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臺秘要》~ 卷第十八 (5)
卷第十八 (5)
1. 論善能療者幾日可瘥
既婦人亦病,又非由腎虛而得,卑濕之土,斯病尤眾,不為此療,冤死極多,深用哀悼,無如之何,夫療腳氣者,須順四時,春秋二時,宜兼補瀉,夏時疾盛,專須汗利。十月以後,乃用補藥,雖小小變通,終不越此法,或有凡人曾以夏時見患汗利得差,冬時遇病還令汗利,冬時見患用補藥得除,夏時遇病還用補藥。此並下愚,專固同之,醫者雖懷濟物之心,翻有致死之效,既未深達,以何瘥療。
又如野葛救飢人乎,今錄此方,並經試驗,患者披覽,當狀自療,必有驗效,殊勝庸醫也,幸當傳之以濟危殆矣。
蘇凡腳氣病雖苦虛羸,要不可補之,補藥唯宜冬月酒中用之。丸散亦不可補,服之臚脹,非瀉不瘥,唯昆布丸用葶藶子大黃乃佳耳,庸醫多不曉此,謂為腎虛多將補藥。有不經劑而斃也。古方多用風引續命湯療之,猶十愈一二,若氣毒少而風多者,若以療腳氣法用療風,則十愈八九矣。如當病用藥終無不瘥,腳氣非死病,若不肯療,蓋自取死,非病能殺人也。
若在遠無藥物處,病毒深,非灸不能瘥病者不論耳,中華足藥,病不肯療而致死者,深可痛哉。
蘇夫腳氣病不可常服補藥,補藥多令鼓脹緊實難救也。每月之中,須五六度行利為佳,縱常服藥,時時取利,亦宜時取汗。當候冷熱隨時消息,不可專一法,覺熱煩口乾,頭面熱悶,即須取冷,覺頑痹不仁,身體強屈冷疼者,便暖將息,此並可解,尋常飲酒,作豉酒服之,大辟風濕,兼利腰腳。晝日莫多臥,須力遨遊,舒暢情性,以勿睡也。
蘇諸毒氣所攻,攻內則心急悶,不療至死。若攻外毒出皮膚則不仁,不仁者膏摩之瘥;若未出皮膚,在榮衛刺痛者,隨痛處急宜灸三五炷即瘥,不必要在孔穴也,遠方無藥物處,急宜灸之。腹背手足諸要穴,皆能療此病,縱明堂無正文,但隨所苦,火文徹處,痛便消散。此不可不知也,又候灸瘡瘥後,瘢色赤白,平復如本,則風毒盡矣,若色青黑者,風毒未盡,仍灸勿止,待肢體輕乃休矣。
蘇療腳氣不可全補,當依前論,隨四時候病虛實療之,常宜食犢肉犢蹄鯽魚鯉魚豬兔肉蔥芥薤蓴等菜,豬肝食法:先湯中浸之,使才熟作臠切,以醬汁和水,並著一抄米姜椒煮令極熟。每食下飯大補益,消得腳氣,生薑蒜豉當食大佳,不宜食麵及羊肉蘿蔔蔓荊韭。酒醉房室,久立冷濕,船行水氣,夏月屋中濕氣熱氣,勞劇哭泣憂憒,如此等類,好使氣發也。初以微發即服煮散以壓之。
服煮散不必日別二三服,量病輕重,日一服,或二日一服以攘毒耳。若毒氣盛,非煮散所能救者,急服麻黃等湯也。毒氣既退,唯苦頑痹,兩腳緩弱,十月服側子酒,不至三劑,皆即能行。
白話文:
關於善於治療的醫師,要多久才能治好病呢?
有些婦女也會生病,但並非因腎虛引起。在潮濕的地區,這種病特別常見。如果不加以治療,枉死的人會非常多,實在令人哀痛,但又無可奈何。治療腳氣病,必須順應四季的變化。春秋兩季,宜同時採用補法和瀉法;夏季病情嚴重,主要需用發汗利尿的方法;十月以後,才宜使用補藥。雖然可以稍微變通,但總不超出這個原則。有些人曾於夏季患病時,因發汗利尿而痊癒;冬季患病時,卻仍用發汗利尿的方法;或冬季患病時,用補藥而痊癒,夏季患病時,卻仍用補藥。這些都是愚昧的做法,一味固守相同的方法。醫師即使有救助病人的心意,反而會導致病人死亡。如果沒有深入了解病情,又如何能治好病呢?
