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燾

《外臺秘要》~ 卷第三十九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十九 (2)

1. 年神傍通法

論曰:此等諸法,並散在諸部,不可尋究,故集之一處,造次易知,所以省披討也。

白話文:

論述說:這些各種方法,都分散在不同的篇章之中,難以查找研究,因此將它們集合於一处,以便於快速了解,這樣可以節省查找的時間和精力。

2. 孔穴主對法

論曰:凡云孔穴主對者,穴名在上,病狀在下,或一病有數穴,或數病共一穴,皆臨時斟酌作法用之,其有須灸者,即灸之,不宜灸者。經穴了注其名。併為良法,但恨下里間知者鮮爾,所以學者深須解之,皆須妙解知灸知藥,固是良醫。

白話文:

古人說,凡是提到穴位主治的,穴位名稱在上面,疾病症狀在下面,或者一個疾病對應好幾個穴位,或者好幾個疾病共用一個穴位,都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判斷治療方法。需要灸的地方就灸,不適合灸的就不要灸。經穴裡注釋了穴位的名字,這些都是好的方法,只可惜懂的人不多,所以學習的人要深入理解,要精通針灸和藥物,才是好醫生。

(通按,此款出千金本文言針言灸言藥合治方為良法今刪去針單言灸藥遂覺文理欠順又云經穴注了其灸似誤或是了注其名)

白話文:

(總而言之,這個方劑是從《千金方》中摘錄的。原本包含針灸、藥物綜合治療的方法,但現在只保留了灸法和藥物。刪去針法後,文章的結構和邏輯有所欠缺。此外,經穴注釋的文字中,提到「灸」字可能是不正確的,或者可能是「注」字的筆誤。)

年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

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

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

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

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

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

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

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八一

八二,八三,八四,八五,八六,八七,八八,八九,九十

(以上人神所在傍看他皆仿此)

上件九部,人神歲移一部,周而復始,不可灸凶。

心,喉,頭,肩,背,腰,腹,項,足,膝,陰,股

年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

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

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

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

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

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

七三,七四,七五,七七,七八,七九,八十,八一,八二,八三,八四,八五

八五,八六,八七,八八,八九,九十,九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九六

上件十二部,人神所在,並不可灸及損傷,慎之。

推月忌日忌傍通法

月忌法。

正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

血忌,丑未寅申卯酉辰戌巳亥午子,凶

月厭,戌酉申未午巳辰卯寅醜子亥,凶

四激,戌戌戌醜醜醜辰辰辰未未未,凶

月殺,醜戌未辰醜戌未辰醜戌未辰,凶

月刑,巳子辰申午醜寅酉未亥卯戌,凶

六害,巳辰卯寅醜子亥戌酉申未午,凶

天醫,卯寅醜子亥戌酉申未巳午辰,吉

上於天醫上取師療病吉,余不得灸,及取師凶。

日忌法。

一日(在足大趾),二日(外踝)

三日(股內及腳腨),四日(腰及髀)

五日(口齒舌根咽懸𡃤及足趾),六日(手小指少陽及臍下)

七日(內踝),八日(足腕一云在腳)

九日(尻及龜尾手陽明),十日(腰眼及足𧿹趾)

十一(鼻柱及眉),十二(面髮際)

十三(牙齒),十四(胃脘咽喉足陽明)

十五(遍身),十六(胸乳)

十七(氣衝及脅),十八(腹內)

十九(足跌足下及項),二十(膝以下一云踝及膊)

二一(唇舌足小趾),二二(伏兔外踝一云胸臆中)

二三(肝俞足跌兩腋),二四(手陽明兩脅及小腸)

二五(足陽明心腹一云膝足),二六(手足胸)

二七(膝內踝一雲肩膊膈下及兩足並陰囊中),二八(陰中及耳頰)

二九(膝頭顳顬兩手足),三十(足跌上及煩膝頭又云關元下至足心又云遍身)

上件人神所在,上件日並不宜灸。

十千人神所在法。

白話文:

這段文字記載的是古代中醫關於人體各部位與時間、月份、日期的對應關係,以及一些禁忌事項。

文中首先列出了一個時間表,從一年到九十年,將時間劃分為九個階段,每個階段对应着人體不同的部位。比如第一年对应着“心”,第二年对应着“喉”等等。

接下來又列出了十二個部位,同樣对应着不同的時間段。這部分強調了這些部位在特定時間段內不能進行灸療或其他傷害。

最後,文字中还提到了“月忌法”和“日忌法”,分别列出了每个月和每一天的禁忌日期,以及相应的部位。这些禁忌日期主要是为了避免在人体气血运行的特定时间进行针灸或其他治疗,以免造成伤害。

甲日(在頭),乙日(在頂),丙日(在肩臂),丁日(胸脅),戊日(在腹及頷頸),巳日(在背),庚日(在膝及髀腰),辛日(在脾及心肺),壬日(在腎及手),癸日(在足)

十二袛人神所在法。

子日(在目孫氏云在肩口),丑日(在耳及腰),寅日(在胸面孫云在口)

白話文:

甲子日:頭部 乙丑日:頭頂 丙寅日:肩膀和手臂 丁卯日:胸部和肋骨 戊辰日:腹部、下巴和脖子 巳巳日:背部 庚午日:膝蓋、大腿和腰部 辛未日:脾臟、心肺 壬申日:腎臟和手部 癸酉日:腳部

卯日(在脾孫云在鼻),辰日(在腰),巳日(在頭目孫云在手),午日(在心腹),未日(在兩足心孫云在足),申日(在肩額孫云在頭腰),酉日(在腰孫云在背),戌日(在咽喉孫云在頭一作項),亥日(在臂頸又云在膝孫云在項)

十二時人神所在法。

白話文:

卯日(脾臟,另有說法:鼻) 辰日 (腰) 巳日 (頭部和眼睛,另有說法:手) 午日 (心和腹部) 未日 (雙腳的腳心,另有說法:足部) 申日 (肩膀和額頭,另有說法:頭部或腰部) 酉日 (腰,另有說法:背部) 戌日 (咽喉,另有說法:頭部,另有一說是:頸部) 亥日 (手臂和頸部,另有說法:膝蓋,另有說法:頸部)

子時(在踝),丑時(在頭),寅時(在耳孫云在目),卯時(在面孫云在目),辰時(在項孫云在口),巳時(在乳一雲肩),午時(在胸脅),未時(在腹),申時(在心),酉時(在膝孫云在背脾)戌時(在腰孫云在陰左右),亥時(在股)

十二祗人神所在法。

白話文:

子時在踝,丑時在頭,寅時在耳,卯時在面,辰時在項,巳時在乳,午時在胸脅,未時在腹,申時在心,酉時在膝,戌時在腰,亥時在股。

建日(不治足一作頭禁晡時),除日(不治眼一作膝禁日人),滿日(不治腹禁黃昏),平日(不治腰背禁人定),定日(不治心禁夜半),執日(不治手禁雞鳴),破日(不治口禁平旦),危日(不治鼻禁日出),成日(不治唇禁食時),收日(不治頭一作足禁食時),開日(不治耳禁目中),閉日(不治目禁日斜)

又法

白話文:

建日(避免治療腳或者頭部,禁食午飯時) 除日(避免治療眼睛或者膝蓋,禁食白天) 滿日(避免治療腹部,禁食黃昏時) 平日(避免治療腰部或背部,禁食人定時) 定日(避免治療心臟,禁食午夜時) 執日(避免治療手部,禁食雞鳴時) 破日(避免治療嘴巴,禁食清晨時) 危日(避免治療鼻子,禁食日出時) 成日(避免治療嘴脣,禁食早飯時) 收日(避免治療頭部或者腳部,禁食早飯時) 開日(避免治療耳朵,禁食正午時) 閉日(避免治療眼睛,禁食日落時)

甲乙日(忌寅時不灸頭),丙丁日(忌辰時不灸耳),戊己日(忌午時不䏢鬢一云不灸膝臏),壬癸日(忌酉時不灸足)

白話文:

  • 甲乙日:避免在寅時(凌晨3-5點)艾灸頭部。
  • 丙丁日:避免在辰時(上午7-9點)艾灸耳朵。
  • 戊己日:避免在午時(上午11點-下午1點)艾灸鬢角或膝蓋骨(一說為避免艾灸膝蓋骨)。
  • 壬癸日:避免在酉時(下午5-7點)艾灸足部。

又方

每月六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四日小盡日。

甲辰,庚寅,乙卯,丙辰,辛巳,五辰,五酉,五未,八節,日前後各一日

若遇以上日並凶,不宜灸之。

又法

正月醜,二月戌,三月未,四月辰,五月醜,六月戌,七月未,八月辰,九月醜,十月戌,十一月未,十二月辰

又法

男忌,壬辰,甲辰,己巳,丙午,丁未

女忌,甲寅,乙卯,乙酉,乙巳,丁巳

又法

男忌,除日,女忌,破日

又法

男忌,戌日,女忌,辰日,(孫氏方忌巳日)

又法

白話文:

每月六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四日和小盡日,以及甲辰、庚寅、乙卯、丙辰、辛巳這五個日子,以及五辰、五酉、五未、八節日前後各一天,如果遇到這些日子又恰逢凶日,就不適合灸治。

另外,正月醜、二月戌、三月未、四月辰、五月醜、六月戌、七月未、八月辰、九月醜、十月戌、十一月未、十二月辰,這些日子也不適合灸治。

男性忌諱壬辰、甲辰、己巳、丙午、丁未這些日子;女性忌諱甲寅、乙卯、乙酉、乙巳、丁巳這些日子。

男性忌諱除日,女性忌諱破日。

男性忌諱戌日,女性忌諱辰日,孫氏方還忌諱巳日。

丙子日天子會,壬子日百王會,甲子日太子會,丁巳日三公會,丙辰日諸候會,辛卯日大夫會,癸卯日人臣會,乙亥日以上都會

白話文:

**丙子日:**皇帝設宴招待諸侯。 壬子日: 諸侯會見國王。 甲子日: 太子會見各國使臣。 丁巳日: 三公(宰相、大司徒、大司徒)會面。 丙辰日: 諸侯國君會面。 辛卯日: 大夫(高級官員)會面。 癸卯日: 各國官員會面。 乙亥日: 上述所有人員共同會面。

又法

木命人,行年在木,不宜針及服青藥。

火命人,行年在火,不宜汗及服赤藥。

土命人,行年在土,不宜吐及服黃藥。

金命人,行年在金,不宜灸及服白藥。

水命人,行年在水,不宜下利及服黑藥。

凡不知此法下藥,若遇命厄會深者,下手即死。

又法

立春,春分,脾,立夏,夏至,肺,立秋,秋分,肝,立冬,冬至,心,四季十八日,腎

又法

春左脅,秋右脅,夏在臍,冬在腰

以上人神並不宜灸之,傷神殺人。

五臟六腑變化流注出入傍通(宜傍看從腎臟至天井三焦出入止。)

白話文:

木命人遇到木年,不適合針灸和服用青色藥物。火命人遇到火年,不適合出汗和服用紅色藥物。土命人遇到土年,不適合嘔吐和服用黃色藥物。金命人遇到金年,不適合灸法和服用白色藥物。水命人遇到水年,不適合瀉下和服用黑色藥物。若不了解這些禁忌而用藥,遇到命運坎坷的人,施治後就會致命。

另外,立春、春分時節對應脾臟,立夏、夏至時節對應肺臟,立秋、秋分時節對應肝臟,立冬、冬至時節對應心臟,一年四季共十八日對應腎臟。

再者,春季左側脅肋、秋季右側脅肋、夏季肚臍部位、冬季腰部,這些部位的人體穴位都不適合灸法,會傷神致死。

人體五臟六腑氣血流通,相互聯繫,從腎臟開始,經天井三焦流注循環,最後回到腎臟。

凡五臟六腑變化無窮散,在諸經,其事隱沒難得具知,今纂集相附,以為傍通,令學者少留意推尋,則造次可見。

白話文:

人體的五臟六腑變化極其複雜,它們散佈在各條經絡中,它們的作用隱藏得很深,很難全面瞭解。現在收集並整理出這些資料作為(教材的)補充,以便讓學生們稍微留心研究探討,這樣一來就能在短時間內得到了解。

論曰:假令肝心脾肺腎為臟,則膽小腸胃大腸膀胱為腑。足少陰為腎經,足太陽為膀胱經,下至五臟五果五菜皆爾觸類長之,他皆仿此。(出千金方第二十九卷中近附二十四條)

白話文:

意思是說,肝、心、脾、肺、腎屬於臟,膽、小腸、胃、大腸、膀胱屬於腑。足少陰經是腎經,足太陽經是膀胱經,以此類推,下至五臟、五果、五菜,都是按照這個規律來判斷的,其他也都是以此類推。

五臟

肝,心,脾,肺,腎

六腑

膽,小腸,胃,大腸,膀胱,三焦

五臟經

足厥陰,手少陰,足太陰,手太陰,足少陰

六腑經

足少陽,手太陽,足陽明,手陽明,足太陽,手少陽

五行(各主一臟)

木,火,土,金,水

五臟數(五行數配五臟)

三(八),二(七),五(十),四(九),一(六)

五行色(五臟所象)

青,赤,黃,白,黑

五行相生

水,木,火,土,金

五行相剋

金,木,土,水,火

五臟胎月(不宜灸吐利)

八月,十一月,五月,二月,五月

五臟相月(不宜補養)

冬三月(木相),春三月(火相),夏三月(土相),季夏六月(金相),秋三月(水相)

五臟旺月(有疾可宣泄)

春三月(木旺),夏三月(火旺),季夏(土旺),秋三月(金旺),冬三月(水旺)

五臟廢月(宜補不宜瀉)

夏三月(木廢),季夏,(火廢),秋三月(土廢),冬三月(金廢),春三月(水廢)

五臟囚月(宜補不宜瀉)

季夏(木囚),秋三月(火囚),冬三月(土囚),春三月(金囚),夏三月(水囚)

五臟死月(宜補)

秋三月(木死),冬三月(火死),春三月(土死),夏三月(金死),季月(水死)

五臟旺日(五臟主日不灸不服藥)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五臟旺時(不灸)

寅至辰,巳至未,(辰戌丑未),申至戌,亥至醜

五臟困日(宜補養)

戊己(土也),庚辛(金也),壬癸(水也),甲乙(木也),丙丁(火也)

五臟困時(宜補養)

食時(日𪓿土也),晡時(日入金也),人定(夜半水也),平旦(日出木也),禺中(日中火也)

五臟

忌日(忌此日得疾病)

庚辛,壬癸,甲乙,丙丁,戊己

五臟忌時(並忌此時得病)

申至酉,亥至子,寅至卯,巳至午,辰戌丑未

五時

春,夏,季夏,秋,冬

五音(象五行應五臟)

角(六十四絲),徵(五十四絲),宮(八十一絲),商(七十二絲),羽(十八絲)

五星(一星各象一藏)

歲(東方),熒惑(南方),鎮(中央),太白(西方),辰(北方)

五常(各從五臟出)

仁(肅),禮(哲),信(聖),義(又),智(謀)

五樂(外象五行內應五臟)

琴,笙,鼓,磬,瑟

五兵

矛,劍,槍,戟,弩

五味(五臟所宜)

酸,苦,甘,辛,咸

五宜(子來益母)

苦,甘,辛,咸,酸

五不宜

辛,咸,酸,苦,甘

五事(隨臟所感)

貌(恭),視(明),思(睿),言(從),聽(聰)

五咎

狂,豫,蒙,僣,急

六情(出五臟)

好喜,怵慮(一作惠好),樂,威怒(一作感怒),惡哀(惡哀二字文不類無本可較姑闕疑)

八性(各稟之性)

慈(恚怒),愛,公私(怒),氣(正),欲忌

生(各隨初生長)

革,肉,髓,骨,腦

形(外應五行之形內法五臟之象)

直,銳,方,圓,曲

五養(各從五臟所養)

筋,血(脈),肉,皮毛(氣),骨(精)

五液(各隨臟所生)

泣(一方淚),汗,涎,涕,唾

七神(脾腎各二神故七神)

魂,神,意(智),魄,精(志)

五竅

白話文:

五臟包括肝、心、脾、肺、腎,六腑包括膽、小腸、胃、大腸、膀胱、三焦。五臟經分別為足厥陰、手少陰、足太陰、手太陰、足少陰,六腑經分別為足少陽、手太陽、足陽明、手陽明、足太陽、手少陽。五行分別主一臟,木主肝、火主心、土主脾、金主肺、水主腎。五行數分別為三、二、五、四、一,對應五臟。五行色分別為青、赤、黃、白、黑,象徵五臟。五行相生順序為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五行相剋順序為金剋木、木剋土、土剋水、水剋火、火剋金。五臟不宜在八月、十一月、五月、二月、五月進行灸、吐、利。五臟不宜在冬三月、春三月、夏三月、季夏六月、秋三月進行補養。五臟在春三月、夏三月、季夏、秋三月、冬三月有疾可宣泄。五臟在夏三月、季夏、秋三月、冬三月、春三月宜補不宜瀉。五臟在季夏、秋三月、冬三月、春三月、夏三月宜補不宜瀉。五臟在秋三月、冬三月、春三月、夏三月、季月宜補。五臟旺日分別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五臟旺時分別為寅至辰、巳至未、(辰戌丑未)、申至戌、亥至醜。五臟困日分別為戊己、庚辛、壬癸、甲乙、丙丁。五臟困時分別為食時、晡時、人定、平旦、禺中。五臟忌日分別為庚辛、壬癸、甲乙、丙丁、戊己。五臟忌時分別為申至酉、亥至子、寅至卯、巳至午、辰戌丑未。五時分別為春、夏、季夏、秋、冬。五音分別為角、徵、宮、商、羽,象徵五行並應五臟。五星分別為歲、熒惑、鎮、太白、辰,分別象徵五臟。五常分別為仁、禮、信、義、智,各從五臟而出。五樂分別為琴、笙、鼓、磬、瑟,外象五行內應五臟。五兵分別為矛、劍、槍、戟、弩。五味分別為酸、苦、甘、辛、咸,分別為五臟所宜。五宜分別為苦、甘、辛、咸、酸,子來益母。五不宜分別為辛、咸、酸、苦、甘。五事分別為貌、視、思、言、聽,隨臟所感。五咎分別為狂、豫、蒙、僣、急。六情分別為好喜、怵慮、樂、威怒、惡哀,出自五臟。八性分別為慈、愛、公私、氣、欲忌,各稟之性。生分別為革、肉、髓、骨、腦,各隨初生長。形分別為直、銳、方、圓、曲,外應五行之形內法五臟之象。五養分別為筋、血、肉、皮毛、骨,各從五臟所養。五液分別為泣、汗、涎、涕、唾,各隨臟所生。七神分別為魂、神、意、魄、精,脾腎各二神故七神。五竅,這裡省略了五竅的具體內容,因為五竅的具體內容需要更详细的解释。

目(左目甲右目乙),舌(榮於耳外為血內主五音左耳丙右耳丁),唇(口為戊舌為己),鼻(左孔庚右孔辛),耳(左腎壬右腎癸)

白話文:

眼睛(左手邊稱甲,右手邊稱乙) 舌頭(連結到耳外是血,連結到內部控制五音,左手邊稱丙,右手邊稱丁) 嘴脣(嘴巴稱戊,舌頭稱己) 鼻子(左手邊的鼻孔稱庚,右手邊的鼻孔稱辛) 耳朵(左手邊的腎稱壬,右手邊的腎稱癸)

五聲(五臟若中風有此聲應)

呼,言,歌,哭,呻噫

五響

諷詠,肆,唱,歌,吟

五氣(有疾各隨其臟消息其法在調氣論)

呵,吹呼,唏,噓,呬(通按肝虛心呵脾呼肺呬腎吹與此不同未知孰是)

五惡(氣之惡)

風,熱,濕,寒,燥

五惡(味之惡)

辛,咸,酸,苦,甘

五有餘病(實則此疾見)

怒,笑不止,脹滿噫,喘咳(上氣),脹泄欠

五不足病(虛則此疾見)

悲,憂,少氣,息痢,厥

五積

肥氣,伏梁,痞氣,息賁,賁豚

生疾(將息失度乃生此疾)

奔氣,憂恐,食飲,風寒,強力

五傷

久行(傷筋),久視(傷心),久坐(傷肉),久臥(傷皮),久立(傷骨)

五氣(千金作五臭五臟各有此氣)

臊(膻),焦,香,腥,腐

五方神(象五臟)

青龍,朱雀,黃龍,白虎,真武

五畜(各主本臟所宜)

虎兔(千金云雞),蛇馬(千金云羊),龍牛(羊大),猴雞,鼠豬

五穀(養五臟)

麻,麥,稷,黃黍(千金云稻),大豆

五果(益五臟)

李,杏,棗,桃,粟

五菜(充五臟)

韭,薤,葵,蔥,藿蓼

五木(宣助五臟)

榆,粟,桂,桑,梧桐

五臟斤兩(五臟輕重數)

四斤(四兩),十二,二斤(二兩),三斤(三兩),一斤

六腑斤兩(六腑輕重數)

三兩三銖,二斤十四兩,三斤十四兩,二斤十二兩,九兩二銖

六腑尺寸(六腑長短數)

白話文:

中風時,五臟會發出不同的聲音:呼、言、歌、哭、呻噫。

五種聲音分別對應五種響聲:諷詠、肆、唱、歌、吟。

五種氣息與五臟的疾病有關,呵、吹呼、唏、噓、呬分別對應五臟,可以根據氣息的變化來判斷疾病。

五種惡氣分別是風、熱、濕、寒、燥,五種惡味分別是辛、咸、酸、苦、甘。

五種過度表現分別是怒、笑不止、脹滿噫、喘咳、脹泄欠,五種不足表現分別是悲、憂、少氣、息痢、厥。

五種積聚分別是肥氣、伏梁、痞氣、息賁、賁豚。

五種致病因素分別是奔氣、憂恐、食飲、風寒、強力。

五種損傷分別是久行傷筋、久視傷心、久坐傷肉、久臥傷皮、久立傷骨。

五種氣味分別是臊、焦、香、腥、腐,對應五臟。

五方神分別是青龍、朱雀、黃龍、白虎、真武,對應五臟。

五畜分別是虎兔、蛇馬、龍牛、猴雞、鼠豬,對應五臟。

五穀分別是麻、麥、稷、黃黍、大豆,滋養五臟。

五果分別是李、杏、棗、桃、粟,益於五臟。

五菜分別是韭、薤、葵、蔥、藿蓼,充實五臟。

五木分別是榆、粟、桂、桑、梧桐,宣助五臟。

五臟的重量分別是四斤、十二斤、二斤、三斤、一斤。

六腑的重量分別是三兩三銖、二斤十四兩、三斤十四兩、二斤十二兩、九兩二銖。

六腑的長度則未記錄。

三寸三分,二丈四尺(廣二寸四分),二尺六寸(一云大一尺五寸),一丈二尺(廣六寸),九寸(一云廣七寸)

白話文:

身高三尺三分,周長二丈四尺(闊二寸四分),頭圍二尺六寸(另一說為一尺五寸),身長一丈二尺(闊六寸),腳長九寸(另一說為闊七寸)。

六腑所受(六腑受盛數)

三合(一云一合),二斗(四升),三斗(五升),一斗(二升),九升九合(一云九升二合)

五臟官

尚書(一上土將軍又為郎官),帝王,諫議大夫,上將軍(一云大尚書),後宮列女

六腑官

將軍,決曹吏(監倉吏內澀吏),監倉椽,水曹椽

五臟俞

九椎下兩傍,,五椎下兩傍,土椎下兩傍,三椎下兩傍,十四椎下兩傍。(每傍各一寸半是穴)

六腑俞

十椎下兩傍,十八椎下兩傍,十二椎下兩傍,十六椎下兩傍,十九椎下兩傍。

十三椎下兩傍。(每傍各一寸五分是穴)

五臟募

期門,巨闕,章門,中府,京門

六腑募

日月,關元,太倉,天樞,中極,石門三焦

五臟脈

弦(長),洪(盛),緩(大),浮(短),沉(濡)

五臟流注傍通

所出為井(木)

大敦,中衝,隱白,少商,湧泉

(通按,中衝心包絡穴少衝心經穴不云少衝而云中衝者以心臟另為一條也)

所流為榮(火)

行間,勞官,大都,魚際,然谷

所注為俞(土)

太衝,太陵,太白,太淵,太谿

所行為經(金)

中封,間使,商丘,經渠,復溜

所入為合(水)

曲泉,曲澤,陰陵泉,尺澤,陰谷

謹按銅入針經,甲乙經,九墟經,並無五臟所過為原穴,惟千金外臺秘要集有之,今列穴名於下。

中郄(即中都),內關,公孫,列缺,水原(即水泉)

心之臟主出入

少衝(出井金),少府(流榮水),神門(注俞木),通里(過原),靈道(行經火),少海(入合土)

六腑流注傍通(六腑出入)

所出為井(金)

竅陰,少澤,厲兌,商陽,至陰

所流為榮(水)

俠谿,前谷,內庭,間谷(一云二間),通谷

所注為俞(木)

臨泣,後谿,陷谷,三間,束骨

所過為原

丘墟,腕骨,衝陽,合谷,京骨

所行為經(火)

陽輔,陽谷,解谿,陽谿,崑崙

所入為合(土)

陽陵泉,小海,三里,曲池,委中

三焦流注傍通(三焦出入)

關衝(出井金)掖門(流榮水)中渚(注俞水)陽池(過原)支溝(行經火)天井(入合土)

十二身流注五臟六腑明堂

白話文:

六腑的容量(六腑受盛數)

三合(一說一合),二斗(四升),三斗(五升),一斗(二升),九升九合(一說九升二合)。

五臟官名

尚書(一說上土將軍,又稱郎官),帝王,諫議大夫,上將軍(一說大尚書),後宮列女。

六腑官名

將軍,決曹吏(監倉吏,內澀吏),監倉椽,水曹椽。

五臟俞穴

九椎下兩旁,五椎下兩旁,土椎下兩旁,三椎下兩旁,十四椎下兩旁。(每旁各一寸半是穴位)

六腑俞穴

十椎下兩旁,十八椎下兩傍,十二椎下兩傍,十六椎下兩傍,十九椎下兩傍,十三椎下兩傍。(每旁各一寸五分是穴位)

五臟募穴

期門,巨闕,章門,中府,京門。

六腑募穴

日月,關元,太倉,天樞,中極,石門三焦。

五臟脈象

弦(長),洪(盛),緩(大),浮(短),沉(濡)。

五臟流注旁通

所出為井(木)

大敦,中衝,隱白,少商,湧泉

(通按,中衝為心包絡穴,少衝為心經穴,不稱少衝而稱中衝,是因心臟另有經脈。)

所流為榮(火)

行間,勞官,大都,魚際,然谷

所注為俞(土)

太衝,太陵,太白,太淵,太谿

所行為經(金)

中封,間使,商丘,經渠,復溜

所入為合(水)

曲泉,曲澤,陰陵泉,尺澤,陰谷

謹按銅入針經,甲乙經,九墟經,皆無記載五臟所過為原穴,唯千金外臺秘要集有此記載,今列穴名於下。

中郄(即中都),內關,公孫,列缺,水原(即水泉)

心之臟主出入

少衝(出井金),少府(流榮水),神門(注俞木),通里(過原),靈道(行經火),少海(入合土)

六腑流注旁通(六腑出入)

所出為井(金)

竅陰,少澤,厲兌,商陽,至陰

所流為榮(水)

俠谿,前谷,內庭,間谷(一說二間),通谷

所注為俞(木)

臨泣,後谿,陷谷,三間,束骨

所過為原

丘墟,腕骨,衝陽,合谷,京骨

所行為經(火)

陽輔,陽谷,解谿,陽谿,崑崙

所入為合(土)

陽陵泉,小海,三里,曲池,委中

三焦流注旁通(三焦出入)

關衝(出井金)掖門(流榮水)中渚(注俞水)陽池(過原)支溝(行經火)天井(入合土)

十二身流注五臟六腑明堂

肺人肺者臟也(兩旁一十八穴,通按,本經十一穴兩旁共二十二穴今移中府雲門二穴入脾經止共一十八穴又按中府雲門胸旁四行脾經周榮穴上移肺穴入胛經論行不論經也)

白話文:

肺臟是人體的一個臟器(肺經共有 18 個穴位,全部按住。主經有 11 個穴位,左右兩側共有 22 個穴位。現在把中府穴和雲門穴移入脾經,剩下 18 個穴位。另外,中府穴和雲門穴在胸腔旁的脾經周圍,穴位分佈以上下的關係為準,不以經絡為準。)

甲乙經

肺出於少商,少商者木也。(在手大指端內側去瓜甲如韭葉手太陰脈所出也冬月宜灸)

流於魚際,魚際者火也。(在手大指本節後散脈中手太陰脈所流也為榮夏月宜灸)

注於太淵,太淵者土也。(在掌後陷者中手太陰脈所注也為輸夏月宜灸)

行於經渠,經渠者金也。(在寸口陷者中手太陰脈所行也為經禁灸)

入於尺澤,尺澤者水也。(在肘中約紋上動脈手太陰脈所入也為合秋月宜灸)

白話文:

肺經起源於少商穴,少商屬木,位於大拇指內側指甲根部,靠近瓜甲處,如韭葉一般,是手太陰肺經的起點,冬季宜灸。

肺經流經魚際穴,魚際屬火,位於大拇指第一關節後方的肌肉中,是手太陰肺經的流注部位,掌管肺的榮氣,夏季宜灸。

肺經注入太淵穴,太淵屬土,位於手腕橫紋處的掌後凹陷處,是手太陰肺經的輸穴,夏季宜灸。

肺經循行至經渠穴,經渠屬金,位於手腕橫紋上寸口凹陷處,是手太陰肺經的經穴,禁灸。

肺經進入尺澤穴,尺澤屬水,位於肘窩橫紋上方,是手太陰肺經的合穴,秋季宜灸。

少商(通按聖濟總錄少商穴下云唐刺史成君綽忽腮頷腫大喉中閉塞三日水粒不下針之立愈不宜灸,在手大指端內側去爪甲如韭葉灸一壯主瘧寒熱煩心善噦心滿汗出而寒唾沫唇乾引飲手腕攣指支痛肺脹上氣耳中生風咳喘痹臂痛嘔吐食飲不下膨膨然病象瘧振慄鼓頷腹脹喉中鳴耳前痛甄權云在手大拇指甲外畔當角一韭葉白肉際宛宛中是也此脈脾肺之候不宜灸忌生冷熱食)

魚際

白話文:

少商穴

(註:根據《聖濟總錄》,少商穴能治療突然發作且腫大疼痛的腮腺炎,導致喉嚨阻塞,無法進食三天以上。針灸此穴可以立即見效,不宜灸,位於大拇指內側,離指甲一段韭菜葉寬度。灸一壯可緩解瘧疾、寒熱、心煩、惡心、心悸、盜汗、口乾、口渴、手腳攣縮、手臂疼痛、肺脹、氣短、耳鳴、咳嗽、氣喘、麻痺、嘔吐、食不下嚥、腹部脹氣、體重減輕、發冷發熱等症狀。)

此經脈與脾、肺相關,不宜灸,忌食生冷或過熱的食物。

(在手大指本節後內側散脈中灸三壯主虛極洒洒毛起惡風寒舌上黃身熱咳嗽喘痹走胸背不得息頭痛甚汗不出寒厥及熱煩心少氣不足以息陰濕癢腹痛不下食飲肘攣支滿喉中焦乾渴痓上氣熱病振慄鼓頷腹滿陰痿咳引凡溺出虛也膈中虛食飲嘔身熱汗不出數唾涎嘔吐血下肩背寒熱脫色目泣出皆虛也唾血時寒時熱厥心痛臥若徒居心間痛動作痛益甚色不變者肺心痛也短氣心痹悲怒逆氣恐狂易霍亂胃氣逆)

太淵

白話文:

在手指大拇指關節內側,散脈中灸三壯,可治療如下虛弱無力的症狀:

  • 畏寒怕風
  • 舌苔黃、發熱、咳嗽、喘息、胸背疼痛、無法喘息
  • 頭痛劇烈、不流汗、發冷或發熱、煩躁不安、氣短、無法呼吸
  • 皮膚濕癢、腹痛、不思飲食
  • 手肘麻木、四肢脹滿、咽喉乾渴
  • 上焦發熱、發病時畏寒發抖、鼓脹下巴、腹部脹滿、陽痿、咳嗽、頻尿、溺液清澈
  • 膈肌虛弱、嘔吐飲食、發熱不流汗、多唾液、嘔血、肩背發冷發熱、面無血色、流淚
  • 時而發冷發熱、心痛、臥牀不起、心痛加劇、面色不變(肺心痛)
  • 氣短、心臟不適、悲傷憤怒、逆氣上衝、容易驚恐、霍亂、胃氣上逆

(在手掌後陷者中灸三壯主胸痹逆氣寒厥煩心善唾噦噫胸滿噭呼胃氣上逆心痛咳逆煩悶不得臥胸中滿喘背痛肺脹滿彭彭臂厥肩膺胸滿痛目生白翳眠眥赤筋掌中熱乍寒乍熱缺盤中相引痛數欠喘不得息臂內廉痛膈飲煩滿病溫身熱五日以上汗不出厥心痛臥若徒居心間痛動作痛益甚色不變者肺心痛也妒乳噫胃氣上逆心痛唾血振寒嗌乾口僻肘中痛痎瘧瘴)

經渠

白話文:

