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燾

《外臺秘要》~

回本書目錄

1. 卷第四

2. 溫病論病源二首

《病源》經言,春氣溫和,夏氣暑熱,秋氣清涼,冬氣冰寒,此則四時正氣之序也。冬時嚴寒,萬類深藏,君子固密,則不傷於寒,觸冒之者,乃為傷寒耳。其傷於四時之氣,皆能為病,以傷寒為毒者,以其最為殺厲之氣,中而即病者,名為傷寒;不即病者,其寒毒藏於肌膚中,至春變為溫病,至夏變為暑病。暑病者,熱極又重於溫也。

是以辛苦之人,春夏多溫熱病者,皆由冬時觸冒寒氣之所致。(以上與《傷寒論》同)

凡病傷寒而成溫病者,先夏至日者為病溫,後夏至日者為病暑,故曰冬三月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又因於寒,欲如運樞,故冬傷於寒,春必病溫也。又有冬時傷非節之暖,名為冬溫之毒,與傷寒大異也。

有病溫者,乃天行之病耳,其冬月溫暖之時,人感乖候之氣,未遂發病,至春或被積寒所折,毒氣不得泄,至天氣暄熱,溫毒始發,則肌肉斑爛也。經曰,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故曰人清淨則肉腠閉拒,雖有大風苛毒,弗之能害。

又云,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是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也。從陰陽則生,逆之則死。故曰,精者身之本,藏於精者,春不病溫也。有病溫汗出輒復熱,而脈躁疾,不為汗衰,狂言不能食,病名為何?曰,病名陰陽交,交者死,人所以汗出者,皆生於穀,穀生於精,今邪氣交爭於骨肉之間而得汗者,是邪卻而精勝也,精勝則當能食而不復熱。熱者,邪氣也;汗者,精氣也。

今汗出而輒復熱者,是邪勝也;不能食者,精無裨也;病而留者,其壽可立而傾也。汗出而脈尚躁盛者死,今脈不與汗相應,此不勝其病也,其死明矣。狂言者是失志,失志者死。今見三死,不見一生,雖愈必死。凡膚熱,其脈盛躁者,病溫也;其脈盛而滑者,汗且出也。凡溫病人,三二日身軀熱,脈疾頭痛,食飲如故,脈直疾,八日死。

四五日頭痛脈疾喜吐,脈來細,十二日死。此病不療,八九日脈不疾,身不痛,目不赤,色不變而反利,脈來牒牒,按不彈手指,時大,心下硬,十七日死。病三四日以下,不得汗,脈大疾者生,脈細小難得者,死不治也,下利腹中痛者死不治。

白話文:

《病源》這本書說,春天氣候溫和,夏天氣候炎熱,秋天氣候清涼,冬天氣候寒冷,這是四季正常的氣候變化順序。冬天非常寒冷,萬物都深藏起來,君子也應該閉藏精氣,不讓它外洩,這樣就不會受到寒邪的侵擾。如果觸犯了寒邪,才會得傷寒。人如果受到四季的氣候侵襲,都會生病,但之所以說傷寒最為厲害,是因為寒邪的殺傷力最強,人一旦感染就會立刻發病,這就稱為傷寒。如果感染寒邪沒有立刻發病,寒邪毒氣會潛藏在皮膚肌肉中,到了春天會轉變成溫病,到了夏天會轉變成暑病。暑病比溫病更加嚴重,因為它是由極熱引起的。

所以辛勤勞作的人,在春夏兩季容易得溫熱病,這都是因為冬天感染了寒邪所造成的。(以上這段和《傷寒論》說法相同)

凡是因為得了傷寒而轉變成溫病的人,如果在夏至之前發病,就稱為溫病;如果在夏至之後發病,就稱為暑病。所以說冬天三個月應該早睡晚起,一定要等到太陽出來再活動,要使自己的意志像潛伏、隱藏一樣,像有自己的秘密,像有所收穫一樣。要避開寒冷,接近溫暖,不要讓皮膚外洩,讓體內的陽氣快速散失。又因為受了寒,要讓陽氣像樞紐一樣運轉起來。所以冬天感受寒邪,春天一定會得溫病。還有冬天感受了不合時宜的溫暖,稱為冬溫的毒邪,這和傷寒有很大的不同。

