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臺秘要》~ 卷第十八 (14)
卷第十八 (14)
1. 大小續命湯中風方二首
唐侍郎大續命湯,主手足攣急及不隨,此方療苦腳氣上,又中風四肢壯熱如火攣急,或縱不隨,氣衝胸中方
當歸(二兩),芎藭(一兩),桂心(一兩),麻黃(二兩去節),芍藥(一兩),石膏(一兩),生薑(三兩),人參(一兩),防風(二兩),黃芩(一兩),杏仁(四十枚),甘草(一兩炙)
上十二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四服。忌海藻菘菜生蔥等。(深師同)
又小續命湯,療中毒風,口不能言,咽中如塞,或緩或急,身體不自收,冒昧不知痛處,拘急不得轉側方。
麻黃(三兩去節),甘草(一兩炙),桂心(一兩),石膏(二兩),芎藭(二兩),乾薑(二分)黃芩(一兩),當歸(二分),杏仁(二十枚)
上九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一升,去滓,分二服,薄取汁,莫見風,不瘥復作,禁如藥法,並療久失聲,上氣嘔逆,面目腫,皆愈。服湯已,多體虛,宜兼補,忌海藻菘菜生蔥等。
白話文:
大續命湯
這個方子主要治療手腳抽筋、僵硬,以及無法隨意活動的狀況,也適用於治療腳氣病向上蔓延的症狀。另外,對於中風後四肢發熱像火燒一樣、抽筋僵硬、或者鬆弛無力、氣往胸口衝的症狀也有療效。
藥方組成包含:當歸(2兩)、川芎(1兩)、桂心(1兩)、麻黃(2兩,去掉節)、芍藥(1兩)、石膏(1兩)、生薑(3兩)、人參(1兩)、防風(2兩)、黃芩(1兩)、杏仁(40枚)、炙甘草(1兩)。
將以上十二味藥材切碎,加水九升,煎煮至三升,去除藥渣,分成四次服用。服藥期間,忌食海藻、白菜、生蔥等食物。(深師的用法相同)
小續命湯
這個方子主要治療中風引起的口不能言、喉嚨像被東西堵住一樣,時而鬆弛時而抽緊,身體不受控制、迷糊不清不知道疼痛的部位,身體僵硬無法翻身等狀況。
藥方組成包含:麻黃(3兩,去掉節)、炙甘草(1兩)、桂心(1兩)、石膏(2兩)、川芎(2兩)、乾薑(少許,約2分)、黃芩(1兩)、當歸(少許,約2分)、杏仁(20枚)。
將以上九味藥材切碎,加水九升,煎煮至一升,去除藥渣,分成兩次服用,取藥汁少量服用,服藥後不要吹到風,如果沒有好轉就再服用,禁忌與一般服藥相同。這個方子還能治療久病失聲、呼吸急促、嘔吐、臉部腫脹等症狀,都能痊癒。服藥後,通常會感到身體虛弱,應該同時進行補養,忌食海藻、白菜、生蔥等食物。
2. 不仁不能行方三首
千金風引湯。療兩腳疼痹腫或不仁拘急,屈不得行方。
麻黃(二兩去節),吳茱萸(一兩),獨活(二兩),秦艽(一兩),石膏(二兩),杏仁(六十枚),白朮(三兩),茯苓(二兩),桂心(一兩),人參(一兩),細辛(一兩),乾薑(一兩碎),防風(一兩),防己(一兩),芎藭(一兩),甘草(一兩炙),附子(一兩炮)
上十七味切。以水一斗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取汗佳。忌海藻菘菜生蔥生菜桃李雀肉醋等物。
又小風引湯,主中風腰腳疼痛弱者方。
獨活(二兩),防風(二兩),當歸(二兩),茯苓(三兩),大豆(二升),人參(三兩),乾薑(二兩),附子(一枚炮),石斛(二兩),甘草(二兩炙)
上十味切。以水九升,酒三升,煮取三升,去滓,分四服,服別如人行十里久,忌海藻菘菜豬肉冷水醋等。(一方無干姜石斛有桂心黃耆)
又金牙側子酒,療風濕痹不仁。弱不能行,常用古方,今新出。
側子(炮),牛膝,丹參,山茱萸,蒴藋根,杜仲(去皮炙),石斛(各四分),防風,乾薑椒(汗),細辛,獨活,秦艽,桂心,芎藭,當歸,白朮,茵芋(炙各三分),五加皮(五分),薏苡仁(一升碎)
