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燾

《外臺秘要》~ 卷第二十四 (15)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四 (15)

1. 發背方四十一首

梔子仁(一百枚),大黃,升麻,黃芩,甘草(炙各三兩)

上五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半,分三服,使利便止,不下更進一服。忌海藻菘菜,從瞿麥散以下九方。並療發背部中已次之。(文仲備急同並出第二十三卷中)

範汪療癰腫發背虎牙散方。

虎牙(炙),乾薑,附子(炮),當歸,甘草(炙),防風,桂心,王不留行,茯苓(各一兩)

上九味搗下篩,服方寸匕,日三。忌同前。(出第三十一卷中)

又療癰發背,排膿內補,鐵屑散方。

當歸,人參,細辛,甘草(炙),蓯蓉,黃耆,桂心,防風,黃苓,鐵屑,芎藭,芍藥

上十二味,各等分合搗為散,服方寸匕。忌同前。

又療癰腫牢核,發背成膿。莽草膏方。

莽草,芎藭,當歸,細辛,附子(炮),黃芩,烏頭(炮),牛膝,躑躅,野葛,茯苓,防風,杜蘅(各一兩),豬脂(二斤)

上十四味切,用豬肪合煎,去滓,敷瘡上,日再。忌同前。

又卓氏白膏,療癰疽發背,金瘡已壞,及未敗火瘡。諸瘑疥患療之方。

當歸,附子(炮),細辛,芎藭,續斷,牛膝,通草,甘草(炙),白芷(各二兩),蜀椒(三合),芍藥,黃耆(各一兩)

上十二味㕮咀,以豬膏二升,煎之微火上,以白芷色黃,藥成,絞去滓,以敷瘡上。日三,忌同前。

又療發背髮乳房及諸惡瘡膏方。

黃連,當歸,馬齒,芎藭,薯蕷(各一兩),珍珠(十四枚),礬石(半兩燒),黃柏(半兩),石葦(三分去毛),生竹皮(三合),豬肪(一斤)

上十一味㕮咀,細切肪,美酒一升合煎,石葦焦,膏成去滓,有病稍稍敷上,亦可酒服棗核大一枚。忌同前。(並出第四十一卷中)

救急療發背,百無不瘥方。

取豬羊脂切作片,冷水浸取貼上,暖徹易之,五六十片即瘥。若初貼少許即寒,寒定好眠甚妙。

又療發背,若初覺赤腫,腫上作小瘡,疼不可近方。

急用針刺上七八針,取冷水用筒擊射腫上,日夜不止,疼歇腫消。(出第五卷中)

又療發背方。

取白麵搜,圍腫四畔,令童子七人尿漬之。

又方

以馬糞封之,干易,婦人髮乳亦瘥。

又方

取蔚臭草搗取汁,服一雞子,滓封上,熱即易之。

又方

搗地菘汁一升,日再服,以瘥止。

又方

大黃,石灰(熬),小豆

上三味等分末,白酒和塗,立效。忌羊肉、熱面、大酢。(並出第六卷中)

近效凡發背皆發出自腸胃,流入五臟,仕流多腳氣為主,或有先服乳石並熱肉面,並失飢房室過度,皆作此疾,縱身不曾服乳石,先代服亦有此病,或有下里人服面過度。亦有患者,請依後方,萬不失一,發背亦覺有腫,即須審看根硬軟,如硬頭一點白,燒四邊紫黑色,時掣痛,憎寒不食,狀若天行,此石癰,知是此狀,即須當上灸一百壯,艾炷大如鼠屎許大。

白話文:

發背方四十一首

藥方一:

梔子仁(一百枚),大黃,升麻,黃芩,甘草(炙烤過,各三兩)

將以上五味藥材切碎,加入九升水煮至剩下三升半,分三次服用,以排便順暢為止,如果沒排便就再服用一次。服藥期間忌食海藻和菘菜。此方與接下來的九個方子,皆可治療背部發生的癰疽。

