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臺秘要》~ 卷第十九 (14)
卷第十九 (14)
1. 風濕方九首
麻黃(四兩),芎藭(一兩),莽草(一兩),當歸(一兩),杏仁(三十枚)
上五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分三服,日三,糜粥將息佳。
又辨中風偏枯風痱風懿風痹,偏枯者。半身偏不隨,肌肉偏不用而痛,言不變,智不亂,病在分腠之間,溫臥取汗,益其不足,損其有餘。乃可復也。風痱者,身無痛,四肢不收,智亂不甚言,微知可療甚則不能言,不可治也,風懿者,奄忽不知人,咽中塞窒窒然,舌強不能言,病在臟腑,先入陰,後入陽。
治之先補於陰,後寫於陽,發其汗身轉軟者生,汗不出身直者,七日死,風痹病,不可已者,足如履冰,時如入湯,腹中股脛淫濼煩心,頭痛嘔眩時時汗出,目眩悲恐,短氣不樂,不出三年死。騎士息王恕母年五十,紗扇自扇,汗出中風,口不得語,身緩不收,積一月困篤張苗為作七物獨活湯,服五劑得愈,又士度良母年七十餘中風,但苦口不得語。
積百餘日,往來飲食如故,苗又與合獨活湯四劑得愈,七物獨活湯療腳弱及中風濕緩縱不隨方。(出胡洽)
獨活(五兩),葛根(四兩),乾薑(二兩),桂心(四兩),半夏(四兩洗),甘草(二兩炙),防風(三兩)
上七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每服一升,日三,得少微汗出好。忌羊肉餳海藻菘菜生蔥。
又療濕家始得病時,可與薏苡麻黃湯方。
薏苡(半升),麻黃(四兩去節),甘草(二兩炙),杏仁(二兩)
上四味㕮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再服,汗出即愈。濕家煩疼,可以甘草麻黃湯發汗,不瘥,更合飲家加白朮四兩,名白朮麻黃湯。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此本仲景方分兩小異並出第十五卷中)
白話文:
風濕方九首
使用麻黃四兩、川芎一兩、莽草一兩、當歸一兩、杏仁三十枚,將以上五種藥材切碎。加入五升水煎煮,煮到剩二升時,過濾掉藥渣。將藥汁分三次服用,一天三次,服藥後以稀粥調養身體。
接下來辨別中風的各種情況,像是半身不遂、風痱、風懿、風痹等。半身不遂是指身體半邊不能活動,肌肉無力且疼痛,說話沒有改變,意識也清晰,這種病通常在皮膚肌肉之間。治療方法是溫暖身體、臥床休息,讓身體微微出汗,補充不足之處,減少多餘之處,這樣就能恢復。風痱是指身體沒有疼痛,但四肢無力,意識有些混亂,還能稍微說話,這種情況如果能及時治療,還有希望,如果嚴重到不能說話,就無法醫治了。風懿是指突然昏迷不省人事,喉嚨像被堵住一樣,舌頭僵硬不能說話,這種病在內臟,先影響陰分,後影響陽分。治療時,先補益陰分,再疏通陽分,如果發汗後身體變得柔軟,就有希望康復;如果發汗後身體仍然僵硬,七天內就會死亡。風痹是指無法痊癒的疾病,腳底像踩在冰上一樣,時而又像在熱湯中浸泡,腹部、大腿、小腿都感到濕熱不適,心煩意亂,頭痛、頭暈,時常出汗,眼睛發花,感到悲傷恐懼,呼吸短促,心情不愉快,這種情況若持續三年,通常會死亡。有個騎士叫息王恕,他的母親五十歲,用紗扇搧風,結果出汗後中風,口不能言,身體鬆軟無力,經過一個月病情嚴重,張苗給她開了七物獨活湯,服用了五劑就痊癒了。另外,有個叫士度良的母親七十多歲也中風,只是口不能言,持續一百多天,日常飲食還算正常,張苗又給她開了獨活湯四劑,也痊癒了。七物獨活湯可以用來治療腳軟無力以及中風導致的筋骨鬆弛無力。
七物獨活湯的配方是:獨活五兩、葛根四兩、乾薑二兩、桂心四兩、半夏四兩(洗過)、炙甘草二兩、防風三兩。將以上七味藥材切碎,加入一斗水煎煮,煮到剩三升,每次服用一升,一天三次,服藥後微微出汗就好。服藥期間忌吃羊肉、麥芽糖、海藻、菘菜、生蔥。
還有一個方子,治療剛得濕病的人,可以用薏苡麻黃湯。薏苡半升、麻黃四兩(去節)、炙甘草二兩、杏仁二兩。將以上四味藥材切碎,加入五升水煎煮,煮到剩二升,分兩次服用,出汗就好了。如果濕病導致煩躁疼痛,可以用甘草麻黃湯發汗,如果沒有好轉,可以再加入白朮四兩,稱為白朮麻黃湯。服藥期間忌吃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以上這個方子是張仲景的方子,只是劑量有些許不同,都收錄在第十五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