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臺秘要》~ 卷第二 (11)
卷第二 (11)
1. 傷寒口瘡方二首
病源夫傷寒冬時發其汗,必吐利,口中爛生瘡以其熱毒在臟,心脾煩壅,表裡俱熱,熱不已,毒氣熏於上焦,故令口舌乾燥生瘡也。(出第七卷中)
深師療傷寒熱病口瘡,黃柏蜜方。
黃柏(削去上皮取里好處薄斜削)
上一味以崖蜜半斤極消者,以漬柏一宿,唯欲令濃,含其汁,良久吐之更復如前,若胸中熱有瘡時飲三五合尤良。
又療傷寒口瘡爛者升麻湯方
升麻(一兩),甘草(一兩炙),竹葉(切五合),麥門冬(三分去心),牡丹(一分),干棗(二十枚擘)
上六味切,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五服含,稍稍咽之為度。忌海藻菘菜胡荽等。(並出第十四卷中)
白話文:
傷寒口瘡方二首
傷寒這種病在冬天發作時,如果發汗,一定會產生嘔吐和腹瀉。嘴巴裡面會潰爛長瘡,這是因為熱毒積聚在體內,導致心臟和脾胃感到煩躁堵塞,身體內外都發熱。如果熱勢不減,毒氣就會往上熏到上焦,因此導致嘴巴和舌頭乾燥並長瘡。
深師治療傷寒熱病口瘡的黃柏蜜方
黃柏(削去外皮,取裡面好的部分,薄薄地斜削下來)
將上述的黃柏,用半斤非常濃稠的崖蜜浸泡一晚,使其濃稠。含著浸泡的汁液,過一會兒吐掉,然後再重複之前的步驟。如果胸中有熱,同時也有瘡,可以喝三到五合(約60-100毫升)的浸泡汁,效果會更好。
又治療傷寒口瘡潰爛的升麻湯方
升麻(一兩),甘草(一兩,烤過),竹葉(切成段,五合),麥門冬(三分,去心),牡丹(一分),乾棗(二十枚,剝開)
將以上六味藥材切好,加入四升水煮到剩下一升半,去除藥渣。分成五份,含在口中,慢慢地吞下去。忌吃海藻、菘菜、香菜等食物。
2. 傷寒手足欲脫疼痛方七首
病源此由熱毒氣從內而出,循經絡攻於手足也,人五臟六腑井滎輸,皆出於手足指,故毒從臟腑而出也。(出第八卷中)
範汪療傷寒熱病,手足腫欲脫方。
生牛肉裹之,腫消痛止。(出第三十卷中深師同)
崔氏療傷寒手足熱疼欲脫方。
取羊屎煮汁以淋之,瘥止,亦療時疾陰囊及莖腫,亦可煮黃柏洗之。(肘後深師集驗千金備急並同出第一卷中)
集驗療毒熱攻手足,腫疼欲脫方。
濃煮虎杖根,適寒溫以漬手足,入至踝上一尺。(兼療天行範汪肘後千金同)
又方
酒煮苦參以漬之。(範汪千金集驗同並出第二卷中)
千金療毒熱病攻手足腫疼痛欲脫方。
煮馬糞若羊糞汁漬之,豬膏和羊糞塗之,亦佳。(範汪集驗肘後同)
又方
取常思草絞取汁以漬之,一名蒼耳。(範汪集驗肘後同出第十卷中)
備急療熱病手足腫欲脫者,方兼主天行。
以稻穰灰汁漬之佳。(集驗千金肘後同出第一卷中)
白話文:
病因是熱毒之氣從體內散發出來,沿著經絡侵襲手腳。人體的五臟六腑的井、滎、輸等穴位都分布在手指和腳趾,所以毒氣是從臟腑出來的。
范汪治療傷寒熱病,手腳腫脹快要脫落的藥方:
用生牛肉包裹患處,腫脹就會消退,疼痛就會停止。
崔氏治療傷寒手腳發熱疼痛快要脫落的藥方:
取羊屎煮汁淋洗患處,病就好止了。這個方法也可以治療流行疾病導致的陰囊和陰莖腫脹,也可以煮黃柏來清洗。
《集驗方》治療熱毒侵襲手腳,腫脹疼痛快要脫落的藥方:
濃煎虎杖根,調整到適當的溫度浸泡手腳,要浸泡到腳踝以上一尺的位置。這個方法也能治療流行病。
又一個藥方:
用酒煮苦參來浸泡患處。
《千金方》治療熱毒病侵襲手腳腫脹疼痛快要脫落的藥方:
煮馬糞或羊糞的汁液浸泡患處,再用豬油混合羊糞塗抹,效果也很好。
