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臺秘要》~ 卷第三十八 (6)
卷第三十八 (6)
1. 石發痰結大小腹留壅老小虛羸方六首
論曰:夫老小尫羸。為和氣不足,寒氣獨積於地,炎氣獨散於天,天地不交,故體成痞,體成痞,則肌肉不潤,腠理不通,胸膈氣急,腸胃招滿,為陰氣衝陽,陽不接也,或膀胱堅積。支足沉疴,為陽氣不能下營,陰氣獨盛也。致大腸留擁,湯藥不下,或水穀不消,更加短氣,若不利關格,實不得其死也。
白話文:
老年人和小孩子體弱多病,是因為身體元氣不足,寒氣積聚在地,熱氣散佈於天,天地之氣不能交合,因此身體容易形成痞塊。痞塊形成後,肌肉就會失去滋潤,毛孔閉塞,胸悶氣短,腸胃脹滿,這是因為陰氣侵犯陽氣,陽氣無法溫煦身體。有時也會出現膀胱積聚尿液,肢體沉重乏力,這是因為陽氣不能向下運行,陰氣獨盛的緣故。這樣就會導致大腸積聚糞便,藥物無法下行,或食物無法消化,還伴有氣喘。如果不及时治疗,恐怕会危及生命。
療羸劣老弱,體性少熱,因服石散而寒氣盛,藥伏胸膈,冷熱不調,煩悶短氣欲死者,藥既不行,又不能大便,作害於人,急宜吐之方。
甘草(四兩生用)
白話文:
針對體質虛弱寒冷的老年人,服用了溫熱藥物後,寒氣過盛,藥力積聚在胸腔和橫隔膜處,導致寒熱不平衡,出現胸悶、氣短、瀕臨死亡的現象。由於藥物無法正常作用,又無法排便,對身體造成嚴重危害。此時,必須採取催吐的方式進行緊急治療。
上一味切,以水五升,煮取折半,去滓,令頓服之,當大吐,藥亦與病俱去,便愈矣,夫散家患心腹痛,服諸藥不瘥者,服此甘草湯,諸膈即通,大便亦利,甚驗。
又療甚虛弱,去熱益氣力方。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材切碎後,用五升水熬煮,至剩下折半的量,去除沉澱物後,立即服用。服用後會大吐,藥物也將隨著病症一同排出,接著就會痊癒。如果患有心腹疼痛,服用其他藥物都無法治療,服用這種甘草湯,就會立刻暢通,大便也會順利排出,非常有效。
竹葉(切一升),大棗(二十枚擘),黃耆(四兩),芍藥(三兩),甘草(炙),人參,乾地黃升麻,生薑(各二兩),桂心,黃芩,茯苓(各一兩)
上十二味切,以水一斗五升煮竹葉,取一斗,去竹葉入諸藥煎,取三升,分溫服之,忌如常法。
白話文:
竹葉(切一升) 大棗(二十枚,破開) 黃耆(四兩) 芍藥(三兩) 甘草(炙烤過) 人參 乾地黃 升麻 生薑(各兩兩) 桂心 黃芩 茯苓(各一兩)
又療散發後,虛熱羸乏,或腳疼腰痛,本是虛勞人並挾風,宜腎瀝湯方。
白話文:
此外,針對生完小孩後,出現虛熱、虛弱、乏力,或是腳痛腰痛的情況,這些通常是虛弱體質的人同時受了風寒所致,適合使用腎瀝湯來治療。
羊腎(一具去脂膜切),五味子(三兩),當歸,甘草(炙),芎藭,遠志(去心),芍藥,麥門冬(去心),茯苓(各一兩),乾地黃,生薑(各四兩切),黃芩,桂心(各一兩),大棗(二十枚擘)
白話文:
羊肉腎一個(去除脂肪膜,切片) 五味子三兩 當歸一兩 炙甘草一兩 芎藭一兩 去心遠志一兩 芍藥一兩 去心麥門冬一兩 茯苓一兩 乾地黃四兩(切片) 生薑四兩(切片) 黃芩一兩 桂心一兩 紅棗二十枚(破開)
上十四味切,以水一斗煮腎,取八升內諸藥煎,取三升半,去滓分服,忌如常法。
又療性熱虛羸,補益方。
生地黃(二石細切蒸之極熟)
白話文:
將以上十四味藥材切好,使用一斗水來烹煮藥材中的腎,煮至剩八升水時,再加入其他的藥材一起煎煮,最後煎至剩三升半的藥汁,然後過濾掉藥渣後服用。服用期間的飲食禁忌依常規方法。
另外,對於治療性質屬熱且身體虛弱的情況,這裡提供一個補益的處方。
所需藥材為生地黃二石,將其細切後蒸到非常熟軟。