有的人得溫病,是屬於天行之病,也就是流行病。在冬天溫暖的時候,人們感受了不正常的氣候,當時沒有發病,到了春天或者被積累的寒邪所壓制,毒氣不能發洩出來,直到天氣變暖,溫毒才開始發作,導致肌肉出現斑點和潰爛。經典上說,虛邪賊風,要懂得避開,保持內心恬淡虛無,真氣就會跟隨而來,精神守護在內,疾病又從哪裡來呢?所以說人清淨,肌肉紋理就會閉合,即使有強大的風和毒,也不能傷害到他。

又說,四季的陰陽變化,是萬物生長的根本。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順從這個根本。順應陰陽就生,違背陰陽就死。所以說,精氣是身體的根本,能把精氣藏好的人,春天就不會得溫病。有的人得了溫病,出汗後反而更熱,而且脈搏急促,出汗後病情沒有減輕,還說胡話,吃不下飯,這種病叫做什麼呢?叫做陰陽交,陰陽交就是死。人出汗是因為食物中的精氣所生,食物中的精氣又來自於精。現在邪氣和精氣在骨肉之間交戰,如果出汗了,說明邪氣退去而精氣佔了上風,精氣勝了就應該能吃飯,並且不再發熱。發熱是邪氣造成的,出汗是精氣的作用。

現在出汗了反而更熱,是邪氣戰勝了正氣。不能吃飯,說明精氣沒有補充。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那他很快就會死。出汗了脈搏仍然急促,也是要死的。現在脈象和汗沒有相應的變化,說明身體無法抵抗疾病,那他就要死了。說胡話是失去了意識,失去了意識也是要死的。現在出現了三個死亡的徵兆,卻看不到任何生的希望,即使病暫時好了,也終將死去。凡是皮膚發熱,脈搏強勁躁動的,都是得了溫病。如果脈象強勁而且滑,說明快要出汗了。一般來說,溫病人發病兩三天,身體發熱,脈搏快,頭痛,但是還能像平時一樣吃飯喝水,脈搏又直又快,八天就會死亡。

發病四五天,頭痛脈搏快而且喜歡嘔吐,脈搏變得細弱,十二天就會死亡。這種病不治療,到了八九天,脈搏不再快,身體不痛,眼睛不紅,臉色沒有變化,反而開始拉肚子,脈搏很弱而且按下去感覺沒有彈性,有時候脈象變大,而且心下部堅硬,十七天就會死亡。發病三四天以內,沒有出汗,脈搏又大又快的,還能活下來;脈搏又細又難摸到的,就要死了,沒辦法治療。出現拉肚子而且腹痛的,也要死了,無法醫治。

3. 闢溫方二十首

《肘後》屠蘇酒,闢疫氣,令人不染溫病及傷寒,歲旦飲之方。

大黃,桂心(各十五銖),白朮(十銖),桔梗(十銖),菝葜,蜀椒(十銖汗),防風,烏頭(各六銖)

上八味,切,絳袋盛,以十二月晦日中懸沉井中,令至泥,正月朔旦平曉出藥至酒中煎數沸,干,東向戶中飲之。屠蘇之飲先從小起,多少自在,一人飲,一家無疫;一家飲,一里無疫,飲藥酒待三朝,還滓置井中,能仍歲飲,可世無病,當家內外有井,皆悉著藥,闢溫氣也。

又太乙流金散,闢溫氣。

雄黃(三兩),雌黃(六兩),礬石(一兩半),鬼箭羽(一兩半),羚羊角(燒二兩)

上五味,治下篩,三角絳袋盛一兩,帶心前,並掛門戶上。若逢大疫之年,以月旦青布裹一刀圭,中庭燒之,溫病人亦燒熏之。

又雄黃散,闢溫氣方。

雄黃(五兩),硃砂(一作赤木),菖蒲,鬼臼(各二兩)