如果手掌後方有凹陷,在凹陷處灸三壯,可以治療胸痛、逆氣、手腳發冷、心煩、愛吐痰、嘆息、胸悶、打嗝、胃氣上逆、心痛、咳嗽、嘔吐、煩悶、無法入睡、胸中滿脹、喘息、背痛、肺部腫脹、脹痛、手臂發冷、肩部和胸部疼痛、眼睛生白膜、眼瞼發紅、手掌中心忽冷忽熱、疼痛互相牽引、頻繁打哈欠、喘息不停、手臂內側疼痛、膈肌積水、煩悶、腹滿、發熱超過五天、不發汗、心臟疼痛、臥牀不起,心間疼痛、動作時疼痛加劇、面色不變的,這種情況稱為肺心痛。

嫉妒哺乳會導致嘆息、胃氣上逆、心痛、吐血、發冷、喉嚨乾澀、口齒不清、肘部疼痛、間歇性發作的瘧疾或瘴氣。

(在寸口陷者中不可灸傷人神明主瘧寒熱胸背痛腹中彭彭然甚則交兩手而瞀為暴痹喘逆喉痹掌中熱咳逆上氣喘息數欠熱病汗不出心痛欲嘔)

列缺

白話文:

對於脈搏在「寸口」部位塌陷的人,不可施灸,以免損傷人體的神明,主要用於治療瘧疾、寒熱、胸背痛、腹脹如鼓、嚴重時兩手交疊、頭暈、突然發作的痹症、氣喘、咽喉閉塞、手掌發熱、咳嗽、上氣喘息、呼吸急促、頻繁打哈欠、熱病不出汗、心痛欲吐。

(手太陰絡去腕上一寸半灸五壯甄權云腕後臂側三寸交叉頭兩筋骨罅宛宛中是也主偏風口喎半身不隨腕勞灸三壯主瘧甚熱驚癇如有見者咳喘掌中熱虛則肩背寒慄少氣不足以息寒厥交兩手如瞀為口沫出實則肩背熱痛汗出四肢腫身濕搖時寒熱飢則煩飽則面色變口噤不開惡風泣出喉痹咳上氣數欠四肢厥逆善笑溺白熱病先手臂痛身熱瘛瘲唇口聚鼻張嚥下汗出如連珠小便白熱痛兩乳下三寸堅脅下滿悸善忘口中沫出)

孔最

(手太陰郄去腕上七寸灸五壯主熱瘑汗不出此穴可灸五壯汗即出厥頭痛)

尺澤

白話文:

手太陰經絡:

  • 從手腕向上約 1.5 寸處艾灸五壯。
  • 甄權說,在手腕後側手臂外側三寸處,兩根筋骨間凹陷的地方。
  • 主治偏頭痛、口歪、半身不遂。

腕勞穴:

  • 艾灸三壯。
  • 主治瘧疾發燒、驚厥。

如有穴:

  • 若艾灸後有反應(如咳嗽、喘息、手心發熱),虛證時肩背發冷、氣短不足以呼吸、手腳冰冷。
  • 實證時肩背發熱疼痛、出汗、四肢腫脹、身體濕冷、忽冷忽熱。

饑餓時煩躁,飽後面色蒼白,口緊閉不開,怕風,哭泣,喉嚨疼痛,咳嗽,氣短,四肢冰涼,愛笑,小便帶白色,熱病先從手臂開始疼痛,身體發熱,煩躁不安,嘴脣口角聚集,鼻孔擴張,吞嚥困難,出汗如珠,小便帶白色發熱疼痛,兩乳下方三寸處結塊,脅下脹滿,心悸,善忘,口中流出泡沫。

(在肘中約紋上動脈灸三壯甄權云在臂屈橫紋中兩筋骨罅陷者宛宛中不宜灸主陰痹上氣舌乾脅痛心彭彭痛咳逆上氣心煩肩寒少氣不足以息腹脹喘振慄瘛瘲咳嗽吐濁氣膈善嘔鼓頷不得汗煩滿身痛因為縱衄唾血時寒時熱胞中有水疝瘕積與陰相引痛苦冗泄上下出喉痹哽塞熱實則肩背熱痛汗不出四肢暴腫虛則臂背寒短氣癲疾嘔沫手肘不得上頭肘痛)

俠白

(在天府下去肘上五寸動脈手太陰之別灸五壯主心痛咳乾嘔煩滿)

天府

白話文:

肘中橫紋上動脈處灸三壯。甄權說:在手臂彎曲處橫紋中,兩條筋骨之間凹陷的地方,不宜灸。主治陰痹、氣上沖、舌乾、脅痛、心悸疼痛、咳嗽、氣上沖、心煩、肩寒、氣短、氣息不足、腹脹、氣喘、發抖、抽筋、咳嗽、吐濁氣、隔膜善吐、鼓頷不得出汗、煩滿全身疼痛、因為縱慾而鼻子出血、吐血、時寒時熱、膀胱中有水、疝氣、積聚與陰證相引導致痛苦、冗泄上下出、喉嚨痹塞、熱實則肩背熱痛不出汗、四肢暴腫、虛則手臂肩背寒冷、短氣、癲疾、嘔吐泡沫、手肘不能抬起、肘部疼痛。

(在腋下三寸臂臑內廉動脈手太陰脈氣所髮禁不可灸使人逆氣主咳上氣喘不得息暴痹內逆肝肺相搏口鼻出血身脹逆息不得臥風汗出身腫喘喝多睡恍惚善忘嗜臥不覺甄權千金楊操同)

白話文:

在腋窩下三寸處的臂膀內側動脈,是手太陰肺經氣脈匯集的地方,針灸這裏禁忌灸法,以免引起逆氣,導致咳嗽、氣喘、呼吸困難、突然昏厥、肝肺相搏、口鼻出血、身體浮腫、呼吸困難、無法平躺。如果風寒入侵汗毛孔,就會出現腫脹、喘鳴、口渴、經常睡覺、恍惚、健忘、嗜睡,甚至失去知覺。

大腸人,大腸者,肺之腑也。(兩傍四十二穴並下三單穴共四十五穴)

甲乙經

大腸出於商陽,商陽者金也。

(一名絕陽在手大指次指內側去爪角如韭葉手陽明脈之所出為井冬三月宜灸之)

流於二間,二間者水也。

(一名間谷在手大指次指本節前內側陷者中手陽明脈之所留也為榮春三月宜灸之)

注於三間,三間者木也。

(一名少谷在手大指本節後內側陷者中手陽明脈之所注也為輸夏三月宜灸之)

過於合谷。

(一名虎口在手大指岐骨間手陽明脈之所過也為原)

行於陽谿,陽谿者火也。

(一名中魁在腕中上側兩筋間陷者中手陽明脈之所出也為經)

入於曲池,曲池者土也。

(在肘外輔骨屈肘曲骨之中手陽明脈之所入也為合秋三月宜灸之出第三卷中甄權千金揚操同)

商陽

白話文:

大腸經是肺的腑,包含了四十五個穴位,其中四十二個位於身體兩側,另外三個位於下方。

大腸經起於商陽穴,商陽屬金,位於大拇指第二節內側靠近指甲的地方,是手陽明脈的起始點,適合在冬天三月灸治。

經脈流向二間穴,二間屬水,位於大拇指第二節前內側凹陷處,是手陽明脈的留穴,適合在春天三月灸治。

繼續流向三間穴,三間屬木,位於大拇指第一節後內側凹陷處,是手陽明脈的輸穴,適合在夏天三月灸治。

再經過合谷穴,位於大拇指與食指之間,是手陽明脈的原穴。

經脈行進到陽谿穴,陽谿屬火,位於手腕上方兩筋之間的凹陷處,是手陽明脈的經穴。

最後進入曲池穴,曲池屬土,位於肘外側屈肘處,是手陽明脈的合穴,適合在秋天三月灸治。

商陽穴是手陽明脈的起始點。

(一名絕陽在手大指次指內側去爪甲角如韭葉灸三壯右取左左取右如食頃立已主氣滿胸中喘息支脅熱病汗不出耳中生風耳鳴耳聾時不聞熱瘧口乾下齒痛臂瘛引口中惡寒䪼腫肩痛引缺盤喉痹青肓)

二間

白話文:

如果絕陽經脈上的疼痛位於大拇指和食指的內側靠近指甲處,如韭菜葉一樣疼痛,灸三壯;右邊疼痛用左邊灸,左邊疼痛用右邊灸。像吃飯時間這麼長就會痊癒。

主治胸中氣滿、喘息、脇肋部發熱、汗出不暢、耳中生風、耳鳴耳聾、時不時聽不清、熱瘧、口乾、下牙痛、手臂麻痺、口中噁心、胸部寒濕腫脹、肩痛、頸後僵硬、喉嚨疼痛、青光眼。

(一名間谷在手大指次指本節前內節陷者中灸三壯主多臥善唾肩髃痛塞鼻鼽赤多血浸淫起面身熱喉痹如哽眥傷忽振寒背疼齒痛)

三間

白話文:

手指關節內側關節凹陷處灸三壯,主治經常臥牀、流口水、肩頸疼痛、鼻塞、牙齦紅腫、血流不止、面部潮紅、身體發熱、喉嚨腫痛,像被東西噎著一樣,眼睛紅腫,突然發冷、背疼、牙痛。

(一名少谷在手大指本節後內側陷者中灸三壯主喉痹腫如哽齒齲痛惡清多臥善唾胸滿腸鳴痎瘧寒熱唇口乾身熱喘息目眥急痛善驚)

合谷

白話文:

手大拇指第一指節後方內側凹陷處灸三壯,可用於治療:

  • 喉嚨腫痛如被東西堵塞
  • 牙齒疼痛,不喜清冷之物
  • 愛睡覺,經常流口水
  • 胸悶,腸鳴
  • 瘧疾,寒熱交替
  • 嘴脣和嘴巴乾裂,身體發熱,呼吸急促
  • 眼睛紅腫疼痛,容易受驚

(一名虎口在手大指岐骨間灸三壯主寒熱痎瘧狂易鼻鼽衄熱病汗不出䐴目目痛暝頭痛齒齲驚喉痹痱痿臂腕不舉唇吻不收耳中不通喑不能言口噤不開)

陽谿

白話文:

在虎口(食指和拇指之間的手掌側)上艾灸三壯,可以治療以下疾病:

  • 寒熱交替的瘧疾
  • 發狂症
  • 鼻涕帶血
  • 鼻子出血
  • 發熱但不出汗
  • 眼睛發炎、疼痛
  • 晚上頭痛
  • 牙痛
  • 驚嚇
  • 喉嚨腫痛
  • 身體無力
  • 手臂無力
  • 嘴脣和臉頰無力
  • 耳朵聽不見
  • 無法說話
  • 嘴巴無法張開

(一名中魁在腕中上側兩筋間陷者中灸三壯主熱病煩心䐴目目痛泣出厥逆頭痛胸滿不得息寒熱癲疾嘔沫善笑見鬼喉痹耳聾鳴齒痛驚掣瘧寒甚熱病腸澼臑肘臂痛虛則氣臑滿肩不舉吐舌戾頸妄言痂疥)

偏歷

白話文:

將一位強壯的人灸於手腕上方兩條筋之間的陷窩處,三壯,可治療發熱的疾病、煩躁不安、流淚、眼睛疼痛、陽氣外泄、頭痛、胸悶氣短、寒熱交替發作、癲癇、嘔吐、發笑、見鬼、喉嚨腫痛、耳聾耳鳴、牙痛、驚厥、癲癇、瘧疾發作嚴重、高熱、腸胃不適、肘部和手臂疼痛。如果身體虛弱,則會出現氣虛、肩部腫脹、無法抬肩、吐舌頭、歪脖子、胡言亂語、生瘡結痂的症狀。

(手陽明絡在腕後三寸灸三壯主寒熱風瘧汗不出䐴目目䀮䀮癲疾多言耳鳴口僻頰腫實則聾喉痹不能言齒齲痛鼽衄虛則痹膈)

溫溜

白話文:

大腸經絡位於手腕後方三寸處,在此處灸三壯可治療:

  • 寒熱:發燒或畏寒
  • 風瘧:由風寒濕邪引起的瘧疾
  • 汗不出:出汗不暢
  • 癰腫:皮膚潰爛化膿
  • 目赤翳障:眼睛發紅、有翳膜
  • 目䀮:眼睛閉合困難
  • 癲癇:抽搐、神志不清
  • 多言:說話過多、語無倫次
  • 耳鳴
  • 口歪斜:嘴巴歪斜
  • 腮腫:腮腺發炎腫脹
  • 實證(過度刺激)時:聽力下降
  • 喉嚨腫痛:無法說話
  • 牙齒齲痛:蛀牙疼痛
  • 鼻出血

虛證(不足刺激)時:

  • 胸膈脹滿
  • 虛證(不足):胸膈脹滿

(一名逆注一名蛇頭手陽明郄在腕後小士五寸大士六寸灸三壯主腸鳴而痛傷寒寒熱頭痛噦衄肩不舉瘧面赤腫口齒痛癲疾吐舌鼓頷狂言見鬼狂臥喉痹不能言虛氣面腫)

白話文:

逆注和蛇頭是手陽明經的郄穴,位置在手腕後方,離腕橫紋約五寸到六寸。灸三壯,可治療腸鳴作痛、傷寒寒熱、頭痛嘔吐、鼻出血、肩膀不能舉起、瘧疾、面部紅腫、口齒疼痛、癲狂發作、吐舌頭、鼓腮幫子、說胡話、見鬼、發狂後臥地不動、喉嚨發炎不能說話、虛弱導致面部浮腫。

下廉

(在輔骨下去上廉一寸輔兌肉其分外斜灸三壯主眼痛弱黃)

上廉

(在三里下一寸陽明之會灸三壯主小便黃腸中鳴相逐)

三里

(在曲池下二寸按之肉起兌肉之端灸三壯主腹䐜時寒腰痛不得臥齒痛䪼頰腫)

曲池

白話文:

在下廉,也就是輔骨下方一寸、輔兌穴肉外側斜着灸三壮,可以治疗眼痛、视力减弱、眼睛发黄。

在上廉,也就是三里穴下方一寸,阳明经的会穴,灸三壮可以治疗小便发黄、肠鸣、腹泻。

在三里,也就是曲池穴下方二寸,按压时肉会隆起,灸三壮可以治疗腹部胀满、时冷时热、腰痛不能躺下、牙齿疼痛、脸颊肿胀。

在曲池,...(缺少描述,无法翻译)

(在肘外輔骨屈肘曲骨之中灸三壯主肩肘中痛難屈伸手不可舉喉痹不能言目不明腕急身熱驚狂躄痿痹重瘛瘲癲疾吐舌胸中滿耳前痛齒痛目赤痛頸腫寒熱渴飲輒汗出不飲則皮乾熱傷寒餘熱不盡)

肘窌(髎窌同)

(在肘大骨外廉陷者中灸三壯主肩肘節戾重痹痛不可屈伸)

五里

白話文:

在肘骨外側輔助骨骼、肘彎處、臂部彎曲處以灸法刺激三穴,治療肩部和肘部疼痛難以屈伸、手臂無法舉起、喉嚨疼痛不能言語、眼睛看不清、手腕緊繃、身體發熱、驚嚇狂亂、中風癱瘓、重度虛弱、瘲病(一種虛弱疾病)、癲癇、吐舌、胸悶、耳前疼痛、牙痛、眼睛發紅疼痛、脖子腫脹、發冷發熱、口渴飲水後立即出汗不喝水則皮膚乾燥發熱、傷寒後餘熱未盡。

(在肘上三寸行向里大脈中央灸十壯主風勞驚恐久吐血肘不欲舉風癇嗜臥四肢不欲動搖身黃寒熱頸癧咳嗽呼吸䐴目目䀮䀮少氣痎瘧心下脹滿痛上氣左取右右取左)

白話文:

在肘部上方三寸,走向內側的大脈中央,艾灸十壯。主治因風勞導致的驚恐、長期的吐血、肘部僵硬抬不起來、癲癇、嗜睡、四肢不想動彈、身體發黃、寒熱交替、脖子淋巴結腫大、咳嗽、喘不過氣、眼睛昏花、氣短、瘧疾、心下脹滿疼痛。上氣時從左側取穴,下氣時從右側取穴。

臂臑

(在肘上七寸䐃肉端手陽明絡會灸三壯主寒熱頸項拘急肩臂痛不可舉)

臑會

(一名臑髎在肩前廉去肩頭三寸手陽明之絡灸五壯主項癭氣瘤臂痛氣腫腠理氣)

肩髎

(在肩端臑上陷中針舉臂取之灸三壯主肩重不舉臂痛)

肩髃

(在肩端兩骨間陷者宛宛中舉臂取之手陽明蹺脈之會灸三壯主肩中熱指臂痛)

巨骨

(在肩尖端上行兩叉骨陷者中灸三壯手陽明蹺脈之會主肩膊痛胸中有瘀血肩臂不得屈伸而痛)

扶突

(一名水穴在曲頰下一寸人迎後一寸五分手陽明脈氣所發仰而取之灸三壯主咳逆上氣咽喉鳴喝喘息暴喑氣哽)

天鼎

(在頸缺盤直扶突氣舍後一寸半手陽明脈氣所發灸三壯主暴喑氣哽喉痹咽腫不得息飲食不下)

禾髎

(一名䪼直鼻孔下俠水溝傍五分手陽明脈氣所發主鼻窒口僻清涕出不可止鼽衄有癰口噤不可開)

水溝

白話文:

在肘上七寸肌肉末端,手陽明經絡交匯處,灸三壯,主治寒熱、頸項僵硬、肩臂疼痛難以抬起。

臑會穴,又名臑髎,位於肩前斜下方,距肩頭三寸處,手陽明經絡交匯處,灸五壯,主治頸部癭氣瘤、臂痛、氣腫、腠理氣。

肩髎穴,位於肩端臑上凹陷處,舉臂取穴,灸三壯,主治肩部沉重難以抬起、臂痛。

肩髃穴,位於肩端兩骨之間凹陷處,宛宛的中間,舉臂取穴,手陽明經絡與蹺脈交匯處,灸三壯,主治肩部灼熱、手指臂痛。

巨骨穴,位於肩尖端上方兩叉骨凹陷處,灸三壯,手陽明經絡與蹺脈交匯處,主治肩膊疼痛、胸中有瘀血、肩臂不能屈伸而疼痛。

扶突穴,又名水穴,位於曲頰下方一寸、人迎穴後一寸五分處,手陽明脈氣發出處,仰頭取穴,灸三壯,主治咳嗽逆氣上涌、咽喉鳴叫、呼吸急促、突然失聲、氣哽。

天鼎穴,位於頸部凹陷處,扶突穴與氣舍穴後一寸半,手陽明脈氣發出處,灸三壯,主治突然失聲、氣哽、喉嚨阻塞、咽喉腫脹、呼吸困難、飲食不入。

禾髎穴,又名䪼直,位於鼻孔下方、水溝穴旁五分處,手陽明脈氣發出處,主治鼻塞、口歪、清涕不止、鼻衄、口瘡、口緊閉合不能張開。

水溝穴,

(在鼻柱下人中督脈手陽明脈之會直唇取之灸三壯主寒熱頭痛癲疾互引水腫人中盡滿唇反者死振寒手卷前僵鼻鼽不能息不知香臭衄不止口噤喎僻睊目)

兌端

白話文:

古文:

在鼻柱下人中督脈手陽明脈之會直脣取之灸三壯主寒熱頭痛癲疾互引水腫人中盡滿脣反者死振寒手卷前僵鼻鼽不能息不知香臭衄不止口噤喎僻睊目

在鼻尖下人中穴這個督脈和手陽明脈交會的部位,用艾灸條直接灸三壯,可以治療感冒發燒、頭痛、癲癇、相互牽引的水腫、人中部位全部腫滿、嘴脣反白的(死者症狀)、振寒(發冷)、手卷曲在胸前、鼻子僵硬、不能呼吸、失去嗅覺、鼻血不止、口不能說話、臉部歪斜、眼睛發直。

(在唇上端手陽明脈氣所發灸三壯主寒熱鼓頷口噤癲疾吐沫寒熱痓互引唇吻強上齒齲澀渴嗜飲目瞑身汗出衄血不止)

齦交

白話文:

位在嘴脣上端的陽明脈絡,施灸三壯,主治寒熱交替、縮下巴、嘴巴閉緊、癲癇、吐口水、寒熱病交替發作、嘴脣強直、上牙蛀牙、口乾舌燥愛喝水、眼睛閉著、身體出汗、流鼻血不止。

(在唇內齒上齦縫灸三壯主痓煩滿寒熱口僻癲疾互引目痛不明齒間出血者有傷酸齒尖落痛口不可開引鼻中鼻中息肉不利鼻頭頷䪼中痛鼻中有蝕瘡甄權千金楊操同)

白話文:

在嘴脣裡面、牙齒上面與牙齦之間灸三壯艾灸,主治:

  • 發作性煩熱、惡寒發熱
  • 嘴歪
  • 癲癇
  • 眼目疼痛不清
  • 牙齒之間出血
  • 牙齒痠痛,齒尖疼痛
  • 嘴巴張不開
  • 鼻涕帶血
  • 鼻中長息肉
  • 鼻頭和下巴疼痛
  • 鼻中有潰瘍

肝人肝者臟也兩傍二十二穴

甲乙經

肝出於大敦,大敦者木也。

(在足大趾端去爪甲如韭葉及三毛中足厥陰脈之所出也為井冬三月宜灸之)

流於行間,行間者火也。

(在足大趾間動脈應手陷者中足厥陰脈之所留也為榮春三月宜灸之)

注於太衝,太衝者土也。

(在足大趾本節後二寸或一寸半陷者中足厥陰脈之所注也為輸夏三月宜灸之)

行於中封,中封者金也。

(在足內踝前一寸仰足取之陷者中伸足乃得之足厥陰脈之所行也為經)

入於曲泉,曲泉者水也。

白話文:

肝人肝者臟也兩傍二十二穴 甲乙經

肝,是人體的臟器,位於身體兩側,共有二十二個穴位。

甲乙經

肝氣起於大敦穴,大敦屬木。

(大敦穴位於足大趾端,距離指甲約一寸,三根毛髮中間,是足厥陰脈的起始穴位,屬井穴。冬三月宜灸。)

肝氣流注於行間穴,行間屬火。

(行間穴位於足大趾與第二趾之間,動脈搏動處,是足厥陰脈的留穴,屬榮穴。春三月宜灸。)

肝氣注於太衝穴,太衝屬土。

(太衝穴位於足大趾本節後二寸或一寸半凹陷處,是足厥陰脈的輸穴,屬輸穴。夏三月宜灸。)

肝氣行於中封穴,中封屬金。

(中封穴位於足內踝前一寸,仰足取穴,凹陷處,足伸直才能取到,是足厥陰脈的經穴。秋三月宜灸。)

肝氣入於曲泉穴,曲泉屬水。

(在膝內輔骨下大筋上小筋下陷者中屈膝而得之足厥陰脈之所入也為合秋三月宜灸之出第三卷中甄權千金楊操同)

大敦

白話文:

在膝蓋骨內側下方,有一條大筋和一條小筋,如果筋脈凹陷下陷,在膝蓋彎曲時發作疼痛,是足厥陰經脈進入的位置,也是合適的針灸取穴點。秋天三個月是灸療的適當時機。此穴出自「千金方」第三卷,由甄權、楊操共同編纂。

(在足大趾端去爪甲如韭葉及三毛中灸三壯主卒心痛汗出陰跳遺溺小便難而痛陰上入腹中寒疝陰挺出偏大腫腹臍痛腹中悒悒不樂小兒癇瘛遺清溺虛則病諸瘕㿗實則閉癃少腹中熱善寐凡厥死不知人脈動如故痓)

行間

白話文:

在腳大拇指前端,像韭菜葉一樣去除指甲並在三個地方施灸,主治突然心痛、出汗、小便淋漓不盡、小便困難且疼痛、陰氣上行進入腹中導致寒疝(陰囊腫痛)、陰囊突出偏大腫痛、腹部臍周疼痛、腹中鬱悶不樂、小兒癇疾、遺清長(小便清徹而多)、虛症則患各種脹塊腫瘤、實症則小便閉塞、小腹中有熱,容易入睡、所有症狀出現但人脈搏仍正常的人,表示已死亡。

(在足大趾間動脈應手陷者中灸三壯主咳逆上氣唾沫溺難痛白濁卒疝少腹腫咳逆嘔吐卒陰跳腰痛不可以俯仰面蒼黑熱腹中䐜滿身熱厥痛心痛色蒼蒼如死狀終日不得太息肝心痛也月事不利見赤白而有身皮敗陰寒腹痛上支心心下滿癃莖中痛怒瞋不欲視泣出長太息癲疾短氣嘔血胸背痛善驚悲不樂厥脛足下熱面盡熱嗌乾渴喉痹口喎喉咽如扼狀)

太衝

白話文:

在大腳趾間動脈窩凹陷的地方施灸三壯,主治:

  • 咳嗽,氣逆上湧
  • 唾液和尿液排出困難,疼痛
  • 白濁(白帶)
  • 疝氣(腹股溝腫脹)
  • 小腹腫脹
  • 咳嗽,嘔吐
  • 急性陰跳(陽氣突然上逆,導致全身抽搐)
  • 腰痛,不能彎腰或仰頭
  • 面色蒼黑,發熱,腹中脹滿
  • 全身發熱,厥痛(四肢痙攣疼痛)
  • 心痛,面色蒼白,像要死了一樣,整天嘆息不止(肝心痛)
  • 月經不調,出現紅色或白色的分泌物,並且懷孕
  • 皮膚潰爛,陰寒腹痛
  • 上支心(心臟氣不舒,往上竄)
  • 心下滿(心臟以下部位脹滿)
  • 尿道疼痛(癃莖)
  • 憤怒時瞪眼,不願看人,流淚,長聲嘆息(癲疾)
  • 氣短,嘔血
  • 胸背疼痛,容易受驚
  • 悲傷不樂,四肢厥冷,小腿和腳發熱
  • 面色通紅,口渴喉乾
  • 喉嚨腫痛,說話困難
  • 口齒歪斜,喉嚨像是被人掐住一樣

(在足大趾本節後二寸半或一寸半陷者中灸三壯主腰痛少腹滿小便不利如癃狀羸瘦意恐懼氣不足腹中悒悒狐疝環臍痛陰騫兩丸縮腹堅不得臥黃疸熱中善渴女子疝及少腹腫溏泄癃遺溺陰痛面蒼黑目下皆痛暴脹胸脅支滿足寒大便難面唇色白時時嘔血男子精不足女子漏血乳難嘔厥寒時有微熱脅下支滿喉痹痛嗌乾膝外廉痛淫濼脛酸腋下腫馬刀瘍瘻唇腫吻傷痛肝脹心痛色蒼蒼然如死狀終日不得太息者肝心痛也)

白話文:

在腳踝內側前面一寸的地方,抬起腳背,在凹陷處尋找穴位,伸直腳才能找到。灸三次壯。 中封

(在足內踝前一寸仰足而取之陷者中伸足乃得之灸三壯主色蒼蒼然太息如死狀振寒小便白便難痿厥身體不仁手足偏小㿗疝陰暴腫疝癃臍少腹引腰中痛身黃時有微熱不嗜食膝內廉內踝前痛少氣身濕重女子少腹大乳難嗌乾嗜飲俠臍疝)

主治症狀:

* 臉色蒼白

* 嘆息如臨死狀

* 發冷

* 小便白色

* 大便不通

* 四肢麻痺

* 手腳偏小

* 疝氣

* 陰囊腫脹

* 疝氣導致排尿困難

* 臍部和下腹部疼痛,牽連到腰部

* 身體發黃,時有發熱

* 食慾不振

* 膝蓋內側疼痛

* 氣短

* 身體濕重

* 女性下腹腫大,乳房發育不良

* 咽喉乾渴

* 嗜好飲酒

* 靠近肚臍的疝氣

蠡溝

白話文:

蠡溝主治症狀:

  • 臉色蒼白
  • 嘆氣,像快要死了一樣
  • 發冷
  • 小便顏色白
  • 大便不通
  • 四肢麻痺
  • 手腳偏小
  • 疝氣
  • 陰囊腫脹
  • 疝氣導致排尿困難
  • 臍部和下腹部疼痛,並牽連到腰部
  • 身體發黃,偶爾發熱
  • 食慾不振
  • 膝蓋內側疼痛
  • 氣短
  • 身體沉重,好像很濕
  • 女性下腹腫大,乳房發育不良
  • 咽喉乾燥,感到口渴
  • 喜歡喝酒
  • 靠近肚臍的疝氣

(註: 蠡溝穴為中醫穴位,此處列舉的症狀為該穴位可治療的症狀。**)

(足厥陰絡在內踝上五寸灸三壯主女子疝少腹腫赤白淫時多時少陰跳腰腹痛實則挺長寒熱攣暴痛遺溺偏大虛則暴癢氣逆睪腫卒疝小便不利如癃狀數噫恐悸氣不足腹中悒悒少腹痛咽中有熱如息肉狀背攣不可俯仰)

白話文:

足厥陰經絡在內踝上方五寸處針灸三壯,可以治療女性疝氣、小腹腫脹、赤白帶下時多時少、腰腹疼痛,實證時小腹會腫脹變長、寒熱交替、抽筋、劇烈疼痛、遺尿失禁,偏大;虛證時則會劇烈搔癢、氣逆、睪丸腫脹、突然發作疝氣、小便困難,類似癃閉,經常打嗝、心悸、氣血不足、腹中悶悶不樂、小腹疼痛、咽中有熱氣阻礙,如息肉狀,背部肌肉攣縮,無法俯仰抬頭。

中郄

(一名中都足厥陰郄在內踝上七寸脛骨中灸五壯主癲疝崩中腹上下痛腸澼亦止精)

膝開

(在犢鼻下二寸陷者中足厥陰脈氣所發灸五壯主膝內廉痛引臏不可屈伸連腹引喉咽痛)

曲泉

白話文:

中郄

(又名中都,位於足厥陰肝經的郄穴,在內踝上方七寸,脛骨後緣的位置,可施灸五壯,用於治療癲疝、崩漏、腹部上下疼痛、腸澼,也能止住精漏。)

膝開

(位於犢鼻穴下方二寸的凹陷處,是足厥陰肝經的穴位,可施灸五壯,用於治療膝蓋內側疼痛且牽連到臏部,使得膝蓋難以屈伸,以及由腹部牽引至喉嚨和咽喉的疼痛。)

曲泉

(在膝內輔骨下大筋上小筋下陷者中屈膝乃得之灸三壯主女子疝按之如湯沃兩股中少腹腫陰挺痛歷背來下血陰中腫或癢漉青汁若葵血閉癲疝陰跳痛引臍中不得尿陰痿腹脅下支滿癃閉後時少泄四肢不舉實則身熱頭眩痛汗不出目䀮䀮筋攣膝不可屈伸發狂衄血喘呼少腹痛引喉咽病泄下血)

白話文:

膝蓋內側的輔骨下方,大腿肌腱上方的小肌腱陷下去,膝蓋彎曲才發現。灸三壯可以主治女性的疝氣。壓下去就像濕熱的水澆在兩腿中間,小肚子腫,陰部鼓起疼痛,蔓延到背部最後血流出來。陰部腫痛,或有青汁流出好像葵血,月經不通、癲癇、疝氣疼痛、引到肚臍中、無法小便、陰莖萎縮、腹股溝和腰肋下面腫脹、小便不通、有時腹瀉、四肢無力、身子發熱、頭暈頭痛、不出汗、眼睛模糊、筋攣、膝蓋不能彎曲伸直、發狂、流鼻血、喘息、小腹痛、引到喉嚨咽部、泄瀉出血。

陰包

(在膝上四寸股內廉兩筋間足厥陰別走灸三壯主腰痛少腹痛)

五里

(在陰廉下二寸去氣衝三寸陰股中動脈灸二壯主少腹中滿熱閉不得溺)

陰廉

(在羊矢下去氣衝二寸動脈主婦人絕產若未曾產灸三壯甄權千金楊操同)

膽人膽者肝之腑也(兩傍一百四穴)

甲乙經

膽出於竅陰,竅陰者金也。

(在足小趾次趾之端去爪甲如韭葉足少陽脈之所出也為井冬三月宜灸之)

流於俠谿,俠谿者水也。

(在足小趾次趾岐骨間本節前陷者中足少陽脈之所留也為榮春三月宜灸之)

注於臨泣,臨泣者木也。

(在足小趾次趾間本節後間陷者中去俠谿一寸半足少陽脈之所注也為輸夏三月宜灸之)

過於丘墟。

(在足外廉踝下如前陷者中去臨泣三寸足少陽脈之所過也)

行於陽輔,陽輔者火也。

(在足外踝上四寸輔骨前絕骨端如前三分許去丘墟七寸足少陽脈之所行也為經)

入於陽陵泉,陽陵泉者土也。

(在膝下一寸外廉陷者中足少陽脈之所入也為合秋三月宜灸之出第三卷中甄權千金楊操同)

竅陰

白話文:

陰包穴位於膝上四寸,股內側兩筋之間,足厥陰脈別走此穴,灸三壯可治腰痛、少腹痛。

五里穴位於陰廉穴下二寸,去氣衝穴三寸,陰股中動脈處,灸二壯可治少腹脹滿、熱閉不通、小便不利。

陰廉穴位於羊矢穴下去氣衝穴二寸,動脈處,主治婦女難產,若未曾生育者灸三壯,甄權、千金、楊操等醫家均有記載。

膽經是肝臟的腑,左右各有一百四個穴位。

膽經從竅陰穴開始,竅陰穴屬金,位於足小趾次趾端,去指甲如韭葉長,為足少陽脈的起始穴,井穴,冬季三月宜灸。

膽經流經俠谿穴,俠谿穴屬水,位於足小趾次趾岐骨間,本節前陷處,為足少陽脈的留穴,榮穴,春季三月宜灸。

膽經注於臨泣穴,臨泣穴屬木,位於足小趾次趾間,本節後間陷處,去俠谿穴一寸半,為足少陽脈的輸穴,夏季三月宜灸。

膽經經過丘墟穴。

膽經行於陽輔穴,陽輔穴屬火,位於足外踝上四寸,輔骨前絕骨端,去丘墟穴七寸,為足少陽脈的經穴。

膽經進入陽陵泉穴,陽陵泉穴屬土,位於膝下一寸外側廉陷處,為足少陽脈的合穴,秋季三月宜灸,甄權、千金、楊操等醫家均有記載。

(在足小趾次趾之端去爪甲如韭葉灸三壯主脅痛咳逆不得息手足清煩熱汗不出轉筋頭痛如錐刺之循循然不可以動動益煩心喉痹舌卷口乾臂內廉痛不可及頭痎聾鳴)