又一個藥方:
取常思草(又名蒼耳)絞汁浸泡患處。
《備急方》治療熱病導致手腳腫脹快要脫落的藥方,也可用於治療流行病:
用稻草灰的汁液浸泡患處,效果很好。
3. 傷寒虛羸方四首
病源其人血氣先虛,復為虛邪所中,發汗吐下之後,經絡俱損傷,陰陽竭絕,熱邪始散,真氣尚少,五臟猶虛,穀神未復,無津液以榮養,故虛羸而生病焉。(出第八卷中)
集驗療傷寒虛羸少氣氣逆苦嘔吐方。
石膏(一斤碎綿裹),竹葉(一把),麥門冬(一升去心),人參(二兩),半夏(一升洗),生薑(四兩),甘草(二兩炙)
上七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納粳米一升,米熟去米,飲一升,日三服。忌海藻菘菜羊肉餳。(出第三卷中)
又生地黃湯,療傷寒有熱,虛羸少氣,心下滿,胃中有宿食,大便不利方。
生地黃(三斤),大黃(四兩),大棗(二十枚擘),甘草(一兩炙),芒硝(二合)
上五味合搗令相得,蒸五升米下熟絞取汁,分再服。忌海藻菘菜。(出第二卷中)
千金療傷寒虛羸少氣嘔吐,竹葉石膏湯方。
石膏(一斤碎綿裹),竹葉(一把),麥門冬(一升去心),人參(二兩),半夏(半斤洗),甘草(二兩)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納粳米一升,煮米熟,去米飲一升,日三服。忌海藻菘菜羊肉餳。(出第十卷中此張仲景傷寒論方)
張文仲梔子豉湯,療吐下後虛羸欲死方。
梔子(一十枚),豉(四合綿裹)
上二味,以水五升,先煮梔子取二升,納豉又煮三四沸,去滓,分再服。(支同此出姚萬第二卷中集驗備急同各用梔子十四枚)
白話文:
[傷寒虛羸方四首]
病因:這個人原本就氣血虛弱,又受到虛弱的邪氣侵襲,經過發汗、催吐、瀉下等治療後,導致全身經絡都損傷,陰陽也耗竭。雖然熱邪已經消散,但體內正氣仍然不足,五臟還很虛弱,消化功能還沒恢復,身體沒有足夠的津液來滋養,所以才會因為虛弱而生病。
集驗治療傷寒虛弱、氣短、氣逆、噁心嘔吐的藥方
石膏(一斤,搗碎用棉布包好),竹葉(一把),麥門冬(一升,去心),人參(二兩),半夏(一升,洗淨),生薑(四兩),甘草(二兩,烤過)。
將以上七種藥材切碎,加入十二升水,煮到剩下六升,去除藥渣,再加入一升粳米煮粥,米熟後撈出米,喝一升湯,一天喝三次。忌吃海藻、菘菜、羊肉和麥芽糖。
又一方:生地黃湯,治療傷寒發熱、虛弱氣短、心下痞悶、胃中有積食、大便不通暢的藥方
生地黃(三斤),大黃(四兩),大棗(二十枚,剝開),甘草(一兩,烤過),芒硝(二合)。
將以上五種藥材混合搗碎均勻,加入五升米煮熟,然後絞取汁液,分兩次服用。忌吃海藻和菘菜。
千金方治療傷寒虛弱氣短、嘔吐的竹葉石膏湯藥方
石膏(一斤,搗碎用棉布包好),竹葉(一把),麥門冬(一升,去心),人參(二兩),半夏(半斤,洗淨),甘草(二兩)。
將以上六種藥材,加入十升水煮到剩下六升,去除藥渣,再加入一升粳米煮粥,米熟後撈出米,喝一升湯,一天喝三次。忌吃海藻、菘菜、羊肉和麥芽糖。(此方出自張仲景《傷寒論》)
張文仲梔子豉湯,治療催吐瀉下後虛弱到快要死亡的藥方
梔子(十四枚),豆豉(四合,用棉布包好)。
將以上兩種藥材,加入五升水,先煮梔子,取二升,再加入豆豉煮沸三四次,去除藥渣,分兩次服用。(這則藥方也出自姚萬的《集驗備急》第二卷,所用梔子也是十四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