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燾

《外臺秘要》~

回本書目錄

1. 卷第三十五

2. 小兒方序例論一首

千金論曰,夫生民之道,莫不以養小為大,若無小卒不成大,故易稱積小以成高大。詩有厥初生民,傳云,聲子生隱公,此之一義,即是從微至著,自少及長,人情共見,不待經史,故今斯方,先婦人小兒,後丈夫耆老者,則是崇本之義也。小兒氣勢微弱,醫人慾留心救療,立功差難,今之學者,多不存意,良由嬰兒在於襁褓之內,乳氣腥臊,醫者操行英雄。詎肯瞻視,靜而言之,可為太息者矣。

小品方云,凡人年六歲以上為小,十六以上為少,三十以上為壯,五十以上為老,其六歲以下,經所不載,所以乳下嬰兒,有病難療者,皆為無所承據也,中古有巫妨者,立小兒顱囟經,以占夭壽。判疾病死生,世相傳授,始有小兒方焉。

逮於晉宋,江左推諸蘇家,傳習有驗,流於人間,齊有徐王者,亦有小兒方三卷,故今之學者,頗得傳授,然徐氏位望隆重,何暇留心於少小,詳其方意,不甚深細,小有可採,未為至秘,今博撰諸家及自經用有效者,為上下兩卷,可披而尋之,凡百居家,皆宜達茲養小之術,則無夭橫之禍也。(出第五卷中)

白話文:

《千金方》裡說,人生存的道理,都是從小時候的養護開始,沒有小的,就無法成就大的,所以《易經》說要累積小的才能成就高大。《詩經》說有「厥初生民」,《春秋傳》說「聲子生隱公」,這都說明了從微小到顯著,從年少到年長,是人人都知道的道理,不需要經史典籍來佐證。所以現在這本書,先談婦女和兒童,再談成年男子和老年人,這是崇本的道理啊。

小孩子的氣血虛弱,醫生想要用心醫治,很難見到成效。現在的許多醫生,大多不把心思放在小孩子身上,這是因為嬰兒還在襁褓之中,身上有乳腥味,而醫生們自視英雄,怎麼可能去照顧他們呢?靜下來想想,實在令人嘆息。

《小品方》裡說,一般人六歲以上稱為「小」,十六歲以上稱為「少」,三十歲以上稱為「壯」,五十歲以上稱為「老」。六歲以下的小孩子,醫經裡沒有記載,所以剛出生的嬰兒生病了難以治療,都是因為沒有可以依據的。中古時期有位巫妨,他寫了《小兒顱囟經》,用來占卜夭折或長壽,判斷疾病的生死,世世代代流傳下來,才開始有小兒方。

到了晉朝和宋朝,江東地區推崇蘇家的醫術,他們傳授的經驗有效驗,流傳於世。齊朝的徐王,也有三卷小兒方。所以現在的醫生,多少能得到一些傳授。然而徐王地位尊貴,哪有時間關心小孩子呢?仔細看他的藥方,不夠深入細緻,只有少數可以參考,並不是最好的。現在我廣泛收集各家的藥方,以及自己驗證有效的,編寫成上下兩卷,方便大家查閱。凡是居家過日子的人,都應該明白養護幼小的道理,這樣才不會有夭折的災禍。

3. 小兒初生將護法一十七首

崔氏療小兒初生,便以綿裹指拭口中及舌上青泥惡血。此為之玉銜。一作衡,若不急拭,啼聲一發,即入腹成百病矣。

又療兒生落地不作聲方。

取暖水一器灌之,須臾自當啼。

又兒生不作聲者,此由難產少氣故也,可取兒臍帶向身卻捋之,令氣入腹,仍呵之至百度,啼聲自發。

又方

以蔥白徐徐鞭之,即啼。

又方

小兒初生,即當舉之,舉之遲晚,則令中寒腹內雷鳴。乃先浴之,然後速斷臍,不得以刀子割之,須令人隔單衣物咬斷,兼將暖氣呵七遍,然後纏結,所留臍帶。當令長至兒足跌上,短即中寒,令兒腹中不調,常下痢,若先斷臍然後浴者,則臍中水,中水則發腹痛,其臍斷訖,連臍帶中若有蟲,宜急剔撥去之,不爾,當入兒腹成疾矣。

