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臺秘要》~ 卷第二 (13)
卷第二 (13)
1. 傷寒小便不利方九首
病源傷寒發汗後,而汗出不止,津液少,胃中極干,小腸有伏熱,故小便不通也。(出第八卷中)
仲景傷寒論少陰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為有水氣,或咳,或小便自利,或下利,或嘔者,真武湯主之方。
茯苓(三兩),白芍藥(三兩),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白朮(三兩),生薑(三兩去皮)
上五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七合,日三,若咳者加五味子半升,細辛一兩乾薑一兩,若小便自利者,去茯苓若下利者,去芍藥加乾薑二兩,嘔者去附子,加生薑,足前成半斤。忌酢豬肉桃李雀肉等。(出第六卷中深師同兼主天行大效)
又傷寒六七日已發汗而復下之,胸脅滿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此未解也,屬小柴胡桂薑湯主之方。
柴胡(半斤),桂心(三兩),黃芩(三兩),牡蠣(二兩熬),甘草(二兩炙),栝蔞根(四兩),乾薑(二兩)
上七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更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初一服微煩,後汗出便愈。忌生蔥海藻菘菜。(出第四卷中)
又療傷寒七八日,身黃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滿者,茵陳湯主之方。
茵陳(六兩),肥梔子(十四枚擘),大黃(二兩去皮酒洗破三片)
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陳減二升,去滓,納二物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日三,小便當利,尿如皂莢沫,狀色正赤,一宿腹減,黃從小便去。(出第五卷中張文仲千金並同)
又服桂枝湯或下之,仍頭項強痛,熻熻發熱無汗,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主之方。
芍藥,生薑(切),白朮,茯苓(各三兩),甘草(二兩炙),大棗(十二個擘)
上六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小便利則愈。忌海藻菘菜酢桃李雀肉等。
肘後療小腹滿,不得小便方,兼療天行。
細末雄黃,蜜和為丸如棗核,納溺孔中,令入半寸。(出第二卷中文仲同)
千金翼療少陰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四逆散方。
甘草(十分炙),枳實(十分炙),柴胡(十分),芍藥(十分)
上四味搗細篩,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嗽者,加五味子乾薑各五分,並主下利胸中悸者,加桂心五分,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二升,取三升,以散三方寸匕,納湯中煮之,取一升半,分再服。忌海藻菘菜。(仲景範汪同出第十卷中)
崔氏療傷寒熱盛,小便不利,滑石湯方,兼療天行。
滑石(屑二兩),葶藶子(一合熬)
上二物,以水二升,煮取七合,去滓,頓服之。
白話文:
傷寒小便不利的九個處方
病因是因為傷寒發汗後,汗卻流個不停,導致體液減少,胃裡非常乾燥,小腸內有潛藏的熱,所以小便不通暢。(出自第八卷中)