上一味,以好酒一升灑之,曝乾搗,眾並手丸之,每食前含一丸如胡桃大,咽令盡,日三五度甚妙。
又療人身體黃瘦不能食,及服藥腰背拘急痛,眠臥陷床。沉重不能起行,宜秋夏中服之方。
白話文:
最後一味食材,用一升好酒把它灑濕,曬乾搗碎,大家用手一起搓成丸子,每次在吃飯前含一丸像胡桃那麼大,慢慢吞下去,每天三次到五次效果很好。
半夏(洗),茵陳(各四兩),生薑,茯苓(各三兩),黃芩,土瓜根,梔子(各二兩),大黃(一兩別浸)
白話文:
半夏(清洗後使用),茵陳(各 120 克),生薑,茯苓(各 90 克),黃芩,土瓜根,梔子(各 60 克),大黃(30 克,另行浸泡)
上八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溫服。
耆婆湯,療人風勞虛損,補髓令人健方。
白話文:
將以上八味藥材切好,使用八升水煎煮至剩三升,然後去掉藥渣,分次溫服。
耆婆湯,用於治療因風邪勞損導致的身體虛弱,可以補充骨髓並使人強壯的處方。
麻油(一升),牛酥(一斤),蔥白(一握),胡麻仁(一升研),豉(二升以水二升漬一枚取汁),蜜(一升),上酒(二升)
白話文:
麻油一公升,牛油半公斤,蔥白一束,芝麻一公升研磨成粉,黃豆醬兩公升浸泡於兩公升水中取其汁液,蜂蜜一公升,米酒兩公升
上七味,先於鍋中入油煎令沸,著蔥白令色黃,下酥蜜豉汁麻仁,沸下酒,成煎收不津器中盛之,日服一匙兩匙,或和酒服亦妙,冷即加生薑一斤取汁,乾薑末亦可用之。
白話文:
以上七味藥物,先在鍋中倒入油,開火加熱。將蔥白放入,煎至變黃,然後放入酥油、蜜、豉汁、麻仁。再加入沸騰的酒,煎煮後,收汁,不要有水分剩餘。將煎好的藥汁盛入容器中,每天服用一到兩勺。也可以加入酒中服用,效果很好。如果藥汁變冷,可以加入一斤生薑榨取的汁液,也可以使用乾薑粉代替。
2. 石發大小便澀不通兼小便淋方一十六首
論曰:夫言大小便澀者,皆繇大腸虛,受邪氣所致也。且腑有高下,而肺腑系在天上,中接土腑,名之大腸,為傳導之腑也。有風氣熱結,即大便乾澀而不通順,或發癰腫,口鼻乾燥,或腎腑有虛。則心肺俱熱,使小便赤而澀也。
白話文:
古文: 論曰:夫言大小便澀者,皆繇大腸虛,受邪氣所致也。且腑有高下,而肺腑系在天上,中接土腑,名之大腸,為傳導之腑也。有風氣熱結,即大便乾澀而不通順,或發癰腫,口鼻乾燥,或腎腑有虛。則心肺俱熱,使小便赤而澀也。
作者說:大便和小便不通暢的人,都是因為大腸虛弱,受到邪氣侵襲導致的。人體的臟腑分為上中下三焦,肺臟和心臟屬於上焦,中間與屬於中焦的土腑相連,這個土腑就是大腸,負責傳導食物。如果風熱邪氣在體內聚集,就會導致大便乾結不通暢,或者引起瘡腫,口鼻乾燥。如果腎臟虛弱,就會導致心、肺同時發熱,使得小便發紅、不通暢。
或腎氣虛熱,膀胱不足,加之以渴飲,即小便淋澀,皆繇臟虛不能主其腑也,且形能受味,氣能致精,氣散則精虛,味益則體實,體實之人,筋骨有餘,因勞精氣,精氣既衰,即招其病。故石氣流入膀胱,作其淋疾,則非正石氣而行,此肺遭熱盛,傳之於腎。腎為精竭,純陰自孤,石氣懼陰不入,便投其膀胱,膀胱受邪,遂成淋也,淋狀合澀數赤熱而痛,何以知之。澀至,故知肺傳於子也,數至,為子被母逼,水急奔下也。
白話文:
腎氣虛弱導致熱盛,膀胱功能不足,加上口渴飲水,導致小便淋澀疼痛,這些症狀都是因為臟器虛弱,不能控制其所屬腑臟所致。此外,形體能夠接受味道,氣能產生精華,如果氣散失就會導致精華不足,味道滋養則身體強壯。身體強壯的人,筋骨充實,但如果過度勞累,耗損精氣,精氣衰弱就會招致疾病。
所以,腎結石流入膀胱,導致淋病,這並不是真正的腎結石所致,而是因為肺部熱盛,將熱傳給腎臟。腎臟的精華耗盡,純陰孤立,腎結石害怕陰冷,不會進入腎臟,因此轉而進入膀胱,導致淋病。淋病症狀包括尿道梗塞、頻繁小便、尿液顏色深紅、灼熱疼痛。