藥方二:範汪療癰腫發背虎牙散

虎牙(炙烤過),乾薑,附子(炮製過),當歸,甘草(炙烤過),防風,桂心,王不留行,茯苓(各一兩)

將以上九味藥材搗成粉末,過篩,每次服用一小撮,一天三次。禁忌與前述相同。

藥方三:又療癰發背,排膿內補鐵屑散

當歸,人參,細辛,甘草(炙烤過),蓯蓉,黃耆,桂心,防風,黃芩,鐵屑,芎藭,芍藥

將以上十二味藥材等分混合搗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小撮。禁忌與前述相同。

藥方四:又療癰腫牢核,發背成膿,莽草膏

莽草,芎藭,當歸,細辛,附子(炮製過),黃芩,烏頭(炮製過),牛膝,躑躅,野葛,茯苓,防風,杜蘅(各一兩),豬油(二斤)

將以上十四味藥材切碎,用豬油一起煎煮,去除藥渣,將藥膏敷在患處,一天兩次。禁忌與前述相同。

藥方五:又卓氏白膏,療癰疽發背,金瘡已壞,及未敗火瘡。諸瘑疥患

當歸,附子(炮製過),細辛,芎藭,續斷,牛膝,通草,甘草(炙烤過),白芷(各二兩),蜀椒(三合),芍藥,黃耆(各一兩)

將以上十二味藥材略微切碎,加入二升豬油,用小火煎煮,待白芷變成黃色時,藥膏即成,濾去藥渣,將藥膏敷在患處,一天三次。禁忌與前述相同。

藥方六:又療發背、乳房及諸惡瘡膏

黃連,當歸,馬齒莧,芎藭,薯蕷(各一兩),珍珠(十四枚),明礬(半兩,燒過),黃柏(半兩),石葦(三分,去除毛),生竹皮(三合),豬油(一斤)

將以上十一味藥材略微切碎,將豬油切小塊,加入一升美酒一起煎煮,待石葦燒焦後,藥膏即成,濾去藥渣,將藥膏少量敷在患處,也可將藥膏如棗核般大小,用酒送服。禁忌與前述相同。

急救治療發背,幾乎百發百中的方法:

將豬羊的脂肪切成薄片,用冷水浸泡後貼在患處,待溫熱後更換,更換五六十片即可痊癒。如果剛貼上感覺寒冷,待寒冷感穩定後會很好入眠,效果極佳。

治療發背初期,如果紅腫,腫塊上出現小瘡,疼痛難以靠近的方法:

立即用針在患處刺七八針,用冷水用管子噴射腫塊,日夜不停,疼痛就會減輕,腫脹也會消退。

又治療發背的方法:

取白麵粉揉成麵團,圍繞腫塊四周,讓七個童子用尿液浸濕。

又一方法:

用馬糞敷在患處,乾燥後更換,婦女的乳房疾病也能治癒。

又一方法:

將蔚臭草搗碎取汁,服用一個雞蛋,將藥渣敷在患處,發熱後更換。

又一方法:

搗碎地菘取汁一升,一天服用兩次,直到痊癒為止。

又一方法:

大黃,石灰(熬製過),小豆

將以上三味藥材等份磨成粉末,用白酒調和塗抹在患處,效果顯著。禁忌食用羊肉、熱麵食、大量醋。

關於發背的病因:

發背通常是從腸胃發病,蔓延至五臟。士人階層多因腳氣引起,也有些人因先前服用乳石、熱肉麵食,或因飢餓、房事過度而導致此病。即使自身未曾服用乳石,但祖先若有服用,也可能遺傳此病。有些低下階層的人因過度食用麵食也可能發病。患者可參考以下藥方,幾乎不會失誤。發背初起時會感覺腫脹,需仔細觀察腫塊的根部,分辨是硬還是軟。若是腫塊頂端有一點白色,周邊燒灼樣的紫黑色,時而抽痛,怕冷不思飲食,症狀類似瘟疫,此為石癰。若確定是此症狀,需在患處灸一百壯,艾炷如鼠屎般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