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燾

《外臺秘要》~ 卷第三十二 (10)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十二 (10)

1. 手膏方三首

千金翼手膏方。

桃仁杏仁(各二兩去皮),橘仁(一合),赤匏(十枚),辛夷仁,芎藭,當歸(各一兩),大棗(二十枚),牛腦羊腦,白狗腦(各二兩無白狗各狗亦得)

白話文:

桃仁、杏仁(各兩,去皮),橘仁(一合),葫蘆子(十枚),辛夷仁、川芎、當歸(各一兩),紅棗(二十枚),牛腦、羊腦、白狗腦(各兩,沒有白狗,可用其他品種的狗腦替代)

上十一味搗,先以酒漬腦,又別以酒六升煮赤匏以上藥令沸,待冷,乃和諸腦等勻,然後碎辛夷等三味,以綿裹之,棗去皮核,合納酒中,以瓷器貯之,五日以後,先洗手訖,取塗手,甚光潤而忌火炙手。

白話文:

將上面十一種藥材搗碎,先用酒浸泡麝香,再另外用六升酒煮沸赤匏和上述藥材,讓它們沸騰後放涼,然後將所有浸泡的麝香等平均混合,接著將細辛、吳茱萸、藜蘆三種藥材研碎,用棉布包起來,把棗子去皮去核,一起放入酒中,用瓷器存放。五天後,先洗手乾淨,再取藥膏塗抹在手上,會非常光潤,但要注意不要用火烤手。

備急作手脂法。

豬胰(一具),白芷,桃仁(去皮),細辛(各兩),辛夷,冬瓜仁,黃瓜蔞仁(各二兩末),酒(二升)

白話文:

豬胰腺(一具) 白芷(兩) 桃仁(去皮,兩) 細辛(兩) 辛夷(兩) 冬瓜仁(粉末,兩) 黃瓜蔞仁(粉末,兩) 酒(兩升)

上八味煮白芷沸,去滓,膏成,以塗手面光潤妙。

古今錄驗手膏方。

白芷(四兩),芎藭,藁本,葳蕤,冬瓜仁,棟仁(各三兩),桃仁(一升去皮),棗肉(二十枚),豬胰(四具),冬瓜瓤汁(一升),橘肉(十枚),栝蔞子(十枚)

白話文:

白芷(160 克) 川芎,藁本,葳蕤(各 120 克) 冬瓜仁,棟實(各 120 克) 桃仁(400 克,去皮) 棗肉(20 枚) 豬胰臟(4 個) 冬瓜瓤汁(400 毫升) 橘肉(10 枚) 栝樓子(10 枚)

上十二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酒三升,挼豬胰取汁,桃仁研入,以洗手面。

2. 口脂方三首

千金翼口脂方。

熟朱(二兩),紫草末(五兩),丁香(二兩),麝香(一兩)

白話文:

生硃砂(90 克),紫草粉(225 克),丁香(90 克),麝香(45 克)

上四味,以甲煎和為膏,盛於匣內,即是甲煎口脂,如無甲煎,即名唇脂,非口脂也。

白話文:

以上四種藥草,用甲煎煮後合和煉製成膏狀,盛放在盒子裡,這就是甲煎口脂。如果沒有甲煎,只能稱作脣脂,並非口脂。

備急作唇脂法。

蠟(二分),羊脂(二分),甲煎(一合須別作自有方),紫草(半分),硃砂(二分)

白話文:

  • 蜂蠟:二錢
  • 羊脂:二錢
  • 甲煎膏(須另行製作,有專門的配方):一合
  • 紫草:半錢
  • 硃砂:二錢

上五味,於銅鍋中微火煎蠟一沸,下羊脂一沸,又下甲煎一沸,又納紫草一沸,次硃砂一沸,瀉著筒內,候凝任用之。

白話文:

將上面的五種藥材倒入銅鍋中,用小火煎煮,直到沸騰後持續加熱一分鐘。接著,加入羊脂一分鐘,再加入甲一分鐘,然後加入紫草一分鐘,最後加入硃砂一分鐘。之後,將藥液倒入圓筒容器中,等待凝固後即可使用。

古今錄驗合口脂法。

好熟硃砂(三兩),紫草(五兩),丁香末(二兩),麝香末(一兩),口脂(五十挺武德六年十月內供奉尚藥直長蔣合進),沉香(三升),五藥,上蘇合(四兩半),麝香(二兩),甲香(五兩),白膠香(七兩),雀頭香(三兩),丁香(一兩),蜜(一升)

