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燾

《外臺秘要》~ 卷第三十六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十六 (2)

1. 小兒咳逆上氣方七首

千金杏仁丸,主大人小兒咳逆上氣方。

杏仁(三升)

上一味熟搗如膏,蜜一升分為三分,以一分內杏仁搗合強,更內一分搗之如膏,又內一分搗熟止,先食含之咽汁,量其多少,日三,每可半方寸,不得過也。

白話文:

把上一個藥材煮熟搗爛成膏狀,一升蜂蜜分成三份,用其中一份搗入杏仁使其黏稠,再加入另一份搗成膏狀,最後加入最後一份搗熟即可。服用時,先含在口中嚥下汁液,根據個人情況適量食用,每天三次,每次半方寸即可,不可過量。

射干湯,主小兒咳逆喘息如水雞聲方。

射干(二兩),麻黃(去節),紫菀甘草(炙),生薑(各一兩),桂心(五寸),半夏(五枚洗),大棗(二十枚去核)

白話文:

射干(80 克) 麻黃(去掉莖節) 紫菀 炙甘草 生薑(各 40 克) 桂心(15 釐米) 半夏(5 顆,洗淨) 大棗(20 顆,去核)

上八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內蜜五合,去滓分溫服二合,忌餳羊肉,生蔥。

白話文:

將上述八種藥材切碎,加七碗水煎煮成一碗半的藥汁,加入半碗蜂蜜,去渣後溫服一碗,忌諱食用牛肉、羊肉、生蔥。

又方

半夏(四兩洗),生薑(三兩),桂心,紫菀,細辛阿膠(各二兩),甘草(二兩炙),款冬花(二合),蜜(一合)

白話文:

  • 半夏 (四兩,洗淨)
  • 生薑 (三兩)
  • 桂心 (兩兩)
  • 紫菀 (兩兩)
  • 細辛 (兩兩)
  • 阿膠 (兩兩)
  • 甘草 (兩兩,炙用)
  • 款冬花 (兩合)
  • 蜂蜜 (一合)

上九味切,以水一斗先煮半夏,取六升去滓,內諸藥煮。取二升五合,去滓,兩歲見飲六合,五歲兒飲一升,量大小多少加減之。

白話文:

將九味中藥切碎,先用水一斗煮半夏,取六升水去渣,放入其他藥材煮。再取兩升五合水去渣,兩歲孩子每次喝六合水(約 240 毫升),五歲孩子每次喝一升水(約 400 毫升),視年齡與體型的不同調整用量。

五味湯,主小兒風冷入肺,上氣氣逆,面青喘迫,晝夜不息,食則吐,不下方。

白話文:

另外還有五味湯,用於治療小兒因風邪冷氣侵入肺中,導致氣息上逆、呼吸困難,臉色青紫、喘鳴急促,晝夜不停,吃了東西就會嘔吐,大便不通的情況。

五味子(二分),麻黃(去節一分),當歸(二分),人參(一分),細辛(半分),乾薑(一分),桂心(一分),紫菀(一分),款冬花(半分),甘草(炙一分),大黃(六分)

白話文:

五味子(10 克),麻黃(去除節的 5 克),當歸(10 克),人參(5 克),細辛(2.5 克),乾薑(5 克),桂心(5 克),紫菀(5 克),款冬花(2.5 克),炙甘草(5 克),大黃(30 克)

上十一味切,以水二升半,煮取九合,去滓,兒六十日至百日,服二合半,百日余至二百日,一服三合。(一方無款冬大黃有大棗三枚出第五卷中通按食則吐乃吐食也不下不大便也故用大黃以下之氣降而吐自止喘自定)

白話文:

以上十一味藥材切碎,用兩升半的水煮至剩九合,去掉渣滓。給三個月至六個月大的嬰兒服用二合半,六個月至一歲服用三合。

(另一種藥方沒有款冬花、大黃,但含有三顆大棗。收錄在第五卷中。特別說明:如果服用後嘔吐,表示吐出食物而不是大便,所以使用大黃瀉下,氣往下運轉,嘔吐就會停止,喘息也會平定。)

千金翼療小兒寒熱咳逆,膈中有澼,乳吐不欲食。

乾地黃(四兩),麥門冬(半升去心),五味子(五合),大黃,硝石(各一兩),蜜(半升)

白話文:

  • 熟地黃:4 兩
  • 麥門冬:半升,去中心
  • 五味子:5 合
  • 大黃:1 兩
  • 硝石:1 兩
  • 蜂蜜:半升

上六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內消石蜜,煮令沸服二合,日三,胸中當有宿乳一升許出,兒大者服五合。又療小兒大人咳逆短氣,胸中吸吸,呵出涕唾,嗽出臭膿方。

白話文:

