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燾

《外臺秘要》~ 卷第二十四 (17)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四 (17)

1. 癰疽發背雜療方二十六首

劉涓子療發背髮乳,口已合,皮上急痛,生肉摩踠折。丹參膏方。

丹參,防風,白芷,細辛,芎藭,黃芩,芍藥,牛膝,大黃,槐子,獨活,當歸(各一兩)

上十二味切,以臘月豬脂五升,微火煎三上三下,膏摩病,日三四,不須向火。(古今錄驗同出第五卷中)

肘後療諸癰疽發背及乳方。

熬粢粉令黑,雞子白和之,以塗練上貼癰,小穿練上作小口,以泄毒氣令散,燥復易之。此藥神效。(文仲備急同)

又方

以釜底上搗取散,以雞子中黃和塗之,加少豉彌良,以五月葫及少鹽佳。(文仲備急同一本無下一法)

又方

取茱萸一升搗之,以苦酒和,貼癰上,干易之佳。

刪繁療癰疽發背,九物大黃薄貼方。

大黃,黃芩(各三兩),白芷(二兩),寒水石(五兩),白蘞(五兩),黃柏(二兩),石膏,赤石脂,黃連(各三兩)

上藥下篩,以三合投粉麋二升中和之,薄塗紙貼腫上,燥易之,腫下止,不下厚敷之。忌生冷、熱面、大酢。

又蝟皮散,療諸瘻及浮核壞敗,並主男子發背,女子髮乳等癰疽,或膿血肉瘤方。

蝟皮(一具燒),杜仲(八分炙),續斷(五分),附子(炮),地榆(各五分),厚朴(八分),藁本(五分),當歸,桂心(各五分),小露蜂房(一具燒)

上十味搗篩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酒進,取瘥止。忌豬肉、生蔥、冷水。

又陵鯉甲散,療發背乳房癰腫方。

陵鯉(一頭取甲爪炙),桂心(三分),當歸(二分)

上三味搗篩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酒進。(出第九卷中)

千金療癰疽發背豬蹄湯方。

豬蹄(一具治如食法),黃耆,黃連,芍藥(各三分),黃芩(三兩),薔薇根,狼牙根(各八兩)

上七味以水三斗,煮蹄令熟澄取二斗清,切藥,煮取一斗,洗瘡一食頃,以綿拭燥,著生肉膏,日二瘥,生痂止痛,加當歸甘草各二兩。

又療癰疽發十指,或起膀胱及發背後生惡肉方。

豬蹄(一具),當歸,大黃,芎藭,芍藥,黃芩,獨活,莽草(各一兩)

上八味,蹄取膝下斷治如食法,以水二斗,煮取八升,納藥,煮取四升,去滓,漬瘡兩食頃,拭令燥,以麝香膏敷之。

其方在前發背部中,只有四味者是也。

又生肉膏,主癰疽發背已潰令生肉方。

甘草(炙),當歸,白芷,蓯蓉,蜀椒,細辛(各二兩),烏啄(六枚),薤白(二十莖),乾地黃(三兩),續斷(一兩無以蛇銜替之)

上十味,以好酢半升相和,漬二宿,豬膏三斤,煎令三沸,三上三下膏成,使用。(劉涓子同)

又癰發腹背陰匿處,通身有數十者方。

取牛糞乾者燒,搗下重絹,以雞子白和以塗之,干復易。(肘後張文仲備急同)

又若已結膿使聚長者方。

以生栝蔞根細搗,苦酒和敷上,燥復易之,末赤小豆亦佳。

白話文:

劉涓子治療發背及乳房腫痛的藥方:患處皮膚緊繃疼痛,已出現腐爛潰瘍。使用丹參膏。

丹參、防風、白芷、細辛、川芎、黃芩、芍藥、牛膝、大黃、槐角、獨活、當歸各一兩。

將以上十二味藥材切碎,用臘月豬油五升,小火煎煮三次,製成膏藥,每日塗抹患處三四次,不必加熱。

肘後方治療癰疽、發背及乳房腫痛的藥方:

將米粉熬成黑色,與雞蛋清混合,塗在布上,貼於患處,在布上扎小孔,排出毒氣,待乾燥後更換。此藥效力神奇。

另一方:

將釜底灰研磨成粉,與雞蛋黃混合塗抹,加少許豉更好,五月葫蘆加少許鹽也很好。

另一方:

取茱萸一升搗碎,用苦酒調和,貼於患處,乾燥後更換。

刪繁方治療癰疽、發背的藥方:

大黃、黃芩各三兩,白芷二兩,寒水石、白蘞各五兩,黃柏二兩,石膏、赤石脂、黃連各三兩。

將藥材研磨過篩,取三合藥粉與米粉二升混合,薄薄地塗在紙上,貼於腫脹處,乾燥後更換。腫脹消退後,就不用厚敷了。忌食生冷、熱食、醋。

蝟皮散,治療瘻管、腫塊潰爛,以及男性發背、女性乳房等癰疽,膿血肉瘤:

燒過的蝟皮一具,炙過的杜仲八分,續斷、附子(炮製)、地榆各五分,厚朴八分,藁本五分,當歸、桂心各五分,燒過的小露蜂房一具。

將以上十味藥材搗碎過篩,每次服用一錢,每日三次,酒送服,直到痊癒。忌食豬肉、生蔥、冷水。

陵鯉甲散,治療發背、乳房癰腫:

炙過的陵鯉魚(取其甲和爪)一頭,桂心三分,當歸二分。

將以上三味藥材搗碎過篩,每次服用一錢,每日三次,酒送服。

千金方治療癰疽、發背的豬蹄湯:

豬蹄一隻(按食用方法處理),黃耆、黃連、芍藥各三分,黃芩三兩,薔薇根、狼牙根各八兩。

將以上七味藥材與三斗水一起煮豬蹄,直到豬蹄熟透,取二斗清湯,切碎藥材,再煮至一斗,清洗患處一刻鐘,用棉花擦乾,塗上生肌膏,每日二次,直到結痂止痛,可再加當歸、甘草各二兩。

治療癰疽、發背及長在十指、膀胱或背部惡肉的藥方:

豬蹄一隻,當歸、大黃、川芎、芍藥、黃芩、獨活、莽草各一兩。

取豬蹄膝蓋以下部分,按食用方法處理,加二斗水,煮至八升,放入藥材,再煮至四升,去渣,浸泡患處兩刻鐘,擦乾,塗上麝香膏。 此方在前面發背部分,只用到四味藥。

生肌膏,治療癰疽、發背潰爛後生肌:

炙甘草、當歸、白芷、肉蓯蓉、蜀椒、細辛各二兩,烏桕(六枚),薤白(二十莖),乾地黃三兩,續斷一兩(無則以蛇床子代替)。

將以上十味藥材與半升好醋混合,浸泡兩夜,再與三斤豬油一起煎煮三次,製成膏藥。

治療長在腹部、背部隱蔽處,全身有多處癰疽的藥方:

取乾燥的牛糞燒成灰,研磨後用重絹布包裹,與雞蛋清混合塗抹患處,乾燥後更換。

治療已化膿且腫塊較大的藥方:

將新鮮栝樓根搗碎,用苦酒調和後敷於患處,乾燥後更換,用末經炒製的小赤豆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