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臺秘要》~ 卷第十七 (2)
卷第十七 (2)
1. 素女經四季補益方七首
得食不常。或氣力不足。時時氣逆坐犯。七忌。以成勞傷。此藥主之甚驗方。
茯苓四分(若不消食三分加一),菖蒲四分(若耳聾三分加一),山茱萸四分(若身癢三分加一),栝蔞根四分(若熱渴三分加一),菟絲子四分(若痿泄二分加一),牛膝四分(若機閔不利加一倍)赤石脂四分(若內傷三分加一),乾地黃七分(若煩熱三分加一),細辛四分(若目䀮䀮三分加一),防風四分(若風邪三分加一),薯蕷四分(若陰濕癢三分加一),續斷四分(若有痔加一倍),蛇床子四分(若少氣三分加一),柏實四分(若少力加一倍),巴戟天四分(若痿弱三分加一),天雄四分(炮若有風三分加一),遠志皮四分(驚恐不安三分加一),石斛四分(若體疼加一倍),杜仲四分(若絕陽腰痛三分加一),蓯蓉四分(若冷痿加一倍)
上二十味搗篩。蜜和丸如梧桐子。先食服三丸。日三。不知漸增。以知為度。亦可散服。以清粥飲服方寸匕。七日知。十日愈。三十日餘氣平。長服老而更少。忌豬羊肉餳冷水生菜蕪荑等物。
又黃帝問曰:夏三月以何方藥。幸得具聞。對曰:宜以補腎茯苓丸。療男子內虛。不能食飲。忽忽喜忘。悲憂不樂。恚怒無常。或身體浮腫。小便赤黃。精泄淋瀝。痛絞膀胱。脛疼冷痹。伸不得行。渴欲飲水。心腹脹滿。皆犯七忌。上已具記。當療之法。隨病度量。方用如下。
茯苓(二兩食不消加一倍),附子(二兩炮有風三分加一),山茱萸(三兩身癢三分加一),杜仲(二兩腰痛三分加一),牡丹(二兩腹中游氣三分加一),澤瀉(三兩有水氣三分加一),薯蕷(三兩頭風加一倍)桂心(六兩顏色不足三分加一),細辛(三兩目視䀮䀮三分加一),石斛(二兩陰濕癢三分加一),蓯蓉(三兩身痿三分加一),黃耆(四兩體疼三分加一)
上十二味搗篩。蜜和丸如梧桐子。先食服七丸。日二服。忌生蔥生菜豬肉冷水大酢胡荽等物。
又黃帝問曰:春夏之療已聞良驗。秋三月以何方藥。對曰:宜以補腎茯苓丸。療男子腎虛冷。五臟內傷。風冷所苦。令人身體濕癢。足行失顧。不自覺省。或食飲失味。目視䀮䀮。身偏拘急。腰脊痛強。不能食飲。日漸羸瘦。胸心懊悶。咳逆上氣。轉側須人。起則扶升。針灸服藥。
療之小折。或乘馬觸風。或因房室不自將護。飲食不量。用力過度。或口乾舌燥。或流涎出口。或夢寤精便自出。或尿血尿有淋瀝。陰下癢濕。心驚動悸。少腹偏急。四肢痠疼。氣息噓吸。身體浮腫。氣逆胸脅。醫不能識。妄加余療。方用如下。
茯苓(三兩),防風(二兩),桂心(二兩),白朮(二兩),細辛(二兩),山茱萸(二兩),薯蕷(二兩),澤瀉(二兩)附子(二兩炮),乾地黃(二兩),紫菀(二兩),牛膝(三兩),芍藥(二兩),丹參(二兩),黃耆(二兩),沙參(二兩),蓯蓉(二兩),乾薑(二兩),玄參(二兩),人參(二兩),苦參(二兩)獨活(二兩)
白話文:
素女經四季補益方七首
有些人飲食不規律,或者氣力不足,常常會感到氣往上衝,身體不適,觸犯了七種禁忌,導致勞損。這個藥方主要就是針對這種情況,非常有效。
藥方組成:
- 茯苓四分(如果消化不良,減為三分,並加一分)
- 菖蒲四分(如果耳聾,減為三分,並加一分)
- 山茱萸四分(如果身體發癢,減為三分,並加一分)
- 栝蔞根四分(如果口渴,減為三分,並加一分)
- 菟絲子四分(如果陽痿早洩,減為二分,並加一分)
- 牛膝四分(如果身體不靈活,加一倍)
- 赤石脂四分(如果內傷,減為三分,並加一分)
- 乾地黃七分(如果煩躁發熱,減為三分,並加一分)
- 細辛四分(如果眼睛昏花,減為三分,並加一分)
