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臺秘要》~ 卷第二十四 (9)
卷第二十四 (9)
1. 石癰方五首
千金堅如石覈覆大,色不變,或作石癰,療之,煉石散方。
鹿角(八兩一作白灰),白蘞(三兩),粗理黃石(一斤酢五升先燒石令赤內酢中復燒內之酢盡半止)
上三味搗篩作細末,以余醋拌和如泥,厚塗之,干即塗,取消止,盡更合,諸漏瘰癧藥悉皆主之,並須火針瘡上塗膏。
又方
單磨鹿角半夏塗,不如上方佳也。(集驗文仲小品古今錄驗同)
又療石癰,堅如石不作膿方。
以生商陸根爛搗敷之,燥則易,又治腦漏及諸癰癤。(古今錄驗同)
又方
以蜀桑根白皮陰乾搗末,消膠,以酒和敷上,即救出。(並出第二十三卷中)
備急療若發腫至堅而有根者,名曰石癰也方。
灸腫三百壯,當石子破碎出,如不出,益壯,乃出,其癰疽石癰結筋瘰癧。皆不可針角,針角殺人。(集驗文仲千金同出第四卷中)
白話文:
石癰的五個治療方法
第一種方法:煉石散
用鹿角(八兩,也有寫成用白灰的)、白蘞(三兩)、粗糙的黃石(一斤,先用五升醋將黃石燒紅後放入醋中,反覆燒醋直到醋剩下一半),將這三種藥材搗碎篩成細末,用剩下的醋調和成泥狀,厚厚地塗在患處,乾燥後就再塗,直到痊癒為止。這種方法也適用於各種漏管、瘰癧等疾病。此外,還需要在瘡口上用火針刺過後塗上藥膏。
第二種方法:
單獨將鹿角磨成粉末與半夏調和塗抹,效果不如第一種方法。
第三種方法:
治療石癰,如果腫塊堅硬如石頭且沒有膿液,可以將新鮮的商陸根搗爛後敷在患處,乾燥後就更換,也能夠治療腦漏和各種癰瘡癤腫。
第四種方法:
將蜀桑根的白色內皮陰乾後搗成粉末,用消膠和酒調和敷在患處,就能夠治好。
第五種方法:
如果腫塊長得又硬又有根,就叫做石癰。治療方法是用艾灸在腫塊上灸三百壯,腫塊裡的硬塊就會破碎出來。如果沒有出來,就增加艾灸次數,直到硬塊出來。這種方法對於癰瘡、石癰、結筋、瘰癧等疾病都適用。這些疾病都不能用針刺破,用針刺破會導致死亡。
2. 癰癤方一十四首
劉涓子療癰癤諸腫有熱方。
地黃(三斤洗細切)
上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煎湯,令小厚,以塗紙當瘡中央貼之,日再三易,數用大良,並療牛頷上腫。(出第十卷中)
集驗療癰及癤如結實赤熱者方。
以水磨半夏塗之,燥復更塗,得流便消也,出草中,可自掘生半夏乃佳,此療神驗,勿不信也。(出第八卷中)
千金療凡癤無頭者方。
吞葵子一枚即出,勿多服,頭多也
又方
燒葛蔓灰封上自消。
又方
牛糞封之佳。
又方
以鼠黏葉貼之。
又方
用水和雀糞敷之。
又方
狗頭骨,蕓薹子
上二味等分為末,和酢封之。
又療癰癤潰後膿不斷,及諸物刺傷不瘥方。
取石硫黃三兩粉之,一味筋一片磓頭令碎,少濕之,納石硫黃中,刺瘡孔,以瘡瘥為度。(通按筋字可疑)
又幹地黃丸,主虛熱消瘡癤方。
乾地黃(四兩),大黃(六兩),桂心(二兩),芍藥(三兩),茯苓(三兩),王不留行(二兩)黃芩(二兩),麥門冬(二兩去心),遠志(二兩),升麻(二兩),人參(二兩),甘草(二兩炙),枳實(二兩炙)
上十三味搗篩,蜜和丸如梧子大,酒服十丸,日三,加至二十丸,長服令人肥健。(翼同)
又地黃煎方,補虛除熱,可將和服取利也,散石癰疽癤痔,熱悉宜服,百日癰疽永不發也。
取生地黃隨多少,三搗三押,取汁令盡,一味以新布重絞其汁,澄清置銅器中,湯上煮之減半,復下更新布絞去粗碎結濁者,滓穢盡,復煎之濃竭,令如飴糖,置瓷器中,酒服如彈丸大,日三,勿加,至百日服之有驗。
又梔子湯,主表裡俱熱,三焦不實,身體生瘡,或發癰癤,大小便不利方。
芒硝(二兩),大黃(四兩),梔子(二七枚擘),黃芩(二兩),知母(二兩),甘草(二兩炙)
上六味切,以水五升煮減半,下大黃,煮取一升八合去滓,納芒硝二兩,分三服。忌海藻菘菜。(並出第一十三卷中)