如何判斷淋病是由於肺熱所致呢?一是因為尿道梗塞,說明肺部熱氣傳給了腎臟;二是小便頻繁,這是因為腎臟被肺熱逼迫,導致水液急促下行所致。
熱赤至,為心與石氣相傳也,痛至,為本臟自虛,客氣衝擊也。所以服石藥者,藉其少滋味而助精氣即神門之固,病邪不能入也,何以知因石虛竭,虛竭之人,其陰好怒,而交接難畢,其病名強中,或不交接,其精自流也,或為消利。為作消竭,皆由少服諸石,用之傷勞也,夫遇茲候等,可救其病,失時不療,便至夭枉。
白話文:
當人體發熱發紅到極點,是因為心臟和玉器的氣息相傳。疼痛到極致,是因為本臟虛弱,外來的病氣衝擊造成的。所以服用玉器藥的人,藉助其少許滋味來幫助元氣和神門的鞏固,這樣病邪就不能入侵。為什麼知道是因為腎虛竭?腎虛竭的人,其陰氣喜歡發怒,而性交難以完成,其疾病被稱為強中,或者不性交,其精液會自流,或者導致消瘦腹瀉。這些消瘦腹瀉都是由少量服用玉器藥造成的,使用過度會傷身。如果遇到這些症狀,可以救治其疾病,如果錯過時機不治療,很快就會死亡。
不可全服補虛之藥,恐變諸䱐,常以不虛不實於大腸。不寒不燥於腠理,能調神氣,有何患乎。
療小便淋澀,少腹痛方。
大黃,芍藥,茯苓(各一兩),麻仁(四兩研)
上四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服之良。
又方
桑螵蛸(二十枚熬),黃芩(一兩)
上二味切,以水一升,煮取四合,頓服之。
又療熱淋澀痛方。
白話文:
補虛藥不能全服,容易引起各種病症,長期服用還會導致腸胃不虛不實,肌膚不寒不燥,能調和神氣,有什麼好擔心的呢?
治療小便淋澀,少腹疼痛的方子:
大黃、芍藥、茯苓各一兩,麻仁四兩研碎。
將以上四味藥材切碎,用五升水煮至二升,去渣,分次服用效果最佳。
另一個方子:
桑螵蛸二十枚熬製,黃芩一兩。
將以上兩味藥材切碎,用一升水煮至四合,一次服用。
另外,治療熱淋澀痛的方子:
車前草,葵根(各切一升),通草(三兩),芒硝(八分)
上四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入芒硝,分服之。
又療血淋不絕方。
白話文:
車前草、葵根(各一公斤),通草(150克),芒硝(4克)
雞蘇,竹葉(各一握),葵子(末),石膏(各八分碎),蜀椒(末四分)
上五味切,以水二升,煮取九合後,下葵末服之。
又療初患淋方。
白話文:
雞蘇和竹葉(各一大把),葵子(磨成粉),石膏(搗碎成八分),花椒(磨成粉,四分)
滑石(五兩),通草(二兩),石葦(拭去毛),瞿麥(各三兩),芒硝(二兩湯熱下),冬葵子(二升)
白話文:
滑石(250 公克),通草(100 公克),石葦(去除絨毛),瞿麥(各 150 公克),芒硝(100 公克用熱湯送服),冬葵子(1 升)
上六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服之,忌諸熱物。
又療淋積年醫不能愈,或十日五日一度發即可,時或頻發不定方。
白話文:
將六種藥材分別切好,用九升水煎煮,煎至剩三升水量後分成幾份服用,服藥期間避免食用性質熱的食物。
另外治療長年淋症,即使經過許多醫生治療仍未見效的,或者每十天或五天發作一次的情況也能處理。對於那些發作頻率不固定的患者,也可使用此方。
冬葵子,滑石(各八分),茯苓,芍藥,子芩,蒲黃,芒硝(各六分),石葦(去毛),瞿麥(各五分),陳橘皮(四分)
上十味搗散,空腹煮,後飲子和服一方寸匕,加至二匕,以小便通利為度,忌如常法。
下散飲子方
白話文:
冬葵子、滑石(各 4 克) 茯苓、芍藥、子芩、蒲黃、芒硝(各 3 克) 石葦(去毛)、瞿麥(各 2.5 克) 陳皮(2 克)