又兒中水及中冷,則令兒腹中絞痛,夭糾啼呼,面青黑。此是中水之過,兒尿清(一云糞青)者冷也。與兒臍中水即同方。

當灸粉絮熨之,不時治護,臍至腫者,當臍中隨輕重。重者便灸之,乃可至八九十壯,若輕者臍不大腫,但出汁,時時啼呼者,但搗當歸末和胡粉敷之,仍灸絮日日熨之,至百日乃愈,以啼呼止為候。

又兒初生法。

宜用父故衣裹之,若生女宜以母故衣,勿用新帛,切須依之,令兒長壽。

又一晬之內,兒衣皆須用故綿帛為之善,兒衣綿帛特忌厚熱,慎之慎之。

又兒洗浴斷臍訖,䙀抱畢,未可與朱蜜,宜與甘草湯,取甘草可中指一節,捶碎,以水二合煮,取一合,以綿纏沾取與兒吮之,可得一蜆殼入腹止,兒當快吐,吐去心胸中惡汁也。如得吐,余藥更不須與,若不得吐,可消息計如飢渴,須臾復與之若前所服,及更與並不得吐者。

但稍稍與之,令盡此一合止,得吐去惡汁,令兒心神智慧無病也,吮一合盡都不吐者,是兒不含惡血耳。勿復與之,乃可與朱蜜,以鎮心神安魂魄也。

又小兒初生三日中,須與朱蜜,只不宜多,多則令兒脾胃冷,腹脹,喜陰癇氣急,變噤痓而死也,與朱蜜法。

以真經飛煉朱如大豆,以赤蜜一蜆殼和之,以綿纏沾取與兒吮之,得三沾止,一日令盡此一豆許,可三日與之,則用三豆許也,亦勿過,過此則傷兒,與朱蜜訖,可與牛黃如朱蜜多少也,牛黃益肝膽,除熱,定精神,止驚避惡氣,除小兒百病,三日後應開腸胃,助穀神可研米作厚飲如乳酪厚薄,以大豆粒多與嗍之。嗍三豆許止,日三與之,滿七日乃可與哺也。

又兒生十日,始哺如棗核,二十日倍之五十日如彈丸,百日如棗,若乳汁少,不得依此法,當用意少少增之,若至二十日而哺者,令兒無病,兒若早哺之及多者。令兒頭面身體喜生瘡,愈而復發令兒尫弱難長,乳兒不用太飽,飽則令吐。候兒吐者,乳大飽也,當以空乳乳之,即消。

夏不去熱乳,令兒嘔逆,冬不去寒乳,令兒咳痢,乳母奶兒,當先以手按散其熱氣,勿令乳汁奔出。以令兒噎,如噎即便奪其乳,令得氣息定,復乳之。如是十反五反,視兒飢飽以節度之,一日之中,幾乳而足,以為常准,又常捉去宿乳也,乳母與兒臥,當以臂與兒枕之,使乳與兒頭平,乃可乳之,令兒不噎,母欲睡即奪去其乳,勿令填兒鼻口,乳不知飢飽,忌之。

又兒初生著口噤不開不收乳方。

赤足蜈蚣半枚,去足炙令焦,末研之絹篩,以豬乳二合和之,分三四服與之瘥。

又兒著口噤體熱者方。

暖竹瀝二合,分四五服之。

又兒新生,慎不可逆灸,灸之忍痛,動其五脈,因喜成癇,是以田舍小兒,任其自然,皆無此夭也。

又兒初生有鵝口者,其舌上有白屑如米,劇者鼻外亦有。療之法。

以發纏筯頭,沾井花水撩拭之,三旦如此便去,不者,可煮慄荴汁令濃,以綿纏筯頭沾拭之,無慄荴,煮慄木皮如井花水法。(千金同並出第十上卷中)

文仲療兒生有連舌,舌下有膜如石榴子,中隔連其舌下。漸漸喜令兒聲不發不轉法。以爪摘斷之,微有血出無害,若血出不止,可燒發作末以敷之,即止。(千金同)

又兒初生六七日後,血氣收斂成肉,則口舌喉頰裡清淨也,若喉里舌上有物,如蘆蘀盛水狀者,若懸癰有脹起者,以綿纏長針,留刃處如粟米許大,以刺決之,令氣泄,去青黃赤血汁也,一刺之止,消息一日若不消,又刺之,不過三刺自消,或余小小未消,三刺之亦止,自然消也,有著舌下如此者,名重舌,有著頰裡及上齶如此者,名重齶,有著齒齦上者,名重齦,皆刺之去血汁,瘥止。(千金同)