白話文:

上等的硃砂(三兩)、紫草(五兩)、研磨成粉的丁香(二兩)、研磨成粉的麝香(一兩)、口脂(五十塊,武德六年十月由尚藥奉直長蔣合進獻)、沉香(三升)、五種藥材,其中:蘇合香(四兩半)、麝香(二兩)、甲香(五兩)、白膠香(七兩)、雀頭香(三兩)、丁香(一兩),蜜(一升)

上十四味並大秤大兩,粗搗碎,以蜜㧾和,分為兩分,一分納瓷器瓶內,其瓶受大四升,內訖,以薄綿幕口,以竹篾交絡蔽瓶口。

白話文:

把上述 14 味藥材用大秤子和兩秤,粗略搗碎,用蜂蜜調和,分成兩份。一份放入瓷瓶中,瓷瓶能盛放四升。裝好後,用薄棉布密封瓶口,再用竹篾交錯覆蓋在瓶口上。

藿香(二兩),苜蓿香(一兩),零陵香(四兩),茅香(一兩),甘松香(一兩半)

白話文:

藿香(兩份) 苜蓿香(一份) 零陵香(四份) 茅香(一份) 甘松香(一份半)

上五味,以水一斗酒一升漬一宿,於胡麻油一斗二升納煎之為澤,去滓,均分著二坩,各受一斗,掘地著坩令坩口與地平,土塞坩四畔令實,即以上甲煎瓶器覆中間一尺,以糠火燒之,常令著火糠作火即散著糠,三日三夜,燒十石糠即好,冷出之,綿濾即成甲煎蠟七斤,上硃砂一斤五兩,研令精細,紫草十一兩,於蠟內煎紫草令色好,綿濾出停冷,先於灰火上消蠟,納甲煎,及攪看色好,以甲煎調,硬即加煎,軟即加蠟,取點刀子刃上看硬軟,著紫草於銅鐺內消之,取竹筒合面,紙裹繩纏,以熔脂注滿,停冷即成口脂,模法取干竹徑頭一寸半,一尺二寸鋸截下兩頭,並不得節堅頭,三分破之,去中,分前兩相著合令蜜,先以冷甲煎塗摸中合之,以四重紙裹筒底,又以紙裹筒,令縫上不得漏,以繩子牢纏,消口脂瀉中令滿,停冷解開,就模出四分,以竹刀子約筒截割令齊整,所以約筒者,筒口齊故也。(前有麝香末一兩後又有麝二兩未詳)

白話文:

將以上五種藥材用一斗水和一升酒浸泡一夜。然後將浸泡的藥材與一斗二升胡麻油放入鍋中煎煮,去渣後平均分配到兩個坩鍋中,每個坩鍋盛放一斗。在地裡挖坑放置坩鍋,讓坩鍋口與地面齊平。用土填塞坩鍋周圍的空隙,使之牢固。接著,用煎熬藥材的鍋具蓋住坩鍋中間,高一尺左右。用糠火燒製,持續添加糠火。讓糠火燃燒後散落糠灰,持續燒製三天三夜,用掉十石糠火即可。燒好後,等坩鍋冷卻,用棉花過濾,就能得到七斤甲煎蠟。

將一斤五兩硃砂研磨成細粉。將十一兩紫草放入蠟中煎熬,讓蠟的顏色變好。用棉花過濾,等冷卻後備用。

先在灰火上將蠟熔化,加入甲煎蠟,攪拌後觀察顏色是否好看。如果太硬,就加入更多的甲煎蠟;如果太軟,就加入更多的蠟。用小刀尖點取蠟液,觀察其軟硬度。

將紫草放入銅鍋中熔化。取一根竹筒,用紙糊住一邊,用繩子纏緊。將熔化的紫草倒入竹筒中,封口,冷卻後即成口脂。

取一根乾竹子,兩頭鋸下長度為一尺二寸、直徑為一寸半的竹筒。兩頭不要有節疤。竹筒的兩半沿三分之一處破開,挖掉中間的竹肉,再將破開的兩半合在一起,用甲煎蠟塗抹接縫處,密封後用四層紙包住竹筒底部,再用紙包住竹筒,縫起來,用繩子牢牢纏繞。將口脂熔化後倒入竹筒中,直到竹筒滿溢,封口後等其冷卻。解開繩子和紙,將竹筒模具分成四份。用小刀沿竹筒切開,使口脂塊大小整齊。切口整齊是因為竹筒口齊整的緣故。

