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臺秘要》~ 卷第三十七 (4)
卷第三十七 (4)
1. 乳石陰陽體性並草藥觸動形候等論並法一十七首
延年秘錄論曰:乳者,陽中之陰,石者,陰中之陽,乳石從來陰陽精體。處至陰之裹,有正陽伏其中,正陽之中,覆在至陰之裹,故陽生十一月甲子後服乳。陰生五月甲子後服石,陰陽發明,互相為用而服之,皆理於內不泄於外也。夫人膚虛,皆帶風氣,處人全軀,常經含象,理之有法,則禍害不生,乖於時候,則危瘵立至,竊覽古法,皆云四月服石。此謂浮學,不曉由來,按聞承開服石,僉曰四月雖開而未平。
六月謂得氣之節,他皆仿此,常以不全實其腑,不全虛其臟,即入風之道無所滯焉,或有藥觸成疴,飲食發疹,今並倫次,詳而行之。(通按雖開而未五字疑有闕)
舊論曰:神農桐君,深達藥性,所以相反畏惡,備於本草,但深師祖學道洪,道洪所傳,何所依據云。
鍾乳動術,令人頭痛目疼,木動鍾乳,即胸塞氣短,海蛤動乳,即目疼氣短,雖患不同。其療一矣,如與上患相應,速服蔥白豉湯,其五石大散自後人發動將療。亦非古法,乃云鍾乳與術更互相動,本草既無成文,但學者穿鑿今但依頭疼目痛,胸塞氣短證候。速服蔥白豉湯方。(千金云鍾乳又對栝蔞)
蔥白(切一斤去青),香豉(三升綿裹),吳茱萸(一升),甘草(三兩炙切)
上四味,以水一斗半先煮蔥白,澄清取八升,內藥煮取三升,分三服訖,令人按摩搖動,口中嚼物,然後仰臥覆以暖衣,汗出,去衣服湯,熱歇,即便冷濤飯醬脯等物,任意食之。(千金用蔥半斤豉二升甘草人參各三兩無吳茱萸,若服此不解復服甘草湯方)
甘草(三兩炙),桂心(二兩),豉(二升),蔥白(半斤)
上四味合服如上法,若服此已解,肺家猶有客熱餘氣,復服桂心湯方。
桂心,麥門冬(去心各三兩),人參,甘草(各二兩炙),蔥白(半兩),豉(二升)
上六味合服如前法。(出千金)
防風細辛動硫黃,令人煩熱,腳疼腰痛,或嗔忿無常,或下痢不禁,防風細辛能動硫黃。而硫黃不能動彼,才覺發,便服杜仲湯方。
杜仲(三兩),枳實(炙),甘草(炙),梔子仁(十四枚),李核仁(去皮各二兩),豉(二升)
上六味合服如上法,若不解,復服大麥奴湯方。
大麥奴(四兩),甘草(炙),人參,芒硝,桂心(各一兩),麥門冬(去心半斤)
上六味合服如上法,若服此已解,脾腎猶有餘熱氣或冷,復服人參湯方。
人參,乾薑,甘草(炙),當歸(各一兩),附子(一枚炮)
上五味合服如上法。(出千金)
附子白石英兩更相觸,若白石英先發,令人煩熱腹脹,若附子先發,令人嘔逆不食,或口噤不開,或言語難,手足痠疼,初覺宜服生麥門冬湯方。
生麥門冬(四兩去心),甘草(二兩炙),麻黃(二兩去節),豉(二升)
上四味切,先以水一斗煮麻黃,掠去沫訖,內諸藥煮,取三升,分三服,服訖,若按摩臥覆取汗,候藥氣散,溫飯醬菜脯等任食,若熱未退,更服大黃湯方。
大黃(三兩別漬),甘草(二兩炙),梔子(二十九枚劈),豉(二升)
上四味切,以水九升煮甘草梔子,取二升半,然後下大黃煎三四沸,去滓,分三服,得下便止,不下當盡服,一法若煩熱,加細辛一兩,若熱勢未除,視瞻高而患渴,復服栝蔞湯方。
生栝蔞,大麥奴(各四兩),甘草(二兩炙),蔥白(半斤),豉(二升)
上五味合服如上法,稍稍一兩合服之,隱約得一升許。便可食少糜,動熱若已解,胃中有餘熱,復服芒硝湯方。
