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燾

《外臺秘要》~ 卷第二十四 (6)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四 (6)

1. 癰腫方二十五首

集驗療癰腫,大按乃痛者病深,小按便痛者病淺,按之處陷不復者無膿。按之即復者有膿,若當上破者,膿出不盡,不盡稍深蝕骨,骨碎出,當以魚導側際,從下頭破令膿出盡,出盡則骨生愈矣。若惡肉不盡者,食惡肉藥去之,膏塗之即愈,食肉藥方。

取白荻灰水淋之,煎令如膏,此不宜預作,作之十日則歇,並可以去黑子,黑子藥注便即拭去,不時拭則傷膚,又一方以桑皮灰亦妙。

凡破諸病肉厚處,當先廣封四面,不爾,瘡披裂氣泄便死,不可救也。(以前範汪同)有久癰余瘡為敗癰深疽,有脛間喜生瘡,中外惡瘡,霜寒凍不瘥經年,或骨疽亦名脛瘡,深爛青黑,四邊堅強,中央膿血惡汁出,百藥療不瘥,汁漬好肉處皆腫,亦有碎骨從中出者,可溫赤龍皮湯洗之,夏月日日洗之,冬日三日四日一洗,潰肉多者,可時敷白䕡茹散食去之,可一日之中,三四敷之,止後長敷家豬屎散得瘥也。

取豬屎燒作灰,下絹篩,以粉疽敗瘡中令滿,汁出脫去,便敷之,長敷須差也,若更生青肉,復著白䕡茹微如前法也。(出第八卷中)

千金翼凡五子日夜半,五丑日雞鳴,五寅日平旦;

五卯日日出,五辰日食時,五巳日禺中;

五午日日中,五未日日眣,五申日晡時;

五酉日日入,五戌日黃昏,五亥日人定。

右以此日時遇疾發者,皆不起也。(出第二十三卷中)

廣濟療癰腫腫潰,內服藥,外宜貼膏方。

松脂(一斤煉者),膒脂(三合生),椒葉(一兩),白蠟(三兩),蛇銜(一兩),黃耆(一兩),芎藭(一兩),白芷(一兩),當歸(一兩),細辛(一兩),芍藥(一兩)

上十一味切,以水先煎脂蠟烊盡,納諸藥,三上三下,白芷色黃,膏成,用剪故帛,可瘡大小塗膏貼上,日夜各一。又療癰腫,膿潰瘡中,有紫肉硬不消,以此散兌頭內蝕之方。

石硫黃(一分研),馬齒礬石(二分熬令汁盡),漆頭䕡茹(二分),麝香(二分研),雄黃(二分),雌黃(一分研),白礬(二分熬令汁盡),丹砂(二分研)

上八味搗篩為散,攪令調熟,以敷瘡中,瘡惡肉上貼膏。日二易。(千金並翼深師同並出第三十卷中)

劉涓子療癰腫方。

白蘞,烏頭(炮),黃芩(各等分)

上三味搗下篩,和雞子白敷上,即愈。(出第十卷中)

療癰腫有熱,黃耆貼方,數用神驗。

甘草(炙),大黃,白蘞,黃耆,芎藭

上五味各等分搗篩,以雞子黃和,如濁泥,塗布上,隨赤熱有堅處大小貼之。燥易甚效。

刪繁療癰腫,白蘞薄貼方。

白蘞,當歸,芍藥,大黃,莽草,芎藭

上六味各等分搗篩,下雞子黃和如泥,塗布隨大小貼之。燥易。

又療癰腫堅核不消,白蘞貼之方。

白蘞,大黃,赤石脂,芍藥,莽草,黃芩,黃連,茱萸

白話文:

癰腫方二十五首

治療癰腫的經驗方法,按壓患處疼痛劇烈者,病情較深;輕輕按壓就痛者,病情較淺;按壓處凹陷下去無法復原者,沒有膿腫;按壓後立即恢復原狀者,則有膿腫。如果膿腫在上部破裂,膿液排不乾淨,未排乾淨的膿液會慢慢腐蝕骨頭,甚至骨頭碎裂出來,此時應使用魚骨或其他細長物體,從膿腫側面插入,引導膿液從底部排出,待膿液完全排出,骨頭就會再生癒合。如果壞死組織未完全清除,則需服用清除壞死組織的藥物,再塗抹藥膏即可痊癒。清除壞死組織的藥方如下:

取白荻灰用水淋洗,煎熬成膏狀。此藥膏不宜預先製作,製作後十天藥效就會減弱。此藥膏也可去除黑斑,使用黑斑藥膏後應立即擦拭乾淨,不應時常擦拭,以免損傷皮膚。另一方則是用桑皮灰,效果也很好。

凡是治療病灶肉厚的地方,都應該先在四周廣泛地包紮,否則瘡口會裂開,元氣外泄而死亡,無法挽救。(以前範汪也這樣說)久治不愈的癰腫,形成敗疽,或小腿間容易長瘡,內外皆為惡性瘡瘍,受霜寒凍傷久治不愈,經年累月,或骨疽,也稱脛瘡,深層潰爛,呈現青黑色,四周堅硬,中央流出膿血惡液,百般治療都不見效,膿液浸漬到好的肉也會腫脹,甚至有骨頭碎片從中出來,可用溫熱的赤龍皮湯清洗,夏天每天清洗一次,冬天每隔三到四天清洗一次。潰爛的肉較多者,可經常敷用白蘞茹散來清除,一天可敷用三到四次,之後改敷家豬屎散,直到痊癒。

將豬屎燒成灰,過篩後,用它填滿膿腫潰瘍的部位,待膿液排出後,再敷上,持續敷用直到好轉。如果再長出新的肉芽組織,就再敷上白蘞茹散,方法同前。(出自第八卷)

《千金翼方》記載:子時(晚上11點到凌晨1點)、丑時(凌晨1點到3點)、寅時(凌晨3點到5點)、卯時(凌晨5點到7點)、辰時(上午7點到9點)、巳時(上午9點到11點)、午時(上午11點到下午1點)、未時(下午1點到3點)、申時(下午3點到5點)、酉時(下午5點到7點)、戌時(晚上7點到9點)、亥時(晚上9點到11點)。

以上這些時間,如果遇到疾病發作,都不要起來活動。(出自第二十三卷)

《廣濟方》治療癰腫潰瘍,內服藥物,外敷藥膏:

松脂(一斤,煉製過的)、豬脂(三合,生的)、花椒葉(一兩)、白蠟(三兩)、蛇床子(一兩)、黃耆(一兩)、川芎(一兩)、白芷(一兩)、當歸(一兩)、細辛(一兩)、芍藥(一兩)

以上十一味藥材切碎,先用水煎煮松脂和白蠟,直到熔化,再放入其他藥材,煎煮三次,直到白芷變成黃色,藥膏製成。用剪裁好的舊布,根據瘡口大小塗上藥膏,貼在患處,晝夜各一次。又治療癰腫,膿腫潰瘍處有紫色的硬塊消不下去,可用此散劑內服來腐蝕它:

石硫黃(一分,研磨)、馬齒莧(二分,熬乾水分)、漆樹上的寄生蟲(二分)、麝香(二分,研磨)、雄黃(二分)、雌黃(一分,研磨)、白礬(二分,熬乾水分)、硃砂(二分,研磨)

以上八味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攪拌均勻,敷在患處,在瘡口惡肉上貼膏藥,一天換藥兩次。(《千金方》及《千金翼方》深師同出,出自第三十卷)

劉涓子治療癰腫的方子:

白蘞、烏頭(炮製)、黃芩(各等量)

以上三味藥材搗碎過篩,和雞蛋清混合後敷在患處,即可痊癒。(出自第十卷)

治療癰腫伴有發熱的,黃耆貼敷方,屢試不爽:

甘草(炙)、大黃、白蘞、黃耆、川芎

以上五味藥材各等量搗碎過篩,與雞蛋黃混合,像稀泥一樣,塗抹在患處,根據紅腫堅硬部位的大小貼敷。乾燥容易見效。

簡略的治療癰腫方法,白蘞薄貼方:

白蘞、當歸、芍藥、大黃、莽草、川芎

以上六味藥材各等量搗碎過篩,與雞蛋黃混合成泥狀,塗抹在患處,根據大小貼敷。乾燥容易見效。

又治療癰腫堅硬腫塊消不下去的,白蘞貼敷方:

白蘞、大黃、赤石脂、芍藥、莽草、黃芩、黃連、吳茱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