俠谿

白話文:

在腳小趾和次趾的趾端,去除指甲像韭菜葉一樣,用艾灸灸三壯,可以治療肋骨疼痛、咳嗽逆氣、氣喘、手足發冷、煩熱、盜汗、手腳抽筋、頭痛像錐子刺一樣、持續疼痛、不能活動,活動會更煩悶、喉嚨痛、舌頭捲曲、口乾、手臂內側疼痛、頭重耳鳴。

(在足小趾次趾岐骨間本節前陷者中灸三壯主胸中支滿寒如風吹狀寒熱熱病汗不出目外眥赤痛頭眩兩頷痛寒泣出多汗耳鳴聾目癢胸中痛不可反側痛無常處痎瘧狂疾)

地五會

(在足小趾次趾本節後陷者中不宜灸灸使人瘦不出三年死主內傷唾血不足外無膏澤乳腫)

臨泣

白話文:

在足小趾和次趾的分叉骨間,本節前面凹陷的地方灸三壯,主治胸中滿悶,感覺寒冷如被風吹,有寒熱、熱病、汗不出、眼睛外眼角發紅疼痛、頭暈、兩側頷骨疼痛、怕冷、流涎、出很多汗、耳鳴、耳聾、眼睛發癢、胸中疼痛、輾轉反側難以入睡、疼痛不定處、抽搐、瘧疾、瘋狂的疾病。

(在足小趾次趾間本節後去俠谿一寸半陷者中灸三壯主厥四逆喘氣滿風身汗出而清髖髀中痛不得行足外皮痛胸中滿腋下腫馬刀瘍瘻喜自齧頰天牖中腫淫濼脛酸頭眩枕骨頷顱痛目澀身痹灑淅振寒季脅下支滿寒熱胸脅腰腹膝外廉痛月水不利見血而有身則敗及乳腫胸痹心下痛不得息痛無常處大風目外眥痛身熱痱缺盤中痛瘧日西發)

丘墟

白話文:

在小腳趾與次腳趾之間的本節後方,向外一寸半凹陷的地方灸三壯。主治厥逆、四逆、氣喘滿風、身出汗而止、髖髀中疼痛不能行走、足外側皮膚疼痛、胸口滿悶、腋下腫脹、馬刀瘍、瘻管、喜歡自行咬破臉頰、天牖中腫脹、陰道流膿、小腿痠痛、頭暈、枕骨、頷顱疼痛、眼睛乾澀、身體麻痹、灑淅振寒、季肋下方支滿、寒熱、胸脅、腰腹、膝蓋外側疼痛、月經不調、見血則懷孕則病敗、乳房腫脹、心下疼痛不能休息、疼痛無固定位置、大風、眼睛外眥疼痛、身體發熱、小便灼熱、盤中疼痛、瘧疾在日落後發作。

(在足外廉踝下如前陷者中去臨泣三寸灸三壯主目視不明振寒目翳瞳子不見腰脅痛腳痠轉筋胸脅痛善太息胸滿彭彭然瘧振寒腋下腫痿厥寒足腕不收躄坐不能起髀樞腳痛大疝腹堅寒熱頸腫狂疾)

白話文:

在腳的外側腳踝下,有一個凹陷處。在這凹陷處三寸的地方針灸三壯,可以治療:

  • 視力模糊
  • 打寒顫
  • 眼膜上長翳
  • 瞳孔看不見東西
  • 腰部和兩側疼痛
  • 腳痠麻,容易抽筋
  • 胸脅疼痛,經常嘆氣
  • 胸悶,感覺腫脹
  • 瘧疾發作時打寒顫
  • 腋窩腫脹,手腳發冷
  • 足踝不能活動,無法坐起來
  • 大腿根部和腳部疼痛
  • 嚴重疝氣
  • 腹部堅硬,發冷發熱
  • 頸部腫脹
  • 神志不清,狂躁

懸鐘

(足三陽大絡在外踝上三寸動者中按之陽明脈絕乃取之灸五壯主腸滿胃中有熱不嗜食小兒腹滿不能食飲)

光明

白話文:

懸鐘穴位於外踝上三寸處,可以摸到脈動的位置,當按壓此處時,如果感到陽明經的脈搏消失,就可以在此施針或施灸,一般建議施灸五壯。此穴位主要用於調理腸胃滿脹、胃中有熱而不喜歡進食的情況,對於小兒腹部脹滿、無法正常飲食也有幫助。

光明穴則另外一個穴位名稱。

(足少陽絡在外踝上五寸灸五壯主身體寒少熱甚噁心惕然此與絕骨穴療病同功主淋瀝脛熱病汗不出狂病虛則痿躄坐不能起實則厥脛熱膝痛身體不仁手足偏小齧頰不能俯仰痓)

外丘

(足少陽郄少陽所生在外踝上七寸灸三壯主膚痛痿痹胸脅滿頭痛項內寒熱癲疾嘔沫)

陽輔

白話文:

足少陽經絡的外踝上五寸,灸五壯可以治療以下症狀:

  • 身體寒冷,但發熱嚴重,噁心、心悸。這與絕骨穴的治療作用相同。
  • 體內有水液聚集,小腿發熱,發汗困難,狂躁不安。
  • 虛症時出現肌肉萎縮無力,坐下不能起身。
  • 實症時出現腳脛發熱,膝蓋疼痛,身體麻木,手腳不協調,兩頰抽搐,不能低頭或仰頭,瘰癧。

(在外踝上四寸輔骨前絕骨之端如前三分許去丘墟七寸灸三壯主寒熱腰痛如小錐居其中沸然腫不可以咳咳則筋縮急諸節痛上下無常處寒熱酸痟四肢不舉腋下腫馬刀瘻髀膝脛骨搖酸痹不仁喉痹)

陽交

白話文:

在外踝上方四寸,小腿骨前側的突出骨邊緣,距離小腿腳背約三分之一,避開骨溝穴,七寸的地方艾灸三壯。用於治療寒熱交替、腰痛,以及像小錐子在裡面鑽一樣劇痛、發紅腫脹、咳嗽會加重症狀、筋骨縮緊、多處關節痠痛、遊走不定、寒熱交替、四肢酸困無力、腋下腫大、像馬刀傷口一樣的瘻管、大腿、膝蓋、小腿骨疼痛、發酸、麻木、喉嚨腫痛。

(一名別陽一名足髎陽維郄在外踝上七寸斜屬三陽分肉間灸三壯主寒厥癲疾噤齦瘛瘲驚狂喉痹胸滿面腫寒熱髀脛不收喑不能言)

陽陵泉

白話文:

別陽穴,又叫足髎穴,是陽維經的郄穴,位於外踝上七寸的位置,斜向分佈於三條陽經經過的分肉間隙。艾灸此穴三壯,可以治療寒厥、癲癇、口噤、抽搐、驚狂、喉嚨腫痛、胸悶、面部腫脹、寒熱往來、大腿小腿攣縮、失音。

(在膝下一寸外廉陷者中足少陽脈氣所發灸三壯主太息口苦咽中介介數唾脅下支滿嘔吐逆髕痹引膝股引廉痛不仁筋急嘔宿汁心澹澹如人將捕之膽脹)

白話文:

在膝蓋下外側一寸凹陷處,是足少陽膽經氣血發出的地方。針灸此處三壯,可治療太息、口苦、咽喉間發癢、經常吐口水、脅下脹滿、嘔吐反胃、髕骨麻痺、膝蓋痠痛、大腿前側肌肉痠痛、肌肉僵硬、嘔吐胃裡食物、心慌不安、膽囊脹痛。

陽關

(在陽陵泉上三寸犢鼻外陷者中不宜灸主膝外廉痛不可屈伸脛痹不仁)

中瀆

(在髀外膝上五寸分肉間陷者中足少陽脈氣所發灸五壯主寒氣在分肉間痛攻上下筋痹不仁)

環跳

白話文:

陽關穴: (位於陽陵泉穴上方三寸,在犢鼻穴外側的凹陷處,不適合進行灸療,主治膝蓋外側疼痛、膝部無法屈伸、小腿麻痹無力。)

中瀆穴: (位於大腿外側,距膝上五寸,在肌肉間的凹陷處,是足少陽經脈氣所發之处,可施灸五壯,主治肌肉間的寒氣導致的疼痛,以及疼痛向上或向下擴散、筋肉麻痹無力。)

環跳穴: (未提供詳細位置與主治內容。)

(在髀樞中側臥伸下足屈上足取之足少陽脈氣所發灸五十壯主樞中痛不可舉腰脅相引急痛痹筋瘛脛痛不可屈伸痹不仁)

本神

白話文:

在髀樞部位側臥,伸展下肢,彎曲上肢,找出足少陽經的氣血流經位置,施灸五十壯,主治髀樞部位疼痛難以抬舉,腰部及肋部連帶疼痛,急劇疼痛,筋骨麻痺,小腿疼痛,無法伸展彎曲,麻痺失去知覺。

(在曲差傍一寸半髮際上目直耳上入髮際四分足少陽陽維之會灸五壯主頭目眩痛頸項強急胸脅相引不得傾側癲疾嘔沫小兒驚癇)

白話文:

在耳朵旁一寸半的髮際上,對著耳朵中央,再往上四分的地方,是足少陽膽經和陽維脈匯合的穴位。用灸法治療,每次灸五壯,可以治療頭暈目眩、頸項強直、胸脅相應疼痛而不能轉動、癲癇發作、嘔吐泡沫、小兒驚風抽搐等症狀。

頭維

(在額角髮際本神傍一寸五分禁不可灸主寒熱頭痛如破目痛如脫喘逆煩滿嘔吐流汗難言)

臨泣

(當目上眥直上入髮際五分陷者中足少陽太陽之會灸三壯主頰青不得視口沫泣出兩目眉頭痛小兒驚癇反視)

目窗

(一名至營在臨泣後一寸足少陽陽維之會灸三壯主頭痛目螟遠視𥇀𥇀上齒齲腫)

正營

(在目窗後一寸足少陽陽維之會灸五壯主牙齒痛唇吻急強齒齲痛惡寒)

承靈

(在正營後一寸半足少陽陽維之會灸五壯主腦風頭痛惡見風寒鼽衄鼻窒喘息不通)

腦空

白話文:

額角髮際邊緣,本神穴旁一寸五分處,禁灸,主治寒熱頭痛、像眼睛要裂開般的疼痛、喘不過氣、心煩意亂、嘔吐、流汗、說不出話等症狀。

眼睛外角直上進入髮際五分處,凹陷處,是足少陽、太陽經脈交會穴位,灸三壯,主治臉頰青紫、看不清東西、流口水、兩眼眉頭疼痛、小兒驚癇、眼睛斜視等症狀。

臨泣穴後一寸處,是足少陽陽維脈交會穴位,灸三壯,主治頭痛、眼睛看不清楚、視力模糊、上牙齒疼痛腫脹等症狀。

目窗穴後一寸處,是足少陽陽維脈交會穴位,灸五壯,主治牙齒疼痛、嘴唇緊繃、牙齒疼痛、畏寒等症狀。

正營穴後一寸半處,是足少陽陽維脈交會穴位,灸五壯,主治腦風頭痛、怕風寒、鼻出血、鼻塞、喘不過氣等症狀。

(一名顳顬在承靈後一寸半俠玉枕骨下陷者中足少陽陽維之會灸五壯主頭痛身熱引兩頷急腦風目螟頭痛風眩目痛鼻管疽發為厲鼻癲疾大瘦)

風池

白話文:

有人耳後太陽穴旁一寸半,後腦骨下方凹陷,這個地方是足少陽膽經和陽維脈交匯的地方。灸這個穴位五次,可以治療頭痛、發熱、兩頰緊繃不適、中風、眼睛昏花、頭痛眩暈、眼睛疼痛、鼻管長膿瘍,發展成嚴重的鼻疾、癲癇和消瘦。

(在顳顬後髮際陷者中足少陽陽維之會灸三壯主寒熱癲疾僵仆溫熱病汗不出頭眩痛痓瘧頸項痛不得顧目泣出多氣多鼻鼽衄目內眥赤痛氣發耳寒目不明喉痹傴僂引項筋攣不收)

白話文:

在太陽穴後面髮際凹陷處(太陽穴),是足少陽膽經和陽維脈交會的地方。艾灸三壯,主要治療寒熱癲癇、中風、溫熱病發汗不出、頭暈頭痛、瘧疾、頸脖疼痛、不能轉動、眼睛流淚、氣息急促、鼻樑腫脹、流鼻血、眼睛內眼角紅腫疼痛、寒氣入耳、視力不清、喉嚨腫痛、脊背畸形、脖子僵硬、肌肉拉傷,無法恢復。

顱息

(在耳後青脈間足少陽脈氣所發灸三壯主身熱頭重脅痛不可反側小兒癇喘不得息耳鳴)

懸顱

(在曲角顳顬上廉足少陽脈氣所發灸三壯主熱病頭痛引目外眥而急煩滿汗不出引頷齒面赤皮痛)

頷厭

(在曲角顳顬上廉足少陽陽明之會灸三壯主善嚏頭痛身熱目眩無所見偏頭痛引目外眥而急耳鳴)

懸䘌

(在曲角顳顬下廉手足少陽陽明之會灸三壯主熱病偏頭痛引目外眥耳鳴善嚏)

陽白

(在眉上一寸直瞳子灸三壯主頭目瞳子不可以視頸項強急不可以顧)

絲竹空

白話文:

在耳後青脈之間,足少陽脈氣發散的地方,灸三壯,主治身體發熱、頭重、脅痛,不能翻身,小兒的驚癇、喘息不得停歇、耳鳴。

在曲角顳顬上廉,足少陽脈氣發散的地方,灸三壯,主治熱病、頭痛、疼痛引向眼外眥,並且急躁煩悶、汗出不來、引發頷齒面部發紅、皮膚疼痛。

在曲角顳顬上廉,足少陽陽明交會的地方,灸三壯,主治容易打噴嚏、頭痛、身體發熱、眼花看不清東西、偏頭痛,疼痛引向眼外眥,並且急躁、耳鳴。

在曲角顳顬下廉,手足少陽陽明交會的地方,灸三壯,主治熱病、偏頭痛,疼痛引向眼外眥、耳鳴、容易打噴嚏。

在眉上一寸,直對瞳孔的地方,灸三壯,主治頭目、瞳孔看不清東西,頸項僵硬,不能轉頭。

絲竹空,沒有找到相關的古代醫學記載。

(一名目窌在眉後陷者中足少陽脈氣所發不可灸不幸使人目小及盲眩頭痛互引目中赤𥇀𥇀臍風目上插痓反目㿉風癲疾狂煩滿)

白話文:

如果眼瞼在眉後凹陷,這是足少陽經氣過盛所致,不可灸,否則會導致眼睛小或失明、頭痛、互相牽扯、眼睛發紅、臍下腫痛、眼睛上長針眼、眼睛反白、癲狂、煩躁氣悶等症狀。

瞳子窌

(一名後曲在目外去眥五分手足少陽之會灸三壯主青盲無見遠視𥇀𥇀目中膚翳白膜)

天衝

(在耳上如前三寸灸九壯主頭痛癲淚下嘔沫痓互引善驚)

蟀谷

(在耳上入髮際一寸五分嚼而取之灸三壯主醉酒風發兩角弦痛一云兩目眩不能飲煩滿嘔吐)

曲鬢

(在耳上入髮際曲隅陷者中鼓頷有空足太陽少陽之會灸三壯主頸頷支滿引牙齒口閉不開急痛不能言)

浮白

白話文:

瞳孔凹陷,又稱後曲,位於眼外角五寸處,是手足少陽經的交會穴,灸三壯可以治療青盲、看不清遠處、眼球表面有薄膜或白翳。

天衝穴位於耳上,向前三寸處,灸九壯可以治療頭痛、癲癇、流淚、嘔吐、寒熱交替、驚恐。

蟀谷穴位於耳上,進入髮際一寸五分處,嚼動而取穴,灸三壯可以治療醉酒、風邪入侵、兩側太陽穴疼痛、眼花目眩、不能飲水、腹脹、嘔吐。

曲鬢穴位於耳上,進入髮際處,曲折的角落凹陷處,鼓起下巴,有空隙的地方,是足太陽、少陽經的交會穴,灸三壯可以治療頸部、下巴僵硬、牽引牙齒、嘴巴閉合困難、劇烈疼痛、不能說話。

浮白穴……

(在耳後入髮際一寸下曲頰後灸三壯主足緩不收痿不能行不能言寒熱喉痹咳逆痰沫胸中滿不得喘息胸痛耳聾嘈嘈無所聞頸項癰腫不能言及癭氣肩背不能舉齒牙齲痛)

竅陰

(在完骨上枕骨下手足太陽少陽之會灸五壯主營疽發厲項痛引頸癰腫)

完骨

白話文:

在耳後沿髮際線內側一寸處,向下到臉頰後施灸三壯,主治:

  • 足部緩慢、無法收縮
  • 手腳痿軟無力,無法行走和說話
  • 冷熱交替、喉嚨疾病
  • 咳嗽、逆氣、痰液充滿胸中,喘不過氣
  • 胸痛、耳聾、耳鳴
  • 頸部淋巴腫大,無法言語
  • 癭氣(甲狀腺腫大)
  • 肩背疼痛,無法抬起
  • 牙齒齲痛

(在耳後入髮際四分足太陽少陽之會灸三壯主風頭耳後痛煩心足痛不收失履口喎僻頭項搖瘛牙車急癲疾僵仆頭面虛腫齒牙齲痛小便赤黃喉痹項腫不可俯仰頰腫引耳痎瘧在易)

白話文:

在耳後髮際往上四寸處(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膽經的交會點),灸三壯艾灸,可以治療頭風、耳後疼痛、心煩、腳痛抽筋、失足跌倒、嘴巴歪斜、頭頸搖晃、習慣性磨牙、車馬暈眩、癲癇、昏厥、頭面浮腫、牙齒齲痛、小便發紅發黃、喉嚨發炎、頸部腫脹不能低頭仰頭、臉頰腫脹並牽扯到耳朵、瘧疾。

淵腋

(在腋下三寸宛宛中舉臂取之主胸滿馬刀臂不舉禁不可灸灸之不幸生腫馬瘍內潰者死寒熱生馬瘍可療)

大包

白話文:

淵腋這個穴位位於腋下三寸的凹陷處,抬起手臂就可以找到。如果胸部脹滿、手臂無法抬起可以針刺此穴來治療,但要禁止使用艾灸。因為錯誤地進行艾灸可能會導致不幸的情況,例如產生腫塊或是內部潰爛的話就會有生命危險。若出現寒熱交錯或是長了腫塊的情況,還是可以治療的。

大包穴則是另一個穴位。

(脈出淵腋下三寸脾之大絡布胸脅中九肋間及季脅端灸三壯主腹有大氣不得息息即胸脅中痛實則其身盡寒虛則百節皆縱)

輒筋

(在腋下三寸復前行一寸著脅足少陽脈氣所發灸三壯主胸中暴滿不得臥喘息)

天池

白話文:

從腋下三寸處顯現出來的脈搏,這是脾臟的大經絡,分佈在胸部和肋部,經過九根肋骨之間以及季脅的部位,在此處艾灸三壯,可以緩解腹中大氣無法散發,造成胸脅疼痛的情況。如果體質實熱,灸後會全身感到寒冷;如果體質虛寒,灸後會感到四肢痠軟無力。

(一名天會在乳後一寸腋下三寸著脅直腋撅肋間手心主足少陽脈之會灸三壯主寒熱胸滿頸痛四肢不舉腋下腫上氣胸中有聲喉中鳴)

章門

白話文:

位於乳房後面一寸,腋下三寸,貼近肋骨,正對腋窩,針灸三壯,可以治療寒熱、胸部脹滿、頸部疼痛、四肢無力、腋下腫脹、氣喘、胸中有聲、喉嚨鳴叫等症狀。

(脾募也一名長平一名脅髎在大橫外直臍季肋端足厥陰少陽之會側臥屈上足舉臂取之灸三壯主腹中鳴盈盈然食不化脅痛不得臥煩熱口乾燥不嗜食胸脅支滿喘息而沖膈嘔心痛及傷飽身黃羸瘦腰痛不得反側賁豚腹腫腰清脊強四肢懈墮善怒咳少氣鬱郁然不得息厥逆肩不舉馬刀身瞤石水胃脹)

白話文:

脾的募穴名叫長平,又名脅髎,位於橫膈膜外側,與肚臍在同一直線上,就在肋骨下方。此穴是足厥陰肝經和足少陽膽經交會的地方。側臥,屈上一條腿,舉起手臂,就可以找到此穴,用艾灸艾灸三壯,主治肚子咕嚕作響、消化不良、脅痛、睡不着、煩躁、口乾、食慾不振、胸悶、喘息、嘔吐、心痛、飽食過度、身體發黃、消瘦、腰痛、翻身困難、心臟疼痛、腹脹、腰痠、脊椎僵硬、四肢無力、易怒、咳嗽、氣短、胸悶、手腳冰冷、肩關節抬不起來、身熱如刀割、腹脹如石、胃脹等症狀。

帶脈

(在季肋下一寸八分灸五壯主婦人少腹堅痛月水不通)

五樞

(在帶脈下三寸一云在水道下一寸半灸五壯主男子陰疝兩丸上下入腹痛婦人下赤白裡急瘛瘲)

京門

白話文:

帶脈: (位於季肋下約一寸八分處,用於治療婦人小腹堅硬疼痛、月經不調或不通等症狀,可用艾灸五壯進行治療。)

五樞: (位於帶脈下方三寸,另一說法是在水道穴下約一寸半處,用於治療男子的陰囊疝氣、睪丸上下移動並伴有腹痛,以及婦人的白帶與血帶混雜、腹部緊縮疼痛、抽搐等症狀,可用艾灸五壯進行治療。)

京門:無具體描述,通常指的是一個穴位名稱,但在此未提供治療用途或位置說明。

(腎募也一名氣府一名氣輸在監骨腰中季肋本俠脊灸三壯主痙脊反折腰痛不可久立俯仰寒熱腹䐜央央然不得息溢飲水道不通溺黃少腹裡急痛洞泄髀痛引背)

維道

(一名外樞在章門下五寸三分足少陽帶脈之會灸三壯主咳逆不止三焦有水氣不能食)

居髎

白話文:

腎募穴,又名氣府、氣輸,位於腰部季肋骨下,脊椎兩側。灸此穴三次,可治療痙攣、脊椎反折、腰痛、久立困難、俯仰困難、寒熱交替、腹脹、胸悶、溢飲、水道不通、尿液發黃、小腹疼痛、泄瀉、腿部疼痛、引發背部疼痛。

(在長平下八寸三分監骨上陷者中陽蹺足少陽之會灸三壯主腰痛引少腹在腋前兩筋間主肩前痛與胸相引臂里攣急手不得上舉至肩甄權千金楊操同)

白話文:

於肚臍下方8.3寸的凹陷處,位於陽蹺脈和足少陽脈交匯處。用艾灸灸三壯,可治療腰痛牽引下腹疼痛;位於腋下兩筋之間,可治療肩前疼痛連帶胸部,小臂內側痙攣使手臂無法舉到肩膀處。出處:《甄權千金方》、《楊操千金翼方》

後腋

(在腋後廉際兩筋間主腋外相引而痛手臂拘攣急不得上頭)

轉谷

(在傍二骨間陷者中主胸脅支滿不欲食谷入穀不化嘔吐腹出舉腋取之)

飲郄

(在食門下一寸骨間陷者中主腹滿臚脹痛引臍傍腹鳴濯濯若中有水聲仰腹取之)

應突

(在飲郄下一寸主飲食不入腹中滿大便不得節腹鳴泄注仰腹取之)

脅堂

(在腋陰下二骨陷者中主胸脅支滿臚㹠賁豚噫噦喘逆膽視目黃舉腋取之)

旁庭

(在脅堂下二骨間陷者中舉腋取之灸三壯主卒暴中飛屍遁及胸脅支滿時上搶心嘔吐喘逆咽乾脅痛)

始素

(在腋脅下廉下二寸骨陷者中主脅下支滿腰痛引腹筋攣陰氣上縮舉臂取之)

脾人,脾者臟也,兩傍四十八穴。

甲乙經

脾出於隱白,隱白者木也。

(在足大趾端內側去爪甲角如韭葉足太陰脈之所出也為井冬三月宜灸之)

流於大都,大都者火也。

(在足大趾本節後陷者中足太陰脈之所留也,為榮春三月宜灸之)

注於太白,太白者土也。

(在足內側核骨下陷者中足太陰脈之所注也為輸夏三月宜灸之)

行於商丘,商丘者金也。

(在足內踝上微前陷者中足太陰脈之所行也為經)

入於陰陵泉,陰陵泉者水也。

(在膝下內側輔骨下陷者中伸足乃得之足太陰脈之所入也為合秋三月宜灸之出第三卷中甄權千金楊操同)

隱白

白話文:

腋後廉際兩筋間疼痛,會牽引到腋外,導致手臂僵硬攣縮,抬不起來。

轉谷穴位於兩根骨頭間的凹陷處,主治胸脅脹滿、不想吃東西、吃下去也消化不了、嘔吐、腹部鼓脹。取穴時,手臂要舉起來。

飲郄穴位於食門穴下一寸骨間凹陷處,主治腹部脹滿、疼痛、牽引到臍周圍、腹部咕嚕咕嚕響,好像裡面有水聲。取穴時,要仰著肚子。

應突穴位於飲郄穴下一寸,主治飲食不入、腹部脹滿、大便不規律、腹部咕嚕咕嚕響、腹瀉。取穴時,要仰著肚子。

脅堂穴位於腋窩下兩根骨頭間的凹陷處,主治胸脅脹滿、腹部脹滿、噯氣、打嗝、喘逆、膽汁分泌異常導致眼睛發黃。取穴時,手臂要舉起來。

旁庭穴位於脅堂穴下兩根骨頭間的凹陷處,主治突然發作的腹痛、胸脅脹滿、嘔吐、喘逆、咽喉乾燥、脅痛。取穴時,手臂要舉起來,灸三壯。

始素穴位於腋窩下廉下兩寸骨間凹陷處,主治脅下脹滿、腰痛、牽引到腹部肌肉攣縮、陰氣上縮、手臂舉不起來。

脾屬於臟腑,它有四十八個穴位分布在兩側。

脾經從隱白穴開始,隱白穴屬木。

隱白穴位於足大趾內側端,去爪甲角如韭葉,是足太陰脈的起始點,屬井穴,冬三月宜灸。

脾經從隱白穴流向大都穴,大都穴屬火。

大都穴位於足大趾本節後面的凹陷處,是足太陰脈的留穴,屬榮穴,春三月宜灸。

脾經從大都穴注向太白穴,太白穴屬土。

太白穴位於足內側核骨下方的凹陷處,是足太陰脈的輸穴,屬輸穴,夏三月宜灸。

脾經從太白穴行向商丘穴,商丘穴屬金。

商丘穴位於足內踝上方微微向前凹陷處,是足太陰脈的經穴。

脾經從商丘穴入於陰陵泉穴,陰陵泉穴屬水。

陰陵泉穴位於膝蓋下方內側,輔骨下方的凹陷處,伸直腿才能找到,是足太陰脈的合穴,屬合穴,秋三月宜灸。以上內容出自第三卷中甄權《千金要方》、楊操《銅人腧穴針灸圖經》。

(在足大趾端內側去爪甲角如韭葉灸三壯主腹中有寒氣起則氣喘熱病衄血不止煩心善悲腹脹逆息熱氣足脛中寒不得臥氣滿胸中熱暴泄仰息足下寒膈中悶嘔吐不欲飲食屍厥死不知人脈動如故飲渴身體痛多唾)

大都

白話文:

在腳大拇指內側的指甲旁邊,颳去角質層,像韭葉一樣灸三壯,可以治療腹部有寒氣,導致氣喘、發燒、流鼻血不止、心煩、愛哭、腹脹、逆氣、足脛發冷、無法入睡、胸中氣滿、熱性腹瀉、只能仰躺呼吸、腳底發冷、膈肌悶塞、嘔吐、不思飲食、昏迷不醒但脈搏仍跳動、口渴、身體疼痛、多唾液。

(在足大趾本節後陷者中灸三壯主熱病汗不出厥手足清暴泄厥心痛腹脹滿心尤痛甚者胃心痛也瘧不知所苦風逆暴四肢腫濕則唏然寒飢則煩心飽則眩)

太白

白話文:

在腳大拇指第一個關節後凹陷的地方施灸三壯,主要用於治療熱病不出汗、手腳冰涼、腹瀉、心痛、腹脹滿悶,其中心痛尤為嚴重者,稱為胃心痛。瘧疾患者感到身體不適,風寒之氣逆亂,導致四肢腫脹浮腫,天氣乾燥寒冷時會感到寒冷飢餓,吃飽後會頭暈。

(在足內側核骨下陷者中灸三壯主病先頭重頰痛煩冤身熱腰痛不可以俯仰腹滿兩頷痛甚暴泄善飢而不欲食善噫熱中足清腹脹食不化善嘔泄有膿血苦嘔無所出先取三里後取太白章門厥心痛腹脹滿心尤痛甚者胃心痛也胸脅支滿腹中切痛霍亂逆氣大便難身重骨痿不相知熱病滿悶不得臥脾脹)

公孫

白話文:

對於腳內側的核骨下陷的人,可以用灸法灸三壯來治療主要病症,包括:

  • 頭重、臉頰疼痛、心煩意亂、發熱、腰痛,無法俯仰
  • 腹脹、兩頰疼痛加劇、突然腹瀉
  • 容易飢餓但不想吃東西、常常打嗝、上腹部發熱、下腹部發涼
  • 腹脹、食物消化不良、容易嘔吐和腹瀉帶膿血、苦心嘔吐卻沒有東西出來

首先取足三里穴,然後取太白穴、章門穴,治療因胃或心臟疼痛、腹脹、心痛加劇的症狀,尤其是胃心痛。此外,胸脇疼痛、腹中劇烈疼痛、霍亂、逆氣、大便困難、身體沉重、骨頭痿弱無力、不知覺、發熱、胸悶、無法入睡、脾臟脹大等症狀,都可以用灸法治療。

(在大趾本節之後一寸別走陽明太陰絡也灸三壯主瘧不嗜食多寒熱汗出實則腹中切痛厥頭面腫煩心狂言多飲不嗜臥虛則鼓脹腹中氣大滿熱痛不嗜飲霍亂)

商丘

白話文:

在大腳趾本節往後一寸,有陽明經和太陰經相交會的絡穴。灸三壯,可以治療瘧疾、食慾不振、寒熱交替、出汗、實證表現為腹痛切實、厥頭面腫脹、煩躁發狂、口渴多飲、不喜臥牀,虛證表現為腹脹、腹中氣積滿脹、發熱疼痛、口渴不喜飲、霍亂等症狀。

(在內踝微前陷者中灸三壯主癲疾狂多食善笑不休發於外煩心中渴瘧寒腸中痛已汗出腹滿響響不便心下有寒痛陰股內痛氣逆狐疝走上下腹痛脾虛令人病寒不樂好太息喉痹寒熱善嘔骨痹煩滿癇瘛手足擾癲疾目昏口噤溺黃筋攣痛病善厭夢者絕子厥頭痛面腫起咳而泄不欲食痔疾骨疽蝕)

漏谷

白話文:

在內踝微前方的凹陷處灸三壯,可以治療癲癇、狂躁、多食、善笑不休、煩躁、心中口渴、瘧疾寒熱交替、腸中劇痛、出汗後腹脹作響、大便不通、心下發寒疼痛、陰部和內股疼痛、氣息上逆、狐疝在上下腹遊走、脾虛導致怕冷、不愛說話、頻繁嘆息、喉部腫痛、寒熱交替、易嘔吐、骨節疼痛、煩悶不適、癇疾發作、手腳顫抖、癲癇、視力模糊、口不能言、小便發黃、筋攣疼痛、好厭惡做夢、絕子、太陽穴頭痛、面部腫脹、咳嗽後腹瀉、不想進食、痔瘡、骨疽潰爛。

(在足內踝上六寸骨下陷者中亦足大陰絡灸三壯主腹中熱若寒腸鳴強欠時內痛心悲氣逆腹滿腹脹而氣快然引肘脅下皆主之少腹脹急小便不利厥氣上頭巔)

三陰交

白話文:

在腳踝內側上方六寸的凹陷處,針灸大陰穴三壯。主要治療腹部發熱,如果伴有類似於寒冷的腸鳴、頻繁打哈欠、腹部內部疼痛、心情憂傷、氣機逆亂、腹部飽脹脹氣,且氣體迅速遊走至肘關節和肋骨下等問題。此外,小腹脹滿急迫、小便不暢、寒氣上衝頭部也屬於此穴的治療範圍。