(文中前面提到麝香一兩,後面又提到麝香二兩,具體用法不明確。)

3. 燒甲煎法六首

千金翼甲煎法。

甲香(三兩),沉香(六兩),丁香藿香(各四兩),薰陸香,楓香膏麝香(各二兩),大棗(十枚取肉)

白話文:

甲香(90克),沉香(180克),丁香、藿香(各120克),乳香、楓香膏、麝香(各60克),大棗(10顆,取果肉)

上八味㕮咀如豆片,又以蜜二合和攪,納瓷坩中,以綿裹口,將竹篾交絡蔽之,又油六升,零陵香四兩甘松二兩綿裹,納油中,銅鐺緩火煎四五沸止,去滓,更納酒一升半,並納煎坩中,亦以竹篾蔽之,然後剜地為坑,置坩於上,使出半腹,乃將前小香坩合此口上,以濕紙纏兩口,仍以泥塗上,使厚一寸訖,灶下暖坩,火起從旦至暮,暖至四更止,明發待冷,看上坩香汁半流瀝入下坩內成矣。

白話文:

將上述八味藥材研磨成豆片狀,加入蜂蜜二合後攪拌均勻,放入陶瓷坩堝中,用棉花包裹口部。隨後,用竹篾交叉覆蓋,並在油中放入零陵香四兩、甘松二兩,包裹後放入油中。用銅鍋小火煎煮四到五次後停止,去除殘渣。再加入酒一升半,連同藥膏倒入坩堝中,用竹篾覆蓋。

接著,在地上挖一個坑,將坩堝放置於坑中,讓一半露在外。將之前的小香坩堝與大的坩堝口對口,用濕紙包裹兩個口部,再用泥巴塗抹封口,厚度約一寸。在竈臺下加熱坩堝,從早上燃火到傍晚,加熱至凌晨四點停止。第二天早上待坩堝冷卻後,觀察上層坩堝中的香料汁液是否有一半流入下層坩堝中,若達到則說明製作完成。

崔氏燒甲煎香澤合口脂方。

蘭澤香(半斤),零陵香(一斤),甘松香(五兩),吳藿香(六兩),新壓烏麻油(一升)

白話文:

蘭澤香(250 公克),零陵香(500 公克),甘松香(250 公克),吳藿香(300 公克),新鮮壓榨的烏麻油(1 公升)

上五味並大斤兩,揀擇精細,暖水淨洗,以酒水漬使調勻,經一日一夜,並著銅鐺中,緩火煮之經一宿,通前滿兩日兩宿,唯須緩火煎訖,漉去香滓,澄取清以綿濾㧾訖,納著瓷坩中,勿令香氣泄出,封閉使如法。

白話文:

將五種味道的藥材,每種都用一斤兩兩重的分量,仔細挑選上等品,用溫水清洗乾淨,再用酒水浸泡,讓藥材均勻吸收酒液。經過一晝夜後,將藥材放入銅鍋中,用文火煮上一整晚。連續兩天兩夜,始終保持文火慢煎。等到煎煮完成,過濾掉香料渣滓,澄清後取用清液,再用棉花過濾。最後將清液放入瓷器坩堝中,防止香氣外泄,嚴格按照方法密封保存。

沉香(一斤),丁香,甲香(各一兩),麝香,薰陸香,艾納(各半小兩),白膠香蘇合香(各一兩)

白話文:

沉香(一斤) 丁香、甲香(各一兩) 麝香、薰陸香、艾納(各半小兩) 白膠香、蘇合香(各一兩)

