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燾

《外臺秘要》~ 卷第五 (7)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五 (7)

1. 灸瘧法一十三首

千金療瘧灸法。

灸上星及大椎。(大椎穴在背後第一椎上節陷中是也)至發時令滿一百壯,艾炷如黍粒,俗人不解取穴,務大炷。

白話文:

在中星穴和大椎穴上進行艾灸。(大椎穴位於脖子後方第一塊脊椎的凹陷處)當症狀發作時,以艾炷如小米般大小,合計施灸一百壯。一般人不懂得如何取穴位,只追求艾炷的大小。

又法

覺小異,則灸百會七壯,若後更發,又灸七壯,極難愈者,不過三灸。

又法

以足踏地,以綖圍足一匝中,折後大椎向百會,灸綖頭三七壯,炷如小豆許大。

又法

灸風池二穴各三壯。

又法

從手發者灸三間,(穴在虎口第二指節根下一寸)三年痎瘧,欲發慘慘則下火。

又法

從頭項發者,未發前預灸項大椎尖頭,漸灸過時止。

又法

從腰發者,灸腎俞百壯。(穴在第十四椎下兩旁各一寸半是)

又療一切瘧,無問遠近法。

正仰臥,以綖量兩乳間中,屈從乳向下灸,度頭隨年壯,男左女右灸。

又療五臟瘧,及一切諸瘧法。

灸尺澤七壯。(穴在肘中約紋動脈是也)

又療痎瘧法。

上星主之。(穴在鼻中央直入髮際一寸陷容豆是也)灸七壯。

又療瘧日西而發者法。

臨泣主之。(穴在目眥上入髮際五分陷者中是也)灸七壯。

又療瘧多汗腰痛不能俯仰,目如脫,項如拔者法。

崑崙主之,(穴在足外踝後跟骨上陷中是也)灸三壯。

又療瘧實則腰背痛,虛則鼻衄法。

飛揚主之,(穴在外踝上七寸)灸七壯。(並出第十卷中)

白話文:

如果感覺到一點異樣,就在百會穴灸七壯。如果之後病情加重,再灸七壯,如果非常難治好,最多灸三次。

還有一種方法,就是用布條圍住腳,然後把布條的頭折向後腦勺的百會穴,在布條的頭上放艾條,灸三七壯,艾炷大小像小豆一樣。

還有一種方法,就是灸風池穴,每個穴位灸三壯。

如果瘧疾從手部發作,就灸三間穴,這個穴位在虎口第二指節根下一寸的地方。如果三年瘧疾想要發作,感覺很痛苦,就用艾灸把火氣降下來。

如果瘧疾從頭頸部發作,在發作之前就預先灸項部的脊椎最高點,逐漸灸到時間到了就停止。

如果瘧疾從腰部發作,就灸腎俞穴,灸一百壯。這個穴位在第十四節椎骨下兩邊各一寸半的地方。

治療各種瘧疾,不論遠近,都有一個方法。

病人仰臥,用布條量出兩乳頭之間的中點,從乳房向下灸,灸的壯數要根據年齡而定,男性灸左側,女性灸右側。

治療五臟瘧疾以及各種瘧疾,有一個方法。

灸尺澤穴七壯,這個穴位在肘部內側的橫紋上,動脈所在的位置。

治療瘧疾,有一個方法。

灸上星穴七壯,這個穴位在鼻樑中央直入髮際一寸,凹陷的地方,大小可以容納一顆豆子。

治療瘧疾在傍晚發作,有一個方法。

灸臨泣穴七壯,這個穴位在眼睛外角上,進入髮際五分的地方,凹陷處。

治療瘧疾患者多汗腰痛,不能彎腰抬頭,眼睛好像要掉出來,脖子好像被拉扯一樣,有一個方法。

灸崑崙穴三壯,這個穴位在腳踝外側後方,跟骨上面的凹陷處。

治療瘧疾實證患者腰背疼痛,虛證患者鼻出血,有一個方法。

灸飛揚穴七壯,這個穴位在外踝骨上方七寸的地方。這些方法都記載在第十卷。

2. 禳瘧法六首

千金療瘧法。

未發前,抱大雄雞一隻著懷中,時時驚動,令雞懷中作大聲無不瘥。(肘後同出第十卷中)

