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臺秘要》~ 卷第二十四 (14)
卷第二十四 (14)
1. 發背方四十一首
上二十味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一,稍加至兩匕,長服終身不發癰癤。忌同前。
又內補散,療癰瘡發背方。
蜀升麻,黃芩,人參(各二分),乾薑,白蘞,桂心,甘草(炙),附子(炮),防風(各一兩),芎藭(一兩),赤小豆
上十一味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夜再。(一云蜀椒非)
又內補散,主癰疽發背,已潰排膿生肉方。
當歸,桂心,人參(各二兩),芎藭,厚朴(炙),桔梗,甘草(炙),防風,白芷(各一兩)
上九味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夜再,瘡未合,服勿停。忌。(範汪同)
又瞿麥散,主排膿止痛利小便方。
瞿麥(二兩),芍藥(二兩),桂心(半兩),赤小豆(半合),芎藭(半兩),白蘞(半兩),黃耆(一兩),當歸(二兩),麥門冬(二兩去心)
上九味為散,先食溫酒服方寸匕,日三。忌生蔥。翼深師同
又薏苡仁散,主令癰自潰長肌肉方。
薏苡仁,桂心,乾薑,白蘞,當歸,肉蓯蓉(各一兩)
上六味為散,先食溫酒服方寸匕,日三夜再。(翼同)
又黃耆竹葉湯,主胸背遊熱癰疽方。
生地黃(八兩),黃耆,甘草(炙),芍藥,黃芩(各三兩),人參,石膏(碎),芎藭,當歸(各二兩),生薑(五兩),大棗(三十枚擘),半夏(四兩洗),淡竹葉(切一升),麥門冬(去心三兩)
上十四味,以水一斗二升,煮竹葉取九升,去滓,納藥煮取三升,分四服,相去如人行五六里,再服。日三夜一。忌海藻菘菜羊肉餳。(古今錄驗同)
又排膿內塞散,主大瘡熱已退,膿血不止,瘡中肉虛疼痛方。
防風,茯苓,白芷,桔梗,遠志(去心),甘草(炙),人參,芎藭,當歸,黃耆(各一兩),桂心(二分),附子(炮二枚),厚朴(二兩),赤小豆(五合熬)
上十四味搗散,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一。忌同前。
又麝香膏,主諸惡瘡及癰疽發背上惡肉方。
麝香(研),雄黃(研),真珠(研各一兩),礬石(一兩熬)
上四味細篩,以豬膏攪令如泥,塗惡肉盡止,更敷生肉膏佳。
又療癰疽敗壞生肉膏方。
生地黃(一斤),辛夷,獨活,當歸,黃耆,大黃,芎藭(各一兩),薤白(五兩),白芷,芍藥,黃芩,續斷(各一兩)
上十味切,以臘月豬脂四升煎,敷之佳。
又方
大黃,附子(炮),芎藭,雄黃,真珠(各一兩),白蘞,礬石(燒),黃芩,䕡茹(各二兩),雌黃(一兩),莽草(一兩)
上十一味,先以豬膏一升半,煎六沸,去滓,納䕡茹礬石末攪之,塗瘡上,惡肉盡止。(劉涓子同)
又方
䕡茹(漆頭者),礬石(各二分熬),雄黃(二分研),硫黃(二分)
上四味為散,納瘡口中,惡肉盡止,勿使過好肉也。
又發背上初欲作腫即服此方。
白話文:
將以上二十味藥材磨成散劑,用酒送服一小匙(約為一立方寸的量),每天白天三次,晚上一次,可以逐漸增加到兩小匙。長期服用可以終身不長癰癤。禁忌與之前相同。
另有一個內補散的配方,用來治療癰瘡和發背。
蜀升麻、黃芩、人參(各二分)、乾薑、白蘞、桂心、甘草(炙)、附子(炮)、防風(各一兩)、芎藭(一兩)、赤小豆
以上十一味藥材磨成散劑,用酒送服一小匙,每天白天三次,晚上兩次。(有一說法認為這裡應該用蜀椒,而不是赤小豆)
另有一個內補散的配方,主要治療癰疽和發背,用於已潰爛並排出膿液、促進肌肉生長的階段。
當歸、桂心、人參(各二兩)、芎藭、厚朴(炙)、桔梗、甘草(炙)、防風、白芷(各一兩)
以上九味藥材磨成散劑,用酒送服一小匙,每天白天三次,晚上兩次。如果瘡口還沒癒合,不要停止服藥。禁忌。(與範汪的配方相同)
另有一個瞿麥散的配方,主要用於排膿止痛、利小便。
瞿麥(二兩)、芍藥(二兩)、桂心(半兩)、赤小豆(半合)、芎藭(半兩)、白蘞(半兩)、黃耆(一兩)、當歸(二兩)、麥門冬(二兩,去心)
以上九味藥材磨成散劑,飯前用溫酒送服一小匙,每天三次。禁忌生蔥。與翼深師的配方相同。
另有一個薏苡仁散的配方,主要用於促使癰瘡自然潰爛並生長肌肉。
薏苡仁、桂心、乾薑、白蘞、當歸、肉蓯蓉(各一兩)
以上六味藥材磨成散劑,飯前用溫酒送服一小匙,每天白天三次,晚上兩次。(與翼的配方相同)
另有一個黃耆竹葉湯的配方,主要治療胸背部遊走性發熱的癰疽。
生地黃(八兩)、黃耆、甘草(炙)、芍藥、黃芩(各三兩)、人參、石膏(打碎)、芎藭、當歸(各二兩)、生薑(五兩)、大棗(三十枚,掰開)、半夏(四兩,洗)、淡竹葉(切碎一升)、麥門冬(去心,三兩)
以上十四味藥材,用水一斗二升,先煮竹葉,取九升藥液,去渣,再加入其他藥材煮取三升,分成四次服用,每次服用間隔時間大約為正常人行走五六里的距離。每天白天三次,晚上一次。禁忌海藻、菘菜、羊肉、麥芽糖。(與《古今錄驗》的記載相同)
另有一個排膿內塞散的配方,主要治療大瘡熱退後,膿血不止,瘡中肌肉虛弱疼痛的情況。
防風、茯苓、白芷、桔梗、遠志(去心)、甘草(炙)、人參、芎藭、當歸、黃耆(各一兩)、桂心(二分)、附子(炮,二枚)、厚朴(二兩)、赤小豆(五合,炒)
以上十四味藥材搗成散劑,用酒送服一小匙,每天白天三次,晚上一次。禁忌與之前相同。
另有一個麝香膏的配方,主要治療各種惡瘡和癰疽、發背上的惡肉。
麝香(研磨)、雄黃(研磨)、珍珠(研磨,各一兩)、礬石(一兩,熬)
以上四味藥材細磨成粉,用豬油攪拌成泥狀,塗抹在惡肉上,直到惡肉消失,再敷上促進肌肉生長的藥膏效果更好。
另有一個治療癰疽壞死、促進肌肉生長的藥膏配方。
生地黃(一斤)、辛夷、獨活、當歸、黃耆、大黃、芎藭(各一兩)、薤白(五兩)、白芷、芍藥、黃芩、續斷(各一兩)
以上十味藥材切碎,用臘月豬油四升煎熬,塗抹在患處效果更好。
另一個藥膏配方。
大黃、附子(炮)、芎藭、雄黃、珍珠(各一兩)、白蘞、礬石(燒)、黃芩、䕡茹(各二兩)、雌黃(一兩)、莽草(一兩)
以上十一味藥材,先用豬油一升半煎熬六次沸騰,去除藥渣,加入䕡茹和礬石末攪拌,塗抹在瘡口上,直到惡肉消失。(與劉涓子的配方相同)
另一個藥膏配方。
䕡茹(選擇漆樹頭部的)、礬石(各二分,熬)、雄黃(二分,研磨)、硫黃(二分)
以上四味藥材磨成散劑,塞入瘡口中,直到惡肉消失,不要讓藥物作用過度傷害到健康的肌肉。
另外,發背剛開始出現腫脹的時候就服用以下這個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