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燾

《外臺秘要》~ 卷第三十八 (6)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十八 (6)

1. 石發痰結大小腹留壅老小虛羸方六首

論曰:夫老小尫羸。為和氣不足,寒氣獨積於地,炎氣獨散於天,天地不交,故體成痞,體成痞,則肌肉不潤,腠理不通,胸膈氣急,腸胃招滿,為陰氣衝陽,陽不接也,或膀胱堅積。支足沉疴,為陽氣不能下營,陰氣獨盛也。致大腸留擁,湯藥不下,或水穀不消,更加短氣,若不利關格,實不得其死也。

療羸劣老弱,體性少熱,因服石散而寒氣盛,藥伏胸膈,冷熱不調,煩悶短氣欲死者,藥既不行,又不能大便,作害於人,急宜吐之方。

甘草(四兩生用)

上一味切,以水五升,煮取折半,去滓,令頓服之,當大吐,藥亦與病俱去,便愈矣,夫散家患心腹痛,服諸藥不瘥者,服此甘草湯,諸膈即通,大便亦利,甚驗。

又療甚虛弱,去熱益氣力方。

竹葉(切一升),大棗(二十枚擘),黃耆(四兩),芍藥(三兩),甘草(炙),人參,乾地黃升麻,生薑(各二兩),桂心,黃芩,茯苓(各一兩)

上十二味切,以水一斗五升煮竹葉,取一斗,去竹葉入諸藥煎,取三升,分溫服之,忌如常法。

又療散發後,虛熱羸乏,或腳疼腰痛,本是虛勞人並挾風,宜腎瀝湯方。

羊腎(一具去脂膜切),五味子(三兩),當歸,甘草(炙),芎藭,遠志(去心),芍藥,麥門冬(去心),茯苓(各一兩),乾地黃,生薑(各四兩切),黃芩,桂心(各一兩),大棗(二十枚擘)

上十四味切,以水一斗煮腎,取八升內諸藥煎,取三升半,去滓分服,忌如常法。

又療性熱虛羸,補益方。

生地黃(二石細切蒸之極熟)

上一味,以好酒一升灑之,曝乾搗,眾並手丸之,每食前含一丸如胡桃大,咽令盡,日三五度甚妙。

又療人身體黃瘦不能食,及服藥腰背拘急痛,眠臥陷床。沉重不能起行,宜秋夏中服之方。

半夏(洗),茵陳(各四兩),生薑,茯苓(各三兩),黃芩,土瓜根,梔子(各二兩),大黃(一兩別浸)

上八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溫服。

耆婆湯,療人風勞虛損,補髓令人健方。

麻油(一升),牛酥(一斤),蔥白(一握),胡麻仁(一升研),豉(二升以水二升漬一枚取汁),蜜(一升),上酒(二升)

上七味,先於鍋中入油煎令沸,著蔥白令色黃,下酥蜜豉汁麻仁,沸下酒,成煎收不津器中盛之,日服一匙兩匙,或和酒服亦妙,冷即加生薑一斤取汁,乾薑末亦可用之。

白話文:

石發痰結大小腹留壅老小虛羸方六首

論述:年老體弱的人,通常是因為體內正氣不足,寒氣聚集在下腹部,而熱氣向上散發,導致身體陰陽不調,形成痞塊。痞塊會導致肌肉失去滋潤,皮膚毛孔不通暢,胸部感到氣悶急促,腸胃脹滿,這是因為陰氣上衝,陽氣無法接續所致。有時膀胱會出現積滯,四肢沉重無力,這是因為陽氣無法向下運行,陰氣獨自旺盛的緣故。如果導致大腸堵塞,湯藥難以下嚥,或消化不良,加上呼吸短促,若不疏通阻礙,情況會相當危險。

治療體弱的老人,身體原本就怕冷,又因為服用石散等寒性藥物,導致寒氣更盛,藥物停留在胸膈之間,造成冷熱失調,煩悶氣短,感覺快要死掉。由於藥物無法順利排出,又不能正常排便,對身體造成傷害,此時應立即使用催吐的藥方。

甘草湯

  • 甘草(四兩,生用)

將甘草切片,加入五升水煎煮至一半,濾渣後一次服下,會大量嘔吐,藥物和病邪一起排出,就會痊癒。對於服用其他藥物無法治癒的心腹疼痛,服用此甘草湯,胸膈就會暢通,大便也會順暢,效果很好。