崔氏書瘧法。

白話文:

治療瘧疾的方法如下:

在發病前,抱一隻大公雞在懷裡,並時常驚動它,讓它在懷中發出大聲,這樣做對於瘧疾無不見效。(此方法也記載於《肘後方》第十卷中)

以下是崔氏的治瘧方法。

平旦日未出時,閉氣書之,先書額上則戴九天,次書兩手心作把九江,又書背上,從右脾骨下向左,分作兩行書之,一如後法,南山有一木,木下不流水,水中有一魚,三頭九尾,不食五穀,唯啖瘧鬼,急急如律令,又書兩腳心下作履九江。

白話文:

在清晨太陽還未出來時,閉氣凝神,按照以下步驟書寫咒語:

  1. 先在額頭上書寫「戴九天」。
  2. 再在兩手心書寫「作把九江」。
  3. 接著在背上從右邊的脾骨下方開始,向左寫兩行咒語,內容如下:

南山有一木,木下不流水。 水中有一魚,三頭九尾。 不食五穀,唯啖瘧鬼。 急急如律令。

  1. 最後在兩腳心下方寫「履九江」。

上以前法既不損人,又無不瘥者,其有一度書不甚差,可更書之,書符必不得脫錯,亦不可重點書不成也,又勿食五辛。(書瘧法路州滿上人傳云妙不可道以下二法余用俱效)

白話文:

遵循上述方法,既不會傷害患者,也不會治不好病的。如果有一次寫的符咒效果不佳,可以重新寫一次。寫符咒時,不得有任何脫漏或錯字,也不要寫得過於濃重。另外,忌食五辛。(關於治療瘧疾的方法,路州滿上人傳授的「妙不可道」方法,以及後面的兩個方法,本人使用後都非常有效)

又法

令所患人未發前,正南北眠,頭向南,五心並額及舌上七處,閉氣書鬼字,則瘥,隨意任東西。(肘後同)

又法

白話文:

又有方法是,在病發之前,讓患者按南北方向躺下,頭朝南邊。然後在手掌的五心(兩手的手心和腳心共五處)、額頭以及舌頭上的七個位置,屏住呼吸寫「鬼」字,這樣病就會好,之後可以隨意面向東或西而躺。(《肘後救卒方》也有同樣的記載)

又有方法:

總書八行,其下七行,一準前行,通而為八,山題子,山題子,山題子,山題子,准前計更有七行,通前為八行,此符厭瘧鬼,一去千里外,急急如律令,某年某月某州某縣某鄉某里姓名牒,姓名則所患人也,上以手把符勿開,男左女右,待過時久,然後任開,其符仍以火燒卻。

咒瘧法。

白話文:

這張符咒共有八行,除了最後一行外,其他七行都按照前一行的字數書寫,全部加起來有八行。這張符咒寫著「山題子」,連續寫了四次,然後再按照之前的規律寫了七行,加上之前的八行,總共是十五行。這張符咒是用來驅除瘧疾鬼的,可以讓它遠離千里之外。請在符咒上寫上患病人的姓名,男左女右地拿著符咒,過一段時間後再打開。符咒使用完畢後,請用火燒掉。

候病者發日,日未出時,自執一石於水濱,一氣咒云,𪚻𪚻團團,行路非難,捉取瘧鬼,送與河官,急急如律令,即投石沉於水中,勿反顧而去。(並出第四卷中)

元希聲侍郎集驗書瘧法。

白話文:

生病時發作那天,就在天還沒亮的時候,自己拿到一塊石頭到水邊,一口氣唸咒說:「石頭圓又圓,行走一點也不難,抓到瘧鬼,送給河神,快快奉行我的法令。」然後把石頭丟進水裡,不要回頭就離開。(出自第四卷)