將上述六味藥切好,以三升水煎煮,取一升藥汁,去掉藥渣,加入適量的蜂蜜,煮沸後服用二合(約240毫升),每日三次。胸中有宿乳時可服用,預估能吐出一升左右的宿乳。體型較大的孩童可服用五合(約600毫升)。

此方還能治療小兒和成人的咳嗽、氣喘、胸部緊悶、呼吸不順、咳出黏液和膿液等症狀。

燒淡竹瀝,煮二十沸,一服一合,日五服,大人服一升。

不妨食息乳哺。(並出第十一卷中)

劉氏療小兒上氣急滿,坐臥不得方。

鱉甲(一兩炙令極熟搗為末),燈心(一握)

上二味,以水二升,煎取八合,以意量之與服。

2. 小兒傷寒方三首

千金論曰,夫小兒未能冒涉霜雪,乃不病傷寒也。大人解脫之久,傷於寒冷,則不論耳,然天行非節之氣,其亦得之,有時行疾疫之年,小兒出腹便患斑者也,治其時行節度,故如大人法,但用藥分劑少異,藥小冷耳。

白話文:

《千金論》中說,因為小兒體弱無法承受霜雪的侵襲,所以不會感染傷寒。而成年人如果長期受寒,則容易傷於寒冷。不過,對於流行時令的異常氣候,小兒也可能會感染。有時流行嚴重疫情的年份,小兒出生後就患上麻疹。對於季節性的流行病,治療方法和成年人相同,只是用藥的分量略有不同,藥性會稍微偏寒。

又療小兒傷寒方。

生葛汁,淡竹瀝(各六分)

上二味相和,二三歲兒分三服,不宜煮,生服佳。

又療少小未滿百日,傷寒鼻衄,身熱嘔逆麥門冬湯方。

麥門冬(三分),桂心(八銖),寒水石石膏(碎),甘草(炙各二分)

白話文:

麥門冬(3錢),桂心(0.8克),寒水石,石膏(研碎),甘草(炙,各2錢)

上五味切,以水二升半,煮取一升,分服一合,日三。

又療少小傷寒,芍藥四物解肌湯方。

芍藥,黃芩升麻葛根(各二分)

白話文:

芍藥、黃芩、升麻、葛根(各 3.2 公克)

上藥切,以水二升,煮取九合,去滓,分四服,期歲以上分三服。(並出第五卷中)

3. 小兒天行方八首

廣濟療小兒天行壯熱咳嗽,心腹脹妨方。

人參甘草(炙各一分),生地黃麥門冬(去心),茅根(各六分)

白話文:

人參一份、甘草(烤過)一份、生地黃六分、麥門冬(去核)六分、茅根六分

上五味切,以水二升,煮取七合,去滓,以意量之,分溫與服,忌如常法。

又方

麥門冬(去心),茅根(各六分),甘草(炙),人參(各二分),紫菀升麻,貝母,竹瀝(各二分)

白話文:

麥門冬(去除中心):36克 茅根:36克 甘草(烤炙):12克 人參:12克 紫菀:12克 升麻:12克 貝母:12克 竹瀝:12克

上八味切,以水二升,煮取八合,分服,忌如常法。

千金療少小有熱不汗,二味通汗散方。

雷丸(四兩),粉(半斤)

上藥搗篩,以粉兒身,以瘥為度。

又療小兒生一月至五月乍寒乍熱方。

細銼柳枝,煮取汁,以洗兒立效,若渴,絞冬瓜汁服之。

白話文:

將柳枝細細磨碎,煮沸後取汁,拿來替嬰兒洗澡,可以立即見效。如果嬰兒感到口渴,就絞取冬瓜汁給他喝。

又療小兒寒熱,及赤氣中人,豬蹄散方。

取豬後腳懸蹄燒灰末,以乳汁飲一撮立效。(並出第五卷中)

劉氏療小兒天行頭痛壯熱方。

木香(六分),白檀香(三分)

上二味搗散,以清水和服之,以水調塗頂,頭痛立瘥。

又方

吳藍,大青(各十分),甘草(炙),生麥門冬(去心),生薑(各六分),茵陳(三分),梔子仁(十枚),蘆根(一握洗)

白話文:

  • 吳藍、大青(各 10 克)
  • 甘草(炙製,6 克)
  • 生麥門冬(去心,6 克)
  • 生薑(6 克)
  • 茵陳(3 克)
  • 梔子仁(10 顆)
  • 蘆根(一握,洗淨)

上八味切,以水二升,煮取九合,分溫服之,忌如常法。

又療小兒天行五日以後,熱不歇方。

棗葉(一握),麻黃(一兩去節),蔥白(切一合),豉(一合)

白話文:

棗葉(一把) 麻黃(一兩,去除節點) 蔥白(切碎,一碗) 豆豉(一碗)

上四味切,以童子小便二升煎,取九合去滓,分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