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燾

《外臺秘要》~ 卷第五 (4)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五 (4)

1. 十二時瘧方一十二首

千金翼黃帝問岐伯曰:瘧多方少,愈者何?岐伯答曰:瘧有十二種。帝曰:瘧鬼字,何可得聞乎?岐伯曰:但得瘧鬼字便愈,不得其字,百方不愈。黃帝曰:瘧鬼者十二時,願聞之岐伯曰。

白話文:

唐代《千金翼方》載:

唐高祖李淵:「瘧疾的方子很多,但治癒的很少。這是為什麼呢?」

岐伯答道:「瘧疾有十二種。」

唐高祖:「瘧疾鬼的名字,能告訴我嗎?」

岐伯:「只要知道瘧疾鬼的名字,就能治癒瘧疾。如果不知道它的名字,再多的治療方法也無法治癒。」

唐高祖:「瘧疾鬼這十二個名字,我希望岐伯能告訴我。」

寅時發者,獄死鬼所為,療之。

上以瘧人著窯上,灰火一周,莫令火滅即瘥。

卯時發者,鞭死鬼所為,療之。

右用五色衣燒作灰,三指撮著酒中,無酒用清水服之。

辰時發者,墮木死鬼所為,療之。

上令瘧人上木高危處,以棘子塞木根間,立瘥。

巳時發者,燒死鬼所為,療之。

上令瘧人坐,師以周匝然火瘥。

午時發者,餓死鬼所為,療之。

上令瘧人持脂火,于田中無人處燒脂香,假拾薪去,即瘥。

未時發者,溺死鬼所為,療之。

上令瘧人臨發時,三渡東流水,即瘥。

申時發者,自刺死鬼所為,療之。

上令瘧人慾發時,以刀刺塚上,使得姓名字,咒曰,若瘥,我與汝拔卻,即瘥。

酉時發者,奴婢死鬼所為,療之。

上令瘧人碓梢上捧上臥,莫令人道姓字,即瘥。

戍時發者,自絞死鬼所為療之。

上令索繩系其手腳腰頭,即瘥。

亥時發者,盜死鬼所為,療之。

上以刀子一口,箭一枝,灰一周,刀安瘧人腹上,其箭橫著底下瘥。

子時發者,寡婦死鬼所為,療之。

上令瘧人脫衣東廂床上臥,左手持刀,右手持杖,打令聲不絕,瓦盤盛水著路邊,即瘥。

丑時發者,斬死鬼所為,療之。

上令瘧人當戶前臥,頭東向,血流頭下,即瘥。(並出第十八卷中)

2. 發作無時瘧方二首

病源夫衛氣者,陽氣也,一日一夜,大會於風府,則腠理開,腠理開則邪氣入,邪氣入則病作,當其時陰陽相併,隨其所勝,則生寒熱,故動作皆有早晏,若腑臟受邪,內外失守,邪氣妄行所以休作無時也。(出第十一卷中)

白話文:

衛氣是陽氣,一天一夜之中,會在大椎穴聚集。此時,皮膚毛孔就會張開,邪氣就會趁機入侵。一旦邪氣入侵,就會生病。在陽氣和陰氣交替的時候,根據哪一方佔優勢,就會產生寒證或熱證。因此,各種活動都有早晚的區別。如果臟腑受到邪氣侵犯,內外防禦虛弱,邪氣就會肆意橫行,所以病症發作沒有固定的時間點。

肘後療瘧發作無常,心下煩熱者,常山湯方。

常山(二兩),甘草(一兩半炙),豉(五合綿裹)

上三味切,以水六升,煎去滓,取二升,再服當快吐,仍節飲食。忌海藻菘菜生蔥生菜。(文仲同)

白話文:

將上述三味藥切片,加入六升水煎煮,去除藥渣,取兩升藥液。喝下藥液後,應該會很快嘔吐,嘔吐後仍要注意飲食清淡。忌食海藻、菘菜、生蔥和生菜。(文仲同)