芒硝,桂心(各二兩),通草,甘草(炙各三兩),白朮(一兩),大棗(二十枚擘),李核仁(二十一個去皮)
上七味合服如上法,若腹脹,去芒硝,加人參二兩。(出千金)人參動紫石英,令人心急而痛,或驚悸不得臥,或恍惚忘誤,失性發狂,或昏昏欲眠,或憒憒喜嗔,或瘥或劇,乍寒乍熱,或耳聾目暗,又防風雖不動紫石,而紫石猶動防風,為藥中亦有人參,緣防風動人參,轉相發動,令人心痛煩熱,頭項強,才覺發,宜服麻黃湯方。(千金服後人參湯)
麻黃(二兩去節),人參(一兩),甘草(二兩炙),蔥白(切一升),豉(一升),大麥奴(一把)
上六味切,以酒五升湯三升,煮取三升,分三服良。
又解服人參湯法
人參(三兩),細辛(一兩炙),白朮(二兩),桂心(二兩),豉(三升)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若瞋盛,加大黃黃芩梔子各三兩。(出千金有甘草二兩)
若忘誤狂發猶未除,服麥門冬湯方。(在後礜石發下)
若心有餘熱氣,更服人參湯方。
人參,防風,甘草(炙各三兩),桂心(二兩),生薑(切),白朮(各一兩)
上六味合服如上法。(出千金)
桔梗動赤石脂,令人心痛寒噤,手腳逆冷,心中煩悶,赤石脂動桔梗,令人頭痛目赤,身體壯熱,始覺發,宜溫清酒飲之,隨能解,須酒勢行則解,亦可服大麥麨方。
大麥熬令汗出,燥止,勿令大焦,舂去皮,細搗篩,以冷水和服之,入蜜亦佳。(千金翼云炒去皮蒸令熟曝乾香搗篩)
礜石無所偏對,發則令人心急口噤,骨節疼強,或節節生瘡,將食太過,發則多壯熱,以冷水洗浴,然後用生熟湯五六石灌之,食少暖食,飲少熱酒,行步自勞,即服麥門冬湯方。
麥門冬(半斤去心),豉(二升),蔥白(半斤切)
上三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覆暖衣,汗出即瘥。一法加甘草三兩,人參一兩半。千金又有桂心二兩,云始覺發,即服蔥白豉湯,用蔥白半斤,豉二升,甘草二兩炙,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若散發身體卒生瘡,即服麥門冬湯。
白話文:
乳石陰陽體性及草藥觸動反應等論述與處理方法共十七條
**《延年秘錄》論述:**乳石這種東西,乳是陽性中的陰性,而石是陰性中的陽性,乳和石本來就都是陰陽精華的物質。它們存在於至陰的深處,有正陽之氣潛藏在裡面,而這正陽之氣又被至陰所包裹。因此,陽氣在十一月甲子日之後開始生發,適合服用乳;陰氣在五月甲子日之後開始生發,適合服用石。陰陽相互啟發,互相作用來服用,都是在體內發揮作用,而不是向外洩露。
人的皮膚虛弱,大多帶有風氣,存在於人的整個身體,經常會受到外在事物的影響。如果能按照正確的方法調理,就不會產生禍害;如果違背時令,就會立刻導致危險的疾病。我仔細查看古代的方法,都說四月服用石,這是那些不求甚解的學者的說法,他們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據說,有人認為開服石的時間應該在四月,雖然四月是開始的時間,但還沒有達到陰陽平衡的狀態。
六月是陰氣最盛的時節,其他時間的說法都是仿照這個來的。在服用這些藥物時,要經常保持身體內部不完全充實,也不完全虛弱,這樣風邪就沒有機會入侵。有時,藥物會引發疾病,飲食會引發疹子,現在將這些情況都列出來,詳細說明並加以實行。(這段文字中,「雖開而未五字」疑似有缺漏)
