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臺秘要》~ 卷第十八 (18)
卷第十八 (18)
1. 腳氣嘔逆不下食方二首
文仲瓜飲,療腳氣,嘔逆不得食方。
生瓜(一枚四破水九升煮取五升去滓),白朮(四兩),甘草(一兩炙),生薑(二兩)
上四味切三物,納瓜汁中,煮取二升,去滓,溫分三服,忌桃李雀肉海藻菘菜。(生瓜恐是木瓜出第九卷中)
延年茯苓飲,主腳氣腫氣急上氣,心悶熱煩,嘔逆不下食方。
茯苓(三兩),紫蘇葉(三兩),杏仁(三兩),橘皮(三兩),升麻(三兩),柴胡(三兩),生薑(四兩),犀角(二兩屑),檳榔(十二枚並皮子碎)
上九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五合,去滓,分溫三服,如一人行八里久。忌醋物。(出第十九卷中)
白話文:
文仲瓜飲,治療腳氣,嘔吐、吃不下東西的藥方。
準備一個生瓜(切成四塊,用水九升煮到剩五升後去渣),白朮四兩,炙甘草一兩,生薑二兩。
將白朮、甘草、生薑切好,放入煮好的瓜汁中,再煮到剩兩升後去渣,溫熱後分三次服用。服用期間忌食桃子、李子、雀肉、海藻、菘菜。(這裡說的生瓜可能是木瓜,出自第九卷中)
延年茯苓飲,主要治療腳氣腫脹,呼吸急促、上氣不接下氣,心胸悶熱煩躁,嘔吐、吃不下東西的藥方。
準備茯苓三兩,紫蘇葉三兩,杏仁三兩,橘皮三兩,升麻三兩,柴胡三兩,生薑四兩,犀角二兩(磨成粉末),檳榔十二枚(連皮一起弄碎)。
將以上九味藥材切好,用水八升煮到剩二升五合後去渣,溫熱後分三次服用,大約相當於一個人走八里路的時間。服用期間忌食醋類食物。(出自第十九卷中)
2. 腳氣疼不仁方二首
病源,此由風濕毒氣與血氣相搏,正氣與邪氣交擊,而正氣不宜散,故疼痛,邪在膚腠,血氣則澀,隔則皮膚厚,搔之如隔衣物,不覺知,名為不仁也。(出第十三卷中)
蘇恭療初患腳足皮膚舒緩足上不仁,膝下疼痛,眉眼動,左脅下氣,每飽食即發,隔上熱,臍下冷,心虛陰汗且疼,兼補煮散方。
黃耆,人參,獨活,芎藭,防風,當歸,桂心,萆薢,防己(各六兩),茯苓,白朮,丹參(各八兩),附子(生用),甘草(炙各四兩),杏仁(去皮尖),生地黃,生薑,磁石(二十分碎如小豆)
上十八味並切。分之為三十服,服別以生薑(二兩)生地黃(一兩)杏仁(十四枚碎)以水二升,煮取七合,布絞去滓,一服之。常以日晚,或夜中服之,不妨公事。如逆嘔者,加半夏一兩,如前加減法,忌豬肉冷水海藻菘菜生蔥桃李雀肉醋物羊肉蕪荑及腸,三日以後,並無禁忌。
又側子酒,主腳氣,春夏發,入秋腫消氣定,但苦腳弱,不能屈伸,足上不仁,手指脹悶,不得屈伸,四肢腰頸背皆廢者,服此酒方。
側子(生用),乾薑(各五兩生者良),丹參,牛膝(各六兩),金牙(碎綿裹),磁石(如上),生石斛(各一斤乾用八兩),石南(炙),獨活(六兩炙),萆薢,生茱萸,生地黃(各十兩乾者用八兩),防風,茯苓(各四兩),五加皮,薏苡仁(各一兩),茵芋(炙),椒(各兩汗),桂心,天雄(生用),人參,芎藭,當歸,白朮,細辛(各二兩)
上二十五味切。絹袋貯,清酒六七斗,漬之七日,成一服,一小盞日二三服,量性多少稍加,以痹為度。若婦人服去石南,丈夫苦冷,著孔公孽鍾乳等,多至一二斤,少至七八兩,服此酒時,須隨病內外灸三兩處以泄氣。忌豬肉冷水醋物生蔥桃李雀肉生菜蕪荑等。(並出第一卷中)
白話文:
腳氣疼不仁方二首
**病因:**這種病是因為風濕的毒氣和體內的氣血互相搏鬥,正氣和邪氣互相攻擊。因為正氣無法散開,所以會疼痛。邪氣停留在皮膚表面,造成氣血運行不順暢,阻塞的地方皮膚就會變厚,搔抓時感覺像隔著衣服一樣,沒有感覺,這種情況就稱為「不仁」。
蘇恭治療初期腳足皮膚鬆弛、腳上不麻木,膝蓋以下疼痛,眉毛眼睛跳動,左邊肋骨下有氣竄動,每當吃飽飯就會發作,胸膈感到燥熱,肚臍以下冰冷,心虛冒冷汗且疼痛的病症,所用的兼補藥散方:
黃耆、人參、獨活、川芎、防風、當歸、桂心、萆薢、防己(各六兩),茯苓、白朮、丹參(各八兩),附子(生用)、甘草(炙各四兩),杏仁(去皮尖)、生地黃、生薑、磁石(二十分,打碎如小豆大小)
以上十八種藥材全部切碎。分成三十份,每次取一份,加入生薑(二兩)、生地黃(一兩)、杏仁(十四枚,打碎),用水兩升煮到剩七合,用布過濾掉藥渣,服用。通常在傍晚或夜裡服用,不影響白天工作。如果出現嘔吐,可以加入半夏一兩,按照之前的加減方法使用。忌吃豬肉、冷水、海藻、菘菜、生蔥、桃子、李子、麻雀肉、醋、羊肉、蕪荑以及動物內臟。三天以後,就沒有什麼禁忌了。
另外有一個用側子酒治療腳氣的方子,主要治療春夏發作、秋天腫脹消退但氣還沒定的病症,患者會感到腳部軟弱無力,無法彎曲伸直,腳上麻木不仁,手指腫脹、悶痛、無法彎曲伸直,四肢、腰、頸、背都感到無力的情況。
側子(生用)、乾薑(各五兩,生者更好),丹參、牛膝(各六兩),金牙(打碎,用棉布包起來),磁石(如上),生石斛(一斤,乾燥的用八兩),石南(炙),獨活(六兩,炙),萆薢、生茱萸、生地黃(各十兩,乾燥的用八兩),防風、茯苓(各四兩),五加皮、薏苡仁(各一兩),茵芋(炙),花椒(各兩,出汗用),桂心、天雄(生用)、人參、川芎、當歸、白朮、細辛(各二兩)
以上二十五種藥材切碎,用絹布袋裝好,放入六七斗清酒中浸泡七天。每天喝一小杯,一天喝二三次,根據個人情況適量增加,以感到麻木為度。如果是婦女服用,去掉石南;如果是男子怕藥性太冷,可以加入孔公孽、鍾乳等藥材,少則七八兩,多則一二斤。服用這個藥酒時,必須配合艾灸,在身體內外灸三兩處,以幫助排出邪氣。忌吃豬肉、冷水、醋、生蔥、桃子、李子、麻雀肉、生菜、蕪荑等食物。
3. 腳氣衝心煩悶方二十二首
廣濟療腳氣衝心悶。洗腳漬湯方。
糜穰一石納釜中
上一味多煮取濃汁。去滓,納椒目一斗,更煎十餘沸,漬腳三兩度,如冷溫漬洗瘥止,無所忌。
又療腳氣急上衝心悶欲死者方
檳榔(三顆細末),生薑汁(三合),童子小便(二升新者不須暖)
上三味攪頓服,須臾即氣退。若未全瘥,更服最佳,利三兩行,無所忌。又療腳氣心煩悶,氣急臥不安方。
半夏(一升湯洗去滑),生薑(八兩),桂心(三兩),檳榔(一兩半末)
上四味切。以水八升煮減半,納檳榔仁末,煎取二升八合,絞去滓,分溫三服,服別相去如人行五六里,進一服,微利為度。
又療腳氣攻心悶,腹脹氣急欲死者方。
吳茱萸(三升),木瓜(切二合),檳榔(二十顆碎),竹葉(切二升)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得快利即瘥,忌生菜熟面蕎麥蒜等物。
又療腎虛風,腳氣衝心,疝氣下墜,小便數,膝冷腰疼,時時心悶,氣急欲絕,四肢無力,射干丸方。
射干(六分),昆布(八分洗),通草(四分),犀角(六分屑),杏仁一分去皮尖熬),漢防己(八分),茯苓(六分),青木香(八分),旋覆花(四分),白頭翁(四分),獨活(六分),葶藶子(八分熬)
上十二味搗篩,蜜和丸如梧子。酒下二十丸,漸加至三十丸,日再服,不利,空腹服,煮檳榔桑根皮下更佳,忌生菜熱面蕎麥蒜炙肉黏膩醋物。(並出第一卷中)
崔氏旋覆花湯,療腳氣衝心欲死者,服之救病困急。此方最先。
旋覆花(二兩),犀角(二兩屑),紫蘇莖(一握),桂心(一兩),赤茯苓(三兩),橘皮(二兩),生薑(三兩),前胡(四兩),干棗(七枝擘),白前(一兩),香豉(七合綿裹文仲用一升)
上十一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四合,分三服,相去十里久,以下氣小便利為度。忌生蔥酢物。
又治腳氣麻痹不仁,兩腳緩弱,腳腫無力,重者少腹氣滿,胸中痞塞,見食即嘔,或兩手大拇指不遂,或兩腳大拇指不遂,或小便澀,第一療氣滿嘔逆不下食,旋覆飲子方。
