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燾

《外臺秘要》~ 卷第十八 (12)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八 (12)

1. 腳氣不隨方五首

崔氏側子酒,療腳氣不隨方。

側子(四兩炮),生石斛(八兩碎),磁石(八兩),獨活(三兩),秦艽(三兩),甘草(三兩炙),紫蘇莖(一握),前胡(四兩),防風(三兩),茯苓(八兩),黃芩(三兩),五味子(四兩),防己(三兩),桂心(二兩),丹參(三兩),蜀椒(二兩出汗),山茱萸(四兩),芎藭(二兩),細辛(二兩),當歸(三兩),白朮(四兩),乾薑(三兩),薏苡仁(一升三合)

上二十三味薄切,絹袋貯,以清酒四升浸五日,一服四合,日再。細細加至八九合,溫飲,慎生冷豬肉蒜面,其中間覺熱渴,得飲豉酒,豉仍須蒸暴之,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生蔥生菜,及醋物等。

又煮散方。

地骨皮(十二分),麻黃(六分去節),杏仁(八分去皮尖兩仁),防己(二十分),黃芩(十分),羚羊角(屑八兩),茯苓(十二分),澤瀉(六分),細辛(五分),薏苡仁(二十分),石斛(二十分),人參(六分),白朮(十分)大黃(六分),磁石(二十分),丹參(十分),犀角(八分屑),蒺藜子(十二分),甘草(十分炙),桂心(六分),生薑(十二分),前胡(八分)

上二十二味搗。以粗葛篩度攪使極調,三兩為一劑,以後藥汁二升,煮取一升,頓服之。日服一劑,以小便利為度,忌海藻菘菜生蔥菜桃李雀肉醋等物。

又小飲子法。用煮前散

大棗(五枚擘),桑根白皮(五兩),白前(二兩),橘皮(二分)

上四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將煮前散,慎如藥法。

又若腳氣上入少腹,少腹不仁,即服張仲景八味丸方。

乾地黃(八兩),澤瀉(四兩),附子(二兩炮),薯蕷(四兩)

茯苓(三兩),桂心(三兩),牡丹(三兩去心),山茱萸(五兩)

上八味搗篩。蜜和為丸如梧子,酒服二十丸,漸加至三十丸,仍灸三里絕骨。若腳數轉筋,灸承山,若腳脛內稍不仁,灸三陰交,忌豬肉冷水生蔥醋物蕪荑。

又腳氣雖瘥,至冬季間,常須服側子酒方。

側子(二兩炮),乾薑(二兩),石斛(八兩),丹參(三兩),牛膝(二兩),甘草(二兩炙),防風(三兩),乾地黃(四兩),芎藭(二兩),當歸(三兩),桂心(三兩),五味子(三兩),白朮(二兩),秦艽(三兩)防己(二兩),椒(二兩汗),獨活(三兩),山茱萸(四兩),細辛(二),黃芩(二兩),茯苓(四兩)附子(一兩炮)

上二十二味切。絹袋貯,以酒三斗五升浸,秋冬七日,春夏五日,一服四合,日二,細細加之,以知為度,得食羊鹿獐肉,雞亦得食,忌海藻菘菜豬肉冷水桃李雀肉生蔥生菜蕪荑酢物。(並出第六卷中)

白話文:

腳氣不隨方 五種治療方法

第一種:崔氏側子酒

這個酒方是用來治療腳氣病的,做法如下:

將炮製過的附子(160克)、搗碎的生石斛(320克)、磁石(320克)、獨活(120克)、秦艽(120克)、炙甘草(120克)、紫蘇莖(一把)、前胡(160克)、防風(120克)、茯苓(320克)、黃芩(120克)、五味子(160克)、防己(120克)、桂心(80克)、丹參(120克)、炒過的蜀椒(80克)、山茱萸(160克)、芎藭(80克)、細辛(80克)、當歸(120克)、白朮(160克)、乾薑(120克)和薏苡仁(約1.5升)這二十三味藥材切薄片,用絹布袋裝好,放入四升清酒中浸泡五天。每次喝四合,一天喝兩次。可以慢慢增加到八九合。要溫著喝。

服用期間,要避免吃生冷食物、豬肉、大蒜和麵食。如果感到發熱口渴,可以喝豆豉酒,但豆豉要蒸過再曬乾。要忌吃海藻、白菜、桃子、李子、麻雀肉、生蔥、生菜和醋等食物。

第二種:煮散方

這個方子是將藥材煮成湯來喝,做法如下:

將地骨皮(48克)、去節的麻黃(24克)、去皮尖的杏仁(32克)、防己(80克)、黃芩(40克)、羚羊角屑(32克)、茯苓(48克)、澤瀉(24克)、細辛(20克)、薏苡仁(80克)、石斛(80克)、人參(24克)、白朮(40克)、大黃(24克)、磁石(80克)、丹參(40克)、犀角屑(32克)、蒺藜子(48克)、炙甘草(40克)、桂心(24克)、生薑(48克)和前胡(32克)這二十二味藥材搗成粗粉,混合均勻。每次取三兩,加入二升藥汁中煮成一升,一次喝完。一天喝一劑,以小便順暢為度。要忌吃海藻、白菜、生蔥、蔬菜、桃子、李子、麻雀肉和醋等食物。

第三種:小飲子

這個方子是用來配合前一種煮散方使用的,做法如下:

將大棗(五枚,掰開)、桑樹根白皮(200克)、白前(80克)和橘皮(8克)這四味藥材切好,加入五升水煮成二升,然後搭配著前一種煮散方的藥湯服用,禁忌事項同前一種煮散方。

第四種:張仲景八味丸方

如果腳氣病已經向上蔓延到小腹,導致小腹麻木,就要服用張仲景的八味丸,做法如下:

將乾地黃(320克)、澤瀉(160克)、炮製過的附子(80克)、薯蕷(160克)、茯苓(120克)、桂心(120克)、去心的牡丹皮(120克)和山茱萸(200克)這八味藥材搗成粉末,用蜂蜜調和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用酒送服二十丸,可以逐漸增加到三十丸。同時,要針灸足三里穴和絕骨穴。如果腳部頻繁抽筋,就要針灸承山穴;如果小腿內側麻木,就要針灸三陰交穴。要忌吃豬肉、冷水、生蔥、醋和蕪荑。

第五種:冬季預防方

即使腳氣病已經治好,到了冬季也要常服側子酒來預防復發,做法如下:

將炮製過的附子(80克)、乾薑(80克)、石斛(320克)、丹參(120克)、牛膝(80克)、炙甘草(80克)、防風(120克)、乾地黃(160克)、芎藭(80克)、當歸(120克)、桂心(120克)、五味子(120克)、白朮(80克)、秦艽(120克)、防己(80克)、炒過的蜀椒(80克)、獨活(120克)、山茱萸(160克)、細辛(80克)、黃芩(80克)、茯苓(160克)和炮製過的附子(40克)這二十二味藥材切好,用絹布袋裝好,放入三斗五升酒中浸泡,秋冬季浸泡七天,春夏季浸泡五天。每次喝四合,一天喝兩次,可以慢慢增加用量,喝到感覺有效為止。可以吃羊肉、鹿肉、獐肉和雞肉。要忌吃海藻、白菜、豬肉、冷水、桃子、李子、麻雀肉、生蔥、生菜、蕪荑和醋等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