上八味並大斤兩,令別搗如麻子大,先煉白蜜,去上沫盡,即取沉香等於漆盤中和之,使調勻,若香乾,取前件香澤和,使勻散,納著瓷器中使實,看瓶大小,取香多少,別以綿裹,以塞瓶口,緩急量之,仍用青竹篾三條橚之,即覆瓶口於前件所燒香澤瓶口上,仍使兩口上下相合,然後穿地埋著香澤瓶,口共地平,覆合香瓷瓶令露,乃以濕紙纏瓶口相合處,然後以麻搗泥瓶口邊,厚三寸,盛香瓶上亦令遍厚一寸,以炭火繞瓶四邊緩炙,使薄幹,然後始用糠火,馬糞火亦佳,燒經三宿四日,勿得斷火看之必使調勻,不得有多少之處,香汁即下不勻,三宿四日燒訖,即住火,其香澤火傷多即焦,令帶少生氣佳,仍停經兩日,使香餅冷訖,然始開其上瓶㧾除卻,更取別瓶,納一分香於瓶中燒之,一依前法,若無別瓶,還取舊瓶亦得,其三分者香並燒訖,未得即開,仍經三日三夜,停除火訖,又經兩日,其甲煎成訖,澄清斟量取依色鑄瀉,其沉香少即少著香澤,只一遍燒上香瓶,亦得好味五升,銅鐺一口,銅缽一口,黃蠟一大斤,上件蠟置於鐺中緩火煎之,使沫銷盡,然後傾缽中,停經少時,使蠟冷凝,還取其蠟依前銷之,即擇紫草一大斤,用長竹著挾取一握,置於蠟中煎,取紫色,然後擢出,更著一握紫草,以此為度,煎紫草盡一斤,蠟色即足,若作紫口脂,不加余色,若造肉色口脂,著黃蠟紫蠟各少許,若硃色口脂,凡一兩蠟色中,和兩大豆許硃砂即得,但搗前件三色口脂法,一兩色蠟中,著半合甲煎相和,著頭點置竹上看堅柔得所,瀉著竹筒中,斟酌凝冷,即解看之。

白話文:

取上八味藥材,各取一斤,搗碎成芝麻大小。先熬煮白蜜,撇去浮沫,將沉香等香料倒入漆器中,與白蜜混合均勻。若香料太乾,可加入先前熬煮的白蜜,攪拌均勻。將混合物裝入瓷器中,裝滿。根據瓶子大小,取適量香料。另用棉布包裹,塞住瓶口。酌量使用,並用三根青竹篾條捆住。將瓶口蓋在先前熬煮香料的瓶口上,使兩口上下貼合。然後在地中挖洞,將香料瓶埋入,讓瓶口與地面齊平。將瓷制香瓶蓋住,露在外面。用濕紙纏繞瓶口貼合處,再用麻搗泥封住瓶口邊緣,厚度約三寸。在香瓶上方也封上一寸厚的泥巴。用炭火慢慢烘烤瓶子四周,使其逐漸乾燥。然後改用麩皮火或馬糞火,燒製三夜四天,過程中不能斷火。檢查時確保香料混合均勻,沒有濃淡不一的現象。香汁會在下流不均勻。三夜四天過後,停止加熱。香料因加熱過度而焦味較重,帶有少許生氣為佳。再等待兩天,讓香餅冷卻,然後打開上層瓶子,取出香餅。再取另一個瓶子,放入三分之一的香餅燒製,方法與之前相同。若沒有其他瓶子,也可以用之前的瓶子。三分之一的香餅燒製完畢後,不可立即打開,繼續等待三天三夜,停止加熱後,再等兩天,香膏就製成了。將香膏澄清後,根據顏色稱量後倒出,製成香餅。沉香較少時,取較少的香料,只在香瓶中燒製一次,也能得到好味道。約五升。用一個銅鍋和一個銅碗。將一斤黃蠟放入銅鍋中,用小火煎煮,讓泡沫消失。然後倒入銅碗中,等待一會兒,讓蠟冷卻凝固。再次取蠟,按照之前的步驟加熱。取一斤紫草,用長竹箸夾取一把,放入蠟中煎煮,取紫色。然後取出,再放入一把紫草,以此為標準,將一斤紫草煎煮完畢,蠟色就足夠了。若要製作紫色口脂,不添加其他顏色。若要製作肉色口脂,加入少量黃蠟和紫蠟。若要製作硃砂口脂,每兩蠟色中,加入兩粒大豆大小的硃砂即可。調製上述三種口脂的方法:每兩蠟色中,加入半合香膏混合。用竹箸點一下,觀察軟硬度是否適中。倒入竹筒中,冷凝定型後,取出即可使用。

又煎甲煎,先須造香油方。

零陵香,藿香(各一兩並銼之以酒拌微濕用綿裹內烏麻生油二升緩火一宿絞去滓將油安三升瓶中掘地作坑埋瓶於中瓶口向地面平),沉香(一斤),小甲香(八兩),麝香(三兩),蘇合香(一兩)

白話文:

零陵香、藿香(各一兩,搗碎,用酒微微潤濕,用棉布包裹,放入烏麻油兩升中,小火熬煮一晚後,過濾去除雜質,將油倒入三升的瓶子中)

沉香(一斤)

小甲香(八兩)

麝香(三兩)

蘇合香(一兩)