額上書兩金字重,胸前書兩火字並,背上書兩水字並,兩手書木字單,兩足下各書土字,齊下作四口字重,右含水閉氣用朱書,未發前書之有驗。

白話文:

額頭上用硃砂寫「重」字,胸前用硃砂寫「火」字,背上用硃砂寫「水」字,兩手上用硃砂寫「木」字,兩腳底用硃砂寫「土」字,下面連綴寫「四口」兩字,右手合攏口含住水,用硃砂書寫。這些字寫妥後,還未唸出咒語之前,就會顯現效驗。

3. 許仁則療瘧方四首

許仁則此病之候,乃有數種,亦有宿患痃癖,飲食失宜,因節氣初交,亦生此病,亦有痰澼積聚,久不通散,冷熱相攻,亦生此疾,亦有地居卑濕時屬暑熱,內有宿病,外感惡氣,亦生此疾,亦有盛夏蒸熱飲冷,冷熱間隔秋夏氣交,亦生此疾,以要言之,終由飲食失常,寒暑乖宜,上熱下系將療之方,吐下為本,人有強羸,病有輕重,自須臨時斟酌,不可一概言之,此病別有祈禱厭禳而瘥者,自是人心妄識,畏愛生病,亦猶弓影成蠱耳,必有不誣此法,專意信之,亦任其從禳禱之道,雖然,必須資藥以救之,比見用藥攻療,無不瘥者,以法禳之,則有不效者,以此言之,明知病在於內,徒勞無外耳,此病之始,與天行不多別,亦頭痛骨肉酸楚,手足逆冷,口鼻喉舌乾,好飲水毛聳,腰脊強欲反拗,小便赤,但先寒後熱,發作有時,可不審察,其發作日有準,凡經七日以後,先服鱉甲等五味散,取快吐方。

白話文:

許仁認為此病的徵兆有幾種:一種是身體舊病復發,另一種是飲食不當,在季節交替之際發作的。還有一種是痰液積聚,長期不散,冷熱交替刺激而產生的。還有一種是居住在低窪潮濕的地方,天氣炎熱時,體內舊病復發,受到外邪侵襲而發作的。還有一種是盛夏酷暑時飲用冷飲,冷熱交替,在秋冬兩季交替時發作的。總而言之,此病的根本原因都是飲食失常,寒暑不適。治療此病的方法,以瀉吐為基礎。由於每個人的體質不同,病情也有輕重,具體用藥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不能一概而論。此病還有一些人會通過祈禱和厭禳之術來治療,這實際上是一種心理作用,是人們因恐懼和愛惜而導致疾病發生,就像「弓影成蠱」那樣。如果有人堅持相信此法,那就任由他們去祈禱和厭禳吧。不過,無論如何,都必須配合藥物治療。從過往的經驗來看,只要用藥治療,都能痊癒。而僅僅依靠祈禱和厭禳之法,則可能效果不佳。由此可見,此病的根源在於內部,而外在的祈禱和厭禳之術只是徒勞無功罷了。此病的初期症狀與流行性感冒相似,也有頭痛、骨肉痠痛、手足冷,口鼻喉舌乾燥、愛喝水,毛髮豎立、腰背僵硬,小便赤紅。但它先寒後熱,發作時間有規律,一般在發作七天以後,可以先服用鱉甲等五味散,以快速催吐。

鱉甲(三兩生用),常山(二兩),甘草(二兩炙),松蘿(二兩),桂心(一兩)

白話文:

鱉殼(三兩,生用) 常山(二兩) 炙甘草(二兩) 松蘿(二兩) 桂皮(一兩)

右藥搗篩為散,煮烏梅湯下,初服一方寸匕,日二服,稍稍加之,以得吐為限。忌人莧生蔥生菜海藻菘菜。

白話文:

把右方所列藥材搗碎、過篩成散劑,用煮過的烏梅湯送服。第一次服用一寸大小的一匙,一天服用兩次,逐漸加量,以吐為止。服藥期間忌食莧菜、生蔥、生菜、海藻和菘菜。

又審其候若體力全強,日再服,每服皆取吐,自覺氣力不甚強,則每一服取吐,晚不須服,如全綿惙,事須取吐,則三兩日一服,經五六度吐訖,但適寒溫將息,並食飲,使體氣漸強,若知病雖輕吐,根本未似得除,事須利之,以泄病勢,宜合當歸等六味散服之取利方。

白話文:

再觀察體力狀況,如果體力旺盛,可每天服藥兩次,每次都催吐;如果感覺體力不那麼強,就每次服藥後催吐,晚上不需要服藥;如果體重非常虛弱,就一定要催吐,每隔兩三天服一次藥,連續吐五、六次後,只要適當注意寒溫,好好休息,並適當進食飲水,讓身體逐漸恢復健康。如果發現雖然吐了之後病情減輕,但還沒有徹底治癒,就需要用瀉藥,以瀉除病勢,建議配合當歸等六味藥材服用,以達到瀉利的目的。

當歸(五兩),白朮(五兩),細辛(四兩),桂心(三兩),大黃(五兩),朴硝(四兩)

白話文:

當歸:500 克 白朮:500 克 細辛:400 克 桂心:300 克 大黃:500 克 芒硝:400 克

右藥搗篩為散,平旦空肚以酒飲下,初服一方寸匕,日再服,稍稍加之,得利為度,候氣力強羸,取利多少,一一如前取吐法。忌桃李雀肉生蔥生菜。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過濾成散劑,於清晨空腹時用酒送服。第一次服用一平匙,每天服用兩次,逐漸增加劑量,以身體反應良好為準。觀察病人的體力變化,根據其強弱調整劑量,依循前面的取吐法。服用期間禁止食用桃李、雀肉、生蔥和生菜。

又依前鱉甲等五味散取吐,當歸等六味散利後,雖經吐下,其源尚在,如更吐利,又慮尩羸,宜合鬼箭羽等十味丸服之方。

白話文:

接著再服用鱉甲等五種藥材組成的散劑催吐,當歸等六種藥材組成的散劑促進排便。儘管已經進行了催吐和瀉下,但病根仍然存在。如果繼續催吐和瀉下,又擔心會虛弱瘦削。建議服用合鬼箭羽等十種藥材組成的丸藥。

細辛(四兩),橘皮(四兩),鬼箭羽(折看之如金色者二兩),白朮(五兩),桂心(四兩),地骨皮(四兩),蜀漆(二兩),甘草(三兩炙),當歸(五兩),丁香(三兩)

白話文:

細辛(200克),橘皮(200克),鬼箭羽(200克,選擇折斷後呈現金色的),白朮(250克),桂心(200克),地骨皮(200克),蜀漆(100克),炙甘草(150克),當歸(250克),丁香(150克)

右藥搗篩,蜜和丸如梧子,煮烏梅飲下之,初服十五丸,日再,稍稍加至三十丸,服經三五日後,若覺熱甚,每服藥後良久,任吃三兩口粥飲壓之。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生蔥。

白話文:

把藥材搗碎過篩,用蜂蜜和成如梧桐籽大小的丸子,用煮過的烏梅湯送服。最初服用15丸,一天服用兩次,逐漸增加到30丸。連續服用三天到五天後,如果感覺身體發熱嚴重,每次服藥後過一段時間再吃兩三口稀飯或水來壓制火氣。忌食海藻、白菜、桃子、李子、麻雀肉、生蔥等。

又療此病,魯用釋深師一方,大有效,其方有巴豆皂莢藜蘆,三味作丸服雖經困苦,一服永斷。(吳升同並出第一卷中)

白話文:

對於這個病的治療,魯國一個名叫釋深的醫生有個方子,效果很好,方子裏有巴豆、皁莢、藜蘆這三種藥材,做成藥丸服用。雖然服用時會經歷一些痛苦,但是服用一次就可以徹底根治。(出自吳升的《同並出第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