旋覆花(二兩),橘皮(二兩),生薑(三兩),紫蘇莖(一握),茯苓(三兩),香豉(一升綿裹),大棗(十枚擘)
上七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四合,分三服,服別相去十里久,日一劑。凡服五劑,上氣即下,小便澀者,加桑根白皮四兩,慎生冷豬肉蒜面魚枯食,如其服此飲二三劑,氣下訖。
即須服大犀角湯第一方十四味者是也,服當小便利為度,如其胸膈中氣滿者,加半夏四兩,湯洗,待腹內氣和,腳腫欲消,皮膚猶如隔帛者,宜服犀角麻黃湯一二劑,五日後然服之。忌生蔥醋物。
又大犀角湯,療腳氣毒衝心變成水,身體遍腫,悶絕死者方。
白話文:
腳氣衝心煩悶方二十二首
治療腳氣導致心煩悶的方劑:
一、洗腳漬湯方:將稻穀一石放入鍋中,煮取濃汁,去除渣滓,加入花椒一斗,再煎煮十幾沸,用此藥液浸泡腳部兩三次,直到痊癒。
二、治療腳氣急劇衝擊心臟,讓人感到悶痛欲死之方:檳榔三顆研成細末,加入生薑汁三合,童子尿二升(新鮮的,不用加熱),混合攪拌後服用,很快就能緩解症狀。若未痊癒,可再次服用。大便通暢三、兩次即可,無需忌口。
三、治療腳氣引起心煩悶、氣急、臥不安之方:半夏一升(用溫水洗去黏液),生薑八兩,桂枝三兩,檳榔一兩半研成末。將前三味切碎,加水八升煮至一半,放入檳榔末,煎煮至二升八合,過濾去渣,分三次溫服,每次服藥間隔約相當於步行五六里的時間。以微微通便為度。
四、治療腳氣攻心悶痛,腹部脹滿,氣急欲死之方:吳茱萸三升,木瓜切碎二合,檳榔二十顆打碎,竹葉切碎二升。加水一斗,煎煮至三升,分三次服用。迅速通便即可痊癒,忌食生菜、熟麵、蕎麥、蒜等食物。
五、治療腎虛風寒導致腳氣衝擊心臟,疝氣下墜,小便頻數,膝蓋冰冷,腰部疼痛,時常心煩悶,氣急欲絕,四肢無力之方(射干丸):射干六分,昆布八分(洗淨),通草四分,犀角六分(刮成屑),杏仁一分(去皮尖,炒過),防己八分,茯苓六分,青木香八分,旋覆花四分,白頭翁四分,獨活六分,葶藶子八分(炒過)。將以上十二味藥材搗碎過篩,用蜂蜜混合製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二十丸,用酒送服,逐漸增加至三十丸,每日服用兩次。若未通便,則空腹服用,用煮過的檳榔和桑樹根皮一起服用效果更佳。忌食生菜、熱麵、蕎麥、蒜、烤肉、黏膩食物、醋等。
六、崔氏旋覆花湯:治療腳氣衝擊心臟,危及生命之方。此方為首選方劑:旋覆花二兩,犀角二兩(刮成屑),紫蘇莖一握,桂枝一兩,赤茯苓三兩,橘皮二兩,生薑三兩,前胡四兩,干棗七枚(掰開),白前一兩,香豉七合(用布包好,按文仲的用量為一升)。將以上十一味藥材切碎,加水八升,煎煮至二升四合,分三次服用,每次服藥間隔約相當於步行十里的時間,以小便通暢為度。忌食生蔥、醋等食物。
七、治療腳氣導致麻痺、感覺遲鈍,雙腳無力腫脹,嚴重者下腹部脹滿,胸部阻塞,食後即嘔吐,或大拇指活動不便,或小便澀滯之方(旋覆飲子):旋覆花二兩,橘皮二兩,生薑三兩,紫蘇莖一握,茯苓三兩,香豉一升(用布包好),大棗十枚(掰開)。將以上七味藥材切碎,加水八升,煎煮至二升四合,分三次服用,每次服藥間隔約相當於步行十里的時間,每日一劑,共服五劑。若上氣下沉,小便澀滯者,加桑樹根白皮四兩。慎食生冷食物、豬肉、蒜、麵食、魚乾等。若服藥二三劑後,氣下沉,則需服用大犀角湯(方劑內容另述)。服藥後以小便通暢為度。若胸膈脹滿,加半夏四兩,用溫水洗淨後服用。待腹部氣機調和,腳腫消退,皮膚感覺像隔著一層布一樣時,宜服用犀角麻黃湯一至兩劑,五天后再服用。忌食生蔥、醋等食物。
八、大犀角湯:治療腳氣毒素衝擊心臟,導致全身浮腫,昏迷欲死之方。(方劑內容未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