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燾

《外臺秘要》~ 卷第十九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九 (1)

1. 卷第十九

2. 腳氣腫滿方二十九首

病源此繇風濕毒氣,搏於腎經,腎主水,今為邪所搏,則腎氣不能宣通水液,水液不傳於小腸,致水氣壅溢腑臟,浸漬皮膚,故腫滿也。(出第十三卷中)

千金翼溫腎湯,主腰脊膝腳浮腫不隨方。

茯苓,乾薑,澤瀉(各二兩),桂心(三兩)

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為三服。忌酢物生蔥,又療腳氣初發,從足起至膝脛腫骨疼者方。

烏牛尿一服一升,日二服,腫消止,羸瘦者二分尿一分牛乳合煮,乳結乃服之。

又方

生豬肝一具細切,以淡蒜齏食之令盡,若不盡者,分再食之。(並出第十六卷中)

崔氏療腳氣遍身腫方。

大豆(二大升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豆),桑根白皮(一握切),檳榔(二七枚碎),茯苓(二兩切)

上四味。將三物以前豆汁浸經宿,煮取二升,絞去滓,添酒二合,納藥中,隨多少服之,忌酢物。(救急同)

又療遍身腫小便澀者,用麻豆方主之,療腳腫氣。

烏豆(一斗水四斗煮取一斗半去豆),桑根白皮(切五升),大麻子(二升熬研碎)

上三味。以豆汁納藥,煎取六升,一服一升,日二服,三日令盡。

又方

烏豆(五升),桑根白皮(切四升二物以水二斗煮取一斗半去滓),大麻子仁(一升熬),橘皮(二兩),升麻(二兩),杏仁(二兩),豬苓(二兩),丹參(三兩),生薑(二兩切)

上九味切。將七物納前桑皮豆汁中,煮取四升,朝二服,相去如三食久,藥消進食,食消又更進二服。(此二方並唐尚書送)

又療腳氣,及腰腎膀胱宿水及痰飲,桃花散方。

收桃花陰乾,量取一大升,但隨虛滿,不須按捺,搗為散,紗羅下之,溫清酒和,一服令盡,通利為度,空腹服之,須臾當轉可六七行,但宿食不消化等物總瀉盡。若中間覺飢虛,進少許軟飯及麋粥,極安穩,不似轉藥,虛人廢朝謁,但覺腰腳輕快,使人踴躍,食味倍佳。

腳先腫者,一宿頓消,如囊中貯物傾卻相似,又無毒,易將息,唯忌胡蒜豬肉,三月內腹虛,大都消息,慎生。

冷酸滑五辛酒面,及黏食肥膩,四五日外,諸食復常,又余見古方論云,腳氣但腫不悶,經服利藥,法令人渴,但腫縱不服利藥,亦遣人渴,宜利方。

取大麻子熬令香,和水研,取一大升,別以三大升水煮一大升赤小豆。取一升汁,即納麻汁,更煎三五沸,渴即飲之,冷熱任取,安穩,飢時啖豆亦佳,而利小便止渴消腫,大良,榖葉及桑白皮熬炙為飲,飲之亦良腫盛力弱不堪大藥者,取牛乳一小升,烏牛尿一小升,無烏牛尿用黃者亦得,和調分三服,相去十里久。小便大利,腳腫即頓消。

若一劑不除,隔一二日更服,氣力好者依前服,羸弱者每日平旦唯一服六七合,以瘥乃止。忌雜肉。(並出第六卷中)

白話文:

腳氣腫滿方二十九首

腳氣腫脹是因為風濕毒邪侵犯腎經所致。腎主水,邪氣入侵,腎氣無法正常運化水液,水液無法輸送到小腸,導致水氣在腑臟積聚,浸潤皮膚,因此腫脹。

千金翼溫腎湯,治療腰脊膝腳浮腫,不拘泥於其他方劑。

配方:茯苓、乾薑、澤瀉(各二兩)、桂心(三兩),加水六升,煎煮至二升,分三次服用。忌食醋和生蔥。此方也適用於腳氣初期,腫脹從腳部開始,蔓延至膝脛,伴隨骨痛者。

另:服用烏牛尿,每次一升,每天兩次,腫脹消退後停止。體虛消瘦者,可將二分烏牛尿與一分牛乳混合煮沸,乳汁凝固後服用。

另一方:將生的豬肝切碎,用淡鹽蒜泥一起食用,吃完為止。吃不完的,可分次食用。

崔氏治療腳氣全身腫脹的方劑:

配方:大豆(二大升,加水一斗煮至五升,去豆)、桑根白皮(一握,切碎)、檳榔(二七枚,敲碎)、茯苓(二兩,切碎)。先將後三味藥材用煮大豆剩下的豆汁浸泡一夜,然後煮至二升,過濾去渣,加入酒二合,根據病情服用。忌食醋。此方也適用於急症。

治療全身腫脹、小便不利者,可用麻豆方。治療腳腫氣滯:

配方:烏豆(一斗,加水四斗煮至一斗半,去豆)、桑根白皮(五升,切碎)、大麻子(二升,炒熟研碎)。將藥材用煮烏豆剩下的豆汁煎煮至六升,每次服用一升,每天兩次,三天服完。

另一方:

配方:烏豆(五升)、桑根白皮(四升,切碎,與烏豆一起加水二斗煮至一斗半,去渣)、大麻子仁(一升,炒熟)、橘皮(二兩)、升麻(二兩)、杏仁(二兩)、豬苓(二兩)、丹參(三兩)、生薑(二兩,切碎)。將後七味藥材放入煮烏豆桑皮剩下的汁液中,煎煮至四升,早晚各服兩次,每次服藥後間隔三餐時間,藥物消化後再服用。

治療腳氣、腰腎膀胱積水和痰飲的桃花散:

配方:陰乾的桃花一大升(依病情調整用量,不必精確計量),搗碎成散劑,用溫熱的米酒調服,一次服完,直到通利為止。空腹服用,很快就會排便六七次,宿食等物都會排出。如果中途感到飢餓,可食用少量軟飯或稀粥。此方溫和,不會像瀉藥那樣讓人難受,體虛者也可服用,服用後腰腳會感到輕快舒適,食慾也會增加。

腳部先腫脹者,一晚即可消腫,如同將囊中物品倒空一樣,無毒副作用,容易恢復,只需忌食蒜和豬肉。三個月內,腹部可能會感覺虛弱,大多數症狀都會消失。慎防受寒。

忌食生冷、酸、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及酒、麵食、黏膩肥甘厚味的食物。四五天后,飲食可恢復正常。古方記載,腳氣僅腫脹而不脹痛,服用利尿藥物會令人口渴,即使不服用利尿藥物,也會口渴,所以應服用利尿的方劑。

將大麻子炒香,研磨成糊狀,取一大升,另用三大升水煮一大升赤小豆,取一升豆汁,與麻子糊混合,再煎煮三五沸,口渴時飲用,冷熱皆可。飢餓時可食用赤小豆,利尿止渴,消腫效果良好。穀葉和桑白皮煎煮的湯液也有效。腫脹嚴重,體力虛弱,無法服用大劑量藥物者,可將牛乳一小升和烏牛尿一小升(無烏牛尿可用黃牛尿代替)混合,分三次服用,每次間隔一段時間。小便通利,腳腫即可迅速消退。

若一劑藥效不顯著,可隔一两天再服用。體質好者按原方服用,體質虛弱者,每天清晨服用六七合即可,直到痊癒為止。忌食各種肉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