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燾

《外臺秘要》~ 卷第十八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八 (2)

1. 論冷熱不同

問曰:何故得者有冷有熱。答曰:足有三陰三陽,寒中三陽,所患必冷;暑中三陰,所患必熱。故有表裡冷熱,冷熱不同,熱者療以冷藥,冷者療以熱藥,以意消息之,脾受陽毒即熱頭,腎受陰濕即寒痹。

白話文:

問:為什麼生病的人會有寒症和熱症的區別呢?

答:因為腳上有三條陰經和三條陽經,如果寒邪侵犯了三陽經,那生病的人一定會出現寒症;如果暑邪侵犯了三陰經,那生病的人一定會出現熱症。所以人體會有表裡寒熱之分,寒症和熱症的表現也不一樣。治療熱症要用寒涼的藥物,治療寒症要用溫熱的藥物,要根據情況靈活調整用藥。如果脾臟受到陽邪的侵害,就會出現頭熱的症狀;如果腎臟受到陰邪濕氣的侵擾,就會出現寒性痹痛。

2. 論須療緩急

凡小覺病候有異,即須大怖畏,決意療之,傷緩氣上入腹,或腫或不腫,胸脅逆滿,氣上肩息,急者死不旋踵,寬者數日必死,不可不急療也。但看心下急則氣喘不停,或白汗數出,或乍寒乍熱,其脈促短而數,嘔吐不止者,皆死也。

白話文:

凡是稍微感覺到身體有異狀,就必須非常警惕、恐懼,下定決心要治療。如果拖延病情,讓氣向上衝入腹部,可能會出現腫脹或沒有腫脹的情形,導致胸脅部位氣機逆亂脹滿,氣往上衝到肩膀喘息,病情急迫的,很快就會死亡,寬鬆一點的,也會在幾天內死亡,不可以不趕快治療。只要看到心下部位急迫,就出現氣喘不停,或者不斷冒出冷汗,或者時而發冷時而發熱,脈搏短促而快,嘔吐不止的,都是死症。

3. 論脈候法

凡腳氣雖復,診候多塗,而三部之脈要,須不違四時者為吉,其逆四時者勿治,余如脈經所說,此中不復具載。其人本黑瘦者易治,本肥大肉厚赤白者難愈,黑人耐風濕,赤自不耐風,瘦人肉硬,肥人肉軟,肉軟則受疾至深,難已也。

白話文:

基本上,腳氣這種病即使看起來好像好了,但診斷時常常會被其他情況干擾,所以診脈時一定要掌握三部(寸、關、尺)的脈象,而且脈象必須符合四季的變化,這樣才是好的現象。如果脈象與四季變化相反,就不要去治療。其他關於脈象的詳細描述,可以參考脈經,這裡就不再重複記載。

另外,如果這個人原本就比較黑瘦,就比較容易治療;如果原本就肥胖、肌肉厚實且膚色偏紅或偏白,就比較難治好。膚色偏黑的人比較能抵抗風濕,膚色偏紅的人則比較不能承受風。瘦的人肌肉比較硬,胖的人肌肉比較軟,肌肉軟的人一旦生病,病情就會比較深入,也比較難治癒。

4. 論腫不腫

凡有人久患腳氣,不自知別,於後因他病發動,療之得瘥。後直患嘔吐而復腳弱,余為診之。乃告為腳氣,病者曰:我平生不患腳腫,何因名為腳氣,不肯服湯。余醫以為石發,狐疑之間,不過一旬而死,故腳氣不得一向以腫為候,有腫者,亦有不腫者,其以小腹頑痹不仁者。腳多不腫,小腹頑後不過三五日,即令人嘔吐者,名腳氣入心。

如此者死在旦夕,凡患腳氣,到心難治,以其腎水克心火故也。

白話文:

有的人長期患有腳氣病,自己卻不曉得,之後因為其他疾病發作,治療後痊癒。後來直接出現嘔吐,並且腳又虛弱無力,我為他診斷。告訴他是腳氣病,病人卻說:「我這輩子沒有腳腫過,為什麼叫做腳氣病?」不肯吃藥。其他醫生認為是石頭病發作,大家懷疑不定,結果不到十天病人就死了。所以腳氣病不能只以腳腫來判斷,有的會腳腫,有的不會腳腫。那些小腹麻木遲鈍沒有感覺的,腳多半不會腫,小腹麻木後三到五天內,就會令人嘔吐,這種情況叫做腳氣病侵入心臟。

像這種情況,病人很快就會死亡,凡是患了腳氣病,病邪侵入心臟就很難治療,因為腎水會剋制心火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