上四味,搗篩末,以塗五心、額上、鼻人中及耳門。

又斷溫疫,轉相染著至滅門,延及外人,無收視者方。

赤小豆,鬼箭羽,鬼臼,雄黃(各三兩)

上四味,搗末,以蜜和丸如小豆大。服一丸,可與病人同床。

又避溫粉。

川芎,蒼朮,白芷,藁本,零陵香(各等分)

上五味,搗篩為散,和米粉粉身。若欲多時,加藥增粉用之。(出第十卷中)

《千金》避溫。虎頭殺鬼丸方。

虎頭骨(五兩炙),硃砂(一兩半研),鬼臼(一兩),雄黃(一兩半研),皂莢(一兩炙),雌黃(一兩半研),蕪荑(一兩)

上七味,搗篩,以臘蜜和如彈丸大,絳囊盛,係臂,男左女右。家中置屋四角,月朔望夜半中庭燒一丸。忌生血物。(《肘後》同)

又治瘴氣。竹茹湯方。

青竹茹(二升)

上一味,以水四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又避溫病。粉身散方。

芎藭,白芷,藁本

上三味等分,搗下篩,納米粉中,以粉塗身。(《延年》同)

又斷溫疫。朱蜜丸方。

白蜜和上等硃砂粉一兩,常以太歲日平旦,大小勿食,向東方立,人吞三七丸,如麻子大。勿令齒近之,併吞赤小豆七枚,投井泉水中,終身勿忘此法。

又治溫病不相染方。

正旦吞麻子、赤小豆各二七枚,又以二七枚投井中。(《肘後》、《延年》同)

又方

新布盛大豆一升,納井中一宿出,服七枚。(《肘後》用小豆)

又方

切松葉如粟米。酒服方寸匕,日三服。闢五年溫。

又方

常以七月七日,閤家含赤小豆,向日吞二七枚。

又方

常以七月七日,男吞大豆七枚,女吞小豆七枚。

又方

神仙教人立春後有庚子日,溫蕪菁菹汁,合家大小並服,不限多少。

又療溫氣。蒜豉湯方。

蒜(五十子並皮研之),豉心(一升)

上二味,以三歲小兒小便二升,合煮五六沸。頓服。(並出第九卷中)

《千金翼》老君神明白散方

白朮(二兩),桔梗(一兩),細辛(一兩),附子(二兩炮),烏頭(四兩去黑皮)

上五味,搗篩,絳囊盛,帶之,所居閭里皆無病。若有得疫癘者,溫酒服一方寸匕。覆取汗,得吐則瘥。若經三四日者,以三方寸匕,納五升水中,煮令大沸,分三服。

又度瘴散方

麻黃(去節),升麻,附子(炮),白朮(各一兩),細辛,防己,乾薑,桂心,防風,烏頭(炮),蜀椒(出汗,去目),桔梗(各二分)

上十二味,搗篩為末,蜜封貯之,山中所在有瘴氣之處,旦空腹服一錢匕。覆取汗,病重稍加之。(並出第十卷中)

《古今錄驗》許季山所撰干敷散,主闢溫疫疾惡,令不相染著氣方。(《肘後》作「敷干」,《抱朴子》作「敷干」)

附子(一枚炮),細辛(一分),乾薑(一分),麻子(一分研),柏實(一分)

上五味,搗篩為散,正旦舉家以井花水各服方寸匕。服藥一日,十年不病;二日,二十年不病;三日,三十年不病,受師法但應三日服,歲多病,三日一服之。(《肘後》、《胡洽》、《延年》、《範汪》、《刪繁》、同出第二卷中)

又殺鬼丸,去惡毒方。

雄黃(五兩研),硃砂(五兩研),鬼臼(五兩),鬼督郵(五兩),雌黃(五兩研),馬兜鈴(五兩),皂莢(五兩炙),虎骨(五兩炙),阿魏(五兩),甲香(一兩),羚羊角(一枚屑),桃白皮(五兩),白膠香(一兩),菖蒲(五兩),羖羊角(一枚屑),臘蜜(八斤煉),石硫黃(五兩研)

