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燾

《外臺秘要》~ 卷第二十四 (7)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四 (7)

1. 癰腫方二十五首

上八味各等分搗篩,以雞子黃和如濁泥,塗布上隨核大小貼之。燥易。

又療癰腫,黃耆貼之方。(通按腫一作疽)

黃耆(一兩半),黃芩(一兩),芎藭(一兩),黃連,白芷,芍藥(各二兩),當歸(一兩半)

上七味搗篩,以雞子白和如膏,諸暴腫起處,以塗著布上,已貼燥易,腫處不覺貼冷便愈,熱勢毒者,加白蘞一兩尤佳。

又療癰腫,黃耆貼方。

黃耆,大黃,白芷,牡蠣(熬),白蘞

上五味各等分搗篩,和雞子貼燥易。

又療癰腫已潰,四物黃連薄貼方。

黃連,黃柏,地榆,白芷(各一兩)

上藥搗篩,雞子白和塗布,敷癰上,對瘡口穿布出癰氣,令疏氣。

又療癰腫,一物栝蔞薄貼方。

以栝蔞根隨多少,止一物切五片,納苦酒中熬燥,搗篩之,苦酒和塗紙上,以貼癰腫上,服散人宜用。(並出第九卷中)

千金療癰腫。松脂貼方。

當歸,黃耆,黃連,芍藥,蠟,黃芩,芎藭,大黃(各一兩細切),松脂(一斤半),膒脂(一合半)

上十味切,以微火煎之,三上三下,綿布絞去滓,向火炙塗生箋紙上,隨大小貼之,一日三度易之。即瘥。

又療腫蒺藜散方。

蒺藜子(一升熬令黃)

上一味搗篩,以麻油和之如泥,炒令焦黑,以塗故布上,剪如腫大,勿開頭箋上,無蒺藜子,用小豆和雞子如前,干則易之,甚妙。

又箋湯方。

大黃,黃芩,白蘞(各三兩),芒硝(六分)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以故帛四重納汁中,以箋腫上,暖復易,晝夜為之。(翼同)

又癰腫痛煩困方。

以生楸葉十重貼之,以布綿裹,緩急得所,日二易,止痛消腫,食膿血,良無比,勝於眾貼。冬以先收乾者,臨時鹽湯沃潤用之。亦可薄削楸皮用之。(備急張文仲肘後同)

又諸癰腫牢堅諸藥不療方。

削附子如棋子,厚一指,正著腫上,以少唾濕附子,火炙附子令熱徹,附子欲干,輒令更唾濕之,常令附子熱氣入腫中,無不愈者,此法絕妙。(並出第二十三卷中)

千金翼黃耆湯,主癰腫,熱盛口乾,除熱止渴方。

黃耆,升麻,栝蔞,乾地黃(各二兩),麥門冬(去心),芍藥(各二兩),黃苓(一兩半),梔子(二十枚擘)

上八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劉涓子用升麻一兩梔子十四枚余藥同)

又白蘞薄貼,主癰腫方。

白蘞,大黃,黃芩(各等分)

上三味搗篩,和雞子白如泥,塗布上薄貼腫上,干則易之,可以三指撮藥末,納三升水中煮三沸,綿注汁拭腫上數十遍,以寒水石末和塗腫上,以紙覆之,干則易之。一易輒以煮汁拭之。日夜三十度。(劉涓子同)

又療癰腫方。

伏龍肝以大酢和作泥,塗布上貼之,干則易之,消矣。

又凡腫已潰未潰者方。

以膠一片,水漬令軟,納納然稱腫之大小貼,當頭上開孔。若已潰還合者,膿當被膠,急撮之,膿皆出盡,未有膿者,腫當自消矣。

白話文:

將以上八味藥材等分搗碎過篩,用雞蛋黃調和成濃稠的泥狀,塗在布上,根據腫塊大小貼敷,乾燥後更換。

另一個治療癰腫的方子,用黃耆貼敷。(註:這裡的腫可能指瘡疽)

黃耆(一兩半)、黃芩(一兩)、川芎(一兩)、黃連、白芷、芍藥(各二兩)、當歸(一兩半)

將以上七味藥材搗碎過篩,用雞蛋白調和成膏狀,塗在布上,貼在剛開始發腫的地方,乾燥後更換。貼敷後腫脹處如果感覺不到發熱,就快要痊癒了。如果熱毒很盛,可以加白蘞一兩,效果更好。