桑白皮(六分),白茅根(十分),通草(八分),甘草(四分炙),滑石(十分)
白話文:
桑白皮:六錢 白茅根:十錢 通草:八錢 甘草:四錢(經炒製處理) 滑石:十錢
上五味搗散,煎湯服前散。
又卒患淋方。
取舡底青苔如雞子大,以水一升煮服之。
又主熱淋方。
白茅根(四斤切)
上一味,以水一斗半,煮取五升,適寒溫飲之,瘥止。
又石淋狀如碎沙石下者方。
車前子(二斤以絹囊盛)
上一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經宿空腹服之,即石下。
又療煩熱,身體微腫,不能食飲,小便不利方。
白話文:
將上面五種藥材搗碎,煎成湯,飯前服用。
如果突然患上淋病,可以取船底的青苔,大約雞蛋大小,用一升水煮服。
治療熱淋,可以用白茅根四斤,切碎,加入一斗半水,煮到五升,趁溫熱服用,病症就會停止。
治療石淋,症狀是像碎沙石一樣排泄出來,可以用車前子二斤,用絹布袋裝好,加入八升水,煮到三升,隔夜空腹服用,就可以排出石頭。
治療煩熱,身體微腫,不能吃喝,小便不順暢,可以用…
茯苓(三兩),甘草(炙),栝蔞根,人參,黃芩,桂心,白朮(各一兩),枳實(二兩炙)
白話文:
茯苓(180 克) 甘草(炒過,90 克) 栝蔞根,人參,黃芩,桂心,白朮(各 90 克) 枳實(炒過,180 克)
上八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每服三合盡,即瘥,甚妙。
又療氣上不得食,嘔逆,大小便澀,氣滿煩悶,折熱下氣方。
白話文:
將這八味藥材切好,用六升水煎煮至剩三升,然後去掉藥渣。每次服用三合,喝完就會見效,非常靈驗。
另外,對於治療氣滯導致的食欲不振、噁心嘔吐、大小便不暢、氣滿胸悶、身體發熱等症狀,這裡有一個下氣的處方。
前胡,黃芩(各三兩),梔子,大黃(各一兩),甘草(炙),茯苓,生薑(各二兩),杏仁(四十枚去尖皮碎)
白話文:
前胡、黃芩(各 120 克) 梔子、大黃(各 40 克) 炙甘草、茯苓、生薑(各 80 克) 去尖皮碎杏仁(80 枚)
上八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服之,忌如常法。
又療熱,小便數少如淋,葵子湯方。
冬葵子(一升)
上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服之,忌如常法。
白話文:
將以下的藥材共八味切好,用八升水煎煮至剩三升藥汁,分次服用,遵守一般的飲食禁忌。
另外治療身體燥熱,小便頻繁且量少不暢時,可用以下的葵子湯方:
單用冬葵子一升,
將這一味藥材用三升水煎煮至剩一半,即一升半的藥汁,分次服用,同樣需遵守一般的飲食禁忌。
又若大小便塞不通,或淋瀝尿血,陰中疼痛,此是熱氣所致,先以冷物熨之小腹,又以熱物熨,更互冷熱,若小便數。亦是取冷所致,即暖將息也。
白話文:
如果大便小便不通暢,或者小便淋漓帶血,陰部疼痛,這是熱氣引起的,先用冷的東西熨肚子,再用熱的東西熨,冷熱交替。如果小便頻繁,也是受寒造成的,應該保暖休息。
療發熱體氣昏昏,不痛不癢,小便赤澀方。
生茅根五大斤,淨洗擇搗,絞取汁服之瘥。
又若發熱口乾,小便澀方。
取甘蔗去皮,盡足吃之,咽汁,若口痛,搗取汁服之。
又方
取葳蕤五兩,煮汁飲之瘥。
白話文:
治療發燒、身體沉重昏昏沉沉,不痛不癢,小便顏色深且澀的病症。
將鮮茅根五斤洗淨,搗碎,榨取汁液服用,可以痊癒。
如果發燒口乾,小便澀,可以取甘蔗去皮,盡情食用,吞服汁液。如果口痛,則可以搗碎甘蔗,取汁服用。
另一個方法是取葳蕤五兩,煮汁飲用,可以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