上十七味,搗篩十六味,臘蜜和之,丸如杏子。將往闢溫處燒之,殺鬼去惡毒氣。若大疫家可燒,並帶行。(與《胡洽方》七味不同,出第三卷中)

《延年秘錄》闢溫方。

正旦取東行桑根大如指,長七寸,以丹塗之,懸著門戶上,又令人帶之。(出第十卷中)

白話文:

《肘後》的屠蘇酒

這種酒可以避開瘟疫之氣,讓人不會感染溫病和傷寒。在每年的元旦飲用。

配方:大黃、桂心(各約15克)、白朮(約10克)、桔梗(約10克)、菝葜、蜀椒(約10克,需炒過出汗)、防風、烏頭(各約6克)。

做法:將以上八味藥切碎,用布袋裝好,在十二月最後一天中午時分,將藥袋放入井中,使其沉到井底的泥土處。在正月初一清晨,將藥袋取出,放入酒中煎煮幾次,然後取出藥袋。在朝東的門口飲用。飲用屠蘇酒時,先從少量開始,飲用多少可自行決定。一個人飲用,全家不會生病;全家飲用,整個鄰里都不會生病。喝完藥酒後,等待三天,再將藥渣放回井中。如果能每年都這樣飲用,就能世代無病。如果家裡內外都有水井,都放入藥袋,可以避開溫熱之氣。

太乙流金散

這個藥散可以避開溫熱之氣。

配方:雄黃(約90克)、雌黃(約180克)、礬石(約45克)、鬼箭羽(約45克)、羚羊角(燒過,約60克)。

做法:將以上五味藥研磨成粉,用三角形的紅色布袋裝約30克,佩戴在胸前,並掛在門上。如果遇到大瘟疫的年份,在每個月初一,用青布包一小撮藥粉,在中庭燒掉,對於發燒的病人也可用來熏燒。

雄黃散

這個藥散可以避開溫熱之氣。

配方:雄黃(約150克)、硃砂(或赤木,約60克)、菖蒲(約60克)、鬼臼(約60克)。

做法:將以上四味藥搗碎研磨成粉末,塗抹在手心、腳心、額頭、鼻下人中和耳門處。

斷溫疫的藥方

這個藥方可以防止瘟疫蔓延,避免一家接一家地傳染,甚至導致滅門,也能避免傳染給外人,而無人過問的情況。

配方:赤小豆、鬼箭羽、鬼臼、雄黃(各約90克)。

做法:將以上四味藥搗碎研磨成粉,用蜂蜜調和製成小豆大小的藥丸。服用一丸,就可以和病人同床睡覺。

避溫粉

配方:川芎、蒼朮、白芷、藁本、零陵香(各等份)。

做法:將以上五味藥搗碎研磨成粉末,與米粉混合,塗抹在身上。如果想要持續較長時間,可以增加藥量和米粉的用量。

《千金》的避溫藥方:虎頭殺鬼丸

配方:虎頭骨(炙過,約150克)、硃砂(研磨,約45克)、鬼臼(約30克)、雄黃(研磨,約45克)、皂莢(炙過,約30克)、雌黃(研磨,約45克)、蕪荑(約30克)。

做法:將以上七味藥搗碎研磨,用蜂蜜調和製成彈丸大小的藥丸,用紅色布袋裝好,繫在手臂上,男子繫左臂,女子繫右臂。在家中,將藥丸放置在屋子的四個角落,在每月的初一和十五的半夜,在中庭燒掉一丸。禁食生冷葷腥之物。

竹茹湯

這個藥方可以治療瘴氣。

配方:青竹茹(約2升)。

做法:將以上一味藥,用水約4升,煮至約3升。分三次服用。

避溫病:粉身散

配方:川芎、白芷、藁本(各等份)。

做法:將以上三味藥搗碎研磨成粉末,與米粉混合,塗抹在身上。

斷溫疫:朱蜜丸

做法:用蜂蜜調和硃砂粉約30克,在每年的太歲日清晨,在空腹時,面向東方站立,無論大人小孩都吞服21顆如麻子大小的藥丸。不要讓牙齒碰到藥丸,同時吞下七顆赤小豆,並將七顆赤小豆丟入井水中。終身不要忘記這個方法。