另一個治療癰腫的方子,用黃耆貼敷。

黃耆、大黃、白芷、牡蠣(熬製)、白蘞

將以上五味藥材等分搗碎過篩,用雞蛋調和後貼敷,乾燥後更換。

另一個治療癰腫已潰破的方子,用四物黃連薄貼。

黃連、黃柏、地榆、白芷(各一兩)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用雞蛋白調和後塗在布上,敷在癰腫上,在瘡口處穿個洞,讓癰腫內的氣體排出,疏通氣機。

另一個治療癰腫的方子,用栝樓單味薄貼。

取栝樓根,根據需要取量,切成五片,放入苦酒中熬乾,搗碎過篩,用苦酒調和後塗在紙上,貼在癰腫上,適合服用散劑的人使用。(出自第九卷中)

《千金方》中治療癰腫,用松脂貼敷。

當歸、黃耆、黃連、芍藥、蠟、黃芩、川芎、大黃(各一兩切碎)、松脂(一斤半)、豬油(一合半)

將以上十味藥材切碎,用微火熬煮,上下攪拌三次,用棉布絞去藥渣,趁熱塗在生宣紙上,根據腫塊大小貼敷,一天更換三次,即可痊癒。

另一個治療腫脹的方子,用蒺藜散。

蒺藜子(一升,炒黃)

將蒺藜子搗碎過篩,用麻油調和成泥狀,炒至焦黑,塗在舊布上,剪成與腫塊大小相同的形狀,不要在開口處貼上紙,如果沒有蒺藜子,可以用小豆和雞蛋按照之前的方法製作,乾燥後更換,效果很好。

另一個箋湯方。

大黃、黃芩、白蘞(各三兩)、芒硝(六分)

將以上四味藥材用水六升煮至三升,用四層舊布浸入藥汁中,敷在腫塊上,溫熱後更換,白天晚上都這樣做。(與《翼》相同)

另一個治療癰腫疼痛、煩躁不安的方子。

用新鮮的楸樹葉十層貼在腫脹處,用布和棉花包裹,鬆緊適度,一天更換兩次,可以止痛消腫,吸收膿血,效果非常好,勝過其他貼敷方法。冬天用之前收藏的乾樹葉,用鹽水浸潤後使用,也可以薄薄地削下楸樹皮使用。(出自《備急》張文仲《肘後方》)

另一個治療各種癰腫堅硬,其他藥物無效的方子。

將附子削成棋子大小,厚一指,直接放在腫脹處,用少許唾液濕潤附子,用火烤附子使之熱透,附子快乾時,再用唾液濕潤它,使附子的熱氣進入腫塊中,沒有不痊癒的,這個方法非常有效。(出自第二十三卷中)

《千金翼》黃耆湯,主治癰腫,熱盛口渴,能除熱止渴。

黃耆、升麻、栝樓、乾地黃(各二兩)、麥門冬(去心)、芍藥(各二兩)、黃芩(一兩半)、梔子(二十枚擘開)

將以上八味藥材切開,用水一斗煮至三升,分三次服用。(劉涓子用升麻一兩,梔子十四枚,其他藥材用量相同)

另一個白蘞薄貼方,主治癰腫。

白蘞、大黃、黃芩(各等分)

將以上三味藥材搗碎過篩,用雞蛋白調和成泥狀,塗在布上薄貼在腫脹處,乾燥後更換。可以用三指捏取藥末,放入三升水中煮沸三次,用棉布蘸取藥汁擦拭腫脹處數十遍,再用寒水石末調和後塗在腫脹處,用紙覆蓋,乾燥後更換。每次更換都要用煮過的藥汁擦拭。白天晚上都要這樣做三十次。(與劉涓子相同)

另一個治療癰腫的方子。

用伏龍肝(灶心土)用大量醋調和成泥狀,塗在布上貼敷,乾燥後更換,即可消腫。

另一個治療各種已潰破或未潰破的腫塊的方子。

取一片膠,用水浸泡使其軟化,根據腫塊的大小貼敷,在頂端開個孔。如果已潰破的腫塊又癒合了,膿液會被膠包裹,迅速取下,膿液就會全部排出。如果沒有膿液,腫塊也會自行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