雞子常山丸,療諸瘧,並經服諸藥法術不斷,發無復定時不可復斷者,宜服此丸,忌食物,勿勞力,即斷方。

白話文:

而雞子常山丸,用來治療各種瘧疾,即使經過服藥、施法等方法治療後,發作仍然不定時,無法徹底根治的,適合服用此丸。服用期間要注意飲食,避免勞累,可以立即斷絕瘧疾發作。

常山(三兩)

上一味搗篩為散,以雞子白和並手為丸,如梧桐子大,令圓調丸訖,分置銅鏂子中,以湯煮銅鏂令熱,殺得雞子腥氣即止,以竹葉清飲服三十丸,欲吐但吐,比至發時,令得三服,時早可食者斷,若晚不可斷食者,當作竹葉汁糜食之。忌生蔥生菜。(經心錄同並出第一卷中)

白話文:

把上一味藥搗碎篩過,加雞蛋清用手搓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子。丸子搓好後,放入銅器中,用熱湯煮銅器,去除雞蛋腥味後停止。以竹葉清酒送服三十顆丸子,要吐就吐。到發作時間,要服用三次。如果發作時間早,可以斷食。如果發作時間晚,不可以斷食,應食用竹葉汁做成的稀飯。忌食生蔥生菜。(《經心錄》同卷一)

3. 痎瘧方五首

病源夫痎瘧者,夏傷於暑也,其病秋則寒甚,冬則寒輕,春則惡風,夏則多汗,然其畜作有時,以瘧之始發,先起於毫毛伸欠乃作,寒慄豉頷,腰脊俱痛,寒去則外內皆熱,頭痛而渴唯欲冷飲,何氣使然,此陰陽上下交爭虛實更作,陰陽相移也,陽並於陰,則陰實而陽明虛,陽明虛則寒慄豉頷,太陽虛則腰背頭項痛,三陽俱虛則陰氣勝,陰氣勝則骨寒而痛,寒生於內,故中外皆寒,陽盛則外熱,陰虛則內熱,外內皆熱,則喘而渴,故欲冷飲也,此皆得之夏傷於暑,熱氣盛藏於皮膚之內,腸胃之外,此營氣之所舍也,此令人汗出空疏,腠理開因得秋氣,汗出遇風,乃得之,及得以浴水氣,舍於皮膚之內,與衛氣並居,衛氣者,晝日行陽,夜行於陰,此氣得陽而外出,得陰而內搏,內外相搏,是以日作其間,日作者,調其氣之舍深,內搏於陰,陽氣獨發,陰邪內著,陰與陽爭不得出。是以間日而作。

白話文:

瘧疾的病因是夏季感受暑邪。這種疾病秋季症狀較重,冬季較輕,春季容易受風,夏季則多出汗。不過,瘧疾發作是有規律的。

瘧疾發作之初,先是汗毛豎起、哈欠連連,然後開始寒戰、牙齒打顫,腰背疼痛。寒戰過後,全身內外發熱,頭痛口渴,只想喝冷飲。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這是因為陰陽之氣在上下交替運轉,導致虛實變化,陰陽相互轉化。陽氣與陰氣結合,就會導致陰氣實而陽氣虛。陽氣虛就會出現寒戰、牙齒打顫;太陽經虛就會導致腰背、頭頸疼痛;三陽經氣都虛就會導致陰氣過盛。而陰氣過盛則會導致骨寒疼痛。寒氣從體內產生,所以內外都感覺寒冷。陽氣旺盛時,體外會發熱;陰氣虧虛時,體內會發熱。內外同時發熱,就會喘息和口渴,因此才會想喝冷飲。

這些症狀都是因為夏季感受暑邪,熱氣積聚在皮膚內層、腸胃之外的部位所致。這是營氣的居所。這會導致人出汗虛弱,腠理疏鬆,從而受秋氣侵襲。出汗遇風,就會得病。

此外,洗澡後的水氣也會積聚在皮膚內層,與衛氣並存。衛氣在白天運行於陽經,夜晚運行於陰經。這股氣受到陽氣的影響而外出,受到陰氣的影響而向內搏擊。內外互相搏擊,因此才會間日發作。所謂間日發作,是指瘧疾發作的規律是隔日。這是因為陽氣獨發,陰邪內附,陰陽相爭,導致陽氣無法外出,因此才會間隔一天發作一次。