上二十味並細切。絹袋盛,清酒四五升,漬五六宿。初服三合,日再服稍加,以知為度,患目昏頭旋者彌精,忌豬肉冷水生蔥生菜桃李雀肉等。(方中無金牙未詳其名並出第七卷中。)
白話文:
千金風引湯
這個藥方可以治療兩腳疼痛、麻木腫脹,或是感覺麻木不靈活、抽筋拘攣以致於無法行走的情況。
藥材包含:麻黃(去除莖節,二兩)、吳茱萸(一兩)、獨活(二兩)、秦艽(一兩)、石膏(二兩)、杏仁(六十枚)、白朮(三兩)、茯苓(二兩)、桂心(一兩)、人參(一兩)、細辛(一兩)、乾薑(切碎,一兩)、防風(一兩)、防己(一兩)、芎藭(一兩)、炙甘草(一兩)、炮附子(一兩)。
將以上十七味藥材切碎,加入一斗六升的水煎煮,煮到剩三升,分三次服用,服藥後發汗效果最好。服藥期間忌吃海藻、菘菜、生蔥、生菜、桃子、李子、麻雀肉、醋等食物。
小風引湯
這個藥方主要治療中風後導致腰腿疼痛虛弱的人。
藥材包含:獨活(二兩)、防風(二兩)、當歸(二兩)、茯苓(三兩)、大豆(二升)、人參(三兩)、乾薑(二兩)、炮附子(一枚)、石斛(二兩)、炙甘草(二兩)。
將以上十味藥材切碎,加入九升水和三升酒煎煮,煮到剩三升,去除藥渣,分四次服用,每次服用後要像步行十里路一樣休息一段時間。服藥期間忌吃海藻、菘菜、豬肉、冷水、醋等食物。(另一個藥方則沒有乾薑和石斛,而是加入桂心和黃耆)
金牙側子酒
這個藥方可以治療風濕麻痹、感覺麻木不靈活、虛弱不能行走的情況。這是常用的古代藥方,現在重新整理推出。
藥材包含:炮側子、牛膝、丹參、山茱萸、蒴藋根、炙杜仲(去除外皮)、石斛(各四分),防風、乾薑(汗製)、花椒(汗製)、細辛、獨活、秦艽、桂心、芎藭、當歸、白朮、炙茵芋(各三分)、五加皮(五分)、薏苡仁(一升,搗碎)。
將以上二十味藥材都切碎,用絹布袋裝好,放入四五升的清酒中浸泡五六天。初次服用三合(古代容量單位),每天服用兩次,之後可以稍微增加用量,直到身體感覺有效果為止。如果患者有眼睛昏花、頭暈的症狀,這個藥酒效果會更好。服藥期間忌吃豬肉、冷水、生蔥、生菜、桃子、李子、麻雀肉等食物。(這個藥方中沒有提到「金牙」這個名稱,不知道為何取名「金牙」,此藥方出自第七卷。)
3. 因腳氣續生諸病方四首
千金云:雖患腳氣,不妨乳動石發,皆須服壓石藥療之,夫因腳氣續生諸病者,則以余藥對之,或大小便不,利則以豬苓茯苓及諸利小便藥療之,大便極堅者,則用五柔麻仁等丸療之,遍體腫滿成水病者,則取療水方中諸療水之藥療之,余皆仿此,更無拘忌。(出第七卷中)
又豬苓散,主虛滿通身腫利,三焦通水道方。
茯苓,葶藶(熬),人參,防風,澤瀉,甘草(炙),桂心,白朮,狼毒,椒目,乾薑(各三分),赤小豆(二合),大戟(二分),蓯蓉(二分半),豬苓(三分),女葳(三合熬),五味子(三分)
上十七味搗篩。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一,老小一錢匕,以小便利為度,忌海藻菘菜生蔥桃李雀肉醋等物。
又茯苓丸主水脹。(甄權為安康公處得差方)
茯苓,白朮,椒目(各四分),葶藶(六分熬),澤瀉,防己(各五分),赤小豆,前胡,芫花(熬),桂心(各三分),甘遂(十二分),芒硝(五分)
上十二味搗末。蜜和丸如梧子,湯服五丸,日一,稍加,以知為度,忌桃李雀肉生蔥醋物。(並第二十一卷中)
又淮南五柔丸,療秘澀及澼,飲食不生肌膚,虛損不足,三焦不調,和榮衛,利腑臟,補三焦方。
葶藶(熬各一兩),前胡(二兩),半夏(洗),蓯蓉,芍藥,茯苓,細辛,當歸,大黃(一斤熬三斗半下)
上九味搗篩蜜和,搗萬杵,食後服十五丸如梧子,日三服,忌羊肉餳生菜醋物。(一方有黃芩)
又麻仁丸,療大便堅小便利而不渴方。