治療虛弱,去熱補氣的藥方

  • 竹葉(切一升),大棗(二十枚,掰開),黃耆(四兩),芍藥(三兩),甘草(炙),人參,乾地黃,升麻,生薑(各二兩),桂心,黃芩,茯苓(各一兩)

將以上十二味藥材切好,先用一斗五升水煮竹葉,取出一斗藥汁,去除竹葉後加入其他藥材一起煎煮,取三升藥汁,分次溫服。服用時的禁忌與平常相同。

治療服用散劑後,虛熱體弱,或腳痛腰痛,本來是虛勞的人又兼有風邪的藥方

  • 羊腎(一副,去除脂肪膜,切片),五味子(三兩),當歸,甘草(炙),芎藭,遠志(去心),芍藥,麥門冬(去心),茯苓(各一兩),乾地黃,生薑(各四兩,切片),黃芩,桂心(各一兩),大棗(二十枚,掰開)

將以上十四味藥材切好,先用一斗水煮羊腎,取八升藥汁,再加入其他藥材一起煎煮,取三升半藥汁,濾渣後分次服用。服用時的禁忌與平常相同。

治療體質燥熱虛弱,補益身體的藥方

  • 生地黃(二石,切細,蒸至極熟)

將生地黃蒸熟後,用一升好酒淋濕,曬乾後搗碎,用手搓成丸子,每餐前含服一丸,如胡桃大小,慢慢吞下,一天三到五次效果很好。

治療身體消瘦不能進食,以及服藥後腰背拘緊疼痛,臥床難起,身體沉重無法行動的藥方,適合在夏秋季服用

  • 半夏(洗過),茵陳(各四兩),生薑,茯苓(各三兩),黃芩,土瓜根,梔子(各二兩),大黃(一兩,另泡)

將以上八味藥材切好,加入八升水煎煮,取三升藥汁,濾渣後分次溫服。

耆婆湯,治療因風邪導致的虛勞損傷,可以補益骨髓,使人強健的藥方

  • 麻油(一升),牛酥(一斤),蔥白(一把),胡麻仁(一升,研磨),豆豉(二升,用二升水浸泡,取汁),蜂蜜(一升),上等酒(二升)

先將麻油在鍋中加熱至沸騰,放入蔥白煎至金黃,然後加入牛酥、蜂蜜、豆豉汁、麻仁,煮沸後倒入酒,收汁成膏狀,裝入不透氣的容器中。每天服用一到兩匙,也可以和酒一起服用,效果很好。如果天氣冷,可以加入生薑汁一斤,或乾薑末一起服用。

2. 石發大小便澀不通兼小便淋方一十六首

論曰:夫言大小便澀者,皆繇大腸虛,受邪氣所致也。且腑有高下,而肺腑系在天上,中接土腑,名之大腸,為傳導之腑也。有風氣熱結,即大便乾澀而不通順,或發癰腫,口鼻乾燥,或腎腑有虛。則心肺俱熱,使小便赤而澀也。

或腎氣虛熱,膀胱不足,加之以渴飲,即小便淋澀,皆繇臟虛不能主其腑也,且形能受味,氣能致精,氣散則精虛,味益則體實,體實之人,筋骨有餘,因勞精氣,精氣既衰,即招其病。故石氣流入膀胱,作其淋疾,則非正石氣而行,此肺遭熱盛,傳之於腎。腎為精竭,純陰自孤,石氣懼陰不入,便投其膀胱,膀胱受邪,遂成淋也,淋狀合澀數赤熱而痛,何以知之。澀至,故知肺傳於子也,數至,為子被母逼,水急奔下也。

熱赤至,為心與石氣相傳也,痛至,為本臟自虛,客氣衝擊也。所以服石藥者,藉其少滋味而助精氣即神門之固,病邪不能入也,何以知因石虛竭,虛竭之人,其陰好怒,而交接難畢,其病名強中,或不交接,其精自流也,或為消利。為作消竭,皆由少服諸石,用之傷勞也,夫遇茲候等,可救其病,失時不療,便至夭枉。

不可全服補虛之藥,恐變諸䱐,常以不虛不實於大腸。不寒不燥於腠理,能調神氣,有何患乎。

療小便淋澀,少腹痛方。

大黃,芍藥,茯苓(各一兩),麻仁(四兩研)

上四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服之良。

又方

桑螵蛸(二十枚熬),黃芩(一兩)

上二味切,以水一升,煮取四合,頓服之。

又療熱淋澀痛方。

車前草,葵根(各切一升),通草(三兩),芒硝(八分)