(出第十一卷中)

小品常山湯,療痎瘧先寒戰動地,寒解壯熱,日日發,及間日發,並斷方。

白話文:

小品常山湯:治療瘧疾,在發作前會感到劇烈的寒戰,寒氣消退後就會發燒,每天或間隔一天發作。

鱉甲(一兩炙),淡竹葉(切三升洗),常山(二兩),甘草(炙三兩),久酒(三升)

白話文:

  • 鱉甲:1 兩,烤製
  • 淡竹葉:3 升,切碎清洗
  • 常山:2 兩
  • 甘草:3 兩,烤製
  • 黃酒:3 升

上五味切,以酒漬藥,刀置上覆,頭安露地,明旦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五服,比未發前令盡當吐,吐極傷多,不必盡劑,但斷人禁飲食,得吐過時乃佳。忌人莧海藻菘菜生蔥生菜。(出第六卷中)

白話文:

把中草藥(上五味)切碎,用酒浸泡,把刀放在上方蓋住,藥材露出地面。第二天早上,加水七升煮沸,取三升湯藥分為五次服用。在發病前服用完畢,盡量嘔吐。但嘔吐過多會傷身,不必完全喝完藥湯。然後禁止飲食,直到嘔吐結束。忌食莧菜、海藻、菘菜、生蔥、生菜等食物。(出自第 6 卷中)

集驗夫瘧必從四肢始,療方。

先其時一食頃,用細左索繩緊束其手足十指,過發時乃解之。(千金同)

又方

先作羊肉臛餅飽食之,其進少酒隨所能,令其欣欣有酒氣,入一密室,里燃炭火,厚覆取大汗則瘥,燕國公說,此方常見用有驗。(並出第二卷中方土弱曰虛者得效實者彌甚)

白話文:

先吃飽羊肉湯餅,然後喝點酒,多少隨自己酒量,讓病人感到輕微酒醉,進入一間密封的房間,裡面燃燒著炭火,用厚被覆蓋使其大汗淋漓,那麼病人就能痊癒。燕國公說,這個方子經常使用,有實例證明有效。(收錄於第二卷中,虛證的人用此方有效,實證則更嚴重)

又療溫瘧勞瘧,烏梅飲子方。

烏梅(七顆),桃柳心(各七莖),蔥白(七莖),豆豉(一合),甘草(四分),柴胡(四分),知母(四分),大黃(三分)

白話文:

烏梅(7顆) 桃枝和柳枝(各7根) 蔥白(7根) 豆豉(一杯) 甘草(四分) 柴胡(四分) 知母(四分) 大黃(三分)

上八味各細銼,以童子小便兩茶碗宿浸,明旦早煎三兩沸,去滓,頓服,瘥,未瘥更作,服三服,未瘥。忌海藻菘菜。

白話文:

將以上八味藥材全部細細研磨,用兩碗小男孩的尿液浸泡一晚。第二天早上煎煮三至兩沸,濾去藥渣,一次服下。痊癒則罷,未痊癒則再重複。服用三劑,仍未痊癒。服用期間忌食海藻和菘菜。

又療溫瘧痰瘧久不瘥,黃連散方。

宣州黃連(二兩)

上一味搗篩末,以濃酒一盞,調三錢,空心頓服,相次更服三錢,更飲三兩盞酒,任意醉,卻睡候過時方得食,如渴枳實煎湯,並三日服瘥。忌豬肉冷水。

白話文:

將第一味的藥物搗碎成粉末,用一杯濃酒,加入三錢的藥粉攪拌,空腹一次服下。之後再連續服下三錢的藥粉,再喝三兩杯酒,任意喝醉,睡覺等過了一段時間才能進食。如果口渴,可以用枳實煎湯喝,連續服用三天即可痊癒。服用藥物期間,忌諱食用豬肉和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