麻子仁(一升),枳實(八兩炙),杏仁(一升),芍藥(八兩),大黃(一斤),厚朴(一尺炙)
上六味搗篩,蜜和丸如梧子,飲服五丸,日三,加至十丸。
一本芍藥六兩。(此本仲景傷寒論脾約丸方肘後無杏仁並出第十五卷中)
大法春秋宜服散湯方六首(千金但云宜服散此又兼湯煎)
千金八風散,療風虛,面青黑土色,不見日月光,腳氣痹弱,准經面青黑主腎,不見日月光主肝,補腎治肝方。
蓯蓉(八分),烏頭(二分炮),鍾乳(四分研),薯蕷(四分),續斷(四分),黃耆(四分),麥門冬(四分去心),五味子(二分),澤瀉(四分),遠志皮(四分去心),菟絲子(十四分酒漬),細辛(四分),龍膽草(四分),秦艽(四分),石葦(四分去毛),柏子仁(四分),牛膝(四分),杜仲(四分),菖蒲(四分),蛇床子(四分),山茱萸(四分),防風(四分),白朮(四分),乾薑(四分),乾地黃(四分),茯苓(四分),附子(五分炮),甘草(五分炙),石斛(六分),天雄(六分炮),萆薢(四分),人參(五分),菊花(十二分)
上三十三味搗篩,酒服方寸匕,日三,不知加至二匕。
白話文:
《因腳氣續生諸病方四首》
《千金要方》記載:即使患有腳氣,也不妨礙服用乳石、石發等藥物,都需要服用壓石藥治療。如果因為腳氣而產生其他疾病,則用其他藥物治療。如果小便不利,則用豬苓、茯苓及其他利尿藥治療;如果大便非常堅硬,則用五柔丸、麻仁丸等治療;如果全身腫脹,形成水腫,則用治療水腫的藥方進行治療。其他情況也以此類推,沒有其他禁忌。
另外,豬苓散主治虛滿、全身腫脹、小便不利,能通暢三焦水道。組成藥物為:豬苓、茯苓、葶藶、人參、防風、澤瀉、炙甘草、桂心、白朮、狼毒、椒目、乾薑、赤小豆、大戟、蓯蓉、女萎、五味子。用法:將以上十七味藥物搗碎過篩,用酒送服,每次服用方寸匕,一日三次,夜服一次;老幼每次服用一錢匕,以小便通暢為度。忌食海藻、菘菜、生蔥、桃李、雀肉、醋等物。
另外,茯苓丸主治水腫。(甄權為安康公所處方)組成藥物為:茯苓、白朮、椒目、葶藶、澤瀉、防己、赤小豆、前胡、芫花、桂心、甘遂、芒硝。用法:將以上十二味藥物搗碎成末,用蜂蜜調和成梧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丸,一日一次,可逐步增加劑量,以療效為準。忌食桃李、雀肉、生蔥、醋等物。
另外,淮南五柔丸治療便秘、小便不利、飲食不能滋養肌膚、身體虛弱、三焦不調等症狀,能調和營衛,通利腑臟,補益三焦。組成藥物為:葶藶、前胡、半夏、蓯蓉、芍藥、茯苓、細辛、當歸、大黃。用法:將以上九味藥物搗碎過篩,用蜂蜜調和,充分搗碎,飯後服用十五丸(梧子大小),一日三次。忌食羊肉、餳、生菜、醋等物。(另一個方劑中加入了黃芩)。
另外,麻仁丸治療大便堅硬,小便通暢,但不口渴的症狀。組成藥物為:麻子仁、枳實、杏仁、芍藥、大黃、厚朴。用法:將以上六味藥物搗碎過篩,用蜂蜜調和成梧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丸,一日三次,可逐步增加至十丸。(另一個版本中芍藥用量為六兩)。
大法春秋宜服散劑及湯劑方六首(《千金要方》只記載宜服散劑,此處則兼有湯劑)
千金八風散,治療風虛,面容青黑土色,畏光,腳氣、痹症、肢體無力等症狀,面色青黑主腎虛,畏光主肝虛,此方具有補腎、養肝的功效。組成藥物為:蓯蓉、烏頭、鍾乳、薯蕷、續斷、黃耆、麥門冬、五味子、澤瀉、遠志皮、菟絲子、細辛、龍膽草、秦艽、石葦、柏子仁、牛膝、杜仲、菖蒲、蛇床子、山茱萸、防風、白朮、乾薑、乾地黃、茯苓、附子、炙甘草、石斛、天雄、萆薢、人參、菊花。用法:將以上三十三味藥物搗碎過篩,用酒送服,每次服用方寸匕,一日三次,效果不佳可增加至二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