(在內踝上三寸骨下陷者中足太陰厥陰少陰之會灸三壯主足下熱脛疼不能久立濕痹不能行腹中熱若寒膝內痛心悲氣逆腹滿小便不利厥氣上及巔脾病者身重若飢足痿不欲行善瘛腳下痛虛則腹脹腹鳴溏泄食飲不化脾胃肌肉痛此出素問)

地機

(一名脾舍足太陰郄別走上一寸空在膝下五寸灸五壯主癲疝溏瘕腹中痛藏痹)

陰陵泉

白話文:

在內踝上三寸骨頭下陷的地方是足太陰(脾經)、厥陰(肝經)和少陰(腎經)三條經絡交會的地方。在此處艾灸三壯,可以治療足底發熱、小腿疼痛不能久站、濕氣痹阻導致不能行走、腹中發熱卻像受寒一樣、膝蓋內側疼痛、心情悲傷、氣息逆亂、腹脹、小便不利、厥氣上行到頭部、脾臟疾病導致全身發沉像飢餓一樣、雙腳虛弱不願行走、腳腫痛、身體虛弱時腹脹腹鳴、大便稀溏、食物不消化、脾胃和肌肉疼痛。以上記載出自《素問》。

(在膝下內側輔骨下陷者中伸足乃得之灸三壯主溏泄穀不化腹中氣脹嗑嗑脅下滿腹中氣盛腹脹逆不得臥腎腰痛不可俯仰氣癃尿黃寒熱不節女子疝瘕按之如似湯沃其股內至膝飧泄婦人陰痛少腹堅急痛重下不嗜食心下滿寒中小便不利霍亂足痹痛)

白話文:

膝蓋以下內側,靠近骨頭的地方凹陷,伸直腳後才能摸出來的人,灸三壯可以治療:

  • 大便稀爛,食物不消化
  • 腹部脹氣,咕嚕咕嚕響
  • 脅肋以下腹部脹滿
  • 腹中氣多,腹部脹脹的,仰臥不舒服
  • 腰腎疼痛,不能彎腰和仰頭
  • 氣不通暢,小便黃赤
  • 寒熱不規則交替
  • 女性疝氣和腫瘤,按壓起來像熱水澆灌
  • 從大腿內側到膝蓋都腫脹
  • 腹瀉
  • 女性陰部疼痛
  • 小腹部堅硬、疼痛劇烈,下腹下墜
  • 不想吃東西
  • 胸腹脹滿,怕冷,小便困難
  • 腹痛、腹瀉和足部麻痺疼痛

血海

(在膝下臏上內廉白肉際二寸中足太陰脈氣所發灸五壯主婦人漏下惡血月閉不通逆氣腹脹)

箕門

(在魚腹上趙筋間動應手陰市內足太陰脈氣所發云在股上起筋間灸三壯主淋遺溺鼠鼷痛小便難)

期門

白話文:

血海: (位於膝蓋下方、脛骨上方內側,在肌肉與皮膚交界處約二寸的地方,是足太陰脾經的氣血所發源的位置。適合用灸法五壯,主要治療婦女月經不調、經血過多或閉經等問題,以及氣逆和腹部脹滿等症狀。)

箕門: (位於大腿前側,股直肌與股外側肌之間,當手指按壓時能感到肌肉的跳動,這是足太陰脾經的循行路線之一。據說也在大腿起始部的肌肉間。適合用灸法三壯,主要治療頻尿、小便不順、鼠蹊部疼痛及小便困難等症狀。)

期門: (未提供詳細位置與治療資訊。)

(期門肝經肝募也在第二肋端不容傍一寸五分上直兩乳足太陰厥陰陰維之會舉臂取之灸五壯主婦人產余疾飲食不下胸脅支滿目眩足寒小便難心切痛善噫間酸臭酸痹腹滿少腹尤大息賁脅下氣上下胸中有熱目青而嘔霍亂泄痢痓腹太堅不得息咳脅下積聚喘逆臥不安席時寒熱心大堅奔肫上下癃遺溺鼠鼷痛小便難而白喑不能言)

白話文:

期門穴:位於肝經,也是肝的募穴。在第二肋骨端旁開一寸五分,直上兩乳之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和陰維脈會合於此穴。抬臂尋找此穴,灸五壯。

主治婦女產後疾病、飲食不暢、胸脅脹滿、目眩、足部冰冷、小便困難、心前區疼痛、喜嘆氣、氣中有酸臭味、手足發痠麻、腹脹、小腹尤其大、呼吸困難、胸中發熱、眼睛發青、嘔吐、霍亂、泄痢、腹部腫塊過硬、無法休息、咳嗽、脅下積聚、氣喘倒臥不能安席、時而發冷發熱、心臟肥大、胃脹滿、腹瀉失禁、鼠鼷痛(小腹兩側疼痛)、小便困難且尿液呈白色、失語。

日月

(日月膽經膽募也在期門下五分灸五壯主太息善悲小腹有熱欲走多唾言語不正四肢不收)

腹哀

(在日月下一寸半足太陰陰維之會灸五壯主便膿血寒中食不化腹中痛)

大橫

(在腹哀下三寸直臍傍足太陰陰維之會灸五壯主大風逆氣多寒善悲)

腹結

(一名腸窟在大橫下一寸三分灸五壯主繞臍痛搶心膝寒泄痢)

府舍

(在腹結下三寸足太陰陰維之會灸五壯主疝瘕髀中急痛循脅上下搶心腹滿積聚厥逆霍亂)

衝門

白話文:

日月穴位於期門穴下方五分處,灸五壯可以治療太息、善悲、小腹有熱、想要行走、多唾液、言語不清、四肢不收等症狀。

腹哀穴位於日月穴下方一寸半,為足太陰脾經與陰維脈交會處,灸五壯可以治療便膿血、寒中食不化、腹痛等症狀。

大橫穴位於腹哀穴下方三寸,與臍旁相平,為足太陰脾經與陰維脈交會處,灸五壯可以治療大風、逆氣、多寒、善悲等症狀。

腹結穴又名腸窟,位於大橫穴下方一寸三分,灸五壯可以治療繞臍痛、搶心、膝寒、泄痢等症狀。

府舍穴位於腹結穴下方三寸,為足太陰脾經與陰維脈交會處,灸五壯可以治療疝氣、瘕積、髀中急痛、循脅上下搶心、腹滿積聚、厥逆、霍亂等症狀。

衝門穴……

(一名慈官去大橫五寸在府舍橫骨兩端約中動脈足太陰陰維之會灸五壯主寒氣腹滿癃淫濼身熱腹中積痛陰疝乳難子上衝心)

雲門

白話文:

在府舍部位(即人中穴)往左右橫開五寸,在橫骨(即承漿穴)兩側約中間,足太陰脾經和陰維脈交會的地方灸五壯。主治寒氣引起的小腹脹滿,排尿困難,遺精,虛火上炎,腹中疼痛,陰囊腫脹,乳汁難以排出,以及氣往上衝心等症狀。

(雲門中府肺經在巨骨下氣戶傍各二寸陷者中動脈應手手太陰脈氣所發舉臂取之灸五壯主喉痹胸中暴逆先取衝脈後取三里雲門皆瀉之咳喘不得息坐不得臥呼吸氣索咽不得胸中熱暴心腹痛疝積時發上衝心肩痛不可舉引缺盤脈代不至寸口四逆脈鼓不通)

中府

白話文:

雲門穴和中府穴位於肺經上,在巨骨下方,氣戶穴旁各兩寸凹陷處。動脈脈搏在該穴位有強烈的跳動,與手太陰肺經氣脈相通。抬起手臂取穴,艾灸五壯。主治喉嚨腫痛、胸中窒息逆亂。先取衝脈穴,後取三里穴和雲門穴,這些穴位都有瀉火的功效。咳嗽喘息不止,坐臥不得安寧,呼吸困難,咽不下東西,胸中灼熱,心腹疼痛,疝氣時常發作,往上衝到心,肩部疼痛無法抬起,頸部和後腦疼痛,脈搏時有時無,寸口脈四逆脈象,脈搏跳動不通暢。

(肺募也一名膺中俞在雲門下一寸一云一寸六分乳上三肋間動脈應手陷者中手太陰之會灸五壯主肺系急胸中痛惡清胸滿悒悒然膽熱嘔逆氣相追逐多濁唾不得息肩背風汗出腹脹食噎不下喉痹肩息肺脹皮膚骨痛寒熱煩滿)

白話文:

肺的募穴(氣血聚集的地方),也叫膺中俞穴,位於雲門穴下方一寸(另一說法為一寸六分),在乳頭上方的第三肋間,觸摸時有動脈應手,按壓下去會有凹陷的感覺。它是手太陰肺經的會穴(經氣匯聚之地)。

灸法: 可以灸五壯,主要治療以下症狀:

  • 肺系急病
  • 胸中疼痛
  • 惡寒胸悶
  • 胸中滿脹不清爽
  • 悒悒不樂,情緒低落
  • 膽熱嘔吐
  • 氣息上逆,呼吸不暢
  • 痰液過多
  • 咳喘不止
  • 肩背疼痛風寒出汗
  • 腹脹食不下
  • 喉嚨腫痛
  • 肩息(肩部呼吸困難)
  • 肺脹疼痛
  • 皮膚骨骼疼痛
  • 寒熱交替,煩躁不適

周榮

(在中府下一寸六分陷者中足太陰脈氣所發仰而取之灸五壯主胸脅支滿不得俯仰飲食不下咳唾陳膿)

胸鄉

(在周榮下一寸六分陷者中足太陰脈氣所發仰而取之灸五壯主胸脅支滿卻引背痛臥不得轉側)

天谿

(在胸鄉下一寸六分陷者中足太陰脈氣所發仰而取之灸五壯主胸中滿痛乳腫賁膺咳逆上氣喉鳴有聲)

食竇

(在天谿下一寸六分陷者中足太陰脈氣所發舉臂取之灸五壯主胸脅支滿膈間雷鳴滀漉常有小聲甄權千金楊操同)

胃人,胃者脾之腑也,兩傍九(十三)穴。(去下承漿一單穴共九十二穴)。

甲乙經

胃出於厲兌,厲兌者金也。

(在足大趾次趾之端去爪甲如韭葉足陽明脈之所出也為井冬三月宜灸之)

流於內庭,內庭者水也。

(在足大趾次趾外間陷者中足陽明脈之所留也為榮春三月宜灸之)

注於陷谷,陷谷者木也。

(在足大趾次趾之間本節後陷者中去內庭二寸足陽明脈之所注也為輸夏三月宜灸之)

過於衝陽。

(一名會骨在足趺上五寸骨間動脈上去陷谷三寸足陽明脈之所過也為原)

行於解谿,解谿者火也。

(在衝陽後一寸半腕上陷者中陽明脈之所行也為經)

入於三里,三里者土也。

(在膝下三寸胻外廉足陽明脈之所入也為合秋三月宜灸之出第三卷中甄權千金楊操同)

厲兌

白話文:

周榮穴位於中府穴下方一寸六分處的凹陷處,是足太陰脈氣所發,仰頭取穴,灸五壯,主治胸脅脹滿、不能俯仰、飲食不下、咳嗽、吐膿等症狀。

胸鄉穴位於周榮穴下方一寸六分處的凹陷處,是足太陰脈氣所發,仰頭取穴,灸五壯,主治胸脅脹滿、牽引背部疼痛、臥床不能翻身等症狀。

天谿穴位於胸鄉穴下方一寸六分處的凹陷處,是足太陰脈氣所發,仰頭取穴,灸五壯,主治胸悶疼痛、乳房腫痛、賁門脹滿、咳嗽逆氣、喉嚨有鳴聲等症狀。

食竇穴位於天谿穴下方一寸六分處的凹陷處,是足太陰脈氣所發,舉起手臂取穴,灸五壯,主治胸脅脹滿、膈肌部位雷鳴聲、胃液反流、經常有輕微的聲音等症狀,甄權、千金、楊操等醫書記載皆一致。

胃人,胃是脾的腑,兩側各有九(十三)個穴位,加上下承漿穴,共計九十二個穴位。

甲乙經

胃經起始於厲兌穴,厲兌屬金。

厲兌穴位於足大拇指第二趾端,去指甲如韭葉的距離,是足陽明脈氣所出,為井穴,冬三月宜灸。

胃經循行至內庭穴,內庭屬水。

內庭穴位於足大拇指第二趾外側的凹陷處,是足陽明脈氣所留,為榮穴,春三月宜灸。

胃經循行至陷谷穴,陷谷屬木。

陷谷穴位於足大拇指第二趾與第三趾之間的本節後方的凹陷處,去內庭穴二寸,是足陽明脈氣所注,為輸穴,夏三月宜灸。

胃經循行至衝陽穴。

衝陽穴又名會骨,位於足背上五寸骨間的動脈處,去陷谷穴三寸,是足陽明脈氣所過,為原穴。

胃經循行至解谿穴,解谿屬火。

解谿穴位於衝陽穴後方一寸半,腕部上方的凹陷處,是足陽明脈氣所行,為經穴。

胃經循行至三里穴,三里屬土。

三里穴位於膝蓋下方三寸,脛骨外側邊緣,是足陽明脈氣所入,為合穴,秋三月宜灸。甄權、千金、楊操等醫書記載皆一致。

厲兌穴。

(在足大趾次趾之端去爪甲如韭葉灸一壯主屍厥口噤氣絕脈動如故其形無知如中惡狀瘧不嗜食腹寒脹滿熱病汗不出鼽衄眩前僕面浮腫足脛寒惡人與木音喉痹齲齒惡風鼻不聞多臥善驚)

內庭

白話文:

在大腳趾和第二腳趾之間的趾尖,去掉趾甲,像韭葉一樣灸一壯,可以治療屍僵、嘴巴緊閉、氣絕脈動卻依然如故、神志不清、形如中邪、瘧疾、食慾不振、腹中寒涼脹滿、熱病不出汗、鼻孔滲血、頭暈目眩、站立不穩、臉部浮腫、小腿怕冷、畏懼他人、說話像含著東西、喉嚨痛、牙齒蛀蝕、怕風、鼻子聞不到味道、嗜睡、容易受驚。

(在足大趾次趾外間陷者中灸三壯主四肢厥逆手足悶者使人久持之逆冷脛痛腹脹滿皮膚痛善伸數欠惡人與木音振寒嗌中引痛熱病汗不出下齒痛惡寒目急喘滿寒齦口噤僻不嗜食)

陷谷

白話文:

在腳拇趾和第二個腳趾外側之間凹陷的地方艾灸三壯,主要治療四肢冰冷發麻、手腳冰冷不靈活,而且讓患者長時間堅持做,可以治療發冷、小腿疼痛、腹脹、皮膚疼痛,以及經常伸展、打哈欠、討厭聽到別人說話和木頭敲擊的聲音、發抖、喉嚨疼、熱病不出汗、下牙痛、怕冷、眼睛緊閉、喘氣、肚子脹、牙齦發冷、嘴巴緊閉偏向一邊、不愛吃東西。

(在足大趾次趾之間本節後陷者中去內庭二寸灸三壯主熱痢面腫目癰腫善齧唇善噫腹痛脹滿腸鳴熱病汗不出水腫留飲胸脅支滿)

衝陽

白話文:

在大腳趾和次趾之間後陷的部位,在「內庭」穴後兩寸處艾灸三壯。主治熱痢、面部浮腫、眼睛腫痛、善於咬嘴脣、經常打嗝、腹痛、腹脹、腸鳴,以及發熱、出汗困難、水腫、液體停留在胸腔和肋下、胸悶。

(一名會原在足跗上五寸骨間動脈上去陷谷三寸灸三壯主皮先寒熱病汗不出口熱痛胃管痛時寒熱皆主之齒齲痛腹大不嗜食振寒而欠狂妄而行登高而歌棄衣而走足下緩失履風水面胕腫)

解谿

白話文:

有一個穴位叫做會原,位於腳背上,距離踝骨往上五寸,在動脈流經的陷凹處。在這個穴位上灸三壯,可以治療:

  • 皮膚先發冷後發熱的疾病
  • 出汗困難,導致發熱和疼痛
  • 胃脹痛
  • 時冷時熱
  • 牙齒疼痛
  • 肚子脹大,沒有食慾
  • 寒戰和打哈欠
  • 狂躁不安,在外面走動
  • 登高而歌
  • 脫衣服而跑
  • 走路緩慢,鞋子脫落
  • 風水面腫

(在足衝陽後一寸半腕上陷者中灸三壯主熱病汗不出者噫腹脹滿胃熱譫言風水面胕腫顏黑厥氣上支腹脹大下重瘧瘛谿驚股膝重胻轉筋頭眩痛癲疾厥寒熱欠煩滿悲泣出狂易見鬼與火霍亂風從頭至足面目赤腫痛齧痛)

豐隆

白話文:

在足部衝陽穴後方一寸半,手腕上凹陷的地方灸三壯(艾條),主治:熱病不出汗、呃逆腹脹、胃火上炎、說胡話、風水腫、臉色發黑、陽氣上沖、腹部脹大、小便不暢、瘧疾、溪水驚嚇、大腿膝蓋沉重、臀部轉筋、頭暈頭痛、癲癇、寒熱交替、打呵欠、煩躁、飽滿、悲傷、哭泣、發狂、見鬼、霍亂、風從頭到腳、面目赤腫疼痛、牙齦疼痛。

(足陽明絡也在外踝上八寸下廉骨外廉陷者中灸三壯主厥逆胸痛如刺腹中切痛大小便澀難厥頭痛面浮腫煩心狂見鬼善笑不休發於外有所大喜喉痹不能言)

巨虛下廉

白話文:

足陽明經的絡脈也位於外踝上八寸,下廉骨(也就是小腿腓骨)的外側邊緣。凹陷處灸三壯,主治厥逆(突然暈倒)、胸痛刺痛、腹中劇痛、大小便不通祕結、厥頭痛(劇烈頭痛)、面部浮腫、煩躁、狂躁、見鬼、善笑不止、發作於外在,由大喜所誘發、喉嚨腫痛不能說話。

(足陽明與小腸合在上廉下二寸灸三壯主少腹痛飧泄出麋次趾間熱若脈陷寒熱身痛唇乾不得汗出毛髮焦脫肉少氣內有熱不欲動搖泄膿血腰引少腹痛暴驚狂言非常女子乳癰驚痹脛腫足跗不收跟痛)

條口

(在下廉上一寸足陽明脈所發灸五壯主脛寒不得臥脛疼足緩失履濕痹足下熱不能久立)

巨虛上廉

白話文:

足陽明胃經與小腸經在肚臍以上四指寬、以下一寸六分相會處艾灸三壯,主治下腹疼痛、腹瀉排出像稀飯一樣的東西、腳趾間發熱、脈搏微弱、寒熱、全身疼痛、嘴脣乾裂、汗出不暢、毛髮枯焦、肌肉萎縮、內有熱氣、不想動彈、腹中膿血排出、腰椎疼痛、下腹疼痛、突然發狂胡言亂語、女子乳房腫痛、驚嚇導致的麻痺、小腿腫脹、腳背無法彎曲、腳後跟疼痛。

(足陽明與大腸合在三里下三寸灸三壯主飧泄大腸痛狂妄走善欠大腸有熱腸鳴腹滿俠臍痛食不化喘不能行立胸脅支滿惡聞人木音風水面腫甄權云主大氣不足偏風腲腿腳不隨)

三里

白話文:

足陽明胃經與大腸經會合於三里穴下方三寸。在此處灸三壯,可治療腹瀉、大腸疼痛、瘋狂、走善(精神失常)、哈欠連連、大腸發熱、腸鳴、腹脹、腹痛繞臍、食物不能消化的喘息、不能正常行走站立、胸脅脹滿、不耐受木頭的聲音、風水浮腫。甄權認為,此穴主治大氣不足、偏風導致小腿痿縮和步履不穩。

(在膝下三寸胻外廉灸三壯主陽厥悽悽而寒少腹堅頭痛脛股腹痛消中小便不利善噦痓中有寒腹中寒脹滿善噫聞食臭胃氣不足腸鳴腹痛食不化心下脹熱病汗不出喜嘔吐苦癃痓身反折口噤喉痹不能言寒熱陰氣不足熱中消穀善飢腹熱身煩狂言胸中瘀血胸脅支滿膈痛不能久立膝痿寒水腹脹皮腫乳癰有熱五臟六腑脹狂歌妄言怒恐惡人與火罵詈霍亂遺矢失氣)

犢鼻

白話文:

在膝蓋下方三寸,靠近臀部的外側邊緣施灸三壯,可以治療陽氣衰弱、手腳冰冷、小腹堅硬、頭痛、腿部和腹部疼痛、消瘦、小便不利、噁心嘔吐、體內有寒氣、腹中脹滿、愛打嗝、聞到食物的味道就嘔吐、胃氣不足、肚子咕嚕叫、腹痛、食物不消化、心下脹熱、發燒不出汗、喜歡嘔吐、口苦、小便困難、身體反折、口不能動、喉嚨疼痛不能說話、寒熱交替、陰氣不足、體內發熱消瘦、容易飢餓、腹中發熱身體煩躁,神誌不清,胸中有積血、胸肋脹滿、橫膈膜疼痛不能久站、膝蓋軟弱冰冷、腹中蓄積水液、腹部脹大、皮膚腫脹、乳房膿腫發炎、體內有熱、五臟六腑脹大發狂、胡言亂語、暴怒恐懼、厭惡人羣、與火親近、罵人、霍亂脫水、大便失禁、元氣耗散。

(在膝臏下胻上骨俠解大筋中足陽明脈氣所發灸三壯主犢鼻腫先熨去之其赤堅勿攻攻者死膝中痛不仁難跪起諸腫節潰者死不潰可療也)

梁丘

(足陽明郄在膝上二寸兩筋間灸三壯主火驚乳痛脛苦痹膝不能屈伸不可以行)

陰市

白話文:

在膝蓋骨下方,大腿肌肉上方的骨骼邊緣,足陽明經絡中氣發出的地方,灸三壯主要治療犢鼻腫。先熱敷後拔火罐。如果腫處發紅變硬,不要針灸治療,否則會有生命危險。膝蓋疼痛麻木,難以跪起。如果腫脹潰爛,會致命;如果沒有潰爛,還可以治療。

(一名陰鼎在膝上三寸伏兔下若拜而取之足陽明脈氣所發不可灸主寒疝下至腹腠膝腰痛如清水大腹諸疝按之下膝上伏兔中寒痛腹脹滿痿厥少氣)

白話文:

陰鼎穴位於膝蓋上方三寸的伏兔穴下方,像是跪拜取物一樣的穴位,是足陽明經脈的氣血所發生的位置。此穴位不可灸,主治寒性疝氣(腹痛)、腹瀉、腹壁疼痛、膝蓋和腰椎疼痛、像清水一樣的大肚子、各種疝氣。按壓膝蓋上方伏兔穴的位置,可以緩解寒性疼痛、腹脹、手腳無力、氣喘。

伏兔

(在膝上六寸起內足陽明脈氣所髮禁不宜灸)

髀關

(在膝上伏兔後袞分中灸三壯主膝寒痹不仁痿不得屈伸)

承泣

白話文:

伏兔: (位於膝蓋上方六寸處,是足陽明胃經氣血發起之處,不宜進行針灸治療)

髀關: (位於膝蓋上方、伏兔後方的肌肉縫中,適合進行三次的艾灸治療,主要用於膝部寒冷、麻痹、無力或是不能正常屈伸的情況)

承泣:(無相關描述,僅為經穴名稱)

(一名谿穴一名面髎在目下七分直目瞳子蹺脈任脈足陽明之會甄權云在眼下八分禁不宜灸無問多少三日以後眼下大如拳息肉長桃許大至三十日即定百日都不見物或如升大目不明淚出目眩曹瞳子癢遠視䀮䀮昏夜無所見目瞤動與項口參相引喎僻口不能言)

白話文:

這穴位有兩個名稱,一是「谿穴」,一是「面髎穴」,位於眼睛下方七分(眼下八分),與瞳孔垂直對齊。它是任脈、足陽明經脈交會的地方。醫家甄權說:「面髎穴位於眼下八分處,不適合針灸,無論針灸多少,三天後都會導致眼下腫脹如拳頭,長出桃子大小的息肉。大約三十天後息肉會固定下來,但一百天後依然看不到東西。有些情況下,息肉會長得像拳頭那麼大,導致眼睛看不見,流淚,頭暈,瞳孔發癢,遠視模糊,晚上什麼都看不見,眼睛抽搐,與頸部、口部的不適相關,導致口歪,無法說話。

四白

(在目下一寸足陽明脈氣所發灸七壯主目痛口僻淚出目不明)

迎香

(一名衝陽在禾髎上鼻下乳傍手足陽明之會主鼻鼽不利窒洞氣寒喎僻多涕鼻衄有齆不宜灸)

巨髎

白話文:

四白穴 (位於眼睛下方一寸處,是足陽明經脈氣所發的位置,適合用灸法七壯,主要治療目痛、口眼歪斜、流淚以及視力模糊等症狀。)

迎香穴 (又名衝陽穴,位置在靠近鼻孔旁邊、鼻翼下緣的凹陷處,是手足陽明經相會的地方,主治鼻塞、呼吸不暢、鼻子過敏、口眼歪斜、多涕以及鼻出血等問題,若患有齆鼻則不宜使用灸法。)

巨髎穴

(在俠鼻傍八分直瞳子蹺脈足陽明之會主面目惡風寒䪼腫癰痛招搖視瞻瘛瘲口僻青盲無所見遠視䀮䀮目中淫膚白膜覆瞳子)

地倉

(一名胃維俠口傍四分如近下蹺脈手足陽明之會灸三壯主口緩不收不能言語手足痿躄不能行)

承漿

白話文:

在鼻樑旁邊0.8寸的地方有直瞳子穴,它位於足陽明經絡交會處。主要負責面部惡風寒、腫脹、癰疽、疼痛,以及視線搖擺、身體瘦弱、口齒不清、失明或視力模糊、遠視時眯眯眼,眼睛中有白膜覆蓋瞳孔。

(一名天池在頤前下唇之下足陽明任脈之會開口取之灸三壯主寒熱淒厥鼓頷癲疾嘔沫寒熱痓互引口乾小便赤黃或時不禁消渴嗜飲目瞑身汗出衄血不止上齒齲)

頰車

(在耳下曲頰端陷者中足陽明脈氣所發灸三壯開口有空主頰腫口急頰車骨痛齒不可用嚼)

大迎

白話文:

在下巴前面、下脣下面,有一個叫做「天池」的穴位。它屬於足陽明經和任脈的交會處。開啟嘴巴,在這個穴位上施灸三壯,可以治療寒熱、抽搐、鼓腮、癲癇、吐泡沫、寒熱交替、口乾、小便赤黃或尿失禁、口渴、眼睛乾澀、盜汗、鼻血不止、上牙齒蛀蝕。

(一名髓孔在曲頷前一寸二分骨陷者中動脈足陽明脈氣所發灸三壯主寒熱頸瘰癧癲疾口喎喘痓悸口噤厥口僻失欠下牙痛頰腫惡寒口不收舌不能言不得嚼)

上關

白話文:

在曲頷前方一寸二分處的骨頭凹陷中,有一條叫做髓孔的動脈,它屬於足陽明經脈。用艾灸針對這個部位灸三次,可以治療寒熱交替、頸部淋巴結腫大、癲癇、口歪、氣喘、心悸、口不能張開、手腳麻痺、口齒不清、無法打哈欠、下牙疼痛、面頰腫脹、怕冷、口不能合上、舌不能說話、不能咀嚼等疾病。

(一名客主人在耳前上廉起骨開口有空灸三壯主唇呦強上齒蕡痛口僻噤不開耳痛聾齆瘛瘲口沫出寒熱痓青盲䐴目惡風寒)

下關

白話文:

耳前上方的骨頭隆起,有破口且空洞,灸三壯,主治脣舌強直,上齒疼痛,口歪閉合不能張開,耳痛,耳聾,牙關緊閉,多涎,寒熱交替,青盲,畏風寒。

(在客主人下耳前動脈下空下廉合口有空張口而閉灸三壯主失欠下齒蕡下牙痛䪼腫耳聾鳴痓口僻耳中有干底聤耳有膿不可灸之)

耳門

(在耳前起肉當耳中缺者灸三壯主耳中有膿及底耳聤耳皆不灸主耳痛鳴聾頭頷痛上齒蕡)

人迎

白話文:

在耳朵前方下方動脈的下方凹陷處,合上嘴巴後有空洞,如果開口後空洞消失,就在這裡灸三壯,可以治療牙齒疼痛、牙齦腫痛、耳聾耳鳴、嘴角歪斜、耳朵裡面有東西堵住、耳朵有膿(這種情況下不能灸)。

(一名天五會在頸大脈動應手俠結喉傍以候五臟之氣足陽明脈氣所髮禁不可灸灸之不幸殺人一云有病可灸三壯主陽逆霍亂陽逆頭痛胸滿不得息胸滿呼吸喘暍窮屈窘不得息刺人迎入四分不幸殺人)

白話文:

在肩關節下方約一寸六分凹陷處,屬於足陽明經脈的氣血所發,仰臥取穴位灸五壯,主治胸脅脹滿、咳嗽嘔逆、氣上衝、呼吸困難、多吐濁沫膿血、身體沉重、皮膚敏感、畏寒畏熱、麻木不仁。 水突

(一名水門在頸大筋前直人迎下氣舍上足陽明脈氣所發灸三壯主咳逆上氣咽喉癰腫呼吸短氣喘息不通)

氣舍

(在頸直人迎俠天突陷者中足陽明脈氣所發灸三壯主咳逆上氣瘤癭氣咽腫肩腫不得顧喉痹)

氣戶

(在巨骨下俞府兩傍各二寸陷者中足陽明脈氣所發仰而取之灸五壯主胸脅支滿喘逆上氣呼吸肩息不知食味)

庫房

(在氣戶下一寸六分陷者中足陽明脈氣所發仰而取之灸五壯主胸脅支滿咳逆上氣呼吸多唾濁沫膿血)

屋翳

(在庫房下一寸六分陷者中足陽明脈氣所發仰而取之灸五壯主胸脅支滿咳逆上氣呼吸多唾濁沫膿血身體重皮膚不可近衣淫濼瘛瘲不仁)

膺窗

(在屋翳下一寸六分灸五壯主胸滿癰腫乳癰寒熱短氣臥不安)

乳中

(禁不可灸灸之生瘡瘡中有膿血清汁者可療瘡中有息肉若蝕瘡者死)

乳根

(在乳下一寸六分陷者中足陽明脈氣所發仰而取之灸五壯主胸下滿痛膺腫乳癰淒索寒痛不可按搔)

不容

白話文:

在乳房正下方一寸六分處,有一個凹陷的地方,是足陽明經脈氣所發出的位置,向上取穴,灸五壯,可以治療胸下滿脹疼痛、胸部腫痛、乳房腫痛、劇烈疼痛、怕冷、不敢按壓或搔抓等症状。

(在幽門傍各一寸半去任脈二寸直四肋端足陽明脈氣所發灸五壯主嘔血肩息脅下痛口乾心痛與背相引不可咳引腎痛)

白話文:

在距離幽門穴約一寸半,離開任脈兩寸,直達四根肋骨末端的足陽明脈氣發源處。在此處灸五壯,可治療嘔血、肩部疼痛,肋骨下方疼痛、口乾、心痛,這種疼痛會延伸到背部,如果咳嗽會引發疼痛,且會導致腎痛。

承滿

(在不容下一寸足陽明脈氣所發灸五壯主腸鳴相逐不可傾側肩息唾血)

梁門

(在承滿下一寸足陽明脈氣所發灸五壯主脅下積氣結痛)

關門

(在梁門下五分一云一寸太一上足陽明脈氣所發灸五壯主遺溺腹脹善滿積氣身腫)

太一

(在關門下一寸足陽明脈氣所發灸五壯主狂癲疾吐舌)

滑肉門

(在太一下一寸足陽明脈氣所發灸五壯主狂癲疾吐舌)

天樞

白話文:

承滿穴位於不容下一寸處,足陽明脈氣所發,灸五壯可治腸鳴、相逐、不可傾側、肩息、唾血等症狀。梁門穴位於承滿穴下一寸處,足陽明脈氣所發,灸五壯可治脅下積氣結痛。關門穴位於梁門穴下五分,太一穴上一寸處,足陽明脈氣所發,灸五壯可治遺溺、腹脹、善滿、積氣、身腫等症狀。太一穴位於關門穴下一寸處,足陽明脈氣所發,灸五壯可治狂癲、疾吐舌。滑肉門穴位於太一穴下一寸處,足陽明脈氣所發,灸五壯可治狂癲、疾吐舌。天樞穴……

(一名長谿一名谷門去盲俞一寸半在俠臍二寸陷者中足陽明脈氣所發灸三壯主臍疝繞臍而痛時上衝心共子胞絡中痛月水不以時休止腹脹腸鳴氣上衝胸不能久立腸中痛濯濯冬月重感於寒則泄當臍而痛腸胃間遊氣切痛食不化不嗜食身重夾臍急瘧振寒熱盛狂言脾脹四肢重不能勝氣疝煩嘔面腫大腸脹)

白話文:

長谿穴:

  • 位於肚臍直下1.5寸,凹陷處。
  • 屬於足陽明經脈的氣血發源處。
  • 艾灸3壯,可治療臍疝氣,繞臍疼痛,有時疼痛會衝到心臟,或子宮內,導致月經不規則,腹脹,腸鳴,氣上衝胸,無法久站,腸子疼痛,腹內發熱。
  • 冬天受寒加重時,會腹瀉,肚臍周圍疼痛,腸胃間遊動疼痛,進食不消化,食慾不振,身體沉重,肚臍周圍發緊,發冷發熱交替,脾臟脹大,四肢沉重無力,氣疝氣,噁心嘔吐,面部浮腫,大腸脹氣。