上六味,並搗如大豆粒,以蜜拌納一小角瓶中,用竹篾封其口,勿令香漏,將此角瓶倒捶土中瓶口內,以紙泥泥兩瓶接口處,不令土入,用泥泥香瓶上厚六七分,用糠火一石燒上瓶,其火微微不得烈,使糠盡,煎乃成矣。(並出第九卷中)

白話文:

將上方的六味藥材搗碎成大豆般大小,加入蜂蜜攪拌,裝入一個小角瓶中。用竹篾封住瓶口,不要讓香氣散發出來。將角瓶倒置,埋入土中,瓶口朝上。用紙泥密封瓶口與土的接縫處,防止泥土進入瓶內。再用泥土覆蓋香瓶上約六七分厚。用一石糠火燒製瓶子上方,火力要溫和,不能太烈,待糠燃盡後,煎藥就完成了。(出自第九卷)

古今錄驗甲煎方。

沉香,甲香(各五兩),檀香(半兩),麝香(一分),香附子,甘松香,蘇合香,白膠香(各二兩)

白話文:

沉香、甲香(各 227 克),檀香(22.7 克),麝香(1.13 克),香附子、甘松香、蘇合香、白膠香(各 90.7 克)

上八味搗碎,以蜜和,納小瓷瓶中令滿,綿幕口,以竹篾十字絡之,又生麻油二升,零陵香一分半,藿香二分,茅香二分,又相和水一升,漬香一宿,著油內,微火上煎之半日許,澤成去滓,別一瓷瓶中盛,將小香瓶覆著口,入下瓶口中,以麻泥封,並泥瓶厚五分,埋土中,口與地平,泥上瓶訖,以糠火微微半日許著瓶上放火燒之,欲盡糠,勿令絕,三日三夜煎成,停二日許得冷,取澤用之,云停二十日轉好,云燒不熟即不香,須熟燒,此方妙。

白話文:

將上方的八味藥材研成粉末,加入蜂蜜調和,裝入小瓷瓶中並填滿,用棉布封住瓶口,再用竹篾交叉捆綁。

另外,準備二升的生麻油,加入一分半的零陵香、二分的藿香和二分的茅香,再加入一升的水,將香料浸泡一夜。

隔天將香料放入麻油中,用小火煎煮半天左右,直到油脂變清澈。濾去渣滓,將清澈的油脂倒入另一個瓷瓶中。

將裝有香料粉末的小瓷瓶倒置,蓋在裝有清澈油脂的大瓷瓶口上,用麻泥封住瓶口,再用泥土將瓶子包覆五分厚,埋入土中,泥土高度與地面齊平。

在瓶蓋上點燃糠火,微微燃燒半天左右。等到糠火快熄滅時,再繼續添柴,不要讓火完全熄滅。持續燃燒三天三夜,直到油脂煎煮完成。

靜置兩天左右讓油脂冷卻,即可取用。據說擱置二十天後會更香。

注意:若油脂沒有煎煮熟,就不會香,必須煎煮熟透,此方法非常有效。

又方

蠟,蜜(各十兩),紫草(一兩半)

上三味和蠟煎令調,紫草和硃砂並澤瀉筒中。

蔡尼甲煎方。

沉香(六兩),丁香,𧊖香(四兩),楓香,青木香(各二兩),麝香(一具),大棗(十枚),肉甲香(三兩)

白話文:

沉香(240 公克),丁香,砂仁(160 公克),楓香,青木香(各 80 公克),麝香(1 個),大棗(10 顆),肉桂(120 公克)

上八味銼,以蜜一合和拌,著坩內,綿裹竹篾絡之,油六升,零陵香四兩,甘松香二兩,綿裹,著油中煎之,緩火可四五沸即止,去香草,著坩中埋,出口,將小香坩合大坩,濕紙纏口,泥封可七分,須多著火,從旦至午即須緩火,至四更即去火,至明待冷發看,成甲煎矣。

白話文:

將藥材用刀切碎,加入一合蜂蜜攪拌均勻,放入坩堝中,用棉布包裹的竹篾條縛緊,然後加入六升油,零陵香四兩,甘松香兩兩,全部用棉布包好,放入油中用小火煎煮,約煎四五個沸騰即可。接著取出香草,埋入坩堝中,留下出氣孔。將小坩堝放在大坩堝中,再用濕紙封口,並用泥土封閉七分滿。接著用大火燃燒,從天亮到中午轉為小火。煮至四更時熄火,待天明後冷卻取出檢視,藥膏就煎好了。