黃(四兩,用水一升浸泡)、朴硝(二兩,炒乾,另外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