這就像拿野葛來救濟飢餓的人一樣無濟於事。現在記錄這個方子,並經過試驗,讓患者閱讀後,可以根據自己的狀況自行治療,一定能見效,勝過那些庸醫。希望大家能將這個方法傳播開來,以救助那些危急的病人。
腳氣病雖然會使人虛弱消瘦,但不能用補藥來治療。補藥只適合在冬天泡在酒中飲用。丸劑、散劑也不宜用補藥,服後會腹脹,不用瀉法無法治好。只有昆布丸配上葶藶子、大黃才有效。庸醫多不明白這個道理,認為是腎虛,就使用補藥,有些甚至因此丟了性命。古方多用風引續命湯來治療,但只有十分之一二能痊癒。如果毒氣少而風邪多的情況,用治療腳氣病的方法來治療風邪,則有十分之八九能痊癒。只要在患病時用藥得當,沒有不能治癒的。腳氣病並非不治之症,若不肯治療,只是自己找死,並非病會殺人。
如果在偏遠沒有藥物的地方,病毒已經很深,不使用艾灸就無法治癒的病,就不在此討論了。在中華地區,很多人因為不肯治療腳氣病而喪命,實在令人痛心。
腳氣病不可以長期服用補藥,補藥多會導致腹部脹滿緊實,難以救治。每個月中,最好能進行五六次的利尿,即使經常服藥,也要時常利尿,也應該時常發汗。應該隨著天氣的冷熱變化來調整,不可只用一種方法。感覺發熱煩躁、口乾、頭面發熱悶脹時,就必須用寒涼的方法;感覺麻木不仁、身體僵硬彎曲、發冷疼痛時,就應該用溫熱的方法來調養。這些都可以幫助緩解病情。平常可以飲用用豆豉泡的酒,可以驅除風濕,並有利於腰腿。白天不要多睡,應當用力散步遊玩,保持心情舒暢,不要睡覺。
各種毒氣如果侵入體內,會導致心煩氣悶,不治療就會死亡。如果毒氣從皮膚排出,會導致麻木不仁;如果還沒排出皮膚,在經絡裡導致刺痛,就應立即在疼痛處灸三五柱,就會痊癒,不一定非要在穴位上灸。在偏遠無藥物的地方,更應立即使用艾灸。腹部、背部、手腳的各個要穴,都能治療這種病。即使沒有明確的穴位記載,只要在疼痛的地方灸,灸到痛感消失即可。這是必須知道的。還有,觀察艾灸後的瘡疤,痊癒後顏色變成紅白色,平復如初,表示風毒已經消盡;如果顏色是青黑色,表示風毒還沒完全清除,必須繼續艾灸,直到身體感覺輕快為止。
治療腳氣病不能只用補法,應當按照前面所說,根據四季的變化和病情的虛實來治療。平時宜多吃牛肉、牛蹄、鯽魚、鯉魚、豬肉、兔肉、蔥、芥菜、薤、蓴菜等。豬肝的吃法是:先用熱水浸泡一下,到半熟時切成片,用醬汁和水,加上少量米、姜、花椒,一起煮爛。每次吃飯時配著吃,可以大補益,能消除腳氣。生薑、蒜、豆豉也應當經常吃。不宜吃麵食、羊肉、蘿蔔、蔓荊子、韭菜。酒醉、房事、久站、寒濕、乘船、夏天屋裡的濕熱、過度勞累、哭泣、憂愁等,都會使病情加重。剛開始發病時,就應立即服用湯散藥來壓制。
服用湯散藥不必每天二三次,應根據病情輕重,每天一次或兩天一次,目的是為了驅除毒氣。如果毒氣很盛,湯散藥無法救治時,應立即服用麻黃等湯劑。等毒氣消退後,如果只剩下麻木不仁、雙腳乏力,十月份服用側子酒,不到三次,就能恢復行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