外陵

(在長谿下五寸太巨上足陽明脈氣所發灸五壯主腹中盡痛)

大巨

(一名掖門在長谿下二寸足陽明脈氣所發灸五壯主腹滿痛善煩㿗疝偏枯四肢不用善驚)

水道

(在大巨下三寸足陽明脈氣所發灸五壯主少腹脹滿痛引陰中腰背中痛腹中瘕子門有寒引髕髀三焦約小便不通)

歸來

(一名谿穴在水道下五寸灸五壯主少腹痛賁豚卯上入痛引莖中女人陰中寒)

氣衝

白話文:

在長谿穴下方五寸,太巨穴上方,足陽明脈氣所發,灸五壯,可以治療腹中疼痛。

大巨穴,又名掖門,位於長谿穴下方二寸,足陽明脈氣所發,灸五壯,可以治療腹滿疼痛、善於發熱、疝氣、四肢不靈活、善於驚恐。

水道穴,位於大巨穴下方三寸,足陽明脈氣所發,灸五壯,可以治療少腹脹滿疼痛、疼痛引向陰部、腰部、背部、腹中腫塊、門脈高壓、寒氣引向膝蓋、大腿、三焦不通、小便不利。

歸來穴,又名谿穴,位於水道穴下方五寸,灸五壯,可以治療少腹疼痛、賁豚卯上入疼痛、疼痛引向陰莖、女人陰部寒冷。

氣衝穴,…

(在歸來下一寸鼠鼷上一寸動應手足陽明脈氣所發灸三壯主腸中大熱不安腹有逆氣女子月水不利或閉塞暴腹脹滿癃淫濼身熱腹中絞痛㿗疝陰腫乳難子上搶心若胞不出眾氣盡亂腹滿不得反息腰痛控睪少腹及股卒俯不得仰脫下石水無子少腹痛陰疝莖中痛兩丸騫痛不可仰臥甄權千金楊操同)

白話文:

歸來穴下1寸,有鼠鼷穴,再上1寸,觸之應於手足陽明經氣所發。在此處灸三壯,主治腸中燥熱不安,腹中有逆氣,女性月經不調或閉塞,腹部急膨脹脹滿,尿道不通,房事不順,身體發熱,腹中絞痛,疝氣疼痛,陰部腫脹,乳房腫脹疼痛,心痛,若胞衣未排出,全身氣血混亂,腹部脹滿不得休息,腰痛,睪丸下垂,少腹和股部突然疼痛不能俯下只能仰臥,脫肛,小便不通,無子,少腹疼痛,陰疝痛,莖中疼痛,兩丸疼痛不可仰臥。

(甄權《千金方》,楊操《楊氏家藏方》)

心人,心者臟也,兩傍一十六穴。

甲乙經

心出於少衝,少衝者木也。

(一名經始在手小指內廉之端去爪甲如韭葉手少陰脈之所出也為井冬三月宜灸之)

流於少府,少府者火也。

(在手小指本節後陷者中直勞宮手少陰脈之所留也為榮春三月宜灸之)

注於神門,神門者土也。

(一名兌沖一名中都在掌後兌骨之端陷者中手少陰脈之所注也為輸夏三月宜灸之)

過於通里

(手少陰絡在腕後一寸)

行於靈道,靈道者金也。

(在掌後一寸半或一寸手少陰脈之所行也為經)

入於少海,少海者水也。

(一名曲節在肘內廉節後手少陰脈之所入也為合秋三月宜灸之出第三卷中甄權千金楊操同)

少衝

白話文:

心是人體的臟器,位於胸腔中央,左右兩側各分布著十六個穴位。心經起始於少衝穴,少衝穴屬木,位於小指內側指甲緣旁,是手少陰心經的起始穴,冬季三月宜灸。心經循行至少府穴,少府穴屬火,位於小指本節後方凹陷處,是手少陰心經的留穴,春季三月宜灸。心經再循行至神門穴,神門穴屬土,位於手掌後方兌骨末端凹陷處,是手少陰心經的輸穴,夏季三月宜灸。心經繼續循行至通里穴,通里穴位於腕後一寸處,是手少陰心經的絡脈。心經再循行至靈道穴,靈道穴屬金,位於手掌後方一寸半或一寸處,是手少陰心經的經穴。心經最後循行至少海穴,少海穴屬水,位於肘內側關節後方,是手少陰心經的合穴,秋季三月宜灸。少衝穴是手少陰心經的起始穴。

(一名經始在手小指內廉之端去爪甲如韭葉灸一壯主熱病煩心上氣心痛而冷煩滿少氣悲恐善驚掌中熱肘腋胸中痛口中熱咽喉中酸乍寒乍熱手卷不伸掌痛引肘腋)

少府

(在手小指本節後陷者中直勞宮灸三壯主煩滿少氣悲恐畏人臂酸掌中熱手卷不伸)

神門

白話文:

在小指內側的末端,去除指甲後,像韭菜葉一樣灸一壯,主要治療熱病導致的煩躁、心慌氣短、心痛、發冷、煩悶、少氣、悲傷恐懼、容易受驚、掌中發熱、肘腋胸部疼痛、口中發熱、咽喉發酸、忽冷忽熱、手無法伸直、手掌疼痛延伸到肘腋。

(一名兌沖一名中都在掌後兌骨之端陷者中灸三壯主瘧心煩甚欲得冷水寒則欲處熱熱中咽乾不嗜食心痛數噫恐悸悸氣不足喘逆身熱狂悲哭嘔血上氣遺溺手及臂寒)

少陰郄

(在掌後脈中去腕半寸灸三壯主十二癇失喑不能言悽悽寒咳吐血氣驚心痛)

通里

白話文:

兩種藥材(兌沖和中都)直接灸在手掌後方兌骨盡頭的凹陷處,灸三壯。主治瘧疾,心煩難耐,非常希望得到冷水,寒冷時喜歡處於溫暖處,溫熱時咽喉乾燥,不想進食,心痛,經常嘆氣,恐懼不安,氣虛,喘息困難,身體發熱,狂躁悲傷哭泣,吐血,氣往上衝,大小便失禁,手和手臂發冷。

(手少陰絡在腕後一寸灸三壯主熱病先不樂數日熱熱則卒心中懊憹數欠頻伸悲恐頭眩痛面赤而熱無汗及癲心下悸臂臑肘痛實則支滿虛則不能言苦嘔喉痹少氣遺溺)

靈道

(在掌後一寸半或云一寸灸三壯主心痛悲恐相引瘛瘲臂肘攣暴喑不能言)

少海

白話文:

手少陰經絡在手腕後一寸,灸三壯,主治熱病,先有不快樂的徵兆,數日後發熱,發熱則突然,心中煩躁,頻繁打哈欠和伸懶腰,悲傷恐懼,頭暈頭痛,臉紅發熱,無汗,以及癲癇,心下悸動不安,上臂、肘部疼痛,實證則腹脹,虛證則不能說話,嘔吐苦水,喉嚨疼痛,氣喘,遺尿。

(一名曲節在肘內廉節後陷者中動應手灸五壯主寒熱齒蕡痛狂易瘧背振寒引肘腋痛甄權云穴在臂側曲肘內橫紋頭屈手向頭而取之陷者中主腋下瘰癧不宜灸)

極泉

白話文:

有一位名叫曲節的穴位,在肘內側橫紋後陷下去的地方。用針灸治療,以五六壯為佳,主要治療寒熱、牙齒疼痛、狂熱、瘧疾、背部震寒導致的肘腋疼痛。

甄權說,這個穴位位於手臂側面,彎曲肘部後橫紋的頭端,彎曲手臂朝向頭部取穴。凹陷處為主要穴位,治療腋下淋巴結結節,不宜針灸。

(在腋下筋間動脈入胸手少陰脈氣所發灸五壯主心腹痛乾嘔噦是動則病嗌乾心痛渴而欲飲為臂厥是主心所生病者目黃脅痛臑臂內後廉痛掌中熱痛甄權千金楊操同)

白話文:

在腋下,經筋中的動脈進入胸腔,連接到手少陰經,如果氣血運行不暢,就會導致心腹疼痛、乾嘔呃逆。如果患者運動後出現上述症狀,還伴有咽喉乾痛、心痛、口渴想喝水的情況,說明是手臂厥陰經出了問題。這種情況主要是由心臟疾病引起的,除了心腹疼痛、乾嘔呃逆外,還會伴有眼睛發黃、肋骨疼痛、手臂內側後緣疼痛、手掌發熱疼痛等症狀。——《甄權千金》、《楊操千金》

(黃帝問曰手少陰之脈獨無俞何也岐伯對曰少陰者心脈也是五臟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舍也其臟堅固邪不能害害之則心傷心傷則神去神去則死矣故諸邪之在於心者皆在心之包絡包絡者心主之脈也故獨無俞焉曰少陰無俞者不病乎對曰其外經脈病而臟不病故獨取其經於掌後兌骨之端出第三卷中)

白話文:

黃帝問道:「手少陰心脈為何沒有俞穴?」

岐伯回答:「少陰心脈是五臟六腑的主宰,是精神的住所。它的臟器堅固,邪氣無法侵害。如果受到侵害,就會傷害心臟,心臟受到傷害,精神就會離開,精神離開了就會死亡。因此,所有的邪氣在心中,都位於心包絡。心包絡是心臟的主脈,所以少陰心脈沒有俞穴。」

黃帝說:「少陰心脈沒有俞穴,難道不會生病嗎?」

岐伯回答:「它的外經脈如果有病,而臟器沒有生病,所以只取它的經脈,在手掌後方兌骨的末端,從第三卷中出來。」

小腸人,小腸者心之腑也,兩傍二十六穴。

甲乙經

小腸出於少澤,少澤者金也。

(一名少吉在手小指之端去爪甲一分手太陽脈之所出也為井冬三月宜灸之)

流於前谷,前谷者水也。

(在手小指外側本節前陷者中手太陽脈之所留也為榮春三月宜灸之)

注於後谿,後谿者木也。

(在手小指外側本節後陷者中手太陽脈之所注也為輸夏三月宜灸之)

過於腕骨。

(在手外側腕前起骨下陷者中手太陽脈之所過也為原)

行於陽谷,陽谷者火也。

(在手外側腕中兌骨之下陷者中手太陽脈所行也為經)

入於小海,小海者土也。

(在肘內大骨外去肘端五分陷者中屈肘乃得之手太陽脈之所入也為合秋三月宜灸之出第三卷中甄權千金楊操同)

少澤

白話文:

小腸是心臟的腑臟,左右兩側各擁有二十六個穴位。

小腸經脈起於少澤穴,少澤屬金。少澤位於小指尖端,距離指甲一寸處,是手太陽經脈的起始點,屬井穴,適合在冬三月灸治。

經脈流至前谷穴,前谷屬水。前谷位於小指外側,指節前方的凹陷處,是手太陽經脈的留穴,屬榮穴,適合在春三月灸治。

經脈注於後谿穴,後谿屬木。後谿位於小指外側,指節後方的凹陷處,是手太陽經脈的輸穴,屬輸穴,適合在夏三月灸治。

經脈穿過腕骨,位於手腕外側,腕前起骨下方的凹陷處,是手太陽經脈的原穴。

經脈行至陽谷穴,陽谷屬火。陽谷位於手腕外側,腕中兌骨下方的凹陷處,是手太陽經脈的經穴。

經脈進入小海穴,小海屬土。小海位於肘內大骨外側,距離肘端五分處,屈肘才能觸及,是手太陽經脈的合穴,適合在秋三月灸治。

少澤是手太陽經脈的起始穴。

(一名少吉在手小指之端去爪甲下一分陷者中灸一壯主振寒小指不用寒熱汗不出頭痛喉痹舌急卷小指之間熱口中熱煩心心痛臂內廉脅痛咳瘛瘲口乾項痛不可顧痎瘧寒熱)

前谷

白話文:

在小指頭尖去指甲一分凹陷處灸一壯,主治:振寒,小指不用(僵硬),寒熱出汗,頭痛,喉嚨痛,舌頭僵硬捲曲,小指之間發熱,口乾,心煩,心痛,手臂內側肋間痛,咳嗽,哮喘,口乾,脖子痛(轉動困難),瘧疾寒熱。

(在手小指外側本節前陷者中多三壯主熱病汗不出狂互引癲疾耳鳴寒熱頷腫不可顧喉痹勞痹小便赤難咳衄胸滿肘臂腕中痛頸腫不可以顧頭項急痛眩淫濼肩甲小指痛臂不可舉頭項痛咽腫不可咽鼻不利目中白翳目痛泣出甚者如脫痎瘧)

後谿

白話文:

在小指外側關節前凹陷處,常連續灸三壯,主要治療熱病、汗出異常、狂躁、引發癲癇、耳鳴、發冷發熱、腮幫腫大、咽喉疼痛、疲勞、小便發紅、咳嗽困難、鼻子出血、胸悶、肘部、手臂、手腕疼痛、脖子腫大、頭部和頸部疼痛劇烈、頭暈、淫慾、肩胛骨和小指疼痛、手臂無法抬起、頭部和頸部疼痛、咽喉腫痛無法吞嚥、鼻子不通暢、眼睛發白、視力疼痛、嚴重時可引起驚厥、瘧疾發作。

(在手小指外側本節後陷者中灸一壯主振寒寒熱肩臑肘臂痛頭眩痛不可顧煩滿身熱惡寒目赤痛爛眥生翳鼽衄發聾臂重腫肘攣痂疥胸滿引臑泣出驚頸項強身寒耳鳴痎瘧寒熱頸頷腫狂互引癲疾數發)

腕骨

白話文:

在小指外側第4關節後方凹陷處灸一壯,主要治療畏寒怕冷、發燒、肩部、肘部、手臂疼痛、頭暈頭痛、煩躁不安、渾身發熱、惡寒、眼睛紅腫疼痛、眼瞼生翳、牙痛、流鼻血、耳聾、手臂沉重浮腫、肘部屈伸不利、疥瘡、胸悶、脅肋疼痛、哭泣、受驚、頸部強直、身體發冷、耳鳴、癲癇、瘧疾發作、頸部和下巴腫脹、狂躁、癲癇頻繁發作。

(在手外側腕前起骨下陷者中灸三壯主熱病汗不出脅痛不得息頸頷腫寒熱耳鳴無聞衄狂易痓互引消渴偏枯臂腕痛肘屈不得伸風頭痛泣出肩臂臑頸痛項急煩滿驚五指掣不可屈伸戰慄痎瘧)

陽谷

白話文:

在手腕外側腕骨下方凹陷處灸三壯,主要治療熱病不出汗、脅肋疼痛無法休息、頸部和下顎腫脹、寒熱交替、耳鳴聽不清、流鼻血、狂躁、易怒、交替發作的消渴病、肢體偏癱、手臂和手腕疼痛、肘部屈曲無法伸直、風寒頭痛流淚、肩、臂、大腿、頸部疼痛、脖子僵硬、煩躁、驚悸、手指抽搐無法伸屈、發抖、瘧疾。

(在手外側腕中兌骨之下陷者中灸三壯一云在腕上側兩筋間陷者中主狂癲疾熱病汗不出脅痛不得息頸頷腫寒熱耳聾鳴牙上齒蕡痛肩痛不能自帶衣臂腕外側痛不舉風眩驚手腕痛泄風汗出至腰項急不可以左右顧及俯仰肩弛肘廢目痛痂疥肱瘛瘲頭眩目痛痎瘧胸滿不得息)

白話文:

在手腕外側,兌骨下方凹陷處艾灸三壯。也有人說在手腕側面,兩條筋之間凹陷處艾灸,主治瘋癲、高熱、汗不出、脅痛不休、頸頷腫痛、寒熱交替、耳聾耳鳴、上齒浮腫疼痛、肩痛不能穿衣、手臂外側疼痛不能抬起、風眩驚嚇、手腕疼痛、風汗出至腰部、頭頸急不能左右轉動和俯仰、肩部鬆弛、肘部廢用、眼睛疼痛、疥瘡、手臂僵硬佝僂、頭暈目痛、瘧疾、胸中滿悶不適。

養老

(手太陽郄在踝骨上一空在後一寸陷者中灸三壯主肩痛欲折臑如拔手不能自上下)

支止

(手太陽絡在腕後五寸別走少陰者灸三壯主驚恐振寒寒熱頸項腫實則肘攣頭眩痛狂易虛則生肱小者痂疥風瘧)

小海

白話文:

養老穴: (位於手太陽小腸經,踝骨上方一寸,在後側凹陷處,可用艾灸三次,用於治療肩部劇痛、手臂活動困難如同被拔起般的感覺。)

支止穴: (位於手太陽小腸經的絡穴,在手腕後方五寸處,此穴連接少陰經,可用艾灸三次,用於治療驚恐、寒戰、寒熱交替、頸部腫脹、實證時會出現肘部拘攣、頭暈目眩、精神失常;若為虛證則會出現手臂皮膚長疹、瘙癢、風濕和瘧疾。)

小海穴。

(在肘內大骨外去肘端半寸陷者中屈肘乃得之灸三壯甄權云屈手向頭而取之不宜灸主寒熱齒蕡痛風眩頭痛狂易癰肘瘧背膂振寒項痛引肘腋腰痛引少腹中四肢不舉)

天窗

白話文:

在手肘內側大骨的外緣,距離手肘尖半寸的凹陷處。彎曲手肘就能找到這個穴位。灸三壯。甄權說:彎曲手肘,將手抬向頭部取穴。不宜多灸。主治寒熱、牙痛、風眩、頭痛、狂躁、癰腫、手肘疼痛、瘧疾、背部和腰部的震顫、畏寒、頸部疼痛、疼痛延伸到手肘腋窩、腰痛、小腹疼痛、四肢無力。

(一名窗聾在曲頰下扶突後動應手陷者中手太陽脈氣所發灸三壯主耳聾無聞頰痛腫喉痛喑不能言肩痛引項汗出及偏耳鳴)

白話文:

若有一側耳聾且聽不見,臉頰腫脹疼痛,喉嚨痛、聲音沙啞無法言語,肩膀疼痛並牽引至後頸部,汗流不止,並且一側耳朵出現鳴叫聲,這些症狀都是由手太陽小腸經氣所引發。針對此狀況,可以在曲頰下方的扶突穴灸三壯以治療耳聾、臉頰疼痛腫脹、喉嚨痛、失聲、肩膀疼痛和出汗等症狀。

秉風

(在俠天髎外肩上小髃後手太陽陽明手足少陽之會舉臂取之灸五壯主肩痛不能舉)

天宗

(在秉風后太骨下陷者中手太陽脈氣所發灸三壯主胸脅支滿搶心咳逆肩重肘臂痛不可舉)

臑俞

白話文:

秉風穴 (位於腋天髎外側,在肩上方的小肌肉後方,是手太陽、陽明及手足少陽經脈的交會處。當手臂抬起時可找到此穴,可用灸法五壯,主要治療肩部疼痛、無法抬臂。)

天宗穴 (位於秉風穴後方,肩胛骨下方凹陷中,為手太陽經脈起始處。可用灸法三壯,主要治療胸部脅肋脹滿、心悸、咳嗽、肩部沉重、肘臂疼痛及無法抬臂。)

臑俞穴

(俠肩髎後大骨下甲上廉陷者中手足太陽陽維蹺脈之會舉臂取之灸三壯主寒熱肩腫引胛中臂酸寒熱頸歷適肩痛不可舉臂)

睛明

白話文:

在俠肩髎穴(肩胛骨外側的凹陷處)後面的大骨(肩胛骨)下方,甲骨上緣的凹陷處,是手足太陽經、陽維脈和蹺脈會合的地方。舉起手臂就能找到這個穴位,艾灸3壯。主治寒熱、肩腫、引到肩胛骨內側、手臂痠麻、寒熱、頸部僵硬疼痛、疼痛時無法舉起手臂。

(一名淚孔在目內眥手足太陽陽明之會灸三壯主目不明惡風目淚出憎寒頭痛目眩瞢內眥赤痛目䀮䀮無所見眥癢痛疼白膚翳甄權云不宜灸甄權千金楊操同)

白話文:

淚孔在眼睛的內眼角,是手足太陽經和陽明經的交會處。如果出現淚孔在眼睛內側,怕風、流淚、怕冷、頭痛、頭暈、眼花、內眼角發紅疼痛、眼睛腫得睜不開、視力模糊、眼角發癢疼痛、長白翳眼的症狀,用灸法治療,在淚孔處灸三壯,可以治療這些症狀。

但甄權、千金方和楊操都認為不應該灸。

心包人,心脈也,兩傍一十六穴。(通按,本經原九穴此少天池一穴入膽只八穴故左右共十八穴也)

甲乙經

心出於中衝,中衝者木也。

(在手中指之端去爪甲如韭葉陷者中手心主脈之所出也為井冬三月宜灸之)

流於勞宮,勞宮者火也。

(一名五里在掌中央動脈手心主脈之所留也為榮春三月宜灸之)

注於太陵,太陵者土也。

(在掌後兩筋間陷者中手心主脈之所注也為輸夏三月宜灸之)

行於間使,間使者金也。

(在掌後三寸兩筋間陷者中手心主脈之所行也為經)

入於曲澤,曲澤者水也。

(在肘內廉下陷者中屈肘得之手心主脈之所入也為合秋三月宜炙之出第三卷中甄權千金楊操同)

中衝

(在手中指之端去爪甲如韭葉陷者中灸一壯主熱病煩心心悶而汗不出掌中熱心痛身熱如火侵淫煩滿舌本痛)

勞宮

白話文:

心包經是人體心臟的經脈,沿著兩側分布,共有十六個穴位。

心經從中衝穴開始,中衝穴位於手的中指指尖,靠近指甲的地方,像韭菜葉子那樣凹陷下去,是手心主要經脈的起始點,屬木性,宜在冬三月灸之。

心經經過勞宮穴,勞宮穴位於手掌中央,是手心主要經脈的留點,屬火性,宜在春三月灸之。

心經接著到達太陵穴,太陵穴位於手掌後方兩筋之間凹陷處,是手心主要經脈的注點,屬土性,宜在夏三月灸之。

心經繼續流經間使穴,間使穴位於手掌後方三寸,兩筋之間凹陷處,是手心主要經脈的行經點,屬金性。

最後心經進入曲澤穴,曲澤穴位於肘內側,屈肘時出現的凹陷處,是手心主要經脈的入點,屬水性,宜在秋三月灸之。

中衝穴位於手的中指指尖,靠近指甲的地方,像韭菜葉子那樣凹陷下去,灸一壯可治療熱病、煩心、心悶、不出汗、手掌熱、心痛、全身發熱、口渴、舌根疼痛等症狀。

勞宮穴位於手掌中央,...

(一名五里在掌中動脈灸三壯主熱病發熱滿而欲嘔噦三日以往不得汗怵惕胸脅痛不可及側咳滿溺赤大便血衄不止嘔吐血氣逆噫不止嗌中痛食不下善渴口中爛掌中熱風熱善怒中心善悲屢嘔歔欷善笑不休煩心咳寒熱善噦少腹積聚小兒口中腥臭胸脅支滿黃癉目黃)太陵

白話文:

手掌上五里動脈處艾灸三次,主治發燒、發熱、胸悶、欲吐欲嘔。病情超過三天,無法出汗,心慌、胸脅疼痛,無法平躺下去;咳嗽、胸悶、小便赤黃、大便出血、鼻衄不止、嘔吐帶血、氣逆打嗝不止、咽喉疼痛、食不下咽、口渴、口腔潰爛、手掌發熱、發熱發寒、易怒、心中悲傷、嘔吐不止、哭泣不止、笑不停、心煩、咳嗽、寒熱交加、噁心欲吐、小腹脹滿、小兒口腔有腥臭味、胸脅脹滿、黃疸、眼睛發黃。

穴位:太陵

(在掌後兩筋間陷者中灸三壯主心痛善悲厥逆懸心如飢之狀心澹澹而驚恐熱病煩心而汗不出肘攣腋腫善笑不休心中痛目赤黃小便如血欲嘔胸中熱狂言不樂太息喉痹嗌乾喘逆身熱如火頭痛如破短氣胸痛而手攣不伸及腋偏枯不仁手瘛偏小筋急嘔血癢欲嘔耳鳴)

內關

白話文:

在手掌的後方,兩條筋中間的凹陷處用艾灸灸三壯,可以治療以下症狀:

  • 心痛
  • 悲傷憂鬱
  • 厥逆(氣血逆行)
  • 心懸如飢餓狀
  • 心中空虛恐懼
  • 熱病煩悶但不出汗
  • 肘部屈曲、腋下腫脹
  • 不停地笑
  • 心中疼痛
  • 眼睛發紅發黃
  • 小便如血
  • 欲嘔吐
  • 胸中發熱、狂言不樂、嘆息
  • 喉嚨疼痛、咽喉乾燥、呼吸不暢
  • 身體發熱如火
  • 頭痛欲裂
  • 氣短
  • 胸痛且手抽筋不能伸展
  • 腋下偏枯麻木不仁
  • 手臂枯萎變小
  • 筋脈緊張
  • 嘔血
  • 瘙癢欲嘔
  • 耳鳴

(手心主絡在掌後去腕二寸灸三壯主面赤皮熱熱病汗不出中風熱目赤黃肘攣腋腫實則心暴痛虛則煩心惕惕不能動失智心澹澹善驚恐心悲)

間使

白話文:

手心脈絡通到手後腕部兩寸,在這裡灸三壯,可以治療面色發紅、皮膚發熱、發熱出汗、中風、眼睛發紅發黃、肘部攣縮、腋下腫脹。實證表現為心臟劇烈疼痛,虛證表現為心神煩亂、膽怯不安、不能活動、記憶力減退、心神恍惚、容易受驚嚇和心生悲痛。

(在掌後三寸兩筋間陷者中灸三壯主心痛善悲厥逆懸心如飢之狀心澹澹而驚恐熱病面赤目黃煩心喜噦胸中澹澹善動如熱頭身風熱嘔吐怵惕寒中少氣掌中熱肘攣腋腫卒心中痛瘛瘲互相引肘內廉痛心熬熬然胸痹引背時寒喜驚喑不能語咽中哽頭大浸淫)

郄門

(手心主郄去腕五寸灸五壯主心痛衄噦嘔血驚恐畏人神氣不足)

曲澤

白話文:

在手掌後三寸,兩條筋之間的凹陷處灼燒三壯灸,主治心痛、容易悲傷,還有氣血不順、心臟下垂,像飢餓的樣子,心中空虛而恐懼,熱病時臉紅、眼睛發黃、心煩、喜歡嘔吐,胸中空虛、容易激動,好像頭部和身體都很熱,發熱嘔吐、容易受驚,天氣寒冷時氣短,手掌發熱、肘部彎曲、腋下腫脹,突然心痛,癲癇發作,相互牽引,肘內側疼痛,心煩躁不安,胸中憋悶導致背部疼痛,有時會怕冷、容易受驚,聲音嘶啞不能說話,咽喉梗塞,頭部腫大且有發紅現象。

(在肘內廉下陷者中屈肘得之灸三壯主心痛卒咳逆心下澹然喜驚身熱煩心口乾手清逆氣嘔血肘瘛善搖頭清汗出不過肩傷寒病溫)

天泉

白話文:

肘關節內側靠近手腕處,如果出現凹陷,在彎肘時會感到疼痛,此時施灸三壯,主要治療心臟疼痛、突發的咳嗽、心煩意亂、心情容易激動、身體發熱、心中煩躁、口乾、手足發寒、逆氣上衝、吐血、肘關節活動受限,並常常搖頭、出虛汗,出汗不超過肩膀,傷寒病、溫病。

(一名天濕在曲腋下二寸舉腋取之灸三壯主足不收痛不可以行心痛胸中痛脅支滿痛膺背甲間兩臂內廉痛甄權千金楊操同)

白話文:

濕氣在腋下兩寸處,舉起手臂治療,艾灸三壯。主治足部抽筋疼痛、行走困難、心痛、胸痛、肋間疼痛、背脊疼痛、兩臂內側疼痛。甄權、千金方、楊操方中記載。

腎人,腎者臟也,兩傍五十四穴。(並二十三單穴共七十七穴)

甲乙經

腎出於湧泉,湧泉者木也。

(一名地衝在足心陷者中屈足卷趾宛宛中足少陰脈之所出也為井冬三月宜灸之)

流於然谷,然谷者火也。

(一名龍淵在足內踝前起大骨下陷者中足少陰脈之所留也為榮春三月宜灸之)

注於太谿,太谿者土也。

(在足內踝後跟骨上動脈陷者中足少陰脈之所注也為輸夏三月宜灸之)

行於復溜,復溜者金也。

(一名伏白一名昌陽在足內踝上二十陷者中足少陰脈之所行也為經)

入於陰谷,陰谷者水也。

白話文:

腎臟是人體的重要器官,位於兩側腰部,共計有五十四個穴位,加上二十三個單獨穴位,總計七十七個穴位。

腎經起始於湧泉穴,湧泉穴位於足心凹陷處,是足少陰脈的起始點,屬木,宜於冬三月灸之。

腎經從湧泉穴流向然谷穴,然谷穴位於足內踝前下方凹陷處,是足少陰脈的留點,屬火,宜於春三月灸之。

腎經再從然谷穴注入太谿穴,太谿穴位於足內踝後跟骨上動脈凹陷處,是足少陰脈的注入點,屬土,宜於夏三月灸之。

腎經繼續行至復溜穴,復溜穴位於足內踝上二寸凹陷處,是足少陰脈的經穴,屬金。

最後腎經進入陰谷穴,陰谷穴位於大腿內側,屬水。

(在膝內輔骨之後大筋之下小筋之上按之應手屈膝而得之足少陰脈之所入也為合秋三月宜灸之出第三卷中甄權千金楊操同)

湧泉

白話文:

在小腿膝蓋內側,輔骨(腓骨)後方的深層肌腱下、淺層肌腱上的位置,按壓時有痛感,屈膝時會出現,是足少陰腎經的經氣進入點,叫做「合秋穴」。秋天三個月(七月至九月)是治療合秋穴的最佳時機,建議灸療。

(一名地衝在足心陷者中屈足卷趾宛宛中灸三壯主腰痛大便難少腹中痛小便不利甄權云在腳心底宛宛中白肉際主熱中少氣厥寒灸之熱去頭痛煩心心痛不嗜食咳而短氣喉痹熱痛脊脅相引忽忽善忘足厥喘逆足下清至膝陰痹腹脹頭項痛眼眩男子如蠱女子如阻身體腰背如解不欲食丈夫㿗疝陰跳痛篡中不得溺腹脅下支滿閉癃陰痿後時少泄四肢不舉實則身頭痛汗不出目䀮䀮然無可見怒欲殺人暴痛引腰下節時有熱氣筋攣膝痛不可屈伸狂如新發衄不食喘呼少腹痛引嗌足厥痛肩背頸痛時眩婦人無子咽中痛不可內食轉筋風入腹中俠臍胸脅支滿下之五趾端盡痛足不得踐地癲疾喑不能言)

然谷

白話文:

腳底心有一個凹陷的地方,稱為「地衝穴」,若該穴陷落,可屈足卷趾,在穴位上灸3壯,即可治療腰痛、大便困難、小腹疼痛、小便不通等症狀。甄權說:「地衝穴位於腳心底,肌肉交界處,主治上熱、氣喘、虛寒。灸之可祛熱,消除頭痛、心煩、心痛、食慾不振、咳嗽氣短、喉嚨疼痛、脊椎兩側疼痛,以及忽忽善忘、足部厥冷、呼吸困難、小腿至膝蓋痠麻、腹脹、頭項疼痛、眼花等症狀。男性可治療疝氣,陰部跳痛、小便困難;女性可治療阻滯不孕,身體腰背痠軟無力、不想進食。男性還可以治療㿗疝,女性則可治療陰部跳痛、小便困難、腹脇脹滿、下肢閉塞、陰痿、偶爾泄瀉、四肢無力。實熱時可引起頭痛、出汗、眼睛紅赤、愛發怒、有殺人意念、暴痛牽引腰部、手指關節攣縮、膝蓋疼痛無法屈伸、狂暴如新發作,並伴有鼻出血、食慾不振、氣喘、小腹疼痛、咽喉腫痛、足厥疼痛、肩背頸部疼痛、時常頭暈。婦女可導致不孕、咽喉疼痛、無法進食,並伴有抽筋、風寒入腹、腹脇脹滿、下痢、五腳趾尖端疼痛、足部無法著地、癲癇、失語等症狀。」

(一名龍淵在足內側踝前起大骨下陷者中灸三壯王不嗜食心如懸哀而善怒嗌內腫心惕惕恐如人將捕之多涎出喘少氣吸吸不足以息心痛如似刺厥心痛與背相引善瘛如從後觸其心傴僂者腎心痛也厥心痛如錐刺其心心痛甚者脾心痛也胸中寒脈代時不至上重下輕足不能安地少腹脹上搶心胸脅支滿咳唾有血喉痹癃疝石水女子不字陰暴出淋漏男子精溢脛酸不能久立寒熱消渴黃癉足一寒一熱舌縱煩滿小兒臍風口不開善驚痿厥癲疾洞泄)

太谿

白話文:

龍淵穴位於腳內側踝骨下方,有凹陷處。灸三壯,可以治療心臟病,症狀包括食慾不振、心神不安、容易生氣、喉嚨腫痛、心悸、多汗、呼吸困難、胸痛、背痛、身體顫抖、腰背疼痛。這些症狀屬於腎心痛、厥心痛、脾心痛等。其他症狀還包括胸悶、脈搏不規律、頭重腳輕、腹脹、胸脇疼痛、咳嗽帶血、喉嚨阻塞、疝氣、尿失禁、陽痿、精液外溢、腿痠、不能久站、寒熱交替、口渴、黃疸、腳部忽冷忽熱、舌頭伸出、煩躁不安、嬰兒臍風、口不能說話、容易驚嚇、肢體無力、抽搐、癲癇、腹瀉等。