古代的論述說:神農和桐君,他們深入了解藥性,所以藥物的相反、相畏、相惡等特性,都記載在《本草》之中。但是,深師祖學道洪所傳授的,不知道是以什麼為依據。
服用鐘乳,會引發頭痛、眼睛疼痛;木能引發鐘乳反應,導致胸悶氣短;海蛤引發鐘乳反應,導致眼睛疼痛、氣短。雖然症狀不同,但治療方法是一樣的。如果出現這些相關症狀,應立即服用蔥白豉湯。至於後人發明用五石散來治療這些反應,並非古代的正確方法。據說鐘乳和術會互相影響,但《本草》中並沒有明確記載,只是現在的學者們的臆測。現在只需要根據頭痛、眼睛疼痛、胸悶氣短這些症狀,立即服用蔥白豉湯即可。(《千金方》說鐘乳還會對栝蔞產生反應)
**蔥白豉湯方:**蔥白(切一斤,去除蔥青),香豉(三升,用棉布包好),吳茱萸(一升),甘草(三兩,炙烤並切開)。
以上四味藥,先用水一斗半煮蔥白,澄清後取八升,再放入其他藥材煮至三升,分三次服用。服用後,讓人按摩身體,搖動肢體,口中咀嚼食物,然後仰臥,蓋上溫暖的衣物,讓身體微微出汗。汗出後,脫下衣服,待湯藥熱度消退,就可食用冷的飯菜、醬菜、肉乾等,隨意進食。(《千金方》用蔥半斤,豉二升,甘草和人參各三兩,沒有吳茱萸。如果服用此方沒有效果,就再服用甘草湯方)
**甘草湯方:**甘草(三兩,炙烤),桂心(二兩),香豉(二升),蔥白(半斤)。
以上四味藥混合煎服,方法同上。如果服用此方後症狀緩解,但肺部仍有餘熱,就再服用桂心湯方。
**桂心湯方:**桂心、麥門冬(去心,各三兩),人參、甘草(各二兩,炙烤),蔥白(半兩),香豉(二升)。
以上六味藥混合煎服,方法同上。(出自《千金方》)
防風和細辛會引發硫磺的反應,使人感到煩熱、腳痛腰痛,或情緒不穩定,容易發怒,或腹瀉不止。防風細辛能夠引發硫磺反應,但硫磺卻不能引發它們的反應。剛感覺到反應時,就應該立即服用杜仲湯方。
**杜仲湯方:**杜仲(三兩),枳實(炙烤),甘草(炙烤),梔子仁(十四枚),李核仁(去皮,各二兩),香豉(二升)。
以上六味藥混合煎服,方法同上。如果沒有效果,就再服用大麥奴湯方。
**大麥奴湯方:**大麥奴(四兩),甘草(炙烤),人參,芒硝,桂心(各一兩),麥門冬(去心,半斤)。
以上六味藥混合煎服,方法同上。如果服用此方後症狀緩解,但脾腎仍有餘熱或寒氣,就再服用人參湯方。
**人參湯方:**人參、乾薑、甘草(炙烤)、當歸(各一兩),附子(一枚,炮製)。
以上五味藥混合煎服,方法同上。(出自《千金方》)
附子和白石英兩者會互相產生反應。如果白石英先發作,會使人感到煩熱、腹脹;如果附子先發作,會使人嘔吐、不想吃東西,或口緊閉無法張開,或說話困難,手腳痠痛。剛感覺到反應時,應立即服用生麥門冬湯方。
**生麥門冬湯方:**生麥門冬(四兩,去心),甘草(二兩,炙烤),麻黃(二兩,去節),香豉(二升)。
以上四味藥切碎,先用水一斗煮麻黃,撈去浮沫,再放入其他藥材一起煮,取三升,分三次服用。服用後,按摩身體,臥床蓋好被子,讓身體微微出汗。待藥氣散去,就可食用溫熱的飯菜、醬菜、肉乾等,隨意進食。如果熱沒有退,就再服用大黃湯方。
**大黃湯方:**大黃(三兩,另外浸泡),甘草(二兩,炙烤),梔子(二十九枚,劈開),香豉(二升)。
以上四味藥切碎,用水九升煮甘草和梔子,取二升半,然後放入大黃煎煮三四沸,去除藥渣,分三次服用。如果服後腹瀉就停止服用,沒有腹瀉就全部服完。另一種方法是,如果感到煩熱,可以加入細辛一兩。如果熱勢不減,看東西模糊,並且口渴,就再服用栝蔞湯方。