上四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入芒硝,分服之。

又療血淋不絕方。

雞蘇,竹葉(各一握),葵子(末),石膏(各八分碎),蜀椒(末四分)

上五味切,以水二升,煮取九合後,下葵末服之。

又療初患淋方。

滑石(五兩),通草(二兩),石葦(拭去毛),瞿麥(各三兩),芒硝(二兩湯熱下),冬葵子(二升)

上六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服之,忌諸熱物。

又療淋積年醫不能愈,或十日五日一度發即可,時或頻發不定方。

冬葵子,滑石(各八分),茯苓,芍藥,子芩,蒲黃,芒硝(各六分),石葦(去毛),瞿麥(各五分),陳橘皮(四分)

上十味搗散,空腹煮,後飲子和服一方寸匕,加至二匕,以小便通利為度,忌如常法。

下散飲子方

桑白皮(六分),白茅根(十分),通草(八分),甘草(四分炙),滑石(十分)

上五味搗散,煎湯服前散。

又卒患淋方。

取舡底青苔如雞子大,以水一升煮服之。

又主熱淋方。

白茅根(四斤切)

上一味,以水一斗半,煮取五升,適寒溫飲之,瘥止。

又石淋狀如碎沙石下者方。

車前子(二斤以絹囊盛)

上一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經宿空腹服之,即石下。

又療煩熱,身體微腫,不能食飲,小便不利方。

茯苓(三兩),甘草(炙),栝蔞根,人參,黃芩,桂心,白朮(各一兩),枳實(二兩炙)

上八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每服三合盡,即瘥,甚妙。

又療氣上不得食,嘔逆,大小便澀,氣滿煩悶,折熱下氣方。

前胡,黃芩(各三兩),梔子,大黃(各一兩),甘草(炙),茯苓,生薑(各二兩),杏仁(四十枚去尖皮碎)

上八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服之,忌如常法。

又療熱,小便數少如淋,葵子湯方。

冬葵子(一升)

上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服之,忌如常法。

又若大小便塞不通,或淋瀝尿血,陰中疼痛,此是熱氣所致,先以冷物熨之小腹,又以熱物熨,更互冷熱,若小便數。亦是取冷所致,即暖將息也。

療發熱體氣昏昏,不痛不癢,小便赤澀方。

生茅根五大斤,淨洗擇搗,絞取汁服之瘥。

又若發熱口乾,小便澀方。

取甘蔗去皮,盡足吃之,咽汁,若口痛,搗取汁服之。

又方

取葳蕤五兩,煮汁飲之瘥。

白話文:

關於大小便不順暢,以及小便淋瀝的治療方

理論基礎:

大小便不順暢,多半是因為大腸虛弱,受到外邪侵襲所導致。人體的臟腑有高低之分,肺與大腸相連,如同天上的星辰接應地上的土地,大腸負責傳導消化後的物質。若有風邪熱邪結聚,就會導致大便乾燥難以排出,甚至可能引發癰腫、口鼻乾燥;若腎臟虛弱,則會使心肺產生熱象,導致小便赤黃且排尿不暢。

腎氣虛弱發熱,膀胱功能不足,加上口渴多飲,就會導致小便淋瀝不暢。這些都是因為臟腑虛弱,無法正常管理其所屬的腑。人的形體能吸收食物的滋味,氣能轉化為精華,如果氣散則精氣虛弱,食物滋味充足則身體強壯。身體強壯的人筋骨強健,但如果過度勞累耗損精氣,精氣衰敗,就會引發疾病。例如,身體中的結石進入膀胱,引起淋瀝病症,這並非普通的結石,而是因為肺部積熱傳到腎臟。腎臟精氣耗盡,陰氣變得孤立,結石害怕陰氣而不進入腎臟,便跑到膀胱,膀胱受邪,就形成了淋瀝。淋瀝的症狀包括排尿不暢、頻數、赤紅、發熱和疼痛。如何分辨這些症狀呢?排尿不暢,是因為肺的熱傳到了腎臟;頻數,是因為腎臟受到肺的壓迫,導致水液急促下行;赤紅發熱,是因為心臟與結石之氣相互影響;疼痛,則是因為臟腑本身虛弱,受到外邪衝擊。因此,服用石藥的人,是藉由其少許滋味來幫助精氣,加固防禦,使病邪無法入侵。如何知道是精氣耗竭呢?精氣耗竭的人容易發怒,性生活難以持久,這種病叫做「強中」,或是不進行性行為,精液也會自動流出,或者出現消渴症狀,這些都是因為少服石藥,或使用不當而耗傷身體所導致。遇到這些情況,如果及時治療,還能治好,如果錯過治療時機,就會導致夭折。

不能單純服用補虛的藥物,以免產生其他病症,要保持大腸的平和,既不虛也不實,皮膚毛孔既不寒也不燥,這樣就能調節神氣,還有什麼可擔心的呢?