張仲景的《傷寒論》提到,少陰病如果兩三天沒有好,拖到四五天,出現腹痛、小便不順暢、四肢沉重、疼痛,並且伴隨腹瀉,這表示體內有水氣。可能還會有咳嗽、小便自利(小便次數多而量少)、腹瀉或嘔吐等症狀,這時應該服用真武湯。
真武湯的配方:茯苓(三兩)、白芍藥(三兩)、炮製過的附子(一枚,去皮切成八片)、白朮(三兩)、生薑(三兩,去皮)。
將以上五味藥切好,用水八升煮至三升,濾掉藥渣,溫服七合,一天三次。如果咳嗽,加五味子半升、細辛一兩、乾薑一兩。如果小便自利,就去掉茯苓;如果腹瀉,就去掉芍藥,加乾薑二兩。如果嘔吐,就去掉附子,加生薑到半斤的量。忌食酸味的豬肉、桃子、李子、麻雀肉等。(出自第六卷中,深師認為此方兼治流行性疾病效果也很好)
另外,傷寒六七天,已經發過汗又進行了瀉下治療,出現胸脅脹滿、小便不通暢、口渴卻不嘔吐,只有頭部出汗,時而發冷時而發熱,心中煩躁,這表示病還沒好,屬於小柴胡桂薑湯的適應症。
小柴胡桂薑湯的配方:柴胡(半斤)、桂心(三兩)、黃芩(三兩)、熬製過的牡蠣(二兩)、炙甘草(二兩)、栝蔞根(四兩)、乾薑(二兩)。
將以上七味藥切好,用水十二升煮至六升,濾掉藥渣,再煎至三升,溫服一升,一天三次。初服時可能會稍微煩躁,之後出汗就會痊癒。忌食生蔥、海藻、白菜。(出自第四卷中)
還有,治療傷寒七八天,全身皮膚黃得像橘子一樣,小便不通暢,腹部稍微脹滿的,應該服用茵陳湯。
茵陳湯的配方:茵陳(六兩)、肥梔子(十四枚,掰開)、大黃(二兩,去皮用酒洗過,切成三片)。
將以上三味藥,先用水十二升煮茵陳至剩下十升,濾掉藥渣,再加入其他兩味藥煮至三升,濾掉藥渣,分三次溫服,一天三次。小便應會通暢,尿液會像皂莢沫一樣,顏色呈正紅色,一晚上腹脹會減輕,黃疸會從小便排出。(出自第五卷中,張文仲和《千金方》都有相同的記載)
又,服用桂枝湯或者瀉下後,仍然頭部和頸部僵硬疼痛,微微發熱卻沒有汗,心下脹滿輕微疼痛,小便不通暢的,應該服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的配方:芍藥、生薑(切片)、白朮、茯苓(各三兩)、炙甘草(二兩)、大棗(十二個,掰開)。
將以上六味藥切好,用水八升煮至三升,濾掉藥渣,溫服一升,小便通暢就會痊癒。忌食海藻、白菜、酸味的桃子、李子、麻雀肉等。
《肘後備急方》裡治療小腹脹滿,小便不通暢的方子,也適用於治療流行性疾病。
將雄黃研磨成細末,用蜂蜜調和成棗核大小的藥丸,塞入尿道口,深入半寸。(出自第二卷中,張文仲也有相同記載)
《千金翼方》裡治療少陰病出現四肢冰冷,病人可能有咳嗽、心悸、小便不通暢、腹痛、腹瀉伴隨裡急後重的症狀,可以用四逆散。
四逆散的配方:炙甘草(十分)、炙枳實(十分)、柴胡(十分)、芍藥(十分)。
將以上四味藥搗成細末過篩,用白開水調服一勺(方寸匕),一天三次。如果咳嗽,加五味子和乾薑各五分;兼治腹瀉和胸中悸動的,加桂心五分;小便不通暢,加茯苓五分;腹痛,加附子一枚;腹瀉伴隨裡急後重,先用水五升煮薤白二升至三升,將藥粉三勺(方寸匕)加入湯中煮一下,取一升半,分兩次服用。忌食海藻、白菜。(仲景和範汪都有相同的記載,出自第十卷中)
崔氏的方子治療傷寒熱邪旺盛,小便不通暢,用滑石湯,也適用於治療流行性疾病。
滑石湯的配方:滑石粉(二兩)、葶藶子(一合,熬過)。
將以上兩味藥,用水二升煮至七合,濾掉藥渣,一次服用。
又一方:將生蔥搗碎敷在肚臍下方,橫紋處乾燥就更換。
還有瞿麥湯方。
瞿麥湯的配方:瞿麥(三兩)、炙甘草(三兩)、滑石(四兩)、葵子(二合半)、石葦(三兩,去掉毛)。
將以上五味藥切好,用水八升煮至二升半,分三次服用。忌食海藻、白菜。(以上方子出自第一卷中,《古今錄驗》也有相同的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