太谿穴可以治療這些病症。

(在足內踝後骨上動脈陷者中灸三壯主久瘧咳逆心悶不得臥嘔甚熱多寒少欲閉戶而處寒厥足熱腎脹熱病汗不出默默嗜臥溺黃少腹熱嗌中痛腹脹內腫涎下厥心痛如錐刺其心心痛甚者脾心痛也霍亂出泄不自知消癉善噫氣走喉咽而不能言手足清尿黃大便難嗌中腫痛唾血口中熱如膠胞中有大疝瘕積與陰相引如痛苦況泄上下出渥胸中滿痛乳腫潰咳逆上氣喉咽喝有聲厥氣上逆)

大鐘

白話文:

在足內踝後方的動脈處施灸三壯,適用於久瘧、咳嗽、心悶、無法睡覺、嘔吐嚴重、發熱、畏寒、食慾不振、閉門不出、手腳冰冷、腎熱、發燒不汗出、默默無語、嗜睡、小便黃赤、小腹熱、咽喉疼痛、腹脹、內臟腫大、流涎、心窩疼痛如針刺、心痛劇烈(由脾與心引起的)、霍亂瀉泄不自覺、消瘦、善於長嘆、氣從喉嚨和咽喉衝出但無法說話、手腳發青、小便黃赤、大便困難、咽喉腫痛、吐血、口中熱如黏膠、腹腔中有疝氣、腫塊和積液、併發陰症、痛苦難忍、又瀉又吐、胸中脹滿疼痛、乳房腫痛潰爛、咳嗽氣喘、喉嚨咽喉有喝聲、氣息逆行上沖。

(在足跟後沖中走太陽足少陰絡灸三壯主實則閉癃悽悽腰脊強痛嗜臥口中熱虛則腰痛寒厥煩心悶喘少氣不足以息腹滿大便難時上走胸中鳴脹滿口舌乾口中吸吸善驚咽中痛不可內食善怒驚恐不樂咳喉中鳴咳唾血大腸結)

照海

白話文:

足跟後面有沖脈經過,沿著太陽膀胱經和足少陰腎經的絡脈,灸三壯。如果身體實證,就會出現小便閉塞、腰脊疼痛、喜愛躺臥、口乾舌燥等症狀;如果身體虛證,則會出現腰痛、四肢冰冷、心煩意亂、胸悶氣短、呼吸困難、腹部脹滿、排便困難、胸口有鳴聲、口乾舌燥、容易驚嚇、咽喉疼痛、無法進食、容易生氣、驚恐不安、心情不好、咳嗽、喉嚨有鳴聲、咳血、大腸積結等症狀。

「照海」可以治療這些症狀。

(陰蹺脈所生在足內踝下灸三壯主熱痛頌心足寒清多汗先取然谷後取太谿大趾上動脈皆先補之目痛引脊少腹偏痛嘔瘛瘲視昏嗜臥痓驚善悲不樂如墮狀汗不出面塵黑病飢不欲食卒疝少腹痛病在左取右右取左立已陰暴起疝女子不下月水婦人淋漓陰挺出四肢淫濼心悶久瘧及諸淋目中赤痛偏枯不能得行大風默默不知所痛視如見星尿黃少腹熱咽乾痹)

水泉

(足少陰郄去太谿下一寸在內踝下灸五壯主月經不來來而多心下𤸷目䀮䀮不可遠視)

復溜

白話文:

陰蹺脈通達的部位位於足內踝下方,灸三壯可以治療熱痛、心悸、足部冰涼、盜汗。先取然谷穴,然後取太谿穴和腳趾上的動脈穴,這些穴位都可以先補氣。

眼睛疼痛、脊柱和下腹偏痛、嘔吐、腹脹、視力模糊、嗜睡、驚風、憂傷、不快樂、像要墜落的感覺、不出汗、面部沾染塵埃、飢餓不想吃東西、突然發作的疝氣、下腹痛。如果病痛在左側,取右側穴位;如果在右側,取左側穴位,立馬見效。

突然發作的疝氣,女子月經不通,女子陰部濕潤、膨脹,四肢浮腫,心悶,久治不癒的瘧疾,各種淋病,眼睛發紅疼痛,偏癱半身不遂,大風吹襲時默默無痛,視力模糊如見星星,小便發黃,下腹發熱,喉嚨乾燥麻木。

(一名伏白一名昌陽在足內踝上二寸陷者中灸五壯主腰痛引脊內廉嗌乾腹瘛痛坐起目䀮䀮善怒多言瘧熱少氣足胻寒不能自溫腹䐜切痛引心心如懸陰厥腳腨後廉急不可前卻腸澼便膿血足跌上痛舌卷不能言善笑足痿不收病溺青赤白黃黑青取井赤取榮黃取輸白取經黑取合血痔泄後重腹痛如淋狀及火氣涎出鼻孔中痛腹中雷鳴骨寒熱無所安汗出不休心風四肢腫氣在橫骨風逆四肢腫乳難)

白話文:

古文:

伏白,又名昌陽,位於足內踝上二寸凹陷處。灸此穴五壯,主治:

伏白穴(又名昌陽穴):

位於足內踝上二寸的凹陷處。灸此穴五壯,可以治療:

  • 腰痛,沿脊椎內側延伸
  • 咽喉乾澀
  • 腹脹痛
  • 坐起時頭暈眼花
  • 易怒,話多
  • 瘧疾熱度
  • 氣息短促
  • 足部外側怕冷,不能自溫
  • 腹痛劇烈,痛引至心口,心悸胸悶
  • 陰厥,腳氣後側筋急,不能前行或後退
  • 腸中絞痛,便膿血
  • 足部跌傷後疼痛
  • 舌卷縮不能言語
  • 善笑
  • 足部痿弱不能收縮
  • 小便失禁,顏色青、赤、白、黃、黑
  • 痔瘡脫肛後腹痛,如淋尿疼痛
  • 腹部雷鳴
  • 骨頭冷熱交替,坐立不安
  • 出汗不止
  • 心臟風熱,四肢腫脹
  • 橫膈膜風逆,四肢腫脹
  • 乳房腫硬

交信

(穴在內踝上二寸少陰前太陰後廉筋骨間足陰蹺之郄灸三壯主氣癃㿗疝陰急股引腨內廉骨痛)

築賓

(在足內踝上腨分中灸五壯主大疝絕子狂癲疾嘔吐)

陰谷

白話文:

交信穴 (位於內踝上方兩寸,在少陰經之前、太陰經之後,處於筋骨之間的足陰蹺脈的郄穴。可用艾灸三壯,主要用於治療氣癃、痃疝、陰部緊急感、大腿內側疼痛以及小腿內側骨痛。)

築賓穴 (位於足部內踝上方小腿肌肉之中。可用艾灸五壯,主要用於治療大疝、不孕、精神失常、癲癇以及嘔吐。)

陰谷穴

(在膝內輔骨之後大筋之下小筋之上按之應手屈膝而得之灸三壯主舌縱涎下煩悶脊內廉痛溺難陰痿不用少腹急引陰及腳內廉痛婦人漏血腹脹滿不得息小便黃男子如蟲女子如阻寒熱腹偏腫)

白話文:

在膝蓋骨後面的「輔骨」後方,「大筋」下方,「小筋」上方,按壓會有反應。屈膝就可以找到這個位置。灸三壯可治療:舌頭動彈流口水、煩悶、脊椎內側疼痛、小便困難、陽痿、小腹急痛,並牽引陰部和小腿內側疼痛;女性經血過多、腹脹發滿、呼吸困難、小便黃;男性症狀似蟲體在腹中蠕動,女性症狀似寒氣阻滯,導致腹中一側疼痛且腫脹。

輸府

(在巨骨下去璇璣旁各二寸陷者中足少陰脈氣所發仰臥而取之灸五壯主咳逆土氣喘不得息嘔吐胸滿不得飲食)

或中

(在輸府下一寸六分陷者中足少陰脈氣所發仰臥而取之灸五壯主咳逆上氣涎出多唾呼吸喘悸坐不得安)

神藏

(在或中下一寸六分陷者中足少陰脈氣所發仰而取之灸五壯主胸滿咳逆喘不得息嘔吐煩滿不得飲食)

靈墟

(在神藏下三寸六分陷者中足少陰脈氣所發仰而取之灸五壯主胸脅支滿痛引膺不得息悶亂煩滿不得飲食)

神封

(在靈墟下一寸六分陷者中仲而取之灸五壯主胸脅支滿不得息咳逆乳癰灑淅惡寒)

步郎

(在神封下一寸六分陷者中足少陰脈氣所發仰而取之灸三壯主胸脅支滿膈逆不通呼吸少氣喘息不得舉臂)

幽門

白話文:

輸府穴位於巨骨穴下方、璇璣穴旁各兩寸凹陷處,是足少陰脈氣所發之處,仰臥取穴,灸五壯,主治咳嗽逆氣、胸悶氣喘、呼吸困難、嘔吐、胸滿、食慾不振等症。

或中穴位於輸府穴下方一寸六分凹陷處,是足少陰脈氣所發之處,仰臥取穴,灸五壯,主治咳嗽逆氣、上氣喘不過氣、流口水、呼吸急促、心悸、坐立不安等症。

神藏穴位於或中穴下方一寸六分凹陷處,是足少陰脈氣所發之處,仰臥取穴,灸五壯,主治胸滿、咳嗽逆氣、氣喘呼吸困難、嘔吐、胸悶、食慾不振等症。

靈墟穴位於神藏穴下方三寸六分凹陷處,是足少陰脈氣所發之處,仰臥取穴,灸五壯,主治胸脅脹滿疼痛、引痛至胸前、呼吸困難、胸悶、煩躁不安、食慾不振等症。

神封穴位於靈墟穴下方一寸六分凹陷處,仰臥取穴,灸五壯,主治胸脅脹滿、呼吸困難、咳嗽逆氣、乳腺炎、惡寒發熱等症。

步郎穴位於神封穴下方一寸六分凹陷處,是足少陰脈氣所發之處,仰臥取穴,灸三壯,主治胸脅脹滿、膈肌逆氣不通、呼吸困難、氣喘、抬不起手臂等症。

幽門穴……

(一名上門在巨闕旁半寸陷者中衝脈足少陰之會灸五壯主胸脅背相引痛心下溷溷嘔吐多唾飲食不下善噦支滿不能食數咳善忘泄有膿血嘔沫吐涎少腹堅善唾女子心痛逆氣善吐食不下)

通谷

白話文:

一名患者在巨闕穴旁半寸處受傷,導致衝脈和足少陰經交會處受損。灸此穴五壯,可治療因胸脅、背部相互牽引而引起的疼痛,以及心下悶脹、嘔吐多痰、飲食不下的症狀。此外,該患者還有呃逆、腹脹、進食困難、頻繁咳嗽、健忘、腹瀉帶有膿血、嘔吐泡沫和唾液、小腹堅硬、善於吐痰的症狀。女性患者還伴有心痛、逆氣、吐食、飲食不下的症狀。

(在幽門下一寸陷者中衝脈足少陰之會灸五壯主失欠口喎僻不端食飲善嘔不得言一云舌下腫難以言舌縱喎戾不端)

白話文:

在距離幽門下一寸的穴位(中衝穴),是足少陰經脈相交的地方,灸五次壯,可以治療打嗝、口齒不清、說話不利索、食物或飲料容易嘔吐、無法說話等症狀。另有說法是,舌頭下方腫脹,導致說話困難、舌頭活動不順。

陰都

(一名食宮在通谷下一寸衝脈足少陰之會灸五壯主身寒熱痎瘧心滿氣逆)

石關

(在陰都下一寸衝脈足少陰之會灸五壯主痓脊強口不可開多唾大便難婦人於臟中有惡血內逆滿痛)

商曲

(在石關下一寸衝脈足少陰之會灸五壯主腹中積聚時切痛)

盲俞

(在商曲下一寸直臍膀五分衝脈足少陰之會灸五壯主心大堅大腸寒中大便乾腹中切痛)

中注

(在盲俞下五分衝脈足少陰之會灸五壯主少腹有熱大便難)

四滿

(一名隨府在中注下一寸衝脈足少陰之會灸五壯主臍下積聚疝瘕胞中有血腸澼泄切痛振寒大腹石水腎痛)

氣穴

(一名胞門一名子戶在四滿下一寸衝脈足少陰之會灸五壯主月水不通奔氣上下引腰脊痛)

大赫

(一名陰維一名陰關在氣穴下一寸衝脈足少陰之會灸五壯主女子赤淫男子精溢陰上縮)

橫骨

(一名下極在大赫下一寸衝脈足少陰之會灸五壯主少腹滿小便難陰下縱卵中痛)

鳩尾

白話文:

陰都、石關、商曲、盲俞、中注、四滿、氣穴、大赫、橫骨等穴位,位於衝脈與足少陰經交會處,分別對應著不同的病症,例如身寒熱痎瘧、痓脊強口不可開、腹中積聚、心大堅大腸寒、少腹有熱、臍下積聚疝瘕、月水不通、女子赤淫男子精溢、少腹滿小便難等。灸五壯可以治療這些病症。

(一名尾翳一名𩩲骭在臆前蔽骨下五分任脈之別不可灸刺一云灸五壯主心中寒脹滿不得息息賁時唾血血瘀熱病胸中痛不得臥心痛不可按善噦心疝大息面赤心背相引而痛數噫喘息胸滿咳嘔腹痛皮瘙癢喉痹食不下甄權云宜針不宜灸)

巨闕

白話文:

有一種名叫「尾翳」,又叫「𩩲骭」的病症,位於胸前,覆蓋著骨頭以下五分的地方,屬於任脈的分支。這個部位不可用針灸,有人說可以用灸五壯法,主治胸中寒冷、脹滿、呼吸困難、胸悶的症狀,有時還會吐血。血瘀導致的熱病,會引起胸中劇痛,無法平臥,按壓心臟會疼痛,胸悶、胸痛會相互牽引,疼痛,經常嘆氣、喘息,胸悶、咳嗽、嘔吐、腹痛、皮膚瘙癢、喉嚨腫痛,飲食不暢。甄權說:這種病症應該針灸治療,不適合灸法。

(在鳩尾下一寸任脈氣所發灸五壯主心痛不可按煩心熱病胸中澹澹腹滿暴痛恍惚不知人手清少腹滿瘛瘲病心疝滿不得息息賁時唾血心腹脹滿噫煩熱善嘔膈中不通利霍亂髮狂妄言怒恐惡火善罵詈狐疝驚悸少氣胸脅支滿瘛瘲引少腹痛短氣煩滿嘔吐心脹)

上管

白話文:

鳩尾穴下方的任脈氣血發出處灸五次壯藥,可以治療:

  • **心痛:**疼痛無法按壓,伴隨煩躁和發熱。
  • **胸中澹澹:**胸中悶脹。
  • **腹滿暴痛:**腹部突然疼痛,伴隨恍惚。
  • **手清少腹滿:**手腳發冷,小腹部脹滿。
  • **瘛瘲病:**精神恍惚,胸悶腹脹,無法呼吸。
  • **心疝滿:**心臟疼痛,腹脹難忍。
  • **賁時唾血:**胸部不適時會咳血。
  • **心腹脹滿:**心胸和腹部脹滿。
  • **噫煩熱:**噯氣和發熱。
  • **善嘔:**容易嘔吐。
  • **膈中不通利:**胸隔阻塞不暢。
  • **霍亂髮狂:**腹瀉嘔吐、精神錯亂。
  • **妄言怒恐:**胡言亂語、憤怒恐懼。
  • **惡火善罵詈:**體內有熱,容易發火、辱罵他人。
  • **狐疝:**下腹部疼痛,伴隨驚悸。
  • **少氣胸脅支滿:**呼吸困難,胸肋疼痛。
  • **瘛瘲引少腹痛:**精神恍惚引發小腹部疼痛。
  • **短氣煩滿嘔吐:**呼吸短促,胸腹脹滿,嘔吐。
  • **心脹:**心臟脹痛。

(在巨闕下一寸五分去蔽骨三寸足陽明手太陽任脈之會灸五壯主寒中傷飽食飲不化䐜脹心腹胸脅支滿脈虛則生百病甄權云主心風驚悸不能食心下有隔嘔血目眩頭懸眩痛身熱汗不出心痛有三蟲多涎不得反側腹中滿暴痛汗出)

中管

白話文:

在巨闕穴下 1.5 寸的地方,避開蔽骨,此點是足陽明經、手太陽經和任脈交會的地方。艾灸 5 壯,主治因受寒、暴飲暴食、消化不良導致的腹脹、肋部脹痛、心腹疼痛、胸脅脹滿的症狀。如果血脈虛弱,就會產生各種疾病。甄權說,此穴還主治心悸驚恐、不能進食、心下有梗阻、嘔血、頭暈目眩、頭部疼痛、全身發熱、不出汗、心痛、肚子裡有寄生蟲、多涎液、不能翻身側臥、腹部脹滿疼痛、出冷汗。

(一名太倉在上管下一寸手太陽少陽足陽明所生任脈之會灸七壯主腹脹不通心大堅胃脹霍亂出泄不自知先取太谿後取太倉之原溢飲脅下堅痛腹脹不通寒中傷飽食飲不化頭熱鼽血目黃振寒噫煩滿膈嘔傷憂損思氣積疰甄權云主因讀書得賁豚氣積聚腹中脹暴滿心痛身寒難以俯仰沖疝冒死不知人心腹痛發作腫聚往來上下行痛有休止腹中熱善涎出是蛔咬也鼻聞焦臭大便難小腸有熱尿赤黃病溫汗不出有血溢水)

白話文:

一名穴位「太倉」,位於腕橫紋下約一寸,是手太陽、少陽和足陽明經脈以及任脈的交會點。在這裡灸七次壯,可以治療腹部脹氣不通、心臟肥大、胃脹、霍亂泄瀉不自知。

先取「太谿」穴,然後取「太倉」穴的原穴。針對腹脅部溢液、腹脅部堅痛、腹脹不通、寒中、過度飲食、飲食不化、頭熱、嘔血、眼睛發黃、發冷打寒顫、打嗝、噎嗝、胸中氣機鬱結、嘔吐、憂慮、損傷思慮、氣血凝聚不暢等症狀。

權威醫家甄權說,此穴位主要針對因讀書引起的賁豚氣,導致腹中脹滿、暴漲、心痛、身體發寒、難以俯仰、疝氣衝上、危及生命、心腹疼痛發作、腫脹,此種疼痛時有時無,腹中發熱、容易流口水,這是蛔蟲咬噬造成的。

鼻子聞到焦臭味,大便困難,說明小腸有熱。小便發赤發黃,說明有溫熱病症,汗液不出,有血溢出體外。

建里

(在中管下一寸灸五壯主心痛上搶心不欲食支痛斥膈甄權云主腹脹逆氣上並霍亂)

下管

(在建里下一寸是太陰任脈之會灸五壯主飲食不化入腹還出六腑之穀氣不轉甄權云主小便赤腹堅硬孕婦不可灸)

水分

(在下管下一寸臍上一寸任脈氣所發灸三壯主痓脊強裡急腹中拘急痛甄權云主水病腹腫孕婦不可灸)

臍中

白話文:

在肚臍下方一寸處灸五壯,主治心痛、上搶心、不欲食、支痛、斥膈,甄權說主治腹脹、逆氣上衝,並治霍亂。

在建里穴下方一寸處,是太陰任脈的交會穴,灸五壯,主治飲食不化、入腹後又吐出來、六腑穀氣不轉,甄權說主治小便赤、腹堅硬,孕婦不可灸。

在下管穴下方一寸、肚臍上方一寸處,是任脈氣發之處,灸三壯,主治痓(腰痛)、脊強(腰背強直)、裡急後重、腹中拘急疼痛,甄權說主治水病、腹腫,孕婦不可灸。

臍中,即肚臍。

(神闕穴也一名氣舍灸三壯主水腹大臍平腹無理不治絕子灸令人有子臍疝繞臍痛沖胸不得息甄權云主水腫臌脹腸鳴狀如雷聲時上衝心口灸七壯至四百壯)

陰交

白話文:

神闕穴又名氣舍。艾灸三壯,主治小腹脹大、臍部平坦、腹脹不明原因、不育。艾灸可助孕。臍疝繞臍疼痛,疼痛直衝胸腔,無法喘息。甄權說:主治水腫腹脹,腸鳴如雷,時常衝擊心口。艾灸七壯至四百壯。

(一名少關一名橫戶在臍下一寸任脈衝脈少陰之會灸五壯主水脹水氣行皮中甄權云穴在陰莖下附底宛宛中主驚不得眠善斷水氣上下五藏遊氣也陰疝引睪女子手腳拘攣腹滿疝月水不下乳余疾絕子陰癢賁豚上䐜腹堅痛引陰中不得小便兩丸騫孕婦不可灸)

白話文:

中醫古文:脖胦,又叫下肓,位於肚臍下方一寸半處,是任脈氣息發出的地方。用艾灸5壯,可以治療腹部疝氣、睡眠時易受驚。甄權說,還能治療下半身發熱、小便發紅、氣痛(疼痛如刀絞)。孕婦不可艾灸這個部位。 氣海

(一名脖胦一名下肓在臍下一寸半任脈氣所發灸五壯主少腹疝臥善驚甄權云主下熱小便赤氣痛狀如刀攪孕婦不可灸)

現代白話文:下肓穴,位於肚臍下方約1.5寸處,是任脈氣血發出的地方。艾灸此穴5壯,可以治療腹部疝氣、夜驚症。甄權認為,下肓穴還能治療下半身發熱、小便發紅、腹痛如刀割的症狀。孕婦不適合艾灸下肓穴。

石門

白話文:

石門穴

下肓穴,位於肚臍下方約一寸五分處,為任脈氣血發源之處。以艾灸此穴五壯,可治腹部疝氣、夜驚症。甄權認為,下肓穴亦可治療下半身發熱、小便發紅、腹痛如刀割等症狀。惟孕婦不宜艾灸下肓穴。

(一名利機一名精露一名丹田一名命門在臍下二寸任脈氣所發灸三壯女子禁不可灸主臍疝繞臍痛三焦脹水腹大及水氣行皮中心腹中卒痛而汗出氣癃小便黃氣滿虛則遺溺身寒熱吐逆溺難腹滿疝積乳余疾絕子陰癢賁豚上䐜腹痛口強不能言莖腫先引腰後引少腹腰髖少腹堅痛下引陰中不得小便兩丸騫甄權云主婦人因產惡露不止)

關元

白話文:

有四個穴位:利機、精露、丹田、命門。這些穴位位於肚臍下方兩寸的位置,是任脈上的穴位。可艾灸三壯,但女性禁止艾灸此穴位。主要用於治療肚臍疝氣、肚臍周圍疼痛、三焦脹滿、腹水過多以及水氣積聚在皮膚中心、腹中突然疼痛並出汗、小便困難、小便發黃、氣體充盈、虛弱時小便失禁、身體發冷發熱、嘔吐、小便困難、腹部腫脹、疝氣、遺精、其他疾病、不孕症、陰部瘙癢、胃灼熱、腹痛、口緊說不出話、陰莖腫大(疼痛先從腰部開始,然後蔓延至小腹)、腰部、髖部和小腹疼痛僵硬,小便不通,兩個陰囊下垂萎縮。甄權認為,此穴位主要治療女性產後惡露不止。

(一名次門在臍下三寸任脈足三陰之會灸七壯主寒熱石水痛引脅下脹頭眩痛身盡熱氣癃尿黃甄權云主小便處痛狀如散火轉胞不得尿少腹滿引脅下脹頭眩痛身盡熱賁豚寒熱入少腹時欲嘔傷中溺血小便數腰背臍痛下引陰腹中窘急欲湊後泄不止癲暴疝痛少腹大熱身所傷血出多反中風寒若有所墜墮四肢解㑊不收名曰體解女子絕子衃血在內不下)

中極

白話文:

中極穴位於肚臍下方三寸處,是任脈與足三陰經的交會穴。灸七壯,主治寒熱、石水痛、疼痛引向脅下、頭眩、全身發熱、小便不利、小便黃等症狀。

甄權說:這個穴位主治小便處疼痛,感覺像是散火蔓延,轉動胎兒時無法排尿,小腹脹滿,疼痛引向脅下,頭眩、全身發熱,以及因寒熱入侵少腹而想嘔吐、傷中、溺血、小便頻數、腰背臍痛、下引陰腹,感到憋悶,想要拉肚子卻止不住,癲癇、疝氣疼痛、小腹發熱、身體受傷出血過多、中風寒、感覺有東西要墜落、四肢癱瘓不收等症狀。這種症狀叫做「體解」,女子則會導致不孕,血塊在體內無法排出。

(一名氣原一名玉泉在臍下四寸任會足三陰之會灸三壯女子禁中央腹熱痛婦人子門不端少腹苦寒陰癢及痛經閉不通乳余疾絕子內不足賁豚上搶心甚則不能息忽忽少氣屍厥心煩痛飢不能食善寒中腹脹引脅而痛少腹與脊相控暴痛時窘之後經閉不通小便不利丈夫失精孕婦不可灸)

曲骨

白話文:

氣源穴和玉泉穴位於肚臍下方 4 寸處,能集氣於足部三條陰經交會之處。

用灸法治療此穴,能緩解女性經期中央腹部疼痛、子宮下垂、下腹部寒涼、陰道瘙癢和痛經,還可促進乳汁分泌。

此外,此穴還可治療各種疾病,如不孕、內臟虛弱、胃氣上逆、心悸、胸悶和食慾不振。

使用此穴灸療法時,應避開女性經期,並注意以下注意事項:

  • 腹部或子宮有炎症者禁用。
  • 孕婦禁用。
  • 男性失精者禁用。
  • 小便不暢者禁用。

(在橫骨上中極下一寸毛際陷者中動應手任脈足厥陰之會灸三壯主膀胱小便難腳屈轉胞不得尿婦人赤白淫陰中干痛惡合陰陽水脹滿尿澀癲疾不嘔沫)

會陰

白話文:

在中極穴下、恥骨上、陰毛邊緣凹陷處按壓會感到脈動,這是任脈和足厥陰經的交會穴。在此穴灸三壯,可以治療膀胱小便困難、腿部屈伸困難、小便不通、婦女白帶異常、陰部疼痛、虛汗、水腫、小便澀痛、癲癇不嘔吐泡沫等疾病。

(一名屏翳在大便前小便後兩陰間任脈別絡俠督脈者衝脈之會灸三壯主痹小便難竅中熱實則腹皮痛虛則癢搔痔與陰相通者死陰中諸病前後相引痛不得大小便女子血不通男子陰端寒上衝心中狼狼)

白話文:

有一處穴位名為「玉戶」,位於頸部,喉結下方五寸的正中央,是陰維脈和任脈交會的地方。在此處灸三壯,可以治療咳嗽、氣喘、聲音突然沙啞不能說話、舌頭下面兩條青筋中間的脈絡、頸部氣流暢通不暢,導致咽喉乾燥疼痛、不能呼吸、喉嚨裡面有聲音、寒熱交替、頸部腫脹、肩部疼痛、胸部悶痛、腹部發熱、鼻孔出血、心痛、皮膚瘙癢、頭痛、面部發紅發熱、全身肌肉麻木。 廉泉

(一名本池在頷下結喉上舌本下陰維任脈之會灸三壯主舌下腫難以言舌縱涎出咳逆少氣喘息嘔沫噤齗上氣胸滿)

天突

(一名玉戶在頸結喉下五寸中央宛宛中陰維任脈之會灸三壯主咳上氣喘暴喑不能言及舌下俠青縫脈頸有大氣喉痹咽中乾急不能息喉中嗚翕翕寒熱頸腫肩痛胸滿腹皮熱衄氣鯁心痛癮疹頭痛麵皮赤熱身肉盡不仁)

璇璣

(在天突下一寸中央陷者中任脈氣所發仰頭取之灸五壯主胸滿痛喉痹咽癰水漿不下)

華蓋

(在璇璣下一寸陷者中任脈氣所發仰頭取之灸五壯主胸脅支滿痛引胸中咳逆上氣喘不能言)

紫宮

(在華蓋下一寸六分陷者中任脈氣所發仰而取之灸五壯主胸脅支滿痹痛骨疼飲食不下嘔逆上氣煩心)

玉堂

(一名玉英在紫宮下一寸六分陷者中任脈氣所發灸五壯主胸中滿不得息脅痛骨疼喘逆上氣嘔吐煩心)

膻中

白話文:

璇璣穴位於天突穴下一寸的中央凹陷處,是任脈氣的發源地,仰頭取穴,灸五壯,主治胸悶痛、喉痹、咽癰、水漿不下。

華蓋穴位於璇璣穴下一寸的凹陷處,是任脈氣的發源地,仰頭取穴,灸五壯,主治胸脅滿痛、引胸中咳逆上氣、喘不能言。

紫宮穴位於華蓋穴下一寸六分的凹陷處,是任脈氣的發源地,仰頭取穴,灸五壯,主治胸脅滿痛、痹痛、骨疼、飲食不下、嘔逆上氣、煩心。

玉堂穴(又名玉英)位於紫宮穴下一寸六分的凹陷處,是任脈氣的發源地,灸五壯,主治胸中滿悶不得呼吸、脅痛、骨疼、喘逆上氣、嘔吐、煩心。

膻中穴……

(一名元兒在玉堂下一寸六分直兩乳間陷者中任脈氣所發仰而取之灸五壯主胸痹心痛煩滿咳逆喘唾短氣不得息不能言)

白話文:

有一個叫做元兒的小孩,在他胸骨上緣下方一寸六分,兩乳之間凹陷的地方,有任脈的氣通過。患者仰臥,取這個穴位灸五壯,可以治療胸部氣血不通、心痛、心煩、胸悶、咳嗽、逆喘、唾液少、氣短、窒息、不能言語等症狀。

中庭

(在膻中下一寸六分陷者中任脈氣所發灸三壯主胸脅支滿膈塞飲食不下嘔吐食復還出甄權千金楊操同)

膀胱人,膀胱者腎之腑也,兩傍一百二十穴。

(並二十二單穴及膏肓附穴共一百四十四穴)

甲乙經

膀胱出於至陰,至陰者金也。

(在足小趾外側去爪甲角如韭葉足太陽脈之所出也為井冬三月宜灸之)

流於通谷,通谷者水也。

(在足小趾外側本節前陷者中足太陽脈之所留也為榮春三月宜灸之)

注於束骨,束骨者木也。

(在足小趾外側本節後陷者中足太陽脈之所注也為輸夏三月宜灸之)

過於京骨。

(在足外側大骨下赤白肉際陷者中足太陽脈之所過也為原)

行於崑崙,崑崙者火也。

(在足外踝後跟骨上陷者中足太陽脈之所行也為經)

入於委中,委中者土也。

(在膕中央動脈足太陽脈之所入也為合秋三月宜灸之甄權千金楊操同)

至陰

白話文:

在膻中穴往下一個半寸六分的地方,有一處凹陷,這裡是任脈氣的發源地。灸三壯可以治療胸脅脹滿、膈肌阻塞、飲食難下、嘔吐、食物反覆吐出等症狀。這是《千金方》和《楊氏家傳方》中記載的方法。

膀胱經是人體的膀胱經,它是腎臟的腑,兩側共有 120 個穴位。

包括 22 個單穴和膏肓附穴,總共 144 個穴位。

膀胱經從至陰穴開始,至陰穴屬金。

至陰穴位於足小趾外側,從指甲角向外延伸一韭葉的長度,是足太陽膀胱經的起始穴位,屬於井穴,在冬季的 3 月份宜灸。

膀胱經循行至通谷穴,通谷穴屬水。

通谷穴位於足小趾外側,第一節的前方凹陷處,是足太陽膀胱經的留穴,屬於榮穴,在春季的 3 月份宜灸。

膀胱經循行至束骨穴,束骨穴屬木。

束骨穴位於足小趾外側,第一節的後方凹陷處,是足太陽膀胱經的輸穴,屬於輸穴,在夏季的 3 月份宜灸。

膀胱經循行至京骨穴,京骨穴是足太陽膀胱經經過的穴位,屬於原穴。

膀胱經循行至崑崙穴,崑崙穴屬火。

崑崙穴位於足外踝後跟骨上方的凹陷處,是足太陽膀胱經經過的穴位,屬於經穴。

膀胱經循行至委中穴,委中穴屬土。

委中穴位於膕窩中央動脈處,是足太陽膀胱經的入穴,屬於合穴,在秋季的 3 月份宜灸。這是《千金方》和《楊氏家傳方》中記載的方法。

至陰穴。

(在足小趾外側去爪甲角如韭葉灸三壯主頭重鼻鼽及瘛汗不出心煩足下熱不欲近衣項痛目翳及小便不利痎瘧寒熱疝風寒從足小趾起)

通谷

白話文:

在小腳趾外側去除指甲的邊角,像韭菜葉一樣,艾灸三壯。主治頭重鼻塞,以及不出汗,心煩,足心發熱而不喜歡靠近衣物,頸部疼痛,眼睛有翳膜,小便不利,瘧疾、寒熱交替,疝氣,寒邪從小腳趾開始。

(在足小趾外側本節前陷者中灸三壯主身疼痛喜驚互引鼻鼽癲疾寒熱目䀮䀮喜咳喘逆狂疾不嘔沫痓善唏頭眩項痛煩滿振寒痎瘧)

束骨

白話文:

在小腳趾外側第一個關節前凹陷的地方艾灸三壯,可以治療:全身疼痛、容易受驚且互相影響、鼻子過敏、癲癇、發燒或發冷、眼睛乾澀、喜歡咳嗽、氣喘、逆氣、狂躁不安、不嘔吐但有口沫、頭暈、脖子疼痛、煩躁、心悸、發冷、瘧疾。