- 防風四分(如果受風邪,減為三分,並加一分)
- 薯蕷四分(如果陰部潮濕發癢,減為三分,並加一分)
- 續斷四分(如果有痔瘡,加一倍)
- 蛇床子四分(如果氣短,減為三分,並加一分)
- 柏實四分(如果體力不足,加一倍)
- 巴戟天四分(如果陽痿虛弱,減為三分,並加一分)
- 天雄四分(炮製,如果有風邪,減為三分,並加一分)
- 遠志皮四分(如果驚恐不安,減為三分,並加一分)
- 石斛四分(如果身體疼痛,加一倍)
- 杜仲四分(如果陽痿腰痛,減為三分,並加一分)
- 蓯蓉四分(如果身體虛冷痿軟,加一倍)
將以上二十味藥材搗成粉末,用蜂蜜調和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先在飯前服用三丸,每日三次。如果沒有明顯效果,可以逐漸增加藥量,直到感覺有效為止。也可以將藥粉直接用稀粥送服,每次服用一勺(約一寸),服用七天能見效,十天就能痊癒,三十天左右就能使身體恢復健康。長期服用可以使人老返少。服藥期間忌食豬肉、羊肉、麥芽糖、冷水、生菜、蕪菁等食物。
黃帝問道:夏季三個月應該用什麼方藥來調養?希望能夠詳細地告訴我。
回答說:應該用補腎茯苓丸來治療男子體內虛弱,導致食慾不振、健忘、悲傷憂愁、容易發怒、身體浮腫、小便赤黃、遺精淋漓、膀胱絞痛、腿腳疼痛冰冷麻木、伸不直、口渴想喝水、心腹脹滿等症狀,這些都是觸犯了上述七種禁忌所致。治療方法應根據病情輕重來調整。藥方如下:
- 茯苓二兩(如果消化不良,加一倍)
- 附子二兩(炮製,如果有風邪,減為三分,並加一分)
- 山茱萸三兩(如果身體發癢,減為三分,並加一分)
- 杜仲二兩(如果腰痛,減為三分,並加一分)
- 牡丹二兩(如果腹部有氣亂竄,減為三分,並加一分)
- 澤瀉三兩(如果身體有水腫,減為三分,並加一分)
- 薯蕷三兩(如果頭痛,加一倍)
- 桂心六兩(如果面色不好,減為三分,並加一分)
- 細辛三兩(如果眼睛昏花,減為三分,並加一分)
- 石斛二兩(如果陰部潮濕發癢,減為三分,並加一分)
- 蓯蓉三兩(如果身體虛弱,減為三分,並加一分)
- 黃耆四兩(如果身體疼痛,減為三分,並加一分)
將以上十二味藥材搗成粉末,用蜂蜜調和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先在飯前服用七丸,每日兩次。服藥期間忌食生蔥、生菜、豬肉、冷水、大醋、胡荽等食物。
黃帝問道:春夏季的治療方法已經了解,並且效果很好。那麼秋季三個月應該用什麼方藥呢?
回答說:應該用補腎茯苓丸來治療男子腎虛寒冷,五臟受到內傷,被風寒侵襲,導致身體潮濕發癢,行走不穩,神智不清。或者食慾不振、眼睛昏花、身體偏癱拘攣、腰背疼痛僵硬、不能正常進食、身體日漸消瘦、胸悶心煩、咳嗽氣喘、翻身需要別人幫助、起身需要攙扶。可能是因為騎馬受風,或因房事不注意節制,或飲食不當,或用力過度,或口乾舌燥,或流口水,或夢中遺精,或小便出血或淋漓不盡,或陰部潮濕發癢,或心悸不安,或下腹部疼痛,或四肢痠痛,或呼吸急促,或身體浮腫,或氣逆胸脅,醫生不能辨識,而胡亂治療。藥方如下:
- 茯苓三兩
- 防風二兩
- 桂心二兩
- 白朮二兩
- 細辛二兩
- 山茱萸二兩
- 薯蕷二兩
- 澤瀉二兩
- 附子二兩(炮製)
- 乾地黃二兩
- 紫菀二兩
- 牛膝三兩
- 芍藥二兩
- 丹參二兩
- 黃耆二兩
- 沙參二兩
- 蓯蓉二兩
- 乾薑二兩
- 玄參二兩
- 人參二兩
- 苦參二兩
- 獨活二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