**栝蔞湯方:**生栝蔞、大麥奴(各四兩),甘草(二兩,炙烤),蔥白(半斤),香豉(二升)。
以上五味藥混合煎服,方法同上,每次少量服用一兩,總共服用約一升。就可以吃少量粥了。如果熱已經退去,但胃裡還有餘熱,就再服用芒硝湯方。
**芒硝湯方:**芒硝、桂心(各二兩),通草、甘草(炙烤,各三兩),白朮(一兩),大棗(二十枚,掰開),李核仁(二十一個,去皮)。
以上七味藥混合煎服,方法同上。如果腹脹,就去掉芒硝,加入人參二兩。(出自《千金方》)
人參會引發紫石英的反應,使人感到心慌、疼痛,或驚悸無法入睡,或精神恍惚、健忘、失常發狂,或昏昏欲睡,或糊塗易怒,或病情時好時壞,忽冷忽熱,或耳聾眼瞎。而且,雖然防風不會引發紫石英的反應,但紫石英仍會引發防風的反應,因為藥物中有時也會加入人參,而防風會引發人參的反應,相互影響,使人感到心痛煩熱、頭頸僵硬。剛感覺到反應時,就應該立即服用麻黃湯方。(《千金方》說服用後再服用人參湯)
**麻黃湯方:**麻黃(二兩,去節),人參(一兩),甘草(二兩,炙烤),蔥白(切一升),香豉(一升),大麥奴(一把)。
以上六味藥切碎,用酒五升和水三升一起煮,取三升,分三次服用,效果很好。
**又一種緩解反應的人參湯方:**人參(三兩),細辛(一兩,炙烤),白朮(二兩),桂心(二兩),香豉(三升)。
以上五味藥,用水一斗煮取三升,去除藥渣,分三次服用。如果感到非常憤怒,可以加入大黃、黃芩、梔子各三兩。(出自《千金方》,其中有甘草二兩)
如果健忘、精神錯亂等症狀仍未消除,就服用麥門冬湯方。(在後面的礜石發作部分)
如果心中還有餘熱,就再服用人參湯方。
**人參湯方:**人參、防風、甘草(炙烤,各三兩),桂心(二兩),生薑(切)、白朮(各一兩)。
以上六味藥混合煎服,方法同上。(出自《千金方》)
桔梗會引發赤石脂的反應,使人感到心痛、寒冷戰慄,手腳冰涼,心中煩悶。而赤石脂會引發桔梗的反應,使人頭痛眼紅、身體發熱。剛感覺到反應時,就應該喝溫熱的清酒,通常喝一些就能緩解,要等酒力發散後症狀才會消失,也可以服用大麥麨。
**大麥麨方:**將大麥炒至出汗,乾燥即可,不要炒焦,舂去外皮,仔細搗碎過篩,用冷水調服,加入蜂蜜味道更好。(《千金翼》記載將炒過的大麥去皮蒸熟,曬乾磨成粉過篩)
礜石沒有特定相互作用的藥物,發作時會使人感到心慌、口緊閉,骨節疼痛僵硬,或關節處長瘡。如果食用過多,發作時會出現發熱,用冷水洗澡,然後用五六石的生熟水沖洗全身,吃少量溫熱食物,喝少量溫熱的酒,稍微活動一下身體,然後服用麥門冬湯方。
**麥門冬湯方:**麥門冬(半斤,去心),香豉(二升),蔥白(半斤,切)。
以上三味藥,用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次服用,蓋上溫暖的衣物,待微微出汗症狀就會消失。另一種方法是,加入甘草三兩和人參一兩半。《千金方》還記載加入桂心二兩,並說剛感覺到發作時,就應該服用蔥白豉湯,用蔥白半斤,香豉二升,甘草二兩(炙烤),三味藥用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次服用。如果身體突然長瘡,就服用麥門冬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