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燾

《外臺秘要》~ 卷第二十三 (13)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三 (13)

1. 九瘻方三十一首

七曰浮疽瘻,始發於頸,如兩指,使人寒熱欲臥,此得之。因思慮憂憶,其根在膽,地膽主之,甘草為佐。

八曰瘰癧瘻,始發於頸,有根初苦痛,瘰癧覺之使人寒熱,得之新沐頭濕結髮,汗流入於頸所致,其根在腎,雌黃主之,芍藥為佐。

九曰轉脈瘻,始發於頸,如大豆浮在脈中,濯濯脈轉,苦驚惕,身如振寒熱,始得之時,驚臥失枕,其根在小腸,斑蝥主之,白芷為佐。

療瘻九種方。

空青(研煉之),商陸根,貍骨(炙),知母,荏子,桔梗,雄黃,黃芩,礜石(燒),防風,礬石(燒汁盡),地膽(熬),白朮,甘草(炙),雌黃,芍藥,斑蝥(去足羽熬),白芷(各二分)

上十八味搗,其論病者特加其分,餘種令分等,細篩末,空青最在後納之苦酒服一刀圭,日三服三十日知,五一日愈,七十日平復,病者百日禁食魚、肉,忌生菜、桃、李、雀肉、海藻、菘菜、犬肉、生血物,餘二大豆為一刀圭,小兒服之半,大人全服,八歲以下,寧從少起,過度令人淋,淋即減之。(出第九卷中)

千金問曰:何謂九瘻。答曰:一曰狼瘻;二曰鼠瘻;三曰螻蛄瘻;四曰蜂瘻;五曰蚍蜉瘻;六曰蠐螬瘻;七曰浮沮瘻;八曰瘰癧瘻;九曰轉脈瘻。謂之九瘻。

又療狼瘻發於頸,頭腫有根,起於缺盆,上轉連延耳根腫大。此得之,因憂恚氣上不得下,其根在肺,空青主之,商陸為佐方。

空青(研二分),蝟腦(二分炕之),獨活(一分),蝟肝(一具干之),芎藭(半兩),女婦草(一分),黃芩,鱉甲(炙),斑貓(去翅足),乾薑,當歸,茴香,礬石(燒),地膽(各一分)蜀椒(三十去汗)

上十五味作散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十五日即止。忌生血物莧菜。(劉涓子古今錄驗同)

又療鼠瘻發於頸,無頭尾如鼷鼠,使人寒熱,此得之,因食大鼠餘毒不去,其根在胃,貍骨主之,知母為佐方。

陵鯉甲(炙),山龜殼(炙),甘草(炙),桂心,雄黃,乾薑(等分)

上六味作散下篩,服方寸匕,日三,蜜和納瘡中,無不愈,先灸作瘡,後與藥良。忌海藻生蔥。(劉涓子備急古今錄驗文仲同)

又療鼠瘻瘡瘥復發及不愈,出膿血不止方。

以不中水豬脂㕮咀,生地黃納脂中,令其脂與地黃足相淹,和煎六七沸,去滓,桑灰汁淨洗瘡,去惡汁,以地黃膏塗上。日一易。(範汪同)

又療鼠瘻方。

得蛇虺所吞口中鼠燒末,服方寸匕,日再,不過三服,此大驗,但難遇耳,並敷瘡中。(範汪同)

又療鼠瘻方。

死鼠一枚(中形者),亂髮(如雞子一枚)

上二物,以臘月豬膏令淹鼠發煎之,令其鼠發都盡消,膏成分作二分,一分稍稍塗瘡,一分以酒服之,即愈矣,鼠子當從瘡出,神良,秘不傳。(翼備急文仲集驗範汪同)

白話文:

九瘻方三十一首

七、浮疽瘻:

這種瘻病,一開始會長在脖子上,像兩個手指頭寬,會讓人感到忽冷忽熱,想躺下休息。這是因為思慮過多、憂愁回憶所引起的,病根在膽,所以要用「地膽」這種藥材為主,再用「甘草」來輔助。

八、瘰癧瘻:

這種瘻病,也長在脖子上,剛開始會很痛,摸起來一顆顆的,會讓人感到忽冷忽熱。這是因為剛洗完頭,頭髮還濕著就綁起來,汗水流到脖子所引起的,病根在腎,所以要用「雌黃」這種藥材為主,再用「芍藥」來輔助。

九、轉脈瘻:

這種瘻病,也長在脖子上,像一顆黃豆浮在脈搏上,脈搏跳動的時候會跟著移動,會讓人感到驚慌害怕,身體發冷發熱。剛發病的時候,是因為驚嚇導致睡覺時落枕所引起的,病根在小腸,所以要用「斑蝥」這種藥材為主,再用「白芷」來輔助。

治療九種瘻病的藥方:

空青(磨成粉)、商陸根、烤過的貍骨、知母、荏子、桔梗、雄黃、黃芩、燒過的礜石、防風、燒過的礬石(取汁)、熬過的地膽、白朮、烤過的甘草、雌黃、芍藥、去掉腳和翅膀並熬過的斑蝥、白芷,每種藥材各取二分。

把以上十八種藥材搗碎,針對病症特別嚴重者,可增加該藥材的份量,其餘藥材則保持等量。將藥材磨成細末,最後加入空青粉末,用苦酒服用一小勺,一天三次。服用三十天會感覺到效果,五十一天會痊癒,七十天會完全康復。病人在一百天內,要避免吃魚、肉、生菜、桃子、李子、麻雀肉、海藻、白菜、狗肉、生血等食物。其餘藥物,兩顆大豆的份量為一小勺,小孩子服用一半的量,大人則全量服用。八歲以下的小孩,寧可從少量開始服用,過量會導致小便淋漓,如果出現淋漓現象,則要減少藥量。(出自第九卷中)

《千金要方》問: 什麼是九瘻?

答: 一種叫做狼瘻;一種叫做鼠瘻;一種叫做螻蛄瘻;一種叫做蜂瘻;一種叫做蚍蜉瘻;一種叫做蠐螬瘻;一種叫做浮疽瘻;一種叫做瘰癧瘻;一種叫做轉脈瘻。這就叫做九瘻。

又一治療狼瘻的藥方:

狼瘻長在脖子上,頭部腫脹,有根,從鎖骨上窩開始,向上蔓延到耳朵根部,導致腫大。這是因為憂愁憤怒,氣往上衝卻無法下降所引起的,病根在肺,所以要用「空青」這種藥材為主,再用「商陸」來輔助。

空青(磨成粉,二分)、烤過的蝟腦(二分)、獨活(一分)、曬乾的蝟肝(一副)、芎藭(半兩)、女婦草(一分)、黃芩、烤過的鱉甲、去掉翅膀和腳的斑貓、乾薑、當歸、茴香、燒過的礬石、地膽(各一分)、去除汗水的蜀椒(三十粒)。

將以上十五種藥材磨成散劑,過篩後,用酒服一小勺,一天三次,服用十五天就會見效。忌吃生血和莧菜。(出自劉涓子《古今錄驗》)

又一治療鼠瘻的藥方:

鼠瘻長在脖子上,沒有頭尾,像小老鼠一樣,會讓人感到忽冷忽熱。這是因為吃了大老鼠留下的毒素沒有清除所引起的,病根在胃,所以要用「貍骨」這種藥材為主,再用「知母」來輔助。

烤過的陵鯉甲、烤過的山龜殼、烤過的甘草、桂心、雄黃、乾薑(等量)。

將以上六種藥材磨成散劑,過篩後,服用一小勺,一天三次。用蜂蜜調和後塗在瘡口,沒有治不好的。可以先在患處灸一下,讓它變成瘡,再用藥效果會更好。忌吃海藻和生蔥。(出自劉涓子《備急古今錄驗》,文仲也有相同的記載)

又一治療鼠瘻,瘡口癒合後又復發,或無法痊癒,膿血流不停的藥方:

用沒有沾到水的豬油,稍微切碎,把生地黃放進豬油中,讓豬油和生地黃充分浸泡在一起,一起煎煮六七次,去除藥渣,用桑樹灰水清洗瘡口,去除惡臭的汁液,然後塗上生地黃膏。一天更換一次。(出自範汪的記錄)

又一治療鼠瘻的藥方:

把被蛇吞進肚子裡的死老鼠燒成灰,服用一小勺,一天兩次,最多服用三次,效果非常好,只是很難找到這種材料,同時也可以把灰塗在瘡口。(出自範汪的記錄)

又一治療鼠瘻的藥方:

取一隻中等大小的死老鼠,雞蛋大小的亂髮。

將這兩樣東西放在臘月豬油中,讓豬油完全蓋住老鼠和頭髮,一起煎煮,直到老鼠和頭髮都完全融化,把剩下的油脂分成兩份,一份稍微塗在瘡口,一份用酒服下,就會痊癒,老鼠的幼崽會從瘡口跑出來,效果非常神奇,這個秘方不會輕易傳授。(出自《翼備急》,文仲的《集驗》,範汪的記載也有相同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