又療兒初生出腹,骨肉未斂,肌肉猶是血也,血凝乃堅成肌肉耳,其血阻(一作沮)敗。不成肌肉,則使面目繞鼻口左右悉黃。而啼(一作不啼)閉目,聚口撮面口中乾燥,四肢不能伸縮者,皆是血脈不斂也,喜不育,如此者,宜與龍膽湯方,在客忤部中十味者是也。(千金同)

白話文:

小兒初生護理方法十七則

嬰兒出生時的清潔

崔氏認為,嬰兒剛出生時,應該用棉布包裹手指,擦拭嬰兒口腔和舌頭上的青色污垢和惡血,這稱為「玉銜」(或作「衡」)。如果不趕快擦拭,嬰兒一旦發出啼哭聲,這些污垢就會進入腹中,導致百病叢生。

嬰兒出生不哭的處理方法

  • 將溫水裝入容器,灌入嬰兒口中,片刻後嬰兒就會啼哭。
  • 嬰兒出生不哭,是因為難產導致氣虛。可以將嬰兒的臍帶向身體方向捋順,讓氣進入腹部,同時對著嬰兒口中呵氣數十次,嬰兒就會啼哭。
  • 可以用蔥白輕輕抽打嬰兒,嬰兒就會啼哭。

嬰兒出生後的護理要點

嬰兒出生後,應立即將其抱起。如果抱起太晚,會導致嬰兒受寒,腹內發出雷鳴般的聲響。應先為嬰兒洗澡,然後迅速剪斷臍帶。不要用刀子切割臍帶,應讓人隔著單層衣物用牙咬斷,並對著臍帶呵七口暖氣,然後將臍帶纏結。留下的臍帶長度應至嬰兒腳踝上方。如果臍帶留得太短,會導致嬰兒受寒,腹中不適,經常腹瀉。如果先斷臍後洗澡,水會進入臍帶,導致腹痛。斷臍後,若發現臍帶中有蟲,應立即剔除,否則蟲會進入嬰兒腹中導致疾病。

嬰兒受寒或受水後的處理方法

嬰兒如果受寒或受水,會導致腹中絞痛,哭鬧不止,面色青黑。這是因為受水引起的。如果嬰兒小便清澈(或大便青色),表示受寒。處理方法與臍帶進水相同。 可用艾絨熨燙臍帶,如果不及時治療,導致臍帶腫大,則需根據腫脹程度進行艾灸,嚴重者可艾灸八九十壯。如果臍帶腫脹不嚴重,只是有汁液流出,且嬰兒時常哭鬧,可以用當歸末和胡粉混合敷在臍帶上,並每天用艾絨熨燙,直到百日後痊癒,以停止哭鬧為痊癒的標準。

嬰兒的衣著

  • 應該用父親穿過的舊衣服包裹嬰兒。如果生的是女孩,則應用母親穿過的舊衣服,不要用新布,一定要這樣做,才能使嬰兒長壽。
  • 嬰兒滿一歲以前,所穿的衣服都應用舊棉布製作,而且要特別注意衣服不要太厚太熱。

嬰兒出生後的首次餵食

嬰兒洗浴斷臍後,不應立即餵食蜂蜜,應先餵食甘草湯。取中指一節長度的甘草,搗碎後用水煮兩合,取一合,用棉布包裹沾取後給嬰兒吮吸,每次吸入一小貝殼的量即可。嬰兒可能會吐出,這是在吐出胸中的惡汁。如果吐了,就無需再餵其他藥。如果沒有吐,可以觀察嬰兒是否飢餓,稍後再次餵食。如果仍然沒有吐,可以慢慢地餵食完這一合,目的是吐出惡汁,使嬰兒心神清明,沒有疾病。如果吸完一合都沒有吐,說明嬰兒沒有含惡血,就不用再餵了,可以餵食蜂蜜,以鎮定心神,安撫魂魄。

嬰兒出生三日內的餵養方法

嬰兒出生三日內,必須餵食蜂蜜,但不能過量,過量會導致嬰兒脾胃受寒,腹脹,容易出現陰癇、氣喘,甚至發展為破傷風而死亡。餵食方法:將煉製過的朱砂磨成豆粒大小,與一小貝殼的紅糖混合,用棉布包裹沾取給嬰兒吮吸,每次三沾即可,一天吃完一豆粒的量,連續三天。切勿過量,過量會傷害嬰兒。餵完蜂蜜後,可以餵食與蜂蜜等量的牛黃,牛黃可以益肝膽,清熱,定神,止驚,辟惡,去除嬰兒百病。三日後應該開胃,幫助消化,可以研磨米製成濃稠的米湯,像乳酪一樣,每次餵食三顆豆粒大小,每天餵食三次。滿七日後才可以餵哺。