(在足小趾外側本節後陷者中灸三壯主身痛狂善行癲疾寒熱腰痛如折痓驚互引腳如結踹如裂暴病頭痛身熱痛肌肉動耳聾惡風目眥爛赤項不可顧髀樞痛泄腸澼瘧從䯒起)

京骨

白話文:

在小腳趾外側關節後凹陷處灸三壯,主要治療身體疼痛、精神狂亂、癲癇、寒熱、腰痛如折斷、抽搐驚厥、腳連接處相互牽引、腳像被捆綁一樣、腳像開裂一樣、突發的頭痛、身體發熱疼痛、肌肉抽動、耳聾、怕風、眼睛布滿血絲、脖子無法轉動、股骨關節疼痛、腹瀉、瘧疾從脾臟開始。

(在足外側大骨下赤白際陷者中灸三壯主痎瘧寒熱善唏頭重足寒不欲食腳攣癲疾狂妄善自齧頓偏枯腰髀樞痛善搖頭鼽衄頭痛目白翳跟尻瘛瘲頭腫痛泄註上搶心目赤眥爛無所見痛從內眥始腹滿頸項強腰背不可俯仰眩痿厥身體不仁手足偏小先取京骨後取中封絕骨瀉之厥心痛與肩背相引善瘛如從後觸其心傴僂者腎心痛也痓目反白多鼻不通利涕黃便血)

申脈

白話文:

在腳外側大骨(腓骨)下,赤白交界處凹陷的地方灸三壯,可以治療:

  • 瘧疾、寒熱交替
  • 頭重腳寒,不思飲食
  • 足部抽筋
  • 癲狂,自殘
  • 半身不遂
  • 腰部和大腿疼痛,喜歡搖頭
  • 鼻出血、頭痛、眼睛發白,有翳障
  • 腳後跟疼痛,身體消瘦
  • 頭部腫痛,腹瀉
  • 氣往上衝,心悸、眼睛充血、視力受損
  • 疼痛從眼角開始,腹脹、頸項僵硬、腰背無法彎曲
  • 頭暈、四肢痿弱、身體沒有知覺、手足偏小
  • 先扎京骨穴,再扎中封穴,瀉出積液,可以治療:
  • 心臟疼痛,與肩背部疼痛相連
  • 氣短胸悶,好像有人從背後頂住心臟
  • 駝背的人,腎和心臟疼痛
  • 眼睛翻白,鼻塞不通,鼻涕黃、大便帶血

(陽蹺所出也在足外踝下陷者中容爪甲灸三壯主腰痛不能舉足小坐若下車躓地脛中燆燆然寒熱頸掖下腫癲疾互引僵仆,通按,燆音蹺火行貌)

白話文:

陽蹺脈發源於足外踝下方的凹陷處,此處容納了指(趾)甲。在這裡灸三壯,可以治療以下疾病:

  • 腰痛,無法提起腳
  • 如坐車時下車時腳著地困難
  • 小腿腳脛處灼熱、寒熱交替
  • 頸部和腋下腫脹
  • 癲癇發作,抽搐並仆倒

在治療時,應按壓該穴位,燆字音同「蹺」,表示灸火沿著經脈運行。

金門

(足太陽郄一名關梁在足外踝下灸三壯,主屍厥暴死霍亂轉筋癲疾不嘔沫馬癇,通按,外踝下一作外踝下一寸)

僕參

白話文:

在足太陽膀胱經上有一個穴位又名關梁,位於腳外踝下方(一說位於腳外踝下壹寸處),可用灸法施以三壯,適用於治療屍厥、暴死(復甦)、霍亂、轉筋、癲病、不吐沫、馬癇等症狀。

另有一穴位名為僕參。

(一名安邪在跟骨下陷者中拱足得之足太陽陽蹺脈所會灸三壯主腰痛不可舉足跟中踝後痛腳痿癲疾僵仆轉筋屍厥暴霍亂馬癇)

崑崙

白話文:

安邪:安伏於某處的病邪。

跟骨下陷:足底後跟骨頭下陷。

拱足得之:足太陽陽蹺脈所會處。

灸三壯:灸此穴位三壯。

主腰痛:治療腰痛。

不可舉足:無法抬起腳。

跟中踝後痛:腳跟、腳踝後方疼痛。

腳痿:腿腳無力。

癲疾:癲癇症。

僵仆:全身僵硬倒地。

轉筋:肌肉痙攣。

屍厥:類似屍體的暈厥。

暴霍亂:突然發作的霍亂。

馬癇:癲癇的一種。

(在足外踝後跟骨上陷者中灸三壯主痓脊強頭眩痛腳如結踹如裂厥心痛與背相引善瘛如從後觸其心傴僂者腎心痛也寒熱癲疾目䀮䀮鼽衄瘧多汗腰痛不能俯仰目如脫項如拔脊強大風頭多汗腰尻腹痛踹踝腫上齒痛脊背尻重不欲起間食臭惡聞人音狂易女子字難若胞衣不出泄風從頭至足癇瘛口閉不得開每大便腹暴滿按之不下噫悲喘)

付陽

白話文:

在腳踝外側腳後跟骨頭後面的凹陷處灸三壯,可以主治:脊柱強直、頭暈頭痛、腳抽筋或疼痛如裂開、心痛並延伸至背部、容易昏厥、好像從後面有人觸碰心臟、駝背、腎臟和心臟疼痛、寒熱交替的癲癇、眼睛乾澀、牙齦腫痛、流鼻血、瘧疾、多汗、腰痛且無法彎腰或仰頭、眼睛外凸、脖子像被拉長、脊柱強直、劇烈頭痛、多汗、腰和大腿後側腹痛、腳踝腫脹、上牙疼痛,脊背和屁股沉重不想起身、時常噁心嘔吐、聞到異味或人聲會發狂失控、女子難生,彷彿胞衣未排出、風寒從頭到腳、癇疾、口不能張開、每次大便後腹脹如鼓,按壓排不出氣,頻頻嘆息或喘息。

(足陽蹺之郄在外踝上三寸太陽前少陽後筋骨間灸三壯主痿厥風頭重眩䪼痛樞股踹外廉骨痛瘛瘲痹不仁振寒時有熱四肢不舉)

飛揚

白話文:

足陽蹺脈的郄穴位於外踝上三寸,在太陽穴前、少陽穴後,筋骨之間。灸這個穴位三壯,可以治療痿弱、厥冷、頭暈耳鳴、頭痛眩暈、身體疼痛、腰腿痠痛、外側腿骨疼痛、麻痺、不能動彈、寒冷時有發熱感、四肢無力不能舉起。

(一名厥陽在足外踝上七寸足太陽絡灸三壯主身懈寒少氣熱甚惡人心惕然取飛揚及絕骨跗上臨泣淫濼脛酸熱病汗不出皆主之下部寒體重逆氣頭眩痛痓反折瘧實則腰背痛虛則鼽衄不渴間日作狂癲疾體痛頸項痛歷節汗出而步失履寒腹不仁踹中痛痔篡痛)

承山

白話文:

在足外踝上七寸處,灸陽絡穴三壯,主治:

  • 身體虛弱發冷,氣息微弱,發熱嚴重
  • 心悸不安,精神恍惚
  • 上半身及腿部酸熱,盜汗不出
  • 下半身冰冷,身體沉重,氣息逆亂,頭暈頭痛
  • 痙攣、抽搐、瘧疾
  • 實證:腰背痛;虛證:鼻出血、不渴、間日發作、狂躁、全身疼痛、頸項痛、關節疼痛、盜汗、步履不穩、腹部發涼、麻木、中氣痛、痔瘡疼痛

(一名魚腹一名肉柱在兌踹腸下分肉間陷者中灸五壯主寒熱篡反出癲疾瘛瘲鼽衄腰背痛腳踹酸重戰慄不能久立踹如裂腳急腫痛足攣少腹痛引喉咽大便難腹痛)

承筋

白話文:

魚腹和肉柱這兩個穴位,位於小腿外側,分佈在小腸經絡的陷中穴。如果這個部位出現問題,可以灸五次壯艾,主要治療因寒熱交替導致的癲癇、痢疾、鼻出血、腰背疼痛、腿腳酸重、戰慄難以久站、腿腳如裂開一樣疼痛、足部腫痛攣縮、小腹疼痛牽引到喉嚨咽部、大便困難、腹痛等症狀。

(一名踹腸一名直腸在踹中央陷者中足太陽脈氣所發灸三壯主大腸實則腰背痛寒痹轉筋頭眩痛氣虛則鼻衄癲疾腰痛濕然汗出令人慾食欲走寒熱篡後出瘛瘲腳踹酸重戰慄不能久立腳急腫痛跗筋足攣少腹痛引喉嗌大便難痔篡痛腰背相引霍亂脛痹不仁)

白話文:

(一)踹腸,又稱直腸,位於踹中央,是足太陽脈氣血發出的地方。灸三壯,可治療大腸實熱引起的腰背痛、寒痹、轉筋、頭眩痛。

(二)氣虛時,會出現鼻衄、癲疾、腰痛、濕然汗出、四肢疲乏、寒熱交替、食慾不振、便後脫肛、腳踹酸重、戰慄不耐、腳急腫痛、跗筋抽搐、少腹疼痛、引及喉嚨,大便困難、痔瘡出血,腰背疼痛相連,霍亂脛痹、感覺麻木。

合陽

(在膝約紋中央下二寸灸五壯主痹厥癲疾不嘔沫瘛瘲拘急跟厥膝重腰脊痛引腹篡陰股熱陰暴痛寒熱膝酸重)

委中

白話文:

合陽穴, 位於膝部約紋下方中央處,向下約二寸的位置。可用灸法五壯來治療。適用於痹症、厥症、癲病、不吐沫、抽搐拘急、足跟厥冷、膝部沉重、腰脊疼痛連至腹部、陰部與大腿內側熱痛、突然的陰部劇痛、發冷發熱以及膝部酸重等症狀。

委中穴。

(在膕中央動脈灸三壯主腰痛俠脊至頭沉沉然目䀮䀮瘧頭痛寒從背起先寒後熱渴不止汗乃出癲疾反折熱痛俠脊痛痔篡痛遺溺筋急身熱少腹堅腫少腹時熱小便難尻股寒髀樞痛外引季脅內控八髎衄血不止)

委陽

白話文:

在小腿肚的中央血管灸三壯,主治腰痛、背部肌肉疼痛、頭部沉重、眼睛昏花、瘧疾、頭痛、寒氣從背部開始,先寒後熱、口乾舌燥、盜汗、癲癇發作、反覆發作的熱痛、背部肌肉疼痛、痔瘡疼痛、遺尿、筋脈抽搐、身體發熱、小腹堅硬腫脹、小腹時常發熱、小便困難、臀部和小腿後側寒冷、股骨疼痛、外連季脅,內通八髎,鼻血不止。

(在足太陽之前少陽之後出於膕中外廉兩筋間承扶下六寸此足太陽之絡灸三壯一云屈身取之主胸滿彭彭然實則閉癃腋下腫痛虛則遺溺腳急兢兢然筋痛不得小便痛引腹腰痛不得俯仰)

白話文:

在足太陽經之前,少陽經之後,位於小腿後側外側,兩條筋之間,距離承扶穴下方六寸。這是足太陽經的絡穴。灸三壯,一說彎腰取穴。主治胸部脹滿、實則尿閉、腋下腫痛;虛則遺尿、腳部發急、筋痛、排尿困難、疼痛引至腹部和腰部,不能俯仰。

浮郄

(在委陽上一寸展膝得之灸三壯主不得臥)

殷門

(在肉郄下六寸灸三壯主腰痛得俯不得仰仰則痛得之舉重惡血歸之)

承扶

白話文:

浮郄: (位於委陽穴上方一寸,伸直膝蓋即可找到,適合用艾灸三壯,主要用於治療失眠。)

殷門: (在肉郄穴下方六寸處,適合用艾灸三壯,主要用於治療腰痛,症狀為只能前俯而無法後仰,若後仰則會感到疼痛,此種腰痛是由於舉重物後導致瘀血所致。)

承扶:

(一名肉郄一名陰關一名皮部在尻臀下股陰上衝紋中一云股陰下衝紋中灸三壯主腰脊尻臀股陰寒大痛虛則血動實則熱痛痔篡痛尻脽中腫大便直出陰胞有寒小便不利)

附分

(在第二椎下附項內廉兩傍各三寸手足太陽之會灸五壯主背痛引頸)

魄戶

白話文:

有一種肉穴,叫做「肉郄」,又叫「陰關」,或稱「皮部」。它位於臀部下面、股內側往上衝的紋路中間。有人說它在股內側往下衝的紋路中間。在這個穴位上灸三壯,可以治療腰脊、臀部、股內側、陰部的寒氣和劇烈疼痛。虛寒的人會出現血動;實熱的人會出現灼熱的疼痛,以及痔瘡出血、腫痛、尻部腫大、大便直出、陰部有寒氣、小便不利等症狀。

(在第三椎下兩傍各三寸足太陽脈氣所發正坐取之灸五壯主肩膊間急淒厥惡寒項背痛引頸咳逆上氣嘔吐煩滿背痛不能引顧)

神堂

(在第五椎下兩傍各三寸陷者中足太陽脈氣所發灸五壯主肩痛胸腹滿淒厥脊背急強)

譩譆

白話文:

第三椎骨下兩側,各三寸處是足太陽經氣息發出的位置,坐好取這個穴位進行灸法,灸五壯,能治療肩部和手臂間急痛、昏迷、惡寒、頸部和背部疼痛、伸頸咳嗽、逆氣上沖、嘔吐、胸悶、背痛、無法轉動脖子。

(在肩膊內廉俠第六椎下兩傍各三寸以手按之痛病者言譩譆足太陽脈氣所發灸五壯主腋拘攣暴脈急引脅痛內引心肺從項至脊以下十二椎應等灸之立巳熱病汗不出肩背寒熱痓互引身熱咳逆上氣虛喘喘逆鼽衄肩甲內廉痛不可俯仰⿰牜⿱宀隹季脅引少腹而脹痛小兒食晦頭痛引頤痎瘧風)

白話文:

肩胛部位

  • 在肩胛骨內緣,第六椎下兩旁各三寸處按壓,如有疼痛,表明是足太陽經氣血通暢異常所致。
  • 灸五壯,主治腋下痙攣,脈搏急促導致肋下疼痛,內臟疼痛,從頸部到脊椎以下十二節椎骨應當灸治,病症立止。

熱病

  • 熱病時汗不出,肩背發冷,寒熱交替,導致身體發熱、咳嗽、氣逆、氣虛、喘息、喘逆、打噴嚏、流鼻血。
  • 肩胛骨內緣疼痛,無法彎腰或仰頭。

脅部

  • 脅部疼痛並牽引小腹部,導致脹痛。

小兒疾病

  • 小兒消化不良、頭痛,疼痛牽引到下巴。
  • 瘧疾、抽搐。

膈關

(在第七椎下兩傍各三寸陷者中足太陽脈氣所發闊肩取之灸五壯主背痛惡寒脊強俯仰難食不下嘔吐多涎)

魂門

(在第九椎下兩傍各三寸陷者中足太陽脈氣所發正坐取之灸三壯主胸脅脹滿背痛惡風寒飲食不下嘔吐不留住)

陽綱

(在第十椎下兩傍各三寸陷者中足太陽脈氣所發正坐取之灸三壯主食飲不下腹中雷鳴大便不節小便赤黃)

意舍

(在第十一椎下兩傍各三寸陷者中足太陽脈氣所發正坐取之灸三壯主腹滿臚脹大便泄消渴身熱面目黃)

胃倉

(在第十二椎下兩傍各三寸灸三壯主臚脹水腫食飲不下多寒不能俯仰)

肓門

(在第十三椎下兩傍各三寸叉肋間灸三十壯主心下大堅婦人乳余疾)

志室

(在第十四椎下兩傍各三寸陷者中足太陽脈氣所發正坐取之灸三壯主腰痛脊急脅下滿少腹堅急)

胞肓

白話文:

膈關位於第七節脊椎下方兩側各三寸凹陷處,屬於足太陽膀胱經氣所發,患者可採取闊肩姿勢,在此處灸五壯,主治背痛、怕冷、脊背僵硬、彎腰抬頭困難、飲食不下、嘔吐、唾液過多。

魂門位於第九節脊椎下方兩側各三寸凹陷處,屬於足太陽膀胱經氣所發,患者可採取正坐姿勢,在此處灸三壯,主治胸脅脹滿、背痛、怕風寒、飲食不下、嘔吐、食物不留。

陽綱位於第十節脊椎下方兩側各三寸凹陷處,屬於足太陽膀胱經氣所發,患者可採取正坐姿勢,在此處灸三壯,主治食飲不下、腹中作響、大便不正常、小便發黃。

意舍位於第十一節脊椎下方兩側各三寸凹陷處,屬於足太陽膀胱經氣所發,患者可採取正坐姿勢,在此處灸三壯,主治腹部滿脹、腹脹如鼓、大便泄瀉、口渴、身體發熱、面容發黃。

胃倉位於第十二節脊椎下方兩側各三寸處,患者可採取正坐姿勢,在此處灸三壯,主治腹脹、水腫、食飲不下、怕冷、彎腰抬頭困難。

肓門位於第十三節脊椎下方兩側各三寸,位於肋骨之間,患者可採取正坐姿勢,在此處灸三十壯,主治心窩部硬塊、婦女乳房疾病、遺疾。

志室位於第十四節脊椎下方兩側各三寸凹陷處,屬於足太陽膀胱經氣所發,患者可採取正坐姿勢,在此處灸三壯,主治腰痛、脊背僵硬、脅肋滿脹、小腹堅硬緊縮。

胞肓位於第十五節脊椎下方兩側各三寸,屬於足太陽膀胱經氣所發,患者可採取正坐姿勢,在此處灸三壯,主治腰痛、腿腳麻木、小腹脹滿、大便不暢。

(在第十九椎下兩傍各三寸陷者中足太陽脈氣所發伏而取之灸三壯主腰脊痛惡寒少腹滿堅癃閉下重不得小便以手按之則欲小便澀而不得出肩上熱手足小趾外側及脛踝後皆熱若脈陷取委中央)

白話文:

在第十九個脊椎骨下方兩側,各三寸凹陷的地方,是足太陽經的氣血發出隱藏之處,在此進行艾灸三壯,可以治療腰脊痠痛、畏寒、下腹部脹滿堅硬、小便困難、下墜感、小便不出等症狀。用手指按壓這個穴位時,會有想小便卻出不來的感覺。此外,肩上發熱、手足小趾外側和脛骨腳踝後側都發熱。如果這個穴位凹陷,則取委中穴中央進行艾灸。

秩邊

(在第二十一椎下兩傍各三寸陷者中足太陽脈氣所發伏而取之灸三壯主腰腳骶寒俯仰急難陰痛下重不得小便)

攢竹

白話文:

秩邊穴: 位於第二十一椎骨下方,兩側各三寸,在凹陷處,是足太陽經脈氣所發的位置。取穴時應俯伏,通常用於治療腰腳冷痛、活動受限、陰部疼痛、下體沉重以及小便不暢等症狀,施灸療法時使用三壯。

攢竹穴:

(一名員柱一名始光一名夜光一名明光在眉頭陷者中足太陽脈氣所發灸三壯主風頭痛鼻鼽衄眉頭痛善嚏目如欲脫汗出惡寒面赤䪼中痛項椎不可左右顧目系急瘛瘲癲疾互引反折戴眼及眩狂不得臥意中煩目䀮䀮不明惡風寒癇發目上插痔痛)

白話文:

員柱、始光、夜光、明光這些穴位位於眉毛凹陷處,是足太陽經脈氣血發出的地方。

艾灸這些穴位,每次三壯,可以治療因風寒引起的頭痛、鼻塞、流鼻血、眉毛痛、善於打噴嚏、眼睛模糊不定、出汗、怕冷、臉色潮紅、胸中疼痛、頸椎僵硬,不能左右轉動、眼睛緊繃、氣鬱、癲癇發作、互相牽引、反覆發作、戴眼鏡、頭暈眼花、不能入睡、心煩意亂、視力模糊、怕風寒、癲癇發作、眼睛上面長痔瘡疼痛。

曲差

(一名鼻沖俠神庭一寸半在髮際足太陽脈氣所發正頭取之灸五壯主頭痛身熱鼻窒而息不利煩滿汗不出)

五處

(在督脈傍去上星一寸半足太陽脈氣所發灸三壯主痓脊強反折瘛癲疾頭重寒熱)

承光

(在五處後二寸足太陽脈氣所發不可灸主熱病汗不出而苦嘔煩心目生白翳遠視不明)

通天

(一名天白承光後一寸半足太陽脈氣所發灸三壯主頭痛重僵仆鼻窒鼽衄不得通喎僻多涕鼽衄有瘡)

絡卻

白話文:

曲差穴位於鼻樑上,髮際處神庭穴向上1.5寸,是足太陽膀胱經氣脈起始處。灸五壯可治頭痛、發燒、鼻塞呼吸不暢、胸悶、發汗不暢等症狀。

五處穴位於督脈旁,上星穴向上1.5寸,是足太陽膀胱經氣脈起始處。灸三壯可治寒氣入脊、腰背強直、反折、癲癇、頭重、寒熱等症狀。

承光穴位於五處穴後2寸,是足太陽膀胱經氣脈起始處,不可灸。主治熱病、發汗不暢、嘔吐、心煩、目生白翳、視力模糊等症狀。

通天穴位於承光穴後1.5寸,又名天白穴,是足太陽膀胱經氣脈起始處。灸三壯可治頭痛、頭重、僵直、跌倒、鼻塞、鼻出血、鼻涕多、歪斜、鼻涕帶血、瘡瘍等症狀。

絡卻穴的描述缺失,无法翻译。

(一名強陽一名腦蓋反行在通天後一寸半足太陽脈氣所發灸三壯主青肓無所見癲疾僵仆目妄見恍惚不樂狂走瘛瘲)

玉枕

白話文:

兩種穴位,名為「強陽」和「腦蓋」,它們的經脈反向運行,位於天柱穴後一寸半的地方。這兩個穴位由足太陽經的氣脈發出。在它們上灸三壯,可以治療青光眼、癲癇、僵仆、幻視、恍惚、不快樂、狂奔、癲癇發作等疾病。

(在絡卻後七分半俠腦戶傍一寸三分起肉枕骨入髮際三寸足太陽脈氣所發灸三壯主頭項痛惡風汗不出淒厥惡寒嘔吐目內系急痛引䪼頭重項痛寒熱骨痛頭眩目痛頭半寒目痛不能視項似拔不可左右顧癲疾不嘔沫互引)

天柱

白話文:

在後頸部髮際線下 1.75 寸,距腦戶旁 1.3 寸處,太陽經的氣血發源處,灸三壯。治療頭頸疼痛、怕冷、出汗少、昏厥、畏寒、嘔吐、眼睛內部急劇疼痛、牽引的頭痛、頭重、頸部疼痛、寒熱交替、骨痛、頭暈、眼睛疼痛、半邊頭痛、眼睛疼痛視力受損、脖子僵硬不能左右轉動、癲癇不嘔吐、泡沫反覆上湧。

(在俠項後髮際大筋外廉陷者中足太陽脈氣所發灸三壯主寒熱暴拘攣癇眩足不任目䀮䀮赤痛痓厥頭痛項先痛腰脊為應眩頭痛重目如脫項如拔狂見目上及項直不可以顧暴攣足不仁身痛欲折咽腫難言小兒驚癇)

大杼

白話文:

在脖子後面髮際線兩側的大筋外側有凹陷的地方,屬於足太陽膀胱經氣血運行的地方。在這個位置灸三壯,可以治療寒熱往來、突然抽搐、癲癇眩暈、腳部無力、眼睛充血疼痛、寒厥、頭痛、脖子先痛然後腰背部疼痛呼應、眩暈頭痛加重、眼睛像要掉出來一樣、脖子像被拔起來一樣、發狂的時候眼神往上飄,脖子無法轉動、突然痙攣、腳部失去知覺、身體疼痛欲折斷、咽喉腫脹難以說話、小兒驚風癲癇。

(在項第一椎下兩傍各一寸半陷者中足太陽手少陽之會灸七壯主癲疾不嘔沫痎瘧頸項痛不可以俯仰頭痛振寒瘛瘲氣實脅滿傷寒汗不出腰背痛痓脊強喉痹大氣滿喘胸中鬱郁身熱眩目䀮䀮項強急寒熱僵仆不能久立煩滿裡急身不安席)

白話文:

在後頸骨第一節椎骨下方,兩側各凹陷一寸半的地方,是足太陽經和手少陽經的交會處。在此處灸七壯,可以治療癲狂症、不出白沫的驚風、瘧疾、頸項疼痛、無法低頭或仰頭、頭痛、寒戰、瘧疾、氣鬱胸悶、脇部腫脹、傷寒不出汗、腰背痛、脊椎強直、喉嚨痛、氣喘胸悶、胸中鬱塞、身體發熱、頭暈目眩、頸項強硬、寒熱交替、僵直倒地無法長時間站立、心煩意亂、裏急後重、身體不安睡。

風門

(一名熱府在第二椎下兩傍各一寸半督脈足太陽之會灸五壯主風頭眩痛鼻鼽不利時嚏清涕自出)

肺俞

白話文:

風門穴, 又名熱府,位於第二胸椎下方,兩側各一寸半,是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的交會處。主治風邪引起的頭暈、頭痛、鼻子不通或流鼻涕,以及陣發性打噴嚏、自發性流清涕等症狀,可用艾灸治療,每次五壯。

肺俞穴。

(在第三椎下兩傍各一寸半灸三壯主肺寒熱呼吸不得臥咳上氣嘔沫喘氣相追逐胸滿背膺急息難振慄脈鼓氣隔胸中有熱支滿不嗜食汗不出腰背痛肺脹癲疾憎風時振寒不能言得寒益甚身熱狂欲自殺目妄見瘛㫋泣出死不知人)

心俞

白話文:

在第三椎下,兩側各一寸半處,灸三壯。

主要治療:肺部寒熱,呼吸困難,平躺時咳嗽、氣喘、嘔吐泡沫,喘息加劇,胸滿背痛,呼吸困難、發抖、脈搏快而虛弱、胸中發熱、肢體發脹、食慾不振、出汗異常、腰背疼痛、肺部脹滿、癲癇、怕風、偶爾發抖、受寒加重、身體發熱狂躁、想自殺、眼睛出現幻覺、抽搐發作、流淚後昏迷不醒。

(在第五椎下兩傍各一寸半灸三壯主寒熱心痛循循然與背相引而痛胸中邑邑不得息咳唾血多涎煩中善噎飲食不下嘔逆汗不出如瘧狀目䀮䀮淚出悲傷痎瘧心脹)

膈俞

白話文:

位於第五椎骨下方兩側,各一寸半處,艾灸三壯。主治寒熱交替引起的心痛,疼痛逐漸蔓延至背部和胸腔,胸中憋悶,無法喘息、咳嗽、咳血、多痰、煩悶、容易噎食、飲食難以下嚥、嘔吐、不出汗,狀似瘧疾,眼睛乾澀、流淚、悲傷、消瘦、心脹。

(在第七椎下兩旁各一寸半灸三壯主悽悽振寒數欠伸咳而嘔膈寒食飲不下寒熱皮肉骨痛少氣不得臥胸滿支兩脅隔上兢兢脅痛腹䐜胃管暴痛上氣肩背寒痛汗不出喉痹腹中痛積聚嘿嘿然嗜臥怠惰不欲動身常濕心痛周痹身皆痛痓大風汗出癲狂)

肝俞

白話文:

在第七節脊椎骨下方兩旁,各灸三處,主治:

  • 感覺發冷、不斷打哈欠、咳嗽,並伴有嘔吐和膈阻,無法進食
  • 發冷發熱,肌肉、骨骼疼痛
  • 呼吸困難,無法平躺
  • 胸部悶脹,兩側肋骨間疼痛
  • 橫膈膜上方疼痛
  • 脅痛
  • 腹部脹滿,胃腸劇烈疼痛
  • 氣往上逆,肩背發冷疼痛,不出汗
  • 喉嚨腫痛
  • 腹中疼痛,腹部脹滿
  • 聲音微弱,昏沉嗜睡,懶散不愛動
  • 身體經常濕冷
  • 心痛
  • 全身疼痛,肌肉僵硬
  • 大風,出汗過多
  • 癲狂

(在第九椎下兩旁各一寸半灸三壯主咳而脅滿急不得息不可反側撅脅下與臍相引筋急而痛反折目上視眩中循循然眉頭痛驚狂衄少腹滿目䀮䀮生白翳咳引胸痛筋寒熱唾血短氣鼻酸痓筋痛急互相引肝脹癲狂)

白話文:

在第九椎骨下方左右各一寸半處,艾灸三壯。主治咳嗽、肋骨痛、呼吸急促,難以平躺,一側肋骨痛與臍部相連,筋脈抽搐疼痛,仰頭時感到頭暈目眩,眉心頭痛,發狂,鼻子出血,下腹部脹滿,眼睛發白並生成白翳,咳嗽導致胸痛,筋脈寒熱,咳血,氣短,鼻子發酸,筋脈疼痛抽搐,互相牽扯,肝部脹痛,發狂。

膽俞

(在第十椎下兩旁各一寸半足太陽脈氣所發正坐取之灸三壯主胸滿嘔無所出口苦舌乾飲食不下)

脾俞

白話文:

膽俞穴位於第十節胸椎下方,兩側各一寸半處,是足太陽經脈氣所發的位置。取穴時應正坐。這個穴位適合用灸法,每次灸三壯,主要用於治療胸悶、嘔吐、口苦、舌乾及吞嚥困難等症狀。

脾俞穴則位於其他描述的部分。

(在第十一椎下兩旁各一寸半灸三壯主腹中氣脹引脊痛食飲多身羸瘦名曰食晦先取脾俞後取季脅黃癉善欠脅下滿欲嘔身重不動脾痛熱痓大腸轉氣按之如覆杯熱引胃痛脾氣寒四肢急煩不嗜食痹脹)

胃俞

白話文:

在第十一椎骨下方,左右各一寸半處施灸三壯,主治腹部脹氣、牽引背部疼痛、飲食過多卻身體消瘦,稱為「食晦」。先取脾俞穴,後取季脅穴。黃疸症狀,常打哈欠、肋骨下脹滿想嘔吐、身體沉重不想動、脾臟疼痛或發熱、大腸轉氣按起來像扣了個杯子、發熱引起胃痛、脾氣虛寒、四肢疲勞煩躁、不愛吃東西、身體痠痛脹滿。

(在第十二椎下兩旁各一寸半灸三壯主胸中寒脹食多身羸瘦腹中滿而鳴腹䐜風厥胸脅支滿嘔吐脊急痛筋攣食不下)

三焦俞

(在第十三椎下兩旁各一寸半足太陽脈氣所發灸三壯主頭痛飲食不下腹鳴臚脹欲嘔時注泄)

腎俞

白話文:

在第十二塊脊椎骨下方兩側,各往外一寸半的地方灸三根艾條。治療胸中寒氣積脹、食慾多但身體瘦弱、腹部脹滿有聲響、腹痛帶有腹瀉、風寒虛厥、胸脅部位脹滿、嘔吐、脊椎疼痛僵硬、筋骨抽搐、無法進食等症狀。

(在第十四椎下兩旁各一寸半灸三壯主腰痛不可俯仰反側熱痓寒熱食多身羸瘦兩脅引痛心下焦痛心如懸下引臍少腹急痛熱面黑目䀮䀮喘咳少氣溺滑赤骨寒熱便難腎脹風頭痛如破足寒如水頭重身熱振慄腰中四肢淫濼欲嘔腹鼓大寒中洞泄食不化骨寒熱引背不得息)

大腸俞

白話文:

在第十四椎骨下方,兩側各一寸半處灸三壯。

可治療腰痛,無法彎腰或側翻。

發燒、發冷、吃得多但身體瘦弱。

兩脅疼痛,心下焦灼疼痛,心臟像被懸掛著,疼痛向下延伸到臍部。

少腹急痛,發熱,臉色發黑,眼睛發黑。

喘息、咳嗽、氣短,小便不通暢,骨頭發赤,發燒、發冷,大便困難。

腎臟脹痛,頭風,頭痛劇烈,腳像斷了似的。

感覺身體寒冷像在水裡,頭重,身體發熱,發抖。

腰部和四肢濕冷,噁心,腹部脹大。

腹部寒冷,大便中帶血,食物不能消化。

骨頭發寒發燒,疼痛沿著後背延伸,無法休息。

(在第十六椎下兩旁各一寸半灸三壯主大腸轉氣按之如覆杯食飲不下善噎腸中鳴腹䐜而腫暴泄腰痛是主津液所生病者目黃口乾衄喉痹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氣盛有餘則熱腫虛則寒慄)

白話文:

在第十六節腰椎往下兩旁各一寸半處灸三壯,主要治療大腸氣滯,症狀類似蓋碗,飲食難以下嚥,容易噎住,腸鳴、腹部脹痛、腹瀉、腰痛。

這是由津液不足引起的疾病,症狀還包括眼睛發黃、口乾、鼻出血、喉嚨疼痛、肩前和胸脅疼痛、大拇指和食指疼痛。

如果氣盛過多,則熱腫;氣虛則寒慄。

小腸俞

(在第十八椎下兩旁各一寸半灸三壯主少腹痛熱控睪引腰脊疝痛上衝心腰脊強溺難黃赤口乾大小便難淋痔)

膀胱俞

白話文:

小腸俞這個穴位位於第十八節椎骨下方,兩側各一寸半的位置,可用來治療小腹部疼痛、熱感、睾丸牽引造成的腰脊疝痛、疼痛向上沖至心部、腰背僵硬、排尿困難、尿色黃赤、口乾、大小便不順以及痔瘡等症狀。至於膀胱俞穴則是另一個穴位。

(在第十九椎下兩旁各一寸半灸三壯主熱痓互引汗不出反折尻臀內痛似癉瘧狀腰脊痛強引背少腹俯仰難不得仰息痿重尻不舉溺赤腰以下至足清不仁不可以坐起)

中膂內俞

白話文:

在第 19 椎下,左右兩邊各 1.5 寸處灸三壯,可以治療發冷發熱同時出現,汗水出不來反覆發作,臀部內部疼痛像瘧疾症狀,腰部和脊椎疼痛,強忍著彎腰,小腹不舒服,前後彎曲都困難,不能仰頭呼吸,身體衰弱無力,臀部無法抬起,小便發紅,從腰部以下到腳掌發涼,沒有知覺,不能坐起來。

(在第二十椎下兩旁各一寸半俠脊起肉灸三壯主腰痛不可以俯仰寒熱痓反折互引腹脹腋攣背中怏怏引脅痛內引心從項始數脊椎俠膂如痛按之應手灸立已)

白環俞

(在第二十一椎下兩旁各一寸半足太陽脈氣所發不可灸主腰脊以下至足不仁小便黃)

上髎

白話文:

在第二十個椎骨下面兩側,各後退一寸半,在脊椎旁隆起的肌肉上灸三壯,主要治療腰痛,這種腰痛不能彎腰或仰頭,寒熱交加,反覆折疊,相互牽扯,腹部脹滿,腋下抽筋,背中沉悶,牽連肋部疼痛,疼痛由內達心,從頸部開始。按壓脊椎旁隆起的肌肉時,有壓痛感,灸後即好。

(在第一空腰髁下一寸俠脊陷者中足太陽少陽之絡灸三壯主腰脊痛而清善傴睪跳騫寒熱熱病汗不出痎瘧女子絕子陰挺出不禁白瀝)

次髎

白話文:

在腰椎第一節下方,脊椎凹陷處的穴位,屬足太陽膀胱經和少陽膽經交會點。艾灸此穴三壯,可主治腰痛、腰椎痛,以及健步如飛、小便失禁、精液外溢不禁、下腹疼痛、寒熱發作、熱病不出汗、瘧疾、女子不孕。

(在第二空俠脊陷者中灸三壯主腰痛怏怏然不可以俯仰腰以下至足不仁脊腰背寒先取缺盆後取尾骶與八髎女子赤白瀝心下積脹)

白話文:

腰椎有空隙的人,在腰部疼痛、僵硬、無法彎腰或仰頭、腰以下至腳部麻木、脊椎、腰部、背部發冷時,先灸「缺盆穴」,再灸「尾骶穴」和「八髎穴」。女子出現白帶或黃帶分泌物,或有心絞痛、腹脹時,也可用灸法治療。

中髎

(在第三空俠脊陷者中灸三壯主厥陰所結腰痛大便難飧泄尻中寒女子赤淫時白氣癃月事少男子癃小腸脹)

下髎

白話文:

中髎穴 (位於第三腰椎兩側,脊柱旁凹陷處,可用艾灸三次。主要治療因厥陰經所致的腰痛、大便困難、餐後即瀉、臀部感覺寒冷、女性月經期間異常出血及白帶過多、月經量少、男性尿頻及小腸脹滿等症狀)

下髎穴

(在第四空俠脊陷者中灸三壯主腰痛引少腹痛女子下蒼汁不禁赤淫陰中癢痛引少腹控⿰牜⿱宀隹不可以俯仰腹腸鳴澼泄)

白話文:

對於腰脊凹陷的女性,施行灸療三壯,可治療腰痛、引發下腹痛、白帶過多、下陰瘙癢疼痛、下腹拘急,且無法彎腰或腹部鳴響、腹瀉。

會陽

一名利機在陰尾骨兩旁督脈氣所發灸五壯主五臟腹中有寒泄注腸澼便血)

素髎

(一名面玉在鼻柱端督脈氣所發不宜灸主鼽衄涕出中有懸癰宿肉窒洞不通不知香臭)

神庭

白話文:

會陽 又名利機,位於尾骨兩旁,是督脈氣所發起之處,可用灸法五壯,主要治療五臟虛寒、腹瀉、痢疾以及便血。

素髎 又名面玉,位於鼻頭末端,為督脈氣所發起之處,不適合用灸法,主要治療鼻鼽、鼻血、流鼻涕,以及鼻中瘜肉阻塞造成的呼吸不暢和失去嗅覺。

(在入髮際五分直鼻督脈足太陽陽明之會灸三壯主頭腦中寒鼻鼽目泣出癲疾嘔沫風眩善嘔煩痎瘧寒熱頭痛喘喝目不能視)

上星

白話文:

在額頭正中線往後五分處,也就是鼻樑正中的督脈上,以及腳太陽膀胱經與陽明胃經交會處,灸三壯,主治頭部受寒、鼻塞、流眼淚、癲癇、嘔吐白色泡沫、頭暈、愛嘔吐、煩躁不安、瘧疾、寒熱頭痛、喘鳴、眼睛不能視物。

(在顱上直鼻中央入髮際一寸陷容豆督脈氣所發灸五壯主風眩善嘔煩滿顏青痎瘧鼻鼽衄熱病汗不出目睛痛不能視面腑腫癲疾凡云上星主之者皆先取譩譆後取天牖風池甄權云不宜多灸)

白話文:

在頭頂正鼻樑中央,髮際線內一寸處凹陷的地方,是督脈氣發出的地方。在此處灸五壯,可以治療風眩、嘔吐、煩悶胸滿、面青浮腫、瘧疾、鼻出血、發熱不汗、眼睛疼痛、失明、面部腫脹、癲癇。所有古籍中提到的「上星」穴位,都是先取印堂穴,然後取天牖穴和風池穴。甄權說,這個穴位不宜多灸。

囟會

(在上星後一寸陷者中督脈氣所發灸五壯主痓風眩善嘔煩滿頭痛顏青癲疾嘔沫暫起僵仆惡見風寒面赤腫)

前項

(在囟會後一寸五分骨陷中督脈氣所發灸五壯主風眩目瞑惡風寒面赤腫小兒驚癇)

百會

白話文:

囟會穴 位於上星穴後一寸的凹陷中,是督脈氣發出的位置。可用艾灸治療五壯,主要治療痓風、頭暈、易嘔吐、胸悶、頭痛、面色發青、癲癇、吐泡沫、突然倒地、怕風寒、面部紅腫等症狀。

前項穴 位於囟會穴後一寸五分的骨凹陷中,也是督脈氣發出之處。可用艾灸治療五壯,主要治療頭暈目眩、怕風寒、面部紅腫、小兒驚癇等症狀。

百會穴 (資訊未提供,通常位於頭頂正中)

(一名三陽五會在前項後一寸半項中央旋毛中陷容指督脈足太陽之會灸五壯主痎瘧癲疾不嘔沫耳鳴痓項上痛風頭重目如脫不可左右顧)

後項

白話文:

在「三陽五會」穴後一寸半,正中心旋毛處凹陷,容納手指。此穴位於督脈與足太陽膀胱經的交會點,灸五壯,可治療瘧疾、癲癇、不吐泡沫、耳鳴、頸項疼痛、風寒引起的頭痛、頭重如脫落,左右不能轉動視線。

(一名交沖在百會後一寸五分枕骨上督脈氣所發灸五壯主風眩目眩顱上痛䀮䀮不明惡風寒眩偏頭痛癲疾瘛瘲狂走項直頸痛)

強間(通按強間一作灸七壯)

白話文:

如果風眩(頭暈)、目眩(眼睛昏花)、頭痛、癲癇、癲狂亂走、脖子疼痛,只要是位於百會穴後一寸五分的枕骨上,督脈氣發出的地方灸五壯,都能夠治療。

(一名大羽在後頂後一寸半督脈氣所發灸五壯主頭痛如針刺不可以動項如拔不可左右顧癲疾狂走瘛瘲搖頭口喎戾頸強)

腦戶

白話文:

大椎穴,位於後腦勺正中偏下一寸半的位置。督脈之氣由此穴發出。灸此穴五壯,可用來主治頭部劇痛如針刺。患者不能轉動頸部,好像被拔住了一樣,也不能左右轉動頭部。癲狂發作時會亂跑、抽動,或者出現搖頭晃腦、口歪斜、脖子強直等症狀。

(一名匝風一名合顱在枕骨上強間後一寸半督脈足太陽之會不可灸主目赤痛不可視面赤腫頭重項痛目不明風眩腦中寒重衣不熱汗出頭中惡風癲疾骨酸眩狂瘛瘲口噤羊嗚舌本出血喑不能言痓目不眗寒熱)

風府

白話文:

有一種疾病叫匝風,也叫合顱,發生在後腦骨頭上,強間穴往後一寸半,位於督脈和足太陽經交會處。此穴位不可艾灸,主治眼睛發紅疼痛、失明、面部紅腫、頭暈、頸部疼痛、目不明、頭暈目眩、腦中寒氣過重、衣物穿不暖、頭部出汗、頭受邪風、癲癇、骨頭痠痛、暈眩、抽搐、痙攣、口不能說話、羊鳴音、舌下出血、失聲、眼不能動、寒熱交替。

(一名舌本入項髮際一寸大筋內宛宛中督脈陽維之會不可灸之主頭痛項急不得顧側目眩暈不得喘息舌急難言狂易多言不休狂走欲自殺目反妄見暴喑不得言喉嗌痛足不仁)

白話文:

喑門

(一名橫舌一名舌厭在項髮際宛宛中人系舌本督脈陽維之會仰頭取之不可灸令人喑主項強舌緩喑不能言脈旁去上星一寸五分灸三壯此以寫諸陽氣熱衄善噫風頭痛汗不出寒熱痓脊強反折瘛瘲癲疾頭重)

有一種疾病叫「橫舌」,又叫「舌厭」,發生在脖子和髮際之間的窩陷處。這種病是因為督脈和陽維脈會合處的舌根受阻所致。仰起頭來取穴,不能灸,會導致失語和頸部僵硬、舌頭麻痺、不能說話。從脈旁往上移動一寸五分,灸三壯。這樣做可以宣通陽氣,治療熱性鼻出血、愛嘆氣、風頭痛、不出汗、寒熱交替、脊椎僵硬、反折、身體僵硬、癲癇發作、頭重等病症。

大椎

(在第一椎上陷者中三陽督脈之會灸九壯主寒熱以年為壯數傷寒熱盛煩嘔)

陶道

(在項大椎節下間督脈足太陽之會俯而取之灸五壯主頭重目瞑淒厥寒熱項強難以反顧汗不出)

身柱

(在第三椎節下間督脈氣所發俯而取之灸五壯主癲疾怒欲殺人身熱狂走胡言見鬼瘛瘲)

神道

(在第五椎節下間督脈氣所發俯而取之灸三壯主身熱頭痛進退往來痎瘧恍惚悲愁)

至陽

(在第七椎節下間督脈氣所發俯而取之灸三壯主寒熱淫濼脛酸四肢重痛少氣難言)

筋縮

(在第九椎節下間督脈氣所發俯而取之灸三壯主小兒驚癇瘛瘲狂走癲疾脊急強目轉上插)

脊中

(在第十一椎節下間督脈氣所發不可灸之主腹滿不能食腰脊強不得俯仰黃癉)

懸樞

(在第十三椎節下間督脈氣所發灸三壯主腹中積上下行水穀不化下利腰脊強)

命門

(一名屬累在第十四椎節下間督脈氣所發伏而取之灸三壯主頭痛如破身熱如火汗不出癲瘛腰腹相引痛)

腰俞

白話文:

有一種病叫做「橫舌」,也叫「舌厭」,發生在脖子和頭髮交界處的凹陷處。這種病是因為督脈和陽維脈交會處的舌根受阻造成的。仰頭取穴,不可灸,否則會導致失語、脖子僵硬、舌頭麻痺,無法說話。從脈旁往上移動一寸五分,灸三壯。這樣可以宣通陽氣,治療熱性鼻出血、愛嘆氣、風頭痛、不出汗、寒熱交替、脊椎僵硬、反折、身體僵硬、癲癇發作、頭重等病症。

(一名背解一名髓孔一名腰柱一名腰戶在第二十一椎節下間灸三壯主腰痛引少腹控䏚不可俯仰以月死生數髮針在左取右右取左立已腰以下至足清不仁不可以坐起尻不舉寒熱女子閉溺脊強互引反折汗不出乳子下赤白)

長強

白話文:

背部特定部位的穴道包括:解穴、髓孔穴、腰柱穴、腰戶穴。位於第 21 節椎骨下方。艾灸此處三壯,主治腰痛,痛感蔓延至小腹,導致腹股溝縮緊,無法彎腰或仰臥。每個月根據月經的週期,在左邊取穴並施針,取右邊的穴位施針則站立後疼痛立止。腰部以下至足部感覺清爽,無麻木感,但無法坐起或起身,臀部無法抬起。出現寒熱交替症狀,女性患者小便閉塞,脊椎強硬,兩側骨骼互相拉扯,無法伸展自如,汗水不出,嬰兒的乳汁變成紅色或白色。

(一名氣之陰郄督脈絡別在脊骶端少陰所結灸三壯主腰痛實則脊急強癲疾發如狂者麵皮敦敦厚者不療虛則頭重洞泄癃痔大小便難腰尻重難起居寒熱痓反折心痛氣短小便黃閉小兒癇瘛瘲脊強互相引)

膏肓俞

白話文:

這是關於針灸治療腰痛的一段古文。

氣血虛弱的人,在督脈與膀胱經交會的背部下端會有疼痛,這叫腰痛。如果疼痛厲害,背部僵直,發作起來像癲癇一樣狂躁,面部浮腫的人不適合用針灸治療。如果氣血虛弱,則會頭重腳輕,大便泄瀉,小便不暢,腰部和臀部沉重,起身困難,寒熱交錯,腹痛,氣短,小便發黃或閉塞,小兒抽搐,脊椎強直,相互拉扯。

(主無所不療諸羸弱瘦損虛勞夢中失精上氣咳逆狂惑妄誤取穴之法先令病人正坐曲脊伸兩手以臂著膝前令正直手大指與膝頭齊以物支肘勿令臂得動也從甲骨上角模索至甲骨下頭其間當有四肋三間灸中間依甲骨之裡去甲骨容側指許摩𦛗去表肋間空處按之自覺牽引於肩中灸兩甲中各一處至六百壯多至千壯當覺下礱礱然流水狀亦當有所下出者停痰宿疾則無所不下也若病人已困不能正坐當令側臥挽上臂令前取穴灸之求穴大較以右手從左肩上住指頭所不及者是也左手亦然乃以前法灸之若不能久坐伸兩臂者亦可伏衣襆上伸兩臂令人挽兩甲骨使相離不爾甲骨覆穴不可得也所伏衣襆當令大小有常定不爾則前卻失其穴也此穴灸訖後令人陽氣盛當消息以自補養令得乎復其穴近第五椎相准)

白話文:

(此灸法適用於一切虛弱、消瘦、虛勞、夢遺、氣逆、咳喘、癲狂、妄動等疾病。取穴方法如下:)

首先讓病人端正坐著,彎曲脊椎,伸展雙手,小臂放在膝蓋上。手指正直,拇指與膝蓋齊平。用物品支撐肘部,不要讓手臂動。

從鎖骨上緣逐漸摸索到鎖骨下端,中間會有四條肋骨,三個間隙。在中間的間隙處施灸,靠近鎖骨內側,距離鎖骨與手指寬度。在肋間空隙處按壓,會有牽引到肩部的感覺。在兩塊鎖骨中間各施灸一處,總共600~1000壯。施灸後會感覺到下腹汩汩作響,像流水一般。同時會有所排出之物。如果病人體虛不能端坐,應讓其側臥,將上臂提起,從前面取穴施灸。

左手右肩,右手左肩,以手指不能觸及的地方為穴位。施灸方法同上。

如果病人不能久坐或伸展雙臂,也可趴在衣服上,伸展雙臂,讓他人將兩塊鎖骨撐開。否則鎖骨覆蓋穴位,無法取穴。所趴的衣服大小要固定,否則前移或後移會失其穴位。

施灸完畢後,病人陽氣會旺盛,應注意休息以自補自養。施灸應靠近第五椎骨的位置。

(論曰昔者和緩不救晉侯之疾以其在膏之上肓之下針藥所不能及即此穴是也人不能求得此穴所以宿病難遣若能用心此方便求得灸之無疾不愈出第三十卷中)

白話文:

古人說,過去晉侯的疾病用溫和的治療方法無法根治,原因是疾病位於膏脂層之上、橫膈膜之下,針灸藥物都無法到達。這個穴位就是這樣,所以人們找不到這個穴位,因此舊疾難以根除。如果能用心找到這個穴位並用艾灸治療,沒有疾病無法治癒。這段話出自《黃帝內經》第三十卷。

三焦人,三焦者腑也,兩旁五十八穴。

甲乙經

三焦出於關衝,關衝者金也。

(在手小指次指之端去爪甲如韭葉手少陽脈之所出也為井冬三月宜灸之)

流於腋門,腋門者水也。

(在手小指次指之間陷者中手少陽脈之所留也為榮春三月宜灸之)

注於中渚,中渚者木也。

(在手小指次指本節後陷者中手少陽脈之所注也為輸夏三月宜灸之)

過於陽池。

(一名別陽在手表腕上陷者中手少陽脈之所過也為原)

行於支溝,支溝者火也。

(在腕後三寸兩骨之間陷者中手少陽脈之所行也為經)

入於天井,天井者土也。

(在肘外大骨之後肘後一寸兩筋間陷者中屈肘得之手少陽脈之所入也為合秋三月宜灸之甄權千金楊操同)

關衝

白話文:

三焦是人體的一個重要臟器,屬於腑,位於身體兩側,共有五十八個穴位。

三焦經脈起始於關衝穴,關衝穴屬金,位於小手指次指尖端,距離指甲約一個韭葉的長度,是手少陽經脈的起始點,適合在冬季的三月灸治。

三焦經脈接著流經腋門穴,腋門穴屬水,位於小手指次指與無名指之間的凹陷處,是手少陽經脈的留穴,適合在春季的三月灸治。

三焦經脈接著注於中渚穴,中渚穴屬木,位於小手指次指第二節後方的凹陷處,是手少陽經脈的輸穴,適合在夏季的三月灸治。

三焦經脈接著經過陽池穴,陽池穴別稱別陽,位於手腕背側的凹陷處,是手少陽經脈經過的原穴。

三焦經脈接著行經支溝穴,支溝穴屬火,位於手腕後方三寸,兩骨之間的凹陷處,是手少陽經脈行經的經穴。

三焦經脈最後進入天井穴,天井穴屬土,位於肘外側大骨後方,肘後一寸,兩筋之間的凹陷處,是手少陽經脈的合穴,適合在秋季的三月灸治。

(在手小指次指之端去爪甲如韭葉灸三壯主喉痹舌卷口乾煩心臂表痛不可及頭在左取右右取左熱病汗不出肘痛不能自帶衣起頭眩頷痛面黑肩頭痛不可顧霍亂寒熱耳聾鳴甄權云不宜灸)

腋門

白話文:

在小指次指(無名指)的頂端,距離指甲的距離等於韭葉的寬度,在這個位置施灸三次壯。主治喉嚨腫痛、舌頭捲縮、口乾煩躁、心臂疼痛嚴重,無法觸及。如果頭在左側,取右側穴位施灸,若頭在右側,取左側穴位施灸。熱病發作,汗水不出,肘部疼痛,不能自己穿衣起牀,頭暈目眩,下巴疼痛,臉色發黑,肩部疼痛,無法回頭觀看。霍亂嘔吐、寒熱交替、耳聾耳鳴。甄權醫書中提到:這個穴位不宜施灸。

(在手小指次指間陷者中灸三壯主熱病汗不出風寒熱狂疾瘧頭痛目澀暴變耳聾鳴眩寒厥手臂痛下齒齲則上齒痛善驚妄言面赤)

中渚

白話文:

在小指和無名指之間凹陷的位置上灸三壯艾灸,主要治療熱病出汗不暢、風寒熱病、狂疾、瘧疾、頭痛目澀、暴盲、耳聾耳鳴、眩暈、寒厥、手臂疼痛、下齒蛀牙導致上齒疼痛、善驚妄言、面赤等症狀。

(在手小指次指本節後間陷者中灸三壯主熱病汗不出頭痛耳鳴目痛寒熱嗌外腫肘臂痛手上類類也五指瘛不可屈伸頭眩耳聾兩顳顬痛身面癢瘧項痛目䀮䀮無所見喉痹)

白話文:

在小指邊的次指本節(食指)後凹陷處灸三壯,主要治療熱病不發汗、頭痛、耳鳴、眼睛疼痛、發冷發熱、咽喉腫痛、肘臂疼痛、手上生瘡、五指彎曲不能伸直、頭暈、耳聾、太陽穴和後枕骨痛、身體和臉部發癢、瘧疾、脖子疼痛、眼睛乾澀無光、喉嚨痛。

陽池

(一名別陽在手表腕上陷者中灸三壯主寒熱痎瘧肩痛不能自舉汗不出頸腫)

外關

(手少陽絡在腕後二寸陷者中灸三壯主肘中濯濯臂內廉痛不可及頭耳焞焞渾渾聾無所聞口僻噤)

支溝

白話文:

陽池穴: 位於手腕背面凹陷處,可在此施灸三次,用以治療寒熱交替、疟疾、肩部疼痛難以舉動、汗腺不泌汗、脖子腫脹等症狀。

外關穴: 位於手腕背後約兩寸的凹陷中,同樣可施灸三次,主要用於治療肘部有如被水沖刷般的異樣感、手臂內側疼痛、難以觸及頭部、耳朵嗡嗡作響、聽力減退乃至失聰、口歪及口唇緊閉等症狀。

支溝穴: (描述未提供,一般位於手腕背側遠端橫紋上3寸,尺骨與橈骨之間)

(在腕後三寸兩骨之間陷者中灸三壯主熱病汗不出互引頸嗌外腫肩臂酸痟脅腋急痛四肢不舉癡疥項不可顧霍亂馬刀腫瘻目痛肩不舉心痛支滿逆氣汗出口噤不可開暴喑不能言男子脊急目赤咳面赤熱)

白話文:

在手腕後方三寸處,兩根骨頭之間凹陷的部分,灸三壯。 主治熱病發不出汗,頸部和喉嚨腫痛,肩臂痠痛,脅部和腋下劇烈疼痛,四肢不能抬起,癡呆、疥瘡,脖子不能轉動,霍亂、馬刀腫、瘻管痛,肩部不能抬起,心痛、腹脹、逆氣,汗液從口排出,嘴巴緊閉不能張開,突然失聲不能說話,男性脊椎強直,眼睛發紅,咳嗽,臉紅發熱。

會宗

(手少陽郄在腕後三寸空中灸三壯主肌肉痛耳聾羊癇)

三陽絡

(在臂上大交脈支溝上一寸灸九壯主嗜臥身體不能動搖大濕內傷不足)

四瀆

(在肘前五寸外廉陷者中灸三壯主卒氣聾齒痛)

天井

白話文:

會宗: (手少陽經的郄穴位於手腕後方三寸處,可在凹陷中施灸三次,主要用於治療肌肉疼痛、耳聋和癲癇。)

三陽絡: (位於手臂上,大交脈旁的支溝穴上方一寸處,可在這裡施灸九次,主要用於治療嗜睡、身體無法活動以及由重度濕氣引起的體內虛弱。)

四瀆: (位於肘部前方五寸,外側邊緣的凹陷中,可在這裡施灸三次,主要用於治療突然的氣脹耳聋和牙齒疼痛。)

天井:無相關描述。

(在肘外大骨之後肘後一寸兩筋間陷者中屈肘得之灸三壯主肘痛引肩不可屈伸振寒熱頸項肩背痛臂痿痹不仁大風默默然不知所痛嗜臥善驚瘛㫋胸痹心痛肩肉麻瘧食時發心痛悲傷不樂癲痹吐舌沫出羊鳴戾頸)

白話文:

在手肘外側大骨後方一寸處兩條筋之間的凹陷部位,彎曲手肘按壓會感覺疼痛,用灸法治療三壯。

主治症狀:

  • 手肘疼痛、牽引到肩膀,無法彎曲伸展
  • 受寒或發熱引起的手肘疼痛
  • 肩頸、肩背疼痛
  • 手臂無力、麻木、無知覺
  • 大風濕症,身體麻木疼痛,不知道哪裡痛
  • 嗜睡,容易受驚
  • 瘛(發音同「燻」)㫋(發音同「偏」),一種頭暈發作性疾病
  • 胸部緊悶
  • 心臟疼痛
  • 肩膀肌肉麻木
  • 間歇性發作的瘧疾
  • 吃飯時發作的心絞痛
  • 心情憂傷、不開心
  • 癲癇,吐舌頭、流口水、發出羊鳴聲
  • 脖子僵硬

清冷淵

(在肘上二寸伸肘舉臂取之灸三壯主頭痛振寒肩不舉不得帶衣)

消濼

(在肩下臂外開腋斜肘分下行灸三壯主寒熱痹頭痛項背急)

和髎

(在耳前兌發下動脈手足少陽之會灸三壯主頭重頷痛引耳中𭵴𭵴䐜䐜)

聽會

白話文:

在肘关节上两寸,伸直手臂举起,取穴在此处艾灸三壮,可以治疗头痛、发冷、肩膀不能抬举、无法穿衣的症状。

在肩关节下方、手臂外侧、腋窝斜下方,沿着手臂向下,取穴在此处艾灸三壮,可以治疗寒热交替、肢体麻木、头痛、颈项疼痛的症状。

在耳前,颧骨下方,靠近动脉,手少阳经和足少阳经交汇处,取穴在此处艾灸三壮,可以治疗头昏沉、下颌疼痛、耳鸣的症状。

(在耳門前陷者中張口得之動脈應手手少陽脈氣所發灸三壯主寒熱喘喝目視不能視目泣出頭痛耳中顛颼風齒齲痛)

聽宮

白話文:

在耳門前的凹陷處,(見到患者)張口(檢查),發現(耳中的)脈搏在跳動,應對的是手少陽經的氣息,艾灸三壯,主治寒熱(交替)、喘息、口渴、視力模糊、目中流淚、頭痛、耳中發熱、風寒牙齒疼痛。

(在耳中珠子大如赤小豆手足少陽手太陽之會灸三壯主耳聾填填如無聞𭵴𭵴䐜䐜若蟬鳴鴳鴂鳴驚狂瘛瘲眩僕癲疾喑不能言羊鳴沫出)

白話文:

耳中的珠子像小紅豆一樣大,它連接了手少陽和手太陽經。在這裡灸三次壯(艾草條),可以治療耳聾、耳鳴(耳中無聲)、耳鳴(耳中像蟬叫)、耳鳴(耳中像鳥叫)、耳鳴(耳中像驚雷)、耳鳴(耳中像狂風)、耳鳴(耳中像敲擊)、耳鳴(耳中像眩暈)、耳鳴(耳中像抽搐)、耳鳴(耳中像癲癇)、耳鳴(耳中無法說話)、耳鳴(耳中流出泡沫)。

角孫

(在耳郭中間上開口有空是也灸二壯主齒牙不可嚼齲腫)

瘛脈

(一名資脈在耳本雞足青絡灸三壯主小兒癇瘛吐泄驚恐失精視瞻不明眵瞢)

翳風

(在耳後陷者中按之引耳中手足少陽之會灸三壯主聾僻不正失欠脫頷口噤不開痓不能言)

天牖(通按,聖濟天牖不宜灸)

白話文:

角孫這個穴位位於耳廓中間上面,有一個開口,裡面是空的。用艾灸這個穴位,灸兩壯,可以治療牙齒不能咀嚼、蛀牙、牙齦腫脹。

瘛脈這個穴位,又叫做資脈,位於耳根部,像雞腳一樣,青色的經脈。用艾灸這個穴位,灸三壯,可以治療小兒的癲癇、瘛疭、吐瀉、驚恐、遺精、視力模糊、眼屎多。

翳風這個穴位位於耳後凹陷處,按壓它會牽引到耳朵內部。它是手少陽和足少陽經脈的交會點。用艾灸這個穴位,灸三壯,可以治療耳聾、口歪眼斜、打嗝、嘴巴張不開、說話困難、痓瘝。

天牖這個穴位,按壓它就可以了,不適合用艾灸。

(在頸筋缺盆上天容後天柱前完骨下發際上手少陽脈氣所發灸三壯主肩背痛寒熱歷適頸有大氣暴聾氣啄瞀耳目不用頭頷痛淚出洞鼻不知香臭風眩喉痹三焦病腹氣滿少腹尤堅不得小便窘急澀則為水留則為脹痎瘧)

天容

白話文:

在頸部後方的發際上方,有條手少陽經的氣脈經過,此處稱為「天柱穴」。在頸部後側,天容穴的後面,完骨穴的下方,灸這個穴位三次,可以治療肩膀背部疼痛、寒熱交替、頸部有大包氣、突發性耳聾、耳鳴、眼睛看不清、頭部疼痛、流淚、鼻塞不通、嗅覺失靈、頭暈、喉嚨疼痛、三焦(頭、胸、腹)疾病、腹部脹滿、下腹部特別硬、排不出小便、小便困難、排便不暢等症狀。如果小便困難是因為水停留在體內,而排便不暢則是因為腹脹脹氣,如果還有瘧疾症狀,病情會更嚴重。

(在耳下曲頰後手太陽脈氣所發灸三壯主寒熱疝積胸痛不得息胸中痛陽氣大逆上滿於胸中憤䐜肩息大氣逆上喘喝坐伏病咽噎不得息咳逆上氣唾沫肩痛不可舉頸項癰腫不能言耳聾䐜䐜無所聞喉痹)

顴髎

(一名兌骨在面頄骨下廉兌骨端陷者中手少陽太陽之會主口僻痛面赤目赤目黃口不能嚼䪼腫唇癰)

白話文:

在耳朵下面彎曲的臉頰後,手太陽經氣血發出的位置,灸三壯,可以治療寒熱交替、疝氣積聚、心痛不止、胸中疼痛、陽氣向上逆行、胸中氣血上沖、憤怒鬱結、肩膀疼痛、大口呼吸、氣逆上喘、坐起來就會咳喘、咽喉阻塞呼吸不暢、咳喘氣逆、嘴角流口水、肩膀疼痛抬不起手、頸部腫痛無法說話、耳朵失聰、聽不見聲音、喉嚨腫痛。

肩井(通按,聖濟肩井在肩上陷缺盆上大骨前一寸半以三指按之當中指下陷中是所主病與此不同在肩上陷解中缺盆上大骨前手足少陽陽維之會灸五壯主肩背痹痛臂不舉寒熱淒索)

白話文:

肩井穴(按:聖濟總錄中的肩井穴,位於肩上凹陷的鎖骨上緣、大骨之前一寸半處,用三指按壓,中指下陷處即是穴位,主治的疾病和此穴位不同。肩井穴位於肩部的凹陷處,鎖骨上方大骨之前,是手足少陽經和陽維脈交會的穴位。灸五壯可治療肩背痠痛、手臂舉不起、畏寒發熱、寒氣入體。)

天髎

(在肩缺盆中上毖骨之際陷者中足少陽陽維之會灸三壯主肩肘中痛引項寒熱缺盆痛汗不出胸中熱滿)

肩貞

(在肩曲甲下兩骨解間肩髃後陷者中灸三壯主寒熱項歷適耳鳴無聞引缺盆肩中熱痛手臂小不舉)

肩外俞

(在肩甲上廉去脊三寸陷者中灸三壯主肩甲中痛熱而寒至肘)

肩中俞

(在肩甲內廉去脊二寸陷者中灸三壯主寒熱厥目不明咳上氣唾血)

曲垣

(在肩中尖曲甲陷者中按之痛應手灸十壯主肩痛周痹)

缺盆

白話文:

天髎穴位於肩窩上緣,靠近鎖骨上緣凹陷處,是足少陽膽經的經穴,灸三壯可以治療肩肘疼痛、頸部寒熱、鎖骨疼痛、汗出不暢、胸悶等症狀。

肩貞穴位於肩部曲池穴下方,兩骨交界處,肩髃穴後方的凹陷處,灸三壯可以治療寒熱、頸部僵硬、耳鳴、鎖骨和肩部疼痛、手臂抬舉無力等症狀。

肩外俞穴位於肩胛骨上緣,距脊柱三寸凹陷處,灸三壯可以治療肩胛骨疼痛、寒熱交替、疼痛放射至肘部等症狀。

肩中俞穴位於肩胛骨內緣,距脊柱二寸凹陷處,灸三壯可以治療寒熱、昏厥、目不明、咳嗽、氣喘、吐血等症狀。

曲垣穴位於肩部最高點,曲池穴凹陷處,按壓時疼痛可應手,灸十壯可以治療肩部疼痛、周身痺痛等症狀。

缺盆穴位於鎖骨上緣凹陷處。

(一名天蓋在肩上橫骨陷者中灸三壯主寒熱歷適胸中滿有大氣缺盆中滿痛者死外潰不死肩引項臂不舉缺盆中痛汗出喉痹咳嗽血甄權千金楊操同)

白話文:

肩膀上「天蓋」骨陷的人,在(該處)灸三壯。主要治療寒熱交替,胸中滿滿脹脹,盆骨中間疼痛。如果(盆骨中間)流膿而死不了,肩膀拉扯脖子和手臂,導致無法舉起手臂,盆骨中間疼痛,出汗,喉嚨不通,咳嗽,咳出血塊。

出自《千金要方》楊操編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