治療小便淋瀝、少腹疼痛的方劑:

  • 方劑一:
  • 大黃、芍藥、茯苓各30克,麻仁120克(研磨)
  • 將以上四味藥材切碎,加入五升水煮至二升,濾去藥渣,分次服用。
  • 方劑二:
  • 桑螵蛸20枚(炒過),黃芩30克
  • 將以上二味藥材切碎,加入一升水煮至四合,一次服下。

治療熱淋澀痛的方劑:

  • 車前草、葵根各切碎一升,通草90克,芒硝24克
  • 將以上四味藥材切碎,加入五升水煮至二升,濾去藥渣,再加入芒硝,分次服用。

治療血淋不止的方劑:

  • 雞蘇、竹葉各一把,葵子粉、石膏碎塊各24克,蜀椒粉12克
  • 將以上五味藥材切碎,加入二升水煮至九合,濾去藥渣,再加入葵子粉服用。

治療初患淋瀝的方劑:

  • 滑石150克,通草60克,石葦(去除毛)90克,瞿麥90克,芒硝60克(用熱湯溶化後服用),冬葵子兩升
  • 將以上六味藥材切碎,加入九升水煮至三升,分次服用,忌食熱性食物。

治療多年淋瀝不癒、時好時發的方劑:

  • 冬葵子、滑石各24克,茯苓、芍藥、子芩、蒲黃、芒硝各18克,石葦(去毛)、瞿麥各15克,陳皮12克
  • 將以上十味藥材搗成粉末,空腹時煮沸,用藥湯送服一匙藥粉,逐漸增加到兩匙,以小便通暢為度,禁忌如常。

搭配服用的藥粉與湯劑:

  • **藥粉:**桑白皮18克,白茅根30克,通草24克,炙甘草12克,滑石30克
  • 將以上五味藥材搗成粉末。
  • **湯劑:**將上述藥粉煎煮成湯,用來送服先前的藥粉。

治療突發淋瀝的方劑:

  • 取船底青苔如雞蛋大小,用一升水煮沸後服用。

治療熱淋的方劑:

  • 白茅根(切碎)兩千克
  • 將白茅根加入一斗半水煮至五升,放溫後飲用,痊癒即可停止服用。

治療結石如碎沙狀的淋瀝方劑:

  • 車前子一千克(用絹布袋裝好)
  • 將車前子袋放入八升水中煮至三升,放置過夜,空腹服用,結石即會排出。

治療煩熱、身體輕微浮腫、食慾不振、小便不利的方劑:

  • 茯苓90克,炙甘草、栝蔞根、人參、黃芩、桂心、白朮各30克,炙枳實60克
  • 將以上八味藥材切碎,加入六升水煮至三升,濾去藥渣,每次服用三合,服完即癒,效果極佳。

治療氣逆、食慾不振、嘔吐、大小便不暢、氣脹煩悶、清熱降氣的方劑:

  • 前胡、黃芩各90克,梔子、大黃各30克,炙甘草、茯苓、生薑各60克,杏仁40枚(去皮尖,搗碎)
  • 將以上八味藥材切碎,加入八升水煮至三升,分次服用,禁忌如常。

治療發熱、小便頻數而少,狀似淋瀝的方劑(葵子湯):

  • 冬葵子一升
  • 將冬葵子加入三升水煮至一升半,分次服用,禁忌如常。

其他注意事項:

如果大小便堵塞不通,或淋瀝尿血,陰部疼痛,這是熱邪所致。先用冷敷小腹,再用熱敷,冷熱交替使用。如果小便頻數,這是受寒所致,要注意保暖休息。

治療發熱、身體昏沉、不痛不癢、小便赤澀的方劑:

  • 取五大斤新鮮白茅根,洗淨、搗爛、絞汁服用即可痊癒。

治療發熱口乾、小便不暢的方劑:

  • 將甘蔗去皮,儘量多吃,嚥下汁液。如果口腔疼痛,則搗碎取汁服用。
  • **或:**取葳蕤150克,煮汁飲用即可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