嬰兒的餵養與乳母的注意事項

  • 嬰兒出生十日,餵哺的量應如棗核大小,二十日加倍,五十日如彈丸,百日如棗。如果母乳不足,不應完全按照此方法,應該少量增加。如果嬰兒在二十日開始餵哺,嬰兒就不會生病。如果過早或過量餵哺,嬰兒頭面身體容易長瘡,反覆發作,導致嬰兒虛弱,難以成長。哺乳時不要讓嬰兒吃太飽,吃太飽會導致嘔吐。如果嬰兒吐了,說明吃得太飽,應該空乳餵食,即可消化。
  • 夏天不要餵食熱奶,以免嬰兒嘔吐;冬天不要餵食冷奶,以免嬰兒咳嗽或腹瀉。乳母餵奶時,應先用手散去奶的熱氣,不要讓乳汁噴出,以免嬰兒嗆到。如果嬰兒嗆到,應立即停止哺乳,讓嬰兒呼吸平穩後再餵。如此反覆數次,根據嬰兒飢飽程度調整餵食,一天餵幾次,應以之為常規。還要經常擠出宿乳。
  • 乳母與嬰兒同睡時,應以手臂當作嬰兒的枕頭,使乳頭與嬰兒頭部持平,以免嬰兒嗆奶。乳母如果想睡覺,應移開乳頭,不要堵住嬰兒的鼻子和嘴巴。要避免嬰兒不知道飢飽而過量進食。

嬰兒出生時口噤不開、不吸吮乳汁的治療方法

取半條蜈蚣,去掉腳後烤焦,研磨成粉末,用絹布篩過,與兩合豬乳混合,分三四次服用,即可痊癒。

嬰兒口噤、身體發熱的治療方法

用竹瀝兩合,分四五次服用。

嬰兒出生後的禁忌

嬰兒剛出生,切忌使用反方向的艾灸。如果艾灸導致嬰兒疼痛,會使其五脈受到影響,導致嬰兒容易發癲癇。鄉下農村的孩子,任其自然成長,反而很少出現夭折的情況。

嬰兒患鵝口瘡的治療方法

嬰兒患鵝口瘡,舌頭上會有白色像米粒般的屑狀物,嚴重時鼻子外也會出現。治療方法:用頭髮纏繞在筷子頭上,沾井花水擦拭,連續三天即可去除。如果無法去除,可以用濃煎板栗殼汁,用棉布纏繞筷子頭沾取擦拭,沒有板栗殼可以用板栗樹皮代替,方法和井花水一樣。(此方法與《千金方》相同)

嬰兒舌繫帶過短的治療方法

文仲認為,嬰兒出生時,如果舌繫帶過短,舌下有像石榴子一樣的薄膜,阻礙舌頭的活動,會逐漸導致嬰兒發聲困難。可以用指甲將薄膜摘斷,可能會有少量出血,沒有害處。如果出血不止,可以用燒焦的頭髮磨成粉末敷在傷口處,即可止血。(此方法與《千金方》相同)

嬰兒出生六七日後的口腔護理

嬰兒出生六七日後,氣血開始凝結成肌肉,口腔內部就會變得乾淨。如果喉嚨或舌頭上有像蘆葦花苞盛水一樣的異物,或是有懸癰腫起,可以用棉布纏繞長針,留下如粟米般大小的針尖,刺破異物,讓氣體釋出,排出青黃色血汁。刺一次即可,如果一天後沒有消退,可以再刺一次,最多三次即可消退。如果還有少量未消退,三次後也會自然消退。如果異物長在舌頭下方,稱為重舌;長在臉頰或上顎,稱為重顎;長在牙齦上,稱為重齦,都應刺破排出血汁,即可痊癒。(此方法與《千金方》相同)

嬰兒出生後面色發黃的治療方法

嬰兒剛出生,骨肉尚未收斂,肌肉仍然是血的狀態。血液凝固才會形成肌肉。如果血脈阻塞,不能凝固成肌肉,就會導致嬰兒面目、鼻口周圍發黃,哭鬧(或不哭),閉眼,嘴巴緊縮,四肢不能伸展。這是由於血脈不收斂造成的,這種情況容易導致嬰兒夭折。這種情況應該服用《客忤部》中的十味龍膽湯。(此方法與《千金方》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