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臺秘要》~ 卷第十七 (1)
卷第十七 (1)
1. 卷第十七
2. 素女經四季補益方七首
素女經。
黃帝問素女曰:「男子受氣,陰陽俱等,男子行陽常先病。耳目本其所好,陰痿不起,氣力衰弱,不能強健。敢問療之道?」
素女曰:「帝之所問,眾人同有。陰陽為身,各皆由婦人夭年損壽。男性節操,故不能專;心貪女色,犯之竭力。七傷之情,不可不思,常能審慎,長生之道也。其為疾病,宜以藥療之。今所說犯者七:
第一之忌:日月晦朔、上下弦望、六丁之日,以合陰陽。傷子之精,令人臨敵不戰,時時獨起小便赤黃,精空自出,夭壽喪身。
第二之忌:雷電風雨、陰陽晦暝,振動天地,日月無精光,以合陰陽。生子令狂癲,或有聾盲喑啞瘂失神,或多忘誤,心意不安,忽常喜驚恐悲憂不樂。
第三之忌:新飽食飲、𥫝力未行,太倉內實,五臟防響,以合陰陽。六腑損傷,小便當赤,或白或黃,腰脊疼痛,頭項寄強,或身體浮腫,心腹脹滿,毀形夭壽,天道之常。
第四之忌:新小便,精氣微弱,榮氣不固,衛氣未散,以合陰陽。令人虛乏,陰陽氣閉,絕食無味,腹脹滿結,怫鬱不安,忘誤,或喜怒無常,狀如癲發。
第五之忌:作事步行,身體勞;榮氣不定,衛氣未散,以合陰陽。藏氣相干,令人氣乏,喘息為難,唇口乾燥,身體流汗,谷不消化,心腹脹滿,百處痠疼,起臥不安。
第六之忌:新息沐浴,頭身發濕;舉重作事,流汗如雨,以合陰陽。風冷必傷,少腹急痛,腰脊疼強,四肢痠疼,五臟防響,上攻頭面,或生漏瀝。
第七之忌:共女語話,玉莖盛強,以合陰陽,不將禮防。氣腠理開,莖中痛傷,外動肌體,內損腑臟。結髮塞耳,目視䀮䀮,心中怵惕,恍惚喜忘,如杵舂膈,咳逆上氣,內絕傷中,女絕痿弱。
身可不防!犯此七篇,形證已彰。天生神藥,療之有方。」
黃帝問高陽負曰:「吾知素女明知經脈臟腑虛盈、男子五勞七傷、婦人陰陽隔閉、漏下赤白,或絕產無子。男子受氣陰陽同等,其病緣由,因何而起?故欲問之,請為具說。」
對曰:「深哉問也!男子五勞六極七傷病,皆有元本由狀。」
帝曰:「善哉!七傷之病,幸願悉說。」
對曰:「一曰陰汗;二曰陰衰;三曰精清;四曰精少;五曰陰下濕癢;六曰小便數少;七曰陰痿,行事不遂。病形如是,此謂七傷。」
黃帝曰:「七傷如是,療之奈何?」
對曰:「有四時神藥,名曰茯苓。春秋冬夏,療隨病形。冷加熱藥,溫以冷漿,風加風藥。色脈診評,隨病加藥,悉如本經。春三月宜以更生丸(更生者,茯苓也),療男子五勞七傷:陰衰消小、囊下生瘡、腰背疼痛、不得俯仰、兩膝臏冷、時時熱癢、或時浮腫、難以行步、目風淚出、遠視䀮䀮、咳逆上氣、身體痿黃、繞臍弦急、痛及膀胱、小便尿血、莖痛損傷、時有遺瀝、汗衣赤黃、或夢驚恐、口乾舌強、渴欲飲水。」
白話文:
素女經四季補益方七首
黃帝向素女請教男子疾病的治療方法。他指出男子因過度縱欲,導致身體虛弱,精力不足。素女解釋說,男女皆由陰陽構成,男子因過度沉溺女色,損耗精氣,容易生病。她列舉了七種傷身行為:
-
**在特殊日子行房:**日月交替、節氣轉換等特殊日子行房,會傷損精氣,導致身體虛弱,小便異常,甚至夭折。
-
**在惡劣天氣行房:**雷電風雨等惡劣天氣行房,會導致精神失常,出現聾啞、失明等症狀,並伴隨情緒不穩定。
-
**飽食後立即行房:**飽餐後立即行房,會損傷內臟,導致小便異常、腰痛、腹脹等症狀,甚至身體浮腫。
-
**精氣不足時行房:**精氣不足時行房,會導致身體虛弱,食慾不振,腹脹,情緒波動。
-
**勞累後行房:**勞累後行房,會加重身體負擔,導致氣喘、口乾、消化不良、全身痠痛等症狀。
-
**沐浴後立即行房:**沐浴後身體潮濕時行房,容易受寒,導致腹痛、腰痛、四肢痠痛等症狀。
-
**不節制地行房:**過度縱欲,不注意節制,會導致生殖器疼痛,全身不適,甚至出現精神恍惚、記憶力減退等症狀。
素女強調,避免以上七種行為是長生之道。若已犯此七忌,則需服用藥物治療。
接著,黃帝又向高陽負請教男子五勞七傷的病因及治療方法。高陽負解釋了七傷的具體症狀:陰汗、陰衰、精清、精少、陰部濕癢、小便異常、陽痿。
針對七傷,高陽負建議使用茯苓等藥材,根據季節和病症調整用藥,並結合冷熱療法,以及觀察病人的面色脈象,進行對症治療。春三月則推薦使用更生丸(即茯苓)治療男子五勞七傷及其他相關症狀,例如:腰背痛、膝蓋冰冷、浮腫、眼疾、咳嗽、黃疸、小便帶血、生殖器疼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