千金翼論曰:一切癰疽,皆是瘡痕根本,所患癰之後,膿汁不止,得冷即是鼠瘻,是以漏方次之,大須急救之。
馬齒草(五升切),槲白皮(一斤水五升煮取一升澄清),麝香(半臍乾之仍研作末),杏仁(半升油煎令黑搗如膏)
上四味,以瓷器貯之,合和,以三四重綿密系口,病已成瘡者,以泔清淨洗拭乾,剪作貼子,塗藥貼著瘡上,日三易。若未作瘡,如作瘰癧子者,以艾一升,熏黃如棗大,乾漆如棗大,末之,釜月下土三味並末和,艾作炷灸三七壯。(本方療鼠瘻出第二十三卷中)
又主癤腫方。
生椒末,曲末,釜月下土末之,以大酢和敷之。(並出第二十四卷中)
白話文:
癰癤的治療方法十四種
劉涓子治療癰癤等腫脹發熱的方法:
使用地黃(三斤,洗淨切細),加水一斗煮到剩三升,過濾掉殘渣後繼續熬煮到稍微濃稠。用它塗在紙上,貼在瘡的中心,每天換兩三次,多次使用效果很好。這個方法也可以治療牛頷上的腫脹。
集驗方:治療癰和癤,如果它們像結塊一樣,紅腫發熱:
用水磨半夏塗抹,乾燥後再塗,直到開始流膿,腫塊就會消退。最好使用自己挖的野生半夏,效果非常神奇,請務必相信。
千金方:治療沒有頭的癤子:
吞服葵子一枚,就能使癤子冒出頭。不要多吃,否則會長很多頭。
另一種方法:
燒葛藤的灰敷在上面,會自己消退。
另一種方法:
用牛糞敷在上面,效果不錯。
另一種方法:
用鼠黏葉貼在上面。
另一種方法:
用水調和麻雀糞敷在上面。
另一種方法:
狗頭骨,芸苔子,將這兩味藥等份磨成粉,用醋調和後敷在患處。
另一種方法:治療癰癤潰爛後膿液不斷,以及被異物刺傷後傷口不癒合:
取硫磺三兩磨成粉,取一小塊筋搗碎,稍微弄濕,放入硫磺粉中,刺入瘡口,直到傷口癒合為止。
又方:乾地黃丸,主要治療虛熱引起的瘡癤:
乾地黃(四兩),大黃(六兩),桂心(二兩),芍藥(三兩),茯苓(三兩),王不留行(二兩),黃芩(二兩),麥門冬(二兩,去心),遠志(二兩),升麻(二兩),人參(二兩),甘草(二兩,炙),枳實(二兩,炙)
以上十三味藥材搗碎過篩,用蜂蜜調和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用酒送服十丸,每天三次。可以逐漸加到每次二十丸,長期服用可以使人身體強壯。
又方:地黃煎,可以補虛除熱,還可以與其他藥物一起服用以增強療效,能治療石癰、疽、癤子、痔瘡等熱症,都適合服用。服用一百天可以使癰疽永遠不再復發。
取生地黃,根據需要取適量,搗碎後榨汁,重複三次,將汁液用新的布絞乾淨,沉澱後放入銅器中,加熱煮到剩下一半。再用新的布絞去粗糙和渾濁的雜質,繼續熬煮到濃稠像糖漿一樣,放入瓷器中。每次用酒送服彈丸大小的量,每天三次,不要增加劑量,服用一百天能見效。
又方:梔子湯,主要治療表裡都有熱,三焦功能失調,身體長瘡,或者發癰癤,大小便不順暢:
芒硝(二兩),大黃(四兩),梔子(二十七枚,擘開),黃芩(二兩),知母(二兩),甘草(二兩,炙)
以上六味藥切好,用水五升煮到剩一半時,放入大黃,煮到剩一升八合,濾去藥渣,加入芒硝二兩,分三次服用。忌食海藻和菘菜。
《千金翼方》論述說:所有的癰疽都是瘡痕的根本原因,如果癰潰膿後膿液不止,並且遇到寒冷就會變成鼠瘻,所以接著談論治療鼠瘻的方法,必須及時救治。
馬齒莧(五升,切碎),槲樹白皮(一斤,用水五升煮到剩一升,澄清),麝香(半臍,乾燥後研成末),杏仁(半升,用油煎黑,搗成膏)
以上四味藥放入瓷器中,混合均勻,用三四層棉布密封瓶口。對於已經化膿的瘡,用米湯水洗淨擦乾,剪一塊布塗上藥膏貼在瘡上,每天換三次。如果還沒有化膿,只是像瘰癧那樣的腫塊,用艾草一升,熏黃,大棗大小的乾漆和鍋底土三味藥研磨成末混合,用艾草做成艾炷進行艾灸,灸三七壯。
又方:主要治療癤腫。
生花椒末,酒麴末,鍋底土末,用大量醋調和後敷在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