防止傳染溫病的藥方

在每年的元旦,吞服麻子、赤小豆各14顆,同時將14顆丟入井中。

另一個藥方

用新布裝一升大豆,放入井中一夜,取出後服用七顆。

另一個藥方

將松葉切成小米粒大小,用酒送服約1.5克,每天三次。可以避開五年的溫病。

另一個藥方

在每年的七月七日,全家人口含赤小豆,面向太陽吞服14顆。

另一個藥方

在每年的七月七日,男子吞服大豆七顆,女子吞服小豆七顆。

另一個藥方

神仙教人,在立春後的庚子日,用溫熱的蕪菁醃菜汁,全家人不論老少都服用,不限制服用量。

治療溫熱之氣:蒜豉湯

配方:大蒜(約50瓣,連皮研碎)、豆豉(約1升)。

做法:將以上兩味藥,用三歲小孩的尿液約2升,一起煮沸五六次。一次性服用。

《千金翼》老君神明白散

配方:白朮(約60克)、桔梗(約30克)、細辛(約30克)、附子(炮製過,約60克)、烏頭(去除黑皮,約120克)。

做法:將以上五味藥搗碎研磨成粉末,用紅色布袋裝好佩戴,所居住的鄰里都不會生病。如果有人感染了瘟疫,用溫酒送服約1.5克藥粉,蓋被子取汗,如果能嘔吐就會痊癒。如果經過三四天,可以用4.5克的藥粉,放入5升水中煮沸,分三次服用。

度瘴散

配方:麻黃(去除節,約30克)、升麻(約30克)、附子(炮製過,約30克)、白朮(約30克)、細辛(約6克)、防己(約6克)、乾薑(約6克)、桂心(約6克)、防風(約6克)、烏頭(炮製過,約6克)、蜀椒(炒過出汗,去除籽,約6克)、桔梗(約6克)。

做法:將以上十二味藥搗碎研磨成粉末,用蜂蜜密封保存。在山中有瘴氣的地方,每天早上空腹服用約3克藥粉,蓋被子取汗,如果病情嚴重可以稍微增加用量。

《古今錄驗》許季山所撰的乾敷散

這個藥散主要用於避開溫疫等惡疾,使人不會互相傳染。

配方:附子(炮製過,一枚)、細辛(約3克)、乾薑(約3克)、麻子(研磨,約3克)、柏實(約3克)。

做法:將以上五味藥搗碎研磨成粉末,在元旦全家服用用井花水送服約1.5克藥粉。服用藥粉一天,十年不生病;兩天,二十年不生病;三天,三十年不生病。按照師父的方法,只需服用三天,如果經常生病,可以每三天服用一次。

殺鬼丸

這個藥丸可以去除惡毒之氣。

配方:雄黃(研磨,約150克)、硃砂(研磨,約150克)、鬼臼(約150克)、鬼督郵(約150克)、雌黃(研磨,約150克)、馬兜鈴(約150克)、皂莢(炙過,約150克)、虎骨(炙過,約150克)、阿魏(約150克)、甲香(約30克)、羚羊角(研磨成粉,約一枚)、桃白皮(約150克)、白膠香(約30克)、菖蒲(約150克)、羖羊角(研磨成粉,約一枚)、蜂蜜(煉製過,約4800克)、石硫黃(研磨,約150克)。

做法:將以上十七味藥中十六味搗碎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調和製成杏子大小的藥丸。將藥丸帶到有瘟疫的地方燒掉,可以殺鬼去除惡毒之氣。如果家裡有大瘟疫,可以燒掉藥丸並隨身攜帶。

《延年秘錄》避溫藥方

在元旦,取一根向東生長的桑樹根,像手指一樣粗,長約21厘米,用紅色塗料塗抹,